•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27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三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三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所表现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5.积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中所涉及地名的地理位置,以及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等,为学习古诗做好准备。

    2.教师还可以准备乐曲《送别》《驼铃》和古筝曲《阳关三叠》。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这首诗中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都是这4个字,教师要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认识这些字,并通过出示词语、诗句等方式,引导学生联系语境进行认读。这四个字在结构上都是左右结构,笔画也较多,在认读上有一定的难度,其中“辞”是平舌音,“唯”读第二声,读音容易出现错误。

    由于这些字的笔画较多,会给书写带来困难,这就需要做到课前预习要充分,课后的巩固要到位。这四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鹤”字的左半部分是一个撇而且是出头的;“陵”的右半部分的下面是“折文”而不是“反文”;“辞”的右边的“辛”下面的横要短些;“唯”字要注意与“惟”“维”字的区分,但也要强调,在取“单单、只”这个意思时“唯”和“惟”是通用的。

    2.朗读指导

    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这首古诗的感情基调是要读出难舍之情,古诗的诵读要注意语速的疾缓。如,“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要读得徐缓而舒展,给人余音

    缭绕之感,意味着友情长存。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这首古诗背诵下来。

    3.阅读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如《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师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堪称送别诗中的,被人们传诵至今。

    (2)理解感悟古诗。

    在理解诗意上要突出后两句。后两句是写景,也是抒情。“景”与“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孤帆渐渐地远去,最后消失在浅蓝色的天际间,只见长江浩浩荡荡滚滚东流和蓝天连接一起。让学生想象这样的情景:朋友乘船而去,你目送朋友的船只离去,看啊,看啊,一直到船只消失在天水之间。此时,你的心情如何?诗人久伫江边目送朋友的船只,这种景象饱含着诗人与朋友难分难舍的情意。

    启发学生想象李白送别朋友的画面,除了采用调动学生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推想、利用插图等方法外,还可帮助学生开拓想象的思路:从时间上思考,繁花似锦的三月是个怎样的季节;从方位上思考,黄鹤楼下,长江之畔是个怎样的地方;从自然景物上思考,“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是个怎样的景象;从人物送别这件事去思考,诗人久伫江畔目送友人,他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想法。

    4.活动提示

    (1)“背诵这首诗。”这个训练旨在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指示,在深入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直到能够熟练地朗读并背诵下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与学生总结更多的朗读和背诵的方法。

    (2)“理解加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这个训练是在学生经过查找资料、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理解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对理解诗句的意思有较大的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品味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根据画面写诗句。”这个训练中的两幅图分别是课文所描写的两句诗,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题中的文字:“下面两幅图画,各描绘了本课哪两句诗的内容?请写在下面。”然后观察画面的景物,经过认真地分析和探讨,确认这两幅图画各描写的内容恰好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积累。”这个训练是积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是作者借送友人抒发自己胸怀的诗。写这首诗时,王昌龄正被贬到江宁,心情无疑是苦闷的。

    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

    前两句写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远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5.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在这首诗中,出现了很多的地名,如:广陵、黄鹤楼、扬州等,同时还有表示方向的词语,如:西辞、下等,学生在理解诗意的时候容易造成混淆,阻碍对诗的理解,教师要根据诗的内容,画一个地理方位图,标清方向及地名、物名,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的呢?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等词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古诗文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以“情”为切入点,通过“触景情更深、事世难料情难舍”层层推进的诵读来帮助学生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引导学生诵读是经典诗词教学之根本,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读”是主线,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诗韵、读出诗情,层层递进,显象得意。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正确书写“陵”字。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背诵古诗。

    2.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送别》乐曲)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播放。这是李叔同的《送别》。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忧伤落泪,并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2、随着乐曲,你能想起自己读过或学过的哪句诗、哪首诗来

    3、师:同学们随着乐曲想起的诗都与一个词有关,那就是送别。为什么古代那么多送别诗呢?有知道的么?(环视,等待)好,老师告诉你:古代呀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朋友一旦分别就很难再见面,于是呀,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送行表达深情厚谊就成了当时一种习俗!这种诗就被称为送别诗。当时的送别诗就喝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送别诗里的传世之作,它就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二、解题

    师:自己再轻声读读课题,看看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送别的内容?

    生:送别的地方是黄鹤楼,要去的目的地是广陵,送的友人是孟浩然。

    师:你真能干!一下子找到了三处!黄鹤楼了解吗?(生介绍)

    师:滕王阁,岳阳楼是另外两个。

    生:崔颢还为黄鹤楼题过一首诗呢!

    师:嗯!李白还夸过这首诗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一来更让黄鹤楼名声大振。广陵了解吗?

    师:黄鹤楼也好,扬州也罢,都在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师随机板画长江略图,明确地理位置)谁知道些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情况?

    师:听了这些资料介绍,谁能连起来把题目的意思说说。

    师: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被称为“三名一别”。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见证这场送别。

    三、初读古诗,节奏朗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2生)

    师: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二二三节奏。谁能接着往下读?指名读。齐读。

    师:还可以把“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来读,变成四三节奏(范读),谁来读?师生4字和3字轮读。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再大声朗读这首诗,用一个词概括你读完这首诗之后的感觉。

    四、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师: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怎样读懂古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师:好,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学生自学古诗。

    学生汇报:故人西辞黄鹤楼

    师:听明白了么?西辞就是辞西,辞别西方,向西边告辞。这句诗交待了(送别地点)如果老师去南方城市广州,我就要-----生:北辞。

    师:谁能用一句诗来说明老师要去广州?(老(恩、吾)师北辞洮南府、)

    师:好,就这样先解词再连在一起理解整句诗。接着汇报。

    师:烟花三月告诉了我们什么?(送别的时间)

    师:烟花三月”就是公历的四月份,正是江南鲜花盛开的时节,扬花柳絮再江面随风飞舞,远远望去,如烟似雾,唐代诗人杜牧以一首《江南春》、白居易以一首《忆江南》向我们展示了江南春天秀丽的风光。(出示2个纸板,指名读)

    师:你还想起了哪些优美的词语可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

    生、、、、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师:谁能说说你刚才仿佛看到的烟花美景,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诗,当然,也可以是自己的话。

    师:如此烟花美景只有武汉有吗?(指板书)

    生:扬州也是。路上也有。

    师描述:整个长江中下游一带,一路的繁花似锦,沿途的春意浓浓,在唐朝,三月的扬州是江南最繁华最迷人的城市,瘦西湖畔,杨柳依依,从宁静的楼阁向外望去,一片烟雨迷蒙,等到百花盛开之时,整个扬州城都沉浸在幽幽的花香之中。唐朝的诗人都向往到扬州一游。想到孟浩然要去的是这样一个地方,李白的心里会怎样想?那我们来读一读前两行诗。(指导学生读出孟浩然此行的美好,读出李白的向往,羡慕。读出诗句的美丽。)

    师: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游玩,李白的心里很羡慕,很向往。但是,当他看着孟浩然渐渐远去的时候,他的心里又是什么滋味?谁来理解3、4两句诗的意思?生理解略。

    师: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船)师:几只?(一只)

    师:对!孤帆就是孤孤单单的一只船。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

    生: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师: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

    师:大家看插图,此时李白就站在黄鹤楼上,望着帆影远去,船开了好一会了,他在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那船已成一点小影儿了,李白舍不得啊,不想走啊!还有哪里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念——生深沉地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那船已消失在了蓝天碧水的尽头,想起昨日种种,他踮起脚来,又在望啊!望啊!他心潮澎湃,高声诵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此时,尽了的帆船,未尽的是友情。此刻李白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孟浩然说,拿起你手中的笔用几句话写出李白的心情。出示:故人的船已渐渐远去,李白的心中不禁想:——————

    生汇报:读所写。

    师:这深深的情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

    生齐声颂读全诗

    师:黄鹤楼的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

    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轻一些再来一遍。

    师:帆去远,心相随啊!多么的情深意长啊!“故人已乘孤帆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楼空。不思量,自难忘。名楼,名城,名士,成就了这首千古名诗。

    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凭栏远眺,浮想联扁,面对滔滔江水,你一定会情不自禁想起两个人——生:李白和孟浩然;

    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地吟诵到——生齐读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通过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教学时数:1课时

    基础知识:

    生字:

    鹤黄鹤仙鹤丹顶鹤

    陵广陵陵墓陵替丘陵陵谷陵园

    辞字义:告别。辞别拜辞告辞说辞文辞

    唯字义:同惟,单单,只。

    唯物论唯心论唯唯诺诺唯美主义

    区别字:词——辞唯——维——惟

    释词: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烟花:指艳丽的春景。尽:消失。

    唯见:只见。天际:天边。

    教学设计(A案)

    一、揭题、解题

    1.揭题,2.读题,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学讲解古诗;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五、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设计(B案)

    一、引题解题

    同学们,我们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魅力的便是古代诗歌。诗是人类情感的升华,千百年来人们把诗作为了情感的寄托。

    有一种情感,它忧伤却又充满希望,它美好却又略显遗憾,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

    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就是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千百年来,诗人们在送别之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2.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送别诗。(板题、读题)

    问:在什么地方?送谁?去哪里?“之”在这里是到某个地方去的意思。(再读题)

    3.诗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知道广陵是什么地方吗?那么黄鹤楼呢?谁能够用自己的话把诗题的意思说一下?

    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让我们从具体诗句中来体会李白送别好友时的那种真挚情感。

    二、读准字音

    同学们,以前你们学习古诗,运用过哪些方法?

    这些都是好方法,我们今天都可以用上,下面让我们来读诗,因为多读是学习古诗最重要的方法。

    (板书:学习方法1多读)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先把诗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三、学法指导

    1.这首诗的格式是七言绝句,虽然只有短短28个字,可是却成为了千古流芳的佳作,这真是一字千金啊!咱们一定要好好品味。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在读的过程中,把诗中每个字都仔细揣摩,参考注释想想它们的意思,把自己不懂或感兴趣的地方用铅笔画下来。

    2.让我们看到一二句诗,这其中有没有哪个关键词让你印象深刻或者疑惑不解呢?

    西辞辞是什么意思?告别西边去哪里呢?

    下扬州“下扬州”为什么要用“下”字呢?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地方都在长江沿岸,扬州在黄鹤楼的下游。从“下”这个字上,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写诗,用字都非常准确,一定要细心对待诗中的每一个字,要学会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

    (板书:2抓关键词)谁来读一读这两句?

    烟花三月烟花是什么意思?借助了注释来学习古诗,这也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

    (板书3.借助注释)

    “烟花三月”究竟是怎样一幅画面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课件出图音乐)。

    谁能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子形容一下送别时的美景?

    仅仅只有花吗?真是一片生机勃勃啊,这正是“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也是“千里莺啼绿映红”,这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多么美丽的景色啊!谁来读读这两句?

    让我们想像看到朦朦胧胧一片花的海洋。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长江沿岸的一片繁华似锦。让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当孟浩然在这样的美景相伴下,安全的到达了风景秀丽的扬州。这正是李白所希望的,是他对朋友的美好祝愿。这“烟花”二字透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刚刚我们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更深刻地理解了诗意,这也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

    (板书4.想象画面)

    刚刚我们通过这些方法,学习了一二句诗,请问同学们,你们读懂了什么?

    四、学生自学

    一二句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送别场面。那么,三四句诗作者又是怎样通过描写景色来抒发自己情感的呢?请同学们运用黑板上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句诗。

    你是用怎样的方法学习这两句诗的?

    孤帆李白先看到了孤帆,长江上可能不可能只有一只孤独的帆船?可为什么李白认为那是一片孤帆呢?是啊,此时作者的眼中只有朋友远去的影子。

    尽尽是没有了,还看的见朋友的帆船吗?那么也就是作者的眼睛一直目送着朋友的帆船。李白为什么会一直看着船,不肯离去,直到看不到为止呢?在古代,交通和资讯都不发达,两人若是分别了,想要再见面就非常难了。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从这个尽字上,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唯见李白还看到了什么?唯见是只看见,也说明看不到别的了,李白他还想看到什么?

    李白站在黄鹤楼上,看着滚滚长江向天边流去,就像时间一去不复返,江水带走了他和孟浩然两个人喝酒聊天、吟诗作对的美好日子。他们的友谊是多么的深厚啊!?

    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请大家看插图,此时李白就站在长江边上,望着帆影远去,船开了好一会儿了,他在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一句诗。(齐读)

    那船已成一点小影儿了,李白舍不得啊!还在哪里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念(齐读)

    那船已消失在了蓝天碧水的尽头,想起昨日种种,他踮起脚来,又在望啊!望啊!他心潮澎湃,高声诵到(齐读)

    五、提升拓展

    听了同学们读得那么深情,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了。(课件放音乐,师范读)

    (音乐不停)怎么样?你们还想读吗,你觉得怎么读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你就怎么读。

    人生充满着别离和重逢,从古到今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一样的深情、一样的情景,不一样的美丽诗句。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叫《阳关三叠》,也是出自一首送别诗,它就是咱们下节课要学到的《送元二使安西》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吗?

    《赋得古远草送别》《赠汪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

    中国的诗歌文化博大精神,希望今天的课能够让同学们爱上古诗,学会如何学古诗。

    记得我们的方法吗?要多读,并借助注释,抓住关键词,想象当时的画面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赋予诗鲜活的生命力。

    这种写法耳目一新。

    偏爱这个的文章立意!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1、同学们,曾经跟家人、跟朋友分别的情形,你还记得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

    1、2生)

    2、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板: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赠汪伦》,生齐背)

    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指导写“孟”和“陵”字。

    二、理解课题

    1、谁能把课题读一遍?(请2生)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字,你能围绕这个“送”字提一提问题吗?想知道答案吗?答案就藏在题目里,让我们一起来读2次。

    2、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生1:从题目中我知道了在黄鹤楼送孟浩然 师:你读懂了送的地点。

    补充:湖北的黄鹤楼是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被称为三大名楼。 生2:从题目中我知道了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 师:你能从题目中知道那么多,可不简单呀!

    三、读通古诗

    简介背景资料:话说,李白年青的时候风流潇洒,挎一把宝剑、带一个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路过湖北湘阳的时候,认识了当时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这孟浩然比李白整整大了12岁,但年?的差异丝毫没有影响两人的交往。他们一见而故,相见恨晚,整天在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有一年春天,孟浩然要到扬州做事,这对于多愁善感的诗人来说,对于朝夕相对的好朋友来说,真是难舍难分呀!

    1、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诗句读通读顺。

    2、这首诗里面有五个生字,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孟、浩、陵、辞、唯) 孟浩然:是唐朝的一位大诗人,他比李白大12岁,但两人一见而故,成为知己,让我们一起来呼呼他的名

    字。

    “广陵:你知道它在哪里吗?它就是现在江苏省的扬州市

    3、齐读生字

    4、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 (1) 随机纠正字音。

    (2) 怎样才把这首诗的节奏美读出来呢?请同学们再听录音朗读,注意听清楚诗是怎样停顿的。

    (3) 出示节奏 (4) 齐读

    (5) 谁来读一读?

    (6)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并结合下面的注释,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可以先跟同桌交流,看能不能解决。

    5、(预设学生不理解的词有:西辞、烟花三月、孤帆、尽、唯)

    (1)、这里的“辞”字,你们能给它组个词吗?(告辞、辞别) 诗中的“辞”字就是告辞、告别的意思。(组词也是理解字义的好方法)

    师:(结合简图)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所以大诗人李白说故人西辞?? 师:你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三月)诗中写“烟花三月”,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2句古诗。

    (2)、“烟花三月”,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想去看看吗?边看边想你能描绘这美丽的景色吗?(出示江南春图)

    (3)、哪个同学更厉害,能用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这美妙的景色,也使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首诗。(出示《江南春》,师读一次)

    (4)、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何其美哉!但今天,老朋友离李白而去。请同学们齐读

    1、2句。

    (5)、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望呀望呀,他在望什么呀?(出示图)

    生:望那只船

    (6)、“孤帆”是什么意思?

    (7)、在唐朝胜世,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8)因为此时此刻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所以李白自然只看到孟浩然的船,所以叫“孤帆”。

    (9)、从这个“孤”字,你还知道了什么?

    小结:这小小的一个“孤”字,就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10)当时的李白孤孤单单地站在那里,看呀看呀,一直看到远影在碧空尽。“尽”是什么的意思?(消失)。

    孤帆已经消失了,但李白还在那里久久凝望,此时,孤帆虽尽,什么是未尽呢?(友谊、情谊)真是“帆影尽而情不尽”呀!(板书:孤帆尽、情永在)

    (11)、这是多么深的情谊呀!谁来读读第3句?(请3生)

    (12)、齐读。

    (13)、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孟浩然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李白当时在想些什么?

    出示:故人的船渐渐远去了,李白不禁想:??

    (14)、汇报

    (15)、这深深的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就像这滚滚长江之水连绵不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3、4句。(指导读

    3、4句)

    四、朗读并背诵古诗。 (1)李白在默默地看着好朋友孟浩然离去,诗句在心中喷涌而出,一起读。

    (2)、人生离别多,多少年以后,当我们和亲朋好友离别的时候,我们依然会满怀深情地吟诵起这首诗。

    (齐读)

    (3)、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会想起这一首诗-----《黄

    2、搜集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背一背。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六、板书设计

    (4)、练习背诵

    我们把这美好的情感,把这千古佳句永远留在心中,好吗?那赶快背下来吧!

    (5)、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背背。

    五、拓展

    1、黄鹤楼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帆去远,心相随!多么的情深意长呀!

    2、一首诗就是一首歌,老师给你们推荐了一首歌曲。这首歌的词儿是根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的。听了会帮助你们更深地理解这首古诗。(播放歌曲《烟花三月》)

    五、作业

    师: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课后,你们可以上网查找相关的送别诗,感受古人的情怀,体验友谊带给我们的温暖和感动。 出示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诗背给家长听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尽

    情永在

    推荐访问:黄鹤楼 教学设计 之广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