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千曲而后晓声,,品佳作而后悟情_中华一晓海外佳作
时间:2019-05-15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有效方法。中学生在阅读中,如经常采用比较法,有利于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深刻地理解读物的内容,提高阅读效果。二期课改新编语文教材特别注重以主题结构成单元,引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收集,整理资料,在比较探究质疑中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能力,从而达到拓宽学生阅读面,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思辨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文学性与工具性并重的学科,它要求我们要做到博大、精深,因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语文书再厚,课文再多,也是无法替代其它课外阅读的。只有让学生多读文学名著,多接触各种有益的报刊、文集,才能让学生在主体活动中逐渐地把言语作品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要素,形成言语能力,积累语文的素养,提高语文素质。
比较阅读正是连接课内外的一座桥梁、一条纽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立足课本这一教学点,有意识的引进一些与课本有关的课外知识、名家名篇,同课文内容进行对比阅读,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将触觉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又使学生从教师的引导中初步获得课外阅读的方向,进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知识积累的效果,使学生走出局限于书本的小语文,迈向天地广阔的大语文,达到多读书、读好书的效果。
在学习夏丏尊先生的《白马湖之冬》时,我让学生自己先上网搜寻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要求学生将两篇描写冬天的散文对照阅读,思考两文的异同。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会发现两篇文章在文体都是抒情散文,而且文章的题材都是描写冬天的景色,并且都采用了寓情于景、情境交融的抒情方式。同时,学生发现两篇文章同中有异:《白马湖之冬》以寒风贯穿始终,而《济南的冬天》以“温晴”统领全文;白马湖的风却“日日有”声如“虎吼”,而济南“没有风声”; 夏先生来到白马湖感觉“宛如投身到极带中”,而老舍先生感觉济南“真的算个宝地”;《济南的冬天》抒发的是归国游子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而《白马湖之冬》让人感受到的是作者一颗落寞的心和一份浓郁的思乡之情;《济南的冬天》运用了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生动贴切,《白马湖之冬》运用白描手法,朴实深沉。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济南优美的山水和作者对济南的钟爱之情、感悟到作品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体味到作者运用语言的创作技巧,形成了新见解,获得了美感体验。同时,在比较阅读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只要坚持经常,就会逐步实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标,为以后研究性学习积累经验、打下坚实基础。
我还尝试采用另一种形式进行比较阅读,那就是将比较阅读适当的穿插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之中。如讲到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时”,可以将《白马湖之冬》中关于“风”的句子拿来对比,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济南冬天独有的 “温晴”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从而引出对济南的山的描绘。在分析《济南的冬天》艺术特色时,可与刚刚学过的《春》比较异同。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在表达方式上,《济南的冬天》如絮家常,娓娓道来,《春》则浓墨重彩,激情洋溢;在修辞运用上,《济南的冬天》以比喻、拟人为主,《春》则采用了比喻、拟人、迭词迭句、排比、引用等诸多修辞手法;在文采方面,《济南的冬天》平实含蓄,情恳辞切,《春》则诗意隽永,文采斐然。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对两种不同风格的散文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比较阅读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引导,及时点拨,调动学生的情绪,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毕竟,语文课本只是一个例子,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期望语文课本来填饱肚皮,我们必须在课本之外寻找别的食物。运用比较阅读,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利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根上来,学生也能通过比较教学寻到足够的食物,吃饱吃好。
推荐访问:佳作 操千曲 操千曲而后晓声 品佳作而后悟情 操千曲而后晓声的意思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