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演讲稿 > 正文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

    时间:2021-09-1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

    (征求意见稿)

    GBXX-2011

    2011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城市供热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4 3.1 一般规定 ............................................................................................................................4 3.2 编制内容 ............................................................................................................................5 4 城市热负荷 ...................................................................................................................................8 4.1 城市热负荷分类 ................................................................................................................8 4.2 热负荷预测 ........................................................................................................................8 4.3 规划热指标 ......................................................................................................................10 5 供热方式 .....................................................................................................................................11 5.1 供热能源分类 ..................................................................................................................11 5.2 供热方式分类 ..................................................................................................................11 5.3 供热方式确定方法 ..........................................................................................................11 5.4 选择供热方式的一般原则 ..............................................................................................12 5.5 供热分区的划分 ..............................................................................................................13 6 供热热源 .....................................................................................................................................14 6.1 热源种类 ...........................................................................................................................14 6.2 热源规模确定原则 ..........................................................................................................14 6.3 热源布局 ..........................................................................................................................15 6.4 热源规划设计的一般要求 ..............................................................................................15 7 热网及其附属设施 .....................................................................................................................17 7.1 热网介质和参数选取原则 ..............................................................................................17 7.2 热网布置原则 ..................................................................................................................18 7.3 热网计算 ..........................................................................................................................19 7.4 热力站 ..............................................................................................................................19 7.5 中继泵站 ..........................................................................................................................20 附录 A 城市供热规划编制材料收集要求 ...................................................................................21 附录 B 供热设施占地指标 ...........................................................................................................23 本规范用词说明 .............................................................................................................................25 条文说明.........................................................................................................................................26

    1 总则

    1.0.1为了规范城市供热规划编制工作,贯彻执行国家城市规划、能源、环境保护、土地等相关法规和政策,提高城市供热规划的科学性以及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水平,确保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中供热规划的编制。规划建设区的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和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

    1.0.3 城市供热规划应依据城市性质和规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目标 、环境保护要求、地区资源分布和能源结构等 条件 ,按照统筹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地编制。

    1.0.4 城市供热规划的主要內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热负荷, 确定供热能源种类、供热方式、供热分区、热源规模,合理布局热源、热网系统 及配套 设施。

    1.0.5 城市供热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城市热负荷 urban heating load 城市供热系统的热用户(或用热设备)在计算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需的最大供热量。包括供暖、通风、空调、生产工艺和热水供应热负荷等种类。

    2.0.2 热负荷指标 heating load index

    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各房间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或单位产品的耗热定额。

    2.0.3 最大热负荷利用小时数 number of working hours based on maxiumum load 在一定时间(供暖期或年)内总耗热量按规划热负荷折算的工作小时数。在数值上等于总耗热量与规划热负荷之比。

    2.0.4 供热热源 heat source of heat-supply system 将天然的或人造的能源形态转化为符合供热要求的热能装置,包括锅炉房、热电厂、热泵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2.0.5 一级热网 primary heat-supply network 由热源向热力站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

    2.0.6 热力站 heating substation 热网中用来转换供热介质种类,改变供热介质参数,分配、

    控制及计量供给热用户热量的设施。

    2.0.7 中继泵站 booster pump station 热水热网中设置中继泵的设施,中继泵指热水管网中根据水力工况要求为提高供热介质压力而设置的水泵。

    2.0.8 供热方式 style of heat-supply system 采用不同能源种类、不同热源规模来满足用户热需求的各种供热形式。

    2.0.9 热化系数 share of cogenerated heat in maximum heating load 热电联产的最大供热能力占供热区域最大热负荷的份额。

    3 城市供热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3.1 一般规定

    3.1.1 编制城市供热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3.1.1.1 应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 3.1.1.2 应符合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相关环境整治措施及节能减排的要求; 3.1.1.3 应符合城市能源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 3.1.1.4 城市供热规划应充分重视城市供热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统筹分析热源规模、数量和分布,管网布局,供热能源种类、输送与存储等多种因素。

    3.1.1.5 城市供热规划应从城市全局出发,充分体现社会、经济、环境、节能等综合效益。

    3.1.1.6 城市供热 规划 的 编制阶段应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衔接。

    城市供热规划 编制阶段和 期限的划分,应与城市规划相一致; 3.1.1.7 城市供热规划应近、远期相结合,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 3.1.2 在总体规划阶段,城市供热规划应依据城市发展规模预测供热设施的规模;在详细规划阶段,城市供热规划应依据规划区内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预测供热设施的规模。

    3.1.3 城市供热规划应与道路交通规划、河道规划、绿化系统规划以及城市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信息等市政公用工程规划相协调,统筹安排,妥善处理相互间影响和矛盾; 3.1.4 城市供热规划应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决策。

    1 3.2.1.1 在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编制 城市 供热 规划需调研、收集以下资料:城市水文、地质、气象、自然地理资料和城市地形图 ;城市 总体规划 研究成果,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图、规划人口分布等,以及和城市发展相关的能源规划研究与环保规划研究 等 ;城市热源、热网资料,包括:

    地区 热源能力 、热源现状供应能力、热源位置及用地,热网主干线分布、管径,热源、热网运行参数、设计参数; 城市 相关供热 部门制订的城市供热 行业 发展 资料;城市 供热 负荷资料 、供热负荷构成、全年耗热量资料;地方建筑节能标准和现状建筑节能改造实施计划等。

    3.2 编制内容

    3.2.2.4 编写纲要要点和设施布局示意图 3.22.13 3 城市 总体规划阶段的 城市 供热规划内容 应 包括 :

    (1 1 )

    分析供热 系统 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

    (2 2)

    )1 3.2.3.1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 确定 中 的城市发展规模,预测城市热负荷和年供热量。

    (3 3 )2 3.2.3.2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 规划、能源规划纲要 纲要 ,确定 城市 供热能源种类,热源发展原则、供热方式和供热分区。

    (4 4)

    )3 3.2.3.3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功能布局,热负荷分布,确定重点规划区域内 集中供热分区内、的供热方式、供热分区、集中供热分区的 供热 热源规模和布局。包括种类、个数、容量和布局。

    (5 5)

    )4 3.2.3.4 依据 集中供热分区的 供热热源规模、布局以及集中供热分区内 供 热负荷分布,确定城市热网主干线布局 。

    (6 6)

    )5 3.2.3.5 依据城市近期发展要求、环境治理要求以及供热系统改造要求,确定近期建设重点项目。

    3.2.3.6 编写说明、绘制热源布局和热网布局规划图 3.22.24 4 详细 规划阶段的城市供热规划内容应 包括 :

    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内容

    (1 1 )

    分析详细规划区 及周边供热 设施 现状、特点以及存在问题。

    (2 2 )1 3.2.4.1 依据详细规划方案提出的 技术经济 建设 指标,计算热负荷和年供热量。

    (3 3)

    )2 3.2.4.2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供热规划, 阶段的供热规划 确定规划区的供热方式。

    (4 4)

    )3 3.2.4.3 依据详细规划的用地布局,落实供热热源规模、位置及 用地 。

    (5 5)

    )4 3.2.4.4 依据 供 热负荷分布,确定 规划区内 区域 热网布局、管径,热力 站位置及用地。

    4 热负荷

    4.1 热负荷分类

    4.1.1 按热负荷性质宜分为下列三类:建筑采暖(制冷)热负荷、生活热水热负荷、工艺用蒸汽热负荷; 4.1.2 建筑采暖热负荷按照建筑分类,宜符合表 4.1.2 规定。

    表 4.1.2

    城市建筑热负荷分类

    大类 小类 1.居住建筑 普通住宅 别墅 2.公共建筑 行政办公楼(包括科研设计)

    商场 宾馆、饭店 中、小学、托幼园所 大专院校 医院 图书馆、影剧院 体育场馆 3.工业建筑 一、二、三类工业标准厂房 4.仓储建筑 仓库 5.基础设施 市政、交通场站设施等 6.其它建筑 上述建筑以外的其它建筑

    4.2 热负荷预测

    4.2.1 内容要求阶段划分 4.2.1.1 城市总体规划(含纲要)阶段的城市供热规划,规划热负荷预测内容宜包括:

    (1 1 )全市及重点 规划区内的 市区(或市中心区)

    规划热负荷

    (2)全市及重点规划区内的市区(或市中心区)规划年供热量 (3)重点规划区内各分区民用建筑采暖、工业建筑采暖、生活热水、工艺用蒸汽等各分项的规划热负荷及年供热量。

    (4)不同性质热负荷的分布 4.2.1.2 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供热规划,规划热负荷预测内容宜包括: (1 1 )详细规划区内各类建筑的采暖(制冷)热负荷、不同压力等级的工艺用蒸汽负荷。

    (2 2 )不同性质热负荷的分布 4.2.2 热负荷预测方法 4.2.2.1 采暖热负荷预测通常采用指标法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供热规划,采用采暖综合热指标预测采暖热负荷。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供热规划,采用分类建筑采暖热指标预测建筑采暖热负荷。

    4.2.2.2 工业各类工艺热负荷采用相关分析法和指标法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供热规划,采用相关分析法。城市详细规划阶段城市的供热规划,采用指标法。

    4.2.3 绘制热负荷延续时间曲线 当热网由多个热源供热,对各热源的负荷分配进行技术经济

    分析时,宜绘制热负荷延续时间曲线,以计算各热源的全年供热量及用于基本热源和尖峰热源承担供热负荷的配置容量分析。

    4.3 规划热指标

    1 4.3.1 规划热指标主要包括建筑采暖综合热指标、建筑采暖热指标、生活热水指标、工业热负荷指标、制冷用热负荷指标。

    5 供热方式

    5.1 供热能源分类

    5.1.1 城市供热能源主要包括煤炭、天然气、电力、油品、地热、浅层地温(含深层和浅层地热)、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其中煤炭、天然气、核能和电力是主力能源。

    5.2 供热方式分类

    5.2.1供热方式从热源规模上可分为集中供热方式和分散供热方式;从能源种类上可分为清洁能源供热方式和非清洁能源供热方式。

    5.3 供热方式确定方法

    5.3.1城市供热规划纲要阶段和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供热规划,应符合当地环境保护目标,以地区能源资源条件、能源结构要求以及投资等为约束条件,以各种供热方式的技术经济性和节能效益为基本依据,并统筹供热系统的安全性和社会效益,按照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优化选择,最终确定供热能源结构和合理的供热方式。

    5.3.2 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供热规划,应根据上位规划,确定并落实详细规划区内的供热方式;上位规划中只有总体原则而无明确的供热方式的,应经过多方案比较进行选择。

    5.4 选择供热方式的一般原则 选择的一般原则

    5.4.1 以煤炭为主要 供热 能源的城市, 城市 供热方 式应采取集中供热方式。

    (1)在本地区具备电厂建设条件,且有电力需求或多余电力能对外输出的条件下,宜首选以燃煤热电厂系统为主的集中供热方式要热源的城市热力供热系统,或燃煤热电厂系统与燃煤集中锅炉房结合的集中供热方式。

    (2)当多余电力无法对外输出时,可选择燃煤集中锅炉房为主的集中供热方式。

    (3)有条件的地区,燃煤集中锅炉房供热方式应逐步向燃煤热电厂系统供热方式或清洁能源供热采暖方式过渡。

    发展燃煤热电厂,应符合国家热电联产相关政策,特别是在环保治理措施上,应该严于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排放标准,并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5.4.2 在大气环境质量要求严格,并且天然气 供应有保证的地区和城市, 供热方式 宜 宜 采取 分散 的天然气锅炉房、中型热电冷联产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或直燃机系统 。

    5.4.3 对 限制 大型天然气热电厂供热系统进行总量控制。不鼓励发展独立的天然气集中锅炉房供热系统。

    5.4.4 在水电和风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城市,可鼓励发展以电为能源的供热方式。

    5.4.5 有条件的地区,宜应发展固有安全的低温核供热系统。

    5.4.6 在可再生能源资源充足的条件下, 应鼓励发展 能源利用新技术 以及 以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新型供热方式。

    。,

    5.4.7 太阳能条件较好地区,应首选太阳能热水器解决生活热水问题,并适度加大发展太阳能采暖的数量和规模。

    5.4.8 在历史文化保护区或一些特殊地区,宜采用电供热为主、油品、液化石油气和太阳能供热为辅的供热体系。

    5.5 供热分区的划分

    5.5.1 总体规划阶段的 城市 供热规划,依据确定的供热方式 和热负荷分布 划分供热分区。

    5.5.2 详细规划阶段的 城市 供热规划,依据热源规模、不同的供热方案,对集中供热分区或分散供热分区进行细化,确定每种热源的供热范围。

    6 供热热源

    1 6.1 热源种类

    6.1.1 供热热源从规模上分为集中热源和分散热源。集中热源主要有燃煤热电厂、燃气热电厂、燃煤集中锅炉房、燃气集中锅炉房、工业余热、低温核供热、垃圾焚烧;分散热源主要有分散燃煤锅炉房、分散燃气锅炉房、户内式燃气采暖系统、热泵系统、直燃机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热系统等。

    6.2 热源规模确定原则

    6.2.1城市供热规划纲要阶段和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供热规划,应结合供热方式、供热分区及其热负荷,综合能源输送和存储条件以及供热系统安全性等因素,合理安排城市大型集中供热热源的规模、数量、位置以及供热范围,并提出设施用地的控制要求。

    6.2.2 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供热规划,应根据上位规划落实热源,或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分析,选择供热方式,确定供热热源的规模、数量、位置分布以及热源供热范围,并提出设施用地的控制要求。

    6.3 热源布局

    6.3.1热源布局应结合城市规划用地布局和城市供热技术要求统筹确定。

    6.4 热源规划设计 的一般要求 选址的一般原则

    6.4.1 燃煤热电厂及大型燃气热电厂规划设计的要求:

    (1)热电厂的建设应遵循“以热定电”的原则,合理选取热化系数,热化系数应小于 1。

    (2)燃煤热电厂厂址应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燃料和灰渣的运输。大型燃气热电厂厂址应具有接入高压天然气管道的条件。

    (3)厂址应满足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避开机场、断裂带、环境敏感区,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的威胁,厂址标高应满足防洪要求。受条件限制、必须建在受到威胁区域时,应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

    (4)应节约用地,充分利用非可耕地和劣地,不占或少占基本农田。

    (5)热电厂宜位于居住区和主要环境保护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6)应有可靠的供水水源及污水排放条件。

    (7)便于热网出线和电力上网。

    (8)宜具有发展或扩建的可能性。

    6.4.2 燃煤集中锅炉房规划设计的要求:

    (1)燃煤集中锅炉房周边应有良好的交通道路条件,便于燃料和灰渣的运输。

    (2)便于热网出线。

    (3)应减少烟尘及有害气体对居民区和环境敏感区的影响。锅炉房宜位于居住区和环境敏感区的采暖季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4)地质条件良好。厂址标高应满足防洪要求,并应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

    6.4.3 燃气集中锅炉房规划设计的要求:

    (1)便于热网出线。

    (2)便于天然气管道接入。

    (3)位于负荷端或负荷中心。

    (4)地质条件良好。厂址标高应满足防洪要求,并应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

    6.4.4 低温核供热厂厂址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厂址周围不应有大型易燃易爆的生产与存储设施、集中的居民点、学校、医院、疗养院和机场等。

    6.4.5 清洁能源分散供热设施应结合用地规划、建筑平面布局、近期建设进度等因素确定位置,不宜与居住建筑合建。

    7 热网及其附属设施

    7.1 热网 介质 和参数 选取原则 热网种类

    7.1.1 热源供热范围内只有民用建筑采暖热负荷时,应采用热水作为供热介质。

    7.1.2 热源供热范围内生产工艺热负荷要求必须采用蒸汽,且为主要负荷时,应采用蒸汽作为供热介质。

    7.1.3 热源供热范围内既有民用建筑采暖热负荷,又存在生产工艺热负荷,且生产工艺热负荷要求必须采用蒸汽时,可采用蒸汽和热水作为供热介质。

    7.1.4 热源为热电厂或集中锅炉房时,一级热网供水温度可取110℃-150℃,回水温度不高于 70℃。

    7.1.5蒸汽管网的热源供气温度和压力应以满足沿途用户的生产工艺用汽要求确定。

    7.1.6 多热源联网运行的城市热网的热源供回水温度应一致。

    城市供热规划所涉及的热网包括城市热网和区域热网。热网布局应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考虑分期建设,远近结合,进行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力求达 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主干线尽量先经过热负荷集中的区域。

    7.2 热网 布置原则 的规划内容

    7.2.1 应综合热负荷分布、热源位置、道路条件等多种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热网布局。

    7.2.2 城市热网的布置型式有枝状和环状二种方式。蒸汽管网应采用枝状管网布置方式;供热面积大于 1000 万平方米的热水供热系统采用多热源供热时,各热源热网干线应连通,在技术经济合理时,热网干线宜连接成环状管网。

    7.2.3 热网应结合城市近、远期建设的需要,主干线应主要沿城市现状道路或规划道路布置,并应位于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区域。

    7.2.4 热网应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工业园区的蒸汽管网在环境景观、安全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地上架空敷设方式。

    7.2.5 一级热网与热用户宜采用间接连接方式。

    7.2.1 城市供热规划纲要阶段和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供热,应确定供热介质、供热参数和热网布置原则。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还应结合城市热源分布,进行热网主干线、支干线布局,以及主干线管径的计算,并考虑多热源联网运行的可能性 。

    2 7.2.2 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的供热规划,应确定 供热介质、供热参数并 结合规划区的热源分布,进行规划区内热网布局,以及热网管径的计算 。

    7.3 热网 计算 规划的一般原则

    7.3.1 热水管网管径应根据经济比摩阻,通过水力计算确定;蒸汽管网管径应根据控制最大允许流速计算确定。

    7.3.2 经济比摩阻应综合考虑热网的运行管理、城市建设发展、经济等因素确定。

    7.3.3 宜根据热网计算结果绘制水压图。

    7.4 热力站

    7.4.1 热网与用户采取间接连接方式时,宜设置热力站。

    7.4.2 热水管网热力站合理供热规模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7.4.3 居住区热力站应在供热范围中心区域独立设置,公共建筑热力站可与建筑结合设置。

    7.5 中继泵站

    7.5.1 中继泵站的位置、数量、水泵扬程,应在管网水力计算和绘制水压图的基础上,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附录 A A

    城市供热规划编制材料收集 要求

    城市供热规划的编制,应在调查研究、收集分析有关基础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规划编制阶段应与城市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衔接。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前,首先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根据规划编制的阶段不同,调研、收集的基础资料宜符合下列要求:

    3.2.1.1 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编制城市供热规划需调研、收集以下资料:城市水文、地质、气象、自然地理资料和城市地形图;城市总体规划研究成果,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图、规划人口分布等,以及和城市发展相关的能源规划研究与环保规划研究等;城市热源、热网资料,包括:地区热源能力、热源现状供应能力、热源位置及用地,热网主干线分布、管径,热源、热网运行参数、设计参数;城市相关供热部门制订的城市供热行业发展资料;城市供热负荷资料、供热负荷构成、全年耗热量资料;地方建筑节能标准和现状建筑节能改造实施计划等。

    2 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编制城市供热规划需调研、收集以下资料:城市水文、地质、气象、自然地理资料和城市地形图;城市总体规划研究成果,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图、工业发展规划、工业园区规划、规划人口分布等,和城市发展相关的能源规划研究与环境保护规划研究等,以及或城市供热规划纲要以及城市发展相关的能源规划纲

    要与环保规划纲要等;城市热源、热网资料等,包括地区热源能力、热源现状供应能力、热源位置及用地,热网主干线分布、管径,热源和热网的运行参数及设计参数;城市相关供热部门制订的城市供热行业发展规划资料;城市供热负荷历史资料、供热负荷种类构成、全年耗热量资料;地方建筑节能标准和现状建筑节能改造实施计划等。

    在详细规划阶段,编制城市供热规划需调研、收集以下资料: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各类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负荷指标的现状资料或地方现行采用的标准或经验数据;详细规划区内的人口、各类建设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和规划图;工业企业生产用汽规模;各类现状供热设施的资料等。

    附录 B B

    供热设施占地指标

    表 1

    热电厂占地控制指标

    总容量 (MW)

    机组构成 (台数×机组容量)

    厂区占地 (104 m 2 )

    单位容量占地 (104 m 2 /MW)

    200 4×50 16.51 8.5×10-2

    300 2×50+2×100 19.02 6.3×10-2

    400 4×100 24.58 6.1×10-2

    600 2×100+2×200 30.10 5.0×10-2

    800 4×200 33.84 4.2×10-2

    1200 4×300 47.03 3.9×10-2

    2400 4×600 66.18 2.8×10-2

    注:1.供水为直流冷却系统 2.铁路运煤、贮煤 25 天 3.不包括灰厂占地 表 2

    新建、扩建热电厂占地控制指标

    分类 装机容量(MW)

    占地面积(104 m 2 )

    厂 2×12=24 2.4 2×25=50 5 2×50=100 8 2×125=250 15 2×300=600 18

    厂 4×12=48 3.2 4×25=100 6.5 4×50=200 12.0 4×125=500 21.0 4×300=1200 28 2×12+2×25=74 3.7 2×25+2×50=150 7.5 2×50+2×125=350 14 2×125+2×300=850 25 2×300+2×600=1800 36

    摘自:《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

    表 3

    部分城市现状热源厂占地指标

    序号 单位名称 装机容量(MW)

    占地面积 (104 m 2 )

    1 珠江热源厂 6×64MW+1×35MW 3.5

    2 新东方热源厂 3×75T/H 26.5

    3 东基热源厂 5×64MW 2.0

    4 沈东热源厂 6×64MW+1×29MW

    4.2

    5 大连泉水热源厂 5×58MW 3.5

    6 大连大学城热源厂 5×58MW 2.9

    7 沈阳苏家屯东部热源厂 4×58MW+4×75T/H+1×35T/H 7.6

    8 抚顺高湾热源厂 3×58MW 4.0

    9 大连晋源热源厂 4×58MW 1.9

    10 沈阳苏家屯南部热源厂 3×64MW+3×29MW+2×35T/H 6.0

    11 沈阳于洪热源厂 1×70MW+3×130T/H+1×75T/H 6.2

    12 承德东北郊热源厂 2×58MW 2.46

    表 4

    北京热源厂用地标准(试行)

    设施 用地指标(m2 /MW)

    燃气热电厂 360 燃煤供热厂 145 燃气供热厂 100 注:1.本表用地指标指单位供热能力的用地指标。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2

    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附加说明 条文说明

    1 总则 ............................................................................................................................................28 2 术语 ............................................................................................................................................30 3 城市供热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31 3.1 一般规定 ..........................................................................................................................31 3.2 编制内容 ..........................................................................................................................34 4 城市热负荷 .................................................................................................................................36 4.1 热负荷分类 ......................................................................................................................36 4.2 热负荷预测 ......................................................................................................................37 4.3 规划热指标 ......................................................................................................................41 5、供热方式 ...................................................................................................................................58 5.1 供热能源分类 ..................................................................................................................58 5.2 供热方式分类 ..................................................................................................................58 5.3 供热方式确定方法 ..........................................................................................................59 5.4 供热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 ..............................................................................................61 5.5 供热分区的划分 ..............................................................................................................65 6 供热热源 .....................................................................................................................................66 6.1 热源种类 ..........................................................................................................................66 6.2 热源规模确定原则 ..........................................................................................................66 6.3 热源布局 ..........................................................................................................................68 6.4 热源规划设计的一般要求 ...............................................................................................69 7 热网及其附属设施 .....................................................................................................................71 7.1 热网介质和参数选取原则 ..............................................................................................71 7.2 热网布置原则 ..................................................................................................................71 7.3 热网计算 ..........................................................................................................................73 7.4 热力站 ..............................................................................................................................73 7.5 中继泵站 ..........................................................................................................................74

    1 总则

    1 1.0.1 条文中明确规定了本规范编制的目的和依据。城市供热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政策性、综合性、供热专业技术性强的特点。目前缺乏城市供热规划国家规范,全国各地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供热规划内容深度不统一,缺乏对环境保护制约、能源供应以及土地利用效益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这种状况不利于城市供热规划编制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城市规划的审核与管理。

    在城市供热规划编制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法律、规范、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

    1.0.2 本规范适用范围:一是本规范适用于城市中的设市城市,也包括建制镇。但考虑到我国建制镇数量很多,规模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建制镇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以及供热管理水平和供热设施装备水平相差悬殊,各建制镇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参照执行。二是本规范的适用范围覆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所规定的城市规划各规划阶段中的供热规划编制。三是对于

    供热行业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供热专业规划或供热发展规划,其主要内容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其他内容可以根据供热行业发展的专业需要确定。

    1.0.3 城市供热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城市性质和规模决定了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决定了城市供热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能源结构和供应条件决定了供热系统的用能选择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制约着供热系统的经济性及承受能力。城市供热规划需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能源发展战略等综合性规划相互衔接、相互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1.0.4 本条规定了城市供热规划的主要任务和规划内容。在考虑城市供热设施布局和安排用地时,应按照节约土地和高效使用城市空间资源的原则进行确定,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最小用地条件下,考虑到发展应适当留有余地。特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还应协调各相关方的利益,并避免与人居环境发生矛盾。

    2 术语

    本章主要将本规范中所涉及到的城市供热规划基本技术用语,给以统一定义和词解;包括在其它规范、标准中尚未明确定义的专用术语,以及在我国城市供热领域中已成熟的惯用技术用语,以利于对本规范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3 城市供热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3.1 一般规定

    3.1.1 本条文规定了编制城市供热规划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3.1.1.1 城市供热规划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城市发展的要求是城市供热规划的基本依据,他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城市发展总体目标要求下,互为依据和补充,即城市发展总体要求是宏观目标,供热规划及其方案是具体目标,规划要体现宏观目标的要求,并对宏观目标的要求提出修正意见,达到宏观和微观统一、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统一、资源供应和消费统一等。

    3.1.1.2 环境保护规划中城市环境发展目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减排的要求,城市供热污染物排放分摊份额等,是确定城市供热发展方向、供热用能、供热方式、供热分区的重要依据,是刚性要求。

    供热规划还要体现节能要求,从热负荷指标的选取,到供热方案和供热系统的设置,再到新技术的应用(如分布式能源系统、分布式循环水泵等),都要体现节能效益。各城市可根据自身的特点,提出系统能效目标要求。

    3.1.1.3 地区能源资源条件是供热规划的前提条件之一,能源规划中的能源结构与发展方向,是供热能源发展方向和结构的引导。供热系统自身的发展要求也对能源发展和结构提出了协调要

    求。

    3.1.1.4 城市供热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考虑供热能源的资源可靠性,宜采用多种供热能源。第二,热源宜有一定的富裕度,有条件的可考虑不同热源之间的互联互通。第三,考虑供热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包括能源运输通道、运输能力、存储能力等方面,保证城市供热系统具有抵御突发事件、极端天气造成的能源供应紧张的不利影响。第四,设施布局应避开地震、防洪等不利气象、地质条件的影响。第五,重要的供热区域宜考虑集中供热,重要的用户宜考虑多热源供热或双燃料热源。第六,有条件的情况下,宜实现热网的互联互通,以便多热源联网运行,提高可靠性。

    3.1.1.5 城市供热规划不能单纯考虑供热系统自身的经济性,还要考虑社会综合效益,包括环境效益、土地利用效益、节能效益等。在供热系统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节能效益、土地利用效益、经济效益中,有些是相辅相成的,有些则是互为矛盾的,其中应以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节能效益为先,以供热系统的经济性为辅,来合理布局体现土地利用效益。

    3.1.1.6 城市供热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应与城乡规划法要求的城市规划阶段相衔接,总体规划是详细规划的依据,已确定的详细规划项目应纳入总体规划;期限的划分应与城市规划相一致,与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同步进行,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使规划的内容、深度和实施进度做到与城市整体发展同步,

    使城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及城市供热协调发展,有效解决供热设施与其它工程设施之间的矛盾,取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

    3.1.1.7城市供热规划近远期结合应遵循近期建设的可操作性与供热系统合理布局相结合的原则。在近期建设项目的可操作性与总体最优方案(包括布局、供热方式和分区)的衔接上,应以总体方案为基本依据,近期建设项目对总体方案有重大调整的需要重新论证或修改。

    在近远期结合的问题上,规划方案要有前瞻性,能适应未来城市建设发展情况的变化(包括技术进步对方案的影响),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3.1.2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规模体现为人口规模、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初步分析出城市建设总量,综合分析现状不同建筑性质比例、耗热指标以及建筑节能改造等多种因素,可以计算出综合热指标,并据此预测出城市供热负荷及供热设施规模。在详细规划控规阶段有明确的技术经济指标表,包括用地性质、用地大小、容积率等指标,可以通过建筑面积、建筑性质、建筑采暖热指标等来预测供热负荷及供热设施规模。

    3.1.3 城市供热、供水、排水、电力、燃气、信息管网等均属城市市政公用管线,一般沿城市道路下敷设。由于城市道路地下空间资源有限,在城市供热规划编制过程中,应与其它市政规划之

    间很好的协调配合,避免造成供热管线与其它管线的矛盾,特别是在现状道路下安排供热管线时,应考虑管线位置的可行性。以保证供热规划得以顺利实施。

    3.1.4 城市供热规划要以科学的方法制定。规划即是技术文件,也是公共政策。应尊重不同部门、群体的合理需求,推进社会和谐。

    3.2 2 2 编制内容

    3.2.1~3.2.2 条文中规定的不同规划阶段中供热规划的编制内容要求,是在总结近些年以来我国各城市编制供热规划的经验基础上制定的。条文的制定是基于确保供热规划编制质量,统一编制内容、深度的要求。

    对于有些大城市,环境保护的要求、城市能源供应、土地资源等因素综合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供热规划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前,宜首先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在该阶段城市供热规划应解决规划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例如,结合地区环境保护规划总体要求、能源资源供应情况,确定城市供热能源种类,初步确定供热方式、供热分区和供热城市热源的发展原则。

    在详细规划阶段,城市供热规划需要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热源,包括位置和用地边界。另外,依据详细规划阶段提出的技术经济指标,供热负荷预测更为准确,因此,需要核实城市总

    体规划的热源能力,如热源能力不足,还需要增加供热热源能力,并落实用地位置和边界。

    4 城市热负荷

    4.1 热负荷分类

    城市热负荷的分类方法很多,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本节中热负荷分类的制定,主要从编制城市供热规划中的热负荷预测工作需要出发,总结全国城市编制城市供热规划的热负荷预测工作经验,研究、分析不同规划阶段的热负荷预测内容及其特征、用热性质的区别,加以分别归类。

    4.1.1 热负荷的性质、参数及其大小是编制供热规划和设计的重要依据。按照用热性质分类,可分为建筑采暖(制冷)、生活热水、工艺用蒸汽。这种分类方法与供热行业部门的统计口径相一致,有利于调研、收集城市热负荷历史统计数据及现状资料。在需要空调冷负荷的城市如考虑夏季用热介质制冷,还需要考虑制冷用热负荷。

    4.1.2 建筑采暖热负荷是城市供热中最重要的负荷,是供热负荷预测的重点。本条文按照城市规划用地性质划分的不同建筑类别进行分类,有利于供热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但是在城市规划中用地性质类别复杂且多样,本规范的建筑采暖热负荷分类还考虑到不同建筑性质热负荷的特点和热负荷指标的范围,进行分类汇总,例如,办公楼包括了行政办公、科研、写字楼等办公类的建筑。

    4.2 热负荷预测

    4.2.1 热负荷预测是编制城市供热规划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是合理确定城市热源和热网规模和布局的基本依据。热负荷预测要有科学性、准确性,其关键应能收集、积累负荷预测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和开展扎实的调研工作,掌握反映客观规律性的基础资料和数据,选用符合实际的负荷预测参数,根据基础资料,科学预测目标年的供热负荷水平,使之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时,城市供热规划主要解决城市供热发展方向、原则、供热方式等重大问题,热负荷预测可参照总体规划(含纲要)阶段的城市供热规划规划热负荷预测内容。

    预测应建立在经常性收集、积累负荷预测所需资料的基础上,应从调查研究入手,了解所在城市的人口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分析研究影响城市供热负荷增长的各种因素;了解城市现状和规划有关资料,包括各类建筑的面积及分布,工业类别、规模、发展状况及其分布等。对现有的工业与民用(采暖、空调、生活热水)热负荷进行详细调查,对各热负荷的性质、用热参数、用热工作班制等加以分析。

    全市热负荷预测内容宜包含条文中所列的各项内容;重点规划区热负荷预测的内容应包含条文中所列的各项内容。

    4.2.2 常用的负荷预测方法有指标法、相关分析法、时间序列法、横向比较法等,考虑到采暖热负荷主要是和建筑类型和建筑面积

    密切相关,热负荷指标法能够更好的反映这一特点,所以本规范推荐采用综合热指标和分类建筑热指标来预测总体规划阶段中的热负荷和详细规划阶段中的热负荷。

    对于工艺用蒸汽负荷,由于在总体规划阶段还不能确定具体的工艺项目,需要采用相关分析法,根据历史数据和工业发展方向等因素预测未来热负荷...

    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

    供热采暖系统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供热企业(单位)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建设和标准化管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服务管理、经营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等工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与锅炉房、热力站、室外供热管线和室内采暖系统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为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811工业锅炉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与监测 CJJ/T88城镇供热系统安全技术规程 JB/T10354工业锅炉运行规程 DB11/097低硫散煤及制品

    DB11/139锅炉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11/381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DB11/T466供热采暖系统维修管理规范 3管理工作总体目标

    1 3.1供热企业(单位)应在保障供热质量的同时,规范对采暖用户的服务。

    3.2供热企业(单位)应采用节能技术措施,实现供热系统的节能减排,保障各项环保指标达标。

    3.3.供热企业(单位)应确保整个供热系统的设备完好,在安全状态下运行。

    3.4供热企业(单位)应供热系统在采暖季节内的能耗进行计量和统计,建立成本核算体系。 4岗位职责 4.1总负责人职责

    4.1.1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遵守法律、法规、执行相关职能部门的规定和文件。

    4.1.2主持供热企业(单位)的全面工作,实现供热采暖系统管理工作总体目标。

    4.1.3负责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建设和标准化管理、计量管理、职工培训和班组建设等基础工作。

    4.1.4负责组织、协调、检查供热运行管理、维修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服务管理、经营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等业务工作。

    4.2运行维修管理负责人职责

    4.2.1在总负责人领导下,负责本企业(单位)运行、维修、节能、环保、水质、热计量和供热质量等管理工作。

    2 4.2.2负责制定专业人员和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以及运行、维修、节能、环保、水质、热计量和供热质量等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培训。

    4.2.3对相关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评。 4.2.4负责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技术支持工作。 4.2.5负责贯彻执行供热采暖系统运行及维修中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4.2.6负责执行本企业(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制定的事故应急预案。

    4.2.7协助本企业(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查明供热运行事故原因,及时处理并进行事故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及改进措施。 4.3安全管理负责人职责

    4.3.1负责制定本企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培训。 4.3.2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评。 4.3.3负责本企业(单位)各类事故原因的分析、处理及上报。

    4.4服务经营管理负责人职责

    4.4.1负责本企业(单位)供热服务管理工作,制定供热服务管理制度,并对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评。 4.4.2负责本企业(单位)供热收费管理工作,制定收费管理制度,建立供热预算和成本核算体系,并对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评。

    3 4.5档案信息管理负责人职责

    4.5.1负责制定本企业(单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4.5.2负责检查和考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4.5.3负责本企业(单位)各类信息资料的统计、分析和上报。

    5规章制度建设和标准化管理

    5.1供热企业(单位)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并依据本企业(单位)的 实际和供热运行的规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包括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供热标准话体系,不断加强运行管理、维修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服务管理、经营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

    5.2供热企业(单位)应根据企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客观需求,不断健全、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维系正常的工作和生产秩序。

    5.3供热企业(单位)应加强标准化管理,按照供热标准化体系的要求,制定、完善和执行相关标准。 6运行管理 6.1一般要求

    6.1.1保证供热采暖系统按时供热、停热,实现采暖期内安全、稳定、节能环保运行,确保供热质量。

    4 6.12贯彻有关运行管理制度,检查并考核实施情况。 6.1.3各类操作人员应熟悉、掌握供热采暖系统有关运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

    6.31.4各类操作人员应做好相关运行记录并及时归档。 6.2运行制度建设

    6.2.1供热企业(单位)应根据相关规范制定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和运行记录制度、安全运行操作规程、水处理化验制度、设备维护保养与定期检查制度、锅炉安全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和事故报告制度。

    6.2.2结合本企业(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的检查和考核办法,监督规章制度的实施。 6.3运行技术管理 6.3.1运行准备阶段

    6.3.1.1供热企业(单位)应根据供热能力定制整个采暖期的燃料及物资储备计划

    ,并按照计划落实资金,备齐采暖期间常用的消耗物料和设备易损件。

    6.3.1.2燃煤供热企业(单位)应按照大宗物资比质比价的原则签订购煤合同,并按照DB11/097的规定购煤,有储备场地的在10月31日前应完成需煤量的60%,并做好每场都喷洒和覆盖工作; 储煤场地不足的,应签订并执行购销合同。

    5

    6.3.1.3应对供热系统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的操作。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取得国家特种操作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操作。

    6.3.1.4供热系统运行技术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绘制供热调节曲线表、供热及供电系统平面图和系统图,并编制所有的运行记录文件及报表。

    6.3.1.5应向采暖用户公示系统上水时间、报修、服务电话,做好系统的上水工作和管网的检漏、排气工作,待系统上压后及时进行冷态试运转。

    6.3.1.6正式供热7日前,城市热网热力站、管线应按CJJ/T88的要求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记录;锅炉供热应按DB11/T466的要求,完成对供热采暖系统的全面检查和维修,并按JB/T10354的要求对锅炉本体、辅助设备、安全附件和电气设备等进行最后的全面检查和处理,记录检查出的问题和处理结果。

    6.3.1.7在规定的采暖期开始前7日内,应按JB/T10354的要求点火、升温,并做好系统的热态试运行。

    6.3.1.8试运行期间,应加强系统调节,解决热网水力失调及局部不热的问题。

    6.3.1.9对于新接用户,应提前熟悉相关设备和档案资料,视新接用户规模,在规定的采暖期开始前不少于7日做好

    6 6.3.1.6和6.3.17项工作。 6.3.2运行阶段

    6.3.2.1供热单位应掌握每天的气象资料,根据气象变化对各项参数进行及时、科学的调整并记入运行日志,保持运行工况和用户室温的稳定。

    6.3.2.2对锅炉及辅助设备的自控系统和仪表进行检查、调试,使其达到正常运行和指示状态,对运转和指示不正常的应及时处理。

    6.3.2.3锅炉及供热系统采用计算机监控的,应定期进行校验,保证其正确、灵敏、可靠,计算机应配有性能可靠的停电保护装置、连锁装置、手动和自动转换装置。

    6.3.2.4城市热网运行、调节和检修应有调度指令,调度指令在执行过程中应由运行人员、调度员、运行维修管理负责人和主管领导签字。

    6.3.2.5供热期间,每周对供热管网至少检查一次,检查时不得少于两人。

    6.3.2.6发生故障时,按应急预案及时组织的、抢修并合理调配负荷。

    6.3.2.7每年2月15日前,完成供热采暖系统的年度普查工作,并按照DB11/T 466的要求,于供热结束后20日之内,完成年度设备检修和更新改造计划的编制工作。

    6.3.2.8供热系统停运时,应严格按照停运方案或调度指令进

    7 行各项操作,并及时完成停炉后的现场清扫整理、能源计量统计和人员安排等收尾工作。 6.3.3运行总结阶段

    6.3.3.1完成采暖期能耗分析。

    6.3.3.2完成采暖期设备及系统运行状况分析。 6.3.3.3整理采暖期运行记录及各种资料,立卷归档。 6.3.3.4每年4月20日前完成采暖期供热运行阶段总结报告。 6.4运行水质管理

    6.4.1水质管理应按GB/T 16811的要求执行。 6.4.2水质化验员应持证上岗并按规定操作和记录。 6.5运行节能管理

    6.5.1供热企业(单位)应建立运行节能管理制度和能耗统计分析管理体系,并组织培训和实施。

    6.5.2供热企业(单位)应根据系统运行情况采用适宜的节能技术措施(如气候补偿技术、余热回收技术、锅炉集中控制技术、水泵风机变频技术、分时分区控制技术、水力平衡调试技术等),实现系统节能降耗。

    6.5.3耗能设备应全部选用节电设备,推广使用节水新技术、新产品,合理选用水泵、风机和阀门等。

    6.5.4应对锅炉和换热站的能耗进行单独计量,并统计、分析、复核能耗水平。

    6.5.5用水设备宜采用循环水,减少直接排放。

    8 6.5.6新建居住建筑应在锅炉房出口以及热力站换热器的二次水出口设置计量总输出热量的热量表,在各楼栋设楼栋热量表并设置分户热量分摊装置或方法。在供热开始和结束时准确读取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实行能耗统计管理。对既有居住建筑的供热采暖系统实施节能改造时,其热计量应按DB11/381的要求执行。供热采暖系统的锅炉运行效率、一次管网输送效率以及二次管网输送效率的核算方法可参考附录A。

    6.5.7应按照DB11/T 466的要求,对热计量装置进行维护、保养、检修和检验,并建立管理档案。

    6.5.8应对各种能耗进行统计分析,自行检查本供热采暖系统实际的能效水平,评价节能潜力,提出整改措施,进行节能改造 。 6.6运行环保管理

    6.6.1运行环保管理工作应按照DB11/139执行。 6.6.2应保证所有、除尘、脱硫等环保设施正常、稳定、达标运行。

    6.6.3应采用先进设备对环保设施进行在线监测。 7维修管理

    7.1维修管理工作应实现供热采暖系统完好,确保供热安全运行和节能环保达标。

    7.2一般要求及维修制度建设、维修技术管理、维修施工管

    9 理、维修物资管理、维修档案管理等工作要求,均应按DB11/T 466的要求执行。 8质量管理

    8.1供热企业(单位)应严格执行有关供热质量管理规定,根据供热规模设置供热室温监测点,定期测温,做测温记录,检验供热质量。

    8.2供热企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供热质量、用户室温和维修服务等环节实行岗位自查、供热企业(单位)检查和和用户评价。 9安全管理 9.1安全制度建设

    9.1.1供热企业(单位)应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

    9.1.2编制适合本企业(单位)情况的各项安全保卫的规章制度及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应急事故处置预案,建立供热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保证安全文明生产。

    9.1.3组织对重大安全事故或事故隐患的调查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 9.2安全监督和检查

    9.2.1建立安全管理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制定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10 9.2.2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进排除。 9.3岗位安全教育

    9.3.1采取措施,使供热系统管理人员熟悉、掌握有关安全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并认真贯彻执行。

    9.3.2在供热系统运行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保证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操作知识,熟悉掌握供供热系统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对新到岗人员应加强安全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正式上岗。

    9.3.3供热系统运行期间,应对操作人员随时进行岗位培训,确保安全操作运行。 9.4事故处理与应急预案

    9.4.1供热企业(单位)应制定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并进行供热应急预案演练。必要时及时修订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9.4.2供热企业(单位)应建立抢险队伍,落实抢险人员、抢修物资及设备,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生供热事故,应做到迅速到位,及时抢修。

    9.4.3发生供热事故,应依据相关法律和规定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报告。 10服务管理

    10.1供热企业(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制定供热服务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10.2应对服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岗位服务规范及基本技能

    11 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

    10.3供热企业(单位)应设置具有明显标识的住户接待室和收费处,公示相关规章制度、服务范围示意图、服务电话、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和工作规范等相关资料;锅炉房、热力站所在场所也应在室外标明服务电话、服务范围等相关内容。

    10.4供热运行期间,服务电话应24小时开通,并派专人值守,对质量投诉和报修应立即处置,并于2小时到达现场,24小时内解决不了的应及时告知用户,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10.5服务人员在工作时间应统一着装,佩戴统一制作的胸卡,胸卡标示工作单位、职务、姓名、照片得单位联系电话等相关内容。

    10.6服务人员在到达现场或接待用户来访、电话咨询和投诉时,应用语文明、仔细询问,说话诚恳、详细记录,态度和蔼、耐心答复。

    10.7供热企业(单位)应做好用户服务情况分析和满意度调查。 11经营管理 11.1供热收费管理

    11.1.1应严格执行有关供热价格标准和税收政策。 11.1.2应根据有关热费收缴政策和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单

    12 位)的收费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11.1.3收费部门应加强供热合同管理、热用户档案管理、旧欠热费管理、热费拖欠诉讼管理、热费减免管理、热费发票管理和收费人员管理。

    11.1.4供热企业(单位)应主动与热用户签订供用热合同,热费收缴应执行收费到户。

    11.1.5对于不能按时或者足额缴纳热费的热用户,供热企业(单位)可以向相关职能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1.1.6应做好热费收缴情况分析。 11.2供热预算和成本核算管理

    11.2.1供热企业(单位)应建立供热预算和成本核算体系。 11.2.2应准确掌握本企业(单位)的实际供热面积和用户热负荷情况,确定消耗定额,制定供热预算,合理控制成本。 11.2.3实施供热成本量化统计与考核,进行成本核算,建立奖惩制度。 12档案信息管理

    12.1供热企业(单位)应按相关规定及时进行采集、报送和存档,并按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严格执行。

    12.2供热企业(单位)应对用户服务档案、成本核算档案、财务档案、工程设备设施及维修档案、供热系统运行档案和数据库及数据统计资料进行管理。

    13 12.2.1应对服务人员上岗凭证、供用热服务合同、测温记录、报修记录、回访记录、投诉记录和热费收缴记录等用户服务档案信息进行管理。

    12.2.2应对供热企业(单位)有关运行、维修、技改等成本信息资料进行管理。

    12.2.3应对各项财务报表、凭证和发票等财务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按照有关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实施。

    12.2.4应对供热系统设备设施全套施工及竣工图纸和有关验收资料、供热工程设计合同、工程施工合同、产品购销合同、工程预算书、工程验书记录、工程结算书、工程审核意见、工程结算协议、各种合同和检测报告等工程设备设施及维修档案领信息进行管理。

    12.2.5应对设备记录、交接班记录、设备保养抢修记录、单位主管和管理人员检查记录、巡视检查记录、事故记录和系统能耗统计记录等供热系统运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准确掌握本企业(单位)的用户供热面积、用热特点等基本档案信息。

    12.2.6应对有关主管部门要求上报的统计内容,对收集、录入、统计、查询、分析、上报的供热系统各项数据信息,及由此产生相关信息资料、数据库及数据统计资料进行管理。 12.3档案信息管理制应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移

    14 交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以及文书、科技、财务、实物档案分类方案和保管期限。

    12.4对于新接用户,应做好相应档案信息资料的交接管理工作。

    15

    畅快。

    推荐访问:供热 规范 规划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