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演讲稿 > 正文

    全面复制推广“1+4”模式,,探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时间:2020-09-23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全面复制推广“1+4”模式

    探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乡镇既是国家政权的神经末梢,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根基。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这一目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人民为中心,以经济发达镇改革为基础,探索形成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镇村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的基层治理模式。

    一、聚焦基层需求,打造“1+4”治理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探索实践,我省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新路子。目前,全省48个经济发达镇围绕建立“集中高效审批、强化监管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的治理结构,形成了“1+4”基层治理模式。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通过统筹优化执政资源、选优配强村书记、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等举措,实现党的领导覆盖、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各地积极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构建了“镇党委—21个

    党建联盟—154个基层党支部—377个党员中心户”的四级联动体系,为改革提供了组织保障;
    打造“两赋两强”的街道集成改革模式,探索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二)审批服务一窗口。

    直接赋予经济发达镇面向群众、企业的审批服务权限,驻镇机构审批服务事项同步进驻。在此基础上,将原先住建、城管、人社、卫计、市场监管等20多个条线窗口整合成10个左右的综合窗口,实行窗口“全科受理”“一窗办结”。同步建立镇、村(社区)两级联动的便民服务网络,推进便民服务向村(社区)延伸。开展“不见面审批(服务)”,推动一般事项“不见面”、复杂事项“一次办”、多数事项“可代办”。经济发达镇全年办件量平均达10万件以上,最多的镇日均办件

    量达3000多件,办结时限缩短了60以上。同时,健全审批监管信息“双向推送”制度,做到了审批事项“一批就管、审管同步、无缝衔接”。

    (三)综合执法一队伍。

    赋予镇政府城管、安监、农业、劳动监察等10大领域、300多项行政执法权限,组建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按照“队长专家型、队员复合型、队伍全能型”的要求,设置“全能型”执法中队,按照镇域面积分片进行综合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健全依据权责清单追责机制、“双

    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鼓励举报机制、市场主体信用承诺机制、重大风险监测防控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实现了执法的公开、透明、可追溯。

    (四)镇村治理一网格。

    将镇域内20多个条线部门的管理网格横向整合为1个综合

    网格,网格内整合了原城管、安监、人社、民政等30多个部门的200多项便民服务事项、80多项社会管理事项、700多项执法处罚事项,涵盖便民服务、社会管理和巡查执法三大领域。每个网格配置“一长五员”(即网格长、网格员、督查员、信息员、联络员和巡查员),通过清单管理、定位管理、节点管理、绩效管理等制度,做到“任务到人、职责上肩、巡查落地、奖惩严格”,真正实现“上面千条线指挥、下面一张网兜底”。

    (五)指挥调度一中心。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汇集数字城管、12345、综治、安监、生态环境等部门专网以及各类数据,开发一体化平台,建立管理服务综合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发现、处置各类问题,形成“信息归集—预警研判—分派处理

    —联动协调—督查考核”事件处理闭环,成为镇党委政府指挥调度、督查考核的神经中枢和基层大数据交汇集中、分析应用的智慧中心。省级层面以“免费开发、无偿使用、有偿维保”为原则,组织开发了审批服务综合执法一体化平台,力争整合基层21个平台、77个app,预计可为基层节约20多亿元。

    二、聚合群众诉求,突出“四大转变”

    (一)从管理本位向人民本位转变。

    新体制在制度设计、机构设置和人员使用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民之所望、改革所向的价值理念和面向人民群众、符合基层需求、简约便民高效的要求。在管理理念和机构职能上,由管理本位向人民本位转变,由便于管理向便于服务转变,回应企业和群众诉求,注重改善用户体验,做到“让企业创业受尊重、让百姓办事不求人”。

    (二)从碎片行政向整体政府转变。

    通过机构综合设置、前台为群众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再造行政流程、人员统筹调配使用等一系列举措,从根本上改变“碎片化行政”现状,以整体简约政府形式对外进行管理服务,努力做到把方便留给群众、把复杂内部消化。

    (三)从局部分散向系统集成转变。

    一方面吸收借鉴全国各地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比如网格化管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综合设置等做法;
    另一方面注重改革配套和协调,制定审批执法规范、服务资源下沉、人员管理使用、财政分成支持等配套措施,使基层有人有权有物。

    (四)从疲于应付向快速处置转变。

    由于权力小、人员少,乡镇对域内的各类问题疲于应付、四处灭火,群众也很不理解。通过赋权力、改体制、统一网格

    加网络等措施,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乡镇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精准回应企业群众诉求。

    三、聚力改革要求,注重“四个同步”

    (一)与加强基层党建同步。

    改革启动之初,就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紧扣治理抓党建、加强党建带治理。无论是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审批服务便民化,还是网格综合设置、统一指挥调度,都突出党建引领,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

    (二)与推进“三治融合”同步。

    改革中同步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提升了基层自治水平。组建自治组织“三会”,即爱心基金会、村民理事会、乡贤理事会;
    法治组织“三团”,即法律顾问团、普法宣读团、乡贤裁判团;
    德治组织“三队”,即志愿服务队、村规监督队、矛盾调解队。在党建引领下,厘清了农村基层自治组织职责,形成了“事情一起干、好坏村民判、矛盾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三)与精准赋权赋能同步。

    将300多项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发生频率高、专业技术要求不高的审批服务事项和行政执法权限,依法赋予乡镇政府统一对外行使,相关人员同步划转。同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充分向基层倾斜,为改革落地见效提供保障。

    (四)与运用信息技术同步。

    将“互联网+”运用于基层治理的全领域、全过程。针对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等问题,“综合设置一网格”“统一部署一张网”。指挥中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确保依法、安全、保密原则的基础上,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有序共享部门数据,依法保护个人信息,使管理更精准、服务更方便、执法更高效。

    下一步,我们将在全省760个乡镇、500个街道全面复制推广“1+4”模式,进一步拓展改革领域、落实改革举措、强化改革保障,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路。

    推荐访问:治理 探路 基层 现代化 复制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