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写作方案 > 正文

    [巧构妙思的《琵琶行》]琵琶行 结构

    时间:2019-06-19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一首如泣如诉、似哀似怨、唱尽了世态炎凉、唱尽了人情冷暖、唱出了相怜相惜之情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千百年来,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在此笔者拟就本诗的构思之巧妙,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结构缜密,基调和谐

    文章一开始,先写主客分别时的悲惨情景,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既为全文定下基调,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了伏笔。正是在这种“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情形之下,“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接着,文章自然写到邀请琵琶女弹奏。作者浓墨重彩,从演奏内容、效果以及听众的感觉等方面加以具体描绘,生动形象地把一个技艺超群的琵琶女的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如见其人,如听其声。

    一个演技如此高超的琵琶女,为何秋夜一人独自弹琴?于是作者很自然地引出琵琶女自诉身世。琵琶女悲凉的身世无不引起读者的同情。那么,此时作为一个诚恳听众的作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文章用了一个段落的篇幅,写诗人由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很自然地联想到自身的处境,于是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并由此萌生出给琵琶女作歌的愿望。琵琶女遇到知音,再次为诗人弹奏,格调与先前不同,但主、客都被感动得流泪。诗人此时的泪,既是同情之泪,又是伤感之泪。全诗在凄凉中开始,于“泪水”中结束,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二、明暗有别,详略相宜

    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然而三次演奏写法各不相同。第一次是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应邀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诗人不惜笔墨,大肆渲染铺陈,从调弦、弹奏到收束,从神态、动作到指法的灵活多变、乐曲内容的丰富多彩、弹奏难度之大等,并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乐段,运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把琵琶女技艺的高超娴熟渲染到了极致。不仅如此,还通过听众的反映和秋夜景色的描写,从侧面烘托琵琶声感人的艺术效果。第三次仍是明写,但非常简略,只说调子悲凉,从侧面写听众“掩泣”,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此即用音乐形象及其艺术效果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三、形象典型,虚实相生

    从诗中人物形象的设置看,沦落风尘且年轻漂亮的女子在那个时代比比皆是,诗人为何要选择一位昔为娼家女、今为商人妇的琵琶女呢?其一,琵琶女和诗人一样来自京都。其二,都经过繁华得意的生活而现在处境凄凉。琵琶女的遭遇和自己的政治生涯是何等的相似!琵琶女的不幸是实写,诗人的不幸是虚写;琵琶女的不幸,可反映民间的变化,诗人的不幸,可反映朝政动乱的变化。这样一实一虚,虚实相生,从现象深入到本质,揭示出全诗的主旨。

    ──原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7)

    推荐访问:琵琶行 巧构妙思 巧构妙思的《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行》教案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