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精美散文 > 正文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19-03-1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教学设想】

    本课是名家名篇,主要围绕特定环境中“背影”的描写,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教学适合采用自主参与活动的教学方式,实施探究性学习,掌握自主式学习的方法。教师首先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以自编提纲卡的学习方式,将本文的内容系统化。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抒发的父子间看似平淡实为深切的感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作者抓住某一特定情景展开内容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有谁知道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吗?

    (教师用幻灯片打出,师生共同朗诵这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歌赞颂的是谁?(它是歌颂母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很多的诗和歌都是咏赞母亲的,说明母亲的确伟大。然而,父亲伟不伟大呢?同学们爱自己的父亲吗?今天,我们来感受一篇表现父子情深的散文《背影》。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正字。(打投影片)

    差使(chāi)

    交卸(xiè)

    奔丧(sāng)

    踌躇(chóuchú)

    栅栏(zhà)

    蹒跚(pánshān)

    琐屑(suǒxiè)

    游逛(guàng)

    2、由学生自由上台写出其它的生字词,集体讨论解决。

    3、简介作者及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三、初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父亲说过的五句话

    1、由生活导入:根据同学们的观察,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二人哪个人的话语多些呢?父亲一般沉稳少言。朱自清的父亲也一样。大家找找看,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用直线划出来。(以快速阅读抓文章重要信息为突破口,分组讨论。)

    2、提问:父亲说第一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⑴祖母死了;

    ⑵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提问: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重点词:“死、交卸、祸不单行、狼藉、变卖典质、亏空、丧事、惨淡、赋闲”等)

    提问:这些沉重的精神和物质负担均压在父亲身上,但他对儿子说的话是忧伤的吗?

    (读“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句,体悟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宽厚豁达。)

    3、父亲的第二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护送儿子过江上火车。“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他们”是单指茶房那一类人,包括了其他任何人,表达父亲情感的细腻的一面。)

    提问:儿子远行,父亲开始决定送还是不送?

    (先不送后又送。)

    提问:父亲为什么送呢?表达了父亲对儿子哪一侧面的爱呢?

    (“忙、不送、嘱茶房甚仔细、不放心、颇躇踌”。抓住“躇踌”一词,反复悟解,联系前文背景介绍,体会父爱的深沉而细腻。)

    4、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三句话,并体会所含的意思。

    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⑵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⑶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些话含蓄着许多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

    四、细读课文,抓住四次“背影”深入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角度和方式

    1、同学们找找文章中几处写到背影?

    ⑴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⑵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⑶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⑷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2、课文哪两个地方实写父亲的背影?

    ⑴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⑵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

    3、着重写父亲“背影”的是哪一处?把“背影”的内容划出来。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显出努力的样子”)

    提问:这里运用的是什么描写?

    (肖像和行动描写,重点写衣着和动作。)

    4、父亲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黑布小帽”、“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全是黑色的。)

    提问:这样写有什么用意?(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如:⑴父亲在守孝期间,体现了父亲的孝顺。⑵和“肥胖”的身子构成一致,更显得压抑沉闷,有助于对“背影”的理解。⑶父亲性格内向,不爱说话,黑色突出这一性格特征。)

    5、父亲过铁道时的行动描写有什么特点?找出其中的词句,并加以体会

    (蹒跚、慢慢探身、两手攀着上面、缩、微倾;这些动作描写,表现出父亲行动的困难、艰难。)

    探讨: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各抒已见,互相补充。)

    6、集体诵读这些句子,注意语调、语速、语气。

    7、第一处和第四处写“背影”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第一处点题,第四处照应,前后一体。)

    8、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四、精读课文,捕捉作者的情感特点

    1、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找出文中几次写“流泪”的句子。

    ⑴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⑵感动之泪:望亲买橘,父子离别

    ⑶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2、文中哪两处地方用了“聪明”一词?文中“聪明过分”“太聪明”两个短语的含义是什么?

    (一处:在父亲与脚夫讨价还价时,我觉得掉面子,说“聪明过分”是深深的自责,是嘲弄自己“少年不识愁滋味”。二处:对父亲嘱咐茶房后,自责“太聪明”了,较前句内疚更甚。)

    3、本文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前后讨论,互相启发,尽量统一答案)

    (褒义词贬用,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表明“我”自作聪明,这不聪明,主要是突出“我”对父亲所做的事情不理解。展现父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心疼爱,为后边写“背影”作铺垫。)

    4、紧抓文末一句感叹,把握全文情感线索,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于叙事中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至爱,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五、拓展迁移

    1、上面我们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分析,大家是否有这种体会:同样是通过极平凡的小事来写人,我们往往写得十分乏味,而《背影》却写得深切感人。这是为什么呢?现告诉大家一个秘诀:写散文有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善于选择表现角度。本文表现角度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示:1、表现角度新颖独特。本文选择背向的特定角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全力抒写父亲的背影,令人拍案叫绝。2、表现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写对象的内在精神。“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是全文的聚光点: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分离时深沉的爱也倾注在这一点上;儿子对父亲一生的零星印象,以及百感交集的思绪都聚会拢来了,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2、将全班同学分为“颂父组”与“颂母组”,从日常生活中找出父亲或母亲令人可敬的生活事例,以“我说父亲(母亲)好”为主题开展辩论会。

    六、板书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背影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评价 《背影》教学反思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