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读书笔记 > 正文

    青花撑开了雨巷

    时间:2021-08-2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青花撑开了雨巷

    一把青花,轻轻的撑开了雨巷。幽长中,砚池江南,雨雾作笔。青花遮掩着修长的倩影,哒哒哒的从雨巷里走漫过。一路庭芳,斜阳落草,倒影着东流的一江寒凉,把一帘的暗香疏影横斜,染遍了素颜白霜。莹绕中,倾心愁肠,相思百年。一阙望月,一阙凝烟,一阙风起云涌,一阙静观日月。

    一叶轻舟,飘过浊流。昏黄的渔火轻染淡淡的水面,只见轻浪不见踪影。归来的夕阳,载着一轮空月,低低的萧声里哭泣着落花的丁香。浮云中,摇曳了雨巷的黄灯,和青花伞下流成的苍海。

    细雨绵绵,光亮淡淡。撑着别离的风花,残月里落泊古幽。一把锈蚀的旧锁,把住了一扇木门。

    轻寒里,冰冷的誓言结局了日日夜夜的柔暖。还是那柄青花,伞下却换了新人。踩着的身影,拖着慢幽的声音,在流水的缝隙里藏着岁月的痕迹。渐远的脚步,风干的泪水,模糊的视线,都融入了烟雨中,消失在雨巷里……

    时光点点滴滴,细雨绵绵缠缠。心酸的往事,磨平了雕刻的故事,把心存的绿叶碾得粉碎,我却还在湿漉的码头盼着一伞青花。

    痴痴的等,傻傻的望,一帘秋雨早就飘过山梁,一巷深情也早已吹瘦了季节。丁香香不在,花开花又落。丝丝心痛无法呼唤装睡的灵魂,悠悠长笛闭孔无音假意的眉梢。满墙的紫藤和爬山虎缠在一起,谁是谁的墙,谁是谁的叶,就算漫延到巷子口,落叶照旧,雨湿依然。

    对错已经不重要。只是心中又是一片荒凉。风雨沧桑,来来往往。秋雨过凉,寂寥惆怅。温一壶残月,捧一杯寒光。丝丝清凉中,不要青花,淋雨湿衫,前行着,石巷的尽头又是一轮太阳。

    也许,雨打芭蕉,绿染樱桃。月色流过思念的长河,眉宇间沾满了心酸的白霜,泪湿的枕巾遥望着岁月的阴云,一岸相隔,身披轻寒。一河流水的远去,无论阴晴圆缺。无论数不尽的苍凉,挺起腰杆向前。情是何物,无关紧要,就如一张白纸。红尘中一场风流,还在雨巷中。

    人间四月天天桃源。你走了,我还在这里,雨巷桃花照样开……

    张兴山

    如果有人问:让戴望舒《雨巷》中的“我”徘徊在一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小路上会如何? 一怔之后,我们立刻会想,“巷子”和“小路”都是走人的地方,二者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这首诗中,要是把“雨巷”的意象换成“下着雨的小路”或者更简洁的“雨径”,则似乎不妥。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因也许是这样的:与平展地伸向天际的“路”相比,“巷”中的一切不能够尽收眼底。因为“巷”的两边有建筑物,它限制着我们的视野,在弯弯曲曲的巷子里,有限的视野使远方的一切有了一层未知和神秘。这种未知使我们心中的种种憧憬和期待有了立足之地。

    可以说,行走在巷子里的体验与我们对于人生的感受有某种相似性。在人生中,几乎每个人都怀着各自的遗憾而期盼着未来。在这种期盼里,时间悄然流逝,旧的遗憾未必能够消弭,而新的遗憾却又接踵而至。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执著地等待着那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来、甚至不知道会不会到来的“戈多”。这正如雨巷中那位痴痴等待着的诗人,他徘徊着,彳亍着。他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失望,却又在失望里怀着憧憬看着前方。只要巷子还没有走尽,他的期盼就不会结束。

    一个人在弥留之际,所牵挂的往往不是那些已经满足了的愿望,而恰恰是那些没有满足的愿望。即便是十字架上的镶金,甚至一根灯草,也会使人死不瞑目。或许,人生的魅力不见得在于其有多么幸福美好,恰在于有许多不美好让你对未来充满期待,欲罢不能。

    就是这样,诗人撑着油纸伞在雨巷中等待着他的丁香姑娘。尽管最后还是没有等到,但这种等待让他走尽了这雨巷。试想一下,假如“我”不是徘徊在一条下着雨的巷子里,而是漫步于细雨蒙蒙的乡间小路上,一抬头便知远方是否有人,那么,诗人心中可否还有那份美丽的憧憬? 或许,“雨巷”的魅力正在于此:那里不仅仅有一位若隐若现、若真若幻、可望而不可即、有着病态美的“伊人”,更在于有着一段埋藏着神秘、蕴藏着希望、吸引你一步步向前的未知。 然而,在古诗词中,“巷”的意象并不多见,而“路”的意象则比比皆是。诸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不一而足。莫非古人仅钟情于“路”却不懂得“巷”的妙用?

    非也!其实,古诗词中的“路”多是山路,而非乡间田野上平展的小路。山路两边虽无建筑物,却有山石和树木,且常常蜿蜒崎岖,云萦霞绕。这一点,与房屋掩映的巷子有异曲同工之妙。试想一下,如果岑参走的不是山路,则诗中的景象不会是“山回路转不见君”,而恐怕是“故园东望路漫漫”了;如果李白梦游的仙境不是山路,则何必“千岩万转路不定”,或许他早已经“直挂云帆济沧海”了;如果陆游所走的不是山路,那么那句妙绝古今的“山重水复疑无路”便失去了依托,这样一来,纵然写出比“柳暗花明又一村”更美丽的景致也难免黯然失色了。

    可见,因为多了一分掩映,诗里面便多了几分猜测,几分神秘,也多了一大片可供想象的空间,从而使诗歌生发出绵绵不尽的魅力。

    那么,戴望舒为何选择了巷子,而没有选择古代诗人们用惯了的山路呢?这个问题,若从诗人力求脱俗的角度来回答也许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其实,巷子是一个富有城市生活气息的意象,而山路则因为大量山水诗的影响而具有了很多追求超脱、向往自然的意蕴。一个撑着油纸伞,有丁香一样颜色和芬芳的姑娘乃是城市生活的元素,很难想象她能够与代表着超脱和隐逸的山路和谐地融为一体。故而,戴望舒选择了一个巷子来安放他的情怀。这个巷子我们不妨看作现代社会里诗人心中的一条山路,它发源于《诗经》,穿越了唐诗宋词,又在一个属于新诗的时代生根发芽,开出了一朵美丽的奇葩,就是《雨巷》。

    折服。

    一定要多读。。

    推荐访问:撑开 青花 雨巷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