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读观后感 > 正文

    2021——2025年市水务局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县国民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方案合编

    时间:2021-10-1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2021 ——5 2025 年 市水务局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 和 县国民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方案 合编

    某 市水务局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

    1 (2021 年 ——5 2025 年) )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工作

    四、重点工作

    五、保障措施

    “十三五”期间,我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水利机关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水利四强战略”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法履行主体责任,主动作为、担当尽责、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更好的发挥了水利工作对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护航作用。“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XX 市水务局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定不移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全方位推动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深化水利改革、强化依法治水、加强科技兴水;以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增强防汛抗旱减灾和水资源配置能力为重点,保护修复为着力点,把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如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为民服务

    始终把人民放在主体地位,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实际要求出发,着力解决好与民生改善密切相关的水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的新需求。

    (二)节约用水,高效利用

    始终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建设节水型社会,大力加强用水效率和效益,加快实现从粗放用水向节约集约用水的根本转变。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求,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预防为主、强化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安全保障,绿色发展

    水务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把特大型城市的水务安全保障放在首要位置,统筹协调“安全、资源、环境”的关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范灾害风险,加强应急管理,保障城乡生活和生产平稳有序。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产的大政方针,完善量水而行、因水制宜的总体要求,强化水资源管理,合理控制水源开发程度,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四)有效管理,建管并举

    水务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水务行业监管的

    作用,在强化管理中优化服务,在优化服务中强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水务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水务服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五)依法治水,科学管水

    进一步健全完善水源法治体系,依法加强河流监督管理和水资源和水环境管控,持续加强对涉水活动的指引和约束作用,有效管理涉水利益、规范水事行为,不断提高水利工作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主要工作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紧密结合我市市情、水情,在“十三五”水务发展的基础上,向“完善体系、提升跨越”为主的阶段转变。到 2025 年,全面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流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水利基础设施管网进一步完善,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市水安全保障综合能力显著增强。

    (一)以党建引领全局发展

    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和部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为重点,弘扬“爱岗、求真、奉献、奋斗”的水业精神,进一步坚强作风建设,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全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坚定、作风建设过硬、专业行动有力”的高素质水务队伍。

    (二)着力加强防汛应急保障能力

    防汛安全关系到城乡经济社会安全大局。要加快城乡防洪工程、区域除涝、排水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主要重大河流的水位预警管控,加强区域除涝和城镇排水等“三道防线”。进一步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完善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确保城市安全度汛。

    (三)牢固树立节约用水观念:

    以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为特征,以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支撑,以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为指导,以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保障,综合采取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等手段,建立形成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社会形态。全

    市年供水总量控制在 18250 亿立方米以内。全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 10%以内,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达到 50%以 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5 以上,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达到 70%以上。

    (四)着力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

    以“满足需求、提高水质、安全可靠”为主线,加强从“源头到龙头”的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确保饮用水洁净安全。统筹协调“安全、资源、环境”的关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范灾害风险,加强应急管理,保障城乡生活和生产平稳有序。到 2023 年全市新增供水能力

    30 万立方米。城镇供水保证率和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推动城镇供水设施向农村延伸。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80%以上,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率 85%以上,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

    (五)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制定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严格执行超计划用水加价收费,制定完善节水技术标准,实施节水设施和工艺改造,加快淘汰、更新改造不符合节水标准的工艺、设备和产品。推进节水型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校区、社区和企

    业等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国家级和市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

    (六)确保水生态环境保护高质有效

    全市重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 60%以上。河流生态环境水质水量得到明显改善,河流水域面积不减少,水生态环境状况显著加强。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5 万平方公里。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严重超采区超采量得到有效退减。

    (七)持续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结合旧住房改造,会同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水务供排水公司等部门对尚未改造的老旧小区进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按照“改造一批、验收一批、接管一批”的要求,研究制定二次供水设施产权管理办法,规范服务站点设置,制订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

    (八)加快完善水利改革和管理

    水市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到 2023 年建立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全面强化依法治水,水利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用更加完善的制度保护好水生

    态环境。

    (九)大力推进依法治水取得成效

    全力开展普法治理工作,努力强化水事法律法规宣传,坚持依法治理,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整体水平,切实抓好违规违纪案件查处的各项工作,大力营造良好的水事环境和发展环境,更新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以稽查水事案件为重点,抓好水政执法管理,有效遏制偷水漏水案件的发生,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和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进程,促进依法治水。

    四、重点工作

    以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为着力点,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强重点领域节水、完善节水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构建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着力形成节水型社会制度框架,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一)狠抓民生水利,保障服务为民

    加快建设推进全市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加强中小河流治理,除险

    加固、节水灌溉,各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项目储备工作,提升水厂处理工艺,完成郊区集约化供水,使供水水质全面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全市水利建建设总体水平。

    (二)加快健全监管法制体制机制

    加速构建全市“2+N"水利监督制度体系,全面建立务实管用的水利“监管网”,小水库、农村饮水安全、河湖、防汛减灾、水土保持、节水等重点领域监管全面铺开,确保到 2025 年完成形成健全的监管法制体系。

    (三)加强塑造节水指标管理

    加快制定重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细化落实覆盖流域和区县两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严格把控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实施引黄调水三期工程要先评估节水潜力,落实各项节水措施。健全节水技术标准体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四)深入开展工业节水

    大力推广工业水循环利用、高效冷却、热力系统节水、洗涤节水等通用节水工艺和技术,依法依规淘汰落后用水工艺和技术,加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强化重点用水单位监督巡查,开

    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鼓励产业园区统一供水、废水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达到 70%以上。

    (五)加强城镇节水

    加快城乡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全面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加快换装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引导居民淘汰现有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生活用水器具,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 80%以上。基本实现城市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全覆盖。推进服务业节水改造,对非人体接触用水强制实行循环利用。深入开展节水型单位和居民小区建设活动,推进机关、学校、医院、宾馆、家庭等节水。

    (六)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媒体,加强国情水情教育,开展节水公益性活动,大力宣传节水和洁水观念,树立节约用水就是保护生态、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家园的意识,强化公民节水义务和责任,普及节水知识和技能。建设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支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教

    育展馆,为公众提供水情教育实践平台。

    (七)扩大社会参与

    鼓励和引导公众增强节约水、爱护水的意识,营造全社会亲水、惜水、节水的良好氛围,推动形成全社会用水自觉、绿色消费。广泛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节水的积极作用,强化节水的社会监督。通

    过多种宣传形式,让市民深刻感受到水资源的珍贵性,安全用水的重要性,使节水护水意识深入人心,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节水护水的队伍里来,为创建幸福河流,为绿水青山的节水型城市打下坚实的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

    (八)提高城市排水防涝和防洪能力

    加强城市排水防涝和防洪设施建设。结合城市未来发展规模,统筹市政建设、环境整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需要,综合确定城市河道防洪排涝标准,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通过城市规划引领,推进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建设,完善地下综合管廊及排水管网、泵站等设施,着力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九)完善城市供水结构

    加快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以缺水及水污染县区为重点,加快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按照“优水优用,就近利用”的原则,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及生态景观等领域优先使用污水再生水。到 2023 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15%以上.

    (十)加强城市应急和备用水源建设

    提高城市供水水源安全保障能力。对现状地下水超采的县区,在充分挖掘节水潜力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展替代水源工程建设。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以防止突发性污染、咸潮

    入侵、爆管、失电等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供排水公共突发事件快速发现和多部门联动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城市应急和备用水源水质安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县区各级政府的水利工作责任,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水利改革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逐级落实推动的工作格局。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具体抓好水利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工作。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推动落实好《规划纲要》各项任务。

    (二)落实目标责任

    各县区要根据市局“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总体部署和要求,把《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进一步细化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地区,明确分工,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强化政策支撑,增强要素保障。健全完善《规划纲要》实施机制,加强对《规划纲要》确定水利改革发展主要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监督,适时开展《规划纲要》执行情况总结评估,分析实施效果,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三)凝聚社会力量

    加大国情水情宣传教育力度,持久开展水利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和亲水、护水意识,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发展热情,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和能力建设,构建完善的基层水利专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规划实施和水利建设管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

    (四)行业监管保障

    在优化政府服务中强化行业监管,把好规划龙头,把好技术关口,把好质量标准,抓好安全生产,完善行业统计体系和管理办法,加强信息化系统整合应用,力求监管有效、协调有力、指导有方、服务管理有章可循。综合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督和管理,特别是推进供排水企业预算监管和成本监控,促进供排水行业可持续发展。

    2021- -5 2025 年 某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方案 0 2540 字范文稿

    2021-2025 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是新时代陕西加快追赶超越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我县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为切实做好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编

    制工作,根据中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总体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五个扎实”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动力,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和流动经济,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升民生福祉,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着力化解风险挑战,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关系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大问题,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实现路径和重大举措,使全县“十四五”规划成为指导全县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蓝图和行动纲领。

    二、编制原则 立足县情和全局视野相促进。跳出 XXX 看 XXX,深刻研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科技、金融等领域发展动态与趋势,学习借鉴东部发达县区转型发展先进经验,提高规划编制的指导性、引领性。

    战略导向和落实落地相统筹。既要强调发展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又要突出可操作性,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创新驱动、生态环

    保、社会事业等领域,积极谋划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形成有力项目支撑,力求规划实施有约束、能检查、易评估。

    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认真研判发展阶段性特征变化,找准制约高质量发展主要症结,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同时,要着眼追赶超越总体定位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性目标,合理确定各项目标指标,实现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有机统一。

    政府治理和市场调节相协调。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五年规划编制主要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在市场能够充分调节的竞争性领域尽量不编或少编规划。

    纵向衔接与横向联动相搭配。纵向上,做好与延安市规划的衔接,确保主题主线上下一致,形成统一规划体系;横向上,要加强工作联动,同步推动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完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

    三、主要任务 (一)发展规划。全县“十四五”规划是全县发展战略在规划期内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是编制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全县“十四五”规划由县经济发展局负责组织起草编制,具体程序如下:

    第一阶段:编制准备阶段(2019 年 12 月—2020 年 3 月)。成立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专班,制定印发全县“十四五”规划前期重大研究课题,组织

    开展编制前调研、学习培训等活动。承担重大课题研究单位要按时完成所承担研究课题成果,并报送本行业在规划期实施的重点项目。

    第二阶段:思路研究阶段(2020 年 4 月—2020 年 5 月)。收集各镇办、各相关部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和相关规划,充分吸收行业主管部门的行业发展思路,研究提出全县“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基本框架、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组织专家研究论证,报送县委、县政府研究审定。

    第三阶段:规划编制阶段(2020 年 6 月—2020 年 10 月)。6 月底前完成全县“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7 月至 9 月底形成全县“十四五”规划(初稿)。10 月份,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开展咨询论证、加强各方面的协调和衔接等工作。

    第四阶段:评审审议阶段(2020 年 11 月至 2021 年 1 月)12 月份,邀请相关专家对全县“十四五”规划进行评审,形成 全县“十四五”规划(评审稿),报县委、县政府审定修改后形成全县“十四五”规划(草案),提交县人代会审议,通过后印发执行。

    (二)专项规划。各行业部门结合各自实际,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自行确定编制。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开展研究阶段(2020 年 3 月—2020 年 5 月)。县级有关部门根据本方案,开展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工作,理清基本思路。

    第二阶段:编制阶段(2020 年 6 月—2020 年 10 月)。县级有关部门编制完成专项规划初稿。

    第三阶段:衔接印发阶段(2020 年 11 月—2021 年 3 月)。完成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工作,与省市相关专项规划、全县“十四五”规划进行衔接,按程序报批、印发实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保障。成立由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和政府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办、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邀请相关专家对全县“十四五”规划进行评审。选配知识结构好、工作能力强的业务骨干组建规划编制专班。县财政要将编制所需经费列入预算,保障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二)注重调查研究。各镇办、部门要加强本地区本领域“十四五”时期重大问题研究,加强对“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估,进一步理清制约瓶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工作思路、重点任务,特别是要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谋划一批重点工程和项目,支撑“十四五”发展基础。

    (三)强化统筹衔接。各镇办各部门要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同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协调衔接好各类规划,确保形成统一规划体系。发展规划要发挥战略导向统领作用,空间规划要为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地提供空间保障,专项规划要与发展规划编制同步协调。

    (四)广泛征求意见。坚持开门编规划,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高规划编制过程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建议。要充分发挥规划专家委员会等智库作用,充分吸收各方研究成果,完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五)严格编制程序。要进一步规范编制程序,对标“时间表”和“路线图”,严格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工作流程开展前期研究、文本起草、衔接协调、征求意见、规划论证、审批发布等各环节工作,推动全县规划编制“一盘棋”,不断提高规划编制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一点他人的影子都没有。

    文章传递出很多东西。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

    关于《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说明

    各位代表、同志们:

    根据大会安排,《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我受县政府委托,现就《纲要(草案)》编制工作做如下说明。

    一、《纲要(草案)》编制过程

    根据省、市的统一安排,县委、县府对我县的《纲要(草案)》编制工作非常重视,从2004年就开始了筹备工作。2004年10月12日,县政府办公室以XX府办发[2004]129号文件下达了《关于印发XX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县政府有关部门、乡镇成立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开展了大量工作,县经济局、县农办、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商贸局和部分乡镇等开展了十一五专项规划工作。在赵小轻副县长的亲自领导下,县发改局牵头进行了编制全县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调查分析和专题研究,收集了大量资料,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使《纲要(草案)》编制更为科学、客观,2005年9月28日县政府正式委托四川省国际工程咨询研究院承担《纲要(草案)》编制工作。省国际工程咨询研究院项目组先后组织30余专家到我县,深入现场调研,召开了10余次集中研讨会,形成了《纲要(草案)》六次文稿,编制说明演示稿(ppT),以及全县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软件库。县政府先后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及各界有识之对文稿进行了多次讨论,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2006年1月9日,邹平县长主持县政府常务扩大会议,听取了项目组成员对文稿的编制说明,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1月11日,中伯书记主持召开了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充分肯定了文稿,同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修改意见。现在提交的《纲要(草案)》,凝聚着县委、县政府对我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思路,凝聚着项目组专家和成员的辛勤劳动,凝聚着全县社会各界的聪明才智。

    二、《纲要(草案)》特点与内在联系

    (一)特点

    1、时代特点。十一五时期是我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后,继往开来的五年。按照我县第十次党代会和县十四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的布署,我县在2000年的基础上,到2010年末要实现第二步翻两番的目标,并为2020年第三步翻三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宏伟目标打好基础。因此,本《纲要(草案)》突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二步、第三步目标的五年以及十五年确定具体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2、统领特点。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是新一代中央领导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从增长观到发展观、从单一发展观再到全面发展观的升华,必须统领整个《纲要(草案)》编制工作。本《纲要(草案)》,突出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统领特点,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更多地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3、初步市场经济体制特点。《纲要(草案)》十分注重已建立的县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注重政府引导市场,建立经营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企业主体在参与全县经济社会活动中的能动作用。同时,又要体现我县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和不尽完善的特征,提高对进一步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的认识,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尽力营造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

    4、开放特点。国内外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加快,各种新区域经济圈形成,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加强,南充市作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日趋明显。因此,《纲要(草案)》力图跳出XX看XX,尽量找准XX位置,在全面开放环境下,打开大门,实行对内对外开放,加快三外工作步伐,发展外向型经济,主动与周边地区经济融通,互动发展。

    5、发展阶段特点。十一五的五年间,我县将由工业化初期进入中期;2020前,我县将由国内低收入地区进入中下等收入地区,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然,这个阶段较为特殊,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将直接对全县的产业结构、经济布局以及消费结构带来直接冲击。因此,《纲要(草案)》注重加快发展不动摇,同时也更加注意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二)内在联系

    1、纵向联系。虽然在国家、省和南充市的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规划的框架和内容变化较大,但我们力求做到《纲要(草案)》力求做到与其衔接,及时吸纳最新规划理念、体系和方法,特别是南充市的十一五规划,认真分析了其主要指标、重点项目和定位,及时修正我县的定位,调整重点项目,尽量做到对接,以利于省市对我县相应项目资金支持。

    2、横向联系。《纲要(草案)》在国内众多的经济区中选定泛珠三角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成南渝准三角经济区,提出在未来五年要强化经济协作,主动融入互动发展。为与南充市规划较好地对接,有别于周边其它区县的不同定位,《纲要(草案)》提出打造四川集水电和核电于一体的电力能源基地、西南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川东北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等。

    3、内在联系。我县第十次党代会后的三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纲要(草案)》主要指标既要体现我县第十次党代会已确定的目标要求,又要具体细化和延伸,避免重复,还要以全县各专项规划为支撑。对于已提交的专项规划,《纲要(草案)》基本上都做过深入研究吸收,主要指标做过反复测算,与部分专项规划还做到了互动。

    三、《纲要(草案)》的基本结构

    《纲要(草案)》现分为12章36节,约1.2万字。

    第一章是“十一五”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简要回顾了前五年我县十五计划实施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肯定“十五”是我县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各项目标任务已全面实现。

    第二章是“十一五”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上述五个特点体现在指导思想中,提出了未来五年全县发展的主要目标。发展原则为五个突出,既与现代发展理论吻合,也符合于我县实际情况。

    第三章是大力推进工业强县,提出做强三大支柱产业,构建三大制造产业集群,壮大工业开发区,建成省内工业强县。把我县建成省内工业强县,既是一个过程,也有具体量化指标。

    第四章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要求和 “一路、二水、三产业、四人居环境、五民主和谐”的思路,在十一五期间要建成一批象闻名全国的我县中坝村一样的文明新村。

    第五章是培育壮大第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是旅游产业,按照全市统一规划,提出强力打造嘉陵第一桑梓,建成四A级景区。五年间旅游产业要实现新突破,将旅游业培育成我县新的支柱产业。

    第六章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县道路交通薄弱环节,提出采取特殊手段,加快道路交通超常规建设。构造“一小时乡镇,半小时南充,三小时成渝”交通圈,构建全县交通新格局。

    第七章是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依据全县区域生态和交通条件构建“一城三线四片”经济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成特色鲜明、协调互动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第八章是推进科技、教育和人才开发,提出了推进科技强县,走创新发展道路。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创造“人人争先成才”的社会环境。

    第九章是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强调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提出以我县的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工业开发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同时,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

    第十章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把城镇低收入和农民收入作为改善人民生活的重点内容。同时大力发展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维护安全稳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第十一章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体制和创新机制。强化外引内联,抓好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三外”工作步伐。

    最后一章是规划实施措施,强调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项目支撑和严格目标管理。

    四、《纲要(草案)》中主要问题说明

    (一)关于指导思想及原则

    《纲要(草案)》指导思想及原则贯穿一条主线,五个突出。一条主线就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这是我县十一五必须坚持的基本点。

    指导思想中强调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根本目标,结合了县第十次党代会和县第十四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确立的奋斗目标,沿着“工业立支柱,农业兴产业,三产上台阶,城市升形象,党建出成果”的思路,构筑“一城三线四片”区域经济布局,打造四川集水电和核电于一体的电力能源基地、西南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川东北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等。与南充市各区县十一五中提出的定位比较而言,我县发展的定位具有鲜明的县域特色,操作性较强。

    发展原则就是五个突出,这是参照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指示确定的,即突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突出以产业和项目促进发展,突出可持续发展,突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突出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既与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也符合我县的实际情况。

    (二)关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

    正确认识我县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水平,是编制《纲要(草案)》的基础。按国内外的通行标准,划分工业化阶段主要包括人均GDp、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和城镇化率三项指标,如果从人均GDp美元计,分别按600~1200、1200~2400、2400~4500分为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十五末,我县的人均GDp折合640美元,非农就业比重超过25 %,城镇化率25 %,表明我县已进入工业化初期。到十一五末,我县的人均GDp将达到1280美元,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接近35%,城镇化率达到34%。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县将从工业化初期进入工业化中期,将成为全县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

    从某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之比,划分为低收入、中下等收入,中上等收入和高收入四类地区。2005年,我县的人均GDp为5215元,全国为11900元,两者之比为0.44 :1,因此,我县现在还处于低收入地区。2020年,本县人均GDp与全国人均GDp之比达到0.86,进入中下等收入地区,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重要突破。

    根据发展阶段和水平来看,十一五前后我县将面临两大突破,必将对我县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产业明显的影响,这也是编制《纲要(草案)》必须关注的重点。

    (三)关于发展目标

    《纲要(草案)》中总体发展目标,包括具体指标,要符合国家经济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省市规划主要指标衔接。在编制过程中,我们按远近结合,远粗近细,在保证指标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人文、社会性指标,突出经济社会结构和效益的指标。

    一是增长速度。从全国、全省及南充市看,中央《建议》要求,全国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GDp能源消耗五年内要降低百分之二十左右;全省提出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全省人均GDp在2000年基础上提前翻一番;南充市提出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2%,人均GDp达到8438元。

    由于我县是后发展地区,现有经济指标基数较小,未来五年的增长速度应该,也能够超过国家、省及市的增长速度。我县第十次党代会已确定了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即以2000年为基数,以人均GDp为量化指标 ,仍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05年翻一番,(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600美元;第二步到2010年翻两番,1200美元;第三步到2020年翻三番,2400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由于党代会所确定的时段与十一五时期有所交叉,决定了《纲要(草案)》发展指标既要与之对接,但又不能照搬。由于党代会提出的是人均指标,考虑全县人口保持目前低增长速度和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如果要满足十一五期间翻一番的要求,我县的年增速下限至少为14.87%。

    再结合我县已有的专项规划,如五年间一产业达到4.8%,二产业达到22.5%,三产业达到18.9%,十一五末全县三个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13.07亿元、27.28亿元和19.84亿元,全县GDp达到59.83亿元(均为现值),年增速将达到15.90%的上限。

    我们对14.87%~15.90%之间的主要区间模数进行测算和分析,确定十一五期间全县GDp年均增速为15%,相应地将三产业年增速调减至16.57%;按此速度,2010年全县人均GDp在2000年的基础上可以翻两番。《纲要(草案)》确定的增速既积极,又审慎;能保证两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为2020年前全县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了较好基础,又使未来工作留有相应余地。

    二是关于生态环境。由于我县地处嘉陵江中游,也是长江上游,属于生态环境的敏感地区。《纲要(草案)》提出要继续保持我县相对较好的生态承载条件,巩固加强天然林保护等,十一五末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建成嘉陵江中游绿色生态屏障。要求进一步改善环境条件, 进一步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

    三是关于人民生活质量指标。《纲要(草案)》提出了全县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控制目前人口低增长速度。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可达到11000元和3900元以上。就业水平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四)关于工业强县

    将我县建成省内的工业强县,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应该量化的指标。大县不等于强县,强县不一定要求量的扩张,而是更加注重质和效益的内涵式发展。具体地看,2004年,我县工业增加值5.56亿元,仅列省内181个县区中的第100位;2005年,二产业增加值将实现9.89亿元,接近一产业;2006年,仅工业增加值递增26.3%,达到7.5亿元,将超过一产业;2007年,工业增加值达到9.6亿元,将进入全省县级工业排名前50强,成为省内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县。在我县的工业三大支柱产业中,水电和农副产品加工都具有资源比较优势,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以汽配为主的机械冶金也有较长的生产周期,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即使不考虑核电站一期工程启动的情况下,《纲要(草案)》提出五年内建成全省的工业强县是有相应根据的,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今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将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运动,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从我县具体情况看,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农村,即使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仍有50多万人生活在农村。因此,在大力推进工业化、促(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进城镇化、有序转移农村人口的同时,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发展我县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我县的中坝村走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前列,国内知名,在省内影响很大,因此《纲要(草案)》提出了要在五年内建成一批中坝村式的文明新村,也与国家,省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相一致。

    (六)关于构建特色经济区域

    我县各乡镇自然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不同,要根据不同的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发育程度和潜力进行生产力布局,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主体功能区,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样,既可以加快发展,也有利于争取国家、省市在项目上的支持,争取国家加大对我县的财政转移支付支持。

    《纲要(草案)》根据全县自然、交通、地理状况,以及不同的区域环境容量,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发育程度,划分为三类主体功能区,按一城三线四片,一城即优先开发区,重点发展第

    二、三产业,扶持房地产行业、现代服务业,形成川东北中等城市框架;三线即重点开发区,重点发展水电、物流、旅游产业,以及小集镇建设;四片即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我县特色的以优质生猪为主的畜禽养殖、葛薯种植、蚕桑种养和优质水果种植的四大特色农业产业。

    (七)关于基础设施建设

    为改变我县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设施“瓶颈”局面,《纲要(草案)》提出采取特殊手段,加快全县道路交通超常规建设。这即是我县的实际情况,也是全县社会各界的要求和呼声。《纲要(草案)》提出要集中力量高质量建设一批重点骨干工程,突出建成营高一级公路XX段,乡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打通衔接县境内外干线公路,配合旅游开发建设县内环线公路,构造“半小时乡镇,一小时南充,三小时成渝”道路交通圈,构建全县交通新格局。

    (八)关于旅游产业

    《纲要(草案)》提出响亮的口号,就是按全市旅游的统一规划,开发嘉陵第一桑梓,将其建成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发挥我县深厚的相如历史文化和优美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着力发展旅游这一朝阳产业,五年间全县旅游产业实现新突破,将旅游业培育成我县新的支柱产业,建成川东北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力争成为南充市继廊中后的第二颗旅游明珠。

    上述未尽内容请大家详见《纲要(草案)》。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县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过程是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发挥群众和集体智慧,利用专家力量,对未来五年全县发展思路的各抒已见、统一认识的过程,是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敬请大家对《纲要(草案)》讨论审查。

    谢谢大家!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

    推荐访问:水务局 和县 规划纲要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