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读观后感 > 正文

    对新课改下农村历史教学模式滞后思考

    时间:2021-09-19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长期以来,对于历史教学,我们都膜拜着这样一个教学模式,即教师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滔滔不绝的演说主宰课堂,而学生只要将教师传授的历史知识记住就行,比如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时间地点等,记忆成了学生唯一的学习方法,而记住历史知识的多少成了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标准。但是,新课程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是:“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一转变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一、教师层面教学模式滞后

    1.教师教学模式转变仍需艰难探索。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新课程背景下转变历史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到底应该怎样转变,我们却很困惑。虽然自新课改以来,大大小小的培训不断,但教师普遍认为培训的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专家讲座或优秀教师经验交流,很多人集中培训一两天,没有交流与思考,没有具体的案例支撑,过于形式化,对于教师应对新课程没有实际的作用。

    2.普通的农村教师的教学模式难改变。由于条件所限,农村中学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我们对于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新模式的认识仅限于一些专家或一线教师的理论总结或案例介绍,没有机会深入优秀课堂亲身体验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新模式的运作,从而导致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论渗透都很到位,但实际操作能力却很欠缺。

    3.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胜任的角色需改变。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备、教、改、导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传统的“黑脸”老师向“社区开放型”转变,传统教师只是记忆陈旧的框架结构,信息封闭,依赖经验,科研意识淡薄。新课改后必须与学生接轨,变为学生给老师提问题,这就要求老师不仅具有课本知识的精练,还要有课本知识以外的时事知识,充分备课。

    二、学生层面学习方法、观念滞后

    1.学生生源限制方法、观念的转变。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自我展示和自我表达的能力较欠缺,获取历史资料的途径仅限于教材内容,再加上平日对历史学科不重视,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而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没有学生的配合,教师唱独角戏的境地也很难转变。而当下高考仍然考查学生的做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按这样的课改方式长此以往家长与学生都有不同的担忧!

    2.学生生源良莠不齐。在城市的中学,有少部分同学来自城市,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教师布置的任务城市中的学生能够抢答,但农村的可以说几乎都是瞠目结舌,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有想法,苦于普通话等的限制,也很难大方的表达出来,这是农村教育资源所限,在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改善,但高中学习生涯仅仅三年,要锻炼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3.教育资源不均衡,衔接不够造成学习滞后。虽说新课改已全面推进了,而且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对教育较为落后的城市中可以说才刚刚开始,小学、幼儿园、初中教育中渗透的新课改理念还不够彻底,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还不够。但初中课程内容少,完全能够实现新课改的合作形式,直到实现预期目标。但升到高中之后课程内容加大,要实现形式与实质的统一更是难上加难,在加上初中并没有完全完成新课程的学习方法,造成学习更加滞后。

    总之,不论是从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新课程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学习方法及观念滞后,学生生源的良莠不齐,都使得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滞后,教学成果不尽如人意,在这个道路上我们还需要探索,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遣词造句精雕细琢!

    对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一点思考

    吴春桃 池州市第八中学

    【论文摘要】新课改下教学实践中,遇到了挫折和失败。痛定思痛,认真反省,找出了问题所在以及解决办法。作为新教师,提出一点思考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活动 学生 【正文】

    2008年在我省全面实行新课改的大潮中,我校也从2008年秋季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使用的是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教材。高中历史不再象旧教材那样按照通史的模式和时间先后顺序,从古到今,从中国写到世界,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放在同一朝代的章节里,而是以“专题”的形式,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编成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和改革史等,分必修和选修。虽然有助于学生能够系统地把握某一专题的历史知识,但是它是建立在熟练掌握初中历史知识基础之上的,所以当年作为新老师的我们拿到新教材以后,第一反应是不好教也不好学。我就几年来在教学上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与大家共勉。

    一、遇到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问题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构想必须建立在初中历史课程基础之上,高中历史课程的专题式结构基于初中的编年史。但我们面临的现实情况是:学生初中的学科基础十分薄弱,这些学生在初中接触历史时,由于部分学校师资配置的不合理,中考指挥棒的导向性等因素,让他们觉得历史是门不足挂齿的小科,平时考试都是开卷考试。致使他们上课如听说书,只要历史老师上课讲故事他们就认真听。导致升入高中后,他们对历史这门学科大多是只闻其名不详其情,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即使有部分学生相比较之下差强人意,但也只是凤毛麟角、一知半解罢了。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薄弱已成为现如今高中历史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再加上课时又紧、任务又重,高中新课改加重了师生的负担,这可能是新课程编制者始料未及的。当然,新课改的初衷是进步和极具创新意义的,我们很理解。

    2、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

    初中教育是义务性教育,学生依赖性和惰性较强,大多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满堂灌,而且初中历史知识比较简单。他们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学习模式。但是,高中教材内容多且理解性东西多,课时紧,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凸显要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是同学们还以老一套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待高中历史学习,结果是“学了大量的知识点,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入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穷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从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转变过程中出现了盲点,这使得学生反应学习高中历史时感到深奥难懂,不知道怎么学好历史。

    3、“时尚”的教学方式问题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过度地采用探讨(辩论)活动、参与式小组活动、课堂历史短剧(历史人物扮演)、观看历史影像资料、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等方法来进行教学。以为这样就等于遵照新课改旨意了。实际上这种看似热热闹闹,课堂很是活跃的表象背后,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学到多少基本历史知识,只是高高兴兴参与其中,走马观花而已。也就是说,多姿多彩的教学炫技使得历史教育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没有真正完成。学生没有很好地把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观点,也就无法真正地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况且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不允许课堂教学过于“花哨”。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1、把握学情,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计划性主要反映在教学目标上。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帮助教师胸有成竹挥洒自如地组织教学。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如一味求全求多,脱离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学生的求学兴趣便会受到打击。而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客观及时地了解学生实际,精心研究教材体系,明确课标要求,指定能“跳起摘桃”的教学目标,是鼓励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措施。从整体设计来看,鉴于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头绪细多、时空交错的特点,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即备学生。不片面追求速度,宁愿先慢后快,形慢实快,尊重现实,循序渐进。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教师授课有章可循,重难点突出,学生学有所得,也更乐学、愿学。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此外,教师还要保证为学生搭建展示探究成果平台,使学生通过展示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和体会自身成长发展带来的悄悄转变。我曾尝试让学生上课,我在下面听。我发现底下学生很配合,课堂互动很自如,因为他们仿佛都是主人,一起来辩论和交流。在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我作课堂总结,点一下不足指出即可。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鼓舞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3、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以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两种较好的方法。

    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为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由感而发,熟悉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的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我认为恰到好处即可,课件展示也不能满堂灌,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另外板书不能忽视,摈弃放电影式课堂教学。板书的设计也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记忆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网状知识结构。

    ②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

    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及其它课堂活动形式。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四的第四课“辛亥革命”时,就设计了一个活动内容,一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活动,不但让学生学习和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适时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改变了学生以往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材如何教,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将一直是课改省区新老教师孜孜探究的课题。希望我的一些感悟可以和同行们交流、分享。

    【参考资料】《高中历史必修1优秀教案》

    范文有张有弛,中心思想突出。

    推荐访问:滞后 教学模式 新课改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