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读观后感 > 正文

    兰亭集序_《兰亭集序》教学反思

    时间:2019-01-26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今天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是《兰亭集序》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中的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作者的感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尤其是作者寄寓于其中的关于生命的深切感悟,对于后人更是有着启迪人生的作用,《兰亭集序》也因此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对于这样的文章,我觉得有责任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美”与“思”的熏陶。

    我的教学环节简述如下:

    一、导入部分:由成语故事“东床快婿”引出王羲之,且初步介绍王羲之的性格特点:豁达、雅致,并介绍写作背景。

    二、课文探究部分:

    1.“乐”的原因

    “乐”的原因直接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个要素来引导学生归纳。

    再让学生通过本文所选景物与《与陈伯之书》中景物的对比,了解作者的人格性情:素淡、雅致。

    2.“痛”的解读

    引导学生寻找作者因何由“乐”而生“痛”。 一、由于个人内心变化,致使情随事迁,物是人非,以前曾经快然自足的人与事,如今却感到厌倦;二、乐景不常,盛事难再。“向之所欣”转眼灰飞烟灭,令人触目伤怀;三、对生命流逝感到无奈和忧惧,“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3.悲者不悲

    明确作者的人生态度:“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虽然“死生亦大矣” ,但生就是生,生才能活出无限可能,而死却是一切虚无,所以不能把二者等量齐观。

    三、总结

    对于生死问题,臧克家说:“有的人活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今天我们认识的王羲之也说:“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好“生”这件大事,莫要辜负了我们这美好而珍贵的生命!

    课后反思

    对于这样一篇艺术美与思想美并重的文章,针对我们班学生不爱学习,没有目标,整天浑浑噩噩混日子的思想状态,我将讲课重点更多的放在了对于思想的熏陶上,而文章骈散结合、简洁清晰的语言则只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我的反思如下:

    一、教师素质方面

    这是我第一次教授这篇课文,在授课经验上难免不足。但在课前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能够联系现在与过去,联想到古诗词句,在适当的时候“出口成章”。另外,我还能注重诵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当然,课文的疏通讲解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我在讲解本文中,不再像以往讲解古文那样逐字逐句地翻译,而是由问题串讲全文,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同时自行翻译,遇到问题我再适当点拨。不过对于比较重要的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觞、咏、一、齐的用法)及特殊句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等,我在教学时也没有放过,且对于课后习题中的实词多义,也都以课件形式重点讲解了,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有意积累多义的实词。

    二、诵读的基本要求与方式

    《兰亭集序》为背诵篇目,因此在课堂上多要求朗读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文章的记忆,且能更好地体会其骈散间行的语言形式,因此我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于朗读做了很多的安排,比如: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自读等。诵读也有不同的层次:从通顺到流利到有感情;从初读感知到细读探究;从一般了解到深化理解;从有所感触到情感升华。

    三、学生素质方面

    我所教授的班级是属于层次比较低的一个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一些,但也能积极配合,认真思考且善于思考,敢于回答问题。例如在提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属于什么特殊句式时,学生能联系自己学过的《荆轲刺秦王》中的“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回答出是定语后置句;在提问“如何让生命不虚度”时,学生都能交流讨论,并踊跃回答。

    四、存在问题

    在《兰亭集序》一课的教学中,我虽然能够较好地完成课文的教学,但还是存在着几点不足:

    首先,备课不够充分,虽然课前查阅了很多资料,但是由于准备时间仓促,很多没能够想起来,导致个别引导语句不够深刻自然,稍显生硬。

    其次,学生齐读过多,老师范读、学生展示读太少,没能在朗读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没能读出学生的真情实感。

    第三,犯了新教师贪“多、全、细”的毛病,课堂容量太大,导致重点不突出,学生也不易消化。

    最后,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未能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及时地点评,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鼓励

    总之,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基本完成了预想的任务,整体引导的效果还不错,如果能注意以上几点存在问题,能再放得开些,在感情上再投入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以上就是语文网小编分享的《兰亭集序》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语文网。

    推荐访问:兰亭集序 反思 教学 《兰亭集序》教学反思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实录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