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医保骗局”折射出医保制度亟待完善

    时间:2021-08-1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出医保骗局内幕,诊断是假的、病人是演的、病房是空的。每天都有老年人在“托”的带领下,来医院做假诊断,假住院、假报销,每个人都可以领到医院几百元的补助,但最终大部分钱财被医院骗取,导致国家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投入的大笔资金流失了。近年来社会医疗保险欺诈案件愈演愈烈,这对我国医保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造成了严重损失,亟待引起重视。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医疗保险支付制度存在漏洞。一方面,从“第三方支付”字面意思,患者认为不需要他们支付所需的费用,会导致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分离的后果;

    在“第三方支付”的制度下,因为医务人员和投保人的利益没有冲突,所以医务人员和投保人想要得到更多的利益会合伙来欺骗保险机构等与保险有关的部门。另一方面,“后付制”的支付方式让医务人员觉得可以提供过渡医疗服务的可能。二是医保价格补偿机制不合理。医疗保险价格补偿机制不够完善,造成医疗机构的收益与医疗成本成正比,这样就会产生诱导需求的能力。例如,报销的条件就是住院,不住院的话就得不到报销。那么这等于就是变相的鼓励患者去住院,小病大治。 三是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不协调。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是依据工人工资的总数的一定占比来收取的,它的内涵是实现团体和私人一起筹措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然而需要缴纳的费用在各行各业都是不同的,这样就会导致医疗保险基金收取上产生一定的不公平现象。四是医保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不同的地区之间是有较大差异的,没有一个统一管理的机制,投保地区的医疗保险相关机构与外地患者、不同地区的医院之间缺乏一个统一管理的机制,这样就使得外地就医中出现了许多的欺诈行为。因为医疗信息的共享现在还只是初步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圈子,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加大了保险公司审核资料的难度,为医疗保险欺诈行为造了有利的条件。

    对策建议:

    一是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应该制定一些关于医疗保险反欺诈的法律法规,大力惩治那些涉及医保欺诈的人,起到震慑作用。二是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对滥用药和过度医疗的问题进行处理,改变管理模式。三是加大惩治欺诈力度。监管部门对医保欺诈行为要加大罚款上限,对于情节严重的医保欺诈行为,报送至司法部门进行处理。四是完善异地就医相关体制。建立联省就医制度,降低异地就医的各方面困难,搭建异地就医的结算平台。

    总结的很真心实意!

    的确也是我想说的!

    完善医保支付制度需要公立医院配套改革

    公立医院在新一轮改革中的意义重大,它关系到百姓的医疗、健康权益,也直接影响医改的成败,对医保、药品等其他改革任务,有重要的制约和支撑作用。目前医保、医药及基层机构改革的成果,已为公立医院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只有加快改革的步伐,其他几项改革的成果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敦促卫生部门加快县及县以上公立医院实质性的改革,是支付制度改革完善不可缺少的配套内容;反之,系统性支付制度的完善与规范,也将对公立医院的深化改革形成倒逼与促进。

    一、公立医院改革明显滞后

    医保制度实施的载体是公立医院,它所提供的诊疗和住院服务占全国医院诊疗和住院人次的九成以上,其改革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关系到参保者的权益,关系到医保功能的实现和成效。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方案也早已确定,但其改革的成效还有待评估与实践检验。而人们更关心与全民医保息息相关的城市公立大医院改革,因为医保参保人群的住院大多流向了城市大医院,与其密切相关。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虽正在进行之中,但目前改革的内容大多属于业务性或行业性的外围项目。对“倒三角”形的城市医疗资源配置等结构性的调整,对医药、政事、管办、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等“四分开”的体制性核心内容,对医院治理、运行机制等深层次问题,虽有所触及但不尽深入,对城乡居民看病贵等棘手难题也未明显缓解。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严重滞后于医保制度和全民医保的要求,距离社会各界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

    二、严格控制上升过快的医疗费用

    据卫生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不同等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呈现不同的上涨。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2010年为6193.9元,公立医院则为6415.9元,其中三级医院为10442.4元,二级医院为4338.6元。与2009年相比都上升了。

    随着全民医保的实施,城乡居民和医疗机构对药品、医疗服务及各项检查等价格的敏感性有所降低,在信息不对称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更易刺激医疗费用的快速攀升。全民医保客观上要求切实缓解费用贵,建立医药费用适时监控与预警机制。盯紧并有效控制快速攀升的医疗费用,不仅是医保部门的职责,也迫切要求公立医院改革触及体制与机制等深层次问题,要求其各项配套措施的及时跟进和加快。

    (一)公立医院的改革亟需支付制度作推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是长期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此还一时难有破解。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的财政政策能否真正落实尚不明朗,指望“财政补医”是未知数;另外,取消“以药补医”或尽快提高过低的医疗技术收费价格,在短期内既不现实也有难度。在此背景下,各级医疗机构期盼全民医保步伐的加快和覆盖面的扩大,期盼持续增加对参保者的需方投入,期盼改革与完善支付方式,因为它能为公立医院创造滚滚财源,能使其获得间接补偿提供重要来源,是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现实路径。因此,费用支付方式与结算办法,不仅是保方控制费用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配套举措。

    (二)实施不同组合的混合(或复合)支付方式,既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切入点,也是医保制度运行机制完善的必由之路。精心设计“按病种”等多种付费机制,带动临床路径的有效落实,以达到控制医疗费用,规范诊疗行为,保证医疗服务和医保服务质量的提升。之所以提倡灵活选用不同组合的混合支付方式,一方面,源于支付方式各自的长处与局限性,若公立医院医疗管理等各项措施不能及时跟进,往往会造成不顾参保病人的病情需要、人为限制处方金额或用药剂量、或者不执行出入院标准,推诿疑难重症患者、或病情尚未稳定即安排病人出院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还需要医保和医院共同针对不同支付方式的局限性与弊端,明确监管的内容和办法,如实行按人头付费,可能增加医患矛盾,也可能出现贻误病情现象,实践中则应重点防范减少服务内容、降低服务标准等行为。针对按病种付费偏好于诊断升级,可能诱导重复手术与住院、分解收费等弊端,应重点防范诊断升级、分解住院等行为;实施总

    额预付制,若过分考虑节约归己,可能贻误病情造成医患矛盾,为此应重点防范服务提供不足、推诿重症患者等行为。

    (三)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公立医院主动提高服务质量,合理控制服务成本。公立医院改革的挑战之一,就在于控制与降低公立医院的成本。只有把医疗成本控制在社会成本以下,医院才能得到适度的结余。通过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使用率、减少重复检查、合理搭配使用基本药物等措施,尽量减少患者的医疗费;并且将降低患者人均住院费用、降低药品结构比例,提高技术性服务比例等指标,作为综合目标考核的重点,这已成为缓解“看病贵”,决定医改成败的关键。

    成本控制与医保的费用控制殊途同归。医疗支付制度改革的关键与核心,就在于通过多种支付方式与结算办法等经济手段,建立合理的费用分担和风险控制机制,以降低参保人群的费用,进而促使医疗质量与服务效率的提高。医保制度改革的这一取向,恰恰是撬动公立医院改革的支点。比如实施按服务单元和病种付费的综合运用,可从机制上规避医院和医生自立医疗项目,扩大服务内容,增加服务频次等不良倾向。不仅促使供方提高服务产出效率,也利于加强其经营能力和管理效率。又如实行按人头付费,可以有效改变费用支付的投向,促进财政资金投向需方,引导资金跟着人头走,既使公平、效率得以充分体现,更能评判、影响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这是市场机制在医疗服务市场的体现。

    三、强化宏观监控机制

    从宏观层面,全方位、立体式的强化对公立医院的内外部监督管制与费用控制机制是当务之急。针对城市公立大医院某些不良经营行为,首先需要卫生部门彻底改变行业监督管理既无奈又乏力状况。为此建议:

    (一)明确医院微观的经营目标。微观经营的目标绝不是脱离参保人群的基本医疗需求,单纯追求其发展的“锦上添花”;只有为参保人群提供质优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人群公平的获得基本医疗服务,为患病者“雪中送炭”,减少发病率,提升健康水平才是目标。①改变目前公立医院创收归己、结余留用的不合理财务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年加大政府对卫生投入的力度,建立基本医疗服务的稳定经费保障机制。规范医院收支管理,维护其公益性。②摒弃把医疗服务作为牟利手段的陋习,在绩效考核与分配方面务必切断药品销售与医疗机构的直接与间接经济利益关系。③强化微观内部管理,严格自我约束和自律机制。

    (二)强化行业管理。建立技术准入、执业规范、质量考核、日常监管、医疗费用定期信息发布、医保与非医保患者权益保障等基本监管制度;完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各种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及行业标准。

    (三)严格控制过快上升的医疗费用。相对医保部门仅能对参保者政策规定范围内的费用控制而言,卫生部门对医保和非医保人群以及目录外药品、诊疗项目与检查的费用控制更为重要。

    (四)调整医疗资源配置结构:①缩短过长过大的公立医院战线,整合城乡医疗资源,调整现行“倒金字塔”形的城乡不合理医疗资源配置。在保证人群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城市公立医疗机构的存量资源与服务结构。②严格限制各级政府举办的国有公立大医院的存量资源,严格控制其规模、数量、设备购置及装修标准;对区域内新增的医疗资源,既要严格规划布局、控制规模,也要引入社会资本。③严格控制城市大医院业务收入的增长比例、控制收支结余率。④强化对特殊医疗服务的宏观调控。首先,限制VIP的病房与病床比例,限制开展“特需医疗”的数量与资金运用,切实控制其优质医疗资源的使用方向和比例,大医院只能用于提供疑难重急危症的住院诊治。其次,应将VIP以及开设的“院中院”从公立医院剥离出去,实行分开经营,独立核算,规范其收费行为。再次,对按政策规定利用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向高端人群提供高等级设施与医疗服务以外的特殊服务而创收的收入,可规定提取一定比例,必须用于贫困人群的医疗费用减免,也可对此收入开征营业税。

    推荐访问:医保 亟待 骗局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