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柳红:语文,你教人还是毁人?] 柳红

    时间:2019-06-17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因为家中有上学的儿子,我“魂牵梦绕”着教育问题。又因为儿子酷爱文学,我体会了文学带给我们的好处和语文教学的缺憾,感想甚多,择几点于此,希望在最终改变教育现状之前,我们力所能及地为孩子开辟出一片清澈的语文天地来。

    爱国的理由

    在电视上看到记者问80高龄的生物化学家邹承鲁先生1951年回国报效的理想来自何时何地,邹先生答曰:爱国情怀是从上小学开始的,是在学中国历史,学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头得来的。随后,邹先生讲了另一个痛心的例子。一次,邹先生有感于一位外国科学家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诗,而拜访苏州,并希望在寒山寺住上一晚,将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学生听。可他发现,听者竟有一小半儿人不知道这首诗。邹老先生慨叹,一个不了解自己文化传统中优秀东西的人,如何能爱国呢?其实,如邹先生这样的伤悲不绝于耳。然而,它们被轰鸣而来的考试快车淹没了。

    在学校里,虽然语文是主科,一周五日天天有课,英语一周四次课,但是如果加上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听音半个小时,额外开设的外教口语课,以及家长为孩子的英语学习请家教、上补习班,现在的中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比中文学习所花时间多大概是一个普遍现象。由于升学之路残酷而艰难,出国上大学渐成热门,英语更是重中之重了。

    令人揪心的是语文自身的教学目的、内容及要求,丧失了作为人文教育的基础,沦落成考试的工具。面对当前的课本、教法和考法,孩子们难以领略中国文字和文化的魅力。任何美文经过肢解它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解答莫名其妙的问题之后,其力度和美感都被压扁了,变得枯燥乏味。而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之下课业过重,挤占了孩子自由阅读思想的时空,有可能致使孩子永远失去对于中国文学和历史的了解和审美能力,最终失去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里,如邹老先生所言,爱国的理由何在呢?

    作文是如何变难的?

    多数学生怕作文,于是,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的作文指导书和辅导班,人们趋之若鹜。辅导,有助于提高作文分数,却无助于为学生和文字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反而,孩子们心田里流淌出情感和故事的机会被遗失了,世间多了些造作矫饰的文字。

    其实,作文无非是把心里想的写下来。按理,任何一个有思想、会写字的人都有作文的能力。每一个小孩子都有思想,当他能够写字时,就必然写得出文来,好比他不会写字时,可以用图画来表达内心世界一样,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长在孩子身上。然而,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们变得不会作文了呢?那就是,当学校的老师把作文当作单独的一门技术教授时,作文的能力便从身体里被抽走了。学生被告之,作文是什么,怎样结构,如何开头结尾……原本身体里的元素,此时被改造成身外之物重新植入时,孩子们产生了本能的反抗。于是,作文就变得难起来了。

    因此,只有保护孩子思与写的统一,才能解开怕作文的结。老师不把作文说得那么玄乎,不要设那么多的框框和规矩,而是把孩子们领进一个讲故事的天地来,鼓励他们想什么,就写什么。我敢说这种方法一定奏效。因为,我就“歪打正着”地使儿子沿着这样的路径热爱上写作了。

    那是在儿子五岁生日时,我送给他的礼物是相声磁带和漫画书。随后,看他果真喜欢,就又给他买了侯宝林、刘宝瑞的相声和卜劳恩的漫画。儿子每天听、说、画。与逗乐儿相连,他认识了卓别林,又喜欢上了电影。在欢愉的视听空间里,他热衷于复述他所听到的和看到的、编故事、模仿和表演。直到上二年级的一天,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终于引发了他写的欲望,一气呵成地口述了一篇6000字的“小说”《一战时期的俄国儿童队》。从此,他口述并找人记录的游戏便玩得一发不可收。再后来,他就自己动笔写了。他思想在前,写作在后;头脑关不住思想时,就迫不及待地写。自然而然地,他开始了博览群书。读与思与写,顺理成章。如今,他上初二,阅读和写作是他的生活和游戏。另外,为了保护其读写的纯粹和热爱之心,我们决不使之“社会化”或“商业化”。

    他好像穿上了防弹衣,学校语文教学中的缺陷也击不倒他,只是需要增加对于分数的承受力。而一个拥有了丰富精神世界的人,便不再看重考试上的得失了。他将这份不好受转给了我。毕竟,我看得到风险。

    哪儿来的荒唐考题?

    韩寒曾举例,一语文试卷选用他文章中一节,之后有八个选择题。他只做对了三道,甚至在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一题上选错了。韩寒反感拆解文章并强加出题人的看法,他风趣而刻薄地说语文书中的文章八成作者都是上个世纪就死了,真是死无对证了。

    我在此想举儿子初二一次语文练习的例子,就问作者王安忆女士。在课内阅读部分,试题选取了王安忆所写《我们家的男子汉》中一段,取名《他对食物的兴趣》。围绕此段,有六道题,计13分。

    第1-2题是出处和划线内容,略去。

    第3题:本段主要表现小男子汉什么特点?选择最准确的答案。( )(2分)

    A.他对食物的兴趣。

    B.他很爱吃。

    C.他很爽气。

    D.他很爱吃,但却有节制。

    儿子选择了A,正确答案是D。

    第4题:“当实在不能吃了的时候,他便吃起自己的大拇指,吃得十分专心,以至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起来”,作者这样写是因为( )(2分)

    A.对小男子汉吃手的坏毛病很不满意。

    B.突出对小男子汉爱吃的特点。

    C.交待小男子汉嘴翘起来的原因。

    D.为小男子汉的大拇指感到担心。

    儿子选择B,答案正确。他说,因为只有B是一个正经的说法,才这样选的。请诸位观察一下第3题和第4题的标准答案,它们之间有矛盾。一样的“爱吃”,在3题中错,在4题中对。其中隐藏着对于“爱吃”的价值判断,要拣正面形象答。

    第5题:文中加点字“小心地”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3分)

    儿子答:不行。作者在这里用这个词就是为了更形象、生动地描写小男孩的心理。

    第6题:文中加点字“抱歉”换成“好笑”好不好?为什么?(3分)

    儿子答:不好。作者是为了她的话击碎了小男孩当和尚的梦而感到对不住。此5、6题,儿子均答对了。因为老师说过答题技巧,本着作者是最正确的,不容质疑的原则,加上一点理由就是了。可偏偏有的孩子诚实,把老师的话写在了卷子上,答成,不行,因为作者肯定是正确的云云。说出了真理,反而不能得分。

    同一张卷子的课外阅读部分给了一段关于小溪的散文,其后一题是给这段文字拟题目。儿子所拟为:“小溪的歌”,错,正确答案是“小溪之歌”。

    我总想思索这些考题的意义,结果发现它根本没意义。反而让我好像看到了社会上那些察言观色、虚伪狡诈的来源。想到这儿,我不禁要打冷战。

    畸形的考试制度创造考试需求。有关部门通过语文工业化,兴办语文工厂,吸纳就业,提供考试供给,赚取利润。语文考试好像语文工厂的检验车间,经过它,出厂“合格产品”,淘汰“不合格产品”。谁人欢笑,谁人愁呢?

    看明白了,我便鼓励儿子不理这一套。无论作文得什么分,我们都笑纳。

    一个语文考法的设想

    在中考和高考的语文成绩中,以语文知识为主,作文为辅。教师、家长、学生常常合谋,在考前背若干篇事先炮制的作文,见到作文考题采取兵来将挡的战术,此时此刻,他们同仇敌忾——拿分,拿了分便大功告成。然而,在我看来,这得不偿失。连作文这一心声之言都被实用和功利化了,孩子的精神和心灵因此蒙上灰尘,受到扭曲;还有一些不肯“同流合污”的孩子不拘泥于考试的套路而痛失“前程”。

    考试的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可能在作文考试中不仅得不到体现,反而助长了虚伪,使之成为一个错误的评价系统。为了纠正这一弊端,我设想如下。

    通常的语文试卷由:字、词、语言运用、阅读理解等等考核内容组成。我以为,语文教学的目的,除了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培养起心性和人格。而上述诸元素,可以通过写一篇较长的文章得到体现,比如,1000-2000字的作文。文章一长,必然要使用丰富的字、词汇、和语汇,阅读理解的能力自然得以表达。至于精神层面,更是易于从文章的立意、观点和境界中体现出来。因此,我认为现行的语文考试,可以用写较大的文章来代替。它既可以充分考试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可以一定程度地避免语文教学中的误导,如此篇幅,难以通过背诵多篇事先炮制的作文来应付。

    然而,这种考试办法遇到的最大难点恐怕是语文教学体制及语文教师的水平。因为,现行体制之所以能够在怨声载道的情况下继续存在,显然有它的合理性,包括有一大批赖以生存的教师,也就是说,它出产了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比如,教辅书出版商、办辅导班的人和教师等等。另外,它也挑战了语文教师。他们借助于语文工厂中的模块塑造孩子的办法将失效,需有相当高的素质和水平,方有任职资格,从而迫使教师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辅之以相应的激励机制,优秀人士将流向中小学,担任教员。总之,钱理群先生致力于中学语文教育之举可敬可佩可行,但探求制度上的保障至关重要。诚然,如秦晖所言,教育有问题,不是教育的问题。但是,在既有的框架下,依然有改革改进的余地。

    提出写1000-2000字文作为语文考试之法,抛砖引玉而已。

    孩子是未来。教育须从长计议。

    推荐访问:教人 语文 柳红:语文,你教人还是毁人? 没有人能毁了你 毁你童年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