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哈姆莱特》教学设计【优质课】】

    时间:2019-04-03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莎士比亚及其剧作的有关知识。

    2、了解《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并归纳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

    把握紧张、激烈的情节,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性格。讨论总结品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宫廷的罪恶,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吸收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

    教学重点:

    把握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了解《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哈姆莱特复杂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分析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文学评论界有一句名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是英国著名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中的主要人物。

    悲剧《哈姆莱特》被认为是:人文主义的颂歌;一部人类心灵咏唱出的伟大史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人类有史以来杰出的经典戏剧;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完成于1601年的《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莎学研究的最大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节选的《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二场的内容。

    二、走近作者。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悲剧《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前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莎士比亚是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英国由封建制度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的新矛盾,塑造了一系列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三、《哈姆莱特》全剧剧情(学生课外阅读原著《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请一个同学介绍剧情。)

    《哈姆莱特》全剧是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主要剧情是:哈姆莱特留学德国时,从老国王的鬼魂那里,得知了叔父克劳狄斯阴谋毒死了他的父亲,骗娶了王后,篡夺了王位的罪行;他回国后,老国王的鬼魂显灵,嘱其复仇。为了拯救国家并为父报仇,遂决心担负起重整乾坤的重任。于是哈姆莱特装疯卖傻,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害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十分忌惮;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误杀躲在旁边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机立即派他到英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半路上回来了,克劳狄斯已经设计好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

    四、教师预设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讨论结果。

    1、读课文,复述节选部分的情节。

    2、节选部分出现了哪些人物?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五、师生交流讨论结果。

    1、学生复述节选部分的情节。

    2、明确:哈姆莱特和克罗迪斯名为叔侄,实为仇人;哈姆莱特和乔特鲁德虽是母子,但又有母嫁仇敌的隔阂。

    克劳狄斯和乔特鲁德原为叔嫂后为夫妇,二人间又有毒杀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

    另一个家庭波洛涅斯一家同样既有自身的矛盾又与哈姆莱特一家关系错综复杂。

    波洛涅斯既是国王帮凶又是哈姆莱特挚爱的女友的父亲。

    奥菲利娅挚爱哈姆莱特又与父亲有骨肉亲情。

    雷欧提斯本是哈姆莱特朋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成仇人。

    由此可见,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复仇事件是被放置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极为矛盾的环境中,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同学们在朗读他的台词时要深深体味他矛盾的感情,体会他的复杂情绪。

    六、作业设计:深入探讨哈姆莱特的形象特点。

    第二课时

    一、走近哈姆莱特,探究其形象特点。

    学生再读文本,找出哈姆莱特精彩的对白。

    二、预设问题探究。

    1、节选部分哈姆莱特表现出怎样的个性?(找出哈姆莱特精彩的对白后理解分析。)

    2、哈姆莱特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对于这样的结局,你认为他能否避免?

    3、哈姆莱特为什么要相信天命?

    三、师生交流讨论结果。

    1、人物性格:迷惘、痛苦、焦虑、惶惶不安、犹豫。

    归纳:课文主要包括两个事件,一是哈姆莱特和霍拉旭讲述他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二是哈姆莱特掉入克劳狄斯设计的比剑圈套,最后敌对双方同归于尽。前一件事情表现了哈姆莱特的敏感、机智,后一件事情则表现了他草率、冒失。但总的来看,哈姆莱特做事情没有计划性,总是被事件推动着走,不能事先做周密的安排和准备。

    2、哈姆莱特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对于这样的结局,你认为他能否避免?

    明确:哈姆莱特的对手克劳狄斯高居王位,老奸巨猾,善于耍阴谋诡计,跟他相比,哈姆莱特势单力孤,鲁莽草率,不善于制定周密计划主动进攻敌人。他答应比剑,就意味着克劳狄斯的阴谋已成功了一大半,只是在比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变数,如王后喝下毒酒,雷欧提斯也被哈姆莱特用毒剑刺中等,才使他有机会在临死之际用毒剑向克劳狄斯发出致命一击。所以说,哈姆莱特是很难避免这种厄运的。

    3、哈姆莱特为什么要相信天命?

    明确:对于国王,他没有信心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而不殃及无辜,此前他误杀波洛涅斯并间接导致奥菲利娅之死。他在除恶的同时也在作恶,这使他良心不安,于是他便把一切归于不愿意。

    接连遭遇巨大灾祸的打击:父王被杀,母亲改嫁,误杀波洛涅斯,情人投水而死。他不明白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也只能听天由命。相信天命也与哈姆莱特的个性有一定的关系。

    四、全文总结。

    《哈姆莱特》是戏剧诗人之王莎士比亚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光辉的钻石。在哈姆莱特的形象里,莎士比亚体现了他所处时代最优秀的进步的人类特点。哈姆莱特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文语言者的典型形象,他经受了人间最大的痛苦和最悲惨的命运,这一切不只是他个人的不幸,而是不合理的社会造成他不合理的人生。于是他决心重整乾坤,最后他与敌人同归于尽,家庭、爱情随之毁灭。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与邪恶黑暗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哈姆莱特的悲剧是对人类生活和悲剧命运的高度概括。

    五、作业设计:

    1、课外阅读择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并观看电影《哈姆莱特》。

    2、说不尽的哈姆莱特留给后人无限的话题,课文虽为节选,我们仍有许多课堂上探究讨论时未涉及的地方,课后请同学们自行设题写一篇读后感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莱特 哈姆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优质课】 哈姆莱特优质课教案 哈姆莱特优秀教学设计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