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2023年《山中访友》教学设计9篇

    时间:2023-05-0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山中访友》教学设计9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山中访友》教学设计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9篇《《山中访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篇一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山中访友》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因此教学时以“审美”为切入口,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趣,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以课文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美的朋友,品味美的情感,抒发美的心声,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

    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五、教学步骤

    一、走近山中:

    1、导入新课:

    有人说,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漠。在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时节出去踏青访友,更有一番好心情,有时还会留下一个好记忆。因此,我特地为大家请来一位导游,他是李汉荣作家。(课件显示作者姓名)今天,李导满怀好心情带我们到“山中访友”。(课件显示课题)

    2、播放课件《山中访友》,学生观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为下环节与文本交流打下基础。)

    二、走进山中: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件显示问题)

    (1)作者满怀好心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谁?(学生答,师板书: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悬崖、瀑布、云雀、落叶、老柏树、归鸟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

    (2)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3)学生畅谈看法。

    (4)教师小结: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1)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2)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于诵读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学生可能找到的好词好句有:

    (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好象面对面地与老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

    (2)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躬、俯”二字用得好,拟人手法,既抓住古桥形状的特点,又写出古桥鞠躬尽瘁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

    (3)走进树林,鸟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唤”和“交换眼神”,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感觉特别的亲切。)

    (设计意图: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指导学生朗读美句佳段。

    5、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德高望重的古桥爷爷!,你无怨无悔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抬头望你,我就想起长征途中的老班长和舍己为人的老支书。

    古桥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设计意图: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三、走出山中

    李作家把去访友时的“好心情”带回了家。为答谢山中好友,他准备举办一个朋友联欢会。为此,他特邀记者参加并准备会前接受采访。如果你是记者,你有什么问题想采访李作家?(教师扮演李作家,学生扮演记者开展采访活动)

    (设计意图:一是教师因势利导,适当渗透思想教育---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二是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总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五、布置作业

    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板书设计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

    热爱自然(情)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玄奥、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抓住的词句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的词句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联想想像法、自读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赏美景,诵美文:

    我们的祖国不仅山川秀丽,景色优美,更有为之称颂的瑰丽的壮美诗篇。现在我们就边欣赏这奇山异水,边诵读这壮丽的诗章: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最,但余钟磬音。

    欣赏着这些美景,诵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同学们,想不想到山中走一走(想)。今天,我们有幸与李汉荣先生同行,去山中访友!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要求:

    勾画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众朋友及称呼,并思考作者对他们是怎样评价的?(尽可能用文中的词句)

    2、师生共同明确:`

    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坚韧

    树——知已自己变成一株树

    山泉——姐姐明镜、照出我的浑浊

    溪流——妹妹邀我的唱和

    白云——大嫂好女儿、好护士、返老还童

    瀑布——大哥歌唱家、金噪子、不求回报

    悬崖——爷爷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

    云雀——弟弟纯洁的少年、从不说是非

    蚂蚁——小弟弟有缘分、患难兄弟

    石头——时间的回声

    落叶——命运的神秘的手相

    小花——眼含柔情的女性

    雷阵雨——侠客吼叫诗人的朗诵感动人

    老柏树——慈祥给我避雨

    师小结:在这里,作者用“朋友、知已、兄弟姐妹”来称呼山中的景物,用“德高望重、慈祥、从不说是非”等语句来评价山中的朋友,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呢?(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朗读赏析:

    1、朗读指导:

    师:所以在朗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应该用饱含深情、喜悦的语调,较为舒缓的语速来朗读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2段。"

    生:一齐有感情朗读。

    师指导:语调:喜悦(结合文章内容)

    语速:欢快(快:欢乐、激动、紧张慢:悲痛、低沉、抒情)

    重音:撞、好清爽、哼、踏(突出表现作者感情的字词)

    生: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生评价。

    师:指正、范读,学生跟读

    2、赏析指导:

    师:如果把第一段改为:“走出门,看见草上有许多露水,迎面吹来一股清风,送来桅子花的清香,好清爽!”你觉得怎么样?

    生:原句运用拟人手法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撞”指本人拟之间在无意间彼此相撞,“满怀”则见撞教师很厉害。作者把饱含着露水和桅子花气息的晨风想像成富有感情的人与我相撞,既富有情趣,又让人觉得与之相撞清爽,女子惬意。

    而改后的句子意思虽然正确,但少了那种拟人味,没了那份童真童趣,就像丢了魂的人,无精打采。

    师:如果把第二段中的“哼”改为“唱”,“踏”改为“踩”你觉得怎样?

    生:“哼”和“踏”,让人可以想像到我出游的轻松快乐,自由自在的心情,与第一段的好清爽相照应。而“唱”则显得不太轻松自在,“踩”不仅与原句内容不相符,而且也显得小心翼翼,与我轻松自在出游的心境不相符。

    2、朗读比赛

    师:根据老师刚才所教的方法,我们举行一次朗读比赛,请大家从3—7段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有感情的朗读。

    要求

    (1)评出本节课的朗读之星(2—3人),并说明理由。

    (2)勾画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写得好的句子。

    生:生择段朗读,其他学生听读、思考。

    生:评出2—3朗读之星,并说明理由

    师:恭喜你xx同学,被评为本节课的朗读之星。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在读到好文章时,都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品味欣赏:

    对于好文章,我们不仅要声情并茂地去朗读它,而且要学会去赏析它。那么怎样才能欣赏它的美呢?

    其实欣赏的办法也很简单,首先你觉得哪些语言写得好,就把它勾画出来,也许你还没有深入考虑,不过没关系,先跟着感觉走,因为你已迈出了成功的一步。接着你就想想,为什么你会觉得它写得好呢?尽可能给它说个“好”理由,来一点分析,那么,这就是赏析。

    刚才,大家已经勾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词语或句子,现在再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给你所找的好词好句,说个理由,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学生可能找到的好词好句有:

    (1)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躬、俯”二字用得好,拟人手法,既抓住古桥形状的特点,又写出古桥鞠躬尽瘁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

    (2)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拟人手法,动静结合,饱含深情地赞美,写出古桥的古老而又坚韧的精神)

    (3)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换”和“交换眼神”,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感觉特别的亲切)

    (4)我闭上眼睛,……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想像手法,与树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感情)

    (5)瀑布大哥!雄深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从古唱到今。

    (写出瀑布雄深的气势,用男高音和歌唱家来形容它,赞美了他的奉献精神)

    (6)“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

    (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年代远远悬崖,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人)

    (7)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写出了悠远的意境,让我仿佛置身于远古的环境)

    (8)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

    (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雷阵雨给人既感动人又吓人的感受)

    (9)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拟人,写出了溪流声的悦耳动听)

    (10)惟我站立在地方没有雨……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反问,突出了老柏树慈祥地为我避雨,给我恩泽)

    师:找到好词好句,给它说明理由时,我们可以从修辞方法,饱含哲理,引人深思、遣词炼字,表达方式等方面给它说说理由。

    五、仿写

    文章的情感美

    师:领略欣赏了文章的语言美,要是能把这优美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该多好啊!下面我们先分角色朗读第5段(女生读一景,男生读一景),然后我们大家模仿照第五段的句式,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景物,写一句或一段话。

    (提示: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景物特点选择内容和与它相符的词语,山泉清澈,比作明镜,照出我的浑浊)

    生:仿写(先同桌交流)

    师:巡回指导,展示评价优秀作品

    六、朗读结束全文:

    今天,我们有幸与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众朋友,走出山涧,走出山林,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也顺便带回了一路的月色……

    最后让我们朗朗的书声,告别山里的从朋友,带回这一路的收获……

    请大家一起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邀请、俯身、瀑布、陡峭、身躯、蕴含、侠客、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地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与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通过联想与想象表达感情的方法,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写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揭题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本册教科书的第一单元,首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本第1页的单元导语,看看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1.(1)谁第一个说说,你从单元导语中知道了什么。

    A我知道了这个单元都是介绍大自然的——说得对,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感受大自然。

    2.还知道了什么?

    师:了不起,你关注到了学习要求,一起来读一读。

    总结:学习本组课文就是要体会作者有哪些(贴:独特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贴:联想和想象)

    3.揭题:

    (1)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要求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板书课题。

    师:一起读。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

    (2)访的意思是?(拜访)友指的就是(朋友)

    你怎么理解课题?(到山中去拜访朋友)

    再读题。

    二、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作者到山里拜访哪些朋友?把相关词语圈出来。(课件出示要求)

    (二)检查词语

    过渡:来,我们来读一读词语

    第一组:栀子花、汩汩、犬吠、嗅到

    1.谁见过栀子花?读句子【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2.汩汩一般用来形容?(水流动的声音)读句子【你好,汩汩的溪流!】

    3.犬吠就是狗叫。嗅就是闻的意思。

    第二组:树冠、唱和

    1.这两个字都是多音字。

    冠本义是帽子,皇帝戴的帽子叫--皇冠。

    也表示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树的顶端*——树冠,*头上像帽子一样的东西叫——*冠。

    2.唱和的意思是和谐的跟着唱。

    总结: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字义,用法也不同。

    第三组:邀请、身躯(先驱)、津津乐道

    这三个词中含着三个要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写。

    1.“邀”字先写“敫”,写得紧凑一些,再写走之儿,平捺要写的舒展。

    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约定的地方去叫——邀请。

    2.“躯”先写“身”字,根据偏旁我们知道它与身体有关,再写“区”。

    3.津津乐道:很感兴趣的谈论。津津的意思:形容有滋味;有趣味。有一个词叫——津津有味。

    (三)交流问题

    1.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

    ①学生交流【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

    ②书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改成陈述句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③这么多的朋友,作者重点拜访了谁?(板书:古桥-树林)

    2.师:其实作者是去山中拜访古桥、树林,山中的一切,可他为什么说是——山中访友?生交流

    你觉得这个课题怎么样?生交流(拟人)

    3.师总结:把山中的一切都当做了人来写,一下子就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独特感受。

    三、学习第3自然段,悟“德高望重”

    (一)悟“德高望重”

    过渡:一个早晨,他又来到了这漫步了千百回的山中。作者拜访了第一位朋友——古桥。

    1.在作者眼中,古桥是一位怎样的朋友?请大家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和句子。

    ?生1:德高望重的老人。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

    师:德是什么?望是什么?

    生:德是品德,望是威望、名望、声望的意思。

    请你读一读

    ②生2:“弓着腰,俯身凝望”

    让我们来看看这座古桥【图片】,它弯弯的桥拱就像——老人弓着的腰啊!它身上爬满了藤蔓,就像——老人的皱纹啊!

    总结:作者把古桥当做老人来写,用恰当的比喻表达了他这份独特感受。

    ③生3:“你把多少人马……”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④生4:从最后一句看出来“岁月悠悠……”

    师:这么多年过去了(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很忠诚,默默地)仍在为人们服务。

    (二)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朗读

    师:面对这位默默无闻的老桥,面对这位忠诚的老桥,面对这位做出贡献的老桥,作者该怎样与他倾诉。谁来读。

    ?生1读,师:你觉得你读出了对老桥的什么?生:尊敬。

    师:你觉得你听出了对老桥的什么?生2:怀念。

    师:还有吗?生3:老桥是他的朋友(朋友之情)。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②师总结:作者有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从老桥联想到了老朋友,正因为有情,他的文字才这么动情,读来才这么入情。

    2.指导背诵

    ?情浓文美,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把它深深地印入脑海中。你可以分成3部分把它记住。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你把多少人吗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②生自由背诵,请2生背。

    ③短短3句话,把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形象深深刻入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四、比较阅读,体会写法

    1.师: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也写过一篇名为《桥》的文章(投影)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喜欢哪一种表达?

    【桥

    一条流得很急很急的河,切断了土地,是桥又把它连接了起来。

    因为有了桥,我每天早晨,才能走向学校。

    我在假日里,才能去河对岸的山上才来野花,送给我生病的老师。

    我在中秋节,才能带上糕点去看望我的外祖母。

    我记得我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是怎样买着不稳的步子走过这座桥的;爸爸也记得他是怎样走过这座桥,第一次进城的;爷爷也记得他是怎样走过这座桥,去山上砍柴的。】

    相同点:都对桥有很深厚的感情,都进行了联想。

    师:他们有没有写桥的外形,样子?只写了自己与桥之间的感情。都是他们的独特感受

    不同点:第一人称,文章中用了第二人称,把桥当成了朋友。

    师:有了一个字反复了3次——你。从这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2.师:你能学着李汉荣的样子,跟桥说说心里话吗?用上这样的句式,可以改写这段文字,也可以写自己的独特感受。

    桥啊!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自由写

    3.学生交流

    师评价:我感受到了你对老桥的那份情谊。

    你的联想很独特。

    你用了疑问句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了他的老朋友——古桥。体会了作者运用拟人、比喻、联想与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还运用第二人称来写下自己的感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他的脚步,去——山中访友。

    六、板书设计

    散文山中访友

    古桥老朋友独特感受

    树林联想、想象

    ……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拜访了他的老朋友——古桥,一起来背一背。

    2.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山中访友,同作者一起体会那山中的一切,体会作者怎样展开联想与想象,来表达这些独特的感受。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品“知己”之情

    1.师:古桥在他的心中是老朋友,那么树林在“我”心中是怎样的朋友?谁来读第4自然段。

    2.树林是他的——板书:知己

    师:什么样的人可以相互成为知己?

    生交流

    3.师:知己就是至交,同意这样说吗,请看文中这2句话认真读读,哪些词语触动了你的心,让你感觉到作者和他们确实是知己。大声读【走进这片树林……)

    生:从鸟儿呼唤我的名字看出。

    生:从无边的青翠,每棵树都望着我看出。

    生:无边是无限的,把所有的都给知己。

    (课件圈:呼唤、交换眼神、迎面、望)

    师:在鸟儿的呼唤中,在默默地眼神里,在迎面送来的青翠里,在每一棵树的凝望中,有怎样的知心话跟作者讲啊。

    4.①师:“走进这片树林”你体会到什么?

    这片树林是作者是多么熟悉的呀,小时候常来这里玩耍,高兴的时候就来到这里——生:他在这里嬉戏。

    师:他伤心的时候也来到这里——生:向树林和小鸟倾诉他的心事,好象能安慰他。

    ②师:现在作者又回来了,又见到了这些知己,这些知己会说些什么知心话呢?

    我就是作者李汉荣,你就是鸟儿,你会对我说些什么?

    师生交流

    ③师:这么多的知己话,课文说出来了吗?没有说出来,都在那轻轻的呼唤中,男生读;

    都在那默默的眼神里,女生读;

    都在那深情的凝望中,齐读。

    5.①师: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也望着每一棵树。就这样,作者有了这样的感受,读【课件:“我靠在一棵树上……流淌。”】

    师:此时此刻,我和树已经已经——融为一体了。

    ②师:就这样,我已不是我,我沉浸其中,陷入了遐想。引读:我靠在一棵树上——(音乐)

    ③总结:这些都是作者的——想象,这样用想象的方法来写树林的与我的心灵相通,写得多么生动传神啊。

    三、学习第5、6自然段,学习并运用写法

    过渡: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一)学习第5自然段

    1.请大家自由读读5、6自然段,你发现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吗?(排比、第二人称)

    2.读着这样的句子,有没有感受到它像一首热情的小诗,让我们带着满怀的热情和他们打招呼吧?你想跟谁打招呼?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的声音像山泉一样好听)

    你捧出一面明镜,

    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鼓鼓的溪流!(是呀)

    你吟诵一首首小诗,

    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我感到了你雄浑的气势)

    你天生的金嗓子,

    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峭的悬崖!(你果然很有气势)

    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

    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幽幽的白云!(多么优美的白云)

    你洁白的身影,

    让天空充满宁静,

    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你们一定是好朋友吧)

    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

    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

    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3.拓展

    师:除了文中描写的这些朋友,你还想到了谁?

    生交流

    师:还有很多很多,你愿意跟他们也热切地打招呼吗?你想跟谁?拿起笔来,跟他们热情地打打招呼吧!

    你好,_______的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写,交流。

    5.总结:我发现你们已经很李汉荣先生一样能利用联想与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此时此刻,老桥是他的朋友,树林是他的知己,山中的一切都成了他的朋友,难怪他说——【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读),一片落叶(读),一块石头(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踏蕴含的生命的奥秘,

    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2.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生交流

    3.当老师读到这里的时候,脑海中浮现了这样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读

    这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句,落红指的就是落花。你怎么理解这句诗?

    生交流。

    师:是呀,再来读一读。一朵花也有生命,请你把这句诗写在这段话的旁边。

    4.总结:两位诗人相隔数百年,却有着相同对生命有了相似的感悟。因为他们都在——用心感受大自然。让我们带着这份心再来读一读。

    四、总结回归,拓展延伸

    1.现在你能再来谈一谈为什么他把“山中访友”作为题目?

    生:因为他把山中的一切都当作朋友

    2.师:能不能换一个题目?为什么

    师:是呀,因为作者对山中的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板书:情)

    3.我们跟随者作者的步伐拜访了山中的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等等山中的一切,他的朋友多吗?

    是呀,他的朋友遍布全文,这叫——形散

    但是这么多的朋友却紧紧围绕着一个字(友),这叫——神聚

    4.形散神聚就是散文的最大特点。不仅如此,散文取材广泛,语言优美。老师想向大家推荐几位散文大家,他们是冰心、朱自清、余秋雨。走进散文,你会领略到它的魅力。

    五、板书设计

    散文山中访友

    古桥老朋友独特感受

    行散树林知己联想、想象

    ……

    神聚情

    《山中访友》教案 篇四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作业

    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 陡峭 身躯 津津乐道 蕴含 侠客

    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的表达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读课文中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计划二课时

    课时一

    教学内容:

    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能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辨别文体,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初读课文。

    1、教师板书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引导问题:

    T:读了“山中访友”这个题目,如果让你来写这个题目,你会写些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辩体。

    读书要求:

    1读通课文,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读得生疏地的地方,可以停下来多读几遍。

    二、练读课文中的生难字词,学生再读课文。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语,学生练读: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2、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相机学习并巩固反问句,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下列提纲给文章分段。

    提纲:去访回

    2、学生再读题。由题引发学生读文本的欲望,初步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

    引导问题:

    T1:“我”去山中访了那些朋友?这些朋友有什么特点?你从文章哪些句子中读出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老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落花、落叶、岩石……)

    T2:老师为什么在这些朋友的后面要加上省略号呢?你从文章哪儿读出来的

    3、出示重点句子: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引导分析:

    T1: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他是个什么句式?

    T2:联系上下文,这个句子还是一个什么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四、引导学生对本课时进行学习小结。

    五、学生读全文巩固本课时所学。

    六、作业。

    1、课外再读课文三遍。

    2、完成这篇文章的生字词书写训练。

    3、读课文,在下列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老人 ( )的青翠 ( )的溪流 ( )的瀑布 ( )的悬崖

    ( )的身躯 ( )的白云 ( )的峡谷 ( )的纹理 ( )的仪式

    附板书:

    1、山中访友

    老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落花

    落叶 雷雨 岩石 ……

    课时二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围绕“朋友”这个主题讨论。

    1、学生读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知道课题中的“友”在文章中的所指。

    2、引导学生围绕“朋友”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引导问题:

    T1:在本节课深入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讨论一下:在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怎样才能称为“朋友”?(主要特征:彼此间有美好的感情。)

    注:1朋友:是指彼此有交情的人。2交情: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而发生感情。3交往:互相来往。

    T2:你愿意与什么人交朋友呢?

    二、组围绕“友好”的主题织学生通过“读读

    议议

    说说”的形式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

    1、品读文章第二部分。逐段学习,通过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学习作者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引导问题:

    T1:作者山中的朋友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

    T2:文章第5自然段,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读读这些句子,想象一下句中所描绘的景象。(注:总结落在文中“好风景”一词)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撞”这词来理解“好心情”,通过理解“好心情”来理解作者文章开始所表现出的因山中美景而流露的轻快与向往之情。

    3、学习文章第三部分,抓住此时的“好心情”与文章开头之处“好心情”的不一样,而升华主题——感恩(热爱)自然。

    4、学生在读题。理解“访”所包含的情感。(访:拜访;访问。拜访:敬辞,访问。)

    三、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对全文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

    四、学生读文巩固所学。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练习册相应训练题。

    3、把下列句子换一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2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难道不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4、预习《2、山雨》

    1读课文三遍。

    2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自己后试着结合课文理解。

    3画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并摘抄在你的词句积累本上。

    附板书:

    1、山中访友

    老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落花 好风景

    落叶 雷雨 岩石 ……

    好心情

    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文质兼美,备课中,我一直对文章6、7自然段的教学安排苦恼,总觉得不好处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上课在即,我决定弱化处理——既然没有合适的,就先放着,让学生自主感悟吧。尽管这么安排了,但内心总无法安然。

    今天上完课,我坐下来反思教学。突然发现了6、7自然段的奥秘。原来原因来自于我的思想禁锢在了参考书之中,课文没有钻研通透。我对课文的理解仅停留在“友”的内外美,忽视了自我部分。原来课文第二部分有三个层次:

    一、“友”的内秀,如老桥的德高望重,树林送来的的无边清脆。

    二、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它们为我展现了一道道“好风景”,这是朋友们的外在美。

    三、我生命的觉醒。我嗅到了自然的芬芳,看到了生命的奥秘,感受到自然的恩泽。而6、7自然段就是第三层意思的集中表现,它的意义远远高于前两层。

    可惜,已经上过的课不能再为这些学生重演。对于他们,这篇文章为我留下了遗憾。我想,下届学生会感谢他们的。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篇六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长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板书:题目、作者)

    二、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小黑板显示)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蓝(zhàn) 栀子(zhī) 玄奥(xuán) 清澈(chè) 禅心(chán) 犬吠(fèi) 憔悴(qiáo cuì) 树冠(guān) 凝静(níng)

    2、教师范读: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明确: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5、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k11-018.jpg;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四、体验与反思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并熟读;搜集古桥的图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一)谈话导入。

    1、导语: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之春如诗如画,扣动过多少人的心弦;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又是那么美好可爱、温暖如春,真是个理想的境界。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李汉荣先生的《山中访友》又怎样呢?古人有梅妻鹤子之高雅,今人有草木为友之境界。那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童话世界!物随心变、景随情迁,让我们带着好心情走进去吧!去领略一下作者那寄情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质疑。

    (二)预习探究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自由轻声读课文。(用笔做上记号)

    2、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这样行文有什么好处?

    二、合作交流

    1、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蕴含、奥秘、侠客、瀑布、身躯、邀请、俯身、凝望、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2、李汉荣老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了“山中访友”? 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

    3、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

    三、品读体验

    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再和同学交流划出的句子。

    (一)古桥

    课件出示: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作者为什么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是老桥?(因为在作者的眼中老桥就如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

    2、老桥的“德高望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时间长,望重。从“岁月悠悠”这个词可以理解到也许老桥站的时间不止几百年也许时间更长,所以它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名望。

    (2)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唯有你依然如旧。”

    (3)总结:这一弓腰、一俯身就是几百年啊,这几百年中,桥上的人(悲欢离合),水中的鱼(由小鱼长成大鱼),空中的月(有阴晴圆缺),都不断地变化着、更新着。只有老桥这样坚韧不拔地弓着腰、俯着身为人类服务着,像这样才称得上“德高望重”。

    3、自由读,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

    课件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4、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它驮过了哪些人?在它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5、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二)树林里

    课件出示:

    1、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2、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3)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4)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吧!

    (三)山中的一切

    1、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内容。

    (1)“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2)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3)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课件,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4)面对着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其中一位朋友,将它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5)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2、读第六、七自然段。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3、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巩固延伸

    1、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2、推荐阅读:《绿山墙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板书

    出门访友

    山中访友 拜访老友(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等)

    告别朋友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设计

    1、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资料,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3、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资料,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境”,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资料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先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境”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可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我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活力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样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境”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能够向同学质疑,也能够向教师质疑,构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课堂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简便愉快的心境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习运用。

    【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有很多句子体现了作者超凡的想象力,而且韵味十足,得让学生反复地读。

    2、文中多处运用了想象、比喻、拟人等描写,可结合课文的学习指导学生的朗读和练笔。

    3、课文学习的切入点很多,本设计抓前后两处带着(回)满怀的好心情展开教学,教师还可以从课题中的友直接切入学习。

    4、文中描写各种景物时的写法有些类似,教师可以采用举一反三法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教学,不要面面俱到,逐段分析

    学习主线

    抓住文中一前一后的两个带着(回)满怀的好心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和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感情,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美,从而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老桥

    带着好心情

    树林

    带回好心情

    山泉

    热爱大自然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篇《《山中访友》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推荐访问:访友 山中 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9篇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及反思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