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2023《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

    时间:2023-04-05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2023《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从“第二次看花”中,体会竺可桢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并学会练写人物对话片段。

      教学时间: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识竺可桢

      1、师谈话:

      同学们,在*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一定了解过一些科学家,谁来说说你最佩服的科学家是谁?佩服他什么?

      2、出示照片,简介竺可桢。

      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身上所焕发出的人格魅力,都值得我们去赞叹。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第一朵杏花》,写的也是一位科学家的故事,这位科学家(出示照片)叫竺可桢,他是我国近代地理学、气象学、物候学的开创者。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几次看花?分别是什么时间?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这些词语会读了吗?

      一株 泛出 仰起 吹皱 精确

      估计 掌握 绽开 明媚 兴冲冲

      程度 大概 规律 郑重 顷刻间

      指名练读。这里要特别注意“吹皱、郑重、兴冲冲、顷刻间”等词语的读音。重点指导理解“郑重、顷刻间”的意思。

      (2)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再带到课文中,四人一小组合作读一读,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逐段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感知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几次看杏花?(两次)分别是在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你是怎么知道的?

      相机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指名读。

      教师指出:这里的“转眼又是一年”(相机点红),就告诉我们竺可桢爷爷第二次看杏花是在一年后。

      (2)下面,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叙述的是竺爷爷第一次看杏花?哪些自然段叙述的是竺爷爷第二次看杏花?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根据提示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叙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前后次向孩子查询并郑重记下,告诉了我们他正是通过,才。

      三、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

      (2)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课文回顾,导入新课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品词赏句,感悟人物形象

      1.出示探究话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竺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认真读读竺爷爷两次看杏花的部分,边读边圈画出重点词句,细细品味,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并在课文空白处写上简要的批注,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交流“第一次看花”部分,体会竺可桢观察的精确、细致。

      (1)同学们,竺可桢爷爷看杏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1-5自然段。(出示课文)

      (2)组织学生交流:谁来说说你找到的表现竺可桢爷爷看花时特点的词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3)教师相机点拨:“数了数”、“四朵不同程度地”、“又”、“习惯地问”可以体会出竺可桢爷爷坚持长期观察,养成了认真观察的习惯。“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易近人、和蔼可亲。“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体会出他观察的精确、细致。

      (4)分角色练读:一个扮演竺可桢爷爷,另一个扮演孩子,叙述部分老师读,要注意读出竺爷爷看杏花的与众不同。

      (5)同学们,你们在读他们对话的时候注意提示语了吗?一起来看看:

      ①“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这里的提示语是“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②“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这里的提示语是“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③“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这里的提示语是“有些奇怪”,提示我们孩子是用奇怪的语气说的。

      ④“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

      这里的提示语是“补充了一句”。

      ⑤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这里的提示语是“告诉他”。

      自由练习朗读以上的几个句子,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情。

      4、交流“第二次看花”部分,体会竺可桢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

      (1)竺可桢爷爷和孩子相约,明年留心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孩子有了答案。他和竺爷爷展开了一段对话。

      (2)组织学生交流:这一段对话有什么特点?哪些话是孩子说的?哪些是竺可桢爷爷说的?

      (3)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①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然后同桌讨论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教师相机出示六个提示语,学生选一选。

      ②指名汇报答案,师生评议。(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③根据提示语分角色练读,读出语气。

      (4)同学们,当知道第一朵杏花开了,竺爷爷表现得怎么样?读一读课文第15自然段,画出竺爷爷的动作、神态,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教师相机点拨:“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郑重地记下”可以感受竺爷爷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②说一说:这里的“郑重”是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又体会到了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记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③同学们,竺爷爷就是这样一个一丝不苟的人。(板书:一丝不苟)来,一起再把这一段话读一读,读出竺爷爷的兴奋和一丝不苟。

      三、整体把握,升华情感

      1、同学们,竺可桢爷爷就是这样的一丝不苟,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样的话。

      出示: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3、相机点拨: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

      4、请同学们再把课文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明明写的是竺爷爷的故事,可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呢?以“竺爷爷的"故事”为题好吗?为什么?

      (用“第一朵杏花”做题目,点出了时间的精确,更鲜明地突出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去感受他们的严谨、一丝不苟。

      板书设计:

      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可

      桢一丝不苟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

      《第一朵杏花》主要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字里行间一览无遗,所以,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引导分析,是我教学中的主要手段。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们找出描写竺可桢爷爷言行的句子,然后采用表演读、生活体验回忆等方式,感受“弯下腰来、习惯地问”等地方留给我们的感受。通过表演读,学生们能感受到竺可桢爷爷的*易近人,认真观察是长期养成的一种习惯。后面第二段中的“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等语句,通过分角色朗读,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和神情,感受到竺可桢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本文,讨论充斥着整个课堂,说、思、读等,给整堂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扩展1)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0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 16 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提前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

      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

      “竺爷爷,杏花开啦!”( )。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 爷,竺爷爷!”

      竺爷爷( )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 )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问:“什么时候?”

      孩子( ):“刚才。”

      竺爷爷( )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 ):“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

      4、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文本细读: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部分:1——5自然段讲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6——15自然段讲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16——17自然段讲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感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从“第二次看花”中,体会竺可桢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并学会练写人物对话片段。

      教学时间: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识竺可桢

      1、师谈话:

      同学们,在*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一定了解过一些科学家,谁来说说你最佩服的科学家是谁?佩服他什么?

      2、出示照片,简介竺可桢。

      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身上所焕发出的人格魅力,都值得我们去赞叹。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第一朵杏花》,写的也是一位科学家的故事,这位科学家(出示照片)叫竺可桢,他是我国近代地理学、气象学、物候学的开创者。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几次看花?分别是什么时间?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这些词语会读了吗?

      一株 泛出 仰起 吹皱 精确

      估计 掌握 绽开 明媚 兴冲冲

      程度 大概 规律 郑重 顷刻间

      指名练读。这里要特别注意“吹皱、郑重、兴冲冲、顷刻间”等词语的读音。重点指导理解“郑重、顷刻间”的意思。

      (2)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再带到课文中,四人一小组合作读一读,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逐段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感知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几次看杏花?(两次)分别是在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你是怎么知道的?

      相机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指名读。

      教师指出:这里的“转眼又是一年”(相机点红),就告诉我们竺可桢爷爷第二次看杏花是在一年后。

      (2)下面,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叙述的是竺爷爷第一次看杏花?哪些自然段叙述的是竺爷爷第二次看杏花?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根据提示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叙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前后次向孩子查询并郑重记下,告诉了我们他正是通过,才。

      三、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

      (2)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课文回顾,导入新课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品词赏句,感悟人物形象

      1.出示探究话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竺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认真读读竺爷爷两次看杏花的部分,边读边圈画出重点词句,细细品味,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并在课文空白处写上简要的批注,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交流“第一次看花”部分,体会竺可桢观察的精确、细致。

      (1)同学们,竺可桢爷爷看杏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1-5自然段。(出示课文)

      (2)组织学生交流:谁来说说你找到的表现竺可桢爷爷看花时特点的词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3)教师相机点拨:“数了数”、“四朵不同程度地”、“又”、“习惯地问”可以体会出竺可桢爷爷坚持长期观察,养成了认真观察的习惯。“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易近人、和蔼可亲。“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体会出他观察的精确、细致。

      (4)分角色练读:一个扮演竺可桢爷爷,另一个扮演孩子,叙述部分老师读,要注意读出竺爷爷看杏花的与众不同。

      (5)同学们,你们在读他们对话的时候注意提示语了吗?一起来看看:

      ①“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这里的提示语是“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②“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这里的提示语是“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③“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这里的提示语是“有些奇怪”,提示我们孩子是用奇怪的语气说的。

      ④“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

      这里的提示语是“补充了一句”。

      ⑤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这里的提示语是“告诉他”。

      自由练习朗读以上的几个句子,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情。

      4、交流“第二次看花”部分,体会竺可桢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

      (1)竺可桢爷爷和孩子相约,明年留心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孩子有了答案。他和竺爷爷展开了一段对话。

      (2)组织学生交流:这一段对话有什么特点?哪些话是孩子说的?哪些是竺可桢爷爷说的?

      (3)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①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然后同桌讨论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教师相机出示六个提示语,学生选一选。

      ②指名汇报答案,师生评议。(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③根据提示语分角色练读,读出语气。

      (4)同学们,当知道第一朵杏花开了,竺爷爷表现得怎么样?读一读课文第15自然段,画出竺爷爷的动作、神态,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教师相机点拨:“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郑重地记下”可以感受竺爷爷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②说一说:这里的“郑重”是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又体会到了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记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③同学们,竺爷爷就是这样一个一丝不苟的人。(板书:一丝不苟)来,一起再把这一段话读一读,读出竺爷爷的兴奋和一丝不苟。

      三、整体把握,升华情感

      1、同学们,竺可桢爷爷就是这样的一丝不苟,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样的话。

      出示: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3、相机点拨: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

      4、请同学们再把课文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明明写的是竺爷爷的故事,可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呢?以“竺爷爷的故事”为题好吗?为什么?

      (用“第一朵杏花”做题目,点出了时间的精确,更鲜明地突出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去感受他们的严谨、一丝不苟。

      板书设计:

      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可

      桢一丝不苟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

      《第一朵杏花》主要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字里行间一览无遗,所以,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引导分析,是我教学中的主要手段。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们找出描写竺可桢爷爷言行的句子,然后采用表演读、生活体验回忆等方式,感受“弯下腰来、习惯地问”等地方留给我们的感受。通过表演读,学生们能感受到竺可桢爷爷的*易近人,认真观察是长期养成的一种习惯。后面第二段中的“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等语句,通过分角色朗读,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和神情,感受到竺可桢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本文,讨论充斥着整个课堂,说、思、读等,给整堂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 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 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上的"模糊与准确"的教育,读这篇文章,你传感到这篇文章写得很美,也很直白,孩子读完自会豁然开朗.而我认为,第一课时应该在定位上下功夫,所以我就从自己思考的定位说来设计这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谁能说出"模糊"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

      师:谁能说出"大概"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

      [以让学生说反义词来定位这一课,学生是喜欢的,因为学生愿意做这个活动,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是活跃的,孩子们是愿意把自己头脑中的思考表现出来的]

      师:在第三单元中,全班同学根据范文,模仿写出一篇观察植物的文章.这篇文章我已经批完了,同学们也读过了批改过的文章,你们观察能力怎么样 我想同学们心中有数.我尊重你们的隐私,在这里我不说每个同学的观察能力,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篇特别有意义的观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书),我们一起来欣赏科学家的观察吧.

      [以欣赏观察定位此课,可以使学生轻松学生,让他们与自己的观察对比后,自己就十分清楚自己的观察是处于什么样的水*]

      师:请同学们先自已欣赏一篇吧!

      (学生自读课文)

      师:合上书本想一想这一课,然后谈谈这篇阅读的感受好吗

      生:

      师:看来大家第一遍阅读知道了许多东西,其实欣赏科学的观察一遍是不行的,看看再读一遍或者再读两遍,会有怎样的感觉

      (生继续读,此时我也与大家一起读,因为我本人也需要欣赏呀!好的文章谁不喜欢 )

      师:请同学再一次谈谈,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没有

      生:

      [这两次阅读可以把孩子定位在一个较高的层次,这也为第二课时的冲动教学打好基础,当然这也是对孩子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提供材料式说话训练]

      师:我轻轻地放一遍标准的朗读,哪个同学愿意与录音比读

      (放光盘中的读)(一学生同读,大家共同欣赏两种读)

      [这是一种朗读定位,过去我常常让学生听后再读,训练一段时间后,发觉效果不好,所以想到了用这种复合式读,效果很好,孩子的辨别能力提高较高]

      师:(读完后)请同学们静静倾听一遍录音吧!

      (重放录音)(我与师生共同倾听欣赏)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诉说第一朵杏花

      生:

      师:(放一段轻音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一个同学在那里诉说"自己心中"的第一朵杏花.

      [三次倾听,学生的欣赏定位可以达到了第一课时的高潮]

      师:读完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请提出来好吗

      生:

      师:请大家把这些问题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课后自己或者与同学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 不管找到怎样的答案,都是你们努力得来的,建议你们最好把寻找的过程作为日记记下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这是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相接的定位,也是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的定位,这也是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写当天语文方面日记的定位]

      第一朵杏花

      一,词语训练.

      1,

      珠( ) 泛( ) 仰( ) 精( )

      株( ) 眨( ) 抑( ) 晴( )

      佑( ) 掌( ) 确( ) 皱( )

      估( ) 堂( ) 嘴( ) 破( )

      2,

      ( )粉红 ( )小草 ( )花苞

      ( )柳梢 ( )河水 ( )桃红

      一,填空.

      1,这篇( )的故事叙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 )前后两次向孩子

      查询( )并郑重记下,赞扬了他( )的科学研究

      态度,说明( )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2,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 ).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5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写了哪科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

      课文的第一部分写的就是一年前的事,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部分,也就是1-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刚才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读着,还不时地在书上做着记号,这样的习惯很好,希望一直保持下去。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讨论,解决疑问)

      ☆竺可桢在问:“杏花哪天开放”时,为什么一定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哪天开放的?”第二朵、第三朵为什么不行?(因为第一朵杏花对竺爷爷的研究有用处,他需要的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就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搞科学研究绝对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2、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①请一个同学来读这小节,注意突出加点的词。

      ②这里的“弯下腰来”说明了什么?“习惯地问”说明了什么?(作为一个研究物候的科学家,他只要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精确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的一丝不苟的科学行为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板书:一丝不苟

      ③这里竺爷爷问孩子的话应该怎样读?(亲切)

      ④练习用亲切的语气读竺爷爷的话。谁来试试。你们觉得他读的怎么样?那你再来读读。你们觉得他把这种亲切的语感读出来了吗?好,我们一起学着他来读好这一小节。(齐读)

      3、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了,这是和蔼的花。下面我们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练读每一部分的对话。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一个是旁白,还有一个就当评委吧。开始练起来吧。

      △哪个小组想来汇报你堑亩潦槌晒?ㄖ该?粒??愕挠锲?芟耋靡??浊小⒋认椋??惆研∨?⑺档幕岸恋煤芴煺妗⒒钇茫?⒁饬擞锏鞯谋浠???园滓埠芰骼?⑷险妫?牢?拖窀鲂±鲜γ?赖暮艿轿唬?娌淮怼?br> 过渡: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一幅春景图,谁来美美地读好这一节。

      三、学习第二部分(6-15)

      1、你觉得他读的美吗?美在哪儿呢?评一评。(指名评)那你能比他读的更美吗?好,那请你来读。

      △同学样比较一下他俩的朗读,谁读的更美?(指名说)好,那我们就学着它来读好这段话。

      2、第二年春天,杏花开了,小孩子通过精确地观察终于发现了第一朵开放的杏花,他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呢。(出示对话)当时他们的一段对话少了提示语,大家分小组合作先根据课文内容补上语气词,再根据提示语分角色练、读这段对话,一个小组里选出一个同学专门记录讨论结果,并给你的组员安排角色,等会儿汇报学习成果。

      3、刚才同学们讨论很激烈,读书也很认真,我已经让xx上来板演了他们小组的结果,那现在就请你们小组的成员到前面来读这段对话(学生分角色读)

      4、下面请评委们来给他们小组的表现打分。

      你们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答案?好,那我们根据提示语一起来读这段对话,1、2大排读竺爷爷的话,3、4大排读小孩子的话,老师读旁白。

      5、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他们的激动和兴奋不仅通过对话表现出来,还从哪儿看出来呢?

      (学生回答,出示15小节)

      ①哪些词句看出竺爷爷很兴奋?(点出“倾刻间像年轻了许多”“立即兴冲冲地快步”)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种激动心情吗?(指名读)谁还想读?(指名读),我们一起激动地来读好这一小节。

      ②这段话中的“郑重”是什么意思?(严肃认真)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可以看出竺爷爷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搞科研的就需要这种精神。)

      ③你们能通过朗读把竺爷爷的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表现来出来?自己先练着读读,谁想读?(指名读)还有谁能读好这段?(指名)我们一起读这段话,感受竺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感受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齐读)

      过渡:竺爷爷对科学研究长年不懈,精确、细致的观察,这正如竺爷爷曾不止一次说过:“……”(引读)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用在*时的生活和学习中。

      五、作业

      这一堂课就到这儿结束,结束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竺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一朵杏花》是讲的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我在这节课中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6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 16 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竺可桢所说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品析,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教师准备:

      课件、小黑板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会7课课文

      2、自学本课生字,要求会读会组词。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展示资料,了解竺可桢,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竺可桢的照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是谁吗?(竺可桢爷爷)

      2.老师: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竺可桢爷爷的资料,能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吗?(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说中加深对竺可桢爷爷的了解。)

      3.教师:竺可桢爷爷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第一朵杏花》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答案。

      (引导学生在搜集、展示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竺可桢,体会他在气象学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师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积极兴趣)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自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体反馈,检查自读的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字音:“载”是*舌音,“绽”“皱”是卷舌音;“律”的声母是“l”。

      字形:重点指导“惯”的笔画顺序;注意区别“梢”和“稍”。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2、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把课文读得更好。

      4、指名反馈: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竺可桢向一个孩子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答不上来。于是,竺可桢让孩子留心观察,来年告诉他。第二年,孩子准确地观察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并立即告诉了竺可桢,竺可桢郑重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学生自读为主,读后交流,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在自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交流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围绕第一朵杏花所叙述的这件事情和竺可桢爷爷成为一名著名的气象学家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第一课时课后检测

      1、给下列生字组词

      搬( )( ) 钓( )( ) 雁( )( ) 惯(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立即( ) 著名( )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

      二、感悟文本

      (一)(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1---5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想想竺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2、在小组中交流你的读书收获。

      3、指名汇报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4、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

      (二)(学习第6---15自然段)

      1、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文,突出“绿、青、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出示课件: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2)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并汇报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根据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指名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6、“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拓展升华(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补充《竺可桢的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8、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四、总结

      1、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2、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人物简介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  )地说:“刚才。”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  )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设计:

      第一朵杏花

      竺 精确 观察

      可

      桢 一丝不苟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会认“竺”、“桢”。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顷刻、估计、推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体会竺可桢爷爷的语言和动作,了解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

      3、从竺可桢爷爷和小男孩儿身上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地兴趣和,对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正确评价人物,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强烈兴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前搜集竺可桢或其他科学家的资料,如:文章、生*简介、事迹、肖像、图片等,对竺可桢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类文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学习也越来越离不开科学,这一单元的五篇文章将带我们走近科学、了解科学。你将会听到享誉世界的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还会身临其境地感受潜艇发射火箭的壮观场面。这些科学故事将会给你耳目一新的感受。今天我们走近科学家竺可桢。竺可桢是一位我国乃至世界都很了不起的科学家,许多同学在课前已经收集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一些资料,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发生在竺可桢爷爷生活中的小故事,我相信:读完之后,同学们一定会有一些感受,也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

      (板书课题:17 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学生说一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认真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三、再读全文,进一步感知人物。

      1、默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朵杏花》。

      二、评议人物,激*感。

      本文有两个主要人物:竺可桢和小孩子。仔细读课文,你认为他们是怎样的人呢?从文中找一找。

      1、学生默读课文,整理自己的想法,组织语言。

      2、小组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抓住细节把握人物。

      (1)竺可桢爷爷两次观察杏花的样子,以及观察的经过,可以发现竺可桢有着良好地观察习惯和方法;

      从他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后的兴奋中流露出的对工作的深深热爱。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老少二人的对话,仔细体会竺可桢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

      (3)抓住最后一段中竺可桢说的“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重点体会,深刻理解含义。

      (4)师生一起总结竺可桢的性格特征。

      3、想一想:小男孩听了竺可桢爷爷的话后,他是怎样想的,在第二年杏花开放前的一段时间是怎样做的,这件事将会对他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4、你喜欢竺可桢爷爷和小男孩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谈谈学了本课后的感性,可以从人物入手书法对科学家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科学领域的神往。

      三、向课外延伸。

      你知道哪些科学家?他们有哪些突出成就呢?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读了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也了解了一些其他的著名科学家,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无论是谁,无论从事的是那一方面的研究,都需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0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介绍竺可桢

      板书课题,简介竺可桢。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听了介绍,你觉得竺可桢爷爷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迅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来。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2、什么是“精确观察”?用竺爷爷的话说就是?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三、再读课文,品味关键词句

      1、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求:

      (1)画出有关语句,思考画出它们的理由。

      (2)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结合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了解学生学习字词的情况:

      着重指导:仰(yǎng),不要多出一撇来;皱(zhòu),翘舌音,读准后再组成词语;曾(céng),*舌音。

      (2)交流所画句子,说说画出它们的理由来。

      1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数了数、四朵花”可见竺爷爷观察认真,“不同程度地绽开”说明竺爷爷不仅观察认真,而且观察细致。)

      2“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习惯地问”说明竺爷爷不管观察什么,都需要精确的时间。)

      3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郑重地记下”表明了他对于科学观察严谨而又一丝不苟。)

      四、三读课文,探究问题

      1、“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答不上来了……那你们说竺爷爷自己知不知道第一朵杏花是哪天开的?

      2、学生三读课文后,布置学生课后讨论。

      第二课时

      一、围绕关键问题,讨论探究。

      1、抛出问题:竺爷爷自己知不知道第一朵杏花是哪天开的?

      2、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品味以下语句,理解竺爷爷是知道的,他是在借机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

      (1)“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2)“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

      (3)“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4)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二、分角色练习朗读,升华情感。

      三、品位语言,练习仿写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你还发现有哪些好词佳句值得我们去咀嚼与品位?

      2、交流:

      (1)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泛”字用得好,正因为是露出、透出,所以才是“淡淡的粉红”。)

      (3)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①这是个排比句,句式整齐,朗读上口;

      ②通过写春风“吹绿柳梢,吹青小草,吹皱河水,吹鼓花苞”将看不见的春风写活了,既形象,又生动。

      ③“皱”用得神奇。说到“皱”,人们想到的往往是皱纹、皱眉等,很难将它和美好的春天联系到一起,但作者在这里化腐朽为神奇,不仅写出了轻风轻抚河面的暖暖春意,而且让人头脑重立即就呈现出了微波粼粼的图画。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扩展2)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1

      在教学本课时,我围绕着“第一朵”杏花以及竺可桢爷爷两次看杏花的不同进行,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不同程度的绽放开来……”“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感受竺可桢爷爷和蔼可亲,*易近人的特点,学生基本能由我的引导感悟到;而这里的“习惯”二字,说明竺爷爷的细心观察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的动作;“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放的。”感受到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研究的负责;还有“什么事情啊?”“什么时候?”“是第一朵吗?”表现他对杏花开放的关注。别人赏花,他却数花,问花。最妙的地方是当竺爷爷听到第一朵杏花开放了的时候的反应:“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此时的竺爷爷是何等的兴奋和激动啊!这里的问句短小,语气急促,不难看出他此时格外激动、兴奋,几近欣喜若狂的情态。

      这篇课文出现了这组一问一答的对话,而这段对话大都没有提示语,但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通过人物语言来想像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情,理解竺爷爷内心活动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想象,想象到人物说话时各自的语气、神态,甚至动作,并进行空白处的补充,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投入,通过朗读真正体会到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学生虽然能较好的体会到竺可桢爷爷的这种精神,但在教学本课后我思考了很多,感觉自己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讲述的部分多于学生理解感悟和朗读,似乎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今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明确自己引导者的地位,更好的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优越性。

      另外,在教学完本课之后才发现自己将文中小女孩只是一带而过,没能引导学生感受这个小女孩身上值得他们学习的东西。所以,我认为我首要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备课,如何更深层次地与文本对话。加强对教学的解读,灵活变通教材,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同时学习多样的教学手段也是我的当务之急,主动了解学生,找到适合孩子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2

      这篇文章主要告诉师生“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一定要“精确”。这一课是给孩子的,也是给我们老师的。我们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精确了吗?问这个问题其实是这篇文章教学的题外话,但个人认为,也是我们老师应该问自己的话。因为我们老师自身的精确,更能够影响孩子。

      关于竺可桢精确观察的故事是很多的,这篇文章只是其中的一篇,这个故事很有启发性。教学中我发现,在引导学生与文中人物对话时,我们的重心都落在了竺爷爷的身上,因为这篇文章是写竺爷爷的,的确是让学生与名人对话,从而在母语学习中习得素养。但我认为这样教不全面,因为这里还有一个人物,那就是杏树主人家的那个没名没姓的孩子。我觉得这个孩子对孩子的启发意义更大,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年龄与四年级的孩子差不多(从课文中的图可以看出),因为这个孩子能够记住竺爷爷的话,并且在一年后准确为竺爷爷提供了信息。现在的好多孩子忘的太快,缺少着这种长时间。而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我们老师为学生提供的问题,往往也缺少着这种长时间。因此利用与这个孩子的对话,引导学生把现在不能解决的问题留下来,记下来,以后时机成熟在去解答,也是一项重要的素养。

      如果我们研究苏教版五下的《二泉映月》同样会发现到这一点。阿炳的师傅第一次带他到二泉时问他听到了什么,阿炳说没有听到,师傅说以后你会听到的。如果当时阿炳的师傅告诉了阿炳答案,《二泉映月》也许就不会产生了。

      当然这两篇有着本质不同,因为竺爷爷并没有精确的杏树开第一朵花的时间,这个时间应该说是这个小孩子记住问题后的告诉。而《二泉映月》中阿炳的师傅还是能够听到其他的,他怕阿炳不明白,所以没有告诉,要是鼓励他体验。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3

      课文描写的是我国物候学家及气象学家竺可桢在研究物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故事。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就是通过讲述竺可桢为了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来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这件事,让我们感受到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文中“竺可桢爷爷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其中“走近杏树数了数”说明了竺可桢观察杏花比别人更仔细。文中还出现了竺可桢爷爷与小男孩的两次对话以及竺可桢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后“快步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从“快步、郑重、记下”等词语反映出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4

      《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们查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设下疑问:开课时,我在板书上故意把第一朵杏花的第字漏写,一下子,学生在下面七嘴八舌老师,你漏写了一个第字。顺着学生话我问:不就漏了一个字吗?都是写杏花,没有什么不同?学生激动地站起来说:老师,意思不一样一下子,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看着学生们红扑扑的脸,知道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把第也写在了黑板上。

      带着问题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紧接着让学生,我追问学生:请你自读课文,看看课文几次提到了第一朵杏花?并勾画出来。学生带着激情,自读,快速找到竺可桢二次看杏花的情景,以及时间。在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读,讨论,交流,汇报等多种形式去自悟。进而明白了竺爷爷弯下腰来和小男孩说话可以说明竺爷爷是一位*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人。

      想象写提示语,分角色朗读,体会竺可桢爷爷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这篇课文出现了几组一问一答对话,而这段对话大都没有提示语,但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通过人物语言来想像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情,理解竺爷爷内心活动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像,想象到人物说话时各自的语气、神态,甚至动作,并进行空白处的补充,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投入,真正体会到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5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几组一问一答的对话,而这几段对话大都没有提示语,但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通过人物语言来想象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情、理解竺可桢爷爷内心活动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读中想象,想象到人物说话时各自的语气、神态,甚至动作,并进行空白处的补充,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投入,真正体会到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与文中人物对话,学生的重心都落在了竺爷爷的身上,因为这篇文章是写竺爷爷的,的确是让学生与名人对话。但是,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的这位小孩,杏树主人家的那个没名没姓的孩子,对学生的启发意义更大,因为这个孩子能够记住竺爷爷的话,并且在一年后准确为竺爷爷提供了信息。现在的好多孩子心里只记得自己,对别人吩咐的事情从不放在心上,或者是忘的太快。而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我们老师为学生提供的问题,往往也缺少着这种“长时间”。因此利用与这个孩子的对话,引导学生把现在不能解决的问题留下来,记下来,以后时机成熟再去解答,也是一项重要的素养。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6

      《第一朵杏花》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课文按时间的顺序先写竺可桢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答不上来。接着写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朵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最后写竺可桢爷爷正是通过长年累月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两次对话是全文的主线索,虽极其简单,却是人物心灵的镜子,是阅读故事的眼睛。细细揣摩文中对话,有助于领会人物内心世界,透视人物所思所想,传达人物所感所悟。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学会审题,比如课题《第一朵杏花》,要求学生将“第一朵杏花”与“一朵杏花”作比较,思考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第一朵杏花”不是随意挑出一朵杏花,它有特定的含意,故事也正是围绕“第一朵”展开的,人物、事件都紧紧关联着“第一朵”。我以为学好课文,审题是关键,*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不仅对学好课文铺路造桥,而且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审题基础。

      其次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理解文中的语段也很重要。比如:“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这一句子要引导学生思考:作为老年人,竺可桢不是简单地流连光景,而是“走近”,继而点算“数了数”,四朵杏花已经绽开,数字精确,并且发现这四朵杏花是“不同程度”地绽开,这是什么原因?关键在于竺可桢爷爷是从事物候研究的,从下文可知,他关心的是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错过了时机,只好询问孩子了。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在于对课文的更深入理解,也在于表现竺可桢爷爷对周围植物变化多么留意,观察多么细致,对错过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又不无遗憾。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7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禁的治学态度。

      为了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了解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以及时间,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在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读,讨论,交流,汇报等多种形式去自悟,但我以为这节课教师放的过多,今后应在教学时在放的同时应及时的收回,应抓住学生的回答重点点拨,以加深理解,比如:教学第三自然段“爷爷弯下腰来,习惯的问”这时,应抓住“习惯”一词,从哪还可以看出来?

      另外,这篇课文的对话较多,虽然我在教学时知道学生朗读,但是个别同学得到了锻炼,全体同学锻炼的机会少,今后应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去感知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8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这就意味着新的教学工作又将有声有色的展开,学期刚开始,我和学生都抱着满腔的热情去学习,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了投入带来的快乐。讲《第一朵杏花》这节课时我提前便让学生朗读,同学们也很听话,但在我检查时还是出现很多问题,主要的一点便是字音读不准,再就是感情也读不到位,经过细致的纠正同学们这才改了过来,讲课文时我首先让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同学们很积极,并且也有了一定的收获,接下来便是精读课文,我向同学们提出了第一朵杏花是何时开放的问题,同学们很快便找出答案了,接着又讲竺可桢爷爷认真观察的语句,起先同学们找到几个,但不是很全面,我本想把正确答案告诉他们,但还不等我开口同学们又开始认真的读起课文,读完了又讨论,讨论完了这才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找了出来,我看着同学们那股高涨的学习热情,内心的高兴劲无以言表,当讲到第八自然段时需要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起先同学们读的都很*淡,读不出应有的急迫感,我便给同学们分析,“经过一年的等待,小男孩看到杏花开了心情应该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到“急迫”“那谁能把这种急迫读出来呢?”起先只有一两个人举手,但越来越多,到了最后就出现了你争我抢的局面,以至于下课后孩子们还是意犹未尽。

      通过对《第一朵杏花》的教学我明白了书中自有你想要的答案,只要认真细致的读便能证实那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9

      教学本课时,我从题眼出发问“课题能不能换为‘一朵杏花’或‘竺爷爷’?”使教学过程围绕着第一朵杏花进行,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这里的习惯二字,说明竺爷爷的认真和负责已经深入到了他的生活之中,感受竺可桢爷爷慈祥和善的特点,“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放的。” “什么事情啊?”“什么时候?”“是第一朵吗?” 以及他对杏花开放的关注。别人赏花,他却数花,问花。最妙的地方是当竺爷爷听到第一朵杏花开放了的时候的反映。“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此时的竺爷爷是何等的兴奋啊!这里的问句短小,语气急促,不难看出他此时格外激动、兴奋,几近欣喜若狂的情态。

      通过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进一步的诵读体味,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真切的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受竺爷爷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从而也使学生懂得学习也应具有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做任何事都应该具有一丝不苟的态度,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从而使学生受益终身。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10

      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尤其在物候方面有精深研究,这篇故事就是反应他在物候方面的严谨态度、不苟的精神。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第一朵杏花”进行展开,让学生理解“第一朵”有着特定的含义。文中的对话较多,教学中注意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及时作出评价。

      如:在孩子向竺爷爷报告杏花开放的信息时,有一段精彩的对话。我指定了两名学生,分配了角色,展开了对话。学生的评价可多了,有的说:因为孩子来得很急,竺爷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第一句要读出“奇怪”的语气。他读得*淡了。有的说:“竺爷爷,杏花开啦!”这句读得好,把小孩兴奋的语气和心情读出来了。但是“什么时候?”要读出激动的语气。还有的说:“是第一朵吗?”表现了相信,又有点怀疑,他用半信半疑的语气读很好……通过朗读、评价,把一个对科学研究十分执著、非常严谨的科学家形象,栩栩如生地映现出来,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了。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11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上课比赛,收获颇多。从拿到教材到备课、上课,我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字词教学应扎实

      字词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占一定的分量,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应加强字词教学的力度。我在教学《第一朵杏花》的字词时,单单用小黑板出示了本课生字词,带领学生读了两遍。这样的字词教学显然不够扎实,有的学生甚至根本没能会读。也许是因为上的是比赛课,我将本应两课时完成的教学压缩到了一课时中,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出于时间上的考虑而忽略了。但是,想想自己*时的教学,时间充分却也未能细致教学每课的生字词,导致生字词默写几遍,都有学生仍然出错,学生写起作文、日记来错别字连篇。看似简单的字词教学可真是不能小瞧啊!

      二、抓课后问题

      有时课后问题的设计可以为教者提供最佳的教学切入口,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课后问题的提示,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深刻地思考,就能在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课文的内涵,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本课课后练习第5题“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就是本文教学的有效切入点,如能抓住这个问题设计教学环节,就可使整个教学环节更有整体感,也能更准确的扣紧课文内容和主题。

      三、课堂小环节处理不到位

      有句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课堂中的小环节把握是否恰到好处。而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则恰恰疏忽了这些。比如:在第二年春天,孩子观察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了,兴奋地去告诉竺爷爷的那个片段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给人物对话补充提示语的环节,有三个学生发了言,我只是让他们根据自己补充的提示语把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出来便草草结束了。其实在学生的回答中,有的提示语很符合当时的情境和人物的心理,而有的学生的回答则不够妥当,或值得推敲。在这里教师不妨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然后组织学生来作个对比,通过这样的处理,帮助学生揣摩特定语境中的人物表现,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学习锻炼的机会。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12

      在教学本课时,我围绕着“第一朵”杏花以及竺可桢爷爷两次看杏花的不同进行,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竺

      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不同程度的绽放开来……”“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感受竺可桢爷爷和蔼可亲,*易近人的特点,学生基本能由我的引导感悟到;而这里的“习惯”二字,说明竺爷爷的细心观察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的动作;“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放的。”感受到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研究的负责;还有“什么事情啊?”“什么时候?”“是第一朵吗?”表现他对杏花开放的关注。

      别人赏花,他却数花,问花。最妙的地方是当竺爷爷听到第一朵杏花开放了的时候的反应:“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此时的竺爷爷是何等的兴奋和激动啊!这里的问句短小,语气急促,不难看出他此时格外激动、兴奋,几近欣喜若狂的情态。

      这篇课文出现了这组一问一答的对话,而这段对话大都没有提示语,但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通过人物语言来想像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情,理解竺爷爷内心活动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想象,想象到人物说话时各自的语气、神态,甚至动作,并进行空白处的补充,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投入,而且动作到位,如读到孩子回答“是”的时候有的学生用力地点了点头,通过朗读真正体会到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学生虽然能较好的体会到竺可桢爷爷的这种精神,但在教学本课后我思考了很多,感觉自己仍存在一些问题,如:

      1、备课的过程中“备学生”欠缺乏,导致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不能灵活把握。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失败,这让我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不足。

      2、在教学过程中,我讲述的部分多于学生理解感悟和朗读,似乎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今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明确自己引导者的地位,更好的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优越性。

      3、另外,在教学完本课之后才发现自己将文中小女孩只是一带而过,没能引导学生感受这个小女孩身上值得他们学习的东西。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首要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备课,如何更深层次地与文本对话。加强对教学的解读,灵活变通教材,及时关注时代的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同时学习多样的教学手段也是我的当务之急,主动了解学生,找到适合孩子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13

      语文是工具。学生阅读书籍和写作文章的技能必须通过训练方能形成。阅读积累了语言和思维的材料,具有范型的作用,阅读材料在一定意义上为学生作文提供了“样式”,而作文在一定意义上说则是阅读的运用,对阅读有促进和强化作用。换句话讲,读和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

      读和写的关系实质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是“学”和“用”的关系。学用必须一致,读写必须结合。读和写的紧密结舍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千百年来成了人们读和写结合的至理名言。不过书海无涯,要讲究效率。“万卷”怕是没有时间去破的。我们的职责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学生攻读有限的篇目。小学阶段共有三百多篇课文,如果要求学生胸有文章百篇辽是有困难的。如果让学生精读百篇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获得“下笔尚通顺”的效果则是完全有可能的。而段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阅读训练中,段的训练下仅包含着词句的因素,而且是构成篇章和体现文脉的外在形式;在作文教学中,段的训练是基础,没有扎实的构段基本功就不能顺利实现布局谋篇。

      因此,引导学生把语文中的精彩片断学到手,让学生“胸有百段”,以读学写,写中促读,是读写结合的重要途径。中年级在学生学习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扎扎实实地进行片断读写训练,将使学生受益匪浅。今天我听了刘爱香的《第一朵杏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句段式模仿,即用刚学的句式、段式模仿写片段,可见成效。句式模仿,例如在刘老师的《第一朵杏花》有这样一个片段,让学生模仿文中“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的句式,来自己写一写。她先提供了一个句式: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风吹——,吹——,吹——,吹——……于是,在孩子们的笔下,出现了“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秋风吹黄了橘子,吹红了柿子,吹熟了庄稼……”“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秋风吹黄了小草,吹走了大雁,吹落了树叶,吹熟了玉米。“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寒风吹枯了小草,吹开了腊梅,吹冻了河水,吹来了雪花”等一些充满着诗情、跳动着灵性的语句。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14

      《第一朵杏花》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小事例中蕴涵着大道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描写竺可桢动作的词语,以及竺可桢与小姑娘的两次对话,抓住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动态。教学中我发现,在引导学生与言文中人物对话过程是,重心放在了竺爷爷的身上,因为这篇文章是写竺爷爷的,的确是让学生与名人对话,从而在母语学习中得到素养。

      但是我认为文中杏树评价家的那个小女孩对学生的启发应该更大,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孩子和三年级的孩子年龄差不多,是他们的同龄人。因为这个孩子记住了竺爷爷的话,并且在一年之后完成了竺可桢爷爷交给的任务,使竺爷爷能精确的记录下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这种遵守承诺的精神是现在的孩子缺少的,我认为利用与这个孩子的对话,让学生谈做人,谈诚信,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15

      在教学之前,就已经在帖子上和几位朋友进行了一点交流。应该说,交流的东西都是挺重要的,给我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在此谢谢一起交流的朋友。(交流的在前面)

      《第一朵杏花》主要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字里行间一览无遗,所以,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引导分析,是我教学中的主要手段。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们找出描写竺可桢爷爷言行的句子,然后采用表演读、生活体验回忆等方式,感受“弯下腰来、习惯地问”等地方留给我们的感受。通过表演读,学生们能感受到竺可桢爷爷的*易近人,认真观察是长期养成的一种习惯。后面第二段中的“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等语句,通过分角色朗读,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和神情,感受到竺可桢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本文,讨论充斥着整个课堂,说、思、读等,给整堂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扩展3)

    ——第一朵杏花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语文教学设计1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 一年后)

      (二)第一次 (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 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 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 (学习第6——15自然段)

      1、 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 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 齐读

      4、 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2)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3) 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 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 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 (学习第16自然段)

      1、 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 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 指导朗读

      5、 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 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 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 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设计意图:

      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扩展4)

    ——第一朵杏花教案5篇

    第一朵杏花教案1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一朵杏花教案2

      《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文章通过孩子两次看杏花的区别和竺可桢与孩子之间的对话,意在让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探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7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通过朗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读文,让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设计说明: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因此,在这一课中我以朗读为训练主线,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在角色互换的对话中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借助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感受阅读的乐趣。

      课堂描述:

      一、复习导入

      师: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爷爷来到杏树下,只见四朵不同程度的杏花都绽开了花瓣。可惜的是小男孩没看到第一朵杏花,竺爷爷也很遗憾呀!昨天,我们学习了1-5自然段以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生1:我觉得杏花很美丽。

      生2:我认为竺爷爷很认真,观察很仔细。

      生3:“我”不知道为什么竺爷爷说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用处大着呢!这一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板书:用处大着呢!)

      师:是啊!知道这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到底有什么用处呢?瞧!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春姑娘悄悄地来了……(画树枝,花苞)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师:(出示句子)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个句子多美呀!让我们自己读一读。注意字音要读准,句子读流利哟!

      生:(学生自由练读)

      师:(教师点击课件,“皱”“醒”“绿”“鼓”带红)咱们再来读读,可要特别注意带点的词语哟!你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着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把你想到的画面美美地说给自己听一听!(学生自读感悟2-3分钟)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大家读书都很投入!有的同学边读边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着画面,有的同学读的时候配上了自己的动作,还很有表情呢!

      师:赶快在小组中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吧!把你感受到的美和大家分享。当一个同学发言时,我们要认真倾听,学会欣赏!

      生: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师:大家读得真热闹!哪一小组把你们感受到的美来给大家读一读、说一说?

      生1:我仿佛感到春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春绿了柳树,柳树柔软的枝条随风舞蹈。

      师:啊!你想得画面多美啊!柳树好像和我们说着悄悄话呢!你来读一读吧!

      生1:学生边做动作边读。

      生2:小草从妈妈的怀里探出脑袋,看着这精彩的世界!看着这一切,我忍不住想读啦!(学生美滋滋地读。)

      师:我的确感受到了小草看到的精彩的世界!

      生3:我感觉花儿、小草、柳树、小溪像活的一样,有了生命。(极富表情作动作读。)

      师:刚才大家描绘的画面多美呀!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了一道道的波纹,小草苏醒了,探出了头来,风儿吹绿了柳梢,杏树的花苞胀得鼓鼓的,就要绽开了!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春天吧!

      (课件出示春天的情境图)

      全班齐读

      师过渡:是呀!第一朵杏花马上就要开了。小男孩此时又来到院子里。他呆呆地站在那儿,痴痴地守着那朵杏花。你们看,你们看,花开了!(师板书画画苞)这可是一年的期待呀!谁来把这个消息告诉竺爷爷?谁来?谁来?

      (同座位合作读、表演对话)

      师:有谁想告诉竺爷爷?谁想当竺爷爷?(指名读)

      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同学们,这段精彩的对话,没有写出两人的神态、表情,现在老师送给你们一些词语,你对照这些词语能把这段对话读好吗?

      (出示词语:奇怪、半信半疑、高兴、自豪、激动、肯定、)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自豪)地说:“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肯定)地说:“是。”

      生:根据提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话。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指名学生逐句读,读出对话中的神态。

      师:第一朵杏花开放了,瞧:

      师:(出示句子: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咱们来把这句话读读看!“捧出”是什么样呢?谁会做?

      生1:“捧“就是小心翼翼地端在手心。(并用手做出动作)

      生2:很小心地把东西放在手上。

      师:是啊!这可是第一朵杏花呀!要知道小男孩等了一年了,多么珍贵呀!再来读读看,体会体会。

      生互相交流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小男孩知道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非常高兴。

      生2:这朵花对爷爷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师:这样珍贵,这样重要,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竺爷爷看到了第一朵杏花,就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这个日子就是——(提示学生齐说)第一杏花开放的日子。

      师:虽然,现在我们不能亲眼看见竺爷爷日记的内容。大家猜猜看竺爷爷还会郑重地记下哪些日子呢?

      生1:记下天气的变化。

      生2:记录下地壳变化的变化。

      师小结:这一个个精确的时间离不开他长年累月的细心观察。(回顾课文)上节课,有些同学不明白竺爷爷,为什么说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用处大着呢!”

      。现在你该明白了吧?

      师:(课件出示)竺可桢生*介绍

      你们看!这就是我们课文中的竺爷爷。他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从1917年开始,他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天气和大自然的变化是他每天必须纪录的内容。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观测,积累了许多重要的数据,这为他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到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巍巍的笔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数据。在他一生中,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师范读

      (出示句子:我需要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

      自己读读想想,从竺爷爷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呢?

      生1:我从中明白了竺爷爷是一名治学严谨的科学家,对待科学,从来没有半点马虎。

      生2:我觉得竺爷爷是个意志坚强,热爱科学的人,在他生病时还不忘做记录。

      生3:竺爷爷还很关心小朋友,他教我们做事情时要仔细观察。

      师:竺爷爷倾注了一生的心血致力于科学研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我国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来,让我们带着对竺爷爷的敬意再一次齐读。

      生:(有感情地、带着崇敬之情地朗读)

      三、拓展延伸

      师:《第一朵杏花》的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相信大家心里有许多话想对竺爷爷说,对小男孩说,或者对自己说。拿起桌上的花瓣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吧!

      生:学生互相交流想法。

      师:我看见大家都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来,我们放下笔来,交流交流吧!谁先来?

      生1:我要向竺爷爷学习,学习他观察仔细的精神。

      生2:竺爷爷是一个为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生3:我想对那个小男孩说:“你是一个做事情非要弄个究竟、细致观察的好孩子。

      生4:竺爷爷,我也要做个像您这样的科学家。

      师:《第一朵杏花》的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很多。课下了,大家可以把花瓣送给朋友,给他也讲讲这个故事;你可以与同学交换花瓣;你也可以自己珍藏起来,让第一朵杏花伴我们成长。

      板书设计:

      16、第一朵杏花

      用处大着呢!

    第一朵杏花教案3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竺可桢的生*及清明节和气象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

      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

      “竺爷爷,杏花开啦!”( )。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 )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问:“什么时候?”

      孩子( ):“刚才。”

      竺爷爷( )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 ):“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

      4.整体回顾全文。

      第二课时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很快进入文章的学习中。

      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

      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运用文本提供的素材进行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达的欲望,这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好时机。另外,在教师精彩的引导下,鼓励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这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好手段很方法。尤其是教师设计的加提示语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写作的一个有利时机。

      让学生用一个成语对竺可桢爷爷进行评价,这也是考察学生理解课文的最好形式。

      拓展设计,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鼓励他们随时随地有搜集的欲望和习惯,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第一朵杏花教案4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三、突破措施: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多遍,达到熟练。

      2、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竺可桢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从而突破难点。

      四、导学准备:竺可桢研究科学过程及杏花图片的课件

      五、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读拼音写词语

      Yī zhū fàn qǐ yǎng tóu zhu méi

      ( ) ( ) ( ) ( ) zhǎng w Céng jīng dí què dà gài

      ( ) ( ) ( ) ( )

      Míng mèi chéng dù zhàn kāi Zhèng zhng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古( ) 曾( ) 却( ) 朱( )

      估( ) 增( ) 确( ) 珠( )

      故( ) 赠( ) 缺( ) 株( )

      2、导学案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出示课件:杏花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杏花)生答。你们对它有多少认识呢?可能很多同学对它都不了解,想不想去认识它呢?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一块去研究研究这杏花,

      出示课题:第一朵杏花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

      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

      指名读,齐读。

      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竺可桢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段落,为什么?

      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阅读课文内容,想一想:竺可桢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师生交流

      第一段中“走近”“数了数”“不同程度”说明了什么?

      “弯下腰来”这个动作,表现出竺可桢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习惯地问”说明了什么?

      “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兴冲冲地快步走”分别是对竺可桢爷爷哪方面的描写,表现出他怎样的心情?

      从“郑重”一词你能感受到什么?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本课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六、课堂检测:

      1、选词填空

      (1) 青 皱 绿 鼓

      春风吹( )了柳梢,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 )了杏树的花苞。

      (2) 郑重 慎重 严重

      ①王阿姨做事一向谨慎,没有经过( )熟虑,是不会轻率处理事情的。

      ②这个问题很( ),一定要立即设法解决。

      ③爸爸( )地说,从今天起不再吸烟,看来他戒烟的决心很大。

      2、读下面的两句话,体会红色词语的作用

      (1)“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2)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七、课外拓展:

      按要求填空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 )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 )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

      1、把课文补充完整。

      2、用“ —”画出文中描写竺爷爷动作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我会选

      (1)迎 仰

      欢( ) ( )望 瞻( )

      (2)泛 眨

      广( ) ( )滥 ( )眼

      (3)曾 赠

      ( )经 ( )送 馈( )

      (4)皱 披

      ( )纹 ( )眉 ( )挂

      2、选一选,给句中的红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漂浮 透出,冒出 广泛,一般的 泛滥

      (1)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

      (2)泛舟西湖上。( )

      3、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写正确的汉字。

      mínɡ mèi yì zhū fàn chū

      (1)这是一个阳光( )的中午,院墙旁的( )杏树( )一片淡淡的粉红。

      dà ɡài gū jì

      (2)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 )”、“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 )

      和推断代替观察。

      二、主题丛书阅读

      1、 自读主题学习丛书《为了这春天》中的《奔放的春》、《触摸春天》、《春到京都》。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4、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认真读下面对话,体会语言环境,给对话双方加提示语。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啊?”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文中的对话描写非常精彩,你能仿照文中的例子写一段对话吗?试试看,相信你能行!

      四、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竺 精 确 观 察

      可

      桢 一 丝 不 苟

    第一朵杏花教案5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 16 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竺可桢所说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品析,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小黑板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会7课课文

      2、自学本课生字,要求会读会组词。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展示资料,了解竺可桢,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竺可桢的照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是谁吗?(竺可桢爷爷)

      2.老师: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竺可桢爷爷的资料,能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吗?(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说中加深对竺可桢爷爷的了解。)

      3.教师:竺可桢爷爷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第一朵杏花》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答案。

      (引导学生在搜集、展示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竺可桢,体会他在气象学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师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积极兴趣)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自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体反馈,检查自读的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字音:“载”是*舌音,“绽”“皱”是卷舌音;“律”的声母是“l”。

      字形:重点指导“惯”的笔画顺序;注意区别“梢”和“稍”。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2、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把课文读得更好。

      4、指名反馈: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竺可桢向一个孩子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答不上来。于是,竺可桢让孩子留心观察,来年告诉他。第二年,孩子准确地观察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并立即告诉了竺可桢,竺可桢郑重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学生自读为主,读后交流,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在自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交流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围绕第一朵杏花所叙述的这件事情和竺可桢爷爷成为一名著名的气象学家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第一课时课后检测

      1、给下列生字组词

      搬( )( ) 钓( )( ) 雁( )( ) 惯(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立即( ) 著名( )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扩展5)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3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1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   第一朵杏花

      竺 精确 观察

      可

      桢 一 丝 不 苟

      [教后反思]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核心工程,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只有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进一步提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呢?我在教学《第一朵杏花》一课时有这样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学生自读、质疑、解答,进而明白了竺爷爷弯下腰来和小男孩说话可以说明竺爷爷是一位*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人;竺爷爷习惯地问可以说明竺爷爷非常喜欢科学研究,知道了杏花开放的日子,还想探究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这个问题的教学,由学生读中感悟,体会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得更为透彻。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课后的练习第4题就是这样的一个题目:“课文为什么要用‘第一朵杏花’做题目,能不能换一个题目?”这个问题,也只有在读懂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因为课前学生知晓了问题的内容,所以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时,学生已经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的用心。

      学生又就竺爷爷和小男孩的那段对话产生讨论,这段为什么不加些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提示语?我教学时就这个问题让孩子想象当时场景,体会人物心情,展开了一次加提示的小练笔,进而帮助孩子读好课文中人物对话。不过课后反思,此时也可在体会人物心情的基础上让孩子知道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目的是突出人物激动、急切的心情,这样孩子举一反三收获更大!

      本节课是初步尝试“两自一归纳”的方法,学生反应出学的积极性很高,我尽量给予孩子宽松的氛围,鼓励孩子思考、发言、敢讲,课堂上孩子迸发的智慧真的让人惊叹,真心希望孩子们能渐渐地能说会道起来。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2

      设计理念:

      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上的"模糊与准确"的教育,读这篇文章,你传感到这篇文章写得很美,也很直白,孩子读完自会豁然开朗.而我认为,第一课时应该在定位上下功夫,所以我就从自己思考的定位说来设计这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谁能说出"模糊"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

      师:谁能说出"大概"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

      [以让学生说反义词来定位这一课,学生是喜欢的,因为学生愿意做这个活动,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是活跃的,孩子们是愿意把自己头脑中的思考表现出来的]

      师:在第三单元中,全班同学根据范文,模仿写出一篇观察植物的文章.这篇文章我已经批完了,同学们也读过了批改过的文章,你们观察能力怎么样我想同学们心中有数.我尊重你们的隐私,在这里我不说每个同学的观察能力,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篇特别有意义的观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书),我们一起来欣赏科学家的观察吧.

      [以欣赏观察定位此课,可以使学生轻松学生,让他们与自己的观察对比后,自己就十分清楚自己的观察是处于什么样的水*]

      师:请同学们先自已欣赏一篇吧!

      (学生自读课文)

      师:合上书本想一想这一课,然后谈谈这篇阅读的感受好吗

      生:

      师:看来大家第一遍阅读知道了许多东西,其实欣赏科学的观察一遍是不行的,看看再读一遍或者再读两遍,会有怎样的感觉

      (生继续读,此时我也与大家一起读,因为我本人也需要欣赏呀!好的文章谁不喜欢)

      师:请同学再一次谈谈,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没有

      生:

      [这两次阅读可以把孩子定位在一个较高的层次,这也为第二课时的冲动教学打好基础,当然这也是对孩子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提供材料式说话训练]

      师:我轻轻地放一遍标准的朗读,哪个同学愿意与录音比读

      (放光盘中的读)(一学生同读,大家共同欣赏两种读)

      [这是一种朗读定位,过去我常常让学生听后再读,训练一段时间后,发觉效果不好,所以想到了用这种复合式读,效果很好,孩子的辨别能力提高较高]

      师:(读完后)请同学们静静倾听一遍录音吧!

      (重放录音)(我与师生共同倾听欣赏)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诉说第一朵杏花

      生:

      师:(放一段轻音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一个同学在那里诉说"自己心中"的第一朵杏花.

      [三次倾听,学生的欣赏定位可以达到了第一课时的高潮]

      师:读完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好吗

      生:

      师:请大家把这些问题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课后自己或者与同学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不管找到怎样的答案,都是你们努力得来的,建议你们最好把寻找的"过程作为日记记下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这是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相接的定位,也是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的定位,这也是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写当天语文方面日记的定位]

      第一朵杏花

      一,词语训练.

      1,

      珠()泛()仰()精()

      株()眨()抑()晴()

      佑()掌()确()皱()

      估()堂()嘴()破()

      2,

      ()粉红()小草()花苞

      ()柳梢()河水()桃红

      一,填空.

      1,这篇()的故事叙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前后两次向孩子

      查询()并郑重记下,赞扬了他()的科学研究

      态度,说明()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2,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扩展6)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1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禁的治学态度。

      为了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了解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以及时间,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在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读,讨论,交流,汇报等多种形式去自悟,但我以为这节课教师放的过多,今后应在教学时在放的同时应及时的收回,应抓住学生的回答重点点拨,以加深理解,比如:教学第三自然段“爷爷弯下腰来,习惯的问”这时,应抓住“习惯”一词,从哪还可以看出来?

      另外,这篇课文的对话较多,虽然我在教学时知道学生朗读,但是个别同学得到了锻炼,全体同学锻炼的机会少,今后应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去感知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2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几组一问一答的对话,而这几段对话大都没有提示语,但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通过人物语言来想象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情、理解竺可桢爷爷内心活动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读中想象,想象到人物说话时各自的语气、神态,甚至动作,并进行空白处的补充,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投入,真正体会到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与文中人物对话,学生的重心都落在了竺爷爷的身上,因为这篇文章是写竺爷爷的,的确是让学生与名人对话。但是,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的这位小孩,杏树主人家的那个没名没姓的孩子,对学生的启发意义更大,因为这个孩子能够记住竺爷爷的话,并且在一年后准确为竺爷爷提供了信息。现在的好多孩子心里只记得自己,对别人吩咐的事情从不放在心上,或者是忘的太快。而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我们老师为学生提供的问题,往往也缺少着这种“长时间”。因此利用与这个孩子的对话,引导学生把现在不能解决的问题留下来,记下来,以后时机成熟再去解答,也是一项重要的素养。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3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上课比赛,收获颇多。从拿到教材到备课、上课,我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字词教学应扎实

      字词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占一定的分量,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应加强字词教学的力度。我在教学《第一朵杏花》的字词时,单单用小黑板出示了本课生字词,带领学生读了两遍。这样的字词教学显然不够扎实,有的学生甚至根本没能会读。也许是因为上的是比赛课,我将本应两课时完成的教学压缩到了一课时中,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出于时间上的考虑而忽略了。但是,想想自己*时的教学,时间充分却也未能细致教学每课的生字词,导致生字词默写几遍,都有学生仍然出错,学生写起作文、日记来错别字连篇。看似简单的字词教学可真是不能小瞧啊!

      二、抓课后问题

      有时课后问题的设计可以为教者提供最佳的教学切入口,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课后问题的提示,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深刻地思考,就能在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课文的内涵,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本课课后练习第5题“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就是本文教学的有效切入点,如能抓住这个问题设计教学环节,就可使整个教学环节更有整体感,也能更准确的扣紧课文内容和主题。

      三、课堂小环节处理不到位

      有句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课堂中的小环节把握是否恰到好处。而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则恰恰疏忽了这些。比如:在第二年春天,孩子观察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了,兴奋地去告诉竺爷爷的那个片段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给人物对话补充提示语的环节,有三个学生发了言,我只是让他们根据自己补充的提示语把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出来便草草结束了。其实在学生的回答中,有的提示语很符合当时的情境和人物的心理,而有的学生的回答则不够妥当,或值得推敲。在这里教师不妨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然后组织学生来作个对比,通过这样的处理,帮助学生揣摩特定语境中的人物表现,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学习锻炼的机会。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4

      今天,《第一朵杏花》在我们年级组绽放:

      以“小”见“大”解读文本

      集体备课《第一朵杏花》,开始。

      首先,我们初读,定好本篇文章的中心,即最后一小节。但此时对它的认识尚嫌粗浅,还无法一下精确。

      然后,大家从头开始细读文本。就在这里,我体会到了细致入微的“小”:大家慢慢读,读到写竺可桢的句子时停一停,“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找出“数了数”“四朵花”“不同程度”,咀嚼一下:常人看花,只看美与不美,竺可桢看花首先关注数量,数了数,是四朵,数字很精确。其次他关注绽放的程度,每一朵都细细看过,比较过,看出开的大小、先后……这不是我们看,而是一个“一丝不苟”的科学家在看。一句话,几个词就凸现出竺可桢看花与众不同——并非单纯欣赏,而是细致观察。把小处作为抓手,自然而又实在地看到了“大”的人物品质。

      头开好了,大家就依照此法认认真真、你一言我一语继续解读下去。于是,竺可桢这个人物形象,就渐渐丰满起来。

      思“前”想“后”设计活动

      一边解读教材,一边思考教学活动如何设计。还是第一部分,“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可以用比较法。先出示杏花图,让学生欣赏,简单说说所见所感。再出示句子,了解竺可桢爷爷是怎样看的,抓住“数了数”“四朵花”“不同程度”来深入理解。然后随机板书:观察细致。有了环节,再往前看看:可是围绕了中心?答案是肯定的。课文核心目标是要理解竺可桢观察细致、精确,研究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这部分的目标:理解竺可桢观察细致,显然紧紧围绕总目标。再往后看看,预设一下达成情况:我们这里不常见杏花,学生会有想看图片的需求,给他看一看,是落在他渴求新知的一个点上,自然产生语言表达的愿望,但是,也正由于他对杏花的不熟悉,他只能说说表面的美丽。此时引出竺可桢的看,两相对比,不同显而易见,竺可桢的观察细致也就不难理解了。抓住语言文字细细体会的方法也在这一过程中温习,等于给了继续学习的方法,下文的“第一朵”“刚才”等词语他就会主动去抓住了。如此,可以看出,目标达成不困难,还为下*了铺垫。一番复查,得出结论:这一活动可行。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5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这就意味着新的教学工作又将有声有色的展开,学期刚开始,我和学生都抱着满腔的热情去学习,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了投入带来的快乐。讲《第一朵杏花》这节课时我提前便让学生朗读,同学们也很听话,但在我检查时还是出现很多问题,主要的一点便是字音读不准,再就是感情也读不到位,经过细致的纠正同学们这才改了过来,讲课文时我首先让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同学们很积极,并且也有了一定的收获,接下来便是精读课文,我向同学们提出了第一朵杏花是何时开放的问题,同学们很快便找出答案了,接着又讲竺可桢爷爷认真观察的语句,起先同学们找到几个,但不是很全面,我本想把正确答案告诉他们,但还不等我开口同学们又开始认真的读起课文,读完了又讨论,讨论完了这才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找了出来,我看着同学们那股高涨的学习热情,内心的高兴劲无以言表,当讲到第八自然段时需要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起先同学们读的都很*淡,读不出应有的急迫感,我便给同学们分析,“经过一年的等待,小男孩看到杏花开了心情应该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到“急迫”“那谁能把这种急迫读出来呢?”起先只有一两个人举手,但越来越多,到了最后就出现了你争我抢的局面,以至于下课后孩子们还是意犹未尽。

      通过对《第一朵杏花》的教学我明白了书中自有你想要的答案,只要认真细致的读便能证实那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6

      在教学之前,就已经在帖子上和几位朋友进行了一点交流。应该说,交流的东西都是挺重要的,给我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在此谢谢一起交流的朋友。(交流的在前面)

      《第一朵杏花》主要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字里行间一览无遗,所以,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引导分析,是我教学中的主要手段。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们找出描写竺可桢爷爷言行的句子,然后采用表演读、生活体验回忆等方式,感受“弯下腰来、习惯地问”等地方留给我们的感受。通过表演读,学生们能感受到竺可桢爷爷的*易近人,认真观察是长期养成的一种习惯。后面第二段中的“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等语句,通过分角色朗读,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和神情,感受到竺可桢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本文,讨论充斥着整个课堂,说、思、读等,给整堂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7

      教学本课时,我从题眼出发问“课题能不能换为‘一朵杏花’或‘竺爷爷’?”使教学过程围绕着第一朵杏花进行,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这里的习惯二字,说明竺爷爷的认真和负责已经深入到了他的生活之中,感受竺可桢爷爷慈祥和善的特点,“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放的。” “什么事情啊?”“什么时候?”“是第一朵吗?” 以及他对杏花开放的关注。别人赏花,他却数花,问花。最妙的地方是当竺爷爷听到第一朵杏花开放了的时候的反映。“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此时的竺爷爷是何等的兴奋啊!这里的问句短小,语气急促,不难看出他此时格外激动、兴奋,几近欣喜若狂的情态。

      通过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进一步的诵读体味,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真切的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受竺爷爷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从而也使学生懂得学习也应具有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做任何事都应该具有一丝不苟的态度,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从而使学生受益终身。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8

      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尤其在物候方面有精深研究,这篇故事就是反应他在物候方面的严谨态度、不苟的精神。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第一朵杏花”进行展开,让学生理解“第一朵”有着特定的含义。文中的对话较多,教学中注意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及时作出评价。

      如:在孩子向竺爷爷报告杏花开放的信息时,有一段精彩的对话。我指定了两名学生,分配了角色,展开了对话。学生的评价可多了,有的说:因为孩子来得很急,竺爷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第一句要读出“奇怪”的语气。他读得*淡了。有的说:“竺爷爷,杏花开啦!”这句读得好,把小孩兴奋的语气和心情读出来了。但是“什么时候?”要读出激动的语气。还有的说:“是第一朵吗?”表现了相信,又有点怀疑,他用半信半疑的语气读很好……通过朗读、评价,把一个对科学研究十分执著、非常严谨的科学家形象,栩栩如生地映现出来,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了。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9

      在教学本课时,我围绕着“第一朵”杏花以及竺可桢爷爷两次看杏花的不同进行,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不同程度的绽放开来……”“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感受竺可桢爷爷和蔼可亲,*易近人的特点,学生基本能由我的引导感悟到;而这里的“习惯”二字,说明竺爷爷的细心观察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的动作;“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放的。”感受到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研究的负责;还有“什么事情啊?”“什么时候?”“是第一朵吗?”表现他对杏花开放的关注。别人赏花,他却数花,问花。最妙的地方是当竺爷爷听到第一朵杏花开放了的时候的反应:“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此时的竺爷爷是何等的兴奋和激动啊!这里的问句短小,语气急促,不难看出他此时格外激动、兴奋,几近欣喜若狂的情态。

      这篇课文出现了这组一问一答的对话,而这段对话大都没有提示语,但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通过人物语言来想像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情,理解竺爷爷内心活动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想象,想象到人物说话时各自的语气、神态,甚至动作,并进行空白处的补充,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投入,通过朗读真正体会到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学生虽然能较好的体会到竺可桢爷爷的这种精神,但在教学本课后我思考了很多,感觉自己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讲述的部分多于学生理解感悟和朗读,似乎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今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明确自己引导者的地位,更好的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优越性。

      另外,在教学完本课之后才发现自己将文中小女孩只是一带而过,没能引导学生感受这个小女孩身上值得他们学习的东西。所以,我认为我首要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备课,如何更深层次地与文本对话。加强对教学的解读,灵活变通教材,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同时学习多样的教学手段也是我的当务之急,主动了解学生,找到适合孩子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10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智慧、充满灵性、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语文可也应该充满灵气与活力。赞可夫说过:“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应该是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的。”因此在教学中坚持民主,营造宽松氛围是不可缺少的。

      陶行知说:“创新能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为此我们教师应该千方白计地在课堂中构建民主和和谐的人际环境使自己成为学生尊敬的长者、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交心的挚友,使学生能够大胆怀疑,勇于猜测,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我们教师要允许学生提出节外生枝或异想天开的问题,允许学生敢于给其他同学或老师的教学进行挑剔。记得我在教《第一朵杏花》时,要求学生回家先预习,再反馈他们的学习的情况,再反馈过程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竺爷爷要弯下腰来求问。”可能有的学生没有理解这句话,在回答的过程中答案无奇不有,其中还有一位学生说:“竺爷爷可能是驼背。“引得全班哄堂大笑,如果在这时我出声阻止这一切,那么我想再以后的教学中学生还会这样异想天开的回答问题吗?答案肯定是”否“。这时我们教师要蹲下身子以儿童的眼光来思考问题了。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乃至所错。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作为人师至关重要的是把学生的错误作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导他们在一次次的错误中总结经验,走向成功的彼案。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11

      今天教学的是《第一朵杏花》第二课时。教学“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这句,是这样进行的。学生首先交流了自己学习后的体会,说从中体会出了竺爷爷高兴的心情。教师提问:“除了高兴,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竺爷爷当时的心情?”学生说出了“喜悦”“激动”“兴奋万分”“兴高采烈”等等。这样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这类词语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可惜的是,教学时,没有引导学生选择最能表达竺爷爷当时心情的词语,如果这样做了,学生对这句话的认识会更加准确,对词语间的差别也会有所认识。接着,让学生说说这句中什么词语不能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内容是通过什么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这在我以往的教学当中是比较欠缺的一个地方。语言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当我们由语言形式体会出了内容后,再来体会是通过什么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对语言会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就在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学习状态,有了一定的收获,感受到了学习的愉悦的时候,我忽然发现,竺爷爷的高兴有着非同寻常的地方。于是我说:“刚才我们感受到了竺爷爷兴奋的心情,我们还要闯第二关。谁知道我们下面该学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学什么,为了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策略。但学生并没有正确回答出下面学什么,但这不要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学生最终会有所收获。在学生困惑的情况下,我这样引导:“假如你去看杏花,你看什么?”学生回答后,接着问:“竺爷爷去看杏花,为了什么?”通过比较情境的创设,学生从不同的身份中悟出了竺爷爷是科学家,看杏花是为了科学,生怕去晚了开除了第二朵、第三朵,他高兴激动是为科学而激动。学到这儿,竺爷爷的形象瞬间高大起来。教学要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挖掘人物行动背后的动机,有利于深刻感悟。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12

      《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课文描写了他和一个小孩子两次观察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赞扬了竺可桢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四年级语文

      本课的教学我是从课题直接入手,板书课题后,请同学比较《一朵杏花》与《第一朵杏花》的不同,进而引出疑问问什么课文不以《一朵杏花》为题,而要以《第一朵杏花》呢?接着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去阅读课文。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实际上是从竺可桢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精确时间来说明他对待科学研究的这种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课堂教学上我主要抓住竺可桢的几处动作、神态和语言来帮助学生认识竺可桢,体会他的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本文语言清新‘*和,对话语言较多,无提示语,在指导学生阅读感悟时要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重点进行分角色朗读,可通过让学生补充写第二段中人物对话神情的方法,加深对人物特点的认识。

      《第一朵杏花》反思二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们查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现记录下上此课时的点滴做法:

      一、设下疑问。

      开课时,我在板书上故意把“第一朵杏花”的“第”字漏写,一下子,学生在下面七嘴八舌“老师,你漏写了一个‘第’字。”顺着学生话我问:“不就漏了一个字吗?都是写杏花,没有什么不同?”学生激动地站起来说:“老师,意思不一样的……”一下子,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看着学生们红扑扑的脸,知道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把“第”也写在了黑板上。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在对课题质疑后,我追问学生:“请你自读课文,看看课文几次提到了‘第一朵杏花’?并勾画出来。”学生带着激情,自读,快速找到竺可桢二次看杏花的情景,以及时间。在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读,讨论,交流,汇报等多种形式去自悟。进而明白了竺爷爷弯下腰来和小男孩说话可以说明竺爷爷是一位*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人。

      三、想象写提示语,分角色朗读,体会竺可桢爷爷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

      这篇课文出现了几组一问一答对话,而这段对话大都没有提示语,但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通过人物语言来想像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情,理解竺爷爷内心活动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像,想象到人物说话时各自的语气、神态,甚至动作,并进行空白处的补充,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他们自己的讨论,加深了人物间对话的理解,此时学生读得更投入了,也真正体会到了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13

      语文是工具。学生阅读书籍和写作文章的技能必须通过训练方能形成。阅读积累了语言和思维的材料,具有范型的作用,阅读材料在一定意义上为学生作文提供了“样式”,而作文在一定意义上说则是阅读的运用,对阅读有促进和强化作用。换句话讲,读和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

      读和写的关系实质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是“学”和“用”的关系。学用必须一致,读写必须结合。读和写的紧密结舍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千百年来成了人们读和写结合的至理名言。不过书海无涯,要讲究效率。“万卷”怕是没有时间去破的"。我们的职责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学生攻读有限的篇目。小学阶段共有三百多篇课文,如果要求学生胸有文章百篇辽是有困难的。如果让学生精读百篇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获得“下笔尚通顺”的效果则是完全有可能的。而段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阅读训练中,段的训练下仅包含着词句的因素,而且是构成篇章和体现文脉的外在形式;在作文教学中,段的训练是基础,没有扎实的构段基本功就不能顺利实现布局谋篇。

      因此,引导学生把语文中的精彩片断学到手,让学生“胸有百段”,以读学写,写中促读,是读写结合的重要途径。中年级在学生学习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扎扎实实地进行片断读写训练,将使学生受益匪浅。今天我听了刘爱香的《第一朵杏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句段式模仿,即用刚学的句式、段式模仿写片段,可见成效。句式模仿,例如在刘老师的《第一朵杏花》有这样一个片段,让学生模仿文中“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的句式,来自己写一写。她先提供了一个句式: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风吹——,吹——,吹——,吹——……于是,在孩子们的笔下,出现了“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秋风吹黄了橘子,吹红了柿子,吹熟了庄稼……”“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秋风吹黄了小草,吹走了大雁,吹落了树叶,吹熟了玉米。“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寒风吹枯了小草,吹开了腊梅,吹冻了河水,吹来了雪花”等一些充满着诗情、跳动着灵性的语句。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14

      教学片段:

      师:读了课题,我就发现很多同学举起了手。看来同学们围绕题目已经有了很多大大的问号,请大家把你的问号说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生:为什么作者要写《第一朵杏花》?

      生:《第一朵杏花》有什么好写的?

      生:它与其他的杏花有什么区别?

      生:围绕课题他会写些什么呢?

      ……

      其实,总体上是围绕2个问题来问:1.为什么要写?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问题1学生,有的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得到一个答案,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因为基础不同,学习态度不一样,对这些问题感到困难,而要在精读中才能体会到。问题2则是可以通过朗读完全解决的。

      师:这些问题班级里已经有些同学能解答了,可是还有很多同学不会,要想会很简单,现在把课文自己读一读,我相信会的同学会更多的。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问题。

      生通读全文,师不停地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都读过了,这些问题能解答了吗?请你把你能解答的问题说一下,并读一读帮你解决问题的那个段落。注意了,老师还要检查你书读得准不准?

      生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一部分练习朗读。

      ……

      初读课文,学生一定要读透读准,一定要多读。这时候教师的引导就更加重要,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不同的目的读书,这样效果才会更好。借助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以寻找答案为借口,促进学生多读书,这时学生乐意去读,真正落实读书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组要形式。语文新课程力纠时弊,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重视阅读在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中的意义,重视教材课文的构成,重视学生阅读的面和阅读的量,注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文化的积淀。注意培养学生阅读一流作品兴趣,提高阅读的品位和趣味。重视学生学会阅读,学会个性化的创造性的阅读,学会和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方法。不把阅读作为肢解作品的过程,让学生用心灵去与作品碰撞,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倡多角度阅读,比较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多元解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让学生阅读的过程充满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成为探索与创造的过程。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15

      《第一朵杏花》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小事例中蕴涵着大道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描写竺可桢动作的词语,以及竺可桢与小姑娘的两次对话,抓住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动态。教学中我发现,在引导学生与言文中人物对话过程是,重心放在了竺爷爷的身上,因为这篇文章是写竺爷爷的,的确是让学生与名人对话,从而在母语学习中得到素养。

      但是我认为文中杏树评价家的那个小女孩对学生的启发应该更大,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孩子和三年级的孩子年龄差不多,是他们的同龄人。因为这个孩子记住了竺爷爷的话,并且在一年之后完成了竺可桢爷爷交给的任务,使竺爷爷能精确的记录下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这种遵守承诺的精神是现在的孩子缺少的,我认为利用与这个孩子的对话,让学生谈做人,谈诚信,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推荐访问:杏花 一朵 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年级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