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厄运打不跨信念》教学设计3篇

    时间:2023-04-05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设计1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  2、师:谈迁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厄运打不跨信念》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厄运打不跨信念》教学设计3篇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设计1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

      2、师: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曾经过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是何等的伟大啊!你们说说这需要的是什么——齐读(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

      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他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2、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

      三、全班讨论、交流。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理解:家徒四壁。

      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化为乌有”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

      (当时的谈迁已是“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见这种打击是何等的惨重!)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

      (理解:①为了完成新书稿,为了使新书稿更加完善、准确,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甚至亲自“考察”历史遗迹。他不怕苦(一袭破衫),不怕累(终日奔波)不怕孤单,不怕病(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写出一部“明史巨著”。

      理解:②文中又一次运用了数字,“104卷”“500万字”说明谈迁为《国榷》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品质。)

      6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为什么谈迁能“名垂青史”?

      四、学习第三段。

      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齐读四自然段。)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3、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既是课文的总结,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六、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归纳中心思想。

      七、作业。

      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请摘抄写在本子上。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1、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导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①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②第二段:(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③第三段:(4节)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读句子,谈体会)

      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5、指导朗读。

      三、作业

      1.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词。

      2.课后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设计3篇(扩展1)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10篇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学习谈迁在逆境面前的人生态度。

      2、能够体会文中数字表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学习谈迁在逆境面前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数字表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这是坚不可摧的信念,再读——

      生(激昂地):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能选择几个词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一生:明末清初,有一位史学家谈迁自幼儿园博览群书,可是有一天小偷溜进他家把他辛苦完成的《国榷》原稿给偷走了,谈迁他十分悲痛,后来他又从伤心中挣脱出来,又经过了许多年,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师:大家同意吗?(生齐:同意)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具体完整,这是抓关键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品味人物

      (一)学习第二节

      师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经过20多年的奋斗,谈迁终于在50多岁的时候完成了第一部《国榷》此时的谈迁才大功告成,欣喜若狂。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老师范读第二节2至6句)。此时的谈迁仰望苍天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句子):噫,吾力殚矣!

      师读文言句:这句话是文言文,意思是说,唉,我的力气已全部用完了。让我们一起来感慨一下。

      生齐读。

      师:是什么让谈迁发出这样的感慨呢,请同学们游览课文的第二小节,想一想。

      生自读。

      师:想好了吗?谁来说一说。

      一生:是因为小偷溜进他家把他的文稿偷走了。

      一生:他花了20年的奋斗写了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结果却被小偷偷走了。

      师:可此时他已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小偷偷走的仅仅是《国榷》吗?(音乐)

      一生:不是,小偷不仅偷走了《国榷》原稿,还是他20多年的心血。

      一生:还有他20年的精力,20年的青春年华

      师:是呀,这20年正是他人生当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小偷走了他的书稿,更偷走了他的时间,他的心血他的青春更是他的生命!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付之东流,远大的志向在即将实现时顿时化为泡影,这对谈迁来说就是一场——

      生:厄运。老师板书:厄运

      师:难怪谈迁发出这样的感慨——噫,吾力殚矣。

      师:此时的谈迁心里怎样?

      一生:很伤心

      一生:十分悲痛

      师:你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来?

      生读: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师:他的伤痛表现在哪儿?你来说

      一生读:他花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师出示文字片断)

      师:谈迁白天茶饭不思,夜晚睡不着觉,他内心难受呀,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一生:唉,我经过20多年才完成这部《国榷》原稿,现在却被小偷偷走,那我以后该怎么办呢?

      师:是呀,不知何去何从呀?你说

      一生:老天,为什么不幸的事情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师:责怪命运的不公。还有呢?你来说

      生:偷我《国榷》的小偷是多么可恶啊!

      师:是呀,有人评价这是*历史上最可恶的小偷。

      师:谈迁不禁老泪纵横,心如刀绞。能把情感读出来吗?你来读

      一生读。

      师: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你也来读一读。

      另一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已经走进了谈迁的内心。齐读。

      生齐读。

      师:那么谈迁是不是就此沉沦,就此垮下去呢?你说

      生:不是的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读:我从课文第二小节的: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师:嗯,你认为是什么给了他重新走到书桌旁的力量?

      生:他从小就立志的信念。(板:信念)

      (二)学习第三节

      师:是呀,是那永不磨灭的信念支撑着他,也使他化悲痛为力量。谈迁大声疾呼:吾手尚在,宁遂已乎?同学们这句话你听懂了吗,这是文言文,意思是说我的手还在,难道就这样停下来吗?那么谈迁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节。

      生自读。

      师:谁来说一说谈迁又是怎么做的?

      一生: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一生: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师:老师把同学们找到的内容分成了三段话。(屏幕出示)自己读一读,想像画面。

      生自读。

      师:浮现画面了吗?能不能给画面取个好听的名字,比如是第一幅画面可以叫赴京图……

      生1:第二幅,访

      生2:第二幅,四处寻访图

      生3:第二幅,搜集图

      生4:第二幅,终日奔波图

      生5:第二幅,考察图

      师:第三幅,孤灯下的谈迁在干嘛?加个动作

      生6:孤灯图

      生7:孤灯写书图

      ……

      师:为了学习的方便,咱们就暂且叫它赴京图、寻访图、写作图;哪句话最能打动你的心?在旁边写一写你的体会。

      生自读,写。

      师:谁来说?

      生1:第二幅图最能扣动我的心弦,我从“四处寻访”感觉他非常劳累。

      师:到哪儿?

      生1:郊外,深山老林。

      生2:从这幅图可以看出谈迁经历风雨。

      生3:我从“终日奔波”感受到的,我为他执著追求的精神所打动。

      师: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出示:也许,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

      生1:也许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冻得直发抖,他还是坚持去寻访。

      生2:也许这是一个滂沱大雨的晚上,他用身体保护着《国榷》在街上行走着。

      师:已经分不清脸上是汗水还是雨水了。

      生3:也许这是一个……

      师:是呀,孩子们,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

      ——信念

      生齐: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从“亲自”当中你又体会到?你来说

      一生:谈迁对别人不太放心

      师:他为什么对别人不放心?

      生:因为他要思考别人说的对不对。

      师:是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谈迁他凡事都以编书为重。此时谈迁在同学们心中形象越来越高了,你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一读吗?谁来读?

      生1读。

      师:老师感受到他的艰辛。你来读

      生2读。

      同学们读的很好。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刚才同学们被寻访图打动了,其它两幅呢?

      生:第三幅,谈迁不顾年老体弱,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可他继续奋笔疾书。

      师出示:“面对孤灯,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问:疾在字典中有四种解释,这里的“疾”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一生:第四种解释,因为他要抓紧时间写完《国榷》

      师:谈迁为什么要奋笔疾书?

      生:他在跟生命斗争

      师:是呀,谈迁是在跟生命赛跑哇!谁来读?

      一生读。生齐读。

      师:谈迁的精神打动了我们。还剩第一幅图,你说

      生:我体会到谈迁十分苍老了,可他还是为了编更加翔实的史书,坚持赴京考察……

      师:你从哪些词感受到?

      生:更加、特地、携带着书稿

      师:59岁的老人,自己携带着书稿,徒步寻访考察,多么不容易呀。一起来读一读。

      师:是什么支撑着谈迁做了这么多呢?

      生:信念

      师:老师知道此时谈迁已经走入了你的灵魂深处了。不得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他终于战胜了厄运。(板:战胜)终于,他的第二部《国榷》完成了。(出示第三节有数据的句子)同学们这些数据读一读。数据背后隐藏着什么,你能读懂吗?

      生1:体会到辛苦

      生2:更加完备

      生3:体会到谈迁信念坚不可摧。

      师:是呀,数字清晰地表现了书稿的来之不易。谈迁和他的精神被永远记录了史册——(生齐读第三节最后两句)

      师:当《国榷》丢了时,他仰天长叹:噫,吾力殚矣!但他又呼:吾手尚在,宁遂已乎?《国榷》完成,他悲喜交加,这时他又会说什么呢——(出示空白,指生填)

      生1:此书已成,岂不乐乎!(师:你能用文言文来说)

      生2:书已写成,不用当心。(是啊,不用当心)

      生3:大功告成,岂不乐哉!

      师:谈迁的故事学完了,当故事给我们以启迪。正如文中所说——师范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多么富有哲理的语言、富有诗意的话语。老师把它变成了一首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

      师生齐读。

      生再齐读

      师:师:同学们,像谈迁这样在挫折面前,在厄运面前不低头、不屈服的人古今中外有许多,请看这一位——,(点击课件: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德国伟大的音乐家。八岁开始登台演出,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可是二十六岁时,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聋了。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但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他对自己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从灰暗中走了出来,写出了《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等不朽的音乐作品,一生共完成了一百多部优秀的音乐作品。)

      师:是的,如果不是厄运我们也许就看不到今天这样翔实精彩的国榷,听不到这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由此看来,在厄运面前我们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就能把厄运转化为奇迹,正如课文结尾所说,我们一起读。

      师: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呀,让我们记住它,把它当作我们的座右铭,并且从中汲取力量吧!

      三、品味写法。

      师:孩子们,这一节课我们一直在关注谈迁,下面我们来关注作者。作者写谈迁两次写《国榷》是不是一样?

      一生:作者着重描写了第二次写《国榷》。

      师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一生:让读者更感到他坚韧不拔

      一生:详略得当

      一生:更能体现谈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好钢用在刀刃上,笔墨用在最能表现中心的地方。这也是作者值得我们借鉴的。

      我们感谢谈迁,也感谢作者。

      四、布置作业:

      (1)小练笔: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断。

      (2)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板书: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厄运 战胜 信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板书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裁矗?

      2、指导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①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②第二段:(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③第三段:(4节)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读句子,谈体会)

      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5、指导朗读。

      三、作业

      1.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词。

      2.课后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

      2、师: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曾经过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是何等的伟大啊!你们说说这需要的是什么——齐读(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

      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他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2、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

      三、全班讨论、交流。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理解:家徒四壁。

      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化为乌有”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

      (当时的谈迁已是“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见这种打击是何等的惨重!)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

      (理解:①为了完成新书稿,为了使新书稿更加完善、准确,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甚至亲自“考察”历史遗迹。他不怕苦(一袭破衫),不怕累(终日奔波)不怕孤单,不怕病(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写出一部“明史巨著”。

      理解:②文中又一次运用了数字,“104卷”“500万字”说明谈迁为《国榷》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品质。)

      6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为什么谈迁能“名垂青史”?

      四、学习第三段。

      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齐读四自然段。)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3、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既是课文的总结,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六、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七、作业。

      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请摘抄写在本子上。

      板书:

      家境贫寒不向困难屈服

      书稿被偷坚定信念

      从头撰写自强不息

      《国榷》名垂青史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教学难点:通过对具体语境的理解与分析,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围绕“厄运”,体会一写《国榷》的艰辛历程。

      1.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谈迁打不挎的信念是什么呢?什么叫厄运?文中指又指什么呢?

      3.仅仅是几卷书稿而已嘛,如何称得上厄运二字?

      4.这究竟是怎样的书稿呀,请从文中找出语句读一读。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国榷》”

      (1)好好读读这句话,你有怎样感受?(品味数字)

      (2)指导朗读

      (3)还有哪些地方你同样感受到原稿的来之不易呢?

      第二板块:抓住“厄运”,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坚强。

      1.教师叙述: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的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他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2.合作探究:从文中哪些句段能感受到《国榷》书稿的丢失给谭迁带来的沉重打击?此时的谈迁会想些什么?

      3.自主探究

      4.合作交流

      (1)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灾难,这种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引导学生说:痛不欲生、灭顶之灾,青天霹雳、飞来横祸,厄运)

      (2)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1)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多媒体显示)

      (2)他的心情怎样,(极其痛苦,甚至是绝望啊)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3)茶不思,思什么?什么叫夜难安寝?是啊,他夜难安寝,辗转反侧,又在想什么呢?

      5.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种打击太致命了,可是谈迁)

      引读:“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撰写这部史书。

      第三板块:品悟想象,感受二写《国榷》的艰辛及坚毅。

      过渡:可是,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从头再干谈何容易啊!

      同学们,让我们再把心沉下来。

      出示: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走近这5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人,去看看他是如何从头编写这部史书的。边读边画出(用“——”)能够打动你心灵的词语,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1、合作探究

      预设1: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预设2: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预设3: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出示情景,想象画面(音乐《二泉映月》)

      过渡:虽然文章只用了短短的几句话来描述谈迁重写《国榷》的情景,但用心读来,那一幅幅图又清晰而又生动的展现在了我们眼前。那么就让我们用自己的笔把这一幅幅生动而又心碎的画面写出来吧!

      3.过渡:“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再多的困难都压不倒谈迁,再大的厄运都打不垮谈迁,终于,经过几年的奋斗,新的《国榷》诞生了。

      (1)引读:“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名垂青史。”

      (2)什么叫“名垂青史”,谈迁为什么会明垂青史的?

      4.小结:是的,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他才从厄运中走来而明垂青史的。

      第四板块:内化情感,升华“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谈迁的故事学完了,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永恒的,正如作者蒋永光在写这篇文章时,非常的感动,发自肺腑地说道: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绝望之云。”

      2.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可以对谈迁说,可以对自己说,也可以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说)

      3.让我们再次深深地读这句朴素的话语,让他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把他永远地记在心中。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博览群书、奋笔疾书、家徒四壁”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课文中具体描写谈迁两次编写《国榷》的句段,品悟谈迁治学的刻苦和在厄运降临时坚定的信念。

      3.通过朗读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在情境中升华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激励自己。

      教学流程:

      一、质疑课题,激发阅读期待

      同学们,在明末清初,我们浙江省出了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名字叫谈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他的课文。板书,齐读。

      读完课题,你觉得哪些问题值得大家一起来研讨(遭遇了什么厄运?为什么说厄运打不垮?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指什么?)不急着回答。同学们课前读了几遍课文了?很好,真会学习。

      二、初读感知,了解厄运

      1.好书不厌百回读。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自由大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厄运”指什么?用简单的一个词概括——《国榷》被盗下落不明化为乌有。

      面对这样的厄运,谈迁最终选择了什么?——从头撰写。最后写成了吗?

      3.谁能根据板书简单说说主要写了什么?究竟是什么促使谈迁下定决心从头撰写呢?

      让我们深入课文来研读。

      三、深入研读,透彻感悟厄运及信念

      (一)抓重点词句及数字理解艰辛与厄运:

      1.同学们,一般什么可以称为“厄运”?(金银财宝受伤害等)

      2.那么,书稿被盗,又不是金银财宝失窃,不值钱呀,为什么对谈迁来说是厄运呢?让我们深入研读第一第二自然段。可以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句1.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根据学生会回答,教师随机点拨:

      20多年的心血《国榷》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对于体弱多病的老人更是“致命”(理解:夺走性命)。——厄运

      ▼句2.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他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这句话中有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作者运用了一组数字,“20650500”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把它放回句子再读,用心读一读,看看从这组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20多年——时间久;6次修改——细致、精益求精;终于——艰辛、不容易;500多万字——翔实;50多岁——体弱,更不容易(请你读出他的艰辛漫长细致修改翔实)

      (2)从这一组数字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什么?

      似乎看到他: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一百里路上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这些原本毫无感情的数据与谈迁联系起来就有了感情。可见,这书稿中凝聚的就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呀。可见这书稿是多么来之不易。难怪这对谈迁来说就是——厄运。

      (3)面对这样一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让我们怀着敬佩高兴的语气读这句话。(生读句2)

      可是,一夜之间,这部书稿却下落不明,可谓从“欣喜的顶峰”跌入“痛苦的深渊”。读句1、

      (4)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他的书稿吗?(20多年的心血,全部的生命

      面对书稿被盗,你此时的心情怎样?你觉得谈迁又会怎样?你猜想一下。你还从哪里看出的确是厄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播放音乐,学生读)

      你似乎看见了什么?(辗转反侧,愁眉苦脸,两行热泪不停地无声流淌)听见了什么?(唉叹声,哽咽声,那内心颤抖的声音)此时的谈迁会想些什么呢?这是怎样的热泪?(伤心至极,悲痛,惋惜,痛惜)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内心的这份痛苦吧。

      (二)抓四字词想画面感悟坚强信念

      1.面对如此厄运,他被打垮了吗?(没有)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呢?请你继续研读,划出能深深让你感动和震撼的关键词句。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很快挣脱让我震撼;下决心从头写;….)

      (1)在这里,“站不起来”是指什么?令大家震惊的是“他却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你们读出很快了吗?谁再来?一起来。

      (2)是啊,整整追求了二十多年的信念怎能就此罢休呢?他开始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第二次写作。你还从哪里读出他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没有被厄运打垮,?(4年完成书稿特地——注意了数字,抓住了关键词)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1)从“四处寻访”等读出不但没有被打垮,反而更坚强了。

      (2)“言语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大家都抓住了重要词语来理解体会,这是很好的方法。你看老师也搜集了这些词语,谁能有感情地来读读。透过词语读出了什么?(荒郊野岭危险多多终日奔波不辞辛劳奋笔疾书与时间赛跑哪个字看出快——“疾”)

      (3)读着词语,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同桌互相讲讲。

      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晚上,月黑风高,当人们(),他面对孤灯,奋笔疾书,直到公鸡打鸣。

      狂风暴雨之中,()

      大雪纷飞之日,()

      2.大家把一个个词语、一句句语话都化作了一个个动人的画面,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在终日奔波,终年忙碌?又是什么支撑他即使病倒了,累垮了,也毅然决然站立起来?是心中那份坚定的信念,这就是——立志编写一部明史,下决心从头撰写。好,这就是:读题目。)

      3.此时此刻,站在你的眼前还仅仅是一个一袭破衫、体弱多病的老人吗?你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意志坚定,不向生命屈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有顽强毅力)

      还有哪些语句令你震撼的?

      ▼又经过几年的努力,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1.更加翔实精彩令人震撼。

      2.出示图片:这就是谈迁和他的《国榷》。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什么是名垂青史?书上有个近义词——流传千古。“垂”的意思是“流传”。仅仅是因为《国榷》吗?(巨著和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悟

      1.同学们,谈迁的故事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们在感动钦佩的同时,一定会有很多的启迪,正如作者在文中结尾所说: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2.你又有什么感悟呢?想对谁说?写下来。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史学家谈迁说:

      我想对()说:

      3.老师也想送你几句格言:

      4.课外作业:

      找一找像谈迁一样的人,读一读关于信念的文章,并写写读后感。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5

      一、复习引入:

      1. 揭题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谈迁,他的一生,不管是遭遇的厄运还是坚持的信念,都与一部叫做《国榷》的史书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2. 出示幻灯片,(灯片中,有《国榷》书样,也可配以谈迁的人像,然后就是一段类似于评价的话):

      榷,通“确”,意思为:真实 。《国榷》,告诉后人明代真实的历史。只有读了《国榷》才算真正了解明朝,甚至,熟读《国榷》了,就连其他那些明史书基本都可以不看了。这是谈迁怀着对故国的思念,以一个爱国遗民的感情,本着追求史实的信念,用他的一生写出的一部永垂青史的鸿篇巨制。

      二、学习课文,明确“信念”:

      (1)关于《国榷》,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出示: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透过句子中的数字谈谈对《国榷》的感受

      国榷的完成花费了谈迁大量的心血,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看出谈迁的不容易。(鸿篇巨制125本语文书)

      (2)这么长时间,这么多次修改,这么多字全都因为他的信念——立志完成明史的编撰

      (3)再读,体会编完后的欣喜。是啊,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换来的。这种成功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

      三、品读课文,了解“厄运”:

      然而,文中还有一句写《国榷》的句子,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同样名字的一部《国榷》,怎么会写了两次?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快速找到相应的段落§2,指名朗读,边听边思考。

      讨论交流:

      ◎谈迁为什么要写两次《国榷》?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祸从天降,凝聚他二十多年心血的书稿惨遭偷窃,所有心血化为乌有,这对他来说真是难以接受的厄运。

      ◎这一年,谈迁55岁,在人生70古来稀的*古代,如果你是谈迁,此时此刻的心情能用一个词形容吗?

      悲伤、难过、后悔、绝望、悲愤。

      ◎课文是这样写的,自由朗读,体会。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三读,三次煽情齐读。

      ——假如谈迁是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还有从头再来的时间,可谈迁此时是一个50多岁的老人,生命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感情朗读。

      ——假如是谈迁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富人,他还有从头再来的能力,可谈迁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感情朗读。

      ——假如谈迁是个身强体壮的健康人,他也有精力从头再来,但他已是体弱多病,犹如风中残烛。感情朗读

      ◎面对沉重打击,谈迁不禁老泪纵横:“噫,吾力殚矣!”

      ◎为什么这么难过?启发学生结合前文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年老体弱、心血白费(联系第一节的抄书,走了100多里路,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

      四、研读课文,体会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500万字,26年,近1万个日日夜夜,千万里的奔波劳累,到头来却是一切荡然无存,所有心血白费,怎一个悲字了得!

      ◎出示: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两句都是写《国榷》,你读出了哪些相同与不同处?

      都是《国榷》,都是500万字,字数很多,都倾注着作者谈迁的心血,不同的是这是两本《国榷》,内容上有所不同,字数上也有所不同,指导学生读出一般人读不出的内容:作者的心情不同,作者花费的时间不同,作者付出的心血不同。

      ◎再读上述两句,思考其中出现的矛盾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500多万字——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更加翔实、精彩。字数少了,内容竟然更加精彩、翔实,这岂不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你知道为什么吗?自读课文。

      学生交流: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师范读,生想象,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哪一幅画面?

      “谈先生啊,您能再次把《国榷》编写成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您都这么大岁数了,何必再去北京呢,还是在家安度晚年吧!”学生……

      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穿行在明代的都城北京四处寻访的时候,有人对他说:“谈先生,您看您为了这部明史,把自己的身体搞成这样,您不累吗?”学生……

      当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时,有人对他说:“谈先生啊,您看您为了这部书都潦倒成这样了,值得吗?还是早日回家去吧?”学生……

      “谈先生,你的一生从28岁到64岁,人生最精华的时光只干了一件事,就是编写《国榷》,你不觉得很不值得吗?学生……

      这就是信念,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五、再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坚忍:

      ◎为了《国榷》,谈迁离妻别子,孤身一人,四处寻访,终日奔波;为了《国榷》,谈迁从年富力强、风华正茂到如今两鬓斑白,百病缠身,这就是信念,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短短64年的生命历程,谈迁用其中最精华的30几年时间为我们后人书写了一篇关于厄运和信念最辉煌的篇章,他用行动,用生命告诉我们: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看图,说说图上为什么选择了呈现这几样东西:《国榷》、高山、青松

      意志坚定,信念执着,立于天地之间,他是命运的强者。理解名垂青史

      再读: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总结板书,再次点题

      四、作业:

      谈迁留下了名垂青史的《国榷》,然而他却没有给后世留下一幅肖像,请你为信中的谈迁画一幅肖像,用你的笔将谈迁的形象勾勒出来。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三、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四、板书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国榷》

      谈迁精神 名垂青史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齐读)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呢?

      3、根据学生交流,板书:谈迁、《国榷》

      若学生没讲到信念,则问: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面对这部饱含20多年心血的史书,谈迁心中会想什么?这意味着什么?(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

      2、谈迁心里该是多么快乐啊!

      出示:面对这部……可想而知。

      (指名读,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齐读)

      3、当谈迁还沉浸在完成鸿篇巨制的喜悦中时,一场厄运从天而降。

      请同学自读课文第二小节,看看谈迁遭遇了怎样的厄运。(生交流,能读读文中的叙述吗?)

      一天夜里,……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

      4、这是一部怎样的书稿?(珍贵的,世上少有的,有很高历史价值的)

      谈迁是怎样完成这部书稿的?(交流后出示)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a、默读句子,注意句子中的数字,透过这些数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b、交流,相机点拨:(在交流过程中指名读)

      20多年——20多年来,他没睡过一个好觉,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谈迁吃了多少苦,只有他知道;6次修改——《国榷》是部史书,必须反复地查证、修改,可见谈迁治学多么严谨;50多岁——二十多年啊,他从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老人;500多万字——这真是一部工程浩大的鸿篇巨制。

      c、这部《国榷》真的是来之不易啊。齐读。

      可是这部耗费了谈迁大半辈子心血的史书却被小偷偷走了,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谈迁将一无所有)谈迁该是多么伤心啊!

      5、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划出描写遭受厄运后谈迁心情的句子。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指名读)

      a、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谈迁?(看到了一个痛苦、伤心、悲痛欲绝的谈迁。)

      b、他茶饭不思,那他思的是什么?他夜难安寝,望着沉沉的黑夜,他想的是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情到未深处。)让我们走进谈迁的心灵,去感受他那悲痛万分的心情。(齐读)

      6、还记得谈迁初次完成巨制后的喜悦心情吗?

      出示:面对这部……可想而知。(可是现在呢?)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一夜之间,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一夜之隔,谈迁的心情一落千丈,看来这真是一场——厄运,一场致命的打击。

      7、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心情很沉重,读得真好)?能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吗?谁也想来读一读?

      8、遭遇厄运后的谈迁又有怎样的表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①你读懂了什么?你还读出了什么?(谈迁心中的那种坚强、不屈和勇气)

      ②面对如此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支撑着他很快站了起来?(信念——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坚定的信念驱散了谈迁心头的绝望之云。

      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谈迁心中那份勇气和力量吧!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从头再来,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更何况谈迁已是体弱多病的老人,那是难上加难。面对厄运,谈迁又是怎么做的?静心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心去细细体会,想像谈迁与厄运抗争的画面,把你最感动的句子划下来,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写你的阅读感受。

      2、指名交流感动的句子,师相机点拨

      出示:“经过4年的努力……已经不多。”(根据交流,交互出现句子)

      (1)“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初写书稿,谈迁走百里抄史料;再写书稿,谈迁行千里来北京)

      (2)“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相机显红字: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亲自考察 (谈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4)“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相机显红字:在袭破衫、终日奔波

      点拨:为了使《国榷》更加完备、准确,谈迁什么苦都能吃。

      (5)“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相机显红字:孤灯、年老体弱、奋笔疾书

      a、“疾”字什么意思,理解词语意思。

      b、他为什么要如此快速地书写?他要和什么抗争?

      (是啊,他是在与时间、厄运、恶劣的环境、虚弱的身体、孤独抗争)

      c、读句

      3、谈迁为了完成这部史书,感人的画面又何止这些呢。这里有两个场景,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静心凝思,想象谈迁的遭遇,呆会老师要请你们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画面。(播放音乐)

      “在一个风沙漫天的清晨……”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7

      教材简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苏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明末清楚的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专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本课的教学中、难点为体会谈迁在编写《国榷》的前后过程及理解和体会谈钱在编写两部《国榷》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定的信念、百折不回的精神意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的理解“博览群书、奋笔疾书”等几个词语意思和在课文中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数字)的意思。

      (3)、能结合本文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延伸。

      3、思想目标:体会谈迁在厄运来临时信念不垮、百折不挠的精神意志,塑造坚强的性格,培养顽强的毅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谈迁编写新《国榷》的前后过程。

      2、难点:理解及体会谈迁在编写两部《国榷》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信念坚定、百折不回的精神意志。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法选择:

      读、划、思、议法,情境教学法,质疑解难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学习咯课文,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回顾一下这些词语。(对媒体出示词语,学生认、读、说)

      2、我们知道以上这些词语都是写谈迁的,同学们想不想进一步的了解谈迁战胜厄运、战胜逆境而走向成功的更多细节和所包含的精神意志呢?(征求学生意见,统一认识)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2、谈迁从小有一个什么信念?(指名说)

      3、谈迁怎样写成《国榷》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读、划、思、议)

      4、段落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

      1、谁来给大家朗读这一段落?(个别读,师生进行评价,激励)

      2、《国榷》写成之后,谈迁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和“大悲”,“大喜”是什么?“大悲”又是什么?(生回答)为什么说是“大喜”和“大悲”?(生思考、议论、回答)

      3、你可以体会得到谈迁此时的心情的吗?(体会、议论、反馈)

      4、谈迁在经历书稿失窃的“大悲”的厄运之后是怎么样做的?是什么力量让谈迁重新站起来?从这儿你体会到了什么?(质疑解难、分组讨论、总结反馈)

      5、谈迁是怎样和命运做抗争的呢?(读、划、说。)

      6、交流:你画了那些词?请你把它写在黑板上。(指名)

      7、黑板上,都是同学们画的词语。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词,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谈迁怎样的身影?(交流反馈)

      8、引读: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白天他(出示)齐读;

      晚上他(出示)齐读。

      9、“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新的《国榷》完成了,谁来为我们读一读新的《国榷》。(指名读)你从数字中看出了什么?(交流后回答)

      (四)、课堂小结

      1、谈迁为什么能写出这流传千古的《国榷》呢?从谈迁用打不垮的信念战胜厄运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2、引出课文的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述了史学家谈迁两次创作明史巨著《国榷》的经过,突出表现了谈迁在《国榷》被盗后,面对厄运,抱定信念,不言放弃的顽强精神。

      文章注重通过具体的数字,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更使谈迁这一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可感。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文字,感悟其丰富的内涵,理解人物形象。能通过思辨、想象走进人物内心,体验其情感变化。

      3、对信念之于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有自己的感悟。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回顾全文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呢?

      指名读题。

      复习“厄运”、“信念”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师:带着这些了解,我们再来读课题,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导学生读出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2、师:读懂课题,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基本明白了。谁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来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简述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阅读文章由课题入手往往能一下子抓住文章的关键所在,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这个教学预设中,教师引导学生读懂课题中“厄运”与“信念”的具体所指,进而由此扩展开来,让学生从整体上回顾全文,为深入阅读做好铺垫。

      二、品读“初次创作”,体会艰辛与喜悦

      1、师:谈迁写了几次《国榷》?(生回答)请你迅速浏览文章,找出文中写谈迁第一次创作《国榷》的部分。

      学生浏览文章,找出文中介绍谈迁第一次创作《国榷》的内容。

      师:你找到了哪一句?

      指名回答。

      2、品读“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师:你能从这些数字中读懂什么呢?

      组织交流。

      “20多年”,可见谈迁坚持不懈;“6次修改”,可见谈迁精益求精;“50多岁”,可见《国榷》凝集了谈迁毕生心血;“500多万字”,可见《国榷》是名副其实的“鸿篇巨制”。

      3、师:这些数字,我们读着、读着,读出了谈迁历经艰辛,更读出了谈迁的坚持不懈,读出了谈迁的精益求精,读出了这部鸿篇巨制凝结了谈迁的毕生心血。带着你的这些理解,读好这句话!

      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朗读。

      4、师:如果是你,你看到自己创作的这样一部足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终于完成了,现在正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书箱,你的心情如何?

      师:你历经20多年,四处奔波,搜寻资料,今天终于了却心愿,你的心情如何?

      师:你6次修改,无数个夜晚忘却了腰酸,忘却了肩痛,忘却了眼花,夜以继日地写着,终于了却心愿,你的心情又如何?

      指导学生分别想象说话,体会谈迁了却多年心愿的喜悦之情!

      师:是啊!这20多年是苦,这20多年是累,但今天了却心愿的喜悦让谈迁无比激动。一起读!

      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文中介绍谈迁第一次创作《国榷》的文字里有许多数字。这些数字是会说话的,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国榷》的来之不易。品读这些数字方能走近谈迁,感受谈迁的品质。文中一句“内心的喜悦可想而知”是概括性的表述,在这个教学环节的预设中,引导学生将概述性的表述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走进了谈迁的内心,感受到那份了却毕生心愿的喜悦之情。

      1、师:此刻,谈迁的内心充满了喜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出示:“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

      指名朗读。

      2、师: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让我们去看看那位老人吧!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师:你看到了什么?

      3、师:这是我们看到的谈迁老人。再读这句话,你能读出老人此时此刻他也许在想些什么吗?

      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体会此时谈迁的所思所想。

      4、师:如果是你,睁开眼看到那曾经摆满100多卷的《国榷》的书桌,现在空空荡荡!你的心情如何?

      师:又看到了桌上的那盏油灯,那盏曾经陪伴自己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油灯。灯仍在,而书稿却下落不明。你的心情如何?

      师:闭上眼,眼前浮现出那一天自己徒步100多里路终于抄到所需的史料,竟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手舞足蹈,而现在所有的付出都付之东流。想起这些,心情如何!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谈迁失去书稿的悲痛。

      5、师:此时的谈迁,不禁让人们很为他担忧。他的朋友来了,他的学生来了,但他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谈迁?他的邻居在半夜醒来时,看到谈迁在做些什么?他的儿子一次次为父亲送去饭菜,可是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你展开想象,按这样的提示,选择一种身份,写上一段话,写出你的所见,所思。

      出示写话提示:

      6、组织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写的话。

      师:从你们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大家都在为谈迁哀叹,为谈迁担忧。是啊!这种致命的打击,谁能承受得住呀!一起读!

      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7、师:大家都在为谈迁感到担忧,甚至认为在这致命的打击下,谈迁大概要垮下了。而谈迁正看着自己虽然苍老却依然有力的手,问自己“吾手尚在,宁已乎!”

      师:我的手还在,难道就这么停下了吗?就这么算了吗?于是,他的心底有个声音在试探着问自己“我要不要再写了?”

      组织学生辨析、讨论:写,为什么要写?不写,为什么不写?

      师:如果不写,所有的付出,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了,自己的夙愿也难以实现。所以要写,一定要写!可是谈迁又不能不思考:我还能不能写成呢?

      再次组织学生辨析、讨论:能写成,有哪些优势;不能写成,有哪些困难存在。

      师:既然未必能写成功,那就不能不再次问自己:要不要写?

      又一次组织学生辨析、讨论:写,或许还有成功;不写,注定不会成功。

      师:于是,谈迁重新回到了书桌旁,重新点亮那盏油灯,重新提起笔来,重新铺开纸张,他决心重头撰写这部史书。

      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课文中描写这部分内容的文字,从数量上看并不多,却是全文关键所在,是对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打不垮”的具体描写。因此,阅读这部分文字重在引领学生穿越文字的丛林,直抵语言背后的情感世界。

      这个教学环节的预设,抓住“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两个关键词,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感受谈迁失去书稿的悲痛之情。在这“厄运”的打击之下,谈迁由“悲痛”而“振作”的心路历程,则引导学生通过一次次反复地思辨,越辩越明。

      四、品读“北上考证”,体会执着与成就

      1、师:于是,谈迁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作。那么,谈迁的第二次创作和第一次一样吗?只是第一次的简单重复吗?

      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

      组织交流。

      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2、师:更加翔实、精彩,这两个字我们读来容易,但谈迁要做到那可是太不容易了!让我们来看看这一组组画面!请你读这段文字,读两遍。第一遍,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第二遍默读,边读边画出这组画面中最让你感动的词语或短句。

      学生品读词句,得出自己的感悟。

      3、师:哪个词或短句深深打动了你?

      组织交流。教师评价,指导朗读。

      师:读着这段文字,我们可以读出谈迁的苦、老、弱、贫、孤、穷……

      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4、师:读到这里,你会发现谈迁第二次创作,不仅书稿不同了,第二次创作的谈迁和第一次的一样吗?

      组织交流,深入体会此时的谈迁更老,更弱,更穷,更苦……

      师:而就在这样种种不利的条件之下,谈迁却做到了更加翔实、精彩。再读这句话你的感受肯定不同了!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新写的《国榷》……明史巨著。”

      5、师: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你认为谈迁因为什么而名垂青史?

      讨论谈迁“名垂青史”的原因:其一,他留下了《国榷》;其二,他给我们树立了在厄运面前不放弃,不气馁的榜样。)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预设抓住两个对比组织学生展开学习。在新旧两部书稿的对比中,抓住“更加翔实、精彩”引导学生品读文字,体会谈迁的艰辛付出、执着追求。接着将此时的谈迁和第一次写书稿的谈迁进行对比,谈迁变弱了,困难变大了,然而谈迁依然做到了书稿“更加翔实、精彩”。在这两个对比阅读中,在品读词句中,谈迁的崇高形象树立在学生面前。

      五、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师:是啊!谈迁留下了一部史学巨著,更留下了在厄运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学生自由朗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

      组织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进行背诵积累。

      2、师:古今中外,在厄运面前坚强站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人很多很多,请你再去搜集一些这样的事例。

      设计意图:讲述完谈迁的事例,作者有一段哲理性话语的概括。学生经过以上学习也能或多或少有所感悟。现在再结合作者阐述的道理,学生读一读,说一说,领悟更深了。

      古往今来,在厄运面前屹立不倒,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还有不少。文章学完了,阅读和积累没有结束,因此引导学生继续去阅读一批这样的文章,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感悟,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读,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2、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好课题,明确信念。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史学家谈迁的故事。谁来读课题?连续指名3个学生读。(他强调的是信念,有不同的读法吗?)

      2、点拨:同学们,你们看,一个课题、因为我们理解的角度不一样,读法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汉语的魅力。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齐读一遍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信念: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教师补充体会“翔实可信”:原来,谈迁在研究史书的过程中发现当时几本有关明朝的史书事实有错误,他还发现史书对明朝一些重要史实却避而不谈,“国亡史不能亡”,谈迁立志要编写翔实可信的明史,这就是他的信念。齐读)

      二、围绕“厄运”,体会一写《国榷》的艰辛历程。

      1、课文中的厄运指什么?

      厄运:《国榷》书稿被偷。

      2、小偷偷走的仅仅是几卷书稿而已,如何称得上厄运二字?这究竟是怎样的书稿啊,请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感受深切的语句画下来。(老师相机点评:你们用笔圈圈画画,画下的不仅是记号,更是自己的思考,这是最珍贵的。)

      a、出示句子: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1)预设点拨:

      ●“一百多里”按照正常人的步行速度,要连续不断地走41个小时。这是怎样的艰辛啊!谁来读?

      ●“四处借书抄写”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也许会遭到拒绝,也许还会遭到侮辱,但为了写书,他只能委曲求全。)

      ●“一点”也许就是一段话,也许只有几句话,谈迁却要为此走上一百多里路。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多么令人敬佩啊。一起读。

      过渡: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原稿的来之不易呢?

      b、出示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老师把这句话修改一下,我们来体会体会,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经过奋斗,经过修改,谈迁终于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2)老师去掉的仅仅是几个普通的数字吗?(不是)每个数字都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好好读读这句话,你掂量出了哪个数字的分量?

      预设:6次修改——谈迁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改,耗费了很多精力。

      点拨:我们*时写的作文大约400多字,你一般修改几次?400多万字——我们语文课本才5万多字,相当于咱们80本语文书这么厚,竟然修改6次!这是多不容易啊。

      预设:20多年——这本书耗费了谈迁20多年的心血。

      点拨:20多年的奋斗,谈迁从一个风华正茂、志向远大的青年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50多岁的老人,这是怎样的付出啊!

      (3)指导朗读:作者例举的每一个数字都充满了生命。谁来读出其中的艰辛?(指名读)让我们带着感受,一起读好这句话吧!(齐读)

      3、著书的艰辛,又岂是这几句话所能概括的,其中的不堪屈辱,生活的贫困又岂是我们能想到的。让我们带着对谈迁艰苦境遇的同情和深深的钦佩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坚强。

      1、教师叙述: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的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2、同学们,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箱书稿吗?他实际上偷走的是什么?(二十多年的心血)

      小结: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间什么都没有了,这真是——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乌有(板书齐读)

      3、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灾难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引导学生说:痛不欲生、灭顶之灾,晴天霹雳、飞来横祸,厄运)

      4、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同学们,你能体会到谈迁此时此刻的伤心绝望吗?假如你就是谈迁,我来采访一下:谈迁啊谈迁,你为什么泪流满面?

      预设:因为我20多年的心血没有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2)文已入我心,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放进去读!(点评朗读:你们懂了,我仿佛看到谈迁老泪纵横,听到了他颤抖的心声)

      5、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种打击太致命了,可是谈迁垮下去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1)引读(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2)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一切从头再来?对,信念,一个有了真正坚定信念的人是不容易被打垮的。一起坚定地读。(齐读这句话)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品悟谈迁二写《国榷》的艰辛及他的不垮之志。

      过渡: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默读第三自然段,走近这5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人,去看看他是如何从头编写这部史书的。

      1、出示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背景音乐《琵琶语》)

      学生默读、圈画、写体会,师巡视。(读书方法指导:读书就是要这样,沉下心来,用双眼去读文字,用心去感受文字背后的内容和情感)

      2、读着这些文字,听着这段音乐,哪个词触动了你的心弦,哪句话勾起了你的思绪?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

      (1)出示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谈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2)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想象说话:是啊,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谈迁“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受尽了苦难。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清晨,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人们还( ),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中午烈日炎炎,( ),人们都( ),他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晚上,月黑风高,人们已( ),他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3)出示句子: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单独出示句子)

      a一天劳顿下来,已是筋疲力尽,本该好好休息,但谈迁,读——(齐读)

      b我分明听到了孤灯下一位老人连续的咳嗽声,读——(齐读)

      c为了国榷,谈迁背井离乡,抛妻别子,读——(齐读)

      d 谈迁为什么要奋笔疾书?——他在和时间赛跑,在和短暂的人生赛跑。

      3、朗读指导:谈迁重写《国榷》的情景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用心读来,那一幅幅“四处寻访”图,“风沙奔波”图,“孤灯奋笔”图深深烙在了我们心中。就让我们用朗读把这一幅幅生动而又心碎的画面表现出来吧!(齐读三段文字)

      4、回扣信念:

      a、是什么支撑着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四处寻访,亲自考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b、是什么支撑着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风沙中?——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c、又是什么支撑着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在孤灯下奋笔疾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5、过渡:“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再多的困难都压不倒谈迁,再大的厄运都打不垮谈迁,终于,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的《国榷》诞生了。

      (1)引读(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2)什么叫“名垂青史”,谈迁为什么会名垂青史?仅仅是因为他编撰了明史巨著吗?

      预设:因为他编写了明史巨著《国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他与厄运抗争的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

      6、小结: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他才从厄运中走来而名垂青史的。这真是:从头再来志不移 鸿篇再就垂青史(板书齐读)

      7、激情表白:(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此时此刻,当你面对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明史巨著,当你面对年老体弱、两鬓斑白的谈迁,你想说些什么?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升华认识和情感。

      1、谈迁的故事学完了,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永恒的,正如作者蒋光宇在写这篇文章时,发自肺腑地说道:

      出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2、让我们再次深深地读这句朴素的话语,让它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把它永远地记在心中。

      3、在厄运面前我们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就能把厄运转化为奇迹。(教师补充资料,指名学生朗读。)

      曹雪芹写《红楼梦》,在贫困和病痛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10年,写了80回,从而流传千古。

      司马迁身受宫刑,身心承受着极大的屈辱和痛苦,奋发自励,终于写出“千古绝唱”———《史记》,令后人称颂。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时间,查阅了官府和民间上万种资料,耗尽了他的心血和汗水,才成就这部举世闻名的巨著。

      4、古人的事迹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心灵,正如这些名言所说——齐读名言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有千难万难。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坚定的信念胜过聪明的懒汉。

      ●伟大的成就不只是靠力量完成,更是靠坚定不移的信念。

      5、播放歌曲《从头再来》,师讲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也像这谈迁,不会被厄运击垮,他们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也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都很*凡,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也许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敢于从头再来。

      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最后一个小节。

      2、收集如谈迁般有厄运打不垮信念的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二十余载成巨制 从头再来志不移

      一夕之间化乌有 鸿篇再就垂青史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中具体描写谈迁两次编写《国榷》的句段,品悟谈迁治学的刻苦和在厄运降临时坚定的信念。

      2.通过朗读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在情境中升华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激励自己。

      教学流程

      一、由词入手,整体回顾课文内容

      1.出示并指名读准下列词语:

      刻苦好学博览群书流传千古鸿篇巨制家徒四壁 化为乌有夜难安寝终日奔波奋笔疾书名垂青史

      2.要求学生运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一环节既复习了词语,又整体回顾了课文内容,其巧妙之处是将检查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和初步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围绕“厄运”,体会编写历程艰辛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厄运”的内容读一读,思考:为什么说这是厄运?

      2.紧紧围绕“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一句来展开教学。

      (1)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20多年的心血”的丰富内涵。

      ①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谈迁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谈迁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他这样做是为了尊重史实,而不是随意编造)

      出示:

      在这一百多里的路途中,他渴了,就_______;饿了,就_______;累了,就_______;脚上起了泡,就_______。来到目的地,他不顾_______,就 _______。

      ②从“6次修改”、“500多万字”,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编写工作量非常大,十分辛苦)从“20多年”和“50多岁”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谈迁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国榷》)

      ③教师引导学生在体会中说:20多年过去了,一部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诞生了,而谈迁的身体却——(体弱多病)。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中“但由于他家境贫寒……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只有先理解了《国榷》形成过程的艰辛,才能理解《国榷》被偷后的悲伤。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理解:一是抓住奔走借书抄写的艰辛,巧妙地设计了一道语言文字训练题,加深了学生的感悟;二是抓住4个数字,品悟编写的工作量大、过程辛苦。

      (2)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不屈。

      ①师:而现在,这些都化为乌有了,体弱多病的谈迁怎能不悲伤呢!课文是怎样写他悲伤的程度的?(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②师: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他会想到些什么?出示:

      他不想喝,不想吃,想的是;他夜深难睡,想的是 。面对20多年的心血一朝化为乌有,他把所有悲痛都化为 。

      指导朗读:“20多年的心血……热泪在不停地流淌。”

      ③师:正当人们都认为谈迁再也站不起来时,他却又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你们说这样的决心大不大,为什么?(大。一是工作量大,花去了20多年,500多万字;二是自己体弱多病,年岁已大)

      真切地理解课文内容是读好课文的前提。这一部分的教学因为有了学生对“20多年的心血”的理解,加之又有了“不思茶饭,夜难安寝,思的是什么,想的是什么”的渲染,学生就能在理解其悲伤程度的基础上,动情地朗读好这一部分内容。而“他决心大不大”,又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紧扣“重编”,品悟信念不垮之志

      1.师:谈迁是怎么做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请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交流。

      (1)情景之一:四处寻访——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2)情景之二:孤灯疾书——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3.师:这四年里,一个50多岁的体弱多病的老人是怎样过来的?出示:

      在炎热的夏天里,他_______;在寒冷的冬天里,他_______。白天,他_______;夜晚,他_______。这些艰辛难不倒他,因为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_______。

      4.指导朗读:“他一袭破衫……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是将课文语言转换成学生头脑中的形象。只有一幅幅谈迁重新编写《国榷》的生动情景浮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才会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才会与文本产生共鸣。

      四、探究原因,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谈迁名垂青史,原因何在?(在组织交流的基础上,强调两点:一是他完成了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二是他具有“打不垮的信念”)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并反复朗读。

      3.布置作业:通过课外阅读,搜集“厄运打不垮的事迹”,为班级专题交流会做好准备。

      这一环节教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认识谈迁名垂青史的原因,不光是《国榷》的重新诞生,还有他在厄运面前不屈的意志;二是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明白凡是取得杰出贡献的人,一般都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设计3篇(扩展2)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10篇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读,读中感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读,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2、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

      1、我们接着学习史学家谈迁的故事。(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中四个字的词语非常多,老师这里有几个,谁来读?

      出示:家境贫寒 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 鸿篇巨制 一袭破衫

      年老体弱 终日奔波 奋笔疾书 翔实精彩 明史巨著

      3、我们知道它们都是写谈迁的,你能用上几个词语来说说谈迁吗?

      4、小结:用得很恰当。同学们对谈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一块儿走近谈迁,进一步体会他那——(读课题)!

      二、感悟谈迁的信念

      1、自由读课文,用铅笔画出谈迁打不垮的信念是什么?厄运又指什么?

      2、教师补充体会“翔实可信”:谈迁是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谈迁在研究史书的过程中发现当时几本有关明朝的史书事实有错误,他还发现史书对明朝一些重要史实却避而不谈,“国亡史不能亡”,谈迁立志编写翔实可信的明史。

      3、出示: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自幼、立志”说明从小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小小年龄就有这么远大的理想,真让人佩服,齐读。

      4、那,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谈迁又是如何做的呢?

      借书抄写,谈迁丝毫没有动摇坚定的信念,为了一点史料,走了一百多里路,值得吗?

      对于自幼就立志的谈迁这点苦算得了什么?

      这句话中的“一点”说明什么?就是为了着“一点”,谈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多少里路?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什么呀?(谈迁为了自己的信念吃了很多苦)而编写整部书呢?

      小结:这一点都来之不易,可以想见编写这部史书谈迁要走多少路,吃多少苦,受多少罪啊!谁能读出谈迁的艰辛。

      5、正是自幼树立的信念,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这岂止是数据的简单罗列啊!这些数据的背后是谈迁一生的辛劳。(齐读)

      6、过渡: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可是,就在这时,厄运却从天而降。

      A、什么厄运呢?(指名读)

      B、面对厄运,谈迁的表现怎么样?

      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如果是你,有何感想?(伤心、难过、恨死小偷)这些都是弱者的表现,都不能使书稿失而复得。而强者自有他们的做法,总能从痛苦中,在逆境中站起来,齐读:很多人以为......

      摔到了站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强者,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再读。

      知道谈迁为什么能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吗?(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再读

      7、重新站起来的谈迁经过4年的努力,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又是如何做的?哪几个词打动了你?默读第三自然段,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并写上批注。

      8、谈迁为什么在厄运、困难面前不屈服?

      齐读最后一段。

      正是因为有在厄运中打不垮的信念,谈迁又经过几年的奋斗,读------

      让我们一起来祝贺这位老人,再读----------

      “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谈迁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

      (书、更重要的是意志、精神)

      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也记住老人的精神,再读-----

      同时告诫我们自己,再读----

      9、激情表白:(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此时此刻,当你面对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明史巨著,当你面对年老体弱、两鬓斑白的谈迁,你想说些什么?

      10、我们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气馁、挫折就放弃,问题就止步不前,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言放弃,有何理由言失败,再次读--------在漫长的

      三、拓展

      1、了解类似的人物故事。

      2、写一篇读后感。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白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三、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

      PPT课件或小黑板等;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厄”音,初知“厄运”的含义,齐读课题;

      二、初读 :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什么?

      2、指导分段

      (1) 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 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第二段: (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第三段:(4节) 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五、 写字与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熟记生字新词,用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寻求突破口:

      1、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的主人公谈迁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谈迁是一个坚强的人;是一个不肯向厄运低头的人;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的人;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3、如果我们真正地走近谈迁,我们会发现,其实在谈迁坚强的背后也有泪,也有苦。

      4、出示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 学生齐读句子。

      (2) 思考:细细品味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 交流:

      ①“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帮助学生提炼出词语“寝食难安”。

      ②“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提炼词语为“泪流满面”或“伤心欲绝”。

      ③是什么让谈迁如此伤心、难过?(因为他花费20多年心血编写的《国榷》被人盗走了)

      为什么《国榷》的丢失让谈迁热泪长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边读书,边用笔批注。

      二、 紧扣问题,层层突破:

      1、交流:(

      因为《国榷》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因为《国榷》是谈迁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完成的;因为《国榷》的编写让谈迁吃尽了千辛万苦,来之不易……)

      2、出示句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3、仔细阅读这段话,从哪里可以看出《国榷》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

      4、交流、引导理解:

      (1)“20多年”:说明时间长。教师引导加深感受:同学们,一年365天,20年,7300多天,你知道谈迁每天都是怎样过来的吗?(贫穷,四处借书抄写;为了抄一点史料,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2)“500多万字”:既可以看出巨著的工程浩大,也可以看出这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

      (3)“六次修改”:“改什么?”“怎么改?”体会谈迁著书严谨认真的态度。

      (4)“50多岁”:可以看出《国榷》耗费了谈迁最宝贵的青春时光。

      (5)小结:《国榷》真是谈迁20多年心血的.结晶,怪不得他会为它的遗失热泪长流呢。

      (6)有感情地再次朗读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引导:可就在谈迁要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振奋的时候,这场横祸突然飞来——

      再次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现在的你该明白当时谈迁心里有多苦了吧!我们一起来说说他心里的苦。

      (希望破灭、最珍贵的东西突然失去……)

      指导再读,进一步读出谈迁心中的苦;

      《国榷》的遗失,再加上贫穷、伤病、衰老,对50多岁的谈迁来说,就是什么?(厄运)他被厄运打垮了吗?用文中的句子告诉我,大家一齐来读!

      三、 创设情境,激荡情思:

      1、 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后,谈迁毅然决然地站了起来,究竟是什么让谈迁重新站了起来?

      (信念,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的坚定信念;那种不向困难屈服的勇气)

      2、

      一句“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该有多难啊!更何况是一位年老体衰、家徒四壁的老人呢?为在有生之年完成书稿,谈迁是怎样做的呢?

      (1)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准备交流感悟。

      (2) 交流:

      ① 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1 还有有许多人也像谈迁这样,不会被厄运击垮,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个?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很*凡,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敢于从头再来。

      歌曲:《从头再来》

      结课。

      板书设计: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翔实可信)

      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厄运不改男儿志,

      拨开云雾见青天。

      查找更多相关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第一范文。7139。com

      (a、“一袭破衫”可以看出他日子过的极为艰苦。“终日奔波”。说明他一天到晚在外奔跑,非常累。

      b、读了这句话,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位年老体弱的老人,在漫天的风沙中艰难地行走,饿了, ;渴了,

      ;累了, 。出示,口头练说);

      再读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② 句子:“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提示:“奋笔疾书”,可以看出,那是老人在与时间赛跑,在与生命赛跑,他想在有生之年完成他毕生的宏愿。)

      ③ 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野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逸闻”:世人不大知道的传说。

      “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可以看出《国榷》记载明史的完备性。

      “亲自考察”:可以看出谈迁严谨认真的态度,保证了史料的准确性。)

      3、 过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见彩虹。”

      引读句子:“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多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详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谈迁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

      (1) 他编写了明史巨著《国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2) 他与厄运抗争的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

      四、 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

      同学们,谈迁是可敬的,他没有被厄运打垮,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古今中外,有许多人也像谈迁一样,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2、 从刚才介绍的人物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

      3、 这也正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蒋光宇先生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出示句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齐读)

      4、 老师再送你们几句名人名言:(歌曲:《从头再来》)

      ⑴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新的成功。

      ⑵幸福的泪由劳动的汗水酿成;失望的泪只有用奋斗才能抹去。

      ⑶人生的拐杖就是信念。

      附:网上的一份第二课时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读得真好!从头再来,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阴的谈迁,他开始从头编写这部史书,一起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能从文字中读到他的那份信念吗?

      2、再读一遍,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并写上批注。

      3、指名说。

      4、相机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已经不多。”指导朗读体会。

      5、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迁终于在60多岁的时候重新编写出了一部《国榷》,

      500万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重头来过写成的,如果你站在图书馆里亲眼看到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史书,你想对谈迁说什么?

      指名说。

      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以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之光,才会从愁云残淡的日子中走出来。这真是:

      “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板书)

      6、让我们带着谈迁的这份坚定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课本,高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五、升华。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位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

      重难点: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位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

      2、懂得在生活中面对崎岖和坎坷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1、课文中的“厄运”指的是什么?

      二、体会写《国榷》的艰难

      导语:“厄运”指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而谈迁不就是一部《国榷》手稿被偷走了吗?为什么对他来说是“厄运”呢?

      1、《国榷》来之不易。

      (1)、通过数字来理解。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2)、通过事例来理解。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2、指导朗读。

      (读出艰难,读出来之不易)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和坚强。

      导语: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可是转眼之间这20年的心血就化为乌有。

      1、抓住“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理解。

      (1)品位“20多年的心血”、“致命的打击”、“茶饭不思”、“夜难安寝”等词语,体会谈迁心中的悲痛。

      (2)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想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2、体会谈迁不屈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1)齐读最后一句

      (2)读到这里,你眼前浮现出一位怎样的老人?

      (3)指名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品位重写《国榷》的艰辛和打不垮的信念。

      导语:重写500多万字的"《国榷》,谈何容易!

      1、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让你感动的地方,体会体会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组织交流

      重点抓住“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尔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理解

      (1)指名说,谈谈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谈迁为了重写《国榷》不怕艰辛。)

      (2)围绕提供的情境,通过想象进行描述。(课件出示)

      (3)交流

      (4)小结:是什么让他坚持下来?

      3、老人的心血没有白费,读完最后3句话

      此时,你想说什么?

      五、学习第4节,总结全文

      1、指名读。

      2、面对厄运,你准备怎么办?

      3、齐读。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白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三、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

      PPT课件或小黑板等;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厄”音,初知“厄运”的含义,齐读课题;

      二、初读 :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什么?

      2、指导分段

      (1) 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 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第二段: (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第三段:(4节) 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五、 写字与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熟记生字新词,用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寻求突破口:

      1、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的主人公谈迁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谈迁是一个坚强的人;是一个不肯向厄运低头的人;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的人;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3、如果我们真正地走近谈迁,我们会发现,其实在谈迁坚强的背后也有泪,也有苦。

      4、出示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 学生齐读句子。

      (2) 思考:细细品味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 交流:

      ①“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帮助学生提炼出词语“寝食难安”。

      ②“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提炼词语为“泪流满面”或“伤心欲绝”。

      ③是什么让谈迁如此伤心、难过?(因为他花费20多年心血编写的《国榷》被人盗走了)

      为什么《国榷》的丢失让谈迁热泪长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边读书,边用笔批注。

      二、 紧扣问题,层层突破:

      1、交流:(

      因为《国榷》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因为《国榷》是谈迁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完成的;因为《国榷》的编写让谈迁吃尽了千辛万苦,来之不易……)

      2、出示句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3、仔细阅读这段话,从哪里可以看出《国榷》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

      4、交流、引导理解:

      (1)“20多年”:说明时间长。教师引导加深感受:同学们,一年365天,20年,7300多天,你知道谈迁每天都是怎样过来的吗?(贫穷,四处借书抄写;为了抄一点史料,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2)“500多万字”:既可以看出巨著的工程浩大,也可以看出这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

      (3)“六次修改”:“改什么?”“怎么改?”体会谈迁著书严谨认真的态度。

      (4)“50多岁”:可以看出《国榷》耗费了谈迁最宝贵的青春时光。

      (5)小结:《国榷》真是谈迁20多年心血的结晶,怪不得他会为它的遗失热泪长流呢。

      (6)有感情地再次朗读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引导:可就在谈迁要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振奋的时候,这场横祸突然飞来——

      再次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现在的你该明白当时谈迁心里有多苦了吧!我们一起来说说他心里的苦。

      (希望破灭、最珍贵的东西突然失去……)

      指导再读,进一步读出谈迁心中的苦;

      《国榷》的遗失,再加上贫穷、伤病、衰老,对50多岁的谈迁来说,就是什么?(厄运)他被厄运打垮了吗?用文中的句子告诉我,大家一齐来读!

      三、 创设情境,激荡情思:

      1、 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后,谈迁毅然决然地站了起来,究竟是什么让谈迁重新站了起来?

      (信念,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的坚定信念;那种不向困难屈服的勇气)

      2、

      一句“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该有多难啊!更何况是一位年老体衰、家徒四壁的老人呢?为在有生之年完成书稿,谈迁是怎样做的呢?

      (1)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准备交流感悟。

      (2) 交流:

      ① 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1 还有有许多人也像谈迁这样,不会被厄运击垮,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个?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很*凡,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敢于从头再来。

      歌曲:《从头再来》

      结课。

      板书设计: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翔实可信)

      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厄运不改男儿志,

      拨开云雾见青天。

      查找更多相关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第一范文。7139。com

      (a、“一袭破衫”可以看出他日子过的极为艰苦。“终日奔波”。说明他一天到晚在外奔跑,非常累。

      b、读了这句话,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位年老体弱的老人,在漫天的风沙中艰难地行走,饿了, ;渴了,

      ;累了, 。出示,口头练说);

      再读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② 句子:“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提示:“奋笔疾书”,可以看出,那是老人在与时间赛跑,在与生命赛跑,他想在有生之年完成他毕生的宏愿。)

      ③ 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野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逸闻”:世人不大知道的传说。

      “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可以看出《国榷》记载明史的完备性。

      “亲自考察”:可以看出谈迁严谨认真的态度,保证了史料的准确性。)

      3、 过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见彩虹。”

      引读句子:“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多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详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谈迁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

      (1) 他编写了明史巨著《国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2) 他与厄运抗争的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

      四、 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

      同学们,谈迁是可敬的,他没有被厄运打垮,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古今中外,有许多人也像谈迁一样,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2、 从刚才介绍的人物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

      3、 这也正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蒋光宇先生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出示句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齐读)

      4、 老师再送你们几句名人名言:(歌曲:《从头再来》)

      ⑴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新的成功。

      ⑵幸福的泪由劳动的汗水酿成;失望的泪只有用奋斗才能抹去。

      ⑶人生的拐杖就是信念。

      附:网上的一份第二课时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读得真好!从头再来,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阴的谈迁,他开始从头编写这部史书,一起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能从文字中读到他的那份信念吗?

      2、再读一遍,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并写上批注。

      3、指名说。

      4、相机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已经不多。”指导朗读体会。

      5、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迁终于在60多岁的时候重新编写出了一部《国榷》,

      500万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重头来过写成的,如果你站在图书馆里亲眼看到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史书,你想对谈迁说什么?

      指名说。

      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以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之光,才会从愁云残淡的日子中走出来。这真是:

      “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板书)

      6、让我们带着谈迁的这份坚定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课本,高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五、升华。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4、学习运用数据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2、学习运用数据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课题。

      2、“厄运”是什么意思?(不幸的遭遇)带着对这个词的理解,再齐读课题。

      3、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预设: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板书:什么?打击?面对?信念?)

      (1)是谁遭到了厄运?(及时提问全班:是谁?喊出他的名字,板书:谈迁。)

      (2)他遇到了什么样的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信念?

      (4)厄运给他带来怎样的打击?

      (5)他是怎样面对厄运的?

      (过度: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坐着时空穿梭机回到明末清初去看一看吧。)

      二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生字词和难度的词句多读几遍。

      (过度:孩子们,要想回到谈迁的时代我们要带齐几件法宝才行,你有勇气拿到这几件法宝吗?)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第一组生字词(一类字、二类字组成的词,简单的)

      小组开火车读,纠正字音——齐读。

      浙江 谈迁 抄写 锁在 挣脱 遗迹

      诞生 逸闻 撰写 崎岖 坎坷

      通过预习时自学生字,关于生字你有什么要对大家讲的吗?xxx发言,(浙zhe,挣脱、挣扎,诞—廷。)齐读。

      (2)孩子们,要想回到谈迁的时代,还要第二个法宝,出示第二组词(课后练习词语及文中的四字词语,难读的)

      1)全班轮读,纠正字音——齐读。

      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 鸿篇巨制

      家境贫寒 家徒四壁 一袭破衫

      下落不明 化为乌有 夜难安寝

      奋笔疾书 名垂青史 流传千古

      (过度:孩子们,*的汉字很神奇,有时一个词可以读出一幅画面、一个动作、一种心情、一种品质等)

      来,孩子们,读出你对这些词的理解。

      2)xxx练读——指名读——师生合作各读一行——分大组读

      (过度:现在我们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看看能把文章读通顺流利了吗?)

      3、检查课文朗读。(大组分段朗读,订正,评价。)

      4、通过刚才的朗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过度:拿到了3件法宝,我们可以顺利穿越时空来到明末清初时期了。)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文章讲了谈迁两次编写《国榷》,请浏览课文,找找哪里写第一次编写(1自然段),哪里写第二次编写(3自然段)。

      2、默读课文2、4自然段,同桌讨论主要讲什么?

      3、交流。(2自然段主要写谈迁第二次编写《国榷》的原因,意思和哪段有联系,因此2、3自然段可以合为一段。)

      4、用双竖线划分段落。

      (过度:让我们再次回到谈迁的时代,看看他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

      四 、精读感悟1、2自然段

      1、浏览课文1、2自然段,找找谈迁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

      (1)交流语段: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2)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什么是“家徒四壁”吗?(家里只剩下四面墙壁,形容很穷。徒,只有、仅有。)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板书:书稿被偷)

      2、教师:对于谈迁来说,书稿被偷不仅是一个天大的厄运,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这是为什么呢?(板书:致命打击)。

      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课文1、2自然段,在关键的语句下面圈圈画画,写写自己的感受。

      3、交流:

      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二十多年心血

      出示句子: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自己再读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引导体会:

      谈迁治学刻苦、认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齐读第三句话,(“一点、一百多里”对比体会,在谈迁的心中,再小的一点史料也是件大事,绝不能马虎。因此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教师:当你读到“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时,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脚底走出了血泡,风餐露宿,累了就地休息一会,渴了喝口路边的冷水,饿了就啃几口干粮)

      教师:谈迁这样风餐露宿,啃干粮喝冷水去抄史料仅仅是只有一次么?不,肯定还有许多许多次。引读:有一次,谈迁--

      齐读第四句话。教师:你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吗?从这些数据中你感受到什么?教师:二十多年的追求,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齐读数字。(20多年,6次修改,50多岁,500多万字)

      教师:这句话用了大量的数据,增强表达效果,更突出的表现了人物的品质,在我们写作中要学习运用列举数据的写作方法。

      (3)指导朗读句子:孩子们,读到这你是否能通过朗读,把谈迁经历的磨难,不怕苦,坚持不懈的精神,体现出来。

      xxx练读——指名读——指名读——齐读

      教师:就这样,为了这部50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谈迁熬红了双眼,熬白了头发,奋斗了二十多年,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50多岁的老人,可是二十年的心血却在转眼间化为乌有,这怎么能不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呢。

      4、谈迁在遭受到如此的厄运之后,他的表现如何?

      交流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1)xxx读,用心体会,从这段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指名读第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痛苦、伤心、悲痛欲绝。)

      指导朗读:一个50多岁的老人,整天老泪纵横,以泪洗面,可见是多么伤心啊,谁来朗读,表达出他悲痛万分的心情。

      个别读——个别读——齐读

      (3)指名读第二句,谈谈你的感受?( 不屈不挠、不认输、不向厄运低头、坚强 ) (板书:从头撰写)

      指导朗读:表达出坚强,在厄运面前不低头的精神

      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5、教师:读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一个疑问:谈迁遭受了如此致命的打击,为什么能很快站起来了呢?再次快速浏览1自然段,仔细想一想。

      交流:他有坚定的信念——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教师:是啊,信念是力量,信念是勇气,信念是希望。是坚定的信念一直在支撑着谈迁。(机动环节:朗读、2自然段,再次感受谈迁的品质。)谈迁是怎样重新撰写《国榷》一书的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什么?

      书稿被偷 打击?

      谈迁 致命打击 面对?

      从头撰写 信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前后两次撰写明史《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文章用词生动凝练,激昂的文字对于表现谈迁的顽强很有力度感,但同时也带来了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

      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究竟该怎么上,一直是很有争议的,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一 板书课题,引导质疑。二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四 精读感悟1、2自然段

      1、走进人物的内心。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次人性积淀的过程,是一次丰富人生阅历的过程,而这样一种过程需要阅读主体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研读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的真情实感。如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通过让学生xxx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谈迁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的情景,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并通过引读句子,感悟谈迁在实践中不怕一切艰难困苦,坚定治学、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在体验的同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朗读和语言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不是把自己放在了文本的对立面,不是一个冷静的阅读者,而是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了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自己的情感,成为了文本主义的创造者,课堂赋予学生的是丰富的过程体验。

      2、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人物内心情感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读出各自的体验,释放学生的情感,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在诵读中飞扬。同时,老师激情的话语风格,也为课堂诗化情感的营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架。由此可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真正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3、尊重学生的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过程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趋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教学开始,我就问学生什么是“厄运”,学生只是凭借个人理解或查阅工具书,知道其意:不幸的命运,困苦的遭遇。五年级的学生很少经历过厄运,我从“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入手,抓住“二十多年”和“体弱多病”,体会“厄运”,再上下勾连,让学生抓住数字:100多里,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等谈感受,激发学生情感参与时,找准了切入点,让学生走进谈迁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他20多年来经历过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这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特感受!这就是重视文本的价值取向,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做人。当学生再次朗读“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时,心跟随着主人公由喜极而泣到悲痛欲绝,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进而深刻领悟到谈迁遭受的厄运,在认识上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为后面学习谈迁重新撰写《国榷》做了很好的铺垫。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教学难点:通过对具体语境的理解与分析,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围绕“厄运”,体会一写《国榷》的艰辛历程。

      1.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谈迁打不挎的信念是什么呢?什么叫厄运?文中指又指什么呢?

      3.仅仅是几卷书稿而已嘛,如何称得上厄运二字?

      4.这究竟是怎样的书稿呀,请从文中找出语句读一读。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国榷》”

      (1)好好读读这句话,你有怎样感受?(品味数字)

      (2)指导朗读

      (3)还有哪些地方你同样感受到原稿的来之不易呢?

      第二板块:抓住“厄运”,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坚强。

      1.教师叙述: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的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他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2.合作探究:从文中哪些句段能感受到《国榷》书稿的丢失给谭迁带来的沉重打击?此时的谈迁会想些什么?

      3.自主探究

      4.合作交流

      (1)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灾难,这种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引导学生说:痛不欲生、灭顶之灾,青天霹雳、飞来横祸,厄运)

      (2)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1)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多媒体显示)

      (2)他的心情怎样,(极其痛苦,甚至是绝望啊)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3)茶不思,思什么?什么叫夜难安寝?是啊,他夜难安寝,辗转反侧,又在想什么呢?

      5.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种打击太致命了,可是谈迁)

      引读:“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撰写这部史书。

      第三板块:品悟想象,感受二写《国榷》的艰辛及坚毅。

      过渡:可是,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从头再干谈何容易啊!

      同学们,让我们再把心沉下来。

      出示: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走近这5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人,去看看他是如何从头编写这部史书的。边读边画出(用“——”)能够打动你心灵的词语,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1、合作探究

      预设1: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预设2: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预设3: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出示情景,想象画面(音乐《二泉映月》)

      过渡:虽然文章只用了短短的几句话来描述谈迁重写《国榷》的情景,但用心读来,那一幅幅图又清晰而又生动的展现在了我们眼前。那么就让我们用自己的笔把这一幅幅生动而又心碎的画面写出来吧!

      3.过渡:“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再多的困难都压不倒谈迁,再大的厄运都打不垮谈迁,终于,经过几年的奋斗,新的《国榷》诞生了。

      (1)引读:“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名垂青史。”

      (2)什么叫“名垂青史”,谈迁为什么会明垂青史的?

      4.小结:是的,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他才从厄运中走来而明垂青史的。

      第四板块:内化情感,升华“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谈迁的故事学完了,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永恒的,正如作者蒋永光在写这篇文章时,非常的感动,发自肺腑地说道: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绝望之云。”

      2.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可以对谈迁说,可以对自己说,也可以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说)

      3.让我们再次深深地读这句朴素的话语,让他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把他永远地记在心中。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复习已有的识字方法,运用查字典和联系语境的方式,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挣脱等词语的意思。

      2、采用语言转化和想象画面的方式,体会运用数据的好处,感受数据的表现力。

      3、凭借语言文字,在品词析句中,体验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遭遇厄运的痛苦,从而感受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题入手理解厄运

      读课题,理解厄运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二、检查预习了解厄运

      1、文中的厄运降临在谁的身上?

      2、介绍对谈迁的了解,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

      3、降临在这位史学家谈迁身上的厄运是什么?

      三、紧扣《国榷》探究厄运

      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一部怎样的《国榷》?被小偷偷走了,为什么称得上是厄运呢?认真读课文的

      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找一找,可以用笔圈圈、划划。

      方案一: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赏析这句话中的字词。从一点、一百多里等词感受谈迁为了这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付出的辛劳。引导学生有情感的朗读。

      方案二: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读句子,当这些简洁、凝练的数字跳入眼帘,分别读出了什么?

      2、句中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这些数据,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或句子呢?

      3、数据不仅能化为词语或句子,它们的表现力是很丰富的,还能透过这一个个数据,联想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国榷》是谈迁的心血。

      4、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读出数据背后丰富的内涵,感受数据非凡的表现力。

      5、喜悦还洋溢在谈迁的脸上,《国榷》却被小偷偷走了,这难道还不是厄运吗?为什么?

      四、感悟信念战胜厄运

      1、遭遇如此厄运,谈迁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读着这句话你感受到谈迁怎样的内心?

      2、谈迁就这样被厄运打垮了吗?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新撰写这部史书。

      读句子,理解挣脱,想象谈迁的内心,感悟谈迁的信念。

      五、作业

      完成作业纸上的练习。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述了史学家谈迁两次创作明史巨著《国榷》的经过,突出表现了谈迁在《国榷》被盗后,面对厄运,抱定信念,不言放弃的顽强精神。

      文章注重通过具体的数字,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更使谈迁这一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可感。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文字,感悟其丰富的内涵,理解人物形象。能通过思辨、想象走进人物内心,体验其情感变化。

      3、对信念之于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有自己的感悟。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回顾全文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呢?

      指名读题。

      复习“厄运”、“信念”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师:带着这些了解,我们再来读课题,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导学生读出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2、师:读懂课题,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基本明白了。谁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来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简述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阅读文章由课题入手往往能一下子抓住文章的关键所在,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这个教学预设中,教师引导学生读懂课题中“厄运”与“信念”的具体所指,进而由此扩展开来,让学生从整体上回顾全文,为深入阅读做好铺垫。

      二、品读“初次创作”,体会艰辛与喜悦

      1、师:谈迁写了几次《国榷》?(生回答)请你迅速浏览文章,找出文中写谈迁第一次创作《国榷》的部分。

      学生浏览文章,找出文中介绍谈迁第一次创作《国榷》的内容。

      师:你找到了哪一句?

      指名回答。

      2、品读“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师:你能从这些数字中读懂什么呢?

      组织交流。

      “20多年”,可见谈迁坚持不懈;“6次修改”,可见谈迁精益求精;“50多岁”,可见《国榷》凝集了谈迁毕生心血;“500多万字”,可见《国榷》是名副其实的“鸿篇巨制”。

      3、师:这些数字,我们读着、读着,读出了谈迁历经艰辛,更读出了谈迁的坚持不懈,读出了谈迁的精益求精,读出了这部鸿篇巨制凝结了谈迁的毕生心血。带着你的这些理解,读好这句话!

      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朗读。

      4、师:如果是你,你看到自己创作的这样一部足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终于完成了,现在正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书箱,你的心情如何?

      师:你历经20多年,四处奔波,搜寻资料,今天终于了却心愿,你的心情如何?

      师:你6次修改,无数个夜晚忘却了腰酸,忘却了肩痛,忘却了眼花,夜以继日地写着,终于了却心愿,你的心情又如何?

      指导学生分别想象说话,体会谈迁了却多年心愿的喜悦之情!

      师:是啊!这20多年是苦,这20多年是累,但今天了却心愿的喜悦让谈迁无比激动。一起读!

      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文中介绍谈迁第一次创作《国榷》的文字里有许多数字。这些数字是会说话的,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国榷》的来之不易。品读这些数字方能走近谈迁,感受谈迁的品质。文中一句“内心的喜悦可想而知”是概括性的表述,在这个教学环节的预设中,引导学生将概述性的表述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走进了谈迁的内心,感受到那份了却毕生心愿的喜悦之情。

      1、师:此刻,谈迁的内心充满了喜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出示:“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

      指名朗读。

      2、师: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让我们去看看那位老人吧!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师:你看到了什么?

      3、师:这是我们看到的谈迁老人。再读这句话,你能读出老人此时此刻他也许在想些什么吗?

      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体会此时谈迁的所思所想。

      4、师:如果是你,睁开眼看到那曾经摆满100多卷的《国榷》的书桌,现在空空荡荡!你的心情如何?

      师:又看到了桌上的那盏油灯,那盏曾经陪伴自己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油灯。灯仍在,而书稿却下落不明。你的心情如何?

      师:闭上眼,眼前浮现出那一天自己徒步100多里路终于抄到所需的史料,竟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手舞足蹈,而现在所有的付出都付之东流。想起这些,心情如何!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谈迁失去书稿的悲痛。

      5、师:此时的谈迁,不禁让人们很为他担忧。他的朋友来了,他的学生来了,但他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谈迁?他的邻居在半夜醒来时,看到谈迁在做些什么?他的儿子一次次为父亲送去饭菜,可是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你展开想象,按这样的提示,选择一种身份,写上一段话,写出你的所见,所思。

      出示写话提示:

      6、组织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写的话。

      师:从你们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大家都在为谈迁哀叹,为谈迁担忧。是啊!这种致命的打击,谁能承受得住呀!一起读!

      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7、师:大家都在为谈迁感到担忧,甚至认为在这致命的打击下,谈迁大概要垮下了。而谈迁正看着自己虽然苍老却依然有力的手,问自己“吾手尚在,宁已乎!”

      师:我的手还在,难道就这么停下了吗?就这么算了吗?于是,他的心底有个声音在试探着问自己“我要不要再写了?”

      组织学生辨析、讨论:写,为什么要写?不写,为什么不写?

      师:如果不写,所有的付出,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了,自己的夙愿也难以实现。所以要写,一定要写!可是谈迁又不能不思考:我还能不能写成呢?

      再次组织学生辨析、讨论:能写成,有哪些优势;不能写成,有哪些困难存在。

      师:既然未必能写成功,那就不能不再次问自己:要不要写?

      又一次组织学生辨析、讨论:写,或许还有成功;不写,注定不会成功。

      师:于是,谈迁重新回到了书桌旁,重新点亮那盏油灯,重新提起笔来,重新铺开纸张,他决心重头撰写这部史书。

      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课文中描写这部分内容的文字,从数量上看并不多,却是全文关键所在,是对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打不垮”的具体描写。因此,阅读这部分文字重在引领学生穿越文字的丛林,直抵语言背后的情感世界。

      这个教学环节的预设,抓住“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两个关键词,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感受谈迁失去书稿的悲痛之情。在这“厄运”的打击之下,谈迁由“悲痛”而“振作”的心路历程,则引导学生通过一次次反复地思辨,越辩越明。

      四、品读“北上考证”,体会执着与成就

      1、师:于是,谈迁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作。那么,谈迁的第二次创作和第一次一样吗?只是第一次的简单重复吗?

      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

      组织交流。

      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2、师:更加翔实、精彩,这两个字我们读来容易,但谈迁要做到那可是太不容易了!让我们来看看这一组组画面!请你读这段文字,读两遍。第一遍,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第二遍默读,边读边画出这组画面中最让你感动的词语或短句。

      学生品读词句,得出自己的感悟。

      3、师:哪个词或短句深深打动了你?

      组织交流。教师评价,指导朗读。

      师:读着这段文字,我们可以读出谈迁的苦、老、弱、贫、孤、穷……

      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4、师:读到这里,你会发现谈迁第二次创作,不仅书稿不同了,第二次创作的谈迁和第一次的一样吗?

      组织交流,深入体会此时的谈迁更老,更弱,更穷,更苦……

      师:而就在这样种种不利的条件之下,谈迁却做到了更加翔实、精彩。再读这句话你的感受肯定不同了!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新写的《国榷》……明史巨著。”

      5、师: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你认为谈迁因为什么而名垂青史?

      讨论谈迁“名垂青史”的原因:其一,他留下了《国榷》;其二,他给我们树立了在厄运面前不放弃,不气馁的榜样。)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预设抓住两个对比组织学生展开学习。在新旧两部书稿的对比中,抓住“更加翔实、精彩”引导学生品读文字,体会谈迁的艰辛付出、执着追求。接着将此时的谈迁和第一次写书稿的谈迁进行对比,谈迁变弱了,困难变大了,然而谈迁依然做到了书稿“更加翔实、精彩”。在这两个对比阅读中,在品读词句中,谈迁的崇高形象树立在学生面前。

      五、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师:是啊!谈迁留下了一部史学巨著,更留下了在厄运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学生自由朗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

      组织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进行背诵积累。

      2、师:古今中外,在厄运面前坚强站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人很多很多,请你再去搜集一些这样的事例。

      设计意图:讲述完谈迁的事例,作者有一段哲理性话语的概括。学生经过以上学习也能或多或少有所感悟。现在再结合作者阐述的道理,学生读一读,说一说,领悟更深了。

      古往今来,在厄运面前屹立不倒,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还有不少。文章学完了,阅读和积累没有结束,因此引导学生继续去阅读一批这样的文章,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感悟,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读,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2、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好课题,明确信念。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史学家谈迁的故事。谁来读课题?连续指名3个学生读。(他强调的是信念,有不同的读法吗?)

      2、点拨:同学们,你们看,一个课题、因为我们理解的角度不一样,读法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汉语的魅力。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齐读一遍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信念: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教师补充体会“翔实可信”:原来,谈迁在研究史书的过程中发现当时几本有关明朝的史书事实有错误,他还发现史书对明朝一些重要史实却避而不谈,“国亡史不能亡”,谈迁立志要编写翔实可信的明史,这就是他的信念。齐读)

      二、围绕“厄运”,体会一写《国榷》的艰辛历程。

      1、课文中的厄运指什么?

      厄运:《国榷》书稿被偷。

      2、小偷偷走的仅仅是几卷书稿而已,如何称得上厄运二字?这究竟是怎样的书稿啊,请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感受深切的语句画下来。(老师相机点评:你们用笔圈圈画画,画下的不仅是记号,更是自己的思考,这是最珍贵的。)

      a、出示句子: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1)预设点拨:

      ●“一百多里”按照正常人的步行速度,要连续不断地走41个小时。这是怎样的艰辛啊!谁来读?

      ●“四处借书抄写”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也许会遭到拒绝,也许还会遭到侮辱,但为了写书,他只能委曲求全。)

      ●“一点”也许就是一段话,也许只有几句话,谈迁却要为此走上一百多里路。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多么令人敬佩啊。一起读。

      过渡: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原稿的来之不易呢?

      b、出示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老师把这句话修改一下,我们来体会体会,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经过奋斗,经过修改,谈迁终于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2)老师去掉的仅仅是几个普通的数字吗?(不是)每个数字都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好好读读这句话,你掂量出了哪个数字的分量?

      预设:6次修改——谈迁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改,耗费了很多精力。

      点拨:我们*时写的作文大约400多字,你一般修改几次?400多万字——我们语文课本才5万多字,相当于咱们80本语文书这么厚,竟然修改6次!这是多不容易啊。

      预设:20多年——这本书耗费了谈迁20多年的心血。

      点拨:20多年的奋斗,谈迁从一个风华正茂、志向远大的青年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50多岁的老人,这是怎样的付出啊!

      (3)指导朗读:作者例举的每一个数字都充满了生命。谁来读出其中的艰辛?(指名读)让我们带着感受,一起读好这句话吧!(齐读)

      3、著书的艰辛,又岂是这几句话所能概括的,其中的不堪屈辱,生活的贫困又岂是我们能想到的。让我们带着对谈迁艰苦境遇的同情和深深的钦佩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坚强。

      1、教师叙述: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的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2、同学们,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箱书稿吗?他实际上偷走的是什么?(二十多年的心血)

      小结: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间什么都没有了,这真是——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乌有(板书齐读)

      3、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灾难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引导学生说:痛不欲生、灭顶之灾,晴天霹雳、飞来横祸,厄运)

      4、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同学们,你能体会到谈迁此时此刻的伤心绝望吗?假如你就是谈迁,我来采访一下:谈迁啊谈迁,你为什么泪流满面?

      预设:因为我20多年的心血没有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2)文已入我心,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放进去读!(点评朗读:你们懂了,我仿佛看到谈迁老泪纵横,听到了他颤抖的心声)

      5、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种打击太致命了,可是谈迁垮下去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1)引读(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2)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一切从头再来?对,信念,一个有了真正坚定信念的人是不容易被打垮的。一起坚定地读。(齐读这句话)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品悟谈迁二写《国榷》的艰辛及他的不垮之志。

      过渡: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默读第三自然段,走近这5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人,去看看他是如何从头编写这部史书的。

      1、出示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背景音乐《琵琶语》)

      学生默读、圈画、写体会,师巡视。(读书方法指导:读书就是要这样,沉下心来,用双眼去读文字,用心去感受文字背后的内容和情感)

      2、读着这些文字,听着这段音乐,哪个词触动了你的心弦,哪句话勾起了你的思绪?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

      (1)出示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谈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2)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想象说话:是啊,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谈迁“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受尽了苦难。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清晨,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人们还( ),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中午烈日炎炎,( ),人们都( ),他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晚上,月黑风高,人们已( ),他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3)出示句子: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单独出示句子)

      a一天劳顿下来,已是筋疲力尽,本该好好休息,但谈迁,读——(齐读)

      b我分明听到了孤灯下一位老人连续的咳嗽声,读——(齐读)

      c为了国榷,谈迁背井离乡,抛妻别子,读——(齐读)

      d 谈迁为什么要奋笔疾书?——他在和时间赛跑,在和短暂的人生赛跑。

      3、朗读指导:谈迁重写《国榷》的情景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用心读来,那一幅幅“四处寻访”图,“风沙奔波”图,“孤灯奋笔”图深深烙在了我们心中。就让我们用朗读把这一幅幅生动而又心碎的画面表现出来吧!(齐读三段文字)

      4、回扣信念:

      a、是什么支撑着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四处寻访,亲自考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b、是什么支撑着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风沙中?——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c、又是什么支撑着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在孤灯下奋笔疾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5、过渡:“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再多的困难都压不倒谈迁,再大的厄运都打不垮谈迁,终于,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的《国榷》诞生了。

      (1)引读(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2)什么叫“名垂青史”,谈迁为什么会名垂青史?仅仅是因为他编撰了明史巨著吗?

      预设:因为他编写了明史巨著《国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他与厄运抗争的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

      6、小结: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他才从厄运中走来而名垂青史的。这真是:从头再来志不移 鸿篇再就垂青史(板书齐读)

      7、激情表白:(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此时此刻,当你面对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明史巨著,当你面对年老体弱、两鬓斑白的谈迁,你想说些什么?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升华认识和情感。

      1、谈迁的故事学完了,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永恒的,正如作者蒋光宇在写这篇文章时,发自肺腑地说道:

      出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2、让我们再次深深地读这句朴素的话语,让它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把它永远地记在心中。

      3、在厄运面前我们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就能把厄运转化为奇迹。(教师补充资料,指名学生朗读。)

      曹雪芹写《红楼梦》,在贫困和病痛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10年,写了80回,从而流传千古。

      司马迁身受宫刑,身心承受着极大的屈辱和痛苦,奋发自励,终于写出“千古绝唱”———《史记》,令后人称颂。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时间,查阅了官府和民间上万种资料,耗尽了他的心血和汗水,才成就这部举世闻名的巨著。

      4、古人的事迹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心灵,正如这些名言所说——齐读名言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有千难万难。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坚定的信念胜过聪明的懒汉。

      ●伟大的成就不只是靠力量完成,更是靠坚定不移的信念。

      5、播放歌曲《从头再来》,师讲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也像这谈迁,不会被厄运击垮,他们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也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都很*凡,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也许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敢于从头再来。

      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最后一个小节。

      2、收集如谈迁般有厄运打不垮信念的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二十余载成巨制 从头再来志不移

      一夕之间化乌有 鸿篇再就垂青史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

      1、明白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2、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种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质疑:“厄运”指什么?是谁遭到了厄运?他有着什么样的信念?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相机理解相关词语。(翔实、鸿篇巨制、付印、家徒四壁、逸闻、奋笔疾书、名垂青史等。)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什么?

      2、指导分段。

      ①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②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第一段:(1)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400多万字的《国榷》。

      第二段:(2—3)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第三段:(4)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先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四字词语:

      (大屏幕:家境贫寒 博览群书

      鸿篇巨制 化为乌有

      茶饭不思 夜难安寝

      四处寻访 广泛搜集

      一袭破衫 终日奔波

      年老体弱 奋笔疾书)

      1、指名读。

      2、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同学们,仔细看这些词语,这是由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组成的三组词串,读得时候得读出味道来;读得有味道,才能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意思。(师范读)

      3、齐读。

      4、我们知道它们都是写谈迁的,你能用上其中的词语来说说谈迁吗? 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相机板书:谈迁重写 《国榷》)

      过渡:同学们对谈迁已有了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要一块儿走近史学家谈迁,看看他是怎样战胜厄运,又是如何在逆境中站起来的。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中关键性的四字词语,一方面让学生加强积累运用词语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通过运用词语介绍谈迁达到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的目的。】

      二、品读第一自然段,感悟《国榷》“初写”之不易。

      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谈迁自幼心中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引读)——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大屏幕显示)

      2、为了实现这个愿望,谈迁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好好体会一下。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国榷》编写的不易?

      3、学生自读品味。

      4、交流。

      出示:“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阅读点拨:数字往往是枯燥的,但从这个句子中的数字词语你读出了什么别样的意味?你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什么情景?(可以针对某一个数字,也可以整体说)

      生交流汇报。师随机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编书难啊,编史书更难啊!但是,谈迁克服了千难万难,终于(引读)——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数据在文中的表达作用。从字里行间感受谈迁初次编写《国榷》之不易,为后文理解“厄运”及谈迁在厄运中不屈不挠的品质做好铺垫。】

      三、品读第2自然段,体会《国榷》被盗后谈迁的悲痛及不屈不挠的精神。

      过渡: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部浸满谈迁20多年心血的鸿篇巨制却被一个小偷偷走了,珍贵的书稿下落不明。

      (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同学们轻声读这段话,用心体会这位50多岁的老人此时此刻的心情。(生感情朗读体会)

      2、读这段话,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有何感受?

      3、如果让你形容此时谈迁的心情,你会用哪个词语?

      4、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再读这段话,读出谈迁的悲痛欲绝,读出谈迁的肝肠寸断。

      过渡:当生活风*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真的英雄;当生活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真的英雄就能显现出男儿的本色。同学们,50多岁的谈迁在珍贵书稿被盗之后垮下去了吗?谈迁在寝食难安,以泪洗面的日子中消沉了吗?

      ①指名读相关语句。

      ②从他的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③同学们,是什么让谈迁再次回到书桌旁,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为了这个信念他已经奋斗了20多年,经历20多年风雨洗礼的信念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所以他又一次站了起来。我们一起读(引读)——很多人认为……

      【设计意图:谈迁丢失的不是一部普通的书稿,而是一部浸透了自己20多年心血和汗水的书稿。所以,这不是一般的坎坷和灾难,正是课题中所谈到的“厄运”。此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感知“厄运”,感知这“厄运”给谈迁带来的巨大打击。感知越深,越能理解谈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之不易。】

      四、品读第3自然段,体会谈迁重写《国榷》的艰难和持之以恒的意志。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从头再来,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呢!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4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默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谈迁与厄运抗争的画面,把你最感动的句子划下来,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写你的阅读感受。

      1、生自由品读第3自然段

      2、生交流读书感受。

      ① 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a、“一袭破衫”可以看出他日子过的极为艰苦。“终日奔波”。说明他一天到晚在外奔跑,非常累。

      b、读了这句话,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c、指导朗读。

      ② 句子:“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a、“疾”字什么意思,理解词语意思。

      b、他为什么要如此快速地书写?他要和什么抗争?

      c、指导朗读。

      ③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野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可以看出《国榷》记载明史的完备性。“亲自考察”:可以看出谈迁严谨认真的态度,保证了史料的准确性。)

      a、视频链接。

      【设计意图:对教材进行相关扩充,通过视频链接,使学生形象的感受谈迁在寻访、考证史迹的不易。也是为下面的小练笔创设了一个特定的情境。】

      b、阅读链接:据史料记载,在谈迁重写《国榷》的9年时间里,他先后寻访了173人次。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谈迁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c、这里有四个场景,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静心凝思,想象谈迁的遭遇,等会儿老师请你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画面。

      (大屏幕显示:

      a、也许,那是一个黄沙飞舞的早晨,谈迁 。

      b、也许,那是一个烈日当空的中午,谈迁 。

      c、也许,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谈迁 。

      d、也许,那一天谈千劳累过度病倒了,他还在 。)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此处的小练笔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升华,又是学生对文本的丰富和二度创作,是“把书读厚”的方法之一。】

      3、过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见彩虹。(引读)—— “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字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详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①“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

      ②谈迁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

      小结:这部400多万字的明史巨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浸透着谈迁的心血和汗水,蕴含着谈迁的决心和信念,体现着谈迁的执着和不屈的精神。我们不得不再次感叹,谈迁具有(指课题,引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4、 104卷,428万4千字,翔实、精彩,不可多得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重头来过写成的!如果你站在图书馆里亲眼看到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史书,你想对谈迁说什么?

      【设计意图:情动辞发,在学生深层感悟年老体弱的谈迁争分夺秒、不辞辛劳地重编《国榷》,终于完成了一部“更加翔实、精彩”的明史巨著的基础上,对谈迁深深地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水到渠成地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既是对本文中心的提炼,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谈迁用自己不幸的经历,精彩的人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同学们,能结合这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吗?

      3、学生交流。

      4、有人根据谈迁重写《国榷》的故事,写了一首诗:

      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厄运不改男儿志,

      从头再来垂青史。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起朗诵这首送给谈迁的小诗吧!

      【设计意图:适时补充小诗,既是对教材的延伸,也整体回顾了本篇课文的内容。体现了语文教学过程中“整体——部分——整体”的一般规律。】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或多或少遇到坎坷或挫折,但只要我们想谈千一样,具有厄运打不跨的信念,就总会有希望。

      5、再次齐读最后一段。让我们铭记这段包含哲理的话语——引读“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

      6、好书推荐:《谈迁传》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文是对谈迁精彩一生的概述,并未展开来谈。教师恰可以课文为引子,推荐学生阅读《谈迁传》,全面了解谈迁坎坷、精彩的人生,从中吸取更多的营养。此环节也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多读书”的理念。】

      板书: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谈迁 重写 《国榷》

      信念坚定

      名垂青史 不屈不挠

      勤奋刻苦

      【反思】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与一般写人的文章不同,本文所记述事件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文章选取了谈迁编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进行着重介绍,集中体现在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所以,精读课文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第1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时间跨度大”的特点,对文本进行适当的扩充。从学生课堂表现来看,还比较理想,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设计3篇(扩展3)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反思3篇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反思1

      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课后练习的第4题是:“为了表现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作者运用了许多数字。默读课文,找几处这样的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这道题显示了教学本篇课文的重要要求之一,也提示了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即通过相关数字,体会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将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抽象的数字形象化、具体化、情感化。比如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连续用了“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等数字,我让学生说说从这些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20多年”包含了多少日日夜夜、风霜雨雪、酸甜苦辣!“6次”修改,意味着谈迁不知查阅了多少史料,不知亲自考察了多少地方,反复查证,反复修改,这“6”字包含了多少艰辛和心血啊!从中学生感受到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

      再如第四自然段中写到“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我让学生思考:从“104”、“428万4千”中,你又有什么感悟呢?通过交流,他们知道了这是谈迁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用生命铸就而成的,是对谈迁奋斗一生的最好回报。读着这些数字,我们不禁对谈迁肃然起敬。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设计3篇(扩展4)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10篇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1.材教主要内容、作用和地位

      本文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第三单元的第八课。本单元的主题是“诗文精粹”,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词两首〈渔歌子〉〈如梦令〉》《螳螂捕蝉》《读书要有选择》,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选择上要占领诗文经典这一制高点。它节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篇课文写孙悟空三次识破妖魔,却被唐僧认为滥杀无辜。三打白骨精是取经路上最精彩的故事,不仅表现了白骨精的狡诈多变,也塑造了孙悟空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第五册的《三顾茅庐》、第九册的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两篇课文分别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它们和本文一起共同担负着引领学生阅读经典的使命。

      2.重难点分析

      读懂课文内容不是教学的重点,也不是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引领孩子通过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棵“树”的触摸,走进诗文精粹的“森林”。

      课文具有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与今天我们小学生的表达习惯不同,这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障碍。教学中,指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明确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经典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3.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三.教学理念

      1.落实《语文教学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围绕张庆老师提的“扣读导悟,读中见悟”的语文课程改革意见组织教学。

      2.借鉴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组织课堂教学。

      四、教学策略

      把读书思考作为阅读教学的有力武器,让学生充分地读,利用插图、多媒体助读,使之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五、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说《西游记》,把原作中描写环境以及写白骨精变成的村姑、老妇人外貌的精彩段落制作成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各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2.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我们一读就懂,甚至还没学习这一课,我们早已通过影视、画报了解了情节,那为什么还要在语文课上专门学习呢?

      【设计意图】

      这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学习的目的——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一篇课文,不行百里者半九十。学生了解课文“写什么”,这仅仅是学习的“中点”,而知道,“为什么写”以及“怎样写”才是阅读的“终点”。

      (二)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课文一开始不写怎么打白骨精,为什么写山呢?

      原作中写道“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

      【设计意图】

      环境描写有渲染烘托的作用,为下*铺垫,暗示这里险恶,必定有妖精。这是做一点渗透。

      (三)学习“一打”

      1.白骨精为了达到吃唐僧肉长生不老的贪婪目的是怎样做的呢?课文是用哪些词语写孙悟空识破诡计棒打白骨精的?结果怎样?读第三节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

      2.最高明的画家也画不出最美的美人像,美人的形象在读者心里。你心中美丽的村姑是什么样的由村姑的美貌,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原文是怎么写的?“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

      作者把村姑写得这样美,用意是什么?(作者是为了表现白骨精的贪婪狡诈。)

      3.猪八戒见到村姑拎的斋饭,有怎样的表现?哪个字把八戒的形象刻画出来了?用这个词的好处是什么?

      4.男生齐读悟空识破诡计棒打白骨精的部分,女生读写结果的部分。

      5.通过读书交流,我们知道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按照“变——识——打——结果”的顺序,写出了“一打”的经过。

      【设计意图】授人以渔,教给学法;感受原作语言的魅力与趣味。

      (四)学习

      1.白骨精的美人计被识破,只好走为上。贪婪狡诈的白骨精肯善罢甘休吗?在“二打、三打”部分课文用哪些词句写白骨精的变和孙悟空的识与打的?结果怎样?

      2.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八旬的老妇人?

      原作是怎样写的呢?出示:“走近前观看,那怪物: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摺。”

      老妇人两鬓如冰雪、脸如枯菜叶、满脸都是荷叶褶,她竟然能“闪”出来。“闪”字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好处?

      男生齐读写悟空的部分,女生齐读写白骨精的部分。

      3.“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了下来。”用“摔”字有什么好处?

      4.分角色读师徒的对话。

      5.“三变”变成了——悟空在斗争中增长了智慧,三识三打中,他是这样做的——他为什么笑?

      (五)指导复述

      1.自己看板书,逐个部分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六)总结

      1.你现在想用什么成语称赞孙悟空?投影出示语文课本第61页的成语,学生自由读。

      齐天大圣 大闹天空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

      2.这些成语中,哪几条跟本课中孙悟空的形象相吻合呢?读一读,画下来。

      【设计意图】

      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运用,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之一。这里,把诵读成语,感悟意思,迁移运用,相结合;把阅读课文与单元练习中的诵读与积累相整合。学生读悟的基础上,在六组把成语中挑选适当的几条与课文对号入座,既积累了成语,又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我读书,我快乐

      《西游记》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大英百科全书》说它是*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课后找来《西游记》这部小说的原著或改编本,读一读,体验阅读的乐趣。

      【设计意图】

      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及“能初步理解、借鉴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结合本课教学,为《练习3》口语交际《漫话三国英雄》做准备,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

      板书设计

      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结果

      (贪婪狡猾) (机智勇敢)

      村姑 当头就打 扔下假尸

      老妇人 当头一棒 丢了假尸

      老公公 叫神抡起 打死

      【设计意图】

      板书浓缩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揭示了白骨精“三变”和孙悟空“三打”的脉络,“三打”的结果以及人物形象也都兼顾到了。这样的板书使学生复述课文有了凭借,借助这个抓手,将降低的难度。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把内化的知识外化为口头表达,提高表达潜力。遵循“立足无痕,扎根有魂”的教学理念,在简单愉悦的游戏氛围中熟悉文本,透过多方式朗读,能抓住重点词复述文章资料并感受文章人物的不同个性。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依据,以学生获得为准绳,潜心研究个性化的学习优化之路,把个性化学习灵活运用于课堂之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3、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4、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透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取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先学:

      自主阅读《西游记》的青少年版。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揭题。

      同学们看过有关我国古代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故事书或电影、电视吗?这部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是哪几个人,你明白他们各有什么个性特点吗?这天我们要学习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就是《西游记》的一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篇幅较长,所以我们分两课课文来学。这天先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

      二、带着3个问题自学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

      2、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想课文大致意思。

      3、运用“扩展课题”的方法说说课文的大意。

      三、检查自学状况。

      1、生字。

      1)指名读。

      2)要求学生指出容易读错的`词语。

      3)注意读准:僧,*舌音;竖,翘舌音;注意读准前鼻音:涧,后鼻音:僧

      2、词语。

      1)学生交流已经理解的词语。

      2)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

      3)重点理解词语:挑拔、索性、慈悲、诡计多端。

      3、透过“课题扩展法”说说课文大意。(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化,打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

      四、理清脉络分段。

      1、再读课题,问“三打”指的是什么?

      2、找出课文中“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以每次打白骨精作为一段,这篇课文应分几段。(五段)

      3、让学生读读课文,分好段想想每一段写了什么资料?

      4、交流分段状况。

      五、学习第一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一段,先想想这段课文你能学懂什么?

      2、交流:

      这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了解了帮事发生的原因是白骨精残害百姓,孙悟空要为民除害。

      点拨:能用“不但┅┅而且┅┅”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专门”强调了什么?进一步理解“诡计多端”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概括第一段段意。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教学

      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资料吗?(学生思考回答)

      2、为了降妖除魔,扫清取经路上的障碍,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那么,三次斗争的情形又有什么时候不同呢?这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八课《三打白骨精》。(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次斗争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描述第一次斗争的段落,分别画出描述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词句,然后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下列投影片:

      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朝妖精劈脸一棒。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片上的资料,看看从哪些词语能够体会到人物的性格。也能够小组展开讨论。

      4、交流汇报。(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5、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到了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此刻大家来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来体会的呢?

      (学生概括学习方法,教师板书: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

      (二)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斗争

      1、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来试试,看看从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斗争中,你们能体会到他们的哪些特点。

      2、各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一部分资料来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先挑选一个小组的同学来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能够作补充。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教学课件,帮忙学生理解体会。

      4、小练笔。

      在第三次斗争中,课文没有写到唐僧的表现。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学生自主动手练习,然后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三)练习复述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必须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更加佩服,对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更加憎恨,那么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吧。

      老师温馨提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力争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可采用一人讲一段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各组推行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三、总结课文

      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必须能化险为夷、一路*安。

      为了表扬同学们在课堂上的优异表现,老师要奖励同学们一组词语,让我们一齐来大声诵读吧!

      (课件出示下列词语,学生齐读)

      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不避艰险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来去无踪千变万化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恶务尽天下太*

      板书设计:

      8、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机智勇敢本领高强

      唐僧:心地善良

      白骨精:诡计多端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故事的情节,初步感受故事的一波三折,并能讲述故事。

      3、抓住课文语言文字,体会文字刻画人物形象的妙处;赏读《西游记》原著片段,通过对比阅读,感受经典的语言魅力,产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参考话题:

      故事中的四个主要人物,你最感兴趣的是谁?请抓住他的一言一行,谈谈对他的评价。

      一.课前唱《西游记》主题曲。

      1、送给大家一首歌,播放《西游记》主题曲。

      2、会唱的跟着一起唱好吗?

      3、歌中的猴哥叫什么名字?他最典型的一个动作是什么?能不能演一演?

      4、孙悟空这个人物出自哪一本书?

      *明代长篇神话小说。全书100回。吴承恩根据唐僧玄奘赴天竺取经的史实,注入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创作而成。故事情节生动、奇幻、曲折,人物既有浓厚的神奇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感。不但我们*人喜欢,而且也成了世界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广泛的著作之一。

      5、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游记》里的一个故事——《三打白骨精》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指读要求:

      ①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②口头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2、读后检查。(略)

      四、再读课文,谈谈感受

      1、咱们*人很喜欢“三”这个数字,比如一个成语叫“事不过三”,刘备请诸葛亮叫“三顾茅庐” 。快速读课文找一找,我们课文中就有哪些“三”呢?找的越多越能干。

      板书:(白骨精三变 孙悟空三打 唐僧三责)

      请看黑板的三个“三”,你能不能用简单的线段、箭头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要说出理由。

      2、现在谁能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初步感受吗?

      3、现在给你一个挑战:你能很快地找出孙悟空的一打,二打,三打分别在哪一段吗?

      4、交流

      一打(2-4) 二打(5-6) 三打(7)

      五、作业:

      1、 抄写词语

      2、 继续预习课文,感知三打的不同之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对课大意有所了解。谁来看着大屏幕出示的填空题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出示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前( )次都被白骨精逃脱,第( )次终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

      2、下面我们就先走近孙悟空,感受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动人场景。

      二、品读语言,感受人物性格

      (一)追溯“三打”,感受孙悟空的性格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出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句子,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A (课件出示)“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

      指名读 ,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这里孙悟空怎么样?(着急)从哪里看出来的?

      只有“着急”吗?一般人知道是妖精的话,早已逃之夭夭,看出什么来了?)

      (勇敢、聪明、厉害、)

      师:所以说这里的孙悟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善于识破,勇敢

      B(课件出示)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从这句话又能看出孙悟空有着怎样的性格?(果断,毫不犹豫)

      C、(课件出示)“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从这句话你能读出什么来?

      (对师父忠心耿耿,除恶务尽,明察秋毫,果断,敢作敢为)

      D、(课件出示)“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傅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傅,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从这里你有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悟空呢?

      (聪明,机智,有恶必除,除恶必尽)

      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暗中”“藏”“迎”

      这个“笑”你体会到了什么?(嘲笑、自信、调皮)

      “抡”字告诉我们孙悟空打得怎么样?(打得准,打得好)

      让我们一起跟着孙悟空来打一打,读!

      小结:通过孙悟空三次打白骨精,我们体会到了孙悟空机智勇敢(板书)、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特点。(出示孙悟空的图片)让我们再次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句子,比较这三打的不同点。

      三、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细细品读《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的语言文字,我们发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传神,(指着板书引读)有 的孙悟空,有……的白骨精,有……的唐僧,还有……的猪八戒。其实这正是《西游记》这部著作的特色之一。我们在赏析人物性格的同时,还感受了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特别是对文中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让我们深深地为之折服。下面老师要给你们留一个作业,那就是学着作者那样,用生动精妙的语言写一个场景。

      四、作业

      第三次怒打白骨精后,课文没有写唐僧的表现,请你展开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写下来。

      板书:孙悟空 机智勇敢

      白骨精 诡计多端

      唐僧 善良糊涂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分析:

      《三打白骨精》选自古典名著《西游记》。主要叙述了白骨精为吃唐僧肉,三骗唐僧,都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的故事。白骨精为吃唐僧肉想尽一切计谋,孙悟空为了保护师傅三打白骨精,虽然遭受唐僧误解,被念紧箍咒,仍矢志不渝,最终揭穿白骨精奸计,消灭白骨精。故事着力塑造了个性分明的人物形象,白骨精奸诈狡猾、孙悟空嫉恶如仇、唐僧善恶不分都跃然纸上。第一课时的教学,我重点落实在白骨精的“三变”之上,体会白骨精三次变化的险恶用心。为后文学孙悟空的“三打”和唐僧的“三责”,三悟人物形象作好铺垫。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喜爱孙悟空这个形象,喜爱《西游记》这部小说,课文的文字障碍不多,很容易读懂。学生还可以从动画片、电视连续剧等渠道了解到更广泛、更丰富的相关资料。因此,本文的教学在带领学生了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感悟个性分明的人物形象之余,更应注重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力求使学生在推敲品味语句的过程中感悟传统文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再次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

      2、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研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原文对照,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

      4、抓住白骨精的“三变”,体会白骨精的贪婪、狡诈、诡计多端。

      教学重难点:

      1、研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原文对照,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

      2、抓住白骨精的“三变”,体会白骨精的贪婪、狡诈、诡计多端。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完成课前学习告单。

      教学过程:

      一、聊小说的要素

      1、*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于是,就有了*古典四大名著,你知道是哪几部吗?

      2、(板书:《西游记》)说到《西游记》,你脑子里一下子会闪现出哪些人物?(板书:人物)

      (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

      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看来同学们都已将这人物的名字与人物的形象挂起钩来了。(板书:白骨精)那看到这个名字,你脑海中出现的是什么形象?

      把你看到的送到词中,再读——生:白骨精(读出“吓人”的感觉)

      《西游记》里除了白骨精还有哪些要吃唐僧肉的妖魔?

      (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蜘蛛精,黄袍怪,蜈蚣精……)

      3、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物在一起,必然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发展的——生:情节。

      而这些人物和故事的情节,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活动场所,这场所就叫——环境。

      4、多了不起,就这么聊,我们就聊出了小说的三要素。(板书: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的聊天方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所学文本产生兴趣。

      下面咱们就聊聊《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板书:三打,再完整读“三打白骨精”的课题。)

      5、课前布置大家预习了,预习得怎样呢?现在我检查检查同学们读书情况。

      6、课文读得都不错,那我就检查检查你们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把你们学习单中提炼的“起因、经过、结果”加起来,就是主要内容。谁来试试?

      7、作为六年级同学,我们需要有一定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呵呵,故事的情节虽然了解了,但难免有一些要探讨的问题。课前,我看了同学们的预习单,大家提出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有的希望具体了解故事,有的对人物的做法进行质疑,还有的对故事结局产生进一步追问,很好。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读书情况、主要内容的概括情况及质疑情况,其实是对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检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凭借自己的学习能力先行学习。教者通过检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以调控教学内容,做到会的不教,有问题的重点教。

      二、聊故事的环境

      1、结合同学们的问题,我仔细地读了课文,有了新的发现。相信,如果你也能带着思考再次走进故事里,你也会有新发现。让我们先走进故事发生的环境。

      2、指读“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

      你读出了什么?

      3、再读原著里的这段话,你又有什么感受?

      出示:“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1)自由练读

      (2)指读,谈感悟。

      不仅山高,而且仿佛看到“虎狼成阵、千尺大蟒,万丈长蛇”真吓人。比课文的环境恐怖多了!

      这地方令人毛骨悚然。你想啊,这样的环境,能生出什么好东西,什么大蟒长舌,没准白骨精就是它们的领导呢!

      过渡:常言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这穷山恶水的环境中,必定有可恶的妖精。这样的环境描写,真妙呀,它预示着惊险的故事情节即将发生。那咱就走进故事的情节。

      [设计意图]:通过与原著中环境描写的对比学习,让学生对故事发生的情境有更真切的感受,有利于指导好学生的朗读。

      三、聊故事的情节

      (一)聊“一变”

      1、有情节就有故事的发展,咱得先从故事的起因聊起。谁来说说起因是什么?

      2、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看看文章中怎么说的?读给我们听听。

      指读“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

      (1))妖精可是“自言自语”地说,那是怎样说?

      (2)再看她是怎么自言自语的?

      生:白骨精是“不胜欢喜”地自言自语的。(学生又读了句子。)

      3、这妖精,都高兴的找不着北了。说时迟,那时快。施展妖术,变成了——村姑。

      出示:“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1)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样的村姑呢?(美貌。)

      出示图片:形容美貌的词语我们积累的多了去了,你能用上几个来说一说吗?

      (2)看看原著中描写的吧——

      默读:

      《西游记》最著名的版本李卓吾批评本,在妖精第一次变少女(故意重音强调)的文字描写后,批了一个字。你们猜,是哪个字?(妙)

      咱们看看白骨精变化后的长相,妙在哪?

      (3)单看这变的长相,觉得妙。再想想她用的“计”,还妙在哪?

      (4)这一切,都源于吴承恩写得妙啊。把原著中对村姑“美貌”的具体描写送到课文中,再读读,看这“美”的后面,藏着什么?(学生用原著中对村姑美貌的描写,替换课文中的“美貌”,再读)

      [设计意图]:利用李卓吾点评的一个“妙”字做文章,让学生体会白骨精的别有用心,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到白骨精所变的村姑再美,也掩饰不了她丑恶的用心。

      小结: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来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人的,不可言说的丑恶的内心。真是居心险恶啊。默读5——7自然段,用“”划出白骨精的“二变”和“三变”,看看妖精的二变、三变(板书:变)又妙在哪里。

      (二)聊“二变”“三变”

      随机教学“二变”“三变”

      交流第二“变”: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2)说说这一变妙在哪?

      指导朗读:你可别忘了,那可是八旬老妇人,走一步,哭一声,走一步,哭一声。该怎么读?(学生再读,强调“八旬”读“一步一声”时,拆开读“一步”抽泣一下,“一声”抽泣一下。)

      看着样子,听着哭声,真够可怜的。然而你同情吗?

      抓住“闪”字,体会白骨精来得迅速,这动作与八旬老人不相衬,分明就是妖精变的!变成这副模样用的是“苦肉计”,想让唐僧觉得它可怜。

      2、交流第三“变”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1.材教主要内容、作用和地位

      本文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第三单元的第八课。本单元的主题是“诗文精粹”,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词两首〈渔歌子〉〈如梦令〉》《螳螂捕蝉》《读书要有选择》,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选择上要占领诗文经典这一制高点。它节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篇课文写孙悟空三次识破妖魔,却被唐僧认为滥杀无辜。三打白骨精是取经路上最精彩的故事,不仅表现了白骨精的狡诈多变,也塑造了孙悟空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第五册的《三顾茅庐》、第九册的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两篇课文分别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它们和本文一起共同担负着引领学生阅读经典的使命。

      2.重难点分析

      读懂课文内容不是教学的重点,也不是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引领孩子通过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棵“树”的触摸,走进诗文精粹的“森林”。

      课文具有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与今天我们小学生的表达习惯不同,这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障碍。教学中,指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明确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经典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3.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三.教学理念

      1.落实《语文教学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围绕张庆老师提的“扣读导悟,读中见悟”的语文课程改革意见组织教学。

      2.借鉴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组织课堂教学。

      四、教学策略

      把读书思考作为阅读教学的有力武器,让学生充分地读,利用插图、多媒体助读,使之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五、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说《西游记》,把原作中描写环境以及写白骨精变成的村姑、老妇人外貌的精彩段落制作成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各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2.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我们一读就懂,甚至还没学习这一课,我们早已通过影视、画报了解了情节,那为什么还要在语文课上专门学习呢?

      【设计意图】

      这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学习的目的——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一篇课文,不行百里者半九十。学生了解课文“写什么”,这仅仅是学习的“中点”,而知道,“为什么写”以及“怎样写”才是阅读的“终点”。

      (二)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课文一开始不写怎么打白骨精,为什么写山呢?

      原作中写道“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

      【设计意图】

      环境描写有渲染烘托的作用,为下*铺垫,暗示这里险恶,必定有妖精。这是做一点渗透。

      (三)学习“一打”

      1.白骨精为了达到吃唐僧肉长生不老的贪婪目的是怎样做的呢?课文是用哪些词语写孙悟空识破诡计棒打白骨精的?结果怎样?读第三节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

      2.最高明的画家也画不出最美的美人像,美人的形象在读者心里。你心中美丽的村姑是什么样的由村姑的美貌,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原文是怎么写的?“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

      作者把村姑写得这样美,用意是什么?(作者是为了表现白骨精的贪婪狡诈。)

      3.猪八戒见到村姑拎的斋饭,有怎样的表现?哪个字把八戒的形象刻画出来了?用这个词的好处是什么?

      4.男生齐读悟空识破诡计棒打白骨精的部分,女生读写结果的部分。

      5.通过读书交流,我们知道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按照“变——识——打——结果”的顺序,写出了“一打”的经过。

      【设计意图】授人以渔,教给学法;感受原作语言的`魅力与趣味。

      (四)学习

      1.白骨精的美人计被识破,只好走为上。贪婪狡诈的白骨精肯善罢甘休吗?在“二打、三打”部分课文用哪些词句写白骨精的变和孙悟空的识与打的?结果怎样?

      2.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八旬的老妇人?

      原作是怎样写的呢?出示:“走近前观看,那怪物: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摺。”

      老妇人两鬓如冰雪、脸如枯菜叶、满脸都是荷叶褶,她竟然能“闪”出来。“闪”字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好处?

      男生齐读写悟空的部分,女生齐读写白骨精的部分。

      3.“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了下来。”用“摔”字有什么好处?

      4.分角色读师徒的对话。

      5.“三变”变成了——悟空在斗争中增长了智慧,三识三打中,他是这样做的——他为什么笑?

      (五)指导复述

      1.自己看板书,逐个部分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六)总结

      1.你现在想用什么成语称赞孙悟空?投影出示语文课本第61页的成语,学生自由读。

      齐天大圣 大闹天空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

      2.这些成语中,哪几条跟本课中孙悟空的形象相吻合呢?读一读,画下来。

      【设计意图】

      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运用,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之一。这里,把诵读成语,感悟意思,迁移运用,相结合;把阅读课文与单元练习中的诵读与积累相整合。学生读悟的基础上,在六组把成语中挑选适当的几条与课文对号入座,既积累了成语,又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我读书,我快乐

      《西游记》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大英百科全书》说它是*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课后找来《西游记》这部小说的原著或改编本,读一读,体验阅读的乐趣。

      【设计意图】

      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及“能初步理解、借鉴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结合本课教学,为《练习3》口语交际《漫话三国英雄》做准备,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

      板书设计

      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结果

      (贪婪狡猾) (机智勇敢)

      村姑 当头就打 扔下假尸

      老妇人 当头一棒 丢了假尸

      老公公 叫神抡起 打死

      【设计意图】

      板书浓缩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揭示了白骨精“三变”和孙悟空“三打”的脉络,“三打”的结果以及人物形象也都兼顾到了。这样的板书使学生复述课文有了凭借,借助这个抓手,将降低的难度。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分析:

      《三打白骨精》选自古典名著《西游记》。主要叙述了白骨精为吃唐僧肉,三骗唐僧,都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的故事。白骨精为吃唐僧肉想尽一切计谋,孙悟空为了保护师傅三打白骨精,虽然遭受唐僧误解,被念紧箍咒,仍矢志不渝,最终揭穿白骨精奸计,消灭白骨精。故事着力塑造了个性分明的人物形象,白骨精奸诈狡猾、孙悟空嫉恶如仇、唐僧善恶不分都跃然纸上。第一课时的教学,我重点落实在白骨精的“三变”之上,体会白骨精三次变化的险恶用心。为后文学孙悟空的“三打”和唐僧的“三责”,三悟人物形象作好铺垫。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喜爱孙悟空这个形象,喜爱《西游记》这部小说,课文的文字障碍不多,很容易读懂。学生还可以从动画片、电视连续剧等渠道了解到更广泛、更丰富的相关资料。因此,本文的教学在带领学生了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感悟个性分明的人物形象之余,更应注重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力求使学生在推敲品味语句的过程中感悟传统文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再次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

      2、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研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原文对照,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

      4、抓住白骨精的“三变”,体会白骨精的贪婪、狡诈、诡计多端。

      教学重难点:

      1、研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原文对照,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

      2、抓住白骨精的“三变”,体会白骨精的贪婪、狡诈、诡计多端。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完成课前学习告单。

      教学过程:

      一、聊小说的要素

      1、*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于是,就有了*古典四大名著,你知道是哪几部吗?

      2、(板书:《西游记》)说到《西游记》,你脑子里一下子会闪现出哪些人物?(板书:人物)

      (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

      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看来同学们都已将这人物的名字与人物的形象挂起钩来了。(板书:白骨精)那看到这个名字,你脑海中出现的是什么形象?

      把你看到的送到词中,再读——生:白骨精(读出“吓人”的感觉)

      《西游记》里除了白骨精还有哪些要吃唐僧肉的妖魔?

      (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蜘蛛精,黄袍怪,蜈蚣精……)

      3、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物在一起,必然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发展的——生:情节。

      而这些人物和故事的情节,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活动场所,这场所就叫——环境。

      4、多了不起,就这么聊,我们就聊出了小说的三要素。(板书: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的聊天方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所学文本产生兴趣。

      下面咱们就聊聊《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板书:三打,再完整读“三打白骨精”的课题。)

      5、课前布置大家预习了,预习得怎样呢?现在我检查检查同学们读书情况。

      6、课文读得都不错,那我就检查检查你们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把你们学习单中提炼的“起因、经过、结果”加起来,就是主要内容。谁来试试?

      7、作为六年级同学,我们需要有一定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呵呵,故事的情节虽然了解了,但难免有一些要探讨的问题。课前,我看了同学们的预习单,大家提出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有的希望具体了解故事,有的对人物的做法进行质疑,还有的对故事结局产生进一步追问,很好。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读书情况、主要内容的.概括情况及质疑情况,其实是对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检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凭借自己的学习能力先行学习。教者通过检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以调控教学内容,做到会的不教,有问题的重点教。

      二、聊故事的环境

      1、结合同学们的问题,我仔细地读了课文,有了新的发现。相信,如果你也能带着思考再次走进故事里,你也会有新发现。让我们先走进故事发生的环境。

      2、指读“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

      你读出了什么?

      3、再读原著里的这段话,你又有什么感受?

      出示:“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1)自由练读

      (2)指读,谈感悟。

      不仅山高,而且仿佛看到“虎狼成阵、千尺大蟒,万丈长蛇”真吓人。比课文的环境恐怖多了!

      这地方令人毛骨悚然。你想啊,这样的环境,能生出什么好东西,什么大蟒长舌,没准白骨精就是它们的领导呢!

      过渡:常言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这穷山恶水的环境中,必定有可恶的妖精。这样的环境描写,真妙呀,它预示着惊险的故事情节即将发生。那咱就走进故事的情节。

      [设计意图]:通过与原著中环境描写的对比学习,让学生对故事发生的情境有更真切的感受,有利于指导好学生的朗读。

      三、聊故事的情节

      (一)聊“一变”

      1、有情节就有故事的发展,咱得先从故事的起因聊起。谁来说说起因是什么?

      2、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看看文章中怎么说的?读给我们听听。

      指读“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

      (1))妖精可是“自言自语”地说,那是怎样说?

      (2)再看她是怎么自言自语的?

      生:白骨精是“不胜欢喜”地自言自语的。(学生又读了句子。)

      3、这妖精,都高兴的找不着北了。说时迟,那时快。施展妖术,变成了——村姑。

      出示:“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1)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样的村姑呢?(美貌。)

      出示图片:形容美貌的词语我们积累的多了去了,你能用上几个来说一说吗?

      (2)看看原著中描写的吧——

      默读:

      《西游记》最著名的版本李卓吾批评本,在妖精第一次变少女(故意重音强调)的文字描写后,批了一个字。你们猜,是哪个字?(妙)

      咱们看看白骨精变化后的长相,妙在哪?

      (3)单看这变的长相,觉得妙。再想想她用的“计”,还妙在哪?

      (4)这一切,都源于吴承恩写得妙啊。把原著中对村姑“美貌”的具体描写送到课文中,再读读,看这“美”的后面,藏着什么?(学生用原著中对村姑美貌的描写,替换课文中的“美貌”,再读)

      [设计意图]:利用李卓吾点评的一个“妙”字做文章,让学生体会白骨精的别有用心,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到白骨精所变的村姑再美,也掩饰不了她丑恶的用心。

      小结: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来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人的,不可言说的丑恶的内心。真是居心险恶啊。默读5——7自然段,用“”划出白骨精的“二变”和“三变”,看看妖精的二变、三变(板书:变)又妙在哪里。

      (二)聊“二变”“三变”

      随机教学“二变”“三变”

      交流第二“变”: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2)说说这一变妙在哪?

      指导朗读:你可别忘了,那可是八旬老妇人,走一步,哭一声,走一步,哭一声。该怎么读?(学生再读,强调“八旬”读“一步一声”时,拆开读“一步”抽泣一下,“一声”抽泣一下。)

      看着样子,听着哭声,真够可怜的。然而你同情吗?

      抓住“闪”字,体会白骨精来得迅速,这动作与八旬老人不相衬,分明就是妖精变的!变成这副模样用的是“苦肉计”,想让唐僧觉得它可怜。

      2、交流第三“变”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把内化的知识外化为口头表达,提高表达潜力。遵循“立足无痕,扎根有魂”的教学理念,在简单愉悦的游戏氛围中熟悉文本,透过多方式朗读,能抓住重点词复述文章资料并感受文章人物的不同个性。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依据,以学生获得为准绳,潜心研究个性化的学习优化之路,把个性化学习灵活运用于课堂之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3、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4、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透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取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先学:

      自主阅读《西游记》的青少年版。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揭题。

      同学们看过有关我国古代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故事书或电影、电视吗?这部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是哪几个人,你明白他们各有什么个性特点吗?这天我们要学习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就是《西游记》的一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篇幅较长,所以我们分两课课文来学。这天先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

      二、带着3个问题自学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

      2、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想课文大致意思。

      3、运用“扩展课题”的方法说说课文的大意。

      三、检查自学状况。

      1、生字。

      1)指名读。

      2)要求学生指出容易读错的词语。

      3)注意读准:僧,*舌音;竖,翘舌音;注意读准前鼻音:涧,后鼻音:僧

      2、词语。

      1)学生交流已经理解的词语。

      2)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

      3)重点理解词语:挑拔、索性、慈悲、诡计多端。

      3、透过“课题扩展法”说说课文大意。(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化,打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

      四、理清脉络分段。

      1、再读课题,问“三打”指的是什么?

      2、找出课文中“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以每次打白骨精作为一段,这篇课文应分几段。(五段)

      3、让学生读读课文,分好段想想每一段写了什么资料?

      4、交流分段状况。

      五、学习第一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一段,先想想这段课文你能学懂什么?

      2、交流:

      这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了解了帮事发生的原因是白骨精残害百姓,孙悟空要为民除害。

      点拨:能用“不但┅┅而且┅┅”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专门”强调了什么?进一步理解“诡计多端”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概括第一段段意。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教学

      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资料吗?(学生思考回答)

      2、为了降妖除魔,扫清取经路上的障碍,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那么,三次斗争的情形又有什么时候不同呢?这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八课《三打白骨精》。(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次斗争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描述第一次斗争的段落,分别画出描述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词句,然后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下列投影片:

      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朝妖精劈脸一棒。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片上的资料,看看从哪些词语能够体会到人物的性格。也能够小组展开讨论。

      4、交流汇报。(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5、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到了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此刻大家来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来体会的呢?

      (学生概括学习方法,教师板书: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

      (二)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斗争

      1、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来试试,看看从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斗争中,你们能体会到他们的哪些特点。

      2、各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一部分资料来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先挑选一个小组的同学来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能够作补充。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教学课件,帮忙学生理解体会。

      4、小练笔。

      在第三次斗争中,课文没有写到唐僧的表现。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学生自主动手练习,然后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三)练习复述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必须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更加佩服,对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更加憎恨,那么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吧。

      老师温馨提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力争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可采用一人讲一段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各组推行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三、总结课文

      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必须能化险为夷、一路*安。

      为了表扬同学们在课堂上的优异表现,老师要奖励同学们一组词语,让我们一齐来大声诵读吧!

      (课件出示下列词语,学生齐读)

      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不避艰险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来去无踪千变万化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恶务尽天下太*

      板书设计:

      8、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机智勇敢本领高强

      唐僧:心地善良

      白骨精:诡计多端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有感情地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懂课文同时,感受孙悟空善于揭穿白骨精妖术,勇于斗争到底顽强精神,体会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

      教学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读,通过语言文字品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能用自己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吗?

      2、正因为白骨精“三变”,所以就有了孙悟空三次棒打,那么,三次斗争情形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第一打”“第二打”“第三打”。

      二、精读课文

      第一次斗争

      1、请大家轻声读读2——4小节,第一次斗争情形,分别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句子,注意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性格。

      2、学生读课文,画语句子:

      3、引导学生阅读以上内容,看看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人物性格。

      4、交流汇报。(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白骨精

      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指名读(出示段落)

      自言自语是怎么说?(自己跟自己说)

      那你再试一遍。

      师:自言自语是跟自己说,你这样说都让别妖精听见了。

      师:都控制不住自己情绪了,心里头那高兴啊,那叫——不胜欢喜。

      (出示视频)

      指导朗读

      变成了一个什么样村姑?(美貌)

      说说美貌词(出示视频)

      看到美貌,你想到了哪些词?

      (闭月羞花、眉清目秀、花枝招展……)

      这美下面藏是——恶。

      把感受送进去再读

      “径直”(目标明确,很不得马上把唐僧抓走)

      “扔下一具假尸首”(嫁祸于孙悟空)

      所以说这里白骨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奸诈、诡计多端板书:诡计多端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看到了白骨精真面目!

      孙悟空

      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朝妖精劈脸一棒。

      指名读

      (出示段落)

      师:这里孙悟空怎么样?

      (着急)从哪里看出来?

      真是“着急”吗?一般人知道是妖精话,早已逃之夭夭,看出什么来了?(勇敢)

      (聪明、厉害、火眼金睛)

      一眼看出

      师:所以说这里孙悟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善于识破,勇敢板书:勇敢

      唐僧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说说唐僧吧

      (唐僧十分善良,慈悲为怀)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连忙扯住”(善良)

      “责怪”(善良过度)

      什么叫责怪?怪罪孙悟空什么?可是这妖精是来干什么呀?所以说唐僧真是(善良过度)

      师:所以说这里唐僧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慈悲、糊涂板书:善良糊涂

      5、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打内容,体会到了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性格特点。想想,我们是如何来学习?

      (概括学习方法:读课文——画句子——品词语——悟性格)

      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斗争

      1、请同学们学习第二打,第三打内容

      对照老师提供表格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性格

      表格:

      人物

      情节

      白骨精

      孙悟空

      唐僧

      一打

      奸诈

      举起……

      当头就打勇敢

      连忙扯住

      责怪善良

      二打

      也不说话,

      当头

      就是一棒

      惊

      不由分说

      非常生气

      三打

      藏、迎、笑

      暗中、吩咐

      抡起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点拨。

      我们来交流交流,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了人物形象、人物性格。

      2、第二打

      白骨精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见到过八旬老妇人吗?(拄着拐杖,颤颤巍巍)

      试着读一读,让我们看到一个八旬老人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一步、一声分开读)指导朗读

      这样伤心可以说是(肝肠寸断、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值得同情吗?

      这哭里藏着便是——恶,藏是——刀

      想到了一个成语

      生:笑里藏刀

      师:现在是哭

      生:哭里藏刀

      这句话中还有哪个词语引起了你注意?

      “闪”

      真会读书,说说看(与正常人不一样,不想是歌老妇人,肯定是妖精)

      继续交流

      “又”“丢”(说明逃得快,还会再来)

      唐僧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惊”“摔”“坐”(善良,更加生气)

      “不由分说”“一口气”为什么这么做?

      他怎么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

      真吗?你们能分辨出这善与恶吗?

      (善是孙悟空,保护师傅,恶是白骨精,要吃唐僧)

      你看,唐僧真是(善恶不分,人妖不分)

      板书:糊涂

      孙悟空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读出什么来了?

      (对师父忠心耿耿,除恶务尽,明察秋毫,果断,敢作敢为)

      3、第三打

      从第三打你又体会到了任务怎样性格

      孙悟空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从这里你有看到了一个怎样孙悟空呢?

      (聪明,机智,有恶必除,除恶必尽)

      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暗中”“藏”“迎”

      这个“笑”你体会到了什么?

      (嘲笑、自信、调皮)

      “抡”

      打得怎么样?(打得准,打得好)

      让我们一起跟着孙悟空来打一打,读!

      出示“妖精化作……白骨夫人”

      小结:真是“金猴抡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三、总结

      师:白骨精一共变了三次,一变村姑,这是什么计?(是美人计),二变变成了找女儿老婆婆,是苦肉计。三变老公公,这叫——

      生:连环计

      它是有意作恶。所以,变一次,就得打一次,变两次,打两次,变三次,就打三次。孙悟空要把这里恶——打死。

      比较三次打

      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师:这三次打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呢?

      (孙悟空都能一眼看出,聪明,勇敢)

      (唐僧慈悲,都被蒙蔽上当)

      (白骨精演天衣无缝)

      师:为什么这三次打得不一样?

      生:第一次妖精是迎面走来,没想那么多,所以就劈脸一棒。第二次老妇人矮,所以就当头一棒第三次要置妖精于死地,所以抡起一棒。

      师:那么孙悟空在这三打态度上你发现什么变化没有?

      生:一打急打、二打怒打、三打智打

      师:让我们跟着孙悟空打一打

      生分三组读三次打。

      小结:正因为这三变不一样,这三打不一样,人物形象愈加丰满,作者描写引人入胜,所以,虽然课文情节类似,但是我们却不觉得重复,反而感觉十分精彩,真是神来之笔!

      小练笔。

      在第三次斗争中,唐僧什么表现?请你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三、总结课文

      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道路。前进道路上还会有更多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化险为夷、一路*安。

      让我们再来一起赞以赞孙悟空吧!读词语

      四、作业

      板书: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机智勇敢

      唐僧善良糊涂

      白骨精诡计多端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1.材教主要内容、作用和地位

      本文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第三单元的第八课。本单元的主题是“诗文精粹”,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词两首〈渔歌子〉〈如梦令〉》《螳螂捕蝉》《读书要有选择》,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选择上要占领诗文经典这一制高点。它节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篇课文写孙悟空三次识破妖魔,却被唐僧认为滥杀无辜。三打白骨精是取经路上最精彩的故事,不仅表现了白骨精的狡诈多变,也塑造了孙悟空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第五册的《三顾茅庐》、第九册的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两篇课文分别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它们和本文一起共同担负着引领学生阅读经典的使命。

      2.重难点分析

      读懂课文内容不是教学的重点,也不是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引领孩子通过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棵“树”的触摸,走进诗文精粹的“森林”。

      课文具有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与今天我们小学生的表达习惯不同,这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障碍。教学中,指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明确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经典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3.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三.教学理念

      1.落实《语文教学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围绕张庆老师提的“扣读导悟,读中见悟”的语文课程改革意见组织教学。

      2.借鉴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组织课堂教学。

      四、教学策略

      把读书思考作为阅读教学的有力武器,让学生充分地读,利用插图、多媒体助读,使之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五、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说《西游记》,把原作中描写环境以及写白骨精变成的村姑、老妇人外貌的精彩段落制作成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各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2.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我们一读就懂,甚至还没学习这一课,我们早已通过影视、画报了解了情节,那为什么还要在语文课上专门学习呢?

      【设计意图】

      这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学习的目的——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一篇课文,不行百里者半九十。学生了解课文“写什么”,这仅仅是学习的“中点”,而知道,“为什么写”以及“怎样写”才是阅读的“终点”。

      (二)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课文一开始不写怎么打白骨精,为什么写山呢?

      原作中写道“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

      【设计意图】

      环境描写有渲染烘托的作用,为下*铺垫,暗示这里险恶,必定有妖精。这是做一点渗透。

      (三)学习“一打”

      1.白骨精为了达到吃唐僧肉长生不老的贪婪目的是怎样做的呢?课文是用哪些词语写孙悟空识破诡计棒打白骨精的?结果怎样?读第三节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

      2.最高明的画家也画不出最美的美人像,美人的形象在读者心里。你心中美丽的村姑是什么样的由村姑的美貌,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原文是怎么写的?“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

      作者把村姑写得这样美,用意是什么?(作者是为了表现白骨精的贪婪狡诈。)

      3.猪八戒见到村姑拎的斋饭,有怎样的表现?哪个字把八戒的形象刻画出来了?用这个词的好处是什么?

      4.男生齐读悟空识破诡计棒打白骨精的部分,女生读写结果的部分。

      5.通过读书交流,我们知道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按照“变——识——打——结果”的顺序,写出了“一打”的经过。

      【设计意图】授人以渔,教给学法;感受原作语言的魅力与趣味。

      (四)学习

      1.白骨精的美人计被识破,只好走为上。贪婪狡诈的白骨精肯善罢甘休吗?在“二打、三打”部分课文用哪些词句写白骨精的变和孙悟空的识与打的?结果怎样?

      2.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八旬的老妇人?

      原作是怎样写的呢?出示:“走近前观看,那怪物: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摺。”

      老妇人两鬓如冰雪、脸如枯菜叶、满脸都是荷叶褶,她竟然能“闪”出来。“闪”字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好处?

      男生齐读写悟空的部分,女生齐读写白骨精的部分。

      3.“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了下来。”用“摔”字有什么好处?

      4.分角色读师徒的对话。

      5.“三变”变成了——悟空在斗争中增长了智慧,三识三打中,他是这样做的——他为什么笑?

      (五)指导复述

      1.自己看板书,逐个部分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六)总结

      1.你现在想用什么成语称赞孙悟空?投影出示语文课本第61页的成语,学生自由读。

      齐天大圣 大闹天空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

      2.这些成语中,哪几条跟本课中孙悟空的形象相吻合呢?读一读,画下来。

      【设计意图】

      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运用,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之一。这里,把诵读成语,感悟意思,迁移运用,相结合;把阅读课文与单元练习中的诵读与积累相整合。学生读悟的基础上,在六组把成语中挑选适当的几条与课文对号入座,既积累了成语,又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我读书,我快乐

      《西游记》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大英百科全书》说它是*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课后找来《西游记》这部小说的原著或改编本,读一读,体验阅读的乐趣。

      【设计意图】

      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及“能初步理解、借鉴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结合本课教学,为《练习3》口语交际《漫话三国英雄》做准备,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

      板书设计

      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结果

      (贪婪狡猾) (机智勇敢)

      村姑 当头就打 扔下假尸

      老妇人 当头一棒 丢了假尸

      老公公 叫神抡起 打死

      【设计意图】

      板书浓缩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揭示了白骨精“三变”和孙悟空“三打”的脉络,“三打”的结果以及人物形象也都兼顾到了。这样的板书使学生复述课文有了凭借,借助这个抓手,将降低的难度。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地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懂课文的同时,感受孙悟空善于揭穿白骨精的妖术,勇于斗争到底的顽强精神,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名著引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庆的春节刚刚过去,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开始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生活。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出示《西游记》)

      2、简介《西游记》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它想象丰富,故事曲折奇幻,人物形象鲜明,它从诞生到现在的四、五百年里,不但深受我们*人喜欢,而且已成为了世界文学中拥有最广泛读者的著作之一 ,被改编成几国文字,还被拍成电影、电视,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3、一提到《西游记》你脑海中会出现谁?为什么?

      4、你还知道小说中哪些人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5、看来同学们都很熟悉和喜欢《西游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而来的课文——三打白骨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书反馈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导读好翘舌音、前鼻音。)

      (2)口头填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 ),最后变成 (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先后( )次怒打白骨精,最后终于( )白骨精。

      (4)明确人物关系,构架文章结构

      (出示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同学们,任何一篇小说中都会有“人物、情节、环境”,我们把它们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我们首先来看看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都有哪些? (板书:孙悟空、白骨精、唐僧)

      他们三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孙悟空

      三打 三怪 白骨精 三骗 唐僧

      二、精读“第一打”,感悟形象

      正因为白骨精的“三骗”“三变”,才有了孙悟空的“三打”和唐僧的“三怪”。这就是小说的——情节。那么,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情形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首先来看看 “第一打”。

      1、请大家轻声读读2—4段,分别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句子和关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性格。(出示学习要求)

      2、学生读课文,画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设计3篇(扩展5)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10篇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1

      今天,我们学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课。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明末清初浙江的一位史学家——谈迁。

      文中这样说,经过二十多年奋斗,六次修改,谈迁终于在五十多岁时完成了一部四百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句话体现出了谈迁治学的刻苦,信念的坚定的可贵精神。 那么,究竟是什么厄运促使谈迁寝食不安的呢?文中为我们介绍:“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可是,谈迁并没有被厄运打垮,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又经过了几年奋斗,新写的《国榷》诞生了。这部《国榷》共104卷,四百二十八万四千字,内容比原先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巨著。

      看到这里,我不仅想起了一句名言:“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伟人不都这样吗?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访名医,尝药草,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生谋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电学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一千多项发明专利 权! 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在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遇到崎岖和坎坷,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2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每当听到刘欢唱的《从头再来》时,我心中总会器宇轩昂,感慨万千。

      听着那一句句动人心弦的歌词,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五年级上册的书上的一篇文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名叫谈迁,他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经过多年奋斗,谈迁终于编写好了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的一天夜晚,小偷溜进他家中,偷走了这部《国榷》,20多年的心血顿时化为乌有,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而现在,谈迁已经是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事后,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但后来,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就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重新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从此,每天清晨,当人们还在熟睡之际,谈迁一袭破衣,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在瑟瑟的寒风中,在漫天的风沙中艰难行走。饿了就吃点硬邦邦、冷冰冰的烧饼,渴了就喝点自带水,累了就找一块石凳坐下来休息片刻。到了晚上,他就开始奋笔疾书,趁着那微弱的光芒挑灯夜战,编写初稿……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无臂钢琴师刘伟,他原本是一个四肢健全的"人,但因为一次意外事件,他失去了双手。刘伟知道了自己的情况后,不但不气馁,而且还奋起急追,每天,他都用自己的双脚弹琴,脚上有时磨出了一个又一个大血泡,令他疼痛不已,但他并没有被困难打倒,仍然继续坚持不懈练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不断努力下,他能用脚弹钢琴了,也就是正常人用手弹得八级的曲子。后来,他凭着自己自学的本领,考上了美国著名的音乐学院——维也纳!

      他曾经说过:“要么就早点死掉,要么就精彩地活着。”

      他的这种自强不息,不为困难所打倒的精神值得我学习,也让我知道了只要坚持,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的!

      “再苦再累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是呀,我们只要有像谈迁那样的坚定的信念,必胜的决心;像刘伟那样有着坚持不懈的毅力,持之以恒的耐力,我们就可以用汗水浇灌出鲜艳的花朵,让希望之光永远驱散绝望之云!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3

      午后,温暖的阳光从窗帘的缝隙中照射到身上。卧躺沙发,手持书本,慢慢地体会书中人物的*,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突然一篇课文从我眼前闪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他从小立志要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经过二十几年的奋斗,他才写成了《国榷》。可就在书稿付印前被小偷偷了。谈迁并没有被厄运打垮,他重新撰写这部史书,最终获得成功。文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遇到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是的,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肯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战胜挫折,就会成功。读着读着,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学骑车的情景。那次学车,是在去年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着大地,我的心情就好比这阳光,热情、火辣,因为今天我要开始了我的学车生涯。妈妈把我扶上自行车,我双手紧紧握住车把,摇摇晃晃地骑着。车子活像一条小蛇在游动,不知是因为我害怕还是用力不均,自行车突然猛得往左一冲,我连人带车一起摔在地上。自行车压在小腿上,我的脚如同被电了一样麻木、疼痛,小腿皮肤也渐渐渗出一片紫色。“好痛啊!我不要学了!”我大喊道。妈妈把我扶起,细细查看了一下:“没事吧?”继而又意味深长地说道“怎么,遇到一点小问题就放弃啦?男子汉大丈夫,做事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记住,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不劳而获的,我相信只要你坚持就能学会。”听了妈妈的话,我眼前豁然开朗:是啊,我不能就这样放弃,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后来,经过了不懈努力,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生,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坚持不懈,百折不挠!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4

      最近几天,“谈迁”、“国榷”等名词一直在脑海里不断地起伏,翻涌。因为我前不久刚读了蒋光宇精心创作的一篇文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好作文被选进了语文课本,它主要写了这此:有一位名叫谈迁的史学家花了大半生,在50多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但不幸的是被小偷偷了,《国榷》被盗。面对巨大的打击,谈迁站了起来,他不向命运屈服,又开始挥舞笔杆,最终60多的他创造了一部新《国榷》。

      是啊!我们的人生海洋不可能没有一点波涛,没有一点风雨,更多的是乘风破浪的信念大船。文中的主人公谈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家境贫寒,为抄史料走百里,靠的是什么?是信念!《国榷》被盗,心血全无,是什么让年过半百的老人重新振作?也是信念!面对孤灯,面对年老体弱,是什么让一袭破衫的他奋笔疾书?还是信念!信念是船便更是船舵,是主宰人一生的舵。轻巧、简单的舵做起来容易行起来难,而坚硬的舵却可以驶得万年船,人人皆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在研究炸药时,厄运不是也降临了吗?他在一次实验中,“轰”地一声,实验室化为灰烬,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疾,但再看看现在的"炸药和诺贝尔奖,你会认为他当时气馁了吗?放弃了吗?都没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小时候再*常不过的愿望!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5

      我读的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了这篇课文后,我被课文中的主人公谈迁所感动。

      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明未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说到谈迁的故事,现在说一说我生活中的一件。这是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我吃过早饭后,便来到书桌前想了一会儿,作业全部写完了,做什么?想着想着,语文老师经常说让我发表作文,胡子昂、任晨露、蔡梦千都已经发表作文了。我还没有发表一篇文章,不如写一篇作文稿吧,说着,我便拿起了笔,想一想我写什么呢?想到这,我想到了我以前写的作文。我根据原文改了又改,一篇新的作文稿便出来了,我让爸爸给我再改一改。爸爸改完后,我就到电脑上想把我的作文发到QQ号上,开始工作了,因为我打字速度太慢,速度比蜗牛还慢,20分钟才打了几个字。过了好长好长时间,我才打完这篇文章。我心里有点沾沾自喜,说“这不大功告成了”。我“啪”的一声把电脑关了。爸爸这时问我,“保存了?”我说:“呀,我忘了保存”。爸爸说“又白忙了场,没有保存还是白打!”爸爸的话音刚落,我的心情就象降到18层地狱一样,我埋怨爸爸说:“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偏偏到现在才告诉我。”“这只能埋怨您,谁让你不问我。”爸爸说。我开始伤心得哭了,不愿意再打了。

      但文中的谈迁不是这样,虽然他用了20多年心血写成的《国榷》被盗后,却没有被厄运打垮,从新撰写了这部书。而我不是,我被这么点小事打垮了,所以我以后要学习谈迁在逆境中有那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我读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后,觉得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漫长的生命旅途中,难免会有崎岖有坎坷,只要我们有谈迁这种在逆境中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希望之光就会出现在我们眼前。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6

      这学期我学了许多的课文,但其中有一篇让我特别喜欢,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文章主要讲的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叫谈迁。他自幼刻苦好学,由于家境贫寒,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录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经过二十年的奋斗,六次修改,谈迁终于在五十多岁时完成了一部四百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里的喜悦可想而知。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了他的家里,以为竹箱里装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竹箱给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地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经过四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又经过了几年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一百零四卷,四百二十八万四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详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这篇文章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7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每当听到刘欢唱的《从头再来》时,我心中总会器宇轩昂,感慨万千。

      听着那一句句动人心弦的歌词,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五年级上册的书上的一篇文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名叫谈迁,他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经过多年奋斗,谈迁终于编写好了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的一天夜晚,小偷溜进他家中,偷走了这部《国榷》,20多年的心血顿时化为乌有,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而现在,谈迁已经是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事后,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但后来,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就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重新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从此,每天清晨,当人们还在熟睡之际,谈迁一袭破衣,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在瑟瑟的寒风中,在漫天的风沙中艰难行走。饿了就吃点硬邦邦、冷冰冰的烧饼,渴了就喝点自带水,累了就找一块石凳坐下来休息片刻。到了晚上,他就开始奋笔疾书,趁着那微弱的光芒挑灯夜战,编写初稿……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无臂钢琴师刘伟,他原本是一个四肢健全的人,但因为一次意外事件,他失去了双手。刘伟知道了自己的情况后,不但不气馁,而且还奋起急追,每天,他都用自己的双脚弹琴,脚上有时磨出了一个又一个大血泡,令他疼痛不已,但他并没有被困难打倒,仍然继续坚持不懈练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不断努力下,他能用脚弹钢琴了,也就是正常人用手弹得八级的曲子。后来,他凭着自己自学的本领,考上了美国著名的音乐学院——维也纳!

      他曾经说过:“要么就早点死掉,要么就精彩地活着。”

      他的这种自强不息,不为困难所打倒的精神值得我学习,也让我知道了只要坚持,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的!

      “再苦再累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是呀,我们只要有像谈迁那样的坚定的信念,必胜的决心;像刘伟那样有着坚持不懈的毅力,持之以恒的耐力,我们就可以用汗水浇灌出鲜艳的花朵,让希望之光永远驱散绝望之云!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8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一个名叫谈迁的史学家,他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经过了20多年的奋斗,终于写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但却被小偷偷走了,但是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经过了几年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当我读到“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一位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时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这里时,我十分的痛心,因为这可是谈迁二十多年的心血啊!这部国榷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样,要是我是谈迁的话,我已经站不起来了,但他竟然从痛苦中挣脱出来,重新撰写了一部新的国榷。

      我觉得谈迁是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但厄运没有打垮他的信念,世界上还有许多这样的人,如:贝多芬、居里夫人、法拉第、马汶……法拉第的家庭无力送他上学,只能一直在外流浪,直到13岁时,父亲送他去当报童,开始他只能认识几个字和少的可怜的几个单词,他见人就问,问过后就记住。渐渐地,他对报上说的事也能一知半解了,店主又让他做书籍装订徒工,贫穷和困苦没有打垮他的信念,他只要每天一有空就读书,他对物理和化学产生了兴趣,法拉第便萌发了亲手做实验的念头。有一次法拉第为了验证树上描写的电的现象,便找了一块玻璃,照书上的介绍里外分别贴上一层锡箔,做成了一个简易的电容器,他第8年的学徒生活快结束了,这8年,他读了上千本书,他学习了文学艺术……站在了科学的起跑线上。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9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与厄运抗衡的伟大史学家谈迁。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经过了20多年的奋斗,完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可是即将在复印前书稿被盗,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但谈迁并没有被厄运打垮,他又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下定决心从头撰写。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着《国榷》诞生了。谈迁就是凭着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战胜了厄运,这真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呀!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他不是也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吗?恩科西虽然先天患有艾滋病,但他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并多次参加艾滋病大会,还关心和他一样的患病儿童。虽然恩科西的生命是短暂的,可他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永恒的。

      与他们相比,我真是惭愧极了。我们虽然不会遇到那么大的厄运,但生活中,学习上,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小挫折,小困难,可我并没有勇敢地去面对,而是知难而退。比如遇到难题,自己不思考,为图省事,直接去问爸爸妈妈;考试考砸了,不找出原因,而是听之任之;遇到计算题时,自己不认真计算,反而直接用计算器……

      记得有一次,我在做数学作业时,本来是一路畅行,可一个“拦路虎”拦住了我的去路。面对难题,我不加思考便大喊:“妈妈,这道题怎么做?”妈妈看了一下题目,有点生气地对我说:“儿子,这道题都不会?你把题目多读几遍,理解题目的意思,再结合你们学过的内容试试看。”听了妈妈的话,我认真地,一字一句地看了起来。终于,这个“拦路虎”被我消灭了。原来难题并不难,只要我们有信心,认真思考,难题一定会解决的。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课向我们诠释了;厄运并不可怕,在遇到厄运时,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就会有希望。谈迁的这种精神将永远留在我心间,成为我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10

      最近两天,老师教了我们一篇课文,名叫《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好不容易完成了一部明史巨著《国榷》,却又被小偷偷走了。但他毫不气馁,重新振作起来,开始奋笔疾书。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又完成了一部更精彩、翔实的《国榷》。

      学完这篇课文后,我深有感触,我既被《国榷》的精彩所震撼,也被谈迁这种不屈不挠、持之以恒、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折服。虽然《国榷》原稿被盗走了,但是,他拥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终于又完成了一部新的《国榷》。他的这种无比坚定的的信念,正是他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其实,古今中外像谈迁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为双耳失聪而遭到大家的嘲笑、冷嘲热讽,可是他并不为此而自暴自弃,虽然他也很痛苦、痛不欲生,但他很快就振作起来,试着把木棍的一头含在嘴里,另一头放在钢琴的音箱里,以此来感受音乐的节奏,从而指挥乐队演奏。你看,贝多芬不正是靠着这种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才得到大家的认可,继续创作乐曲的吗?

      谈迁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他的不屈不挠,他的持之以恒,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厄运打不挎的信念,没有一点是不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设计3篇(扩展6)

    ——《我的信念》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3篇

    《我的信念》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1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生字。

    2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3品味语言的质朴,理解词语的含义。

    4培养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的能力;通过品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整理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居里夫人的挂图。

    学生:预习课文,疏通文意;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教材简析

    波兰科学家玛丽居里(1867~1934),因同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放射性元素镭而闻名于世。《我的信念》是这位伟大的女性和著名科学家在晚年回顾一生时所写篇章,展示了她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以及作为女性的兴趣、爱好和情操。她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她对荣誉、金钱却看得很*淡,一直过着宁静的生活,“以免受人事和盛名的侵扰”。

    文章先概括说明作为一个人,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要有信心,以此来领起全篇。从这一点出发,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 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正是她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我们从她的回忆中不难看出作者的理想和信念。

    课文先概括陈述自己的观点,再用典型材料进行表述,语言质朴,感情表达真诚,夹叙夹议。表现出居里夫人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难点是品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陈述观点,领起全文:事业成功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要有信心。

    第2段:“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以蚕的结茧作比,说明自己对待工作固执、勤奋而专注。鞭策:鞭打,用策赶马。比喻严格督促使进步。

    第3段:回忆50年的历程,记叙自己求学和从事科学研究是专心致志的,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4、5段:记叙夫妇二人工作追求安静,生活只要简单。通过对比突出在获得研究成果时不追求经济利益,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纯粹:单纯地,单单。奢望:过高的希望。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第6段:年纪大了,学会了温和,更加热爱生活。

    第7段:记叙自己热爱科学,向往未来,立足现实,埋头工作。

    课后第1题:让学生默读课文,可结合课文的教学进行。在边读边思考中领悟“我”的信念,并指导背诵第1段。

    课后第2题:(1)句中,讲求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因为生活毕竟需要金钱,获得很多的报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居里夫人对此持肯定态度。梦想家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工作而工作,为理想而研究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从居里夫人放弃专利,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2)句中,科学家更像一个小孩儿,是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有如神话故事一般。在这样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科学家就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子一样。这反映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教学设计参考

    一、激趣导入

    1彩屏显示:居里夫人画像及简介(或插放介绍居里夫人生*事迹的纪录片)。

    2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逐个交流自己预习时搜集的介绍居里夫人事迹的有关资料。(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一两个最动人的事例介绍给其他同学。)

    3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班上交流一个最能表现居里夫人高尚人格的事例,共同体会她杰出的贡献、伟大的人格。

    二、导读感知

    1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对金钱却看得很*淡,一直过着宁静的生活,“免受人事和盛名的侵扰”。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面对居里夫人,走近居里夫人,来学习《我的信念》,我们的心将与她那颗水晶般的心贴得更近些。首先,我们来读懂题目,解释什么是“信念”。(“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2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居里夫人在文中表述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和做法。

    3梳理信息。首先按顺序搜集、筛选信息,而后概括纲要,最后归纳整理。

    (1)默读、搜集、筛选。

    试着用词语概括居里夫人的思想、行为特点。如:

    坚忍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保持安宁 不图财富 沉醉科学(板书)

    (2)归纳、整理、分类。

    ①思想观念  ②工作态度  ③环境要求(板书)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

    三、品味语言

    1有感情地高声诵读这些信念,说说最让你受感动的是哪一条。(最有感触的或是居里夫人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抛弃巨额财富的无私奉献精神。或是从做事“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的信念受到启发;或被“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的人生信念深深感动。)

    2这些语言没有具体形象的描绘,却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给我们生活的启迪,让我们来理解这种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朴素而*实;句子启迪人的思想富有哲理。

    3默读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思考体会它们的深意。(有些哲理性的语言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画出课文中自认为暂时难以理解其内涵的句子。)

    参考:

    ①生活对于任何一个人都非易事。

    ②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③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④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他更像一个小孩儿,迷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

    4小组里质疑并相互解答。小组里不能解决的疑问再在全班提出解答。(教师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读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过去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居里夫人坚忍不拔,抛弃财富,献身科学等伟大的人格。让我们在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中,以此为楷模,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在居里夫人伟大人格的光辉照耀下,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人类事业。

    五、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一些有关居里夫人的材料,用其中的一两个材料说明本文中的一些观点,写成一个小片段。

    板书:

    我的信念

    探讨真理  保持安宁  集中目标

    思想观念:不图财富

    环境要求:追求自由

    工作态度:树立信心

    沉醉科学  珍惜时间  坚忍不拔

    执著勤奋

    《我的信念》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本文质朴又富于哲理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2、抓取警辟、关键的语句,探究居里夫人的人格和心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

    教学难点

    通过梳理、把握课文内容,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对金钱却看得很*淡,一直过着宁静的生活。"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染污"。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学习居里夫人晚年写的《我的信念》,从中可以体会到她人格的美,了解她取得成功的原因。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

    1、课文朗读(全班齐读、个人读、教师读相结合)

    2、检查预习: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问心无愧( ) 执著( )闲暇( )奢望( )

    呵责( ) 蹂躏( ) 猝然( )结茧( )

    琐事( ) 懊恼( )

    ②解释下列词语。

    问心无愧 致力 专心致志盛名 蹂躏 呵责 逆来顺受 沉醉

    三、品味思考:

    1、默读课文,筛选信息:

    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品质(尽量用原文的词语):

    坚韧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俭朴 重大发现 保持安静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2、概括纲要,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思想理念(宗旨):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科学

    环境需求:保持安静、追求自由、珍惜时间

    工作态度:集中目标、树立信心、坚韧不拔、执著勤奋

    3、课文结构层次:

    (一)(1-6)从三个方面突出“我”的信念。

    ①(1-3)对科学工作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②(4、5)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

    ③(6)温和的性格。

    (二)(7)总说热爱科学是“我”取得成就的关键。

    四、讨论探究:

    1.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①读第一段,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

    明确:坚韧不拔,有信心。

    ②读第二段,“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联系全文看,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

    明确:“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第1段)

    完成事情的决心;

    “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第3段) 对真理的渴求。

    “这种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篇末) 科学魅力的吸引。

    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是造福人类的事业,图的不是名利

    有崇高的使命感

    ③读第三段,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因为求学时虽然很孤独,她和她的丈夫却能有时间、有精力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并最终发现了镭。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

    ④读第四段,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明确:宁静的工作环境,简单的家庭生活。

    ⑤读第五段,作者认为“人类也需要梦想家”,“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明确:“梦想家”的基本特征是,献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就是一切,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从居里夫人放弃专利,可以看出她是这样的“梦想家”。

    感想可以自由谈。

    ⑥读第五段,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明确: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⑦读第七段,“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明确: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有如神话故事一般,在这样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科学家就像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儿一样。这反映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⑧联系全文看,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

    明确:她那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这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所在。

    五、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我们应从居里夫人身上学习什么?

    六、作业:

    1、作业本

    2、课后练习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设计3篇(扩展7)

    ——久雷不雨打一字3篇

    久雷不雨打一字1

      谜面:久雷不雨(打一字)

      谜底:田。

      提示:重点/支援/大/西北。“重点”在这里读成“chon*”,就是两个点;把两个点支援到“大”的西北,也就是左上方,不就是“头”嘛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设计3篇(扩展8)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 (菁华20篇)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1

      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厄运不该男儿志,重头在干垂青尺&学习了《厄运的不垮的信念》之后让我受益匪浅,这篇课文写了:谈迁从小刻苦好学,博览群书,他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名史。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写成了鸿篇巨制《国榷》可是,书稿竟然一夜之间被盗走。可是,谈迁并没有放弃,开始重头撰写这部史书。为了让这部史书更加完善,他还亲自到北京郊外巡查历史的遗迹。又经过了八到十年的努力,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这部新的《国榷》流传千古,而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是什么让谈迁重新站起来奋笔疾书的呢?是他那坚定的信念让他重新站起来的。因为谈迁从小励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这部国榷凝聚了谈迁毕生的心血和伟大的理想。古今中外,像谈迁一样有坚定意志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他从小立志学医。长大后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访名医,尝草药,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像谈迁那样不幸的遭遇,比如我有一次,我们去外面演出,因为我太紧张了,所以有一些动作搞不清了,结果拖了我们学校的好哦腿。我本想退出演出队的",但老师的一番话让我重新有了信心,老师说:每个人第一次上台都会失误的,只要下次努力就好了。&到了下次演出的时候,我表现得比*常还棒,我们还得了二等奖呢!

      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2

      这个星期,孙老师带着我们学习了新的一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讲的是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的故事,他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他整整花费了20年时间,经过6次修改,写成了500万多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书被小偷偷走了,从此下落不明。这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说,是多么致命的打击呀,但这一切并没有打垮谈迁的信念,他毫不气馁,继续写作,终于在59岁那年完成了新一部的《国榷》,内容比前一部更翔实,更精彩。学完这篇文章,我心里久久不能*静,眼前不断地浮现出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谈迁坐在窗前挑灯写作的场景,一阵寒风吹开了破旧的木门,谈迁被冻得瑟瑟发抖,他走过去,把门闩上,两只手冻得通红,他捧起双手,哈了一口气,又不顾寒冷,继续写作。

      其实,像谈迁这样的伟人,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像诺贝尔、爱迪生,他们都经历了种种磨难,,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始终坚持信定的信念,永不放弃,取得了伟大的发明。最让我敬佩的是海伦。凯勒,她在19个月时,因为一场大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让她陷入了黑暗的世界,但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成功考入哈佛大学,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被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成为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也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为慈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虽然没有遇到像他们这样的磨难,但是也有遇到一些小的挫折。记得在我三岁的时候,由于小小班还没有开学,妈妈把我托给一位奶奶照顾,结果她带我出去时,由于不小心,把我的`脚夹在自行车里了,每一次去医院换药,我都哭得撕心裂肺,伤口整整长了一个多月才慢慢愈合。由于刚下地走路时,脚会牵着痛,所以我就一直不敢下地走路。在外婆的鼓励下,我才勇敢地迈出步伐,我才知道,其实困难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不可战胜,只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坚定信念,就会迈出成功的一大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出苦寒来。我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上,都会遇到种种困难,我们应该把每一次困难当成一种进取的机会,在暴风雨中茁壮成长。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3

      这学期我学了我们很多篇课文如:《林冲棒打洪教头》,《天火之谜》,《诺贝尔》等……但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阅读课文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我最喜欢学校里面的谈迁。他是个学富五车,刻苦努力好学,意志进行顽强发展的人。

      本文主要讲的是从童年走向可信的明史,但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借书临摹。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想谈五十多岁就搬去完成一本完整可信的书“国口“。 但就在这本书即将出版的时候,小偷偷了手稿并谈论了起来。 但他没有放弃。 重写一本新书。 这个新国家正在讨论作家的诞生。 谈搬迁也以历史闻名。 阅读这篇文章给了我灵感:目标是一心一意的`,而不是两心二意的。 坚持不半途而废。 我明白了这一点,一旦我在家里做了一架模型飞机,即将完成,我的心就松了一口气。 但由于我的松懈,右边的翅膀掉了下来。 我又开始做了一次,中间有另一个问题。 这是重复的几次。 但我并不气馁。 在线收集和咨询。 最后用我的努力完成了飞机模型。

      我们国家终究要记住这句话:在漫长的人生发展道路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计算机就会进行驱散他们绝望之云。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4

      本文记叙了明清末初的`史学家谈迁自小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朝编年史。终于,谈迁完成了一部新《囯榷》。新囯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谈迁之所以能写一部这样的明史巨著。是因为他拥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他写成的《囯榷》原稿在复印前被盗。可他并没有向厄运低头,而是重新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更何况那是他已经是一位59岁的老人家,可他却没有放弃一丝的希望,而且他深知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可他还在奋笔疾书的写新《囯榷》。

      谈迁的一生是不*凡的。他给予人们极大的鼓舞。使那些虚度光阴的人万分悔恨。学习完这篇课文。常常问自己,连59岁的谈迁都没有向厄运低头,那自己*时遇到困难是有没有低头呢?

      学完此课文后,深刻认识到:一人的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只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在生活中,许多人以条件差和困难多为理由。但和谈迁这些困难和条件比,根本不值得一提。

      我得到的启示是: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5

      明末清初,史学家题谈迁在20多岁时下定决心要写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经过了20年的奋斗,6次修改,终于写成了这本书,但在书稿即将付印之前,却被小偷偷走了,很多人都以为谈迁年岁以高,不会再重写这本书了,但谈迁并没有被打垮,而是重新用了6年时间,完成了这本书。

      读后感:

      读完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困难横在你面前,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它可能就是你脚下的小石子,挡不住你前进上的步伐。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坚强的人,他们都具有这样的品质,他们的故事打动了每一个人。我所知道的张海迪阿姨是一位非常顽强的女性,她在身体有严重残疾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顽强的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以前,我费了好大得劲写了一篇作文,拿去给老师看,可老师却说我写的`不行,要重写,我很不情愿,现在想想,我感到非常惭愧。以后,我要向他们学习,遇到困难时,要勇敢的去面对它,克服它,不要灰心,不要放弃,重新去思考它,解决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知识、本领和道理要等着我们去学习,我们更要有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在学习中获得好成绩,也能在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6

      有信念,会成功

      是它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信念,是它让我懂得了毅力,跟是它让我明白了什么叫精神!到底是什么东西有这么大的魅力?它就是我前几天学习的一篇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的故事。谈迁从小就有一个梦想——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朝编年史。他花费了二十多年的心血与时间,终于编写出了一部明史——《国榷》。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的前一天晚上,小偷溜进他家,把《国榷》原稿偷走了。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谈迁顿时心如刀绞,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谈迁没有放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经过四年的努力,新的《国榷》终于诞生了!

      多么顽强不屈的谈迁!他那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仔细想想,如果谈迁没有这种精神,《国榷》这部巨著怎么可能横空出世呢?此时此刻,我又想到了我自己。

      记得有一回,我的语文测试只考了80分,当时就气馁了,伤心的哭了起来。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骂,使我陷入了无限的痛苦之中。还找理由说我自己学习语文天生不行。前几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它使我变得坚强起来。现在,我已重新振作起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父母和老师也看到了我的进步,这还真要感谢谈迁呢!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这句耐人寻味的话将会做我的座右铭,指引我不断前进。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7

      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读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后,我深有感悟。

      课文中的主人公谈迁,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来编写这部书。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大功即将告成的时候,厄运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小偷将谈迁20年的付出和努力才写成的贵重书稿给偷走了!这部书稿可是经过了20年的努力才完成的啊,这样的打击,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承受得住。而谈迁,正是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不屈不饶的意志的人。他毫不气馁,振作起来,重新编写书稿。最后,谈迁终于名垂青史。

      我佩服谈迁的毅力,正是他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不屈不饶的意志,使他坚持下去。试想,假如谈迁被厄运给击垮了,再也没有勇气去重编这部书了,那就会是另外一个结果了。

      像谈迁这样的人现在也有许多。张海迪5岁的时候因患脊髓血管造成高位截瘫,不过她没有被击垮,而是一边与病魔做斗争,一边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虽然她没有机会走进学校,但是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着了《向天空敝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为了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几十种医学专着。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一万多人次。张海迪怀着“活就要做个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在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有些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你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不屈不饶的意志,生活就会布满希望。让我们一起向谈迁学习吧!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8

      有信念,会成功

      是它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信念,是它让我懂得了毅力,跟是它让我明白了什么叫精神!到底是什么东西有这么大的魅力?它就是我前几天学习的一篇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的故事。谈迁从小就有一个梦想——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朝编年史。他花费了二十多年的心血与时间,终于编写出了一部明史——《国榷》。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的前一天晚上,小偷溜进他家,把《国榷》原稿偷走了。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谈迁顿时心如刀绞,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谈迁没有放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经过四年的努力,新的《国榷》终于诞生了!

      多么顽强不屈的"谈迁!他那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仔细想想,如果谈迁没有这种精神,《国榷》这部巨著怎么可能横空出世呢?此时此刻,我又想到了我自己。

      记得有一回,我的语文测试只考了80分,当时就气馁了,伤心的哭了起来。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骂,使我陷入了无限的痛苦之中。还找理由说我自己学习语文天生不行。前几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它使我变得坚强起来。现在,我已重新振作起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父母和老师也看到了我的进步,这还真要感谢谈迁呢!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这句耐人寻味的话将会做我的座右铭,指引我不断前进。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9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自从学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那一课后,这段话就一直印在我的心头。

      这篇课文讲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用20多年的时间奔波,收集史料,前后修改6次,到了他5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国榷》。就在印刷前的几天,却被小偷偷走了!可这个打击并没有打垮谈迁,而是重新振作起来,有一次回到书房,重头写《国榷》。他用了四年,又写了一部《国榷》。他到处寻访,使《国榷》更加翔实。新《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

      是呀!谈迁之所以能重新站起来,靠的是什么呢?是信念!为什么明明写的很好他却还是要去奔波?是信念!为什么谈迁为了抄一点史料而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还是信念!如果人生是一片海,那么你的人生不会风*浪静,你要乘风破浪,哪怕遇上海啸,你也要重新振作,而不是光顾着流泪。人生中没有人不会遇上不顺利,但你可以试着让自己振作。

      美国的凯伦海勒,小时候生了一场病,发高烧,导致眼睛瞎了。对她来说,世界是黑暗的,他最先开始自暴自弃,但她遇上了喜欢她的老师,所以她刻苦学习,不停的学习,努力的学习,最后写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震撼世界的书。

      *的男大学生刘涛,5岁时失去了双臂,他用脚写字,先开始,他的脚上磨出了水泡,血水顺着脚淌下。时间长了, 他终于学会了用脚写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成为了一名特殊的大学生。

      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还很多,而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10

      读完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困难横在你面前,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它可能就是你脚下的小石子,挡不住你前进上的步伐。

      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坚强的人,他们都具有这样的品质,他们的故事打动了每一个人。我所知道的张海迪阿姨是一位非常顽强的女性,她在身体有严重残疾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顽强的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以前,我费了好大得劲写了一篇作文,拿去给老师看,可老师却说我写的不行,要重写,我很不情愿,现在想想,我感到非常惭愧。以后,我要向他们学习,遇到困难时,要勇敢的去面对它,克服它,不要灰心,不要放弃,重新去思考它,解决它。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知识、本领和道理要等着我们去学习,我们更要有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在学习中获得好成绩,也能在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11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记述了明末清史学家谈迁从小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编了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国榷。但书即将付印时,却被小偷偷走了,谈迁并没有被厄运打垮,重新回到书桌旁编写国榷。为了使这部书更完备、准确,他拿着书的初稿到了都城北京.最后,新的国榷成了一部名史巨著,谈迁也名垂青史。

      当我读到“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的流淌”时,我觉得他不可能站起来了。当我读到“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重新撰写这部史书”时,我又认为他很勇敢,不怕厄运,就像是不可放弃的努力里的一个道理,“放弃”和“努力”是相对的,世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只要不放弃,好好努力,会实现别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

      因此,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跨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12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难免会有坎坷,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这句话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久久回荡在我的耳边,让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静。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课文。主要写了谈迁喜爱历史,下定决心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这可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编写过程注定会有各种艰辛,由于没钱买资料,只好四处求人借阅。其中各种曲折我们不得而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六次的修改,终于在他五十多岁时完成了一部四百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可是有一天,小偷把老人毕生的精血《国榷》的原稿给偷走了。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五十九岁的老人了。他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下定决心从头攥写这部史书。又经过四年的努力,六十多岁的谈迁带着自己书稿来到北京城,亲自考察郊外的遗迹。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这本史书给人类留下了巨大财富,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读了这本书,我非常佩服谈迁。他在《国榷》被偷后,也曾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但是他并没有一蹶不振,就此放弃。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重新撰写,这可是他花了二十几年的心血啊!是啊,人生不管有多大不幸,都必须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

      我觉得读完这本书,我也能因此收益而有所改变。记得上一次兵乓球比赛中,我本胜券在握,但因为心理素质太差,被吴家凯一个旋球打得我措手不及,导致我战败而回。想想谈迁爷爷,我不能自怨自艾就此放弃。经过我懈努力,并找出自己的弱势和不足,终于在下一期的大赛中获得了奖项。想想如果我就此气馁,就不会有今天的掌声和荣誉,当然更大的收获是我战胜了自己!

      在漫长的人生之途中,难免会有崎岖和坎坷,但是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13

      它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启迪,能让我们的修养得到提高,能让我们的气质变得与众不同,能带领我们翱翔于语文知识的天空,这就是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语文书。学习了许许多多饱含哲理的课文,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就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文章了。

      文章讲了一位史学家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经过多年奋斗,终于成功编写了一部名叫国榷的明史,令人痛心的是这部价值连城的明史被小偷盗走,他悲愤欲绝,但他很快从痛苦中昂起头来,开始重新编写,经过四年的奋斗书写,一部内容更加精彩的国榷问世了。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难免会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沉溺于痛苦之中不能自拔,要有永不放弃的信念和顽强不屈的精神,把失败当成进取的机会,利用机会让自己在暴风雨中变得更茁壮,更自信。不要怕失败,不要怕困难,给自己树立信心,树立恒心,树立耐心,从而去战胜困难,这只是成功了一半,另一半要靠自己的辛勤努力、播洒汗水,来获得真正的成功。文中的谈迁面对沉重的打击,不是一蹶不振,而是迎难而进,在痛苦之中奋进,是多么地艰辛,终于他做出了更大的成就,读到这里,我不禁浮想联翩……

      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拼装玩具,我欣喜若狂,费了“千辛万苦”才把这个玩具拼好,可淘气的弟弟把我的“劳动成果”破坏了,我暴跳如雷,教训了弟弟,之后,就再也没有动过那个玩具。

      现在想想,是多么惭愧,我在谈迁面前显得是那么渺小。有时我们不是被困难打败,而是被害怕危险的心里打败,被自己的消沉懦弱打败。

      如果你遇到困难时,始终不放弃,你就还有希望,如果你遭遇困难时,悲观、消沉、退缩,而这时,一朵绝望之云就会浮现在眼前。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14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为成功拼搏。但走上成功的道路难免要碰到“恶魔”,这时你一定要用你那银光灿灿的武器去战胜它。那武器就是毅力!

      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战胜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千真万确!谈迁就是靠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才写成宏篇巨制《国榷》。一开始,谈迁费了20多年的奋斗才写成《国榷》,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小偷把《国榷》偷走了。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谈迁没有倒下,他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谈迁多么有毅力呀!

      我以前下决心一天背10个单词,背了几天就不背了,这样又怎能成功呢?

      我以后一定要将绝望之云驱散,让希望之光从见大地!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15

      我上五年级了,学了许多优秀的课文,而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讲了谈迁历尽挫折写了一部《国榷》的故事。谈迁从小刻苦好学,尤其喜欢历史,他立志要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在此后二十六年中,他长年背着行李,步行百里之外,到处访书借抄,广搜资料,在我们课本上的第112页的插图上能看出来谈迁的衣服上全都是大大小小的补丁,但无论生活环境多么艰难,谈迁都不在乎,只一心一意地写书。终于经过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先后六次修改,谈迁在53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国榷》,可就在即将付印的晚上,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国榷》的原稿被小偷偷走了,这部宝贵的书稿转眼就化为乌有,二十多年的心血白费了,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何况是年过半百,两鬓花白的谈迁呢,这更是一个无情的创伤。如果是我,我一定痛不欲生,一定不会再振作起来,而谈迁却从痛苦中崛起,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又四处流浪,到处搜集明朝逸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重新写了一部崭新的《国榷》,共104卷,500余万字,比原来的那一部更翔实,更精彩!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三年级时的我。那时我英语基础不好,妈妈在勃飞外语学校给我报了辅导班,一开始,老师带我们边学英语边做游戏,我很有兴趣,学的也很开心,可渐渐的,老师改变了教学方式,不再让我们做游戏,我就觉的光学习枯燥无味,就失去了学英语的兴趣,听讲也不认真。回家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学英语了,我们把钱退了吧!求求你了,妈妈我真的不想学了”。妈妈听了这话,严肃地对我说:“英语是一门主课,很重要,目前你的英语基础不好,我和你爸又辅导不了你,勤能补拙,你只有跟着专业的老师,多读多说多练习,英语成绩才能赶上去。”……

      想想谈迁,对照我自己,感到十分惭愧,我应该向谈迁学习,时刻有着坚持的信念,永不服输,永不言败,在困难永不屈服的精神!

      是啊,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但我们要有承受挫折的健康心态和坚定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重新亮起来!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16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自从学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那一课后,这段话就一直印在我的心头。

      这篇课文讲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用20多年的时间奔波,收集史料,前后修改6次,到了他5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国榷》。就在印刷前的几天,却被小偷偷走了!可这个打击并没有打垮谈迁,而是重新振作起来,有一次回到书房,重头写《国榷》。他用了四年,又写了一部《国榷》。他到处寻访,使《国榷》更加翔实。新《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

      是呀!谈迁之所以能重新站起来,靠的是什么呢?是信念!为什么明明写的很好他却还是要去奔波?是信念!为什么谈迁为了抄一点史料而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还是信念!如果人生是一片海,那么你的人生不会风*浪静,你要乘风破浪,哪怕遇上海啸,你也要重新振作,而不是光顾着流泪。人生中没有人不会遇上不顺利,但你可以试着让自己振作。

      美国的凯伦海勒,小时候生了一场病,发高烧,导致眼睛瞎了。对她来说,世界是黑暗的,他最先开始自暴自弃,但她遇上了喜欢她的老师,所以她刻苦学习,不停的学习,努力的学习,最后写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震撼世界的书。

      *的男大学生刘涛,5岁时失去了双臂,他用脚写字,先开始,他的脚上磨出了水泡,血水顺着脚淌下。时间长了, 他终于学会了用脚写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成为了一名特殊的大学生。

      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还很多,而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17

      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文章里,我非常喜欢谈迁。

      他非常喜欢历史,下决心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终于在他50多岁的时候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可就在即将付印时,巨著失窃。但他并没有放弃,虽然他已年老体弱,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他博览群书,虽然家徒四壁,可他还是坚强地站了起来,没有别厄运打垮,竟要重编一部,这使我很佩服他这么坚定。谈迁一袭破衫,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天天奋笔疾书,终于……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当时,他一定欣喜若狂的。

      有些人看了这篇文章后,不足为奇,但谈迁有这么坚定的信念,你能做到吗?

      之所以厄运没有打垮谈迁,是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为了这个信念,他已经奋斗了20年,经过20年的风风雨雨,他是不可能会放弃的。这让我们看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服输,不低头,自强不息,不屈不饶的可贵品质,这也是滴水穿石的精神,我们要好好向谈迁学习。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崎岖和坎坷,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绝望会转向希望,只要我们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会排除绝望,迎来希望!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18

      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读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后,我深有感悟。

      课文中的主人公谈迁,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来编写这部书。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大功即将告成的时候,厄运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小偷将谈迁20年的付出和努力才写成的贵重书稿给偷走了!这部书稿可是经过了20年的努力才完成的啊,这样的打击,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承受得住。而谈迁,正是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不屈不饶的意志的人。他毫不气馁,振作起来,重新编写书稿。最后,谈迁终于名垂青史。

      我佩服谈迁的毅力,正是他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不屈不饶的意志,使他坚持下去。试想,假如谈迁被厄运给击垮了,再也没有勇气去重编这部书了,那就会是另外一个结果了。

      像谈迁这样的人现在也有许多。张海迪5岁的时候因患脊髓血管造成高位截瘫,不过她没有被击垮,而是一边与病魔做斗争,一边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虽然她没有机会走进学校,但是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着了《向天空敝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为了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几十种医学专着。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一万多人次。张海迪怀着“活就要做个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在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有些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你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不屈不饶的意志,生活就会布满希望。让我们一起向谈迁学习吧!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19

      谈迁是明末清初人,他生于浙江,小时候,他就励志编写一部明史,可是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他只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衣服,仿佛不知劳累,抄一点史料,可以走一百多里路,仅一点干粮。他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将他的心血,凝结成为了《国榷》这本书。历经6次修改,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写了出来。他十分高兴,因为他将他幼年的愿望实现了。

      可是人,总要面临重重考验,就在书稿复印的前一天晚上,小偷溜进了他家,两眼放光的小偷突然黯然,只见谈迁家徒四壁,锅碗瓢盆还缺的缺,少的少。可当他看到锁着国榷的竹箱时,又恢复了往常的本性,以为竹箱里全是金银珠宝,便把整个竹箱偷走了。谈迁起床后,发现竹箱不见了,两眼发黑,鼻涕眼泪一把流。不过没过多久,谈迁又“满血复活了”,重新编写这部史书!又过了4年,谈迁再一次完成了新的国榷,可见他的毅力有过强!

      谈迁接受了常人很难完成的考验,并名垂青史。可见,人不要轻言放弃。我在《课课通》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开头是“在由失败通往成功的征途上有条河,那条河叫做放弃;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从今天起,我要认真学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现在我的成绩在班上很普通,经常只压均分线,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一定要让我的成绩上升,上升,再上升,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20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这段话,我一直铭记在心。这段话是出自我最喜欢的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它让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这篇课文介绍了明末清初的时候,浙江的史学家谈迁编写了一部鸿篇巨制——《国榷》。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小偷偷走了《国榷》。从此谈迁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但是谈迁很快挣扎出来了,下定决心重新撰写。几年过去了,谈迁完成了初稿,为了能让这部书更加完备,他特地到了北京考察。在这期间,困难重重:劳累、困苦、孤独、生病......可还是被谈迁一一克服。有经过几年的不懈奋斗,新的《国榷》诞生了,它还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

      要是这个社会的所有人都像谈迁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海伦一生下来就发烧,结果导致眼睛看不见了。可她有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重新站了起来,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则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也成为经典书本。但社会上有些人则与她恰恰相反:有些人一遇到困难,就低下头,不敢面对。有些人一“摔倒”了,就不想爬起来。比如说我有个朋友,名叫王子豪。王子豪刚开始非常喜欢轮滑,可是他又不会。一天,他穿上轮滑鞋跟我一起溜冰,他在我身后,抓着我肩膀,我慢慢加速,想带他适应一下要有多快,可他被地上那个一块小石子绊摔跤了。王子豪的膝盖上一大块肉都摔紫了。我把他被到他家,就回家了。.....当王子豪的膝盖好了时,我邀请他下来溜冰,他好像被摔拍了,死活不下来。社会中,这样的人不止他一个,如果长此下去,这个社会还怎么办?

      读完这篇课文,我真想对那些人说:“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做就要做顶天立地的大树!”

    推荐访问:厄运 教学设计 信念 《厄运打不跨信念》教学设计3篇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设计1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