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3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3-0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段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第4、5两个自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3篇(全文完整)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段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两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看图片引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什么呢?先让我们来看几幅图画。(播放敦煌莫高窟的幻灯片)

      2、学生交流讨论,

      对,它就是敦煌莫高窟(请学生简单介绍)。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到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意思;

      尽量划出能表示每个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2、指名朗读(请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教师以此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各段表示中心意思的句子,教师挑中心词进行简单板书。

      塑像——精美

      艺术宝库

      壁画——艳丽多姿

      (三)深入学习课文4、5两段

      1、学习第4段

      ①指名配乐朗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感受画面内容,体会画面上主要在画什么。

      ②交流讨论,并从文中找出对应语句。

      ③朗读体会

      ④比较朗读、

      a她提起腿,伸出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拨琴弦。

      b她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地举到脑后,拨动琴弦。

      引导学生找动词从而体会画面女子舞姿的优美。

      ⑤学习课文第一句,由背景来感受壁画的艳丽多姿。

      2、学习第5段

      ①学生写感受看了这样的壁画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②交流所写感受

      ③学习课文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感受,那么文章的作者游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最后一个段落。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栩栩如生的画面内容。

      3、背诵4、5两段

      ①学生自己准备

      ②检查背诵情况(可由学生自己选喜欢的段落来背诵)

      (四)教师小结,渗透情感教育

      (五)布置作业 1、积累4、5两段2、上网搜集有关信息,编份手抄报3、从第3段中任选一场景,画一幅图画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解题。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课文作了形象、生动的介绍。

      2.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①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②你对敦煌莫高窟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

      (2)讨论:①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②为什么说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划出表示数量的词语)③想一想这几个句子与重点词句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

      5.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

      (2)思考:为什么说“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读读第2个句子。

      (3)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

      (第1句概括地说,第2句具体地说。从“最大的佛像”和“最小的菩萨”的对比中,说明工艺的精美。)

      6.指导阅读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段课文,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敦煌的壁画,像朵朵鲜花,艳丽多姿。”

      (2)说说这段课文两句话的主要意思。(第1句用比喻“像朵朵盛开的鲜花”,总说“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第2句就壁画的内容的丰富来具体说明第1句所说的“艳丽多姿”。)

      (3)让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分别用“……像……”的比喻句式和“有的…”有的……”的句式各说一句话o

      7.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讨论:这三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8.作业:

      课后作业本第5题,(作业本)第1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用“不仅……还……”造句。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能按照课文内容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二)教学过程

      1.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说说这三段的主要意思。

      2.指导阅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①这一段课文写了什么?②划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轻提、舒展、高高地举到、拨动)。

      (2)指导学生说说这段课文4句话的意思。(前一句描述这幅巨大壁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渲染了环境的“艳丽多姿”。后3句是壁画的主体,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

      (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注意这些动作词语的排列次序是不能更动的。

      3.教学课文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说说这一段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写作者站在这幅壁画前的内心感受)。

      (3)作者的感受是分几步来表达的?(先总说“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再用“不仅……还……”把对壁画栩栩如生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

      (4)指导用“不仅……还……”造句。

      4.指导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找出重点词语,试着背诵:巨大的壁画池水鲜花亭台楼阁乐队少女翩翩起舞优雅端庄女子轻提舒展举到拨动好像都是活的不仅……还……

      (4)指名背诵。

      5.作业:

      《作业本》第2、3、5、6、7、8题。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3

      预设目标:

      1.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魅力,为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了解作者精妙的写法(顺序与用词,见闻与联想)

      课时安排:2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6.驻足画前,看着看着,作者有何感受?(师引读第5自然段)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感,搜集资料。

      1.作业(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2.告诉学生搜集莫高窟资料的网站。◆

      延伸阅读

      《莫高窟》教学设计

      一、学习《莫高窟》的准备过程

      1、预习课文,搜集与学习、生活相关的资料。

      (1)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搜集介绍莫高窟的文字和图片。

      (3)想想你游览过的风景区,你最喜爱哪里,当时有什么感受?

      [为了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初步学习查找资料的方法。]

      2、讨论、交流。简述预习、自学课文情况,运用资料介绍莫高窟,谈谈作者对莫高窟的感受。

      3、推荐导游,组织游人群体。

      (1)听了讨论交流,你认为谁理解课文较深刻,推荐四位同学当导游。

      (2)按老年、青年、少年儿童组织三个游人群体,其他同学自愿报名参加其中一个群体。

      (3)导游和游人分别为游览莫高窟课堂教学作准备,思考怎样介绍,怎样学习?教师担任总导游,组织导游分工,适当提出要求。

      [增强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了解,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形成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势,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学习主体的内在需要。]

      二、导游解说式课堂教学过程

      1、总导游谈话引入。

      我是大家这次游览莫高窟的总导游。我们请出四位导游作向导,由导游甲带路,主要的景物特点,分别由导游乙、丙、丁给大家作介绍。游人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导游提出来。

      2、导游甲介绍莫高窟。

      (1)介绍我国的几座石窟带领游人进入莫高窟。

      (2)投影莫高窟,让游人对照图,想象莫高窟蜂窝似的全貌,说说感受。

      [建立在教学中师生*等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把教学的本质定位在交往上。]

      3、导游乙介绍彩塑。

      (1)电脑扫描彩塑的照片。导游乙对照画面并模仿姿势。

      (2)请游人读句: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从而帮助理解神态各异。

      (3)彩塑惟妙惟肖引得游人啧啧赞叹,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让游人说说。

      (4)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导游和游人相互问答。体会彩塑鲜明的特点。

      (5)老年游人联系看到过的雕塑和莫高窟彩塑作比较,感受有什么不同。

      (6)由神态各异展开联想,加深情感体验。

      4.导游丙介绍壁画。

      (1)显示电脑扫描的壁画。

      (2)导游丙请游人观察壁画,再看课文的插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

      (3)总导游建议共同议论: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联系你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觉。

      (4)总导游请青年游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飞天的美景。

      (5)激发游人的情感,把描写壁画的第3自然段读美、读活。

      5、导游丁介绍藏经洞。

      (1)介绍藏经洞经书的多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2)请少年儿童游人表演强盗掠夺、破坏经书的.动作、神态。

      (3)投影句子品读,读出自豪感和对帝国主义的憎恨。

      [学生作为导游和游人进行综合性的活动,介绍莫高窟几方面的景物特点,学习运用资料、联系生活多角度加强体验,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发展了思维,拓宽了知识面。教师作为总导游兼游人出现,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比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语言文字,把读和理解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亲切,学起来轻松愉悦,读得准确,读得生动,读得入情。]

      6、总导游主持大家议论。

      (1)请几位导游说说,介绍了莫高窟哪几方面,游人们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请自由发问,由导游解说。

      (2)请大家说说,为什么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三、小组朗读交流,获得审美体验。

      1、请同学们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相互美美地读一读,表达你对最关注的敦煌文化的喜爱。

      2、你还可以运用什么形式表达你对莫高窟的喜爱,说说看。

      3、小组汇报。

      4、评议小结。

      [尊重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创造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条件,表达自己的情感,畅谈自己的感受。]

      [总评:《莫高窟》一课教学设计注意体现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本质的定位上,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

      1、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

      2、创新课堂教学过程,营造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综合性活动氛围,使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体验建立起联系,让学生乐干尝试、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自己的个性。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寻找、搜集和运用资料,运用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

      3、学生以导游、游人、不同年龄游人群体出现,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并运用读、思、议、讨论交流、介绍解说、质疑问答、自悟体验、欣赏评价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调动了学生多方面智力潜能,改变了教师单向提问、分析、讲解的局面。这样的教学必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3篇(扩展1)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5篇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段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两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看图片引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什么呢?先让我们来看几幅图画。(播放敦煌莫高窟的幻灯片)

      2、学生交流讨论,

      对,它就是敦煌莫高窟(请学生简单介绍)。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到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意思;

      尽量划出能表示每个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2、指名朗读(请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教师以此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各段表示中心意思的句子,教师挑中心词进行简单板书。

      塑像——精美

      艺术宝库

      壁画——艳丽多姿

      (三)深入学习课文4、5两段。

      1、学习第4段

      ①指名配乐朗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感受画面内容,体会画面上主要在画什么。

      ②交流讨论,并从文中找出对应语句。

      ③朗读体会

      ④比较朗读、

      a她提起腿,伸出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拨琴弦。

      b她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地举到脑后,拨动琴弦。

      引导学生找动词从而体会画面女子舞姿的优美。

      ⑤学习课文第一句,由背景来感受壁画的艳丽多姿。

      2、学习第5段

      ①学生写感受看了这样的壁画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②交流所写感受

      ③学习课文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感受,那么文章的作者游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最后一个段落。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栩栩如生的画面内容。

      3、背诵4、5两段

      ①学生自己准备

      ②检查背诵情况(可由学生自己选喜欢的段落来背诵)

      (四)教师小结,渗透情感教育。

      (五)布置作业1、积累4、5两段2、上网搜集有关信息,编份手抄报3、从第3段中任选一场景,画一幅图画。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2

      课时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莫高窟》的第一和第五小节,通过学习,谁来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相机板书: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艺术宝库智慧结晶

      3、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

      1、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彩塑、壁画、藏经洞)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内容?(第二~四自然段)

      3、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自由读第二~四自然段,画出令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结合你所搜集的资料,交流喜欢它的原因,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请各小组的学习小组长组织安排好学习过程。

      4、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汇报交流

      (一)汇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情况。

      1、交流喜欢的句子。

      出示: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2、你能把你的喜欢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3、师生评价: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要求结合资料说)

      4、这句话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的神态的?(凶神恶煞、亲切和蔼、笑容满面、满面春风、兴高采烈、虎虎生威、精神抖擞、龇牙咧嘴……)

      5、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电脑媒体播放:莫高窟彩塑图片

      6、你能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不同神态:细眉长目、鼻正唇红、肌肤润泽、情态闲雅、眉清目秀、楚楚动人、端庄温情、……)、(不同个性:年轻持重的阿难、凶猛的天王、身段婀娜的菩萨、沉稳沧桑的迦叶……)

      7、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8、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交流。相机板书:精妙绝伦

      9、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10、过渡: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

      (二)汇报交流第三自然段学习情况。

      1、你最喜欢这部分的哪些句子?请你有感情地读给我们听。

      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2、你为什么喜欢?请你结合资料说说,并评议朗读。

      3、听了他的朗读你有相同的感受吗?让我们大家一起带着喜欢之情来读句子。(配乐朗读)

      4、从这里的省略号上你体会到了什么?(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飞天)

      5、你能想象出还有什么样的飞天呢?交流。

      6、电脑播放:敦煌壁画飞天的录象和图片,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或“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一段话。

      7、你喜欢这些飞天吗?让我们把它们深深地刻画在脑海里。配乐齐读。

      8、这一节中你还喜欢哪一句?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9、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把你的喜欢之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10、学到这儿,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板书:宏伟瑰丽

      11、过渡: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的精美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莫高窟还有什么让你喜欢的?(藏经洞)

      (三)交流汇报第四自然段学习情况。

      1、哪一小组的同学来汇报有关藏经洞的学习情况。板书:文物珍贵

      2、有谁知道藏经洞怎么被发现的?还有那些与藏经洞有关的资料?

      3、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学到这儿,你有了怎样的感想?

      4、引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惋惜的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

      1、这藏经洞、壁画、彩塑无一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

      2、莫高窟虽然地处西北的大漠戈壁,但他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他也是全国的古典艺术宝库和佛教艺术中心。所以称它是……(生接)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五、布置作业。

      下节课,我们有一个语文实践活动,为莫高窟聘请小导游,条件就是对莫高窟的内容很熟悉(要会背诵课文),对莫高窟的了解要更多一些,(也就是搜集一些课文之外的资料),看谁能被聘上,希望同学们回去以后好好准备。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段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两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看图片引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什么呢?先让我们来看几幅图画。(播放敦煌莫高窟的幻灯片)

      2、学生交流讨论,

      对,它就是敦煌莫高窟(请学生简单介绍)。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到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意思;

      尽量划出能表示每个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2、指名朗读(请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教师以此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各段表示中心意思的句子,教师挑中心词进行简单板书。

      塑像——精美

      艺术宝库

      壁画——艳丽多姿

      (三)深入学习课文4、5两段

      1、学习第4段

      ①指名配乐朗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感受画面内容,体会画面上主要在画什么。

      ②交流讨论,并从文中找出对应语句。

      ③朗读体会

      ④比较朗读、

      a她提起腿,伸出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拨琴弦。

      b她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地举到脑后,拨动琴弦。

      引导学生找动词从而体会画面女子舞姿的优美。

      ⑤学习课文第一句,由背景来感受壁画的艳丽多姿。

      2、学习第5段

      ①学生写感受看了这样的壁画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②交流所写感受

      ③学习课文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感受,那么文章的作者游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最后一个段落。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栩栩如生的画面内容。

      3、背诵4、5两段

      ①学生自己准备

      ②检查背诵情况(可由学生自己选喜欢的段落来背诵)

      (四)教师小结,渗透情感教育

      (五)布置作业

      1、积累4、5两段

      2、上网搜集有关信息,编份手抄报3、从第3段中任选一场景,画一幅图画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对,它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

      2、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五自然段)

      3、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相机板书)

      4、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莫高窟,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二、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

      2、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图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

      3、师述: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她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

      4、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5、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出示图片)谁来读读描写卧佛的句子?指读。

      (评价:①读得不错,如果你的朗读能让大家感到卧佛像活的一样就更棒了。②是啊,我们似乎还听到他的呼吸声。③真是“惟妙惟肖”。)

      7、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据说的有9层楼那么高,最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但每一尊都精致巧妙,,这就叫“精妙绝伦”。

      8、齐读:这段话先总写了彩塑的特点,再分别介绍三种彩塑,接着描写一尊卧佛的特写镜头,最后总写游人的感受,写很有条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三、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

      1、莫高窟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宝库,是因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出示)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这句话在上下文之间起什么样的作用?

      (2)这句话的前半句概括的第几小节的内容?后半句呢?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过渡句,过渡句可以使文章前后连接自然、流畅。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壁画的特点是——宏伟瑰丽。

      2、齐读,这句话中哪里写出了壁画的宏伟?

      “四万五千多*方米”听起来很大,但到底有多大,让我们来算一算。

      请同学们看看我们上课的教室,它大概是一百*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

      有人说,如果把壁画全部排列起来,有二十公里那么长,可见,敦煌壁画是多么宏伟呀!

      3、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小节,用心读,大胆想,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读完后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刚才,同学们静静地读,默默地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先说给大家听?

      4、同学们很会读书,真的把文字读成了鲜活的画面,敦煌壁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西方学者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课文中这样概括地写了壁画的内容——引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

      5、敦煌壁画中,各种佛像画、故事画、山水画、动物画、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应有尽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写飞天的句子,想想怎么才能把婀娜多姿、美丽迷人的飞天读到我们的眼前?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我给你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想象画面,用心去欣赏画面。

      (4)评价:读得怎么样?掌声送给她。谢谢你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壁画上的飞天和同学们想象中的飞天一样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飞天视频)

      教师引说: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个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6、同学们,课文用一个排比句来描写飞天,句中用五个有的写出了飞天的不同姿态,句式非常整齐,而且描写飞天形象用的都是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的句式也写一写飞天。就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一个正常,写两个超常,如果能写出三种,那就太超长了!

      (2)指名交流。

      7、同学们笔下的飞天,和莫高窟飞天壁画一样,姿态万千,优雅柔美。

      师引读——看着这些??

      四、感受藏经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敦煌彩塑神态各异,敦煌壁画宏伟瑰丽。游览莫高窟,有一个洞窟是必须要去的,这就是面积不大的藏经洞。事实上,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黑咕隆咚的小洞,里面一无所有,人们为什么一定要到这个小洞前看一看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4节,你能找到理由吗?

      2、指名交流。

      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几千年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板书:藏品丰富)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注意一个曾字,你读出了什么?

      3、是呀,这长宽仅2.7米左右,高仅2.5米左右的洞窟曾经封藏了六万多件的文物,如果把这六万多件文物一个挨一个排列起来,有25公里之长。可如今藏经洞陈列馆展出的只有19件文献真品!请同学们再来看一段资料,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历史的控诉。(朗读文字)

      看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4、是呀,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和懦弱,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小节。

      五、总结全文

      敦煌文物的散失,对*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她也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

      作为*人,我们理当为祖国的灿烂文化而感到自豪。让我们自豪地读————(出示第五自然段)

      板书设计:

      18、莫高窟

      彩塑 精妙绝伦

      壁画 宏伟瑰丽

      藏经洞 藏品丰富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段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两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看图片引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什么呢?先让我们来看几幅图画。(播放敦煌莫高窟的幻灯片)

      2、学生交流讨论,

      对,它就是敦煌莫高窟(请学生简单介绍)。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到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意思;

      尽量划出能表示每个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2、指名朗读(请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教师以此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各段表示中心意思的句子,教师挑中心词进行简单板书。

      塑像——精美

      艺术宝库

      壁画——艳丽多姿

      (三)深入学习课文4、5两段

      1、学习第4段

      ①指名配乐朗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感受画面内容,体会画面上主要在画什么。

      ②交流讨论,并从文中找出对应语句。

      ③朗读体会

      ④比较朗读、

      a她提起腿,伸出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拨琴弦。

      b她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地举到脑后,拨动琴弦。

      引导学生找动词从而体会画面女子舞姿的优美。

      ⑤学习课文第一句,由背景来感受壁画的艳丽多姿。

      2、学习第5段

      ①学生写感受看了这样的壁画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②交流所写感受

      ③学习课文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感受,那么文章的作者游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最后一个段落。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栩栩如生的画面内容。

      3、背诵4、5两段

      ①学生自己准备

      ②检查背诵情况(可由学生自己选喜欢的段落来背诵)

      (四)教师小结,渗透情感教育

      (五)布置作业

      1、积累4、5两段

      2、上网搜集有关信息,编份手抄报3、从第3段中任选一场景,画一幅图画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3篇(扩展2)

    ——《敦煌莫高窟》课文教学设计3篇

    《敦煌莫高窟》课文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段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两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看图片引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什么呢?先让我们来看几幅图画。(播放敦煌莫高窟的幻灯片)

      2、学生交流讨论,

      对,它就是敦煌莫高窟(请学生简单介绍)。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到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意思;

      尽量划出能表示每个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2、指名朗读(请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教师以此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各段表示中心意思的句子,教师挑中心词进行简单板书。

      塑像——精美

      艺术宝库

      壁画——艳丽多姿

      (三)深入学习课文4、5两段。

      1、学习第4段

      ①指名配乐朗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感受画面内容,体会画面上主要在画什么。

      ②交流讨论,并从文中找出对应语句。

      ③朗读体会

      ④比较朗读、

      a她提起腿,伸出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拨琴弦。

      b她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地举到脑后,拨动琴弦。

      引导学生找动词从而体会画面女子舞姿的优美。

      ⑤学习课文第一句,由背景来感受壁画的艳丽多姿。

      2、学习第5段

      ①学生写感受看了这样的壁画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②交流所写感受

      ③学习课文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感受,那么文章的作者游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最后一个段落。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栩栩如生的画面内容。

      3、背诵4、5两段

      ①学生自己准备

      ②检查背诵情况(可由学生自己选喜欢的段落来背诵)

      (四)教师小结,渗透情感教育。

      (五)布置作业1、积累4、5两段2、上网搜集有关信息,编份手抄报3、从第3段中任选一场景,画一幅图画。

    《敦煌莫高窟》课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文和观赏,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在词语中正确认读多音字“佛”;结合课文或图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能给各段找出重点词句,朗读、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感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教学设计流程:

      一、激趣揭题

      1、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也很喜欢旅游,还拍了一些照片,想不想看?(轻古典音乐)(长城图片)这是什么地方?(点击出示: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故宫图片)你从电视上看到过吗?(点击出示:北京故宫)(兵马俑图片)去过吗?

      我来告诉你,这是(点击出示:秦始皇兵马俑)(莫高窟图片)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点击:莫高窟,注音)一起读。它在甘肃省的敦煌市。(点击出示:敦煌,注音)一起读。谁能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读?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敦煌莫高窟》,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课题)齐读。

      2、这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请看大屏幕。(播放录象)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感受?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那儿看一看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其实,课文的语言描述更加优美,让我们先读为快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困难的地方可以想老师和同学请教。检查: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会读了吗? pú sà pí pá (fó) 菩 萨 琵 琶 千佛洞 huī gé xián 金碧辉煌 亭台楼阁 拨动琴弦(课件出示)

      A、指名读第一行,多音字:佛。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师:莫高窟里面有3000余尊佛像,所以人们又叫它“千佛洞”。指出前两个读轻声。师领读

      B、指名读第二行。

      C、(去掉拼音)没有了拼音的帮忙,谁会读?女生领读第二行,男生领读第三行。

      三、第二次带着问题读课文,初步了解莫高窟的无限魅力。

      1、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请再读课文,读给你同桌的小朋友听,相互学习。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谁能把自己最喜欢的那段读给大家听?[我刚才看见你在下面读的时候非常有感情,愿意读给大家听吗?谁是咱们班的朗读高手?你来读读你最喜欢的那段。][随机卡片蹲、尊、洞窟、拔、拨][你真象个播音员。他太紧张了,漏下了一个字。有流利,有正确,了不起。]

      3、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课件出示)敦煌莫高窟。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点击出示句子)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齐读。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怎样的地方才能叫“宝库”?[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

      2、为什么它能获得这样的称赞呢?自己读读第一节,(课件出示第一节)读着读着,有些词语就自己蹦出来了,告诉我们就应该称它为宝库。[可以把你想到的和周围的小伙伴说一说]

      3、谁已经找到原因了?

      A、“1600多年”说明年代久远;(板书)

      B、“492个”说明现存洞窟多;(板书)

      C、“3000余尊”说明彩色塑像多:给“余”找个近义词(多)。“尊”在这里是量词。(板书)

      师:我们XX小学全校师生加起来还不到800人,莫高窟的塑像跟我们4个XX小学的人数差不多,塑像可真(多)呀!

      D、“45000多*方米”说明壁画面积大:

      (板书)45000多*方米有多大呢?大家看看我们这个大教室,如果在墙壁四周都画上壁画,大概可以画100*方米【板书演算45000÷100=450】足足可以画450个大教室呀!

      师小结(指板书):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这样悠久,保存下来的塑像和壁画这样多,怪不得称它为——(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4、作为*人,你觉得怎么样?(骄傲)能不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A、自由读。[我感受到了你的自豪。谁能比他读得好?]

      B、老师和你们合作来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两句。[过渡:接下来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板书:塑像 壁画)大家快速找一找,找出概括写塑像和壁画的两句中心句,用——划出来。指名回答。用一个词形容?

      (板书:精美艳丽多姿)]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现在让我们走进莫高窟,亲近莫高窟,去看看莫高窟的彩塑像:

      (课件出示第二节)你对哪句话最感兴趣?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第二句话:最大的九层楼(比现在的两幢教学楼还要高出一层);最小的只有十几厘米,比手掌还小。

      师:原来大大小小的塑像都是艺术品呀!其实,塑像还神态各异呢!书上没有写,老师这里有一段文字介绍呢。

      2、(出示)补充资料:敦煌莫高窟的彩色塑像神态各异,造型逼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其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游人无不赞叹。

      自由读上面这段话,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彩塑的精美?(让学生回答后上台板书,记忆库积累)齐读词。

      师:敦煌莫高窟的塑像不仅大小不一,而且神态各异,造型逼真,的确是精美的艺术品。

      (再课件出示第二节)指导朗读:敦煌莫高窟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精美”一词你读得特别好,刚才我们读到的每一尊塑像都很精美,你已经感悟到了。谁还能再来读?你突出了“每一尊”,这里有两个“每一尊”,说明无论哪一尊都是艺术品。听你的朗读,我就知道你有多喜欢这些精美的塑像了。]

      3、莫高窟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啊。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彩塑,你们现在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播放配乐课件)。

      4、此时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老师读了这段话,看了这些画面,真想说一句:祖先真了不起。)

      (听了同学们的赞叹,我也想说:敦煌莫高窟,你就像那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的世界的东方!)[有时间的话写下来]

      六、作业自选厅

      1、上网领略敦煌美景

      2、把敦煌莫高窟精美的塑像介绍给家人听。

      3、搜集敦煌莫高窟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敦煌莫高窟》课文教学设计3

      预设目标:

      1.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魅力,为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而骄傲,《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了解作者精妙的写法(顺序与用词,见闻与联想)

      课时安排:2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6.驻足画前,看着看着,作者有何感受?(师引读第5自然段)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感,搜集资料。

      1.作业(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2.告诉学生搜集莫高窟资料的网站。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3篇(扩展3)

    ——敦煌莫高窟说课稿

    敦煌莫高窟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特点与地位

      《敦煌莫高窟》为八年级16册教材的开篇课。与前三册开篇欣赏课相比,此课打破了单纯的美术作品的介绍,而是将其放置在特定的文化情景中,从多角度理解敦煌艺术,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文化产生认识,具有较强的艺术风格,民族特色,时代特征,是对我国及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深入接触与理解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理解我国传统文化,获得多种情感体验,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具有较大的作用。

      2、教材的主要内容

      学习本课,主要内容包括三层:第一层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敦煌历史和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第二层从对雕塑、壁画的欣赏,引申到对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第三层通过藏经洞的发现和遭受的掠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建立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三个层次的内容在课堂中整和为五个探究主题:佛教与*古代的主要石窟;敦煌历史与莫高窟;莫高窟的彩塑;莫高窟的壁画;近现代的莫高窟与石窟保护。本课的练习中根据五个探究主题提出了总结性和引深性问答题

      二、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的目标

      (1)对佛教传入我国及我国四大石窟艺术的概况有初步了解

      (2)对敦煌石窟主要时期的彩塑和壁画的特点有所认识

      (3)通过欣赏理解政治、经济、历史对艺术的影响,理解石窟艺术是吸收和融合外来艺术而发展起来的具有*风格的艺术形式,注重对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熟悉查找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提高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了解佛教与石窟艺术的发展,能够对莫高窟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形象特色和艺术效果的分析。

      (3)通过课堂交流互动,艺术创作,深入理解石窟艺术的精髓,能够运用技能技法表达自己的艺术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和深入学习充分认识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爱国热情。

      (2)通过了解敦煌的近现代的发现与遭受的掠夺,认识敦煌莫高窟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艺术经典,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增强为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处理

      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艺术成就的认识与欣赏。

      由于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都有赖于大量感官信息的直观作用,对本课重点的处理是通过网上自主学习,小组互动讨论,在学生自学并展示自学成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然后再指导其深入讨论、释疑而解决的。

      2、难点:与政治历史相结合理解石窟艺术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

      本课难点问题涉及政治、历史、宗教多方面因素,以初二学生目前的知识层次与艺术鉴赏经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采用对比欣赏、假设质疑、教师引领,结合具体的代表作品分析,运用简化的语言,配合图像直观的欣赏,通过不同朝代作品的对比,同一朝代不同形式的作品对比,让学生感受讨论,然后再结合政治、历史分析原因,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上升理解高度。另外本课设计了《敦煌莫高窟欣赏问卷》针对每个知识点提出了总结性引深性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活动,目的明确,思路清晰,活动后又能及时巩固重难点内容。

      四、学情分析

      敦煌莫高窟对许多人来说都不陌生,但又了解不多,由于一些电影、传说,使其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从这一点来说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作为一节欣赏课其内容含量较大,易流于表面的理解,常规课堂教学势必会出现时间紧、偏重于讲解、缺乏活动、气氛沉闷的现象。在老师的一味讲授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失去兴趣,而且一节课的时间,欣赏讲解是有限的。所以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是深入理解本课内容的关键。

      之所以采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是因为八年级学生对知识、对社会充满好奇与渴望,而又不愿被动接受,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理解能力,另外网络世界为他们提供了广阔天地。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因此对本课的大部分知识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查阅学习,但八年级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将艺术上升至历史、政治高度理解还有一定困难,缺乏必要的指导。所以教师可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引深问题,提高理解能力。学生自学与教师引领相结合。为使自主探究的过程更有效,我同时采用了“自学—指导”的互动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为了“激其情,发其智”又使用了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在了解了敦煌艺术,领略了辉煌成就的*石窟艺术后,进入了屈辱的、悲壮的被掠史,这必然会使他们的情绪发生反差较大的波动。而此时的青少年学生恰恰最容易接受情感性的东西,从而获得情感体验。

      五、设计理念

      1、教法

      本课的教学方法是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研究分析、对比,甚至冲突、争论,使每一个学习者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第一阶段,将学生分组,分主题,利用网络搜集资料,自学探究。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搜集及信息整和,并以书面形式进行总结概括。 第二阶段,全班交流学习,各组由代表发言,结合图片欣赏,讲述所探究的主题。教师引深内容,学生思考回答第三阶段,创作展示阶段,各小组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以敦煌为表现对象,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师引导帮助。

      具体到本课“自学-指导”教学模式与自主探究性学习法珠联璧合,把整课分成形成问题,自学探究;讨论质疑,合作学习;形成结论,展示交流,艺术创作,抒*怀四个环节。由学生自行结组、自行选题,充分利用我校的网络资源结合信息技术课上的浏览网页训练,网上自学,质疑讨论,课上展示,最后创作,轻松的实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发展。

      2、学法

      本着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这样一个根本目标,我采用了自主性学习法。具体方法有研究性学习法、合作性学习法、体验性学习法、交流性学习法等。

      六、教学过程

      1、形成问题,自学探究。

      本阶段由一课时及一周的课余时间完成。第一课时,教师由教材中《西方净土变》引出谈论话题,通过师生交谈,了解学生已知的情况,由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形成古代典型石窟的情况即四大石窟艺术的介绍、敦煌的历史发展与莫高窟的发展简介、莫高窟的彩塑、莫高窟的壁画、近现代的莫高窟五个探究主题,学生分组选题,教师协调。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收集相关资料,教师提供条件,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引导信息的搜集及整和。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策划能力。

      2、讨论质疑,合作学习。

      初步搜集理解学习内容之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围绕主题明确主要内容搜集点,理清思路,不断完善、深化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合作学习,掌握所学习内容,锻炼提升与人交流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3、形成结论,交流探讨。

      本阶段由一节课时完成。各小组选择代表,讲述所探究主题的学习结果,通过交流使全班同学全面的了解敦煌莫高窟及相关内容。

      情景导入:

      聆听佛教音乐,创建课堂氛围,引入谈论话题,师生互动说一说佛教的相关知识,如佛教的传入,佛教教义的理解,古代的丝绸之路,点出敦煌,为后面的内容打下伏笔。关于佛教作为外来宗教被封建社会统治者所接纳的原因及佛教美术产生的原因的理解,以“假如你是统治者,你的臣民都能安照佛教教义来做,你会怎样?”“假如你是佛教传播者,你有什么办法让众多不识字的人读懂佛教呢?”的设问,诱发学生思考,自己获得答案。这种假设化严肃为趣味,并形象的点出了问题的实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易于接受。

      教学目标: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铺垫。

      小组展示:

      明白了了解石窟艺术全盛时期的状况,体会佛教在*的影响,引入佛教文化之一石窟艺术的学习。“四大石窟艺术的欣赏”主题的探讨:小组代表讲述内容包括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的建造时间,地理位置,洞窟数量,彩塑及壁画情况,艺术特色。

      “敦煌历史与古丝绸之路”主题的探讨:由研究此主题的小组代表讲述研究结果。内容包括古丝绸之路,敦煌历史,莫高窟发展的大概情况。形成特定的教学情景,全景了解所要理解的敦煌莫高窟,为深入理解艺术作品,做好与历史背景结合的铺垫。

      “莫高窟的彩塑”主题的探讨:小组代表讲述彩塑的总体情况,分析主要朝代的彩塑的特点,彩塑的主要样式,结合图片欣赏理解。对比西魏、隋、唐的彩塑,感受发展状况,及经济对艺术的影响。

      “莫高窟的壁画”主题的探讨:小组代表介绍整个壁画的情况、分布,壁画的种类,展示代表性壁画,讲述与欣赏结合。

      请研究壁画主题小组介绍所了解的壁画故事,讲述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欣赏故事的壁画,点出典型朝代的壁画故事内容,结合政治理解内容不同的原因。

      介绍莫高窟的飞天,了解飞天,欣赏不同朝代的飞天。

      教师提问:结合绘画、彩塑、壁画中唐代的人物艺术形象,请同学们说一说唐代人物形象的特点。教师点出此时的石窟艺术已不单纯是为了宣扬佛教,而是升华为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她才使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们为之神往。

      “莫高窟近现代情况”主题的探讨:小组代表讲述藏经洞的发现经过,洞内的藏品,被盗的情况,思考为何清代*的历史文物会屡次遭受掠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入“我该如何保护文物,爱护文物”话题的探讨。

      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展示,相互交流学习,掌握知识学习内容;通过教师提问,深化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

      反馈巩固:

      请各组结合《敦煌莫高窟》欣赏思考问卷,讨论答案,交流见解,深入思考,巩固学习内容。鼓励课下多交流。

      总结全课的表现情况,鼓励学生在创作阶段更进一步。

      布置艺术创作,展示交流阶段的任务。

      出示展示的形式:黑板报、手抄报、文章、诗歌、绘画、泥塑等。

      展示要求:各组选择展示形式,一周完成,下节评比,并向全校展示。

      教学目标:反馈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再次相互交流,巩固学习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4、艺术创作,抒*怀。

      本阶段由一周课余时间及一课时完成。小组课余完成艺术创作,课堂展示。

      (1)小组最后调整作品,准备展示。

      (2)分组展示评述本组的作品,每组2-3件作品。

      (3)全班互相评价。

      (4)粘贴布置成展版,在校园内展示,使更多的学生了解敦煌艺术。

      教学目标: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利用艺术形式表达观点,抒发感情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

      《敦煌莫高窟》一课的欣赏,内容含量较大,易于流于表面的了解。在设计此课时考虑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及教学内容深度的挖掘,我觉得运用常规教学可能会造成时间紧张,学习枯燥,课堂沉闷的局面,所以在设计全课的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主动性及自学能力的发挥,我与计算机学科教师协调,将学生带入机房,尝试运用自学探究试的学习方式,安排学生分组、分主题,通过网络,合作深入了解学习内容。然后由各组的总结式的发言,相互交流,全面了解教学内容;教师则通过提问、引导,将内容引深,结合历史、政治理解艺术发展的条件及继承发扬传统艺术的意义。最后再由小组合作,进行有关的艺术创作,升化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技能技巧的运用能力。

      这样设计首先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积极的自觉探究学习;其次锻炼了学生多种能力,如合作能力、搜集整合信息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等等;另外也使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内容含量增大,教学层次分明。在第二部分的课堂交流过程中,我将学生的演讲作为明线,教师的纵横相联的提问引深作为暗线,丰富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印象,提升学习理解高度。最后由欣赏问卷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清晰的思路,并加强学生之间的自觉主动的交流。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3篇(扩展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0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 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3.全班交流:(1)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3)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4)课文主要讲什么?

      ↘ 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1)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2)语段二: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3)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4)语段四: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 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二课时

      ↘ 披文得意,自我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2.文中两种“评价”竟然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关于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3.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4.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那样“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

      5.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那就是说,父亲的评价也是事出有因,他不想让巴迪走向极端,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对巴迪严格要求。现在我们分角色读1—14自然段,感受一下人物的不同心理,好吗?

      ↘ 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我们清楚了,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一件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2.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要是问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3.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4.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到了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 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让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成熟了不少。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却没有得到机会,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都有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类似情境的新认识。

      2.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3.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式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要求的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附另一个版本

      第一课时

      ↘ 紧扣课题,带疑读书

      1.就题质疑。上课伊始,可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小组内交流初读感受。

      ↘ 初步交流,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

      2.讨论:(1)课文主要讲什么?(2)读后有什么感受?(3)你能解决从课题中知道的哪些内容?(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 分层探究,升华体验

      1.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得到妈妈的赞扬,同时受到爸爸的批评。对这件事,作者的认识不断发展。请根据作者认识的发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学生可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老师均应予肯定。然后小结,第一部分是写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是感性的描写;第二部分写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叙述;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认识,是理性的升华。

      2.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1)学生默读、画注。作者细致描写了妈妈赞扬的语言,赞扬时的神态、动作和自己的感受;细致描写了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请用“ ”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2)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3)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4)大组交流朗读。对来自妈妈的赞扬,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又截然不同,谁能把他内心的感受读出来。(老师要相机指点: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 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 积累词句,体会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 分层探究,读中感悟

      1.十二岁的感受:七八岁时,作者不理解父亲的批评,十二岁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妈妈却一直心存感激。请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作者认识的变化。(此部分以读代讲)

      2.成年后的认识:

      (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成年以后,作者也成了一名著名作家,对这件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也可以用提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2)全班讨论,适时指导。教师要适时对下面的重点语句给予点拨:

      句1:我越来越认识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成年后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要让学生明白“母亲的力量”是指赞赏的激励作用;“警告的力量”,是指批评的伤害或警示作用。作者小时的幸运是既有赞扬的`激励,又有批评的警醒。在理解句子意思以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在朗读中加深感受。

      句2:这些年来,……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两股风”,指赞扬的力量和批评的力量;“生活的小船”,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句义的理解可联系句1理解,要让学生理解到,来自母亲的赞赏,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父亲的批评,提醒自己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

      句3: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联系句1和句2指导,即联系赞扬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指导。

      在理解句2和句3的意思后,要把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话连起来读。应腾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

      ↘ 总结课文,表达感受

      1.质疑:学习课文中还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2.总结:(1)想一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2)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

      3.联系实际,体会情感:以“父母关心我成长”,说说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感受,既要把事情说明白,又要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先在小组说,再推荐说得最好的在班上说。

      ↘ 内化情感,课后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以“父母关心我成长”为内容,写一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①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到巴迪父母对儿子的两种不同形式的爱和巴迪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②让学生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评价方式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③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倡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来。

      二、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不同的评价都饱含着爱。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恰当定位主题,通过阅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学过程:

      一、借助课题,复习回顾。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父母对“我”写的第一首诗,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读课题)

      2、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起思辩

      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的文学创作成就。指出文中也讲到“我”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作者简介。

      幻灯出示:巴德舒尔伯格: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美国好莱坞电影生产者班杰民舒尔伯格的儿子。所出版的作品有很多,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辩论:“我”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首先应当归功于谁?

      3、出示自学提纲。

      三、研读巴迪第一次写诗的情景,品读文本重点句子,感悟父母的截然不同。

      (一)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言语形式”感悟妈妈的鼓励。

      1、重点句子交流。

      (1)▲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从哪里感受到了妈妈的鼓励?重点“言语形式”把握: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真是……吗?”的疑问,两个感叹句。预设达到的理解:我的诗到底写得怎么样?——一首相当糟糕的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是巴迪的第一首诗,妈妈想鼓励他多多写作。)

      (2)▲“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如何读?)

      2、感受妈妈的评价带给巴迪的心情影响。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巴迪,听到妈妈对自己的诗评价那么高,你心情会是怎样的呀?——那么小巴迪的心情怎样呢?仔细地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读一读表现巴迪心情的句子,并用曲线划出来。”

      重点句子交流: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自己写的。

      我简直有点迫不及待,想赶忙让父亲看看我的诗作。(迫不及待是什么样子的呀?用你的朗读让大家一起感受一下!)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的到来。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我为什么会自信满满的呢?)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3、幻灯出示句子,齐读句子感受。

      “同学们,让我们在朗读中一起去享受一下妈妈的评价带给他的无限愉悦。”

      (二)师生对话补白文本感对爸爸的提醒。

      1、过渡语带入爸爸回来之后的情境。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母亲上前对父亲说道:“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想不到爸爸的评价居然是——

      2、重点句子交流,理解爸爸的提醒。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你猜猜巴迪的爸爸当时心里会怎么想呀?……爸爸仅仅是认为这诗糟糕才这么说的吗?”

      3、交流朗读。过渡语继续情境。

      “妈妈发现爸爸的评价和自己的完全不一样,又站出来嚷开了: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此时爸爸并没有退让,他的评价依然是——”

      4、重点句子交流,师生对话补白中更深理解爸爸的评价。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七八岁的小孩能写出诗来已经很了不得了,你不鼓励他,还这么坚持说糟糕透了,你叫他以后还能写出东西来吗?……你为什么如此坚决地不肯退让,还这么坚持自己的评价?”

      5、如果你是那位父亲,你应该怎么说这句话,为什么这样说?

      (三)讨论:为什么面对同一首诗,父母的的态度截然不同?

      “原来妈妈的“精彩极了”是鼓励我,父亲的“糟糕透了”是提醒我,

      交流思考。

      四、抓住关键“言语形式”自读感悟父母的评价对巴迪的影响。

      “随着巴迪一天天长大,爸爸妈妈对他的评价依然是截然不同的。几年后这种评价又带给巴迪怎样的影响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读完的同学和四人小组里的伙伴讨论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1、重点句子理解交流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我理解了爸爸的批评是实事求是的,是谨慎的。)

      ▲“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母爱的力量是我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他批评我,但也给了我希望)

      ▲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岁。(批评的话尽管不中听,但忠言逆耳利于行。爸爸的批评让我懂得去修改文章,使作品越写越好。)

      2、穿插小结

      3、自然感悟基础上找文本重点句子。

      “同学们,巴迪成名之后才理解到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到课文中去找找他是怎么说的?”

      4、出示句子,朗读。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5、“自己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你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又有什么更深的理解呢?”

      6、交流小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我们的成长,既要听动听的赞美,也要听听批评和警告。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尽管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出发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啊。作者也从心底里感悟到了。到课文中找找作者是怎样说的?——”

      7、学生齐读句子,出示感悟: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8填空小结、提升认识。

      “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孩子的(),母爱像(),它()。

      “糟糕透了”是父亲对孩子的(),父爱像(),它()。

      9、小结

      五、解读自己的生活,丰富延伸爱

      1、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爱,你有过吗?说说看。

      如果说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母爱,一种是严厉的父爱,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一首小诗,献给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结束爱的行程。

      六、拓展作业

      1、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背影》

      思考:这三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预习本)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并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一个片段。(作文纸)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良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题目怎么样?读了课文,你们的疑问都可以得到解答。实话实说,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评价?相信同学们读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这篇文章后,对这两种评价会有新的认识。

      二、学生汇报自渎收获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翻开书再看看,想想,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2、我们布置了一个预习任务,勾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加上批注。再看看自己勾画的语句和批注,再找找,文中还有没有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等会儿向大家汇报。

      3、愿意讲讲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吗?可以是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如果你的看法和谁的不一致,还可以站起来争论。

      4、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不过有的同学的理解还不够准确,相信通过进一步阅读同学们会弄明白的。

      三、发现问题,小组探究

      1、读书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提出几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2、发现问题了吗?请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讨论。还没发现问题的同学可以根据课后问题和预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四、鼓励质疑,全班交流

      1、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一定解决了不少问题吧!有没有通过小组讨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好吗?

      2、学生提问:

      学生可能会问以下问题:

      ⑴ 同一首诗,为什么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

      ⑵ 父母的这两种评价对孩子起到了什么作用?

      ⑶ 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他很幸运?

      ⑷ 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⑸ 什么是“两股风”?

      3、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要理解问题首先需要分析问题。同学们的问题都是针对两种评价提出来的。只要弄清了两种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对孩子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下面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来理解这些问题。

      4、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理解:

      ⑴ 妈妈“精彩极了”的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从书上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

      让学生领会妈妈是在巴迪只有七八岁的时候,就写了第一首诗的情况下说出“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她为了鼓励巴迪才这样说。

      ⑵ 妈妈这句评价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请找出课文写巴迪既充满信心又得意洋洋的语句,读一读。

      让学生读出巴迪既得意又充满信心的语气。想象巴迪认为爸爸会怎样评价他。体会妈妈的评价对巴迪产生的作用。

      ⑶ 爸爸的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从课文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五、你们愿意怎样读这些语段

      1、出示第5~14自然段:

      ⑴ 分角色朗读:

      体会爸爸是在认真阅读了那首诗后,并听了妻子对儿子的极度夸奖后,说出“糟糕透了”的评价的。

      巴迪听了爸爸的评价后受不了了,痛哭起来。看出爸爸的评价给了巴迪很大的打击,使他不再得意也没有了信心。

      ⑵ 请再往后读,想想爸爸的评价还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默看课文后明白爸爸的评价还使巴迪认识到自己的诗的确很糟糕还需要修改和提高,于是他主动去请教父亲,学着按父亲的评价进行修改,这样他的写作水*在父亲的提醒下得到了提高。

      ⑶ 小结父母各自不同的评价对巴迪产生的作用。

      板书:

      鼓励 提醒

      ⑷ 你们有这方面的体会吗?请举例说说。

      ⑸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对他说“精彩极了”的母亲,还有一个对他说“糟糕透了”的父亲,所以巴迪怎样?书上怎么说?

      ⑹ 出示课文第16、17自然段,学生朗读。

      ⑺ 学生谈谈对提出的其他问题的理解。

      六、总结延伸

      1、孩子们,此时你们一定有很多感受想告诉大家吧!请结合你经历过的事,说几句你此时最想说的心里话,好吗?

      2、老师也想说几句心里话,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应该如何对待表扬与批评,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我们时常都会得到来自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的各种评价。即使别人说我们“精彩极了”,也不能骄傲,即使别人说我们“糟糕透了”,也不要气馁。让我们和作者一样,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努力地向前驶去!

      3、最后,让我们在一次朗读饱含作者****的这些话语吧。

      4、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配乐朗读。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 提醒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体会母亲对巴迪的爱和父亲的严厉。

      2、有感情地朗读,体验巴迪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的情感变化。

      3、联系生活经历,初步谈谈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会巴迪面对母亲爱的赞扬和父亲严厉的指正的情感变化。

      2、联系生活经历,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又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朗读课文,可采取自由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最后请几位学生朗读个别段落。”

      2.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五、作业

      1.抄写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

      实在(等不及)了、(一如既往)地鼓励我、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促读,理解课文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七八岁时;几年后;现在。)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文中的“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说到哪段,就读哪段,理解哪段。)

      4.“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我们知道“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那父亲和母亲到底谁说对了,谁说错了呢?(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6.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想想那又将如何。

      三、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生活当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

      四、总结

      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五、板书设计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批评(沉重)

      (慈爱)母亲、我、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教学反思

      一、教材特点:本文是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的一篇文章,全文紧紧围绕“精彩”“糟糕”这对反义词展开。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也以这对反义词为切入点,以“我的诗到底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的话谁说对了?你的理由是什么?”来引入,并以这几个疑问继续展开教学,最后还用这几个问题来总括全文,引发学生思考这对反义词背后都是“爱”的原因。

      二、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用朗读感悟的方法,也可以采取辩论中体会的方法。让学生先选择一种观点,找出理由辩论;通过辩论来深入体会父母的做法其实都是“爱”的体现,都是孩子成长必需的道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5

      一、导入:

      师:同学们,谁还记得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引号。(在这里为什么加引号?表示:直接引用,我们预习过课文了,“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题目引用了他们的话,所以加引号。)

      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正好相反;

      (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了,面对儿子的一首诗,为什么爸爸、妈妈会有如此相反的评价呢?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讨论。)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屏幕出示):

      巴迪腼腆得意扬扬迫不及待自豪誊写敬仰奇妙

      判断湿润糟糕一如既往出版歧途警告谨慎

      注意:哪一个词语比较难读?大家齐读两遍。“腼腆、誊写、歧途”

      请同学们齐读词语。

      (2)大家在预习的时候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生问生答)

      三、研读课文:

      1、主要内容

      师:通过预习,谁来用简洁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称赞说“精彩极了”,爸爸却批评说“糟糕透了”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我获得了妈妈的鼓励和爸爸的指导,成长为一名作家。长大后,我明白了他们的评价都是源于对我的爱。)

      2、解读1-14段

      师:事情的起因是源于作者七八岁时写的第一首诗,(屏幕出示):同样的一首诗,爸爸妈妈读后都有什么反应呢?我听了他们的评价后,又有什么反应呢?请同学们读1-14自然段,找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用笔画出来,并在这些词句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3、汇报:

      (一)、我们先来看妈妈的反应:

      师:谁起来说一说母亲读过“我”的诗后,有什么样的反应?

      屏幕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地再次拥抱了我。

      1.师:这是母亲的反应,大家看一看,这段话里有哪些细节描写?——神态、语言、动作

      2.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妈妈激动、开心、惊讶、在鼓励作者

      3.从哪些词语能看出妈妈高兴、开心?

      (我从“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再次拥抱了我”这些对妈妈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体会到了妈妈此时的心情很高兴。)

      4.谁能带着妈妈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读一读妈妈的话?(孙静茹)

      5.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

      “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这是对我的描写,“腼腆”是什么意思?——“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6.大家想一想: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大力称赞我?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写的诗真的有那么精彩吗?

      (“源于爱,是在鼓励我继续努力”)

      正是出于对我的爱和鼓励,妈妈对我的诗大加赞赏,这让我大受鼓舞,在得意扬扬的同时,我更迫不及待的想要什么?

      7.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父亲的赞赏?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师:作者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父亲的赞赏,可是父亲的反应是什么呢?

      (二)、父亲的反应

      1、谁起来说一说表现父亲反应的句子?

      ⑴“父亲一进吃饭大厅,就被餐桌上的诗吸引住了。”

      ⑵“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师:父亲喜欢这首诗吗?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得出来?你体会到了什么?(批评、严厉)

      (3)师:遭爱到父亲的批评以后,此时此刻的我又有什么反应?

      ①“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师:这一句话是什么描写?从这几个动词你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作者的心情:伤心、失落、难过)

      师: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时巴迪的心情很伤心、失落、难过。

      (4)师: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引导:父亲批评的话是在母亲高度赞赏了我,我得意洋洋之后说,目的是让我不骄傲,继续努力。

      (三)分角色读。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在四人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1-14自然段。

      (四)讲解15-17段。

      师:后来,小巴迪长大后成了一名著名的作家,写了很多作品(幻灯出示:作者简介。)大家想一想?小巴迪为什么能走上写作之路,并且成了大作家?

      请同学们读15-17自然段,在小组内合作探讨一下,找出原因用笔画出来,在旁边写一写你的理解。

      预设:

      1、“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

      2、“我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

      师:从这里我看出作者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有个慈祥的母亲一直鼓励他,有个严厉的父亲一直帮他修改。

      所以作者感慨: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同学们齐读“都……提高。”

      师:“歧途”是什么意思?——比喻错误的道路。

      师:那么请大家用文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作者没有误入歧途的原因是什么?

      幻灯出示: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齐读。

      师:谁知道生活中的小船指的是什么?

      师:在作者的眼里,爱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精彩极了”,这是母亲慈祥的、鼓励式的爱;另一种是“糟糕透了”,这是父亲严厉的、批评式的爱。(板书:爱)

      3、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巴迪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母亲赞扬鼓励式的爱会怎样?如果只有父亲严厉的批评式的爱会怎样?

      4、谁能跟我们讲一讲你的父母给你的爱属于哪一种?老师给你的爱属于哪一种?

      (五)作业:小练笔

      师:生活中爱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种形式的爱,试着写一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6

      【课程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对父母两种截然相反的爱的理解。

      【课前准备】

      1、课件。

      2、收集描写“父爱”或“母爱”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xxxx引趣

      1、出示课题。

      2、你们知道这个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吗?

      3、父母为什么会说出如此截然相反的话的?

      4、“我”又是怎样看待的?这些问题,我们通过阅读课文一定会得到答案。

      二、初读尝试,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根据阅读要求自由阅读课文。

      要求:找出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思想、行为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交流。

      相机板书:

      腼腆而得意受不了痛哭

      一直写作学着修改

      体会到幸运

      三、再读品味,合作探究

      作者的思想行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请大家自主读书,写出体会,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交流,也可提出疑难之处。

      如果小组内仍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共同讨论。

      四、精读体会,深刻感悟

      你们认为课文中最难理解的是哪些段落?

      课件出示: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的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是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头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自由读,认真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探讨,你们能把自己的理解体会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小结:

      刚才有的同学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了这一段话,有的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这都是很好的理解课文的方法。

      这段话你喜欢吗?试着把它背下来。

      五、个性飞扬,升华认识

      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有怎样的收获呢?

      老师的体会是: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要做清醒的舵手,不因赞扬或批评而偏离航道。

      你们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吗?

      同学交流。你最想把这句话送给谁?

      你们能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吗?

      六、展思维,课外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和父母交流。

      2、课后找一找描写“父爱”或“母爱”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爱

      腼腆而得意受不了痛哭

      一直写作学着修改

      体会到幸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读通课文,收集作者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同学们,在你的周围生活着许多你熟悉的人,比如同学、老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这些人中你感觉谁最爱你?为什么?

      2、听的出同学们都很幸福!因为你们有妈妈的呵护,爸爸的疼爱,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谊,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在充满爱的环境里幸福地茁壮成长着。

      (休息,准备上课)

      一、导入新课。

      1、师谈话: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本组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母爱又是那样的深沉。今天让让我们一起走入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又能够感受到怎样的爱呢?

      2、齐读课题。

      3、发现了吗,这个课题与以往学的课题有什么不同吗?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是引用的人物的语言,所以有引号)

      4、带着我们的理解,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说说:通过预习与读书,你都知道了什么?

      2、总结过渡:正像同学们交流的这样,同一首诗巴迪的父母作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

      三、指导深入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1、师:下面请同学们小声读读课文的1——14自然段,试着把母亲和父亲对这首诗评价的具体语句找出来。

      2、交流。

      指学生起来读出母亲评价的句子,指导朗读。

      学生读一读有关母亲评价的句子。

      肯定学生的回答!你说的真棒!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样一段话,看看从中,我们都能够读懂些什么呢?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想

      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动作、神态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精彩极了!”对于我写的第一首诗,母亲竟然给予了这么高的评价。谁能够模仿母亲的动作和神态再现一下当时的情境。(指名读——评议,通过读书,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想象,说话训练:听了母亲的评价,巴迪的反应如何,(板书:腼腆又得意)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都会想些什么呢?(激动、骄傲、感觉良好、迫不及待的等,等父亲的表扬、我太棒了,我要继续创作……)

      母亲的鼓励给了我自信,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勇气。带着我们的体会,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学生齐读课文)

      母亲还是怎么样评价这首诗的呢?还有不同的地方吗?(简单的找一找即可,不再重点指导)

      总结过渡:慈爱的母亲,一遍又一遍的鼓励我,肯定了我的成绩!我得意极了!那么,父亲又是怎么样评价这首诗的呢?

      指导交流有关父亲对自己评价的句子:

      学生读文,找到有关的句子。

      巴迪的父亲是怎样说这两句话的?(非常生气非常严厉)你能够体会着读一读这两句话吗?

      指导学生体会朗读——评议:读的怎么样?再来试一试,好吗?

      听了爸爸的评价,巴迪的反应是什么?(板书:失声痛哭)

      幼小的巴迪,此时还不能理解父亲的做法,更读不懂父亲的心。那么你们知道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巴迪?这样严厉的批评他吗?请同学们默读前面的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谁愿意结合自己画出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正是由于父亲严厉的警告(板书:警告),这些实事求是的评价,我才能不骄傲自满,脚踏实地的搞文学创作。能够把父亲当时的真实的想法读出来吗?谁愿意再来试一试——一起体会着来读一读。

      3、引导质疑:

      (1)师:(指板书)同样是一首诗,两种不同的评价,带给巴迪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强烈的反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贵有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2)引导学生自主质疑: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3)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4)指名汇报:

      理解到三个不同的方面:父亲和母亲站的角度不同……父亲的工作性质,使得父亲看到这样幼稚的诗觉得是糟糕透了……因为他们的出发点不一样,母亲是想给我自信,父亲是想让我不再骄傲……

      三、理解“成年认识部分”

      过渡:伴随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评价,巴迪一天天长大了,他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1、请同学们默读16、17两个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并且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第一处: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1)、指名读,说理解

      (2)、谁还有补充—————能够结合前面的课文,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吗?母亲的评价——一如既往的进行创作;父亲的评价——不断地进行修改。

      (3)总结:因为有了父母给予巴迪不同的评价,巴迪才在创作的旅程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最终才能够成为美国著名的剧作家。看投影:巴迪简介。

      (4)师生合作读。让我们一块感受着幸运的巴迪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来读一读课文吧!

      第二处句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那就是爱

      (1)学生交流

      (2)巴迪终于理解了自己的父母,也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一读句子)

      (3)巴迪现在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能够成为著名的作家,离不开母亲的鼓励,更离不开父亲的警告。于是他发自内心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学生齐读课文。

      (4)巴迪把这样一句话送给了自己的父母,因为他懂得爱了。联系实际说一说:你父母对你的爱是什么样的?你能够理解吗?

      (5)其实,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又何尝不是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呢?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特别是父爱、母爱这样的骨肉亲情更是伟大无私。我们是父母唯一的希望,是父母任劳任愿的原因,是父母含辛茹苦的动力。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我们也一起把这句话送给我们的父母吧?

      (6)学生齐读句子。

      (7)师:精彩极了是爱,糟糕透了也是爱。对给过你爱的父母,除了这句话,你还想对他们说什么?(放音乐)

      四、总结

      1、读过这篇课文,老师有非常多的体会与感受。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同学们。放课件;……

      2、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把你们的体会、感受也用格言、小诗或其他形式写下来呢?当然也可以摘录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写在书签上。(学生写书签)

      3、学生朗读书签的内容。

      4、下课后,我们可以把他送给朋友、父母或留给自己,做纪念,好吗?

      5、好书推荐: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预设】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⑴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重点提示:理解“腼腆”的意思,体会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以及作者的心情。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从读中感悟课文情感。

      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争议,展现学生个性。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两个关键词,导入课文题目

      师:今天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老师感到特别荣幸,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因为同学们的积极投入而上得精彩成功!同学们有信心吗?

      板书:

      精彩

      师:谁能给精彩找个反义词吗?

      板书:

      槽糕

      师:谁愿意用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指名回答。)

      师:你们用得真准确。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以这两个词为题的文章。(补充板书课题)谁能带着感情色彩读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自学研讨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地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槽糕透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汇报上面的问题,教师根据回答)

      板书:

      父亲、母亲

      师: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我”对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的反应?我们来读课文的前半部分,谁愿意读?

      提出要求:边听边用笔划出有关父亲、母亲、作者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词语,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标注在书上。

      (生读书交流,教师巡视。)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体会母亲的表现和我的当时反应:

      师:看了“我”的诗,妈妈是怎样的评价?

      抓住文中对母亲神态、语言的描写,引导体会母亲的态度。

      板书:

      “赞美”

      师:你能读出妈妈赞美的语气吗?

      (指名读。)

      师:听了母亲的赞美。“我呢?”谁能把“我”这种心情读出来?

      (着重理解:腼腆、得意扬扬等词语。)

      2、体会父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

      师: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满怀信心地等待着父亲回来,结果呢?听了父亲的评价,“我”的心情又如何呢?

      板书:

      批评

      师:能读出父亲批评语气和作者失落伤心的感情吗?

      (指名朗读、角色朗读。)

      师:作者听完母亲的赞美还有点腼腆呢,为什么听了父亲的话会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谈谈你的理解。

      (引导联系自己生活,体会父母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表达自我见解。)

      师:确实如此。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打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真实故事,读一读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厉要求?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分析得很好。母亲的赞扬不是对诗,而是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诗的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激励和鼓舞。父亲的评价是针对这首诗的本身,是一种理性的评价。

      板书:

      “鼓励、严厉”

      四、设置悬念,布置预习作业

      师: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对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不能理解,但在“我”长大后,又是怎样看待父母的评价的呢?请同学们预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作者的父母的评价为什么会不一样?才七八岁时的作者不理解,但长大后,特别是成年后的“我”对父母的不同评价却有了自己深刻的理解、感受。他把自己的感受化作许多哲理性的语言,写在文章的第二部分。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用“——”画出表达作者自己深刻的理解与感受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2、品读重点句段:

      要求:读一读画出的重点句段,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投影出示关键的两句。)

      3、多种形式的朗读句子,引导畅谈自己的体会:

      相机指导理解:灵感、引入歧途、极端等词语。

      师小结:

      在作者看来“精彩极了”是妈妈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爸爸的提醒,是爸爸那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达的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板书:

      鼓励、慈祥;提醒、严厉

      4、指导感情朗读:

      作者用这么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理解,老师想请同学们也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这种感情读出来,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那伟大的爱。

      师:其实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不止这两句。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什么意思呢?就是有小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小进步,有大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大进步。

      5、自学后,小组合作学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把感兴趣的或读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重点引导理解:

      ⑴作者为什么觉得这种爱是一种幸运?

      ⑵“这些年来,我谨慎地把握生活中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中的“两股风”、“小船”指的是什么?

      6、汇集归纳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全班交流,小结。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1、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老师从同学们的出色表现中知道,大家这节课收获很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巴迪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师长的教导,关爱。虽然爱的表达方式不同——有鼓励、赞扬,也会有批评、训斥甚至责骂,但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我们健康成长。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启示,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产生了共鸣。我们以拥有这样的爱而幸福。

      2、拓展延伸,引发共鸣,升华情感:

      (完成小练笔。)

      出示课件:

      老师在课前搜集了几张同学们的家庭合影,这些相片凝聚着令人羡慕、陶醉的亲情。

      看着这些相片,你想起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对谁说些什么呢?请你写出来吧!

      3、总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非常高兴。我感到同学们一下子长大了,成熟了。老师更加希望你们能把对父母、长辈的理解化作实际行动,用你们的进步和成功报答他们的爱!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妈妈爸爸

      赞美批评

      鼓励、慈祥提醒、严厉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9

      课前:我在*工作了十年,所以我看起来就像藏族了,我们通过一堂课互相了解。

      上课。

      一、导入

      1、每个身上都受到过表扬和批评,做好了──表扬,做错了──批评,可是今天我们课文中的孩子做了一件事同时受到了表扬和批评。今天我们就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齐读课题。

      2、谈对课题的理解,为什么课文提名中有引号?(引用人物的语言),我们读文章理解课题很重要,就象我们写作文是的审题一样。带着理解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

      1、小巴迪做了什么事得到了两种评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2、看大屏幕,读懂了吗?

      课件出示:

      是什么使让小巴迪得到了这样的两种评价?小巴迪的反应如何?

      一生回答。

      3、找读母亲的话,师范读:

      这里抓住了母亲的什么来写?(动作神态语言)谁能读读这段话,模仿一下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一生朗读。

      4、师:读得很好,但有一个小地方,老师有点意见,(有同学举手)好,你说。

      生:“兴奋”的“兴”字读错了,正音。

      5、巴迪的反应如何,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会怎么想?

      6、巴迪此时最想的是什么,他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的回来?

      ⑴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时却说,──现在你就是那位父亲,你应该怎样说这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说?互相交流。请你说说这句话。

      ⑵听了父亲这样的评价,巴迪的心情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一下。

      (难过/沮丧/伤心……)把你的理解读出来(指名读。)

      ⑶出示句子(关于巴迪听了爸爸地话后的句子),什么描写?动作,如果把冲改为跑,把跑改为走,把扑改成躺行不行?交流。读读这句话,只读有动作的句子,然后把换完后的句子读一读。

      三、交流品读,内化感情

      过渡:

      此时的巴迪理解父亲的评价吗?确实,“精彩极了”,巴蒂得意极了,糟糕透了,巴蒂很难过,随着巴蒂一天天长大,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默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要求: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

      2、主要交流的句子:

      “一个作家,应该视生活中的……总结,提高”

      ⑴师:母亲给我的是什么?(鼓励……)还有一种力量,父亲给我的事什么力量?(警告,批评)板书。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或者只有父亲的警告,巴蒂就不会健康的成长。

      ⑵合作读这段话,女同学读写母亲的句子,男同学读写父亲的句子,齐读后面的部分(我从心底知道……那就是爱),老师做过渡。

      ⑶这种爱你能体会吗?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理解“批评也是爱。

      情景:

      小屋被你搞的乱七八糟,你怎样理解母亲的批评?

      又一次没完成作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你,你怎么理解?

      类似的事在你身上有过吗?交流。

      生活中的批评多了,巴蒂把这句话对父母说,您想把这句话对谁说?

      (对我自己)为什么?好,把这句话说给自己听。想把这句话送给老师听吗?起立,喊一声老师,对老师说。对于给过你爱的人,除了这句话,你还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回去把你想说的话,写到卡片上,送给你想说的人,好吗?这是课下作业。

      四、总结

      看来同学们完全理解了作者的文章,你想怎么做?

      老师的感受送给同学们共勉: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良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题目怎么样?读了课文,你们的疑问都可以得到解答。实话实说,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评价?相信同学们读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这篇文章后,对这两种评价会有新的认识。

      二、学生汇报自渎收获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翻开书再看看,想想,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2、我们布置了一个预习任务,勾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加上批注。再看看自己勾画的语句和批注,再找找,文中还有没有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等会儿向大家汇报。

      3、愿意讲讲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吗?可以是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如果你的看法和谁的不一致,还可以站起来争论。

      4、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不过有的同学的理解还不够准确,相信通过进一步阅读同学们会弄明白的。

      三、发现问题,小组探究

      1、读书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提出几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2、发现问题了吗?请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讨论。还没发现问题的同学可以根据课后问题和预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四、鼓励质疑,全班交流

      1、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一定解决了不少问题吧!有没有通过小组讨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好吗?

      2、学生提问:

      学生可能会问以下问题:

      ⑴同一首诗,为什么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

      ⑵父母的这两种评价对孩子起到了什么作用?

      ⑶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他很幸运?

      ⑷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⑸什么是“两股风”?

      3、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要理解问题首先需要分析问题。同学们的问题都是针对两种评价提出来的。只要弄清了两种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对孩子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下面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来理解这些问题。

      4、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理解:

      ⑴妈妈“精彩极了”的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从书上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

      让学生领会妈妈是在巴迪只有七八岁的时候,就写了第一首诗的情况下说出“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她为了鼓励巴迪才这样说。

      ⑵妈妈这句评价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请找出课文写巴迪既充满信心又得意洋洋的语句,读一读。

      让学生读出巴迪既得意又充满信心的语气。想象巴迪认为爸爸会怎样评价他。体会妈妈的评价对巴迪产生的作用。

      ⑶爸爸的评价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当时对巴迪产生了什么影响?从课文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五、你们愿意怎样读这些语段

      1、出示第5~14自然段:

      ⑴分角色朗读:

      体会爸爸是在认真阅读了那首诗后,并听了妻子对儿子的极度夸奖后,说出“糟糕透了”的评价的。

      巴迪听了爸爸的评价后受不了了,痛哭起来。看出爸爸的评价给了巴迪很大的打击,使他不再得意也没有了信心。

      ⑵请再往后读,想想爸爸的评价还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默看课文后明白爸爸的评价还使巴迪认识到自己的诗的确很糟糕还需要修改和提高,于是他主动去请教父亲,学着按父亲的评价进行修改,这样他的写作水*在父亲的提醒下得到了提高。

      ⑶小结父母各自不同的评价对巴迪产生的作用。

      板书:

      鼓励提醒

      ⑷你们有这方面的体会吗?请举例说说。

      ⑸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对他说“精彩极了”的母亲,还有一个对他说“糟糕透了”的父亲,所以巴迪怎样?书上怎么说?

      ⑹出示课文第16、17自然段,学生朗读。

      ⑺学生谈谈对提出的其他问题的理解。

      六、总结延伸

      1、孩子们,此时你们一定有很多感受想告诉大家吧!请结合你经历过的事,说几句你此时最想说的心里话,好吗?

      2、老师也想说几句心里话,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应该如何对待表扬与批评,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我们时常都会得到来自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的各种评价。即使别人说我们“精彩极了”,也不能骄傲,即使别人说我们“糟糕透了”,也不要气馁。让我们和作者一样,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努力地向前驶去!

      3、最后,让我们在一次朗读饱含作者xxxx的这些话语吧。

      4、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配乐朗读。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提醒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3篇(扩展5)

    ——《莫高窟》教学反思10篇

    《莫高窟》教学反思1

      1、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精读细品,自读自悟,自我评价。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本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将朗读贯穿于整体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自由读、指生读、齐读、引读、范读……旨在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欣赏感悟到莫高窟的美和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其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读完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学生有代表性的发言老师非常肯定,并要求学生重新进行朗读,马上巩固。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4、读写结合,详略得当。

      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重点段落(2、3自然段)学习体会,在学习过程中体现了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有所收获。

      5、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

      多媒体有声有色、生动形象、信息量大,图文声像并茂,超越时空限制,交互性好,将教学内容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教学过程,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感知,加速新概念的形成,增大信息容量,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补充文字材料和实验操作无法传递的空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对莫高窟很陌生,书中仅有的图片并不能激发学生对莫高窟的研究热情,因此,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及音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加速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使学生掌握重点,有效地突破难点。如,在理解宏伟瑰丽的飞天时,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多幅飞天图片,学生一边看,一边发出惊叹声,看完后,个个啧啧赞叹,很快就理解了宏伟瑰丽的含义。

    《莫高窟》教学反思2

      传统的教学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教学模式,利用教科书运用讲授、板书等作为教学手段与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像海绵吸水般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强*师的主导作用,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那么,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实践新课程标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呢?这是一个广大语文教师必须探索的问题。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第11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在此次课程改革中不仅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而且最终应定位于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上的一堂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苏教版小语第九册第十一课《莫高窟》),谈几点想法。

      一、转变学习方式,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入课堂。

      研究表明: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课程改革的迫切任务。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教学手段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得到了拓展,由此引起教学观念的变化,推动教师对教学策略、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与改进,进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信息资源的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与管理,更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可以满足不同的不同需求,教育过程从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的过程。这就使学生从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桎梏中*出来,为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奠定了基础。信息技术提供的交互方式为师生、生生*等对话提供了可能,它改变了过去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信息传递方式,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积极互动中创生出新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或通过小组学习及伙伴关系下的汲取等合作过程,使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莫高窟》一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台(多媒体网页),根据学生的差异、需求、能力提出了学习要求和任务:1、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2、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3、自主寻找合作伙伴协作学习并交流;4、对自己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自主利用网页资源,对有关信息进行搜索、整理、重组、再加工,与他人合作直至完成知识系统的重新建构。

      学生在专题页的支持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网页提供的电子文本、音像资料等进行学习。有的听课文朗读,并跟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的打开超文本链接,图文结合,解决疑难问题;有的观察比较莫高窟的图文资料,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信息,深刻感悟课文内容;有的通过留言板等网络工具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或寻求合作伙伴的支持。

      如对“宏伟瑰丽的壁画”的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了对知识的初步建构,了解到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对“佛教故事”、“神佛形象”、“民间生活”、“自然风光”等各种壁画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更领略了各种飞天的迷人风采,通过仔细观察飞天的神态、动作、衣着等,“臂挎花篮”、“轻拨银弦”、“倒悬身子”“漫天遨游”、 “翩翩起舞”……的飞天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在进一步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可学习的内容就更多了:有的找到了壁画讲述的故事,有的找到了各种壁画形成的年代,有的找到了飞天的种种喻意,还有的找到了壁画的破坏与保护等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多彩,有的是依靠网页自主学习,有的是与同学合作,有的是与老师交流。最后,通过屏幕广播等手段,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他人共享,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做补充,再加上教师适时地点评,学生充分领略了莫高窟这座艺术宝库的魅力。

      这种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语文,学生有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有更为自主的学习方式和合作方式,从而激起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但在教学中,学生有相当长的时间只注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影响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中信息技术重要作用的发挥,制约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自觉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与组织作用。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化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甚至取消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改变“知识的传授者”这样的定位,而应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有真理的人……把自己定位为学习的诱导者、学习的引导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的辅助者、学习的合作者、学习的激励者……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和创新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亲兄弟,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会有思维的创新,也就不会有教学的高效益。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笔者在以下几点做了积极的探索:

      1、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才能主动获取知识,并且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提高能力;

      3、组织学生协作交流,协作交流不仅有助于学习任务地完成,也满足了当今社会对协作精神的需要。

      在教学《莫高窟》一课时:教师首先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同学们想不想领略它的风采,探究它的奥秘?”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并指导他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看、想、讲、演……)去学习,找最喜欢的合作伙伴,利用有关的网页资源进行学习与探究,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选择都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习惯等,较好地激发了学习的参与兴趣。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他们共同学习、交流。通过谈话、交流等方式把学习的方法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或者解答学生的疑难、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弥补他们的不足之处。信息的获取、处理、再生成,能力的培养提高都是在学生的主体活动中得以完成。

      在交流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学习后的独特感受,及时表扬回答有创意的学生,克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惰性,并不给予所谓正确的、标准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纠正补充错误的、片面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学习系统,从而发展形成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同是聆听者,是评判者,更是合作者。在交流中,学生提出了一些研究性的问题,由于教者缺少准备,没能做到及时引导,没能抓住思维的碰撞,使教学过程增添了些许遗憾,这也迫使我们老师今后更要加强教学准备。

      在重新定位师生角色的过程中,网页资源、网络技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有做到教师、学生、信息技术三者的和谐统一,转变教师的角色,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学习的主人,方可取得教学的最优化。

      三、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自主探究的良好*台。

      传统的媒体设计过多的考虑教师的“教”,侧重于辅助教师完成“教”的过程,课堂教学客观上忽视了学生“学”的主体性活动,抑制了学生创新的渴望,阻隔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尊重和挖掘,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提出,以及多媒体网络适合于学习者自主、协作交流的良好特性,专题页逐步被引入课堂教学。作为专题学习页,它如何营造有机的学习探究环境,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型人才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笔者在设计和运用《莫高窟》专题页的过程中,思考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以培养学生学习品质和发展其良好个性为本,增强“网站”的价值和效益。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增强学生自觉学习的欲望和激情,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其刻苦学习、努力克服困难的良好个性品质,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实质和最终目的。笔者在网页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遵循学生的需要和学习的方便两个原则,所整合的图文信息都紧紧围绕“地理位置、彩塑、壁画、藏经洞、文物保护”这几个主要方面,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并不过多地讲究内容的繁多、形式的花哨。

      (二)、注重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准确性、直观性和思想性。

      知识是科学的、严谨的、准确的,有的还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逻辑性。从小学生的知识层次、认知能力、理解辨别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综合因素考虑,提供给学生的知识要带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准确性,特别是语文学科更重要的是要突出文章的思想性。网络信息的最大特点就是包罗万象,对信息的处理一定要做到筛选,在体现知识丰富的情况下力求科学性、准确性,并注意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多整合一些图文并茂的信息。针对《莫高窟》这一篇课文,笔者除了有选择地整理有关“地理位置、彩塑、壁画、藏经洞”等的图文、影音信息外,还着重整理了帝国主义抢夺破坏莫高窟的资料,旧*人们的愚昧对莫高窟造成的损害,以及莫高窟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等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体现了网络资源的思想性。

      (三)、注重网络导航、知识的连贯与迁移。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只有良好的网页结构、导航设置才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锻炼思维、提高能力。为了适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笔者设计了学习导航、学习帮助等栏目,并且所有板块的链接均不超过三层,每一板块具有相类似的结构,信息与信息之间体现了内容的衔接和深度的梯次分布。

      (四)、注重情趣化学习环境的营造,形成刺激系统,培养学生者独立探究和交流的良好行为。在网页信息的呈现上力争做到文字、声音、图片、录像结合,让学生的学习富有趣味,也满足了思维训练由直观形象到抽象概括的发展过程;同时也设计了自我考评等内容,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控。

      (五)、专题页要体现动态生成和管理,让学生参与到网站的建设中来。一方面可以弥补教师的局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能力,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达到积累语文知识的效果。

      总而言之,专题页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思想的载体。因此,只有重视对课程教学软件的开发,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四、交流评价*台的多维化,让学生在阅读中个性飞扬。

      学生在个体阅读的过程中,需要一个自由发言、表达交流的空间,需要与同学、老师展开讨论,协商解决问题的*台,常见的做法是在网站中设置专门的交流模块,如提供论坛。但论坛中的信息是以时间为序排列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杂,比较散,不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比如学习《莫高窟》一文,阅读过程中,学生有的对彩塑感兴趣,有的偏爱壁画中的飞天,有的想探究藏经洞中的宝贝,如果都在大论坛里交流自己阅读的收获,存留的疑问,不易收到预想的效果,因为在内容繁多的论坛信息中提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引发思维反应,这和阅读时间的有限必然引起矛盾,往往看到论坛只起了记录的作用。因此,交流*台的设置应灵活安排。学习者既可选择异步方式,如BBS、E-mail、留言簿等,也可利用聊天室、电子白板、在线会议等同步方式进行交互。交流*台既可以设置成专门的交流模块,也可以安插在有必要的学习资源中;可以是畅所欲言的大论坛,也可以是供讨论同一研究内容的"区域论坛。如上述《莫高窟》的阅读,可在大论坛中设置三个专题区域论坛,为相同学习兴趣的学生提供探讨交流的场所,促进对某一知识意义的较为完善的建构。

      五、同时,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还就处理下几个问题:

      (一)、加强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二)、不能丢失语文课的特性,要与传统语文学习方法相结合:在强调学生自主建构的同时,不能抛弃朗读、感悟等语文学习方法,不能忽视听、说、读、写的训练。

      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堂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运用网络环境主动建构知识,提高能力。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固疾,适应新世纪教育的需要,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 崔允 张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新课程 新方法――对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的认识》陈守常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莫高窟》教学反思3

      第12课《莫高窟》也是一篇介绍我国名胜古迹的文章,《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篇课文结构清晰段落少,学生爱读。叙述具体,文字浅显,学生好理解。而且本课的课文写作手法和《桂林山水》的写作手法一样,都是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因此,在教学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

      一、初读课文,感受“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二、品读课文,教学时我采用的是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让他们铭记:这一切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的充分朗读,使他们最大限度的感知、体验莫高窟的美。

      在学生感知课文时,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本课在写作上运用的排比句式比较多,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也用有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句式练习说话。

      由于没有把握好时间,教学没有完成预期设计的教学任务。本课结束后,我深思了几点,一是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没有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三是细节之处还需要注意。以上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在*常的教学中好好改进提高,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反思,自己能从中有所得,为今后的教学添砖加瓦。

    《莫高窟》教学反思4

      上《莫高窟》这一课,为了使学生能更容易,更准确地概括段意,我首先要学生把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并要求从每自然段找出关键词或句子来概括,通过每段的意思之间的联系给课文进行分段,学生可以很容易归纳出每部分的段意和主要内容。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莫高窟的美,这节课我们把课堂搬到了多媒体教室。

      一幅幅精美图片的出现,使学生都忍不住啧啧赞叹。相信这人些画面一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记忆中,这是多媒体毋庸置疑的优势。但是可能是我在欣赏图片上花了较多的时间,导致课来不及上。在借助多媒体上课的时候,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效率我得好好思索。

      学习这一篇课文前,带学生去了电脑房查阅了寞高窟的相关资料图片,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开课前,我从凤凰网上找到了精美的课件,依次展示的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最后全文欣赏的课件展示,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发言踊跃。特别是在自读自悟“藏经洞”一段时,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说出独特感受,全课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莫高窟》教学反思《莫高窟》生动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力。教学时,重在读书指导,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一、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张扬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我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了这一点。如,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莫高窟的彩塑精妙绝伦和欣赏精美的飞天时,让学生能体会一点就说一点,喜欢哪里就说哪里。学生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他们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进而使课堂充满生机,畅所欲言,无疑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二、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本课的学习,不仅要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更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课上仿照例句,展开想象,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描摹飞天的形象;学完课文后,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比赛,向家长介绍莫高窟,出一张以“莫高窟”为主题的小报??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让学生自主选择,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莫高窟》教学反思《莫高窟》一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由于课文属于说明文,通常会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课堂通常也会显得沉闷。因此,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多媒体有声有色、生动形象、信息量大,图文声像并茂,超越时空限制,交互性好,将教学内容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教学过程,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感知,加速新概念的形成,增大信息容量,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补充文字材料和实验操作无法传递的空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对莫高窟很陌生,书中仅有的图片并不能激发学生对莫高窟的研究热情,因此,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及音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加速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使学生掌握重点,有效地突破难点。如,在理解宏伟瑰丽的飞天时,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多幅飞天图片,学生一边看,一边发出惊叹声,看完后,个个啧啧赞叹,很快就理解了宏伟瑰丽的含义。

    《莫高窟》教学反思5

      这学期的公开课在昨天上午第三节课结束,虽说公开课与*常上课区别很大,而且有时学生的接受效果还不如时常课,但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多上公开课还很有利于自身专业成长的。压力大了才会有更多的动力,有了公开课就没了随便上课的理由,你会鼓足干劲的准备,才会发现只要努力激发自己,你也会成为最好的老师。

      我从四上开始接这个班,虽然三年级他们就已经接触自学型课堂教学,但系统的语文自学教学是从四下开始的。就现在来看,孩子们的自学还是很好的,大部分的语文课我都会采用部分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反思这节自学型课堂,孩子们学得很好,作为老师的我则我没有教好。

      一、作为老师,自育自学的根本理念我还没有抓牢,我只是简单的模仿自学的“模板”在上课,很多环节的设计我都不明所以,对学生的回答我也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反馈。针对这一点,在以后有时间的前提下一定要多看相关的理论书籍。

      二、自学型课堂应该是学生自学,学生多说,老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引导和点拨,但这节课看不到我在引导和点拨学生,我只是在反复的重复学生的问题和回答,没能有效评价和反馈,导致课堂实效差,超出课堂时间。

      三、自学提示设计上存在问题。自学提示第二项“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在自学时基本上没有孩子完成了这个自学要求,他们既要读书,找句子写体会,还要完成学习单,而自学的时间只有10分钟,所以导致学生无暇顾及这个自学提示。另外这个自学提示和小组讨论中的要求重复了,小组讨论第二项“小组合作朗读一个自然段”。小组讨论中已经有了朗读,在学生自学时可以不用重复朗读。

      四、对学生预设较少。在日常教学中这一点我极少做到的,备课只顾着自己要讲什么,很少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也不管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是不是会喜欢,所以一到公开课我也就很少预设学生的回答。以后备课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因为他们才是教学的主体。

    《莫高窟》教学反思6

      《敦煌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赞美了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由于这篇课文对壁画所作的描绘都是比较优美的。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由欣赏这美丽的壁画时所产生的感叹升华到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这篇课文的中的第二自然段中,对于塑像的介绍是:“最大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手掌大。”对于后者,学生的理解还比较容易,因为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手掌想像到佛像小到底是小到什么程度。但是对于“九层楼那么高”这个概念要学生一下子去想像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我就用三层楼高的教学楼作例子,“同学们,如果我们的教学楼是一尊佛像,你站在它的面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很快反应说“很高”、“很大”、“雄伟”于是我又引导说:“我们的教学楼只有三层楼,那么请你想像一下,站在一尊比我们教学楼再高二倍的佛像面前,那时的感受又会如何呢?”接下来,我自己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当同学睁开双眼时,我又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的想像力让我佩服,有同学说:“我刚才爬上了塑像,站在了佛像的顶上,向下眺望,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十分渺小。" “我站在那个佛脚下,很努力地向上看,却好像都看不到佛顶 ”“我感觉佛像十分雄伟,而且我在想,古代人是怎么把这尊佛像造出来的?”这次的朗读由于学生的感情得到的激发,所以在朗读时也加入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情感更为丰富。虽然这一段并非本文的重点段落,但是我认为如果在此时能够事先激发学生的感情,为后*好铺垫,对于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

      在对整篇文章教学完毕后,我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很多学生都挑了第四自然段,原因是这一段所描绘的情景比较优美.所以老师请学生来朗读,在朗读感受中,学生把听到的内容直接反应到头脑中,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将其呈现在脑海中,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他们脑海中勾勒出那幅美丽图画的时候,也就达到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

    《莫高窟》教学反思7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这句话的含义,文章从彩塑、壁画和藏经洞三方面为学生作了介绍。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自学能力有待加强,因此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让他们铭记:这一切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为,只有让学生通过媒体,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学生才可能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去感知,体验莫高窟的美。这一点,我从学生的眼神、赞叹中得到了肯定。并且在讲到藏经洞的地方,运用多媒体放了一段莫高窟被帝国主义破坏的录像。这样就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那段屈辱的历史,激起了他们悲愤的心情。并且进行适当地引导,更能让他们懂得努力学习,振兴国家的重要性。这样,就完成了“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价值观目标。

      在带领学生深入走进课文的同时,我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的训练。比如:课堂上让学生选择“壁画上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练习说话。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注意将文章的结构反复强调。不足之处是每一段的结构交待得不够清楚。

      对于课文中的过渡句进行了重点讲解,告诉他们什么是过渡句,作用是什么。并且通过一个小练习,帮助他们真正理解与掌握。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每次教学结束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值得我去深入的思考:在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时,好多学生站起来仅仅是说了一句话,我没有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问题。由于有些学生课前对莫高窟壁画内容了解不深,在练习说话的环节中,出现了内容单调的现象,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另外,学生朗读水*的培养仍是重中之重。该怎样朗读,朗读这一环节究竟该怎样穿插在课文中还需要好好去摸索。对于课文背诵,在课堂上没有能设计出一些好的环节来进行检测。

      以上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在*常的教学中好好总结的经验,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反思,自己能从中有所得,为今后的教学添砖加瓦。

    《莫高窟》教学反思8

      《莫高窟》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18课的课文。课文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本课教学内容为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彩塑和壁画,藏经洞等三个方面。

      结合实际,考虑到本班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课文中所介绍的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差距比较大,可能会因为对莫高窟的知识了解甚少而影响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课前,我搜集了莫高窟彩塑、壁画、的相关图片,设计制作了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网络,让学生对莫高窟有直观的了解,从而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大量运用网络创设的情境,将教学的“静”变为“动”,真正使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对莫高窟有清晰地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理解文本内容。我的指导下,通过看、读、听、想、写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整堂课,我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我认为比较成功之处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示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特别是美仑美奂的飞天,并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如学习彩塑的一部分时,在学生不理解“神态”,只会想动作的时候,我适时通过播放彩塑的各种神情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有关神态的词语:如威风凛凛、慈眉善目等。又如学习壁画一部分时,PPT展示宏伟瑰丽的壁画后,再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描述飞天形象,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了说话和想象训练。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效果非常好。大量莫高窟的彩塑、壁画、飞天、莫高窟地理位置图等,让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这些充满艺术美的图片,真可谓是一种享受。也能更好地体会到“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又充分挖掘了课文的情感因素,在讲授环节中,我多次采用信息技术播放视频, flash及相关的配乐等。引导学生用“心理视线”去领悟,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另外,我考虑了很多设计内容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并力求在PPT设计上灵活多变。让学生走进课文,发挥网络课堂教学的作用。

      2,注重加强词、句的训练,说话的训练。

      如:“飞天”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傲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指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其余学生闭上眼进行想像。然后让学生把想像到的飞天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这些优美的句子,深刻地记在脑海里,即进行背诵练习。

      3,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我将图文进行结合,因为,只有让学生通过媒体,借助课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学生才可能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去感知,体验莫高窟的美。这一点,我从学生的眼神、赞叹中得到了肯定。注重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如,当学生理解了精

      妙绝伦的彩塑,啧啧赞叹时,我适时引导学生想象,游人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时,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让他们铭记:这一切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有感而发,说得很精彩。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扎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引导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真正学会学习!

      但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思考:

      1、图文结合的教学,图片何时出现才能跟文字更好地结合,才能有助于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

      2、当课堂出现生成时,会耽搁较长时间,可能会影响整节课的完整性,这时该如何处理,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活到老学到老”,我会不断努力,利用现代化技术,使自己的教学水*再上一个新台阶。

    《莫高窟》教学反思9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主要内容是敦煌莫高窟艺术作品及各时期艺术特征。

      在学习中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于课前布置的资料,部分同学能够认真对待,所查资料详细。还有一些同学对此不够重视,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影响教学效果。

      在课上同学们研讨评述的活动中,大多数同学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利用资料谈自己的感受显得很呆板,照本宣科,还不熟练,更不用提对作品能否深刻理解了。在今后教学中,一定侧重研究如何改进此方面问题。

    《莫高窟》教学反思10

      《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赞美了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由于这篇课文对壁画所作的描绘都是比较优美的。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由欣赏这美丽的壁画时所产生的感叹升华到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在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有一定认识后,我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很多学生都挑了第四自然段,因为他们都认为这一段所描绘的情景比较优美,所以我请一位学生来朗读,其他同学闭目欣赏。主要目的一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朗读,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激发他们自己内心的感受。有时候教师的讲解的比不上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感受得真切,他们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的象想力将景象呈现在脑海中,然后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单靠教师的一张嘴是换不来的。

      接着,我借助多媒体让孩子们来个直观的感受,在发挥想象。让孩子们欣赏彩塑,其中有详细描述卧佛的一段描写。让孩子们对过以后,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出其他彩塑的样子、形态、动作等等。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彩塑的丰富多彩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上完着课后让我深刻的感受的千万不可小看孩子们的想象,他们会让课文更加的活泼、生动、真实。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3篇(扩展6)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10篇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1

    亲爱的女士们、先生们:

      莫高窟就在我们眼前了!莫高窟,又称千佛洞,相传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开始凿窟造佛,历经隋朝至元代,现尚存壁画4500多*方米,彩塑2100余座。现在我就带你们去莫高窟看看。

      第一眼见到大佛,我们一定会惊叹不已。它是隋朝时修筑的,造型雄伟,仪态丰满,面容雕刻十分精巧。我们来看一看它的.手,尤其是这个放在腿上的左手,被称为“天下第一美手。”而它的右手,由于是宋代人修补的,显得呆板,不协调。再看大佛的脚下,有两个供人出入的洞,通过这两个洞可以进入大佛的脚,据说,这是古人用“钻脚法”来求福的,大佛头上长有肉瘤,脖有三道肉环,手有四节,这种设计充分展现了佛的特点。

      好了,朋友们,我们都该吃饭了,下面大家都去餐馆吧,记住,不能乱涂乱画,做一名文明游客!两个半小时后我们在大佛前集合。拜拜!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2

      大家好!欢迎来到敦煌莫高窟。我先给大家一个自我介绍:我名叫王奕,给你们讲解是我的荣幸,我在这里先给大家提个醒儿,这里的宝物不要触摸,否则后果自负。我们现在已经互相认识了,下来我们就言归正传,来讲讲敦煌莫高窟吧!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珍藏艺术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宝。人们都把莫高窟称为甘肃中的一颗明珠。敦煌壁画形象逼真,尤其是:"飞天"图案,大家看,这就是我所说的"飞天"。还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也是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主要体现在壁画方面,是这里的壁画才让莫高窟闻名远扬的。现在大家把它的大概了解了吗?我可要继续讲了!

      大家快来看这里吧!以学习的态度去看。外国旅游者对莫高窟的评价是:"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相当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 "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人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壁画和佛像的艺术水*实在是震撼人心。"

      惋惜的是: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保留有从十六国、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493个,壁画四万五千多*方米,彩塑像两千身,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若把壁画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画廊。现在得让大家开心开心了,不能老沉浸于可惜: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敦煌艺术极感兴趣,不断进行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敦煌学"。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希望可以成功吧!

      最后要给大家讲的是:壁画艺术了!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祝大家旅途愉快!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3

      大家好!我是来自“绝不一般”旅行社的导游,我姓袁,大家可以叫我小袁或者袁导。今天,我们要参观的莫高窟景区,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云门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并称为*四大石窟。在参观时,要做到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注意安全。大家还要注意,因为洞窟中的壁画年代久远,请不要触摸,也不要用强光照射。谢谢配合!

      我们现在来到了景区大门口。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一个僧人经过此地,发现金光闪闪,如现万佛,于是便开凿国第一个洞窟。日后又有很多法师凿窟修禅。原名“漠高窟”,沙漠的“漠”,意为沙漠的高处,因“漠”与“莫”发音相同,因而现在叫“莫高窟”。

      请大家抬头看,整个崖壁上都是整齐排列的洞窟,一个紧挨着另一个,像蜂巢一样。这些洞窟的开凿先后共经历了十个朝代,才形成了大家目前看到的规模。到元朝以后,这里就禁止开窟了。后来这里还成为游牧地区,慢慢地衰落了。又经过了几百年,敦煌的经济又开始恢复,莫高窟也重新被人们注意。

      不久之后就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藏经洞事件。莫高窟的主持王道士在清扫时发现了藏经洞,里面有五万余件珍贵的文物。但清*腐败无能,文物都被西方探险家以不正当的手段抢走了,造成了*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

      游客朋友们跟紧了,我们要进洞窟了。因为洞窟中的壁画年代久远,颜料与空气长时间接触容易氧化褪色,所以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景区每天会选择不同的石窟向游客开放。

      这里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243号窟。洞内比较暗,请大家小心脚下,跟着我的手电筒光向正前方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座北魏时期的释迦牟尼佛像。他身穿印度式样的袈裟,头扎扁圆形发髻,可见我们北魏时期的佛教深受印度佛教的影响。不同时期的洞窟,里面的塑像和壁画风格都有所不同,这和不同时期的人们的审美和当时的文化有关。

      现在大家可以左右看看,墙上画有很多飞天的壁画。她们穿着飘逸的长裙,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弹奏美妙的乐器,有的手捧美丽的鲜花……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壁画不是特别完整,东少一块,西缺一片。这都是被当时西方的“探险家们”用化学胶水粘走的,现在很多都流失海外。

      今天的莫高窟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你们有机会再来莫高窟旅游,欣赏不同的洞窟。再见,祝你们旅途愉快!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4

    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来到历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就叫我老周吧。四大石窟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其中最大的,可就是敦煌莫高窟了。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去敦煌莫高窟看看吧!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莫高窟的千佛洞。他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05*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圣地。

      各种各样的石窟大小不一。千佛洞的岩壁上雕刻着成千上万的小佛像,每个小佛像虽然只有一寸多高,但头和身子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好了,到下一个景点。

      你们看,这个东西是一个九层的遮掩,也叫“北大像”,高36米,是世界第三大佛哦!

      莫高窟是一个百宝箱。

      好了,游览到此结束。欢迎下次再来!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5

    各位游客:

      你们好!我是你们这次参观的导游,我姓徐,大家也可以叫我徐导,大家本次的参观由我为大家讲解。

      现在我们所在的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西大约25公里处,为*的四大石窟之一,国家的重点保护单位,也是全世界洞窟艺术的瑰宝!莫高窟开始建造于公元339年,后面的几个朝代也继续建造,最后完成的壁画面积近45000*方米,飞天约2400尊,佛像约4000座,分布于492个石窟中。

      游客们,你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第292窟的飞天壁画!飞天是*古代佛教中的八大护法之一,形象接近于着盛装的美女,这些在空中飞舞的飞天神态各异,轻盈灵动,手上拿着佛教中的传说的宝器:莲花、笛子、砗磲、鲜花…….。在你们的左手边是一尊高大的佛像,佛像身上雕刻的线条清晰,颜色绚丽,体现着*古代精湛的雕刻和绘画技巧。

      现在各位游客们注意了,你们来到了著名的第17号石窟,这里的飞天和佛像相比于其它洞窟不仅数量多,而且雕刻的特别精致。比如这座佛像,双腿盘坐于莲花座上,双手捏了一个手势放在膝盖上,手心朝天,双眼细咪,神态安详,仿佛若有所思;另外那个佛像则是一副满脸不高兴的样子,真是好笑;另外天空中的飞天衣带飘飘,洒落的花瓣就像是为人间送上的祝福。

      但是近几年莫高窟也遭到了很多人的破坏,文物、壁画被盗,还有些则是因为保护不够被自然损坏,为了保护这个全世界洞窟艺术的瑰宝,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的行动入手,做到以下几点:

      1.不随便拍照,文明游览。

      2.不乱涂乱画,不乱扔垃圾。

      3.不要随意摸文物。

      4.不大声喧哗,保持安静。

      5.看见不良行为及时阻止,看见垃圾随手捡。

      让我们大家都出一份力,来保护我们的莫高窟吧!

      各位游客,今天带大家的旅游参观到此为止,欢迎大家以后再来,谢谢。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6

    各位游客:

      你们好!

      我是你们这次参观的导游,我姓徐,大家也可以叫我徐导,大家本次的参观由我为大家讲解。

      现在我们所在的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西大约25公里处,为*的四大石窟之一,国家的重点保护单位,也是全世界洞窟艺术的瑰宝!莫高窟开始建造于公元339年,后面的几个朝代也继续建造,最后完成的壁画面积近45000*方米,飞天约2400尊,佛像约4000座,分布于492个石窟中。

      游客们,你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第292窟的飞天壁画!飞天是*古代佛教中的八大护法之一,形象接近于着盛装的美女,这些在空中飞舞的飞天神态各异,轻盈灵动,手上拿着佛教中的传说的宝器:莲花、笛子、砗磲、鲜花……在你们的左手边是一尊高大的佛像,佛像身上雕刻的线条清晰,颜色绚丽,体现着*古代精湛的雕刻和绘画技巧。

      现在各位游客们注意了,你们来到了著名的第17号石窟,这里的飞天和佛像相比于其它洞窟不仅数量多,而且雕刻的特别精致。比如这座佛像,双腿盘坐于莲花座上,双手捏了一个手势放在膝盖上,手心朝天,双眼细咪,神态安详,仿佛若有所思;另外那个佛像则是一副满脸不高兴的样子,真是好笑;另外天空中的飞天衣带飘飘,洒落的花瓣就像是为人间送上的祝福。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7

      大家好!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在敦煌的东南方向,距市区25公里。敦煌的莫高窟和洛阳的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以及艺术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991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莫高窟创建于前秦,从北魏开始,一直走着上升的道路,到唐初已经有一千多个窟。据说,公元366年,有一个叫乐僔的和尚云游到鸣沙山下,这时正值黄昏,太阳就要沉落在茫茫无际的沙漠之中,他又饥又渴,茫然四顾,在向东方远望时,忽然看见三危山高耸的峰顶在夕阳的映照之下,金光闪闪,好似有千佛在其中显现。和尚一下子被这奇妙的景象惊呆了,欢喜万分,立即顶礼膜拜,并许下了造窟的誓愿。他随即化缘,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向了四面八方,于是就有许多善男信女前来朝拜。莫高窟在民间称作“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并不是指具体的数目,而是比喻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数量均超过千个,因此才形象地称之为“千佛洞”。莫高窟现存洞窟491个(编号有492个,其中485与486为同窟重号),壁画45,000多*方米,塑像2,400余身,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方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洞窟里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莲花砖,烘托出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

      进入寺区,各位游客朋友可以环顾一下,莫高窟周围是戈壁、沙漠、不毛的秃山,而这里却独具一片青翠,泉水叮咚,树木繁荫,不能不让人感到神奇。

      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的“藏经洞”。它在第16号洞窟市道的北侧。1900年5月26日这一天,守护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秘封了九百多年的“藏经洞”,其中所藏的隋唐、宋初的经卷、文书、织绣、图画等大量无比珍贵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箓的愚昧,这些珍贵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窃。直到1910年,清*才将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以及运到北京之后,不少文物又被偷、损坏或遗失。藏经洞的发现是*19世纪末最重要的文献发现,也是*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献,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书写的世俗文书,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而以研究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叫做敦煌学。它与徽州学和藏学齐名,是*的三大区域文化之一,也是三大显学之一。

      莫高窟壁画,前期以说法图、本生故事和神怪画为主,如428窟北周时期的《萨埵那饲虎本生》和《须达拿人海求珠本生》为莫高窟面积最大、画面最多、时代最早的`横卷连环画本生故事。画面充满了痛苦、悲观、绝望、消极的色彩,宣扬无原则的牺牲,体现了键陀罗风格,是在继承汉画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印度和中亚的艺术风格。

      来莫高窟途中看到的赤红色极醒目的建筑物,就是96号窟,即莫高窟的象征性建筑——“九层楼”。莫高窟建筑艺术主要指洞窟的形制,石窟本身就是具有立体空间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为主,所谓中心塔柱式即开凿时就在洞窟的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四面开龛,龛内塑像。中期开凿的洞窟相对较大,中心塔柱式被庙堂式,即覆斗顶窟代替,多数是在洞窟正面墙壁上开较大的佛龛,塑造多身塑像,窟顶为覆斗式,天井彩绘精美的图案。后期开凿的洞窟都比较大,纵深二三十米,称殿堂窟,洞窟中央设有佛坛,佛坛上面塑造多身较大的塑像。除此以外还有禅窟、大佛窟和涅槃窟。洞窟建筑形式的转变和多样化,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时侯,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吸收、融化。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8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请大家保护好环境,莫高窟在敦煌的东南方向,距市区二十五公里,乘车需要三十分钟。现在,我把莫高窟的情况做一简介。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的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都被称为*“四大石窟”。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宏大,壁画多,塑像造型独特,保存完整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并于一九六一年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七年被联和国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一九九一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以前,有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地说:“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在我们的正前方就是寺区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牌坊”雄伟壮丽、气势不凡,枋额上有“石室宝藏”四个苍劲有力的字,是于右任题写的。

      现在我们进入洞窟,要仔细看的话,一个月时间都看不完,这里开放洞窟有60多个,就是走马观花地看也得两三天。

      壁花艺术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它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各民族、各阶层劳动生活,也是一部丰富的文化史。

      现在的莫高窟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日益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9

      大家好!

      这里是敦煌莫高窟景区。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杨,大家可以叫我杨导。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它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也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地方大家向下望,四周丰满沙丘,再抬头望一望,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大家可以想象,修筑这宏伟的敦煌莫高窟的人民多么不容易,为了保护这些遗产,请大家在景区内不乱扔垃圾,不拍照。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彩塑展厅。这里的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精美绝伦。我左边这尊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右边这尊是强壮勇猛的力士。最宏伟的是我身后这尊卧佛了。它一共有16米长,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会禁不住啧啧赞叹。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壁画展厅。这里的壁画有很多,内容丰富多彩。我左边是记录佛教故事的描绘神佛形象的,右边的是反映民间生物的和睦自然风光。大家知道我身后的壁画是什么吗?对了,那就是引人注目的飞天。这一个飞天臂挎花篮,采摘鲜花;这一个飞天臂放琵琶,银拨银弦;这一个飞天倒悬身子,自天而降;这一个飞天彩带飘拂,漫天遨游;这一个飞天舒展双臂,翩翩起舞。你们看了这些壁画是否觉得进入了艺术殿堂?是的,我告诉你们,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好了,下面请大家自由活动。在活动之前,我还是那句老话:请大家保护环境,珍惜莫高窟惜有的土地。它不仅是游览胜地,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让我们共同祝愿:拥有无限魅力,栩栩如生的莫高窟,永远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灿烂辉煌的一页……欢迎大家再有机会到这里来游玩。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10

      大家好!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在敦煌的东南方向,距市区25公里。敦煌的莫高窟和洛阳的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以及艺术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991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莫高窟创建于前秦,从北魏开始,一直走着上升的道路,到唐初已经有一千多个窟。据说,公元366年,有一个叫乐僔的和尚云游到鸣沙山下,这时正值黄昏,太阳就要沉落在茫茫无际的沙漠之中,他又饥又渴,茫然四顾,在向东方远望时,忽然看见三危山高耸的峰顶在夕阳的映照之下,金光闪闪,好似有千佛在其中显现。和尚一下子被这奇妙的景象惊呆了,欢喜万分,立即顶礼膜拜,并许下了造窟的誓愿。他随即化缘,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向了四面八方,于是就有许多善男信女前来朝拜。莫高窟在民间称作“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并不是指具体的数目,而是比喻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数量均超过千个,因此才形象地称之为“千佛洞”。莫高窟现存洞窟491个(编号有492个,其中485与486为同窟重号),壁画45,000多*方米,塑像2,400余身,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方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洞窟里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莲花砖,烘托出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

      进入寺区,各位游客朋友可以环顾一下,莫高窟周围是戈壁、沙漠、不毛的秃山,而这里却独具一片青翠,泉水叮咚,树木繁荫,不能不让人感到神奇。

      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的“藏经洞”。它在第16号洞窟市道的北侧。1900年5月26日这一天,守护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秘封了九百多年的“藏经洞”,其中所藏的隋唐、宋初的经卷、文书、织绣、图画等大量无比珍贵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箓的愚昧,这些珍贵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窃。直到1910年,清*才将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以及运到北京之后,不少文物又被偷、损坏或遗失。藏经洞的发现是*19世纪末最重要的文献发现,也是*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献,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书写的世俗文书,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而以研究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叫做敦煌学。它与徽州学和藏学齐名,是*的三大区域文化之一,也是三大显学之一。

      莫高窟壁画,前期以说法图、本生故事和神怪画为主,如428窟北周时期的《萨埵那饲虎本生》和《须达拿人海求珠本生》为莫高窟面积最大、画面最多、时代最早的横卷连环画本生故事。画面充满了痛苦、悲观、绝望、消极的色彩,宣扬无原则的牺牲,体现了键陀罗风格,是在继承汉画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印度和中亚的艺术风格。

      来莫高窟途中看到的赤红色极醒目的建筑物,就是96号窟,即莫高窟的象征性建筑——“九层楼”。莫高窟建筑艺术主要指洞窟的形制,石窟本身就是具有立体空间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为主,所谓中心塔柱式即开凿时就在洞窟的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四面开龛,龛内塑像。中期开凿的洞窟相对较大,中心塔柱式被庙堂式,即覆斗顶窟代替,多数是在洞窟正面墙壁上开较大的佛龛,塑造多身塑像,窟顶为覆斗式,天井彩绘精美的图案。后期开凿的洞窟都比较大,纵深二三十米,称殿堂窟,洞窟中央设有佛坛,佛坛上面塑造多身较大的塑像。除此以外还有禅窟、大佛窟和涅槃窟。洞窟建筑形式的转变和多样化,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时侯,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吸收、融化。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3篇(扩展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3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由题激趣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你们熟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或者产生了哪些疑问?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对意见相反的话分别是由谁说的?作者有什么感受?这两句话对作者的成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就让我们带着上述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读本课生字。

      3、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

      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2、交流: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了解文章由作者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这两部分内容构成的。)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⑴ 自读,思考:

      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找出有关的段落、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在文中做标注。反复读读,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⑵ 学生自学,作批注,教师参与学习。

      ⑶ 班级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父亲比较理性,要求比较严格,他考虑到的更多的是事情的本身质量;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父亲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评价,认为儿子得到的鼓励已经太多了,才说“糟糕透了”的。母亲的评价是为了鼓励“我”,父亲的评价是为了提醒“我”、警示“我”。

      ⑷ 指导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描写巴迪听了妈妈和爸爸的评价后截然不同的反应的语句。

      2、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

      ⑴ 默读作者“后来的认识”的部分,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⑵ 质疑、讨论:

      学生可能提出不少问题。一般性问题,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并讨论这两个问题:

      ① 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之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在交流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一词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② 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⑶ 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再美美地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五、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谈收获:

      (可从思想感受,词、句的积累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几方面来总着重于后者。)

      3、学生总结写法:

      (当学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4、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六、拓展延伸,学习写法

      1、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

      ⑴ 谈感受。

      ⑵ 体会表达方法。

      2、借鉴这两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把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写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结合课文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大家想一下,我们*常在什么时候说“精彩极了”在什么时候说“糟糕透了”?课文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有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小故事?

      二、精读“童年故事”(1~14自然段)部分

      1、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1~14自然段,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富有感情。

      2、领悟:

      ⑴ “精彩极了 ”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他们所评价的对象一样吗?

      ⑵ 他们做出这些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⑶ 刚才大家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了1至14自然段,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我读懂了……”

      (当“我”作了第一首诗后,父母分别做了什么评价,面对这些评价“我”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的父母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这句评价是感情化了的。因为母亲对待子女比较重感情,所以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情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相符的话。母亲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而会借着诗为话题,赞赏“我”写诗的行为。“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父亲特别重视理性,所以他对“我”的评价过分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感情,没有考虑到“我”的承受力。不过,在这里,这位父亲说的“糟糕透了”是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而言的,他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洋洋得意”,此时,给孩子一些警告,可能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

      4、请大家再一次朗读1~14自然段,注意:这次读要进入角色。那么,我们怎样读才能进入角色呢?

      母亲的话要读得激动,富有激情;父亲的话要读得严肃、冷静;“我”的话要读得天真烂漫,受到不同的评价时所表现的得意及沮丧的感觉。

      (过渡: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对于“我”起到什么作用?)

      四、精读后来的认识部分(15~17自然段)

      1、自由读15~17自然段,划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或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⑴ 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⑵ 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五、再读课文,谈感受

      1、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巴迪的心灵,再一次感受父母最深沉的爱。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17自然段。

      2、在作者看来,爱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是哪两种?你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六、作业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请把你想到的用二、三百字写下来。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3篇(扩展8)

    ——莫高窟教学实录

    莫高窟教学实录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过程方法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4、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师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

      4、给课文分段。

      (1)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2)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

      ②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

      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4、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读课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背诵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五、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第3-4自然段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采用了怎样的方法?

      二、精读课文3-4自然段,深化理解

      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

      1、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①这一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图文,理解“精妙绝伦”和“宏伟瑰丽”的意思。

      ②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③出示投影片,学生朗读感悟。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对照插图4理解这句话的内容。这句话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介绍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用什么句式来表达的?

      ④文中还有哪儿也采用了这样的句式,找出来,读一读。

      图文对照,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3、提示学生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改写本自然段的第四句。

      4、朗读体会,想像画面,直至背诵。

      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4、小结。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一段和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抽查学生背诵第2——4自然段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第一、三段

      学习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要读出自豪、骄傲的感受

      学习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蜂窝似的”说明了什么?

      3、对照插图想像莫高窟的全貌。

      听课文,让学生回味全文,再次感受莫高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三、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假如你刚从莫高窟观光回来,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未去过的人介绍她呢?

      学生自己准备一下,然后指名介绍。

      四、小练笔

      请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尽量写得精彩些。

      下课了,同学们像小鸟似的飞出了教室,奔向操场快乐地玩耍起来。他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那一刻,操场就是我们的小乐园。

      (提示:写之前,可以先回忆一下课间操场上的情景,最好先观察一下再写,那样会使句子更生动。)

    推荐访问:莫高窟 敦煌 教学设计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3篇 《敦煌莫高窟》精彩教学设计1 敦煌莫高窟教案设计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