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宋人得玉》等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3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03-0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宋人得玉》等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1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宋人得玉》等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宋人得玉》等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3篇(范例推荐)

    《宋人得玉》等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1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宋人得玉》等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3篇扩展阅读


    《宋人得玉》等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3篇(扩展1)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5篇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1

    宋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父熹,字义和,习骑射,尝与人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质少好鹰犬,善博意钱之戏。永初元年,为员外散骑侍郎。母忧去职。服阕,为江夏王义恭抚军。以轻薄无检,为太祖所知,徙为给事中。

    虏侵徐、豫,拓跋焘率大众数十万遂向彭城,质率万人北救。既败,质投盱眙。盱眙太守沈璞完为守战之备,质大喜,因共守。焘与质书,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①哉。”二月二日,乃解围遁走。上嘉质功,封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明年,太祖又北伐,使质率所统见力向潼关,质顾恋嬖妾,弃营单马还城,散用台库见钱六七百万,为有司所纠,上不问也。

    元凶弑立,以质为丹阳尹,加征虏将军。后世祖即位,加质为散骑常侍,使持节如故。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台符屡加检诘,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会义宣有憾于世祖。质因此密信说诱,陈朝廷得失。又谓“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势均,事不两立。持疑不决,则后机致祸。”义宣时未受丞相,质子敦为黄门侍郎,奉诏敦劝,道经寻阳,质令敦具更譬说,并言世祖短长,义宣乃意定。驰报豫州刺史鲁爽,期孝建元年秋同举。爽失旨,即便起兵。遣人至京邑报弟瑜,瑜席卷奔叛。瑜弟弘为质府佐,世祖遣报质,质于是执台使,狼狈举兵。

    兵败无所归,乃入南湖逃窜,无食,摘莲啖之。追兵至,窘急,以荷覆头,自沈于水,出鼻。军主郑俱儿望见,射之中心,兵刃乱至,肠胃缠萦水草,队主裘应斩质首,传京都,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宋书臧质传》,有删改)

    【注】①桑乾:桑乾宫。

    10.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质以少主遇之 遇:待遇

    B.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图:图谋,打算

    C.期孝建元年秋同举 期:约定

    D.自沈于水,出鼻 沈:沉入

    【解析】遇:对待。“遇”接了宾语“之”,所以应为动词。

    【答案】A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母忧,指母亲去世。古代官员父母去世必须解官回家,为父母守孝,守孝期满才可回朝为官。

    B.寡人,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

    C.食邑,*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因古代*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D.弑,古时儒家尊卑思想意为以下犯上之意。如“弑君”“弑父”。此处指太子刘邵杀宋文帝,自立为帝。

    【解析】“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错,寡人不是皇帝的专有名词,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寡人”即指梁惠王。文中的“寡人”是臧质的自称。

    【答案】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臧质年轻时喜欢打猎,特别会赌博。曾经与人一起去打猎,遇到老虎突然冲出来,同来的人四散逃跑,他一箭就将老虎射死了。

    B.臧质为人轻佻放纵,因此被太祖降职处罚。辅佐世祖时,也专横独断,贪得无厌,多次被朝廷派人检查质问。

    C.臧质因击派北魏拓跋焘有功,受到太祖的`褒奖,甚至因留恋姬妾,弃军回家,大肆挥霍府库钱财而被弹劾,太祖也没处罚他。

    D.多行不义必自毙,臧质自恃功高,藐视君主,私欲膨胀,最终唆使义宣造反,兵败被杀,脑袋被传到京师。

    【解析】“曾经与人一起去打猎,遇到老虎突然冲出来,同来的人四散逃跑,他一箭就将老虎射死了。”错,不是臧质,应是他的父亲臧熹。

    【答案】A

    13.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5分)

    (2)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5分)

    【解析】(1)师:军队。尔:你。生:活着。全:保全。省略句,让你活着回去。(2)以:因为。凡:*凡,*庸。暗:与“*”同义,*庸。制勒:控制,挟制。推奉:推举侍奉。

    【答案】(1)还未等到那时,你竟然自动上门送死,怎么能让你活着跑回去,在你的桑乾宫喝酒吃肉呢。(“师”“尔”“生”“全”,省略句“令(尔)生全”各 1 分)

    (2)因为刘义宣能力*庸,容易挟制,想表面上推戴他,暗中则自己掌权。(“以”“凡”“暗”“制勒”“推奉”各 1 分)

    【参考译文】

    臧质字含文,东莞郡莒县人。他父亲臧熹字义和。学习骑马射箭的技术,曾经和人一起去打猎,恰遇老虎冲出猎圈,其他人都纷纷逃跑,臧熹却奔上去射了一箭,箭一射出老虎便倒地不动了。臧质少年时代喜欢追鹰走狗,特别会赌博。永初元年(420)臧质当员外散骑侍郎,母亲去世时他离职。服孝三年后,又当江夏王刘义恭的抚军参军。因为轻佻放纵,被文帝知道,降为给事中。

    魏军侵略徐州、豫州,拓跋焘率大军数十万向彭城进发,臧质率一万多人向北增援。部队溃败之后,臧质跑到盱眙城。盱眙太守沈璞已完整地作好了攻守准备,臧质见了大喜,便和沈璞共同防守。拓跋焘给臧质写了一封信,臧质回信说:“我接受皇上的命令,要消灭你们,准备打到你们的都城,还未等到那时,你竟然自动上门送死,怎么能让你活着跑回去,在你的桑乾宫喝酒吃肉呢!”二月二日,拓跋焘解除对盱眙的包围逃走了。文帝认为臧质立了大功,封他为开国子,食邑五百户。第二年,文帝又北伐,命令臧质率领他的所有部队向潼关发动攻击,臧质留恋宠姬爱妾,丢下军队,一个人回到襄阳,把雍州府仓库的现钱用了六七百万,被有关部门弹劾,文帝没有追究这些。

    太子刘邵杀文帝即位时,让臧质做丹阳尹兼任征虏将军。武陵王刘骏正式登皇帝位,加臧质为散骑常侍,让他和过去一样持节。此时宋武帝正收集权力,但臧质却把他当小皇帝看待,专横独断,贪得无厌。朝廷多次派人来检查质问,臧质渐渐怀疑起来,心中恐惧,便顿生野心。

    因为刘义宣能力*庸,容易挟制,想表面上推戴他,暗中则自己掌权。恰巧义宣和孝武帝有矛盾,臧质因此暗地派人引诱刘义宣,议论朝廷的措施的好坏。他对义宣说:“挟有震动皇帝的权威是不能长久地保持官位的,皇帝和丞相势均力敌,一山不容二虎,犹豫未决,必定被别人抢先,招致祸害。”此时义宣还未接受丞相的职位,臧质的儿子臧敦做黄门侍郎,带着朝廷诏书劝说刘义宣当丞相,路经寻阳,臧质叫臧敦重新劝说义宣造反,而且说到孝武帝的种种罪过,刘义宣于是坚定造反的决心。臧质又派人告诉豫州刺史鲁爽,约定在孝建元年(454)秋同时起兵。鲁爽听错了话,当时便宣布起兵,并且派人到京城告诉他弟弟鲁瑜,鲁瑜连忙带家人一起逃出城,奔赴鲁爽。鲁瑜弟弟鲁弘当臧质的州府官吏,孝武帝派人叫臧质抓住鲁弘,臧质于是扣住朝廷使者,慌忙宣布军队起事。

    起事失败了,臧质走投无路,于是跑到南湖,肚子饿了,摘莲子吃。追兵赶到,臧质非常窘迫潜到水下,用荷叶遮住头,只让鼻子出气,小队长俱儿望见,射了一箭,正好击在他的心坎上,接着兵刀齐下,臧质的五脏六腑都流出来了,几乎把周围的水草挽住,队长裘应砍下臧质的脑袋,送他的脑袋到城。当时他五十五岁。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2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③踬:被东西绊倒。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题目: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⑴ 思有弗得( ) ⑵ 命童子取土*之( )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

      B.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

      C.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

      D.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

      1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君子求学,贵在 (4分)

      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答案

      11.(1)得到,获得 (2)填* 12.(4分)D (选C得2分) 13.(4分)C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3

      “借书一瓻①,还书一瓻”,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书非天降地出,必因人得之,得而秘之,自示不广,人亦岂肯以未见者相假。杜暹家书,末自题云:“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鬻为不孝,可也;借为不孝,过也。然余手抄书,前后遗失亦多,未免往来于怀。因读唐子西《失茶具说》,释然不复芥蒂。其说曰:“吾家失茶具,戒妇勿求。妇曰:‘何也?’吾应之曰:‘彼窃者,必其所好也。心之所好,则思得之,惧吾靳之不予也而窃之,则斯人也,得其所好矣。得其所好则宝之,惧其泄而秘之,惧其坏而安置之,则是物也,得其所托矣。人得其所好,物得其所托,复何言哉!’妇曰‘嘻,是恶得不贫!”余亦云。

      藏书

      聚而必散,物理之常。父兄藏书,惟恐子弟不读;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笥,旋致蠹书之变。陈亚少卿藏书千卷、名画一千余轴,晚年复得华亭双鹤,及怪石异花,作诗戒其后,曰:“满室图书杂典坟,华亭仙客岱云根②。他年若不和花卖,便是吾家好子孙。”亚死,悉归他人。

      注:①瓻(chi):盛酒的器具。古人向人借书,以瓻盛酒为酬。②云根:深山高远云起之处。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自示不广()

      (2)是恶得不贫()

      (3)聚而必散,物理之常()

      (4)亚死,悉归他人()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必因人得之因噎废食B.鬻及借人为不孝爱屋及乌C.未免往来于怀毁于一旦D.作诗戒其后舍我其谁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

      (1)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

      (2)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箱,旋致蠹书之变。

      小题4:作者引用《失茶具说》的作用是(2分)

      小题5:“借书”“藏书”两则短文蕴含的共同道理是(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扩散

      怎么

      事物的道理

      全部

      小题2:C

      小题3:(1)后来把“瓻”错成“痴”,就很失厚道的意味。(重点词:讹、殊、气象)

      (2)即使读书没有什么成就,也要比让书烂在书箱里,很快招来被虫蛀坏的后果要好。(重点词:成、旋、省略介词“于”)

      小题4:排解自己出借图书不能收回的郁闷

      小题5:物尽其用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3~24。(5分)

      仁者,圣之次也,智者,仁之次也,未有仁而不智者也,未有智而不仁者也,然则何智、仁之别哉?以其所以得仁者异也。仁,吾所有也,临行而不思,临言而不择,发之于事而无不当于仁也,此仁者之事也;仁,吾所未有也,吾能知其为仁也,临行而思,临言而择,发之于事而无不当于仁也,此智者之事也。其所以得仁则异矣,及其为仁则一也。——(宋)王安石

      23.《论语》谈“仁”“智”关系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从画线部分概括“智”“仁”的区别。(3分)

      参考答案:

      23【答案】(2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解析】

      试题分析:类似这样的题型,一要抓住选文中的关键词——能与课本中或自己积累过的诗句相对应的(此难度不大),剩下要做的就是精准地默写出古诗文中的名句。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4【答案】(3分)区别主要在于“得仁者异也”:仁者之“仁”是本心所有的,临行不必思虑,临言不必选择,所做之事,必然与“仁”完全符合;智者之“仁”是经过磨砺才得到的,临行要多加思考,临言要善加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与“仁”完全符合。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仁慈的人,次于神圣的人;聪明的人,次于是仁慈的人,没有仁慈而没有智慧的人啊,没有有智慧而不仁的人了,那么智慧、仁爱的分别在哪里呢?用来实现仁的方法有区别。仁,我所有的,临出发而不思考,在谈论时不选

      择,表现在事情上没有不应该体现仁慈的,这就是仁者做的事了;仁,我所没有的,我能知道是仁慈的,临出发去思考,在说话时有所选择,表现在事情上没有不应该体现仁慈的,这是有智慧的人的做法。他们得到仁的方法是不同的,但做仁义的事是一样的。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5

      文言文阅读。

      余亿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文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明察秋毫( )

      ②项为之强( )

      ③徐喷以烟( )

      ④作青云白鹤观( )

      2、请翻译下列语句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谈对“物外之趣”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本文中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②通“僵”,僵硬 ③慢慢地 ④景观

      2、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鹤。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鸣叫。

      3、所谓物外之趣,即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也指超脱于尘世的情趣。他虽然不是事物本身所有,却又与事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也就是因物生成的意趣。如文中所写:夏蚊及草间之虫这些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意趣由此形成。(意对即可)

      4、物外之趣 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怡然自得


    《宋人得玉》等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3篇(扩展2)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3篇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1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汀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这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这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2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自余为僇人()2居是州()3到则披草而坐()

      4攒蹙累积()()5外与天际()

      6然后知是山这特立()7悠悠乎与颢气俱()

      8颓然就醉()9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二、句子翻译

      1以为凡是洲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

      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译文:。

      3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译文:。

      4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

      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译文:。

      6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

      7心灵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

      8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译文:。

      9故为之文以志。

      译文:。

      三理解阅读

      1概括段意,说说第一段的作用?。

      2出游自足的心情为下文游西山做铺垫的句子?。

      3描写西山高峻的`句子?。

      4描写西山气势阔大的句子?(抒发作者对西山气象阔大的赞美以及物我相融的感受)。

      5分别找出用比喻,拟人手法写站于西山之上,四周景色尽收眼底的句子?。

      6文章的主旨句?(写出作者傲世情怀的句子)。

      7描写宴饮之乐的句子?作者描写西山宴游,表露作者什么感情?。

      8描写人与自然融合的句子?(物我相融)。


    《宋人得玉》等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3篇(扩展3)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菁选3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1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幼从其父学,年弱冠,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久之,听断明允,其民相率曰:“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中延祐乙卯进士,首选,除同知登州事,特旨改集贤修撰,进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选为监察御史。

      中书参政杨廷玉以墨败,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之下吏。丞相倒剌沙①疾其摧辱同列,悉诬台臣罔上,欲置之重辟。起岩以新除留台,抗章论曰:“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今以奉职获戾,风纪解体,正直结舌,忠良寒心,殊非盛世事。且世皇建台阁,广言路,维持治体,陛下即位诏旨,动法祖宗。今台臣坐谴,公论杜塞,何谓法祖宗耶!”章三上,不报。起岩廷争愈急,帝感悟,事乃得释,犹皆坐罢免还乡里。迁中书右司员外郎,改燕王府司马,拜礼部尚书。

      宁宗崩,燕南俄起大狱,有妄男子上变,言部使者谋不轨,按问皆虚。法司谓:“《唐律》,告叛者不反坐。”起岩奋谓同列曰:“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趣有司具狱,都人肃然,大事寻定。中书方列坐铨选,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迁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修三朝实录。转燕南廉访使。搏击豪强,不少容贷,贫民赖以吐气。滹沱河水为真定害,起岩论封河神为侯爵,而移文责之,复修其堤防,瀹其湮郁,水患遂息。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②为台臣所纠,去位。未几再入相,讽词臣言台章之非,起岩执不可,闻者壮之。俄拜御史中丞,论事剀③直,无所顾忌,与上官多不合。诏修辽、金、宋三史,充总裁官。史官有露才自是者,每立言未当,起岩据理窜定,深厚醇雅,理致自足。史成,年始六十有五,遂上疏乞骸骨以归,后四年卒。谥曰文穆。

      注 ①倒剌沙,人名。②别里怯不花,人名。③剀,切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 权:暂管。

      B.犹皆坐罢免还乡里 坐:判处。

      C.悉诬台臣罔上 罔:迷惘。

      D.丞相以为忤己 忤:违逆。

      解析 罔:欺骗。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张起岩“论事剀直,无 所顾忌”的一项是(3分)( )

      ①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 吾属何患焉

      ②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

      ③起岩即摄衣而起

      ④搏击豪强,不少容贷

      ⑤讽词臣言台章之非

      ⑥起岩据理窜定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解析 ①体现他深得民心。⑤别人的言行。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起岩是政绩卓著的政治家和造诣极高的史学家。他为官刚直不阿,不惧权势,为民*;多次主持国史编修,亲自主持辽、金、宋三史的编撰。

      B.张起岩有敏锐的洞察力。宁宗去世后燕南突发大案,他不墨守《唐律》,将诬告朝廷官员图谋不轨的男子治罪,稳定了民心,使京师的形势安定。

      C.张起岩打击恶霸,造福百姓。在燕南廉防使任上,打击为害一方的恶霸,毫不宽容;又主持修治了危害百姓的滹沱河,*息了水患,造福一方。

      D.张起岩学识渊博,治学态度严谨。在担任修史总裁官时,有些史官故意炫才自以为是,编写内容失当,他依理修正,力求内容深刻丰富、理由充分。

      解析 “为民*”属无中生有。

      答案 A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5分)

      (2)今台臣坐谴,公论杜塞,何谓法祖宗耶!章三上,不报。(5分)

      答案 (1)台臣考查弹劾百官,讨论各项朝廷政事,是职责让他这样的。(按:考查,审查;劾:弹劾;论列:讨论;然:这样。也,表判断,判断句。以上各1分,句意1分。)

      (2)“现在御史台官员无故遭受谴责,公正的言论被阻止,哪里还谈得上效法祖宗呢?”张起岩多次上奏章,都没有得到回复。(坐:无故;杜塞:堵塞;拒绝,表被动。法:效法;报:答复,给回信4点4分,句意1分)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2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举人,三试礼部不第,遂绝意仕进,究心舆地、兵法。喜为壮语惊众,名在公卿间。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胡林翼称之,谓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咸丰初,广西盗起,张亮基巡抚湖南,礼辟不就。林翼敦劝之,乃出。叙守长沙功,由知县擢同知直隶州。亮基移抚山东,宗棠归隐梓木洞。骆秉章至湖南,复以计劫之出佐军务,倚之如左右手。

      宗棠用兵善审机,不常其方略。筹西事,尤以节兵裕饷为本谋。始西征,虑各行省协助饷不时至,请一借贷外国。沈葆桢尼其议,诏曰:“宗棠以西事自任,国家何惜千万金。为拨款五百万,敕自借外国债五百万。”出塞凡二十月,而新疆南北城尽复者,馈运饶给之力也。初议西事,主兴屯田,闻者迂之。及观宗棠奏论关内外旧屯之弊,以谓挂名兵籍,不得更事农,宜画兵农为二,简精壮为兵,散愿弱使屯垦,然后人服其老谋。既入觐,赐紫禁城骑马,使内侍二人扶掖上殿,授军机大臣,兼值译署。国家承*久,武备弛不振,而海外诸国争言富强,虽*屡*大难,彼犹私议以为脆弱也。及宗棠*帕夏,外国乃稍稍传说之。

      宗棠为人多智略,内行甚笃,刚峻自天性。穆宗尝戒其褊衷。始未出,与国籓、林翼交,气陵二人出其上。中兴诸将帅,大率国籓所荐起,虽贵,皆尊事国籓。宗棠独与抗行,不少屈,趣舍时合时不合。国籓以学问自敛抑,议外交常持和节;宗棠锋颖凛凛向敌矣,士论以此益附之。然好自矜伐,故出其门者,成德达材不及国籓之盛。

      论曰:“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徠抚绥,众至如归。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宗棠初出治军,胡林翼为书告湖南曰:“左公不顾家,请岁筹三百六十金以赡其私。”曾国籓见其所居幕小,为别制二幕贻之,其廉俭若此。初与国籓论事不洽,及闻其薨,乃曰:“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志益远矣。

      (《清史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试礼部不第 第:科举考中

      B.由知县擢同知直隶州 擢:提拔

      C.宗棠锋颖凛凛向敌矣 颖:聪明

      D.及闻其薨 薨:去世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尝以诸葛亮自比 彼犹私议以为脆弱也

      B.人目其狂也 然后人服其老谋

      C.大率国籓所荐起 曾国籓见其所居幕小

      D.宗棠独与抗行 初与国籓论事不洽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左宗棠善于谋划的一项是( )(3分)

      ①亮基移抚山东,宗棠归隐梓木洞。

      ②虑各行省协助饷不时至,请一借贷外国。

      ③新疆南北城尽复者,馈运饶给之力也。

      ④宜画兵农为二,简精壮为兵,散愿弱使屯垦。

      ⑤廉不言贫,勤不言劳。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8.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宗棠很有才能,但中举后多次考进士都未成功;后因胡林翼游说巡抚湖南的张亮基,才得以走上仕途。

      B.左宗棠刚开始西征时,担心各行省协助军饷不能按时到达,请求向外国做些借贷,沈葆桢反对这样做,不过皇上下诏同意他向外国借钱五百万。

      C.当时朝廷各将帅,大多数是曾国藩举荐的,他们也都对他很尊敬。左宗棠是唯一与曾国藩抗衡的,一点也不退让,两人的志趣也完全不同。

      D.左宗棠功勋卓著,品行也有过人之处,清廉勤政,爱护百姓,每攻克一座城池,都要将俘虏放回家去。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张亮基巡抚湖南,礼辟不就。(3分)

      (2) 然好自矜伐,故出其门者,成德达材不及国籓之盛。(4分)

      (3) 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3分)

      5.C

      6.A

      7.C

      8.B

      9.(1)张亮基任湖南巡抚,以礼征召左宗棠为官,(左宗棠)不赴任。

      (2)但(左宗棠)喜好自我夸耀,所以出自他门下有德行成大器的没有曾国藩门下的多。

      (3)评论者认为左宗棠有霸才,但治理百姓却以仁义安抚方法来实行,确实是这样。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3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文中的.孙权是三国时期的人。本书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辞 ) ⑵见往事耳。 (了解,知道)

      ⑶及鲁肃过寻阳。 (等到,到) ⑷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重新 )

      ⑸卿今当涂掌事 (古代君对臣的称呼) ⑹孤岂欲卿治经 (古时君王的自称)

      3.本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请写出一个成语。

      答:⑴吴下阿蒙;⑵(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4.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事务多。(不超过5字)

      5.文中的“博士”与现代汉语的“博士”含义一样吗?

      答:不一样,它是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6.文中的“经”是指什么?

      答:诗、书、礼、易、春秋。

      7.文中的“蒙”指的是谁?写出《三国演义》中与他有关的一章的题目。

      答:吕蒙。吕子明白衣渡江。

      8.“涉猎”一词在文应如何理解?

      答: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9.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吕蒙以军队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当初吴县那个学识浅薄的阿蒙了。


    《宋人得玉》等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3篇(扩展4)

    ——《诸葛恪得驴》文言文翻译3篇

    《诸葛恪得驴》文言文翻译1

      原文

      诸葛恪字元逊,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

      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瑾的大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来,贴了一张长的标签在驴的脸上,写着: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孙权于是就听从了他,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之驴”。全部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宋人得玉》等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3篇(扩展5)

    ——出师表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3篇

    出师表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1

      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故五月渡沪()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⑤深入不毛()⑥臣本布衣()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大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①六出:②东和:③收二川:

      ④七擒:⑤北拒:⑥排人阵:

      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B、以伤先帝之明C、悉以咨之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用一个成语概括划线语句的内容。。

      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用原文作答)  。

      9、"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中的"此"指代什么?

      (用原文作答)。

      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 。

      第二段: 。

      11、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  。

      12、找出文段中的名句,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名句: 。

      翻译: 。

    出师表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2

      出师表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出师表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3

      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故五月渡沪()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⑤深入不毛()⑥臣本布衣()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大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①六出:②东和:③收二川:

      ④七擒:⑤北拒:⑥排人阵:

      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B、以伤先帝之明C、悉以咨之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用一个成语概括划线语句的内容。。

      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用原文作答)  。

      9、"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中的"此"指代什么?

      (用原文作答)。

      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 。

      第二段: 。

      11、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  。

      12、找出文段中的名句,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名句: 。

      翻译: 。


    《宋人得玉》等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3篇(扩展6)

    ——庄子文言文翻译及启示

    庄子文言文翻译及启示1

      原文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①,仰天而嘘②,答焉似丧其耦③。颜成子游立侍乎前④,曰:“何居乎⑤?形固可使如槁木⑥,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⑦?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⑧。”子綦曰:“偃⑨,不亦善乎,而问之也⑩?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11),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12)。”子綦曰:“夫大块噫气(13),其名为风,是唯无作(14),作则万窍怒呺(15),而独不闻之翏翏乎(16)?山林之畏佳(17),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18),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19)。激者(20),謞者(21),叱者,吸者,叫者,譹者(22),宎者(23),咬者(24),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25)。泠风则小和(26),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27)。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28)?”子游曰:“地簌则众窍是已(29),人簌则比竹是已(30),敢问天簌。”子綦曰:“夫吹万不同(31),而使其自己也(32),咸其自取(33),怒者其谁邪(34)?”

      注释

      ①南郭子綦(qí):楚人,居住南郭,故名南郭子綦。旧说为楚庄王庶出的弟弟,做过楚庄王的司马;疑为庄子中寓托的高士,而非历史人物。隐:凭倚。机:亦作几,案几。

      ②嘘:吐气。

      ③答(tà)焉:亦作“嗒焉”,离形去智的样子。耦:匹对。庄子认为人是肉体和精神的对立统一体,“耦”在这里即是指与精神相对立的躯体。丧其耦,表示精神超脱躯体达到忘我的境界。

      ④颜成子游:子綦的学生,姓颜名偃,子游为字,死后谥成,故名颜成子游。

      ⑤居(jī):表疑问的语气词。

      ⑥固:诚然。槁:干枯。

      ⑦心:思想,精神。固:岂,难道。

      ⑧“今之隐机者”与“昔之隐机者”实是指一人,即南郭子綦,意思是南郭子綦今日隐机入神出体与旧时大不一样。

      ⑨偃:见注④。

      ⑩而:你,人称代词。“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乃是“尔问之不亦善乎”之倒置。

      (11)簌(lài):箫,古代的一种管状乐器,这里泛是指从孔穴里发出的声响。“人簌”即出自人为的声响,与下两句的“地簌”、“天簌”相对应,所谓“地簌”或“天簌”,即出自自然的声响。

      (12)敢:表示谦敬的副词,含有“冒昧地”、“斗胆地”的意思。方:道术,是指所言“地簌”、“天簌”的真实含意。

      (13)大块:大地。噫(yī)气:吐气。

      (14)是:此,这里是指风。唯:句中语气词,含有仅此的意思。作:兴起。

      (15)窍:孔穴。呺(háo):亦作“号”,吼叫。

      (16)翏翏(liú):亦作飂飂,大风呼呼的声响。

      (17)林:通作“陵”,大山。畏佳(cuī):亦作“嵔佳”,即嵬崔,山陵高峻的样子。

      (18)枅(jī):柱头横木。

      (19)污:停滞不流的水塘。

      (20)激:水流湍急的声音。

      (21)謞(xiào):这里用来形容箭头飞去的声响。

      (22)譹(háo):嚎哭声。

      (23)宎(yǎo)深而沉。

      (24)咬(jiāo):鸟鸣叫的声音。一说哀切声。

      (25)于、喁(yú):风吹树动前后相和的声音。

      (26)泠(líng)风:小风,清风。

      (27)厉风:迅猛的暴风。济:止。

      (28)调调、刁刁:风吹草木晃动摇曳的样子。“刁刁”亦作“刀刀”。

      (29)是:这样。已:矣。

      (30)比:并合。竹:这里是指并合在一起可以发出声响的、不同形状的竹管。

      (31)这句及以下是表述“天簌”的,故有人疑“夫”字之后缺“天簌者”三字。

      (32)使其自己:意思是使它们自身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一说“己”当作“已”,是停止的意思,但联系上下文不宜从此解。

      (33)咸:全。

      (34)怒:这里是发动的意思。

      翻译

      南郭子綦靠着几案而坐,仰首向天缓缓地吐着气,那离神去智的样子真好像精神脱出了躯体。他的学生颜成子游陪站在跟前说道:“这是怎么啦?形体诚然可以使它像干枯的树木,精神和思想难道也可以使它像死灰那样吗?你今天凭几而坐,跟往昔凭几而坐的情景大不一样呢。”子綦回答说:“偃,你这个问题不是问得很好吗?今天我忘掉了自己,你知道吗?你听见过‘人籁’却没有听见过‘地籁’,你即使听见过‘地籁’却没有听见过‘天籁’啊!”子游问:“我冒昧地请教它们的真实含意。”子綦说:“大地吐出的气,名字叫风。风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整个大地上数不清的窍孔都怒吼起来。

      你独独没有听过那呼呼的风声吗?山陵上陡峭峥嵘的各种去处,百围大树上无数的窍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圆柱上插入横木的方孔,有的像圈围的栅栏,有的像舂米的臼窝,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池。它们发出的声音,像湍急的流水声,像迅疾的箭镞声,像大声的呵叱声,像细细的呼吸声,像放声叫喊,像嚎啕大哭,像在山谷里深沉回荡,像鸟儿鸣叫叽喳,真好像前面在呜呜唱导,后面在呼呼随和。清风徐徐就有小小的和声,长风呼呼便有大的.反响,迅猛的暴风突然停歇,万般窍穴也就寂然无声。你难道不曾看见风儿过处万物随风摇曳晃动的样子吗?”子游说:“地籁是从万种窍穴里发出的风声,人籁是从比并的各种不同的竹管里发出的声音。我再冒昧地向你请教什么是天籁。”子綦说:“天籁虽然有万般不同,但使它们发生和停息的都是出于自身,发动者还有谁呢?”

    推荐访问:宋人 文言文 答案 《宋人得玉》等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3篇 《宋人得玉》等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1 宋人或得玉文言文题目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