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2023年度《地震中父与子》读后感300字3篇

    时间:2023-03-03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00字1  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后,立刻奔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当时的学校已是一片废墟。他跪在地上大哭一阵后想起在对儿子说的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地震中父与子》读后感300字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地震中父与子》读后感300字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00字1

      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后,立刻奔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当时的学校已是一片废墟。他跪在地上大哭一阵后想起在对儿子说的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于是,他坚定地站起来身来,向那片废墟走去。他挖了38小时,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并从儿子口中得知,下面有14个同学,都没有被砸着,他连忙叫来路人帮忙。

      我觉得这对父子很伟大、很了不起。那个父亲不像别人,喊几下,听不到声音就绝望地走了,尽管这位父亲挖的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痕,仍然不放弃,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因为有了父亲的努力,所以最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亲与儿子才能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篇课文表达的就是父爱。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他让我感受到父爱的深沉与宽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00字2

      这学期,我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课文通过这个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

      这篇课文讲的是199x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一位父亲在地震后,去学校寻找他的儿子,当他绝望的时候,想起了对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埋头挖起来,许多人劝阻他,可他不听,一直不停地挖。他挖到38小时,找到了儿子以及13个同学。最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当我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时,我体会到父亲坚韧、有责任感、信守诺言的品格。同时,儿子的`话也让我深深的感动,“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我的爸爸也很关心我。记得在我二年级的一天,下着大雨,我上学又没带伞,爸爸来接我,回到家,我没被淋着雨,而爸爸的裤脚全弄湿了。

      世间的父母都是很关心自己的孩子的,难道不是吗?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00字3

      那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寻找自己儿子,在38小时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儿子以及他儿子的13个同学。又过了50分钟,终于把他们救出来了,这件事是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中的真实的事情。这是让人感动肺腑的故事。

      从这篇课文中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亲情是黑夜里的温暖的.阳光,刺破夜幕;亲情是黑夜里的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从这句中,我读之后,眼眶中情不自禁的落下了几滴眼泪,这是多么让人感动呀!

      在随时都会发生地震的废墟中,阿曼达让同学先出去,自己在最后,这是了不起儿子,在父亲的诺言中,他们成为了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匪浅。也让我明白了:“父母是多么的辛苦,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阳光,刺破夜幕,亲情是黑夜里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00字3篇扩展阅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00字3篇(扩展1)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400字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400字1

      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后,我懂得了一位父亲为了儿子不怕各种困难,因为他尽了一个父亲应有的父爱。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长途坚持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这篇课文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父亲坚持不懈、努力挖掘,不怕困难、不怕艰辛、无比坚定,不顾劝阻以及时刻为孩子着想的浓浓父爱之情。

      父亲不怕困难,愿意为儿子付出一切,别的家长都走了,而他还在不停地挖,许多人来劝他,但都被他拒绝了,人们都认为他精神失常了,但他一心想着儿子,不再理会旁人的劝说,当他挖到38小时,他终于听见了儿子的声音,当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说明了父亲为了救出儿子,自己这么苦都还在坚持挖掘,这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呀!

      没有这无私、高大坚定的父爱,谁也不可能坚持这样长时间的、危机四伏的挖掘,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父亲那浓浓的父爱吗?

      生活中,我也常常体会到父爱。

      每天爸爸都会送我上学和我说再见,一次,快迟到了,一到门口,我忘记和爸爸说再见了,刚跑一下,爸爸,忽然叫住我:“拜拜,好好学习哦”,然后,跟我挥了挥手,我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涌进,从那以后,每天爸爸都要跟我再见并鼓励我一句,这段时间,我感到了父爱,从这不经意的动作中体会到爸爸对我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正是有了这坚定的父爱,才能把儿子救出来的。

      有些父爱是无言的,从那细心的动作中可以看出,有些父爱是严厉的,从那一声声训斥可以看出,有些父爱是关心的,从那声声问候可以看出,有些父爱是美好的,从他陪你的玩乐可以看出,有些父爱是是幽默的,从那声声笑话中可以看出。

      总之,一句话,生活中谁都离不开父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400字2

      今天,我从语文书上读了一篇课文名叫《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完后,我被文中父亲爱子和执著的精神而深深地震惊和感动。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洛衫矶地震中有一位父亲安顿后受伤的妻子。立刻奔向他儿子的学校不顾自身的安危,也不听别人的劝告,坚持挖了38个小时后,终于救出了他的儿子和13个小孩。创造了父爱的奇迹,他的儿子在废墟中也十分坚强,还在要被救出时让他的同学先出去,也十分了不起,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地震中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由文中这感人的父爱,我想到了基础训练上的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带他的女儿乘船去外地见他的妻子,可是有一次,由于船一阵剧烈的晃动,一把水果刀不小心扎入了这位父亲的心脏,可是因为创口太小和父亲担心女儿不会受到照顾,便顽强的活了3天,在把女儿送给他妻子时死去,打造了父爱的奇迹。

      父爱是伟大而又无私的。它好似黑暗中的一盏明亮的灯,给我们温暖,给我指点前进的方向,他又像一把手,当你陷入不良习惯的`沼泽中,他会把你拉回来,便你终生受益。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00字3篇(扩展2)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读后感300字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读后感300字1

      上个学期,我学习了马克、汉林的《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课文谈了一位父亲拼了自己的命去救了儿子,最后救到了儿子的一件事。文章比较长,但读完后却令我回味无穷,他们父子俩给了我许多体会。

      首先父亲给我的体会是:父亲有守信用的品质,父亲常和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正是因为这一句话父亲为了救儿子,不听别人的劝说,而且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他。“就是这两句话,让父亲有了信心去挖,挖了总共38小时,最后救出了儿子,这是父亲成功救出儿子的原因。

      儿子给我的启发是:儿子虽在废墟里面,他不会灰心,因为儿子在等待着父亲救他,到了最后,父亲听到了儿子的声音,父亲把儿子先救出来,可是儿子很谦虚,让同学先上来,自己最后一个才上来。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给了我做人的启示。过了一段时间在读,也许我又会得到新的体会。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读后感300字2

      翻开语文书,你可以很快的找到一篇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当你不理解课文而在初读课文的时候,你会感觉文中的父亲太傻了,在38小时的时间里,在废墟中挖掘。那你理解课文时,你会觉得那是一种爱的表现,父亲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在废墟中“挖掘”自己的孩子。这都是信任的表现!

      本文描述在1994年美国洛衫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英勇奋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等14个同学的故事。

      而就是这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回和你在一起这句话告诉了我——信任使儿子不在38小时之间没有饿死、闷死……;信任,让父亲在38小时之间没有累死、渴死……父亲因为时常想起那句话而没有放弃

      看来,信任是非常重要的。是啊!你看,同学之间需要信任,师生之间需要信任,亲戚之间需要信任,长辈之间需要信任,朋友之间也需要信任可见,信任十分重要!

      信任!我会永远记住你的!

      信任!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读后感300字3

      这学期,我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课文通过这个故事,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

      这篇课文讲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一位父亲在地震后,先安顿好他的妻子,就去学校寻找他的儿子,当他绝望的时候,想起了对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埋头挖起来,许多人劝阻他,可他不听,一直不停地挖。他挖到38小时,找到了儿子以及14个同学。最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紧紧拥抱在一起。我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时,我体会到父亲坚韧、有责任感、信守诺言的品格。同时,儿子的话也让我深深的感动,“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我的爸爸也很关心我。

      记得在我二年级的一天,下着大雨,我上学又没带伞,爸爸来接我,回到家,我没被淋着雨,而爸爸的裤脚全弄湿了。世间的父母都是很关心自己的孩子的,难道不是吗?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00字3篇(扩展3)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00字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00字1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文中流露出了浓厚的父子亲情,深深的震撼了我。

      这篇课文主要讲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位父亲向孩子的学校,当时学校已倒塌,孩子生还的机会非常小,别人都放弃了寻找孩子,只有这位父亲坚信儿子在等着他的救助。父亲不停地挖掘,终于听到了瓦砾下孩子们的声音,在路人的帮助下,开辟了一个路口,救出了孩子。

      地震发生后,在学校倒塌的废墟上,一位满脸灰尘,双眼充满血丝的男子,趴在瓦砾堆上挖着,挖着……当我读到“挖至第三十八小时”时,我不禁在心里赞叹:天哪!三十八小时就是一天半还多两小时,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位父亲不顾安危和疲劳,去挖掘学校的废墟救儿子?是伟大的.父爱和他作为父亲对待儿子的责任感!我觉得他的孩子很了不起,他就知道他的爸爸会救他,不论发生什么事,他们总是在一起。

      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对别人要信任,要有责任感,在安危时,要给人以鼓励和自信心。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00字2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以为父亲安顿好妻子,去救儿子。38小时过去了,父亲救出孩子和14个小孩。他们无比幸福的拥抱在一起。

      文中最催人泪下的是这句:“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它让我想象出那位父亲挖了36小时,而且不停歇,肯定非常疲劳,我们通常学习4小时就叫苦连天,而他为了完成诺言却坚持了下来了,那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坚持创造出乎意料的奇迹,如果他当时放弃了,就不会再见到自己的儿子。

      父亲救出儿子,当然离不开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在废墟下心中一定充满信心:爸爸肯定在找我,他会遵守自己说过的诺言!只要他活着,一定会救我和同学出去的!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总会跟我在一起!接着他组织大家:“大家不要慌!总会有人救我们!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救我们出去!在这里,不乱动,总会出去的!再坚持一会儿!坚持就是胜利,我们不能放弃!”

      坚持,创造奇迹。如果父亲不坚持救出儿子,儿子不坚持等待父亲,他们就不会在39小时候相见和拥抱。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00字3篇(扩展4)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0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 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1)冲向废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

      (2)寻找儿子(第5──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

      (3)发现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

      (4)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名同学的事情)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自由朗读课文后,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4.师小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生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二、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学生在班上交流。

      3.师小结: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

      三、小练笔

      请学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2

      一、导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导学重点

      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体现父爱、母爱的诗歌、散文、故事、名言,准备打擂。

      二、导学内容

      1、整理课前搜集的材料。

      2、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做好批注。(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还不熟悉、读不正确、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生字词抄写2遍。)

      (1)生字记牢 、注音、会写、会组词

      记生字的好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爆( ) 砾( ) 墟( )矶( )曼( )

      暴( ) 烁( ) 虚( ) 肌( )漫( )

      (3)词语、句子会理解会运用(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昔日、废墟、疾步、绝望、开辟、破烂不堪

      (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造句:

      3、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通过读文来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的变化:( )——( )——( )。是通过以下词句体会到的:

      5、反复地读了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被文中的父子所感动,你能把感动你的语句或段落摘抄下来并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吗?此时,你最想对文中的父子说点什么?

      6、本文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

      外貌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动作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神态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心理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7、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我还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请教。

      三、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2、填空

      A、不断有孩子的父母( )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 )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 )离开了。其中( )说明了父母的难过,( )说明了他们离开的原因。

      B、他满脸( ),双眼( ),衣服( ),到处是血迹。这句话说明( )。

      3、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A、“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

      ,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

      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它们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3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记叙了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而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本文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我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读中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二)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二)教师准备课件。(用PPT制作的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字片和与地震相关的图片与音乐)。

      五、课时安排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20xx年5月12日这个令全*人民都无法忘却的日子吗?是啊,这天无情的大地震袭击了我国的四川汶川等地,造成了近7万同胞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的惨痛景象。孩子们,有一年在美国洛杉矶也发生过一场大地震,3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今天这节课讲述的是发生在那次大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

      揭示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

      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读文,学习生字,感知主要内容

      1、师:在这场大地震中,在父与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学生读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并用横线划出答案)

      2、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生字。(出示词语:洛杉矶 、混乱、昔日、废墟、疾步、爆炸、瓦砾、砸着、颤抖。)

      师:谁愿意读一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请注意如果他读的正确请跟读,如果不正确请你们为他纠正。

      生读词语

      同桌互相读词语,小组开火车读。

      [课件出示图片]你看到这幅图,能想到我们刚刚学得哪个词语?

      过渡:同学们,这些悲惨的画面,就是这场大地震带给我们的。虽然大震无情,但是人间有爱,在震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这篇课文又为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感人的事呢?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问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生: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生齐读,师板书)

      三、品读体验

      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默读课文1—12自然段: 这部分课文当中有许多有关这位父亲的描写,看看有什么地方,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这位父亲的了不起。划记下来,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1、刚才读的很投入,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2、汇报交流 (指名学生先读划出的句子,然后谈感受。教学过程的顺序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酌情而定。)

      (1)同样是父母,其他孩子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对比这读一读。(分角色读)谈谈感受。

      (2)处境如此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余震,倒塌,不少人来劝说父亲,咱们都来看看父亲都听到了哪些劝阻?父亲又是怎么做的呢?分角色读读吧!(课件出示5—9自然段)

      生:有消防队长、警察,还有路过的人。

      师:说说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生: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生: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生:……

      师: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生回答)

      师: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师: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师生合作读。

      师: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指名生回答)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这三句话。

      小结:从众人在劝阻父亲的短短几句问话,我们读懂了父亲的恳求、焦急、崩溃,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真真切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3)第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课件出示句子)

      师:有哪些同学都画下了这个句子。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阿曼达的父亲一直在干什么?

      师: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开始写起?

      [课件出示句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朗读。

      师: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

      小结: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4)、第12自然段:第二句:“他满脸灰尘……到处都是血迹。” (出示课文片断)

      师:就是因为父亲挖了这么久,现在已是“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

      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男同学读(课件出示第12段他挖了8小时……到处都是血迹。)

      同学们,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不顾危险,不畏艰辛,不知疲劳地挖掘呀?(父爱)

      多么伟大的父爱,多么惊人的力量!就让父亲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里吧,(配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抽读——齐读)

      四、总结

      父母亲的怀抱,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家。我们活在父爱如山的背上,活在母爱如海的怀里,我们幸福的,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

      五、布置作业

      (一)抄写本课生字。

      (二)摘抄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六、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亲 爱 儿子

      挖 不论…总…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联系实际。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父亲为救儿子不顾生死的父爱亲情以及孩子在危险情况下先人后己的美好品质。教育学生做个有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感悟,让学生感受到父子情深,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升华情感。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四、教具准备。

      课件、信封。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进入情境。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父子之爱。

      (四)走出教材,品味人间真情。

      这是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的大地震。地震给我们留下了深痛的记忆。今天我要与同学们走近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去看看那次地震中那对不*凡的父与子。(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1、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这次地震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3、主要人物是谁?你更喜欢谁?

      4、再读课文,画出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5、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在读中感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品读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父亲的仍不放弃。师:“没人再来阻挡他。”说明有人阻挡过他。都谁阻挡他了?

      生:好心人“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师:听到这话父亲的反应是什么?

      生: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还有谁阻挡这位父亲?

      生:救火队长。“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师:父亲的反应?

      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从父亲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还有谁?

      生: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师:父亲此时的反应是?

      生齐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深情再读11自然段。

      生齐读。

      师:此时的父亲是什么样的?

      生:“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师:你读到这里有什么感悟?

      5、你觉得这对父子怎么样?你更喜欢谁?

      6、是什么信念让儿子如此坚强的在废墟中活下来?“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7、“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儿子在危险的时刻还想到是别人,感受阿曼达对别人的责任感。

      8、带着对这对父子的敬佩之情,拿起书让我们齐读课外。

      9、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两次比较大的地震。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7.8级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4.14日青海玉树又发生了7.1级大地震。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让人不堪回首,但在地震发生之时也涌现出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们随着这段视频去感受地震之中在每个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不同之爱。

      (1)短信妈妈。父爱如山,母爱似海。这位伟大的母亲用自己柔弱的身躯为孩子撑起一片生的希望。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位伟大的母亲。

      (2)教师舍身救生。老师每天陪伴在我们的身边像妈妈,教给我们知识,跟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在这危难时刻他们舍生忘死保护着我们。

      (3)**讲话。在灾难面前我们无所畏惧,党和国家没有放弃我们。这是一个多么有凝聚力的祖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面前,众志成城。”

      (4)地震诗歌赏读。

      (5)给地震灾区孩子的信。

      10、防震知识。你知道哪些防震知识,说一说。

      11、观看课件。

      观看视频让学生从身边感受地震的无情,为文中的有情埋下伏笔。放手学生去读,抓住关键字句。在读中感悟,感受父子情深。可以以此句为突破口来展开学习。走出课本,从生活中去感受人与人之间超越亲情、血缘的爱。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爱。爱的升华。由母爱到师爱再到国家对人民群众的永不放弃。层层深入的递进。感受社会主义的和谐。板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挖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抓重点段,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相关的语句。

      2、全班交流。

      3、抓重点段进行深入体会: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⑴想象画面,丰富形象。

      ⑵联系上文,揣摩心理。

      4、感受父亲为什么这样了不起。

      5、感情朗读。

      三、抓补白点,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师生对读。

      2、想象说话。

      3、感情朗读。

      四、回归整体,感悟写法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挖不论……总……

      了不起在一起

      儿子:等只要……就……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6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爱的伟大,感受父子深情。

      2、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当时的情境,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含义。

      重点:

      1、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当时的情境,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

      1、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师口述发生在四川汶川地震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生谈感受。

      手机留下了: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一、衔接导入,引出课题:

      师:母子之情,感人至深。父子深情,也同样能创造奇迹。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生齐读课题,师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口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师:通过读书,你感受到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引导学生感悟到: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师板书:了不起父子

      3、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用铅笔划记下来(表现父亲了不起的用横线划记下来,表现儿子了不起的用波浪线划记下来),旁批自己的感受,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师巡视,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

      四、抓重点段,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先读读划记的语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2、相机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生读句子,谈体会。教师相机板书:挖。

      师:联系我们刚刚读过的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反馈。

      师引读:

      师:他挖了8小时,在寒风吹拂的中午,人们会看到在地震后的瓦砾堆中,一位父亲,他――――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他挖了12小时,在夕阳照耀下的废墟里,你仍看到一个疲惫不堪但坚持不辍的身影,他――――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24小时过去了,又一个黎明即将来临,在昏暗的废墟中,你仍然看到,一位父亲他――――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36小时过去了,两个白天一个黑夜过去了,在一片废墟中,你依然看到,一位父亲他――――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为什么父亲挖了36小时,挖得那么辛苦疲倦仍然不放弃?(因为儿子在等着父亲,父亲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父亲的悲伤与坚定。

      出示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板书:不论……总……

      3、相机指名读: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4、相机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很多人都来阻挡父亲的部分(第5-10段)。师:你觉得此时此刻父亲是怎样的心情?(恳切、期盼)

      师生分角色读:从“段5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至段10精神失常了。师读众人说的话,生读父亲的话。

      5、师:为了救出儿子,父亲克服了许多的困难呢。你能用“不论……总……”这样的句式把父亲遇到的困难表述出来吗?

      师:总之,(生齐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总之,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儿子在等着我。

      师:永远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执着让这位父亲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啊。所以父亲----(师范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6、师:(播放小提琴演奏《沉思》)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想到他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30多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更顾不上睡觉;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帮助他,他仍然在不停地挖呀,挖呀。此时此刻,你会怎样读这段话?

      生朗读。师评价。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段话,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走入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生齐诵。

      三、抓重点段,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接上文背诵,师引读“第12段他挖到第38小时至第23段”

      2、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儿子呢?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师板书:儿子

      3、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阿曼达相信,只要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他。他对父亲特别的信赖。

      师板书:只要……就……

      师:当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阿曼达至少在瓦砾堆下等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师板书:等

      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阿曼达,你会想些什么,又会与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师:8小时过去了,阿曼达,我又渴又饿――生接

      师:12小时过去了,阿曼达,这里黑极了,我害怕――生接

      师:24小时过去了,36小时过去了,阿曼达,我们都会死的,没有希望了,不会再有人来救我们了――生接

      4、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让别的孩子先出去,阿曼达是多么无私呀!

      5、师:当父亲与儿子经过生离死别再次听到对方的声音,此时此刻他们是怎样的心情呢?(惊喜、激动)

      6、分角色朗读“第12段他挖到第38小时至第23段”(一生读父亲的话,一生读阿曼达的话,其余学生读旁白部分)

      7、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出了地震中的奇迹。同学们让我们满怀激动、自豪与喜悦之情齐声朗读课文的结尾。

      8、师:是什么把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呢?(是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是儿子对父亲的无限信赖,将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师板书:父子情深

      9、师:(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就像一根纽带,将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这句话,包含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包含了儿子对父亲无比的信赖。)

      四、小结:

      师: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限的希望——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师:让我们记住这对——

      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与子。

      师:让我们记住这句话——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同学们,请牢牢记住,在生命的旅程中,不论发生什么事,总有亲人、老师、同学、朋友和你在一起,总有许许多多深爱着你的人和你在一起。让我们告诉自己,告诉汶川的同胞们,不论生死,不离不弃。(播放由成龙演唱的歌曲――《生死不离》高潮部课件。)不抛弃,不放弃,生死不离。师生齐读《生死不离》高潮处歌词。

      五、作业:完成课后的小练笔。

      板书: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挖不论……总……

      了不起在一起父子情深

      儿子:等只要……就……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7

      教学目的: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

      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

      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生引答:父与子)【板书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出示影音)

      旁白:你们看,在地震中楼房倒塌,成了瓦砾堆,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加入救援的队伍。一双双手,一把把铁锹,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加入了到这场与死神的竞赛中。然而,救出每一个人都显得那样艰难。

      二、直奔主题,整体感知

      1、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

      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了不起?动笔划出来,还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学生读划写)

      3、学生交流

      过渡: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位父亲如此伟大,如此――,如此――(生自由答)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出示文字)

      三、品读语句,以读代讲

      1、现在你们会怎样读这些句子?你会抓住哪些字眼来读出父亲的了不起?大家在小组里读一读。(分小组朗读)

      2、交流品读

      你来读,你为什么会这么读?【结合回答板书:挖动作外貌细节

      ★时间词:文中为什么不厌其烦的把这些时间词写出来?(看出时间长,父亲支持了这么久很疲劳,看出不容易困难很大……)36小时,这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父亲就这样不停地挖啊挖啊。这是一个多么坚韧不拔的父亲。我们一起来朗诵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灰尘,血丝,衣服,血迹……

      ★孤军奋战的父亲没有任何工具,仅凭他的一双手,一双血肉模糊的手不停地挖呀挖呀,这里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我们一起来读,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生齐读)

      3、挖了这么久这么艰难,父亲为什么没有放弃?因为(生齐答)(出示文字)

      【板书:无论…总…

      4、这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话。这是一个约定,这是一个承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爱。这位慈爱的父亲曾经在什么情况下说过这句话?(学生简答)

      5、现在,在一片废墟前,父亲也是凭借着这句话(指,生齐读)执着地挖掘。在这片废墟上,他曾经听到其他父母的痛哭和呼喊(生接读);他曾经听到好心人的劝慰(生接读);曾经听到消防队长的告诫(生接读);曾经听到警察的规劝(生接读)。面对这一切的不理解,面对身心的巨大伤痛,父亲停止了吗?(生:没有)为了和儿子在一起,父亲都克服了哪些困难?你能不能用“不论……总……”这个句式来说一说。

      6、无论发生了什么,父亲只有一个念头――(生自由答)

      这个信念支撑起了父亲了不起的形象。(配乐)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面对废墟他曾经绝望过,但对你不离不弃的爱让他变得坚强伟岸……(生齐读)

      7、也许正是这份深沉的父爱创造了奇迹,挖到了第38小时……(师生同读,学生只接儿子的语言部分)

      8、父亲挖了38小时,年仅7岁的阿曼达就在黑暗中(等)了38小时。【板书等】当父亲找到他时,儿子的话让我们由衷地钦佩,你会怎样赞赏他?(出示投影填空)(学生发言,解释自己所填的内容)你还会怎么表扬他?(学生发言,解释自己所填的内容)【相机板书语言

      过渡:身处险境时的勇气和镇定,安全出口前的无私无畏都来自――来自“――”(出示投影)的坚定信念。(引答,简单解释)

      9、引读:当父亲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快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让他充满力量……(出示投影);当儿子饱受煎熬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出示投影)。

      小结:一句*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个人的心。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出示投影)这的确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学生齐读)

      三、拓展阅读,指导写法

      我们虽不曾有过这样轰轰烈烈的经历,但浸润在*凡生活中的爱,依然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挖掘挖掘那份生活中那份深沉的父母之爱吧!学完了课文你会怎样表达这种情感,你会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来表达呢?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8

      教材简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1994年美国发生的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在一片地震中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最终成功救出儿子以及儿子的十四个同学。

      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在其他人感到绝望时他一直心存希望?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儿子在黑暗的地震中始终等待着父亲的援救?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是父亲深沉、伟大的爱。

      这单元紧紧围绕“人间真情”这一主题,讲述了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的友爱(《炊烟》《赏花》);乡邻之间的关爱(《古井》),以及学生们深沉博大的父爱(本课以及《新年礼物》)。前两课已经初步学习了体会句子的方法,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这一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力量。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从中引发开去,珍惜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爱,学会感谢父母。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自读感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最疼爱你的人是谁吗?(父母)

      是的,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父母对我们无比博大的爱,所以父母成了我们最信任的人。想一想生活中父母对你的关爱,哪次让你感受最深?学生回忆与父母发生的感人的事。

      2、地震中的父与子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对父子。

      二、自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在1994年美国华盛顿发生了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在一片地震中坚持不懈的挖掘了38个多小时,最终成功救出儿子以及儿子的十四个同学。

      三、小组合作、品读课文、交流评析。

      1、自读课文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些下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外貌等语句来品读。

      2、如果你有了感动就与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别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动)〕

      3、谁愿意把感动与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

      (1)第3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的说。父亲的意志坚定。

      (2)第5段“……他便埋头接着挖——父亲不肯放弃。

      (3)第8段“他挖呀挖一直挖了三十六个小时——父亲坚持不懈,疼爱儿子。

      (4)第9段“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儿子的先人后己,与父亲心心相通。

      四、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1、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朗读给同学听。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父亲的坚决,儿子的信任。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父亲和儿子各有什么样的感受?

      2、如果你是在地震中刚刚获救的阿曼达,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展开想像扮演阿曼达写一写自己最想说的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学习重点。

      二、交流对地震的了解,拓展阅读有关资料。

      三、导读课文,整体感悟。

      (一)初读,扫清文字障碍。

      (二)品读,找出感动的句子,好好体会。

      (三)着重引导读好以下句子:

      1、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谁对谁说的?用什么语气读?文*出现几次?另外两次谁说的?说明什么?)

      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什么要这样写?直接写36小时不行吗?36小时是多久?从他的外貌描写中,你想到什么?)

      3、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把了不起的感觉读出来。)

      (四)能不能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五)精读,快速阅读全文,想想明白了些什么,有什么疑问。

      四、提出质疑,梳理疑问

      根据学生疑问,梳理出一至两个待探究问题,教师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

      第二课时:

      一、立体探究,感悟“了不起”

      (一)自主选择“儿子了不起”、“父亲了不起”进行探究,找出关键句子,细心体会。

      (二)探究“儿子了不起”(抓住勇敢、无私、对父亲的信任来理解,放手让学生畅言。)

      (三小结、过渡:从儿子的表现我们可以说:真是个了不起的儿子。而儿子的了不起来自于父亲,来自于对父亲的信赖,来自于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里呢?(提示:交流的时候,表达要清晰,要抓住课文中的具体句子来说明。)

      重点探究“父亲的了不起”。

      抓住以下句子,反复朗读感悟:

      1、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2、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占据父亲整个心灵的是儿子,一定要救出儿子是父亲心中唯一的信念)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36个小时,两天一夜啊,在这段时间,父亲不吃不喝不睡,是多么了不起啊!读

      (2)挖掘工作何其辛苦和危险,然而,父亲承受的仅仅是肉体上的辛苦吗?(还有精神上的双层压力:担心家里的妻子,担心孩子再也找不到了。)肉体上的辛苦,精神上的压力,这一切也没有使父亲停下来?你们说他了不起吗?读

      (3)想象挖掘过程中有哪些触目惊心的场面,父亲会怎么想呢?(不管发生了什么,看见了什么,丝毫没有动摇父亲的意志,多么了不起啊!)读

      总结学法:抓住什么来分析?(神态、动作、语言)

      讨论。最终,儿子救出来了。故事的结局皆大欢喜。可是,如果挖出来的是儿子的尸体,或者在挖的过程中发生了爆炸,还能说父亲是了不起的吗?(父亲因为担忧孩子的生命安全,过于悲痛,以致于精神和行为异于常人,这都是缘于他对孩子深沉的强烈的爱。不管孩子能不能救,不管结局是否圆满,他都是一位称职的父亲,伟大的父亲,了不起的父亲。)

      二、精略结合阅读,感受不同形式的爱

      (一)导语:父母的爱有很多种,有的象阿曼达的父亲一样,是一种强烈的外显的爱,有的可能是我们*时觉察不到的无微不至的爱。阅读《慈母情深》,运用我们学到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交流: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的深情?

      (三)填表:今天,我们不仅被《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伟大的父爱感动着,也被慈母的浓浓深情感动着,之所以被感动,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太投入了,同时,也是文章的原因——太感人了。

      作业:

      1、填写表格

      2、回忆生活中,父母亲关爱你的一个画面,写一个片段,注意,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写具体。

      慈母情深(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

      学生能利用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方法,从字里行间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思想品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从课文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表达方法。

      2、难点:

      在心灵深处受到深厚父子之情的震撼。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1、齐读课题。

      2、认读词语:

      大屏幕出示: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坚定、挖掘、绝望、瓦砾、颤抖、拥抱。

      3、指名读课文。

      4、请学生能从大屏幕上的这些词语中,选择一、两个词来复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悟,叩响情感和弦

      师:地震中的父与子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就记录在文章每一个细节里,所以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要关注文章的细节,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都包含着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我们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还要注意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字或许能让人感慨万千,一个词语或许能打动你的内心,一句话或许能震撼你的心灵,所以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用自己的心去读,用自己的心去感受。

      学生自读、批注,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感受。

      三、细读品味,掀起情感波澜

      1、感悟父亲的伟大:

      ⑴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之一就是这位伟大的父亲,课文的1~12自然段,通过对父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透示着父亲的内心世界,自己认真地读一读。

      ⑵读了这部分内容,(手指板书)我们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感受着这人间最伟大的父爱,此时此刻,你也一定会被父亲对儿子的这种挚爱深深地感动,那么是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或是文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打动了你呢?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⑶引读:

      (出示:谁愿意帮助我?)

      当所有孩子的父母都绝望地离开,当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的时候,他的回答是……

      当消防xxxx处于安全地考虑请这位父亲离开的时候,他的回答是……

      当警察走过来,劝他回家时,他的回答是……

      ⑷透过父亲这近乎于精神失常的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父亲此时最需要的是帮助、救子心切。)

      ⑸父亲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儿子在等着我!)(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跟你在一起!)

      师:只有父亲才有可能给儿子以生的希望,这是一位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呀!一位多么信守诺言的父亲,一位多么伟大的父亲呀!

      2、感悟儿子了不起:

      ⑴在历经了饥饿、疲倦、危险,在历经了38小时不懈努力后,奇迹终于出现了,课文接下来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老师把这对父与子的对话打到了大屏幕上,请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读这部分内容,让我们继续在关注细节和感受语言中去体会。

      ⑵请两名学生读。

      ⑶请其他的学生透过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评一评他们读得怎样。

      ⑷再次指名读。

      ⑸男女生合作读。

      3、最后一段:

      ⑴齐读(出示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⑵(指屏幕)在读这段话时,哪个词语一下子就跳到了你的眼前呢?

      重点理解:了不起、无比幸福。

      四、回文引读,引*感升华

      1、教师引读。

      出示句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当地震瞬间来临,让整个城市变成一片废墟的时候,一位父亲便开始了艰难救助儿子的历程,因为他要信守自己的诺言,那就是──

      当所有人都在绝望中劝说这位父亲离开的时候,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当年仅7岁的儿子面对黑暗、饥饿、恐惧和危险时,是父亲的话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那就是──

      当安全出口向14位孩子敞开的时候,儿子选择最后一个离开,因为父亲的话给了他巨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

      2、教师总结: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用他们深厚的父子之情,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演绎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融注了人间真情的故事,等着我们去读,等着我们去写,课下,我们将开展一次以爱为主题的语文活动。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00字3篇(扩展5)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10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位年轻父亲,冒着 生命危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救出了他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事。

      都说父爱如山,世界上哪有父亲不爱自己孩子的?文中的父亲为了一句话挖了38小时。你可知这38小时是两天一夜的时间呀!这个了不起的父亲的举动反映了父爱的伟大。在生活中,你错了一道不该错的题,父母骂了你,你却不领情,还在心里埋怨父母,你根本不了解父母对你的爱。你做错了事父母打了你,你就会恨父母 。早上父母为你做好早饭,你却抱怨不好吃······你永远都不会感恩父母为你做过的一切。从来没有为父母付出什么,就连书包都是父母帮着整理,如果有时父母没有把书放对地方,你还大发脾气,那如果是你自己整理呢?你可能会不知从哪入手。

      我们都应该学会感恩、都应该孝敬父母,父母是世上最伟大的人。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2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字叫《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千辛万苦,经过了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儿子同学的故事。

      这篇课文给我的感受是儿子很了不起,他竟然能在漆黑的瓦砾堆下坚持长达38小时之久,并且还能安慰同学,真是了不起。想象一下,在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饥饿与危险的幽暗的狭小空间中,我们会怎样?然而,7岁的阿曼达在这种情况下,却能镇定的安慰鼓励同学,不要害怕,要坚持下去,坚持下去就有生的希望,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行为。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同学们,这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如果,换成是我的话,我根本不会在废墟中待上38个小时,早就会在里面又哭又闹的,也不会有生的希望,更不会去安慰同学,想到他人。

      最后,这位父亲和儿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了一起。如果不是父亲坚定信念的话,儿子就不会变的坚强。

      这篇课文深深的感动了我,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不管在什么危险的情况下,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才能摆脱困境。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

      上学至今,我学了许多受益匪浅的课文,其中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感触尤为深刻。

      这篇短文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拥有坚定的信心才使儿子获救。为什么发生大地震后这位父亲十分镇定呢?因为这父亲看到儿子的学校变成了废墟时,本想象他人那样失声痛哭,却想起对儿子的承诺:“无论发生什么事,爸爸总会和你在一起。”

      便来到儿子教室的位置挖掘,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人说这位父亲神经失常了,但父亲不在意,他想的是儿子正在等他,挖了24小时、38小时,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口渴,坚持不懈地挖掘,无论结果是什么,哪怕是儿子的尸体,父亲也无怨无悔,当一个安全出口开辟出来以后,阿曼达虽然又饿又渴,但他还是让自己的同学先出来,把危险留给了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我没想到7岁的阿曼达也懂得谦让。我们却觉得这样是让自己吃亏。

      学了这篇课文,我体会到父爱的伟大!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有一次,我爸爸为了我的身体健康,帮我去广州附属医院挂__教授的号,虽然我的身体一切正常,但爸爸却为了我熬了一夜。难道这不是父爱的伟大吗?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4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篇名为《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文章;这篇文章是美国的马克·汉林所写。我被文章中的那位父亲的父爱深深地感动了,至今难以忘怀。

      这位父亲在地震的废墟中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另外14个孩子,那时,父亲自己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在儿子面前说:“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地震中的父与子,最终拥抱在一起,我看后,觉得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坚强、勇敢的一位父亲呀,这赞扬了伟大的父爱。

      真为这位儿子有这样的父亲而高兴。想想我自己的爸爸,不也是把伟大的父爱奉献给了我吗?我的爸爸不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我,在学习上更是对我严格要求。

      我有时学习不自觉,成绩不理想,会使爸爸“痛心疾首”,但爸爸不灰心,她还是抓紧我的学习不放松。我真感谢爸爸。

      父亲们就是这样,自己吃苦耐劳在所不惜,只愿孩子能健康成长。他们就像一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孩子们的人生旅途,让孩子们起得更踏实,更稳健。

      在这里,我要对全世界的的父亲说一声:“父亲,你您辛苦了!”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5

      以前,我总认为“父爱”,无非就是给孩子买东西玩儿、买食品给孩子吃而已。可当我一激动的心情读完《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认识到我错了,信任和鼓励也是父爱。这篇文章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中的一个故事。一位父亲*时对儿子说过,无论如何我一定在你身边。地震中儿子一直想着这句话,坚持活了下来,父亲也遵守诺言,救出了儿子。

      读了这篇文章,我非常震惊。文中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让我不由得感叹道:“这位父亲真了不起呀!”虽然有很多人上来劝阻,但是父亲知道儿子一定记着他说过的话,所以他坚信儿子还活着,还在等着他。经过一番挖掘,他救出了儿子。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一次,要写日记了,我没什么好写,爸爸便带我去玩,给我题材;每当我有“为什么”了,问妈妈,妈妈总是不耐烦,爸爸却讲给我听;每当我不小心犯错了,妈妈总会教训我,爸爸则提示我小心,给我第二次机会;当我感到无聊时,爸爸不是带我到田里体验生活,就是给我讲科学……

      父爱是为我们挡雨的墙,是鼓励我们前进的大手,父爱真伟大!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我们课本中17课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没有想到,我才读了几遍,却印象非常深刻,感触非常大,我来给你说一说吧!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有一年,美国的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个父亲安顿好自己的妻子,就冲向他儿子的学校,有那里用手扒开石头,抢救儿子,其中有好心人、消防队长和警察都来劝阻他,但他们的劝阻根本不能改变父亲那颗救儿子的心。最后,他在长达38小时的挖掘中,终于救出了儿子。

      我觉得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为什么呢?因为父亲恪守对儿子的承诺,为救儿子永不放弃;儿子也了不起,因为他在那片废墟下长达38小时,虽年仅7岁却还能告诉大家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自己的同学先出来,而自己却勇敢的同死神搏斗,最后终于生还。如果我是阿曼达,在地震时,一定是不管其他人的生死,只要自己能活着出来就行了。所以,这一点我佩服阿曼达的所做所为,我要学习他这种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

      如果你是阿曼达,你困在了废墟下,你会怎么做呢?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7

      最近我们学了一篇文章,叫《地震中的父与子》。读了这篇文章,我感触很深,人们都说父爱是伟大的,而这篇文章就体现出了感人的父爱。

      故事发生在美国洛杉矶,那里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他的妻子后,便冲向了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所教学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那个父亲绝望了,但是他又想起儿子对他说的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于是他怀着希望,坚定的向儿子的教室走去。他到了那里,用手不断的挖着坚硬的石决。与此同时,有源源不断的孩子父母来到这里,痛哭并大喊:“我的孩子!”“我的女儿!”。说完,便绝望的"离开了。而那位父亲仍在挖掘。尽管有人过来劝他离开,但他还是坚定的挖着。他一直想着:“儿子在等我!”最终,他用39小时的时间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本篇文章写出了一位父亲的执着而换来了他的儿子,也告诉我们父爱是伟大的,它时不时的在保护着我们。我们也要尊重这份感情,要记住一定要坚强,记住你的父母一定会来救你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8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地震中的一位父亲为了救被压在楼房下的儿子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的整整用手挖了三十八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读了这篇课文的我心情久久不能*静,正是因为这位父亲坚持和自信,所以才能救出儿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须要有这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记得去年暑假我学打乒乓球时,每天从下午五点多,一直练到晚上八点,回家后已经是满头大汗,筋皮力尽,还要练完老师布置的各种打球动作,我有些想退堂鼓了,妈妈仿佛看出我的心思,鼓励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定要坚持。”我咬着牙学了下去,现在我不但学会打乒乓球,还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无论干什么事,决不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其实古今中外无数名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力,在经过许多艰难、曲折而百折不挠才会成功。王曦知练书法,达芬奇画鸡蛋,爱迪生做实验……都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在经过支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使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奇迹的名字叫父亲》的课文,文章描写的父亲与本文中的父亲非常相似。同样描写了使我感到父爱的力量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伟大。在别人看来是不能的事,而在这两位父亲的爱中却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这是多么值得歌颂的父子情啊!难怪妈妈读这篇课文时眼睛都湿润了。

      合上书眼卷沉思,干什么,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锲而不舍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9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热泪盈眶。

      课文主要讲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他儿子的同学的故事。

      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位父亲会坚持三十八小时吗?因为他对他儿子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就是这一句话支撑着这位父亲;就是这小小的承诺让这位父亲的儿子坚持了三十八小时;就是这不经意的一句话让儿子和父亲经过三十八小时后又能幸福地拥抱在一起。这就是爱!

      其实,在生活中老师给予我们的爱也不亚于爸爸妈妈哦!在今年的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大地震。某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谭千秋为了保护四名未能及时脱离危险的同学,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倒塌的房子,让这四名同学存活下来。可是,谭千秋老师却去世了。谭老师是多么伟大无私,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那四名同学。

      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他们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他们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其实不是。每个人都有生的权利,没有任何法律规定谁要为谁而死,谁要为谁做什么事情。那么,为什么这位父亲会不顾一切地救他儿子?为什么谭老师会不惜生命死死地保护那四名同学呢?因为父亲爱儿子,老师爱同学。因为爱!这是人类真挚的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10

      看了孩子的课文,感触很深,文中表现了一对在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对儿子阿曼达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这种爱无私,深邃。灾难过后,父亲表现出一种永不放弃,靠着坚强的毅力坚信自己能挽救儿子的生命的决心。而阿曼达也深信父亲永远会和他在一起,所以这让阿曼达感到一种无限的温暖,心无杂念静静的等待父亲的救助。这需要多么深得信任与依赖呀,这种感情在生命中如此伟大,无不让人动容。

      而阿曼达呢?他表现出一种怎样的友情呢?当父亲来救助他时,他却让别的同学先离开。这正是人间爱的延伸。阿曼达忘我真诚,这种同学之谊,*凡之中见伟大。如果世上有奇迹,我想这就是吧。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不放弃,随时都会有奇迹出现。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

      纵观古今中外不难发现,东方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人文思想在家庭伦理的理念中,爱是一脉相通的,人是一脉相随的。人类只有团结友爱,不轻易放弃,那么没有任何事情能击垮我们。在灾难中我们才能成长,才能学会怎样做一个坚强充满爱心的人。感谢父子带给我们的启示。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00字3篇(扩展6)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想心得作文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想心得作文1

      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后,我懂得了一位父亲为了儿子不怕各种困难,因为他尽了一个父亲应有的父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长途坚持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这篇课文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父亲坚持不懈、努力挖掘,不怕困难、不怕艰辛、无比坚定,不顾劝阻以及时刻为孩子着想的浓浓父爱之情。

      父亲不怕困难,愿意为儿子付出一切,别的家长都走了,而他还在不停地挖,许多人来劝他,但都被他拒绝了,人们都认为他精神失常了,但他一心想着儿子,不再理会旁人的劝说,当他挖到38小时,他终于听见了儿子的声音,当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说明了父亲为了救出儿子,自己这么苦都还在坚持挖掘,这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呀!

      没有这无私、高大坚定的父爱,谁也不可能坚持这样长时间的`、危机四伏的挖掘,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父亲那浓浓的父爱吗?

      生活中,我也常常体会到父爱。

      每天爸爸都会送我上学和我说再见,一次,快迟到了,一到门口,我忘记和爸爸说再见了,刚跑一下,爸爸,忽然叫住我:“拜拜,好好学习哦”,然后,跟我挥了挥手,我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涌进,从那以后,每天爸爸都要跟我再见并鼓励我一句,这段时间,我感到了父爱,从这不经意的动作中体会到爸爸对我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正是有了这坚定的父爱,才能把儿子救出来的。

      有些父爱是无言的,从那细心的动作中可以看出,有些父爱是严厉的,从那一声声训斥可以看出,有些父爱是关心的,从那声声问候可以看出,有些父爱是美好的,从他陪你的玩乐可以看出,有些父爱是是幽默的,从那声声笑话中可以看出。

      总之,一句话,生活中谁都离不开父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想心得作文2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静,文章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救出自己的儿子以及同学的故事。当我读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心里感触很深。正因为这句诺言,才使父亲有了坚定的信念,用双手进行了长时间的挖掘。就算一天半没吃、没喝、没睡,到处都是血迹,父亲也丝毫没有放弃。也正因为这句诺言,才使儿子与父亲的信念同样坚定,儿子在瓦砾下忍住了因缺水、缺食带来的折磨,顽强地活了下来。

      尤其是在被父亲发现后,他又做出惊人之举,那就是让同学们先出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读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父亲挖掘了38小时,儿子等待了38小时,他们用共同的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信念,虽然在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巨大作用,这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如果我们在学习上有坚定的信念,一定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从前,我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连想都不想,直接跑去问妈妈,久而久之,养成了不爱思考的坏毛病。自从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面对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不能轻易放弃。

      有一次,我遇到一道难题,不知从何入手,一生气便把本子放到一旁。这时,我想起了父亲在其他家长绝望地离开后苦苦挖掘的身影,于是我重新拿起本子,仔细分析,不一会儿,就解出了这道题。学习如此,生活也是这样,如果每个人都有坚定的信念,又不轻言放弃,那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00字3篇(扩展7)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500字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500字1

      今天,我看了一篇叫地震中的父与子,它让我深深感动着。

      地震中的父与子主要讲了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失去了孩子极度悲痛的情况下去儿子昔日的学校不停的挖掘。在他挖掘的过程中,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来到这里,痛苦的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喊完后便绝望的离开。也有许多好心人来劝他,但都被他拒绝。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在他不停的挖掘了38个小时后,听见了孩子的声音,并最终开辟了一个出口,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14个同学,表达了这位父亲对儿子多有责任心啊!而他的儿子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让同学们先脱险,这个儿子又又是多么无私啊!

      当我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时,我体会到父亲坚韧、有责任感、信守诺言的品格。同时,儿子的话也让我深深的感动,“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在现实生活里,也有像阿曼达父亲一样的,我爸爸就是其中一个,在我小时候,一次我走失了,我爸爸一听到我走失的消息后,就马上放下手里的活,到处找我,从下午一点找到了晚上八点半,最后我爸爸在一个摩天大楼找到了我,他已经很累了,手已经没力了,爸爸一带我们回去后,又继续工作。

      从这件事过后,我深深感到,在这个世界上,努力做一件事情,是可以成功,但不可以半途而废,努力做一件事,多大的困难都会解决。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500字2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句简短的话语包含着儿子的信赖和父亲的承诺。也是因为这句话,使他们成为了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今天我读了一篇名叫《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文章,故事中所流露出的浓浓父爱,把我深深震撼了!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在一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实现对儿子的诺言,便用38个小时的努力,换来了儿子和14个孩子的生命。当我刚刚读完文章,我便联想起来自己的父亲,他也何尝不是用自己那博大的爱来暖彻子女的心怀呢!在我生病时,他用一双强而有力的大手抱住我、安慰我;在我伤心时,他用一句温馨的话语带给我信心与快乐;在我烦恼时,他用一个可爱的动作使笑容重返我的脸庞;在我骄傲时,他又用一句严厉的提醒,来告诫我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种种的一切,难道不是一种父爱的表现与传播吗?

      父爱不仅体现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他也有可能体现在一些百年难得一遇的灾难之中。我想假如当我遇到了灾难,我的爸爸也一定会来救我,来帮助我。我想这应该就是人们所说的信赖吧!“信赖,往往创造出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在父亲与孩子的爱中我能深深的体会到这份含义。信赖,这也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感情。难怪文中的孩子也就是通过这份对爸爸的.信赖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

      小时候人们都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可现在我知道不仅妈妈好,爸爸也很好。这篇《地震中的父与子》就是一首歌颂父爱的赞歌!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00字3篇(扩展8)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600字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600字1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让我进一步了解了父亲的爱,也能了解儿子是一个无私的人。

      地震是一种可怕的自然灾害。它会使房屋倒塌,让数以万计的人流离失所,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但有一位父亲的儿子去不幸遇到了地震,但他的父亲用执著的爱和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得深刻,那就是“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是对父亲外貌的描写,体现出父亲为了救出儿子,任何事都不管不顾。8小时——36小时可以突出挖时的艰难,挖的时间长,写出了父亲为救儿子所克服巨大的困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这句话也能说明儿子大公无私,在有着生命危险的情况下,让同学先出去,自己在后。而这些事情源于父亲那句朴实而强有力的话语:“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这个承诺让父亲不放弃,让儿子坚强不已,这个承诺创造了一个爱的奇迹。

      父母的爱是朴实而毫无保留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可是它总会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为我们撑起生命的一个美丽的晴天。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600字2

      今天,我读了《感悟父爱》中的一篇文章,深深的被这篇文章内容感动了。

      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不到4分钟时间,就有30万人左右受到伤害。

      有一个男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后,就冲向他7岁孩子的学校,跑到学校,呈现他眼前的不再是充满孩子欢笑声的校园了,而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他凄厉嘶声的叫着孩子的名字,但没有人应答,在他几乎绝望时,突然想起他常对儿子说的“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一句话,让他似乎看见了希望。

      他向孩子教室的位置冲过去奋力的"把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而其他孩子的家长来到学校,看到眼前一片废墟,都悲伤着、哭泣着离开了。他挖呀挖,挖了8个小时,16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了血丝,浑身破烂不堪,全身是血迹,别人劝他,他都不听,都以为他疯了,当挖到38个小时时,突然听到底下传出了儿子的声音,他连忙向过路人求助,过路人帮助他挖出了一个小出口,救出了14个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孩子高兴极了,往后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很激动,很高兴,故事有一个美好的结局。读完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人世间父爱是伟大的,父爱是无私的,父爱是用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同时也启发了我,以后干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只有坚持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600字3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无比的感动。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一位父亲为救自己唯一儿子的挖掘废墟36小时的事。在本文中许多处对话和片段都非常令人感动,其中有一处我记忆犹新,深受我感动:“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每当读到这一处时我就哽咽了,双眼充满了热泪。虽然这两句话是那么微不足道,可饱含了父亲对儿子的无限依赖和爱呀!

      同学们,让我们想想吧!想想*时父母对我们的无限付出吧!想想父母在*时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吧!说到这儿,我倒想起一件我曾经经历过的事: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爸爸答应我们全家去公园玩。因为爸爸很忙,所以从没时间陪我们玩。今天好不容易有时间了,我们当然高兴啦!可当我们准备出门时,爸爸的电话响了,爸爸听完电话后说:“对不起,局里有事,要失陪了。”说完便推门而出了。我和妈妈气的拿枕头来撒气!可是!后来当我弄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买脉后,我感动的哭了。原来:爸爸那天出门时后,并没有去局里,而是在外面呆了一天,因为爸爸知道我那个假日的作业非常多,不想让我把时间浪废掉而······知道真相后的我··

      从这件事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无处不在,只是世界上缺少发现爱的眼睛。所以我们要体谅父母做的一切,应为那都是为我们好。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00字3篇(扩展9)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700字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700字1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静。

      文章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救出自己的儿子以及同学的故事。

      当我读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心里感触很深。正因为这句诺言,才使父亲有了坚定的信念,用双手进行了长时间的挖掘。就算一天半没吃、没喝、没睡,到处都是血迹,父亲也丝毫没有放弃。

      也正因为这句诺言,才使儿子与父亲的信念同样坚定,儿子在瓦砾下忍住了因缺水、缺食带来的折磨,顽强地活了下来。尤其是在被父亲发现后,他又做出惊人之举,那就是让同学们先出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读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父亲挖掘了38小时,儿子等待了38小时,他们用共同的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信念,虽然在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巨大作用,这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如果我们在学习上有坚定的信念,一定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从前,我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连想都不想,直接跑去问妈妈,久而久之,养成了不爱思考的坏毛病。自从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面对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不能轻易放弃。有一次,我遇到一道难题,不知从何入手,一生气便把本子放到一旁。这时,我想起了父亲在其他家长绝望地离开后苦苦挖掘的身影,于是我重新拿起本子,仔细分析,不一会儿,就解出了这道题。

      学习如此,生活也是这样,如果每个人都有坚定的信念,又不轻言放弃,那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难题呢?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700字2

      如果你的儿子已被昔日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学校的废墟所埋,你会不断挖掘,救出自己的孩子吗?如果你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会让别人先脱险吗?就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我找到了答案。

      这篇课文我一口气读了三遍。文章写了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失去了孩子极度悲痛的情况下去儿子昔日的学校不停的挖掘。在他挖掘的过程中,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来到这里,痛苦的"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喊完后便绝望的离开。也有许多好心人来劝他,但都被他拒绝。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在他不停的挖掘了38个小时后,听见了孩子的声音,并最终开辟了一个出口,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14个同学,表达了这位父亲对儿子多有责任心啊!而他的儿子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让同学们先脱险,这个儿子又又是多么无私啊!

      我读后心潮澎湃。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儿子为了救同学,让他们先脱离危险。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如果这位父亲仅是来到这片废墟绝望的大喊“我的儿子!”那他的儿子和14个同学就只有长眠于地下了;如果这位这个儿子畏惧死神而先上去了的话,那他的14个同学就有可能升入天堂了。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对了不起父子那样,成千上万的孩子或许就能得救。记得我小时候,只知道让大人给我买玩具,而不顾大人的重重困难,大人们也无可奈何,只好给我买。自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绝不会在像小时候那样做了。

      如果大家能把文章中那对父子的精神用在学习和生活上,我们一定会天天向上,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00字3篇(扩展10)

    ——地震中的父与子 (菁选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1

      学习目标

      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习作

      一、阅读提示,了解读后感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什么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3.点拨:*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

      二、赏析范文,学习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妥协》,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2.归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三、明确要求,开启思路

      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

      2.学生互相说。

      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

      四、自改互评,定稿誊抄

      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修改。

      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板书参考:

      读熟原文是基础,抓住感觉是关键;

      根据文意想开去,结合实际是重点;

      表达形式多样化,勿忘真情与实感;

      若想写得不一般,感受真实独特点。

      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

      一、揭示演讲活动的主题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二、读题,了解题意

      1.独立审题,勾画要求。

      2.交流:说什么?怎么说?

      三、指导演讲

      1.交流课前拟定的提纲,互相启发,开启思路。

      2.完善提纲,分组试讲。

      3.各组推荐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评议。

      四、总结评议

    地震中的父与子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子的了不起——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力量。(重点)

      3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你*时的了解,你能描述一下地震吗?

      2、地震是残酷的,无情的。它毁灭了多少美好的家园,无辜的生命。地震虽无情但人有情。只要多一份信念,多一丝期望,就会多一个奇迹出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3、有谁愿意帮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子?

      4、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父子的了不起。

      二、感悟主旨

      (一)请同学们打开书,想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写出你的理解与感受,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二)汇报

      师: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

      1、 理解第2、3段:1)“冲向”:体会出父亲急切地想见到儿子。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中的“漆黑”可以体会出父亲以为已失去了儿子,心情沉痛。师: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该怎样呼唤儿子?谁能喊?

      3)猛地想起、坚定的站起”等词句理解。

      2、 理解第5段:主要抓住别的父母和父亲的对比、父亲的眼神和话来理解。

      3、理解第12段:这段话展现了父亲拯救儿子的过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学们齐读这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哪?

      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可以体会出父亲挖的时间长。师:我也写了一句话:他挖了36小时,没人现来阻挡他。找生读体会作者为什么那样写而不象我这样写。(作者这样写更能让^人’体会到时间的漫长)

      B、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是什么描写?从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出什么?从满脸灰尘可以体会到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从双眼布满血丝可以体会到父亲已经36小时没睡了,很累了;从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可以体会到可能发生大爆炸了,也可能父亲被什么东西划伤了。师: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作者也很了不起,短短的一句外貌描写你们就体会出这么多,多精妙!多传神啊!

      C、没人再来阻挡他:再来说明有人曾经来过但又走了。都有谁来过?找找。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们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帮助我?”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消防队长和警察在这干什么?他们为什么来劝父亲?(更能表现当时很危险)

      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师: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真的失常了吗?没有?你怎么知道的?(因为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理解父亲说的这句话。当儿子伤心时,父亲会劝他;当儿子高兴时,父亲会和儿子分享;当发生大地震时,父亲也要和儿子在一起,所以才要挖。

      4、师:在漫长的36小时,不!38小时里,父亲又累又饿,受了伤,没有一人来帮助他,但他却一直挖。老师非常想读这段给大家听。(师范读)谁也想读?生练习后指读。

      5、那么,在这38小时里,是什么支撑着父亲挖下去呢?

      师:父亲如此的了不起,儿子的了不起又表现在哪呢?

      1、理解16段:生谈体会

      师: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4个孩子,只的6、7岁大,都蜷缩在墙角,什么也看不见。饿了,没有面包;渴了,没有水。8小时过去了,12小时过去了,24小时过去了,36小时过去了,你们听到了吗?听到阿曼达的声音了吗?

      2、理解23段:生谈体会。如果你是阿曼达,怎么对父亲说这段话?生读

      3、又是什么支撑儿子等了38小时呢?

      4、现在阿曼达和他的同学得救了,让我们把这一幕展示出来,一起读这段父子^对`话。老师读父亲的话,同学们读父亲的话,再找一位同学读旁白。

      5、齐读最后一段,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幸福的时刻吧!再读一次。

      三、总结升华

      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我被那个为了寻找儿子在废墟上挖了38个小时的父亲而感动,为那个在废墟下等了38小时的儿子而喝彩。你们呢?回忆一下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令你感动的一幕幕,找出来有感情的读出来吧!(生练读后指读)

      四:作业:

      1、如果你是被救的13个孩子之一,会对这对父子说什么?做什么?回去写在日记本上。

      2、最后送给大家一件礼物:一本书《感悟父爱》在这本书的序中有一句话很感人,也很富有哲理: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子

      挖 等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3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是看图、根据图意编故事并表演。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段文字和五幅图画。文字有四句话,前两句是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内容,能完整有顺序叙述出来。后两句是引导同学联系身边曾经发生过的类似事情(同学之间、小朋友之间产生矛盾最后化解),选一件以小组为单位编小剧本,并分配角色、组织对话在全班表演。插图描绘的是两个小朋友打架之后分别去找哥哥、姐姐告状,哥哥、姐姐领着他们向对方道歉,然后大家在一起愉快地玩游戏的情景。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图意,并能完整清楚地叙述出来。

      2.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相似事情,以小组为单位编个小剧本,合理分配角色表演出来。

      3.培养学生采取合适的方法、运用适当的语言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矛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想象图上人物的对话内容。

      2.能把身边相似事件编成小剧本,并表演出来。重点是采取适当的方式,运用恰当的语言来化解矛盾。

      〔教学准备〕

      文中插图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5幅插图和说话要求的前两句,使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前一部分内容是看图正确理解人物对话,并有层次叙述表演出来。

      2.同桌讨论,自由练说。

      同桌之间相互补充,练习把图上内容说清楚、完整。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物心理、选择适当对话并表达出来。

      3.请同学把图上内容完整地讲给全班同学,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从理解得是否合理、对话是否准确表达了图中人物的心理这些方面来评价,为下面环节做好铺垫。

      4.出示说话要求的后两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

      5.小组交流,充分练说。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事件并合理安排角色练习。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怎样才能把事情演得生动。(重点是合理安排对话和表现人物的心理。)

      6.全班表演,大家评议。

      引导学生有依据地评价优胜小组。

      注意:要掌握分寸,要在第3步基础上进行评价,但要注意事件是否真实。

    推荐访问:震中 读后感 与子 《地震中父与子》读后感300字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00字1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300字1篇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