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3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2-2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八年级历史试卷的分析1  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以课标为准绳,本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设计巧妙,立意高远,与时俱进。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与能力并举,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3篇【精选推荐】

    八年级历史试卷的分析1

      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以课标为准绳,本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设计巧妙,立意高远,与时俱进。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与能力并举,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一、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

      1、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覆盖面宽,立意高远。

      2、选择题。本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预计应该有80%左右,说明学生在*时的历史学习中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判断题:学生对知识把握不牢,出现判断不准的现象较多。

      4、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不等,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表现在:

      (1)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观点不明、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大量存在。

      (2)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张冠李戴,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如对“近代化”的认识模糊不清。

      (3)没掌握做材料解析题的方法、综合能力较差。如简答**的成立等问题,虽然能大体的理解其内容,但是不能概括全面。说明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不能从整体上去分析、整理、概括。

      (4)学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如:材料分析题中的小题,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表明学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二、改进措施:

      为提高教学成绩,下学期努力做到:

      1、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

      2、加强材料题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前伸后延。进行有跨度、有联系、有对应的综合复习,采用形象视图、逆向思维等方式,查漏补缺,重点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复习。课上现场让学生答题,每节课至少做一道大题。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共性的问题统一强调,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做到有针对性的弥补和改善。对做过的同类的习题进行整理总结。在总结中升华提高。

    八年级历史试卷的分析2

      一、试卷分析:

      1、试卷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本次考试试卷共三大题,由以下三种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含20个小题,共计40分;第二题为材料题,含2个小题,共计20分;第三题为探究题,含2个小题,共计40分。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1-3单元。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命题依据初二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选择题部分基础性较强,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材料题和探究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脉络有较强的理解,弄清历史事件背后的实质。对于农村中学现阶段的学生来说,在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有限的理解力的基础上,要达到这个要求,比较困难。

      (4)题目有所重复,且对历史事件的探究要求比较高,比如21题和24题都主要考察学生对近代化的理解。

      二、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

      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如选择题的第1、5、6、14、18等小题都是课本出现或*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

      2、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3、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比如部分学生对21题中的“*梦”根本无认识。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4、审题不认真。

      (1)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

      (2)选择题题主要考查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理解记忆知识的能力和前后联系的能力,但只要*时注意历史知识的,都能做出来。

      (3)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内容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

      5、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没有培养起历史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考试,我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本着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独立思维能力的目的,采取多种方式,从各个角度对学生加强引导和教育,争取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八年级历史试卷的分析3

      一、试卷分析:

      1、试卷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本次考试试卷共三大题,由以下三种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含20个小题,共计40分;第二题为材料题,含2个小题,共计20分;第三题为探究题,含2个小题,共计40分。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1-3单元。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命题依据初二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选择题部分基础性较强,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材料题和探究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脉络有较强的理解,弄清历史事件背后的实质。对于农村中学现阶段的学生来说,在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有限的理解力的基础上,要达到这个要求,比较困难。

      (4)题目有所重复,且对历史事件的探究要求比较高,比如21题和24题都主要考察学生对近代化的理解。

      二、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

      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如选择题的第1、5、6、14、18等小题都是课本出现或*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

      2、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3、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比如部分学生对21题中的“*梦”根本无认识。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4、审题不认真。

      (1)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

      (2)选择题题主要考查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理解记忆知识的能力和前后联系的能力,但只要*时注意历史知识的,都能做出来。

      (3)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内容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

      5、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没有培养起历史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考试,我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本着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独立思维能力的目的,采取多种方式,从各个角度对学生加强引导和教育,争取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八年级历史试卷的分析3篇扩展阅读


    八年级历史试卷的分析3篇(扩展1)

    ——八年级下英语试卷分析3篇

    八年级下英语试卷分析1

      一、基本情况

      1、 本次考试统一命题。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命题,重点考核学生基础知识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 本次考试题型分听力、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词汇、书面表达等六大题型。

      二、试卷特点及总体评价

      1、 难度偏高,体现灵活性

      本试卷的总体偏难,灵活性较强。有些题目的答案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需要学生仔细推敲。对于基础本来就不是很好的学生确实是个挑战。

      2、 突出语言的情景性和能力题的考查

      本套试卷在测试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突出了语言的情景性,即把语言知识的考查放在语境中检测,同时注意了语言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听力、单项选择均涉及语言的情景性表达,通过提供真实自然的语境让学生学会交际。阅读理解选材紧扣时代脉搏,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英语情景设置。书面表达既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又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因此,本试卷既考查了八年级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体现了重基础,又重能力的新课程理念。

      三、考试得分情况与简单分析

      1、听力理解题:通过音频的方式,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学习单词及短语在听的方面掌握情况,当中涉及到对*时所学知识的运用。

      从学生的得分情况来看,前五小题得分相对高些,主要失分在后面的题中。对话和短文较长,有一定难度,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上,在这类题中有很大的困难,尤其是第二、第三题和听力填写题,学生答的非常不好。在我分析试卷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在这方面十分有两种情况:第一,英语程度不太好的学生是*时没有认真记单词,*时练习时也没有用心听,以致于考试的时候什么都听不懂,甚至连最简单的单词表达都不会;第二,程度稍好一些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单词和短语,但是不会灵活使用,证明自己练得太少。

      2、单选题,考察的是一些基础知识,学生在这部分得分显然比后面的题要高些,但还有部分学生没能掌握很好。

      3、完形填空,共10小题,这道题有一些生词,虽然写出来了汉语意思,但需要学生认真分析词语的区别运用,在做这道题时有难度,课外阅读要加强。

      4、阅读理解题,考试结束后很多学生反映这道题不会做,因为试题难度较大,对于农村地区学校,接受信息较慢,而且学生也没有更好的条件进行更多的英语课外阅读,只指望课堂上老师增添的知识根本就不够。

      5、任务型阅读,本题的题型同学很熟悉,只是细节出错误不少,大部分同学得分在8分左右。

      6、词汇,考察了本学期重点的词法知识,难道适中。

      7、书面表达,这道题的话题贴近我们所学的话题,好多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写上几句,只是由于写字不认真,或内容不完整等不负责任的态度而影响了得分。

      四、对今后教学的几点思考

      针对目前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我们一定要注重课堂45钟的效率,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对知识的巩固、灵活运用和独立解题能力的培养。结合实际,我们具体计划如下:

      1、加强基础训练,扩大学生词汇量。

      在各种考试中,基础知识都是考查的重点。我们对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机械记忆阶段,在加强对单词、短语的听写和背诵的同时,应注重把词汇教学融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重视词汇教学。

      单词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只有打好了词汇的基础,才有可能在阅读、写作等方面驾驭自如。在词汇量较大时,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尺度,重点检测基础词汇,对不同类型的单词,可以有不同的要求,避免学生负担过重,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构词法的知识来帮助学生:忆单词。

      (2)创设语境,加强基础语法知识的教学。

      语法知识是为使用语言服务的,现在考查使用语言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尤其在语境中的考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在语境中教授语法知识,让学生掌握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的不同的语法知识,而不是单纯地教授死的语法规则。

      2、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教师在*时的教学中教师除了把握好阅读课课型外,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要多选用内容健康,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短文,要教会学生略读和扫读等方法,通过大量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通过上下文捕捉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3、加强听力训练和书面表达的教学。

      教师应不断加强学生听力训练的强度。不能仅仅依赖课本上的听力材料,还要结合课本给学生一些相应的集中听力练习,尽量按题型多练,使学生熟悉这部分内容,提高考试的得分率。另外,要对学生多进行听力技巧的指导。

      书面表达是一个薄弱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英语习惯的表达法及其思维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句--段--篇”的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采用汉译英、课文仿写等不同方式,训练学生的写作,增加语言知识积累。同时要重视对作文的评讲及优秀范文的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的指导,提高效率。另外还要规范学生的书写。注意保持卷面的整洁,力争在书写方面不失分。

      5、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减少两极分化现象。课堂教学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初二英语更应如此,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应灵活多样,促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争相开口,从课堂交流活动中积累丰富的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能力,也就是要抓两头,促中间。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对有潜力的学生多辅导,培养和鼓励。对后进生多加关注, 使这部分学生不产生放弃的心理,帮助他们度过学习英语的低谷期,强调分层次教学,使学生们各得所“需”,避免“初一朵朵花,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才能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八年级下英语试卷分析2

      一、总体评价

      1)试题评价

      八年级英语试题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命题材料贴近学生生活,难度适中。试题的编制无论从技术层面或文化层面都体现了教学新导向、新思维,语言的灵活性和严谨性使得这份卷子很有份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开阔学生视野,多渠道、大容量地给学生供给具有时代感的英语信息,加强语言运用本事的培养,少讲解,多给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在用中学英语,在学中用英语。教材中所出现的重要语法项目在不一样的试题中均得到了考查。

      2)学生评价

      学生最高成绩为119分,最低分为19分,优秀率为0.5%,*均分为87.17,及格率为77%。

      二、试题分析

      (一) 听力测试 共25道小题。(25分)

      本道大题全部是单项选择。听力材料语速比较快,考题的梯度性很强,难度不大,失分的原因,大部分是基础太差,听不懂,部分学生精力不集中,没有听清楚,影响了学生的成绩。本卷的听力部分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试题的卷面情景分析,听力部分所考查的资料与生活密切相关,考查学生理解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本事,其中有不少题是考查学生的灵活应用本事,并且干扰项的设置很具迷惑性, 要求学生在对全文整体理解把握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此外,同学们虽然对于一些简单的对话、句型掌握了,但对于一些需要转变的题目却来不及反应,再就是单词发音记得不牢固,故此该大题的得分率欠梦想,原因除了主观因素以外还有一个客观因素,那就是听力部分的测试在语速上整体显得较快,学生一时光没能进入状态。这要求我们在*时课堂上的课堂用语速度也要相对加快,给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

      (二 )语言知识的运用(共两节)

      第一节 语法和词汇(共15小题)

      单项选择是一种常规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但难度不大。题干设计简洁,情景清楚。语法知识遵循新课标,有助于引导学生不要花很多的时光抠语法知识,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语言本事的培养上。

      第一单元的考查资料有30题、34题和35题;第六单元的考查资料有27题、32题和40题;第二单元的考查资料有29题和36题的短语辨析 (too much too many much too );第五单元的考查资料有28题;第四单元的考查资料有31题的 depend on ;38题的“花费take”;第三单元的考查资料有39题的finish doing ;另外还有不定时做后置定语的33题和37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错误不是太多,总体掌握还是能够的。失分率比较高的是第26题,虽然在上课的时候有讲过,可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得分率最高的是第29题。本学期第二单元所学的目标句型,很多同学都掌握到了。经过对这次单项选择试题的分析,能够发现,单项选择题依然坚持传统的单纯语法知识考查,未能真正体现英语的交际功能。该部分试题坚持了所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失分的原因在于粗心大意,审题不够认真,再者就是基础不够扎实。

      第二节 完形填空 (共10个小题)

      此题比较简单,取材贴近生活,把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上下文逻辑关系清楚,试题针对事情的发展设空,考生只要理解事情的情节和脉络,就能够顺利作答。试题考的知识面较广,其中47题考查used to的用法,学生不认识,失分较高,说明学生知识拓展较差,50题考查try one’s best to do 课堂上讲过,可是练习不够,失分也多,掌握不彻底。42,43,44空出错较多,估计百分之五十多的学生都所以而丢分,主要原因是上下文没有连贯。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共15个小题)

      阅读理解部分是试卷中分值最大一题,约占三分之一,所选的阅读文章题材多样化,它要求考生阅读理解准确率高、阅读速度快。主要考察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本事、推理确定本事和概括归纳本事。解答题目既要理解文章各句的字面意思,又要注意理解文章中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以发现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从卷面来分析,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阅读水*有提高,可是B篇由于生词较多,专有名词较多,大部分学生阅读受挫,失分较多,56,57和60题,说明学生的学习习惯,做题技巧较差,不会应对此类题目。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理解本事较差,此外就是客观因素,即试题中包含部分较难的词汇,阻滞了学生的思维。

      第二卷 (非选择题)

      第四部分 书面表达 (共四节)

      第一节 词汇运用

      66题出现拼写错我,68题没有理解题意,69题because of之后需要名词,概念不清晰,说明基础部扎实,词汇拼写可是关。综合填空,这个题失分最多,主要考查比较级,部分学生72,73,76,77,78 只明白填单词,不明白词形的变化,充分说明了学生运用知识的本事较差。

      第二节 阅读表达 部分学生都能看懂,可是回答问题欠全面,不准确,满分较少

      第三节 翻译句子 全部考察基础,失分较高,主要是学生粗心,丢三落四,这个题比较简单,可是满分也较少。 这一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一些重点词组的掌握程度,虽然大部分同学会写词组可是语法错误,失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

      第四节 写作

      书面表达难度不是很大,*时都有写过关于健康的作文,基础好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但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楚。 学生存在的问题是照搬书上的资料,不懂按照考试要求变通。目标词汇运用少,条理不清,结构散乱。主要表此刻:语序混乱、语法结构错误、基本句型没掌握、单词拼写错误、时态错误等。

    八年级下英语试卷分析3

      一、试题评价

      本次试卷全面、准确地考查八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到达《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八年级英语水*的程度。试题做到了考查资料基于教材,但不受教材资料的制约。但对于刚从七年级进入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此次期中测试的题量偏多,所以导致很多同学无法再规定时光内完成试卷题目。

      二、试卷结构

      试题资料几乎涵盖了《课程标准》初二英语上册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的所有话题和功能意念项目,信息量大,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另外,该份试卷紧扣教材,突出重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三、学生得分情景。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题目难易适宜,试题大部分都是基础题。从总体上说,试题出题范围很适合八年级学情。但要在90分钟的时光内完成80道题目的再加上一篇小作文,这对于刚升入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些难度,所以,这也是这次考试许多同学分数不梦想的原因。从分数上看,本次考试108分以上的优生仅一名考生,九十分以上的同学也仅有寥寥几人,*均分还未及格,仅有51分,整体情景不是很好,当然考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第一部分:听力部分

      听力部分是本次考试失分最多的一道题,如听力II,情景反应部分学生只能做对一、两道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听力训练少、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考试经验不足所致。 第二部分:笔试部分。

      单项选择 本题为基本题型,但考查的是基本的语法点,所以,语法知识欠缺的学生此题就完成的不好,得分也不是很高。

      完型填空 本体是此次考试中得分率最高的一道题,文章相对简单,易于理解,学生做题时也最有信心。

      阅读理解 本题第1篇阅读理解篇幅较长,学生失误教多。部分学生不能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对于常见用语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基本功不扎实,知识掌握不到位。应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写作

      1)此题实用性较强,仍有必须的难度。

      2)考生在书面表达中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有:

      基础不扎实,语言表述不清楚。主要表此刻:语序混乱、语法结构错误、基本句型没掌握、单词拼写错误、时态错误等。

      3)学生的词汇量小,词汇掌握的不牢固,综合本事差。

      4)学生书写本事差,书写不规范,书写了草,也是失分的一个原因。

      四、教学提议:

      经过对英语试卷和考试情景的分析,针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学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1、更新理观念,钻研教材,夯实英语基础

      英语试题改革虽然强调了由过去的比较注重知识考查向注重综合语言运用本事的考查,可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本事高于基础,但必须依托基础,考查本事,并不意味着削弱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而是要联系实际。试题主要考查新课标和教材所规定学生应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许多练习很多学生“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有时学生做题失误原因是对于常见用语掌握的熟练程度还不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基础不牢,仅有扎扎实实从基础做起,才能最终到达“一看就会,一做就对”。

      2、确立语篇意识和综合意识,培养综合运用本事

      新目标英语突出了语篇功能和综合运用本事。阅读理解试题是分值较高的试题,所以,英语阅读理解水*的高低至关重要。阅读理解试题经过不一样体裁,不一样题材,从文章主旨大意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并能查找具体细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理解作者意图和态度,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所以,我们在*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切实搞好语篇教学,并有意识、有计划地增加英语阅读量,题材、体裁要尽量多样化,经过很多的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熟悉不一样体裁、不一样题材文章的作题思路,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驾驭语篇的本事。选材要尽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时代性、生活性和社会性。

      3、加强英语课外阅读,提高信息素养

      英语知识的获得与本事的提高是在不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逐步构成的,而教材和课堂所能供给的训练还是比较有限的,课标要求五级学生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到达15万字。所以,要加强理解语篇的本事训练,增强英语语感。其次,训练要注意提高质量。在选择学习材料的时候,必须要依据课标和学生的实际精选材料,能够将好的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减少学生的无效学习,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习的实效。同时要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重视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4、规范训练,改善学习方法。

      从学生的答卷情景来看,有些学生(包括一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在答题中反映出的种种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除了为学生做具体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如提示审题方法、研读试题意图等以外,还要认真抓好*时的规范训练,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案的好习惯,尽可能减少由于审题不仔细、答题符号不规范等不必要的失误。另外,还要善于分析学生,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合理安排好教材知识梳理、专项训练和应试技巧指导。


    八年级历史试卷的分析3篇(扩展2)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3篇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1

      一、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

      1、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覆盖面宽,立意高远。

      2、选择题。本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预计应该有80%左右,说明学生在*时的历史学习中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判断题:学生对知识把握不牢,出现判断不准的现象较多。

      4、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不等,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表现在:

      (1)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观点不明、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大量存在。

      (2)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张冠李戴,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如对“近代化”的认识模糊不清。

      (3)没掌握做材料解析题的方法、综合能力较差。如简答**的成立等问题,虽然能大体的理解其内容,但是不能概括全面。说明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不能从整体上去分析、整理、概括。

      (4)学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如:材料分析题中的小题,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表明学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二、改进措施:

      为提高教学成绩,下学期努力做到:

      1、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

      2、加强材料题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前伸后延。进行有跨度、有联系、有对应的综合复习,采用形象视图、逆向思维等方式,查漏补缺,重点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复习。课上现场让学生答题,每节课至少做一道大题。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共性的问题统一强调,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做到有针对性的弥补和改善。对做过的同类的习题进行整理总结。在总结中升华提高。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2

      一、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

      1、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覆盖面宽,立意高远。

      2、选择题。本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预计应该有80%左右,说明学生在*时的历史学习中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判断题:学生对知识把握不牢,出现判断不准的现象较多。

      4、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不等,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表现在:

      (1)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观点不明、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大量存在。

      (2)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张冠李戴,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如对“近代化”的认识模糊不清。

      (3)没掌握做材料解析题的方法、综合能力较差。如简答**的成立等问题,虽然能大体的理解其内容,但是不能概括全面。说明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不能从整体上去分析、整理、概括。

      (4)学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如:材料分析题中的小题,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表明学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二、改进措施:

      为提高教学成绩,下学期努力做到:

      1、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

      2、加强材料题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前伸后延。进行有跨度、有联系、有对应的综合复习,采用形象视图、逆向思维等方式,查漏补缺,重点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复习。课上现场让学生答题,每节课至少做一道大题。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共性的问题统一强调,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做到有针对性的弥补和改善。对做过的同类的习题进行整理总结。在总结中升华提高。


    八年级历史试卷的分析3篇(扩展3)

    ——八年级英语试卷分析3篇

    八年级英语试卷分析1

      一、试题分析

      1、试题结构与分值

      本次试卷有两大题型(客观题和主观题),即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按要求改写句子、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补全对话和书面表达,整卷满分为120分,其中客观题55分,主观题65分。教材中所出现的重要语法项目在不一样的试题中均得到了考查。对所有采分点的设题均为教材中所要求掌握的资料,要求学生动笔写的资料全部控制在教材要求掌握的范围内。

      2、命题特点及导向

      命题力争使试卷中的不一样试题具有灵活性、趣味性、教育性、指导性,对今后的八年级英语教学有必须的导向性。

      (一)单项选择。经过对这次单项选择试题的分析,能够发现,单项选择题依然坚持传统的单纯语法和词汇知识考查。该部分试题坚持了所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

      (二)完形填空。完形填空取材的素材,上下文逻辑关系清楚,试题针对事情的发展设空,考生只要理解事情的情节和脉络,就能够顺利作答。

      (三)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部分是试卷中分值最大一题,所选的阅读文章题材多样化,其中A和B篇是有关坚持健康,C篇是科普篇,它要求考生阅读理解准确率高、阅读速度快。主要考察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本事、推理确定本事和概括归纳本事。解答题目既要理解文章各句的字面意思,又要注意理解文章中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以发现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学生对课本掌握不够熟悉﹐所以造成一部分同学失分很严重。

      (五)选择单词并用其正确形式补全短文。此题失分最多,很多学生不会,少部分会写词但没按正确的时态写出来,同时造成了分的损失。

      (六)补全对话。补全对话是一到综合性的交际英语,选择性还好。自我补全很多同学都不会。

      (七)书面表达。本期的书面表达在必须程度上方便了学生的写作,试题难度不大,但要想写出必须水*,得到较高的分数,仍有必须的难度。

      考生在书面表达中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有:

      (1)基础不扎实,表达不妥当。主要表此刻:语序混乱、语法结构错误、基本句型没掌握、单词拼写错误、时态错误等,还有的考生只写出了几个单词,这些错误都导致语言表达不流畅或产生歧义。

      (2)答题不规范,卷面不整洁。

      二、今后的教学思路

      1、认真钻研教材,在教案设计上下足工夫,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时引导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

      2、加强对学生本事的培养。如:经过跟录音读单词、课文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和听力水*。也可利用早读时光来加强听力本事的训练。课后需加强课外阅读的输入量,阅读材料的选择应难度适中,从而提高阅读水*。另外,要重视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在要求学生写作时,要求不能过高,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写作技巧的指导来逐步提高写作本事。

      3、做好防差补差的工作。我班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所以补差工作尤为重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有我能学好英语的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严格把好语音关,使学生过好拼写关。

      (4)对待差生,可适当降低要求。

    八年级英语试卷分析2

      八年级的试卷信息量大,知识涵盖面广,渗透性强,注重实际情景和具体语境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较强的探究性和灵活性。试卷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精神,无偏、难和怪题。试卷着重考查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重视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体现选拔和指导教学两者并重。

      试题的选材有一定的时代感和知识性,在选材中既注意了所选材料在题材和体裁上的多样性,又注意了所选材料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注重教育性及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中关于文化意识培养的理念。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只有能力提高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一、试卷特点:

      1、试卷注重基础,体现活用,难度和区分度恰当,无偏题,怪题出现。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在一定语境下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重点突出、覆盖面广;情景设置合理,避免了纯知识性的死记硬背题;词汇和语法的测试充分注意了语言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注重语感,灵活性强,突出语言形式向语言意义的转化。

      2、试题从知识立意逐渐向能力立意转变。

      加大了能力考查的比重。试题突出了语言的交际性,强调在特定的语境中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适当增加了测试词汇量,加强能力检测。

      二、试卷分析

      听力部分:此题满分20分,18—20分的约20%,45%左右的学生得分15—17分,12—15的约25%,10分以下的约10%。错题主要表现在第3、6、7、9、13小题。第6小题的听力材料提供的不是直接答案,需要学生听懂其中两句话后进行思考才能作答,另外,提供的选项都是录音中提到的,因此扰乱作用很强。第9小题主要是要区分in style与out of style两个词组的区别。第10小题大多数学生错选B,因为从录音中能捕捉到can单词。

      笔试部分:

      I、单项选择

      此题共15个小题15分。做对20个的大约15%,60%的学生得分为15分,30%的学生得分10——14分。错题主要是第4、5、6、11小题。第4小题主要区别either,also,too。第5小题题意在考查英语中argue with的用法。第6小题主要区别in a hour,after an hour,an hour ago。第11小题考查have been to ,have gone to、

      II、完形填空

      此题满分10分,12—15分的约50%,7—10分占20%左右,1—6分占30%,答卷还比较理想。问题主要表现在第17、18、21小题。第17小题学生的注意几个词的不同意义。第18小题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选择一个与文章意思相符的答案。

      III、⑴、阅读理解(A、B、C)

      A、B、C三篇文章,相对来说,文章A中的生词较少,句子结构简单,几乎不涉及复杂难句,并且属于故事性文章,同时后面的5个设题也较容易,多数属于文章的表层信息考查。而文章B主要考查书信的格式。文章C也比较适中,学生应该能读懂。满分30分,28—30分约占25%,22—26分的约占50%,10分以下的占25%。问题主要是A题的第30小题,B题的第35小题,C文章的第39小题。

      ⑵。任务型阅读

      此类型题既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英语笔头表达能力,但从学生的答卷看,对后面五个问题的回答表达得不够准确,简炼或表达不够全面,加之文章中的生单词过多,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此题共10分,得满分的约占30%,7—9分的占40%,5分以下的占20%,错题主要表现在第43小题。

      IV、词汇

      满分共10分,约占30%,5—9分的有40%,20%的学生得分为1—5分,10%的学生得零分。失分主要表现在A部分的第47、49和B部分的第55小题。A部分的错误原因归结起来有两点:一是看到汉语能准确拼写出单词,而忽略了该单词放入此句子中的适当形式变化,如第47小题:asleep。二是看汉语写错单词,如第49小题:allow的拼写不对。B部分的动词形式填空,略显简单,每个句子都给出了明显的时间标志词,或者较明显、简单的基本句型。第55小题学生不注意make sb、 Do sth、的结构。

      V、完成句子

      满分5分,55%的学生得分3—4分,3分以下的占15%,5%的学生重点句子一题为零分。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重点词汇学得不够录活,只记单词、短语搭配,但不能灵活运用。

      VI、补全对话

      此对话的话题相对比较容易,满分5分约有25%,60%多的学生得3—4分,约10%的学得得零分。

      VII、书面表达

      此作文话题是看图写话,紧紧围绕四幅图的内容,写成意思连贯的短文。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按要求完成,满分15分,9—14分约占到20%以上,30%的学生得分在6—8分,50%的学生得3分以下,少数学生得零分。学生答卷中表现的问题主要有:

      (1)大部分学生都能按提示要点,且层次分明,但无创新,语言内容不丰富。

      (2)语法错句,单词拼写错误过多。

      (3)审题仍然不清,提示要点表达不到位。

      (4)学生书写极不规范,卷面不整齐。

      (5)少数学生的文章篇幅过长,文章无效语言过多。

      (6)少数学生文章所用的时态结构不清,几种时态混用,表现出头脑不清。

      三、教学建议

      综合学生答卷中的问题,为了今后更好的教学,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听力训练要从*时做起,从每节课做起,多做听写练习,不能考前搞突击练习。

      2、教师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在教学方法上多探讨,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能减,防止两级分化。

      3、基础知识的落实要常抓不懈,尤其在复习期间应巧抓落实。

      4、多进行重点词汇的造句练习,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词,确保表达的`句子准确。

      5、多进行答题技巧或技能的指导训练,尤其听力、完形、阅读理解几个大题上,灵活准确地运用积累的基础知识要点。

      6、*时教学中多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

      7、书面表达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列题纲要点,从哪些方面丰富要点内容,如何造句及一定的应试技巧。

      8、对于学生的书写要严格要求,*时必须做到规范书写。

      9、*时的练习题选题必须慎重选择,不能采取拿来主义,浪费学生时间,效果甚微。

    八年级英语试卷分析3

      一、基本情景

      八年级学生期中考试年级均分40.8分,其中高分41人,及格率7。66%人,优良率0%。年级最高分是96分,年级最低分10分,年级均分最高为46分,年级均分最低为36分,其分差为10分。整体看学生处于40分——70分段的人数居多,及格人数不是太多,学生测试结果一般。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的难易程度定位在面向少部分学生。该份试卷基础部分紧扣教材,突出重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可是阅读部分难度过大,使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整个阅读部分多数学生失分严重。

      三、题型分析

      1.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知识覆盖面较广,重点、难点和疑点比较突出,注重本事考查。考查以动词为主,兼顾其它词类,并考查句法和语言点。考查的方式突出了语境。

      2.完形填空

      文章对学生的语言理解本事和综合运用本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重点突出了短文的理解和语言点的考查。

      3.阅读理解

      本大题包括三篇文章,结构安排较合理,阅读的难度很大,完成任务的环节也比较复杂。

      4.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考察了学生如何邀请及如何回复邀请的语言表达本事。

      四、典型错误分析

      第一大题单项填空中,错误率较高。主要问题是对单词没理解透,*时讲过的`语法没记住,不能灵活应用。交际运用失分较多,主要是课文掌握不到位。书面表达中考生的主要错误有:

      1)在完成句子时不尊重原句的中文意思,改变了句意;

      2)不会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的本事较差;

      3)思路不清晰。

      4)语言的基本功不扎实,病句较多。

      五、问题及对策

      (一)主要问题

      1、学校两极分化明显。所以如何有效地抑制两极分化,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的转化提高,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大多数教师来说,任务依然艰巨。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学生对一些基本词汇、语法、句型的掌握不够熟练,也就谈不上运用了。所以,课堂教学中如何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合理、有效地训练,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3、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本事不强,试卷中有许多试题要求学生在必须的语境中灵活运用知识独立解决。但考查的结果却暴露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在*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本事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而不是单纯地教师讲语法,学生背语法。

      4、学生的书面表达中*式的英语较多,拼写错误也较多,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的训练仍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对策及提议

      1、抓好听力训练关。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把习惯变成本事。按《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有关五级听的要求,加大听力训练量。在教学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技巧,还要扩大听力资源,使学生能尽可能多的获取语言输入量,使其听力水*逐步提高。

      2、要求教师在*时教学中进取创设情景,促进口语交流。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正确使用语言。所以,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编写有助于开展口语交流活动的对话,要设法创设交流活动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取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

      3、强化阅读,正确引导,开阔视野。随着《课程标准》的实行,对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中考对考生阅读理解本事的考查,已由过去五个W的浅层考题过渡到找出短文主旨、推断深层涵义、文中细节和猜词解义,异常要注重语篇和应用。为此,在初中阶段必须适应这一要求,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提高考生的阅读理解水*,并且要帮忙考生掌握阅读技巧。

      4、循序渐进,加强训练,提高写作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按“句---段---篇”的"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时的训练时,要分阶段进行,有资料,有侧重。要学生学会谋篇布局的本事,找准切入点。要学会互评作文。同时教师应加强辅导,帮忙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注意书写习惯,增强写作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本事。


    八年级历史试卷的分析3篇(扩展4)

    ——八年级历史教案10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1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历史教案(精选23篇),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历史教案2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3、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自主预习

      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发动武装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袭取镇南关。

      3、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与,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两千多年的终结。

      三、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的新人。”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材料中“*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

      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

      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 )

      A、萍浏澧起义B、浙皖起义C、黄花岗起义D、镇南关起义

      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

      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

      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

      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

      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

      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

      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

      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

      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

      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 )

      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湖北新军D、农民阶级

      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 )

      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

      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

      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

      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萍乡、浏阳、澧陵萍浏醴起义

      2、广西起义

      3、文学社共进会

      4、君主专制制度

      三、合作探究

      1、(l)变化:民主、*等意识增强。原因:辛亥革命。

      (2)观点:不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性质(或: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四、随堂演练

      1、A2、C3、C4、A5、D6、C7、C8、C

    八年级历史教案3

      课程标准

      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学会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三个面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指导学生学习“三个面向”的题词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习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史调查和社会调查的能力,并学习撰写调查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新*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

      通过调查,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热爱家乡的观念,树立学好本领、建设美好家园的志向。

      教学过程

      导入

      由“大眼睛”照片引出教育话题,“你能给这幅照片加上你认为最恰当的标题吗?”由此导入新课。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想一想: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说一说:新*成立后,我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

      记一记:“三个面向”的题词。

      理一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巨大成就。

      比一比:苏明娟的两张照片说明了什么?

      小调查:你所在社区普九实施情况(入学率及原因)

      课后延伸:

      小组讨论:

      “你准备怎么帮助失学儿童?”或以“让我们一起托起明天的太阳”为题,写一封倡议书。材料阅读:“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在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的讲话

      “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

      ——1985年5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教 育 立 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师资格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希望工程

      “大眼睛”苏明娟当年手握铅笔“我要上学”的照片为很多人所熟悉,那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以这张照片为标志的希望工程也已成为*历史上最大的慈善活动。

      10年来,这张照片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悉,以这张照片为标志的希望工程也已经发展成为*历史上最大的慈善活动,社会各界捐建的希望小学总数达8335所,救助失学孩子累计达230多万名。

      10年后的今天,希望工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青基会推出了希望工程远程教育计划,目的是为了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全国贫困农村小学都建起远程教育网站。苏明娟再次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口才展示:高等教育发展的概述。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重点大学、专业设置、科研成就、学位制度等方面)。

      论从史出:高教发展数据比较(高校数量、在校人数等),说明高教的大发展。

      实地调查:选择本市你所感兴趣的一所高校,了解它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加深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认识。

    八年级历史教案4

      一、 课程标准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了解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3、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4、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调查、收集这一时期的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读图、识图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着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辨证分析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从而进一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

      1、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课前准备

      教师:

      1、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自家近二十年来拥有家用电器情况的变化;

      学生:

      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图片;

      2、以组为单位,汇总好调查数据;

      3、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活动法、启发引导法;

      学生学法:

      1、调查、收集、整理资料;

      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 1978年12月18日)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社会调查的数据资料。想一想:

      1、从汇报数据中你感觉到什么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985年起 在三个方面进行

      1992年起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比一比:

      1、说一说*最早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2、阅读对外开放示意图,找出下列地区的地理位置:

      深圳、海南、广州、上海

      3、请根据对外开放示意图说说*对外开放的格局

    八年级历史教案5

      【学习目标】

      1.掌握“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战”等历史概念。

      2.掌握夏启、夏桀、商汤、盘庚、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

      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学习难点】

      分封制。

      【学习导航】

      你知道我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20页“夏朝的兴衰”一目的内容,回答:

      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21-23页“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子目的内容,找出子目包含的知识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

      【共同探究】

      (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你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剧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广大的英雄,他们帮助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你认为历武王伐纣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说说你的理由.

      2.思考一下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

      【归纳整理】

      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

      夏

      商

      西周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

      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A.商汤伐夏B.牧野之战C.盘庚迁都D.武王伐纣

      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文王

      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

      A.国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实行分封制D.盘庚迁都

      5.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A.商汤B.商纣C.周文王D.周武王

      6.禅让制的依据是()A.财产B.武力C.德才D.门第

      7.说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B.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

      C.国王居住在宽大、宏伟的宫殿里D.国王暴虐无道,统治黑暗

      8.下列事件中,距今4000年左右的是()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盘庚迁殷

      9.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中央集权制

      课堂反思:

      (写下你在这课中的收获和困惑)

    八年级历史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讲授法、独立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的召开和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1954年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学时重点

      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工业化的起步。讲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大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等问题。

      重点有两个:一是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1954年,第一届全国*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学时难点

      难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这一问题很抽象,对初二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因而将它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工业化的起步。

      请同学们阅读课前导读,“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思考“新*成立之初的我国经济状况如何”。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小结:*在败退台湾后留给**的是一个经济上面临崩溃的旧*,一穷二白。旧*是个落后的农业国,没有合理的工业体系,几乎没有重工业。新*建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水*,但仍远远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同样发展*家印度也比不上。指导学生阅读书中表格。

      师:怎样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呢。

      活动2【讲授】工业化的起步。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一五”计划编制目的和它的起止时间。

      1953年,我国*开始组织编制“一五”计划,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到1957年结束。

      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由学生看书总结)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那么,为什么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呢为什麽还要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小结:“一五”计划开始的时候,虽然我国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历的水*,但是工业化的起点仍然很低。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多媒体再次显示:《中华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格和课前导读内容)

      可见,我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特别是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和更复杂国际局势的影响,恢复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极端落后状况的客观要求显得更为紧迫。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怎样超额完成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师生共同小结)工业方面: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起来(为钢铁工业)。1953年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相继提前竣工。与此同时,还建立了新的工业部门(为飞机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到1956年,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机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多媒体显示:《鞍山大型轧钢厂》《我国制造的喷气式飞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交通运输业方面多媒体显示:《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重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动态),学习交通建设主要成就。A、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称之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它形象地描述了武汉长江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发展的重要作用。B、“一五”期间,我国共建成30多条铁路,还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师:“一五”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以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同时在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完成书中“动脑筋”,指导学生看问题既要历史地看,同时也要发展地看,小男孩的观点“没什么大不了的”,在现在看来的确如此,但在当时的*却是了不起的事情。激发学生发奋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师: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经济建设也在加紧进行。具体表现是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大会,请同学结合课文介绍大会召开的情况。

      学生复述:1954年9月,我国*在北京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大会。大会由*主持,*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由人民参加商议国家大事,这在我国历还是第一次,它充分体现出人民当家,成了国家的主人。

      师:这次大会的任务一是制定了一部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在此之前,我国有一部文献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部文献叫什么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生:《共同纲领》,是在*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制定的。

      师:当时,蒋家王朝虽然被,但全国大陆还没有完全*,国内外的敌人还很嚣张,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处于一种过渡状态,由*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稳定,需要加强人民的民*利,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在这次大会上,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结束了由*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那么,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和引文内容。

      师:宪法规定我们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国家。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大会制度,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大会和地方各级*大会。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所有这些充分说明这部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你怎样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提示:可以结合课文及《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找出“一五”期间我国在国民经济方面取得的建设成就,得出小男孩的结论“了不起!……”看问题既要历史地看,同时也要发展地看。小女孩的观点“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在现在看来的确如此,但在当时的*却是“了不起”的事情。要激发学生发愤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练一练:列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任意三项或更多的国家建设成就(书读课本,找出答案。)

      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2.*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3.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4.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5.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6.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八年级历史教案7

      一、本课地位:

      我说课的内容是-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自学内容)。

      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而丝绸之路是*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课在整个*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丝绸之路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丝绸之路变迁和衰落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三、本课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课标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与启示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增强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探讨和今昔对比,汲取历史教训和营养,以史为鉴,强化环保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如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四、本课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1、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点的重点。

      五、本课难点: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难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对当今的启示。

      六、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要求和新课改的理念,我把本节课设计成网络探究课的形式。以webquest为载体,这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网络探究的形式。在网络逐渐普及的时代,信息更为广泛,老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提高兴趣应当是我们教学当中充分考虑的问题。本节课通过webquest*台,学生自学、搜集资料、讨论、动手等多种方式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在此当中我特意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评价、作品与交流。

      如何有效的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主评价,一方面学生可以更为明确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同时也更有利于对学生的鼓励和对教学效果的检测。

    八年级历史教案8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开始起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教学难点: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学生阅读教材导入框教师由此导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教师提问】

      阅读教材18页—19页,思考新*成立之初,经济上面临怎样的局面(背景)(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多媒体出示背景

      (1)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2)*、印度、美国的工业的对比表格。

      (3)*的话语。

      教师归纳背景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水*背景2:我国工业水*落后

      【教师提问】=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当时的经济状况,我国*制定了什么

      学生回答: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多媒体展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图片)

      【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第二段内容看一下,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教师要求]请大家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复述一遍。多媒体展示一五计划的任务[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一般来讲,应该是先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才对呀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1.当时的国情,*的工业基础太薄弱。

      2.受苏联发展的影响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一看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思考:动脑筋

      教材第20页

      [教师引导]对于课本上“动脑筋”栏目中小女孩提出的观点应该怎样看待呢我们说,看待任何事物,必须放到当时的环境中去,*牌汽车也是这样,我们应当看它诞生的意义和为新*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而不能拿它和现在的产品去比。

      [教师过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师提问】

      (1)1954年,在北京召开的会议是什么。

      (2)这次会议的内容是什么。

      (3)这次会议上制定的宪法的性质如何。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看书,知道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我国坚持人民民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教师提问】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师生通过讨论,总结: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八年级历史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2、过程方法目标:阅读资料联系理解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唯物史观,*的召开和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二、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单元学过的线索。

      教师讲授:*和*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由于*的黑暗统治,旧*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水*,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

      教师过渡讲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15页课文,找到相关内容作好标记,然后加以理解记忆: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

      教师小结、过渡:由于“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符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友好国家苏联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及时组织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完成《填图册》第7页第2题的答案。]

      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组织学生完成《填图册》第6页第1题第1个小题的答案:

      a.先在课本第17页或地图册第8页上标注出重要企业、新建铁路和公路的位置,接着在填图册上完成答案。

      b.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组织学生“对号入座”进行“接龙”活动。)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大会。)

      2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我国坚持人民民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八年级历史教案10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掌握郑成功*、清*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中郑成功*和清*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材分析】

      郑成功*是本课的重点。

      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军民为维护领土*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等协商的基础上,同*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的领土。

      中俄《尼布楚条约》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第一,学生对中俄东段边界的具体界线难于掌握。第二,对*让步(图中所示让出尼布楚)与*等协商的关系难于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等率万人多名官兵,乘船到达夷洲(今台湾)。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明末清初,郑成功*。

      清朝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

      一、郑成功*

      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

      2、郑成功*(1662年)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后来逐渐占领了整个台湾岛。1661年,郑成功率舰队抵台,在当地人民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第二年初,荷兰殖民者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的斗争,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具有突出的地位。

      3、清朝设置台湾府(1684年)

      二、雅克萨之战

      1、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2、雅克萨之战

      3、中俄《尼布楚条约》(16*)

      (1)《尼布楚条约》是中俄*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的领土。

      16*,中俄双方代表在*等基础上谈判,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沙俄同意把侵入雅克萨的军队撤回本国,清朝同意把尼布楚一带原属*的地方让给俄国。在准备谈判过程中,康熙帝曾指示*的代表坚持收回包括尼布楚在内的被沙俄侵占的全部*领土,说:“尼布潮(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鄂罗斯。”(《清圣祖实录》)由于当时出现了蒙古噶尔丹的严重威胁,康熙帝希望与沙俄迅速缔结和约,又指示可以把尼布楚让给俄国。清军在雅克萨之战中取得胜利,迫使沙俄*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边界问题。这并不等于说《尼布楚条约》是*用武力强加给俄国的不*等条约。因为第一,它是双方通过*等谈判,*作了让步才签订的;第二,当时在沙俄占领的尼布楚城下谈判,根本不存在*武力的威胁;第三,条约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两国*的主张,并符合双方的利益。

      分析: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军民为维护领土*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等协商的基础上,同*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的领土。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课后作业


    八年级历史试卷的分析3篇(扩展5)

    ——八年级历史教学总结10篇

    八年级历史教学总结1

      本学期即将结束了,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上册的教学任务,现在期末复习工作也正顺利进行。回顾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精心备课,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

      本人在每节课前仔细研读教材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用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血肉筑长城》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抗日战争”,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

      此准备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一条谜语导入新课。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完课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音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如果没有认真备课,课堂气氛就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也不好。由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为了这一目标,我做到了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学习新目标,精心设计教法,指导学法,认真落实上课,作业,练习,复习,单元检测等环节的工作,做到超周备课,作业全批全改,不定时抽查学生对主要知识的记忆。通过单元检测考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使历史课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的源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这样做的: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从问题中学会自主学习。通过编写历史韵语或歌谣,要学生轻松识记历史知识,难以忘记。如:阿古柏侵新疆,自立为汗想称王。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收复我新疆,1876率清军,“先北后南”好方针,“缓进急战”打敌人,收复新疆快人心。1884建行省,历史意义大得很。在问题中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课堂更生动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三、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学习自信心

      由于本校学生基础差,学习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从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适时给学生鼓励,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很多学生由怕历史到喜欢,由差到好。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

      (1)历史人物访谈:在学生学了长征知识后,让他们去寻访老红军。

      (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

      (3)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上抗日战争时,给学生推荐一些抗战的影视片如《南京大屠杀》等。

      (4)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

      (5)社会生活情况调查,在学完第二单元时,让学生对本社区进行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有经验的老教师交流心得。

      四、转变教学观念,不仅教书而且育人

      放弃老观念和老思想,放手让学生学习,让他们在*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教学中还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到了道理,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以上是本人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工作中也有疏漏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努力,力求更上一层楼。

      五、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

      较多。

      3、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尽如人意。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八年级历史教学总结2

      本学期结束了,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上册的教学任务,回顾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精心备教,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

      本人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研读教材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用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时候,这课的主题是“抗日战争”,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一条谜语导入新课。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完课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音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如果没有认真备课,课堂气氛就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也不好。由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为了这一目标,我做到了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学习新目标,精心设计教法,指导学法,认真落实上课,作业,练习,复习,单元检测等环节的工作,做到超周备课,作业全批全改,不定时抽查学生的背诵和记忆。通过单元检测考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使历史课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的源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这样做的: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从问题中学会自主学习。通过编写历史韵语或歌谣,要学生轻松识记历史知识,难以忘记。如:阿古柏侵新疆,自立为汗想称王。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收复我新疆,1876率清军,“先北后南”好方针,“缓进急战”打敌人,收复新疆快人心。1884建行省,历史意义大得很。在问题中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课堂更生动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三、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学习自信心

      由于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从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适时给学生鼓励,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很多学生由怕历史到喜欢,由差到好。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

      如:

      (1)历史人物访谈:在学生学了长征知识后,让他们去寻访老红军。

      (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

      (3)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上抗日战争时,给学生推荐一些抗战的影视片如《南京大屠杀》等。

      (4)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

      (5)社会生活情况调查,在学完第二单元时,让学生对本社区进行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四、转变教学观念,不仅教书而且育人

      放弃老观念和老思想,放手让学生学习,让他们在*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教学中还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到了道理,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以上是本人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工作中也有疏漏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努力,力求更上一层楼。

      五、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理念落实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尽如人意。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些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八年级历史教学总结3

      20xx年--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上册的教学任务,现在期末复习工作也正顺利进行。回顾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 备课—— 周到细致,找准重点、难点

      这学期我市开始进行全市统一的教育教学水*测试,即所谓的月考。本人化压力为动力。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教案,坚持做到课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积极参加我市举行的历史科组活动,虚心与同行交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每一次月考,我都做了认真的复习工作,我把考试范围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和总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此外,本人还上网和查阅复习资料,搜集模拟题加以练习。

      二、上课—— 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月考是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测试,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力求做到既提高优秀率又要降低低分率。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对每一次月考进行认真剖析,并做好备案工作

      在每一次月考的评卷过程中,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我都做了认真的记录,并根据评卷记录认真做剖析。本人认为对月考进行剖析不仅可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从学生错得比较多的题上发现自己授课中哪些知识点挖掘得不够。如第一次月考中关于“封建帝制”的理解、第二次月考中关于“*取得内战胜利的原因”等问题没有讲授清楚。本人把每一次的月考剖析都挂在个人成长博客中,以便对以后的教学进行借鉴。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为教学服务,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还将参加了学校校本课程的编写,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和理论水*。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

    八年级历史教学总结4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教学只有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相对低级的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小学时学生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思维,而到了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慢慢发展到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思维活动。初一学生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喜欢听历史故事,有英雄主义意向和强烈的好奇心理,常思索一些滑稽,有趣的事物。只有充分了解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的起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达到这个要求,初一历史教学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教师要依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注意小学教材与中学教材衔接。例如:孔子。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大教育家孔子”,初一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大教育家孔子,还要学习作为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教学中,在学生已掌握“孔子是怎样教育学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首先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其次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仁”的学说。再次掌握孔子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这样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二、激发学习的兴趣是引入门道的第一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而这个成功还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提供教坛讲故事。小学的历史学习是以故事形式进行的,初一学生已了解与初中课文有关的一些故事。让学生将小学了解的故事与相关的课文结合上讲台讲故事。每个学生都可通过努力做到。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勇气,还尝到了做小老师的滋味,内心充满成功的喜悦。又如,巧设疑。“思维自惊奇而开始”。惊奇和疑问也是兴趣的渊源,只有学生对某一现象发生惊奇和疑问时,他们才愿意去进行探索。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一课,设计一个问题链: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吗?人与猿有什么不同?人是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吃什么东西?住在哪儿?把每个问题假设为一个“宝藏”,解决一个问题等于发现一个“宝藏”。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到历史的隧洞中去寻宝。学生随着教材内容的展现,不断地发现,在成功的喜悦鼓励下继续前进。三、直观教学是引入门道的最好方法之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约于学生的思维水*。从思维特征看,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由于历史室的建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直观教学提供了更现代化的广阔天地。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燃起的理性之光至今光彩照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那么,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呢?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教材提供了七幅图。《考古发现的我国汉纸的出土地点》告诉我们,我国不少地区在汉朝就懂得造纸。彩图《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证明了“我国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彩图《居延出土的汉代简册》我们看到没有纸之前人们用竹木简作书写材料。竹木简很笨重,《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所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竟用了3000片竹简,派了两个人才抬进宫去》。书写材料还有帛,但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人们发明了造纸术。《蔡伦》是位改革家,在他之前,纸的质量比较差,产量也不高,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造纸的过程是复杂的,《汉代造纸图》以静态形式展现了造纸的过程,而教学录像“造纸术”片断,则以动态形式展现了造纸的过程:浸泡——蒸煮——碓料——打浆——抄纸——烘干。《造纸术传到世界各地的时间》我们看到,造纸术从我国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书写材料的面貌,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从而认识造纸术的发明是了不起的科学大事,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样运用直观的图,适时插入对图的阐述、说明和描述,图言并茂,还有集“视、听”为一体的动态录像,引导学生在感知直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最终获得科学的理性知识,还受到了思想教育。

      每一堂课的教学,直观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及时地将认识的材料进行总结归类,上升到一般的理论,这是感知过程的最后目标,只有这样,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才是系统的,深刻的。

      四、加强学法指导是引入门道的关键

      中学的学习要求与小学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20__年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0__年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但由于初一这个转折点没过渡好,成绩大幅度下滑,反之,却上升。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必要的。

      1、回答问题。每节课都有提问,学会回答问题是最基本的。如果问题是一个点,学生可以作答。如果问题是个面,大部分学生便不知所措了。例如: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这是一道比较题,必须把山顶洞人和北京人进行比较回答。但学生的答案是毫无判断、没有选择地照搬课文,反映出学生答题的水*较为低下。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题意,介绍答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再综合作答,并要求答案内容有一点以上的必须分点作答:①、②、③……,养成条理清晰的好习惯。2、列大事年表。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

      3、设计表格。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异彩纷呈,头绪繁多,设计表格教会学生归类整理知识的能力。

      4、编写课文提纲。这是学会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篇课文,学生从阅读入手,分析重点难点,到综合提炼形成文字。不仅学会了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综合概括,文字表述,还懂得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会读一篇课文也就会读一本书。有人说“学习就是善于整理这本书里的"全部家当。整理一遍以后,放好,全在脑子里。”学会编写课文提纲,也就是学会整理书中的有效信息,把这方法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行之有效。长大以后,还会处理所有的信息——社会的和生活的信息,从而获得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八年级历史教学总结5

      本学期,我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理念,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上册的教学任务。回顾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一、精心备教,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

      本人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研读教材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用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指导学法,认真落实上课,作业,练习,复习,单元检测等环节的工作,做到超周备课,作业全批全改,不定时抽查学生的背诵和记忆。通过单元检测考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使历史课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和源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从问题中学会自主学习,在问题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三、多给学生鼓励,培养学习自信心

      由于这届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信心不足,我便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适时给学生鼓励,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很多学生由怕历史到喜欢历史,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了视野。

      四、转变教学观念,并重教书育人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主动学习,让他们在*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我还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五、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存在一些。

      3、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尽如人意。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八年级历史教学总结6

      本学年我担任八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很多历史知识。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情况,有针性对地教是教学成功与否的至关重要。最初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的学情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不易接受。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而且学习态度不好,所以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受益匪浅。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

      1、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等,学校采取“一对一”的方法,将每位教师分配到每个班里面去,分批进行跟踪。

      2、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了提前一周备课。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突破重、难点,在选择教法和学法上都得到了进步,在作业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A、B、C、三类的题型,累计参加集体备课15节左右。

      3、积极主动地参加政、史教研组开展的公开课和其他教研组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公开课,评课活动。并且每周至少要听二节以上的随堂课,听课节数达20节左右。

      4、为了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在作业上有针对性的出题,而且还发周周清的练习,还对每一章书进行测试。

      三、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

      1、对于刚任历史老师的"我来说,本人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知识、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本人的公开课,取得较好成绩,受到本组同事好评。

      四、存在的不足:

      1、由于对教材的不熟悉,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在课堂教学当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老师依然是占主体地位,对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努力钻研和熟悉教材,加强备课的针对性,使学生容易掌握所学知识。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八年级历史教学总结7

      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上册四个班的教学任务。回顾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有以下心得和体会:

      一、烘托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学生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教学,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采取了多种办法,如:多讲故事,多组织学生表演等等。至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因为多种缘故,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理想。

      二、认真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上课之前,不管怎么样,我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只有这样,自己在课堂上才有足够的信心。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只有备好课了,自己的心里才有底,而不至于边讲边照着书念。否则,课堂混乱,老师肯定会控制不了的。

      三、狠抓课堂,重视巩固。

      历史知识内容多,条目复杂,为了达到好的学习效果,我非常重视课堂,争取当堂课的内容当堂消化。另外,在下一节课,我会对上节课的内容再复习一遍,以使同学们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率。

      四、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爱国情操

      历史学科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历史教学要深刻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要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电教媒体表现力强,传递信息量大。它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领会注释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南京大屠杀”这一内容时,教师不仅要学生了解这一历史悲剧,而且要求学生进行思考:日本人为什么能在南京犯下这滔天罪行?为使历史悲剧不再从演你们青年学生应怎么办?这样,学生对南京屠杀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提高。

      五、转变教学观念,不仅教书而且育人

      放弃老观念和老思想,放手让学生学习,让他们在*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教学中还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到了道理,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六、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尽如人意。

      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我会更加虚心地求教,加倍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历史教学水*。

    八年级历史教学总结8

      转眼间本学期结束了,按照教学计划和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上册的教学任务。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和勤恳,敬业的精神从事着教学工作。回顾过去这一学期的点滴,得失兼有。现总结如下:

      一、精心备教,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

      本人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研读教材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所以,始终坚持“不备课,就不上课”的原则。正是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用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血肉筑长城》时候,这课的主题是“抗日战争”,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一条谜语导入新课,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因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相反,如果没有认真备课,课堂气氛就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也不好。由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为了这一目标,我做到了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学习新目标,精心设计教法,指导学法,认真落实上课,作业,练习,复习,单元检测等环节的工作,做到提前备课,作业全批全改,不定时抽查学生的背诵和记忆。通过单元检测考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的源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这样做的: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从问题中学会自主学习。要学生轻松识记历史知识,难以忘记。在问题中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课堂更生动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三、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学习自信心

      由于本校学生基础差,学习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从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适时给学生鼓励,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很多学生的成绩在不断提高。

      四、转变教学观念,不仅教书而且育人

      放弃老观念和老思想,放手让学生学习,让他们在*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教学中还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到了道理,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以上是本人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工作中也有疏漏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努力,力求更上一层楼。

      五、存在的不足:

      1、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2、开展课外辅导较少。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2、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3、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八年级历史教学总结9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五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由于刚接八年级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观念方法方式方面都有了新的挑战,教学感到有些吃力。我不敢放松自己,每天都要花费两个小时以上时间去备课,钻研新课标、新课改,以尽快适应新形势的历史教学。通过本学期的新教学模式,从学生的配合和表现来看,还算是不错的,不过问题总是有的。我在本学年是边学边教、边做边适应地走进新课标、新教学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如何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崭新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了我的工作重点。下面具体谈谈我半年来的一些收获及不足。

      一、重视教学交流。

      1、加强集体备课。抓好集体备课,在组内,做到课前与备课组老师讨论交流我们的授课进度、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和具体的教学进度;交流我们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交流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共性问题。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历史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备课组老师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组内自主预习、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关系等等。

      2、把好上课关,实施高效课堂。新课改课通常采用“预习展示——小组合作探究——知识反馈”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形式进行,以提高课堂效率。

      3、做到课后交流反思小结。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我和备课组老师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学教方式,以便让自己能吸取经验,及时反思,弥补不足,以更好地把握教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二、团结互助、高效合作我和备课组老师在工作时是互相合作。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或者月考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再分工负责:编题、上网查询资料、画图、打印互相帮助。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我和他们也是共同精心准备,然后再资源共享。在教学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我和老师们就互相研究问题、探求对策。尽管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历史、主动学习历史,但仍有个别学生有些厌学,而且由于他们在小学的学习基础也比较差,历史学科是新增学科,以前知识接触不多,现在的知识点他们就理解不了。而且学生间的层次拉得很大,一群后进生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怎样缩小差距,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历史知识,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成为我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因此,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课改。这是我们身为教师工作者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自己执教多节公开课,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数学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八年级历史教学总结10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素质教育目标进行的。历史学科要适应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要提高效率就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而历史课往往给人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所谓“贝多芬”(背多分)就是这样来的。学生背得多就可考得高分,这样历史课成为历史只是的单一传授积极记,教和学又基本上变成了机械灌输和死记硬背于是上课时出现了学生做其他科作业的,打瞌睡的,还有一些学生在下面笔聊的,即便有的同学机械的记下一些历史知识,但过不久,也全面还给老师了。

      怎样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呢?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创造性。历史学科因其内容庞大时间久远,即逝性强的特点被人们当作死记硬背的副科这一偏见造成负面影响。使学生对历史科目不够重视和失去兴趣。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上,要点燃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幽默,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还应该加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是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通过对教法学法指导进行反思可以让老师找到一种更适合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从而好学。同时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哪怕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攒美,都会给学生以激励,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

      一、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

      经验+反思=成长。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五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二、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及非智力因素分析:

      八年级现有学生104人,2个教学班。2个班综合情况是130班、131班2班均有优秀生,并且他们的成绩比较高,如131班*、汤铭辉。130班的晏强等,但是后进层也很多,在学习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2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3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4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5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岳阳市*均水*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观感

      3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4通过课上小测验、提问,早自习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反馈和巩固

      5继续实行少讲多练当堂掌握的这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动手和动口的能力,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重点讲解

      6每讲完一单元后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比较,让学生系统掌握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想一想、议一仪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课上讲到、练到,课下辅导到、检查到不丢掉一个环节以提高成绩。

      另外,本学期对于历史学科将开展讲历史故事、讲历史评人物讲演、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等活动,以达到增强学习兴趣的目的。


    八年级历史试卷的分析3篇(扩展6)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0篇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

      本单元内容为“近代化的探索”,是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学习本课时力求让学生对该单元内容形成整体的认识,并逐步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戊戌变法》这一课是第二单元较重要的一课,此时正是*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的阶段,*逐步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这一课是较难理解的一课,维新派为了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1、在教学目标这一点,紧承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达到三维目标,又要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2、在“自学检测”题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针对学习目标进行设计,同时开启学生思路,在上新课前让学生做准备,查找相关的图片与资料,为重点掌握“百日维新”内容打下基础。

      3、运用学习小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说中学,在争论中加深理解,效果较好。

      4、不足:学生对于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还是理解得不好,部分学生其实是蛮想事的,联系到戊戌变法中的历史背景是比较复杂,因为维新派依靠的是封建皇帝,但又没有实权,掌权的是慈禧太后,所以戊戌变法中又牵扯到封建势力争权夺利的斗争。有学生在课后还问到什么是资产阶级,这些学生看来是学进去了,这一点就是*时成绩相当好的也并非知道这个概念,理解其内涵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2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这堂课而言,我对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注重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为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整课设计衔接紧凑,环环相扣。比如:对“在*——农村改革”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授课时一共设计了五个问题:

      (1)改革之前农村什么状况?

      (2)怎么走出困境?

      (3)那么,*大地上哪个地区的农村最先用行动开始了农村这种改革的突破呢?

      (4)那么实行这种包产到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后,农村生产关系有没有什么变化呢?

      (5)农村实行改革后农民生活有没有变化和改善?

      三、对教学媒体应用的反思:

      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这节课中,运用了视频《安徽凤阳小岗村》)、(歌曲《春天的故事》)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大量的教学图片,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具体的历史情节,包括一些书本没有的,未曾接触的历史趣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实践证明:历史课和多学科整合,特别是历史课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效果比较理想。

      四、教学中的遗憾:

      课堂的节奏显得过快、教师语速较快,给人造成了授课教师始终担心不能完成教学内容的感觉。其实这与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认识有关,从刚走上教学岗位,我就形成了这样一个认识:一堂好的历史课有两个基本特征:首先:应该有丰富的信息;其次:应该有大量的证据,教学中所形成的结论应该有充足的证据,论从史出、证由史来。但这就会造成课堂内容过多、时间显得过紧的感觉。这也给我提出一个新的挑战,今后在保证这些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大胆地取舍,去粗存精、准确地选择出最举代表性、最具说服力的例证。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结构,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任务,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学生更大的发展,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实践过程,我将一如既往,争取和学生共同进步。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3

      周四,县教研室主任带领各科教研员来我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指导,我上了第13课《海峡*的交往》。课上学生准备,预习情况较好,课上流程较好,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了互助,互相鼓励的作用。在这节课上,让我觉得学生的能力是非常有潜力的。如课前我让学生预习,查找与本课有关的事例,特别是准备小记者报道和短剧“汪辜会谈”。课上学生薛香以小记者的身份穿插海峡*的关系的表现,采访比以前更自然,进步很大。而她安排的赵昌鑫与邵宝玉合作的短剧“汪辜会谈”表演干练,贴切,从容,出乎我所料。课后,我想,学生能力的发挥的确在于老师的要求,老师要相信他们有能力。要放手让学生发挥,他们一定能做好。

      对于课上学生不愿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我曾考虑过原因:学生不会?学生腼腆?学生跟不上思路?学生不情愿配合老师?等等。经过评课,高主任肯定了小组合作,说到评价做的不够到位。对于评价,我考虑不出好办法。听了高玉丛老师的一节观摩课,小组合作特别是评价做的比较好,每组有一名记分员,为自已组得分记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觉得可以引用。教研室徐主任讲她的评价做的还不够。应该分清学生的A类B类C类D类,提问要每组都有机会,问题要考虑难易,分清各类学生,有的放矢的提问,不要学生全体回答。这样,就基本解决了评价调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了我课上的困惑。学无止境!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4

      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1、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3、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导学生的

      学习方法

      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4、今后努力方向

      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5

      这堂课涉及到了国防知识,初二学生对军事知识有一定的爱好,又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学习本课内容的积极性很高。但学生掌握知识有限,理解问题往往从浅显,认识问题也不够深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特点。一旦课堂环节处理不好,问题要进行引导不好,很容易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

      我在探索教学模式,出现很多的问题与疑惑,但是这堂课用传统教学方法来处理的话,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挫伤,如果大幅度“放手”,有些知识学生又不了解,课的深度提升不上去,所以,经过反复的琢磨与推敲,我在导课时,播放了1949新*成立时的大阅兵,和20xx年建国60周年的大阅兵两段视频,进行了对比,激发学生兴趣。自主学习提纲用填空的形式出示,要求学生10分钟之内解决,因为都是很简单的知识点,所以很快就完成了,下一环节不对答案直接分小组扮演角色海、空、导弹部队三支军队,介绍自己军队的建成与发展,解决了知识点的落实问题。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再进行知识拓展,用图片、资料讲解武器、装备等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名词。合作题:新*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进行知识提升。用模拟战场,进行知识回顾。

      但我在联系实际方面还不够,在今后教学中还要多联系现实,关注学生兴趣。用视屏导课消耗时间,视频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不如直接导入课题。 课堂组织中,各组展示点评要改进,要求要明确,避免重复。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6

      本周八年级进行了一次单元检测,及格率比上几次都有所下降,诚然试题本身有一定的难度,但从我而然也有一些问题,如对教材阅读、理解、分析不够透彻,课堂讲的较多,补充的较多。导致学生课堂练习时间较少。今后*时上课应多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会分析、归纳学习要点,熟读教材目录,熟记大事年表。在照顾多数学生的同时,分层次要求,特别是哪些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一定要有耐心,这些学生一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鼓励。要给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争取当堂所学当堂掌握。从学生而然,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特别是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始至终都精神饱满地、主动地投入学习、参与活动。另外个别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被动,方法呆板,在本次考试中表现出的问题,说明有不少学生在*时的学习中很马虎。

      新课即将结束,马上进入复习阶段,今后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分析的问题教师决不代劳。复习要有专题,找出各个知识“板块”各部分的联系。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不应只局限于识记,而要引导学生寻找联系点。只有这样才能理清知识,连点成线。要让学生学会理清历史线索,这对学生识记知识有极大的帮助,理清历史线索更是学生提高能力的`重要基础。争取使学生取得一个较满意的成绩。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7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教学过程。《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历史教学就应该努力去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也相应地在教师的引导下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促进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这堂课而言,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有以下三点。

      其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历史认识的过程。这些研究性学习问题从哪里生成呢?

      第一、教材。如教材的导读框、课文、插图、小资料、地图、名人名言等;

      第二,课外的历史材料。如音像、实物、口述史、文字资料等;

      第三,社会生活。如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具体历史现象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用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印证历史结论,甚至修正历史结论,从而树立起科学的历史观。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理解“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其二,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习历史不仅能够使人明智,还能够提高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判断力。司马光修纂《资治通鉴》的目的就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由此可见,历史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鉴古知今。因此,历史教育应当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应仅仅是讲讲故事或说说笑话而已。我们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启迪民智,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让下一代成为能够独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为更好的实现以上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此前提下,我们再尽可能地让学生知道历史的多样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其三,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条件。其次,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历史原始录像、经典的历史图片、电影剪辑或其他文字资料,形成视听冲击,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走近历史情境,进行情感体验。随着多媒体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将在教育中广泛地得到运用。再次,根据每一课的实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纲要图示法、讲读法和发现教学法等。

      实践证明: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应该在自己全部历史教学活动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且要拥有自己独有的风格,这样,才能使历史课堂鲜活起来。为了更好地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新课标,学习课改精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地去改进之,完善之。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8

      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读课本是阅读的最重要的环节。阅读前教师应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巧妙地编选几个知识性、思想性都比较强,提纲挈领的思考题,课前准备多媒体,或上课后迅速简要地写在黑板旁边,让学生阅读时心里装着问题,目标明确。

      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因为长时间朗读会产生疲劳,影响读的质量。如果长时间默读,又往往会“一目十行”、“眼神不一”,有的同学会“走神”或搞小动作,随时抽一个同学朗读可提高读的效果。再者,朗读也可消除错字,不认识的字,难懂的词,可以及时指出和纠正。这种读法,既有学生活动,又有教师抽查,能使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因为有思考题引路,绝大多数同学能及时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中心、重点、特点及难点。

      注重习惯培养

      在最近听课中,我发现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窗子的一点点响动,立刻会有学生东张西望,在学生展示中,有时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成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自主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中的审题→析题→答题习惯,一切都以规范为出发点和归宿。习惯的培养讲究的是持之以恒,好习惯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

      当然,说和做,相去甚远,只有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每每让学生感到这事马上要做,才会有细致周到的考虑,才会有到位的指导。要让指导、设计与想法在现实中着陆,只有一个办法,带着学生去“做”。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9

      教后记由于本课直接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讲起,而对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情况一点未作交代。所以教师必须进行补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前四次胜利,第五次失败的原因。本课的重点是红军长征的经过和遵义会议,难点是深刻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和长征的意义。所以要讲清红军长征的路线图,理清课文内容;理解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的原因;还要讲清遵义会议的背景,理解其重要意义,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通过本次课的课堂教学,经过反思,总结如下: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丰富了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对于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和历史影响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联系了现实,学生进行了思考,为有效掌握本课打下了基础。

      2.给学生比较大的思考和交流空间,能基本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并且收到了较好效果。

      3.教师适时导学、导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围绕教学目标,使用恰当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多途径刺激学生思维,同时也不会造成视觉和听觉疲劳。

      4.关注到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情态价值观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通过思考什么是长征精神,学生充分认识到了长征精神的实质,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谈感受,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也基本掌握主要知识点。

      5.运用互联网搜索技术,通过穿插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手段,较好地再现了历史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互联网搜索技术与历史教学的结合,师生共同重走长征路,课堂效果良好。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0

      学法指导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的教学古训,激励了许多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为此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供我们借鉴。

      但教学的时代性特征,决定了不能照搬古人,我们只能在继承和发展上下功夫。

      笔者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一些探索性的做法作一介绍。

      一、课前备课兼顾学法

      备课就是对教学各环节的策划,也是教学中的起始环节,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为使学法指导既具针对性,又具实效性,必须在备课中兼顾学法指导,并对此作精心设计,这是搞好学法指导的先决条件。

      (一)揭示知识体系

      布鲁纳说:务必教给学生以基本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必须对教材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或重组,使历史知识结构化,并最大限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可以把庞杂、散乱的历史现象变得简化、序化、网络化,使之构成一个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这是学生宏观上把握历史规律及时代特征的前提条件。

      (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探求历史真理的方法,使之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为提高历史认识创造前提条件。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根据典型材料改进教学设计,加强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指导,这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之一。例如,《*战争》的备课中,传统的教学设计是:

      1.战争前中西方社会的对比。

      2.*的输入及危害。

      3.*的禁烟运动。

      4.第一次*战争。

      5.*战败的原因分析。这样的组织虽然面面俱到,但既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就是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

      如果改为这样的设计:

      *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原理?(传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何称之为民族英雄?(传授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理论。)

      3.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群众为何会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和以后的抗英斗争?

      (传授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的原理。)

      4.是否可以认为没有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战争?*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传授偶然性与必然性辩证关系的观点。)

      5.是否认同“*战争中*战败是必然的”观点?(传授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观点。)

      6.“落后应该挨打”、“落后必然挨打”的观点中,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定论。)通过这样的“政史结合”,既加强了方法的指导和理论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对教中的非重点内容当然也不能忽视,因为随着问题分析角度的转换,重点与非重点也将随之发生变换,备课中要加强知识点的概括、归纳、综合等,以理顺知识线索,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注重学法指导的整体性和形式的多样化历史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因而学法指导的方法不可能公式化,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内容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指导。学法指导必须渗透于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从而使已掌握的方法得以强化,使未知的方法得以学习,这就是所谓的整体性。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也不是只有一种途径,这就需要在学法指导中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选辑典型史料以供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提供历史定论要求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定能使学生的历史观得以加强,使历史学习的方法得以掌握和应用。

      (四)以典型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动力是能否学好历史的根本问题,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有关材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学科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备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具体可以从四方面着手:

      1.利用直观手段(如实地参观、图像资料等),以生动传神的课堂描述、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合适的乡土材料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情感教育。

      2.利用著名历史人物的优秀业绩、高贵品质、治学态度等----进行意志品格教育。

      3.史论结合,传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进行方法论教育。

      4.利用典型材料,培养学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学生一旦形成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就必然表现出崇高的责任感,学习知识、钻研学法也就有了更高的自觉性。

      二、课堂教学渗透学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诸多环节的中心环节,它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与反愧情感交流和行为相互作用的主阵地,备课中的教学设计需要通

      三、课外辅导点拨、强化学法

      一方面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另一方面学生对课堂教学中教授的学法,去实践或自我探求学法一般也要在课外进行,因此,课外辅导中点拨和强化学法是学法指导中的又一重要步骤和手段。

      (一)提供实践材料

      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传授的有关学法,向学生提供有关预习复习的内容或提纲,提供精选的历史材料或有关学法指导的参考书籍等。

      (二)教师设疑与学生质疑相统一

      教师的设疑主要指把教材中的重要和关键部分提炼成有一定深度,但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准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去争论,同时向学生示范切入问题的角度。学生的质疑是指鼓励并指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要求做到质疑要注重前提,解决要注重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做到“学思结合”。

      (三)细致地做好解题指导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需要知识、理论,同样需要方法和技巧。而方法和技巧的形成和掌握,需要训练和指导。

      首先是审题能力的指导。通过指导来提高学生对与习惯表达不一致的已知条件的等效转换能力,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的挖掘加工能力;排除无效信息,提炼有效信息的扬弃能力等。

      其次是深刻理解题意的指导。通过指导使学生对问题外露的能分清题型、要求、限制等,对问题内藏的能找准切入角度、分析层次及所用的知识点、理论或历史规律等。

      再次是指导学生养成反思答题过程的习惯。主要是反思答题是否正确、全面,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辩证性和创造性。

      当然,学法指导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有些步骤或做法在具体的操作中并无课前课后之分,只不过是各有侧重而已,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自主学习,使之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对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笔者坚信,学法指导贵在坚持,重在方法,如果大家共同来重视这方面的探索,定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八年级历史试卷的分析3篇(扩展7)

    ——八年级英语期中试卷分析3篇

    八年级英语期中试卷分析1

      一、试卷题型情况

      可从三个方面评价:

      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题型新颖、覆盖面大,涉及到了所学的全部内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注重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察了学生的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

      3、试卷对学生探究能力是一个重点考察,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

      二、试卷结构分析

      本套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课改精神,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察,因此对学生的细心程度要求很高。

      1、听力部分:试题难度不大,因此学生在该部分的得分率较高,但是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高分很高,甚至满分,而低分则太低。

      3、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难度适中,但是得分率一般,主要原因是学生理解文章不透彻,阅读能力差造成的。

      4、句型转换和词语运用:此题是各大题中得分最低的一个题,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句子结构掌握不好,一些固定词组记不清。

      5、书面表达:该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的一题,它是对学生整体知识的一个考察,两极分化最为严重。

      三、学生分析

      存在问题:

      1、优等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大多数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较差,对比较杂碎的知识点没有能够很好地掌握。

      2、中等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并且做题比较粗心。

      3、差等生在班级中所占比例太大,并且他们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也极为肤浅。

      四、具体改进措施

      1、钻研新教材,夯实英语基础。练习中很多学生“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失误原因是对于常见用语掌握的熟练程度还不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基础不牢,只有扎扎实实从基础做起,才能最终达到“一看就会,一做就对”。

      2、加强英语课外阅读。英语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是在不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教材和课堂所能提供的训练还是比较有限的,因此,要加强理解语篇的能力训练,增强英语语感。

      3、规范训练,改进学习方法。要善于分析学生,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合理安排好教材知识梳理、专项训练和应试技巧指导。

      总之,八年级英语试题难度适中,外语的功能性、交际性体现得较为明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开阔学生视野,多渠道、大容量地给学生提供具有时代感的英语信息,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部分学困生我会采用多次重复讲解的方式,使之加深印象,并多给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真正做到听说读写一起抓。


    八年级历史试卷的分析3篇(扩展8)

    ——学年上期八年级历史上册试卷3篇

    学年上期八年级历史上册试卷1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争打开了*关闭已久的大门,是*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市场大门被打开 B.国家*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拖入世界。从此开始,*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甲午战争 B.*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战争

      3.“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 B.*战争期间 C.第二次*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4.“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 关。”此诗反映的是

      A.洪秀全定都天京 B.左宗棠收复新 C.关天培广州抗英 D.林则徐虎门销烟

      5.2016年1月,经我国考古专家考证鉴定,在辽宁丹东附近海域发现的一艘沉船就是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这一考古成就可直接用于研究

      A.黄海大战 B.辽东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廊 坊之战

      6.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7.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A.虎门销烟 B.圆明园遗迹 C.侵略者坐在清帝的"宝座上 D.日军在旅顺暴行

      8.《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9.《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 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官吏”。上述材料表明

      A.*已经完全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 B.帝国主义完成了对*的瓜分

      C.外国公使帮助清*管理官吏 D.清*完全成为列强统治*的工具

      10.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人的不明时 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11.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A.曾国藩 B.康有为 C.邹容 D. *

      12.时至今日,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都有大量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公共设施和纪念场馆。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为后世所敬仰,最主要是因为他

      A.建立了光复会 B.创办了《民报》 C.领导了保路运动 D.创立了*

      13.1916年5月,*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主张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4.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A.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 生举行*活动

      C.提出“外争*,内惩*”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这一消息传导国内引发了

      A.五四爱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二、判断题:(每题l分,本大题共5分。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阅读下表内容并判断:

      名 称 目 的 时 间 不*等条约 影 响

      *战争 为了打开*大门和维护可耻的*贸易 1840-1842 《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严重破坏了*领土和*的完整。*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战争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和进一步打开*市场 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丧失更多的领土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加深。

      以下结论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卷选“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卷选“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卷选“C”。

      (16)两次战争都发生在18世纪。

      (17)两次战争都签订了不*等条约,使*丧失了很多领土和*。

      (18)*战争没有改变*的社会性质,对*影响不大。

      (19)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了圆明园。

      (20)第二次*战争扩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的侵略权益。

      三、填图题:(本大题2小题,第21题3分,第22题2分,共5分。)

      21.(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2分)

      A.*战争后,签订*历史上第一个不*等条约的地点 (1分)

      B.《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城市:广州(1分)

      (2)据图分析,《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城市地理位置的特点?(1分)

      22.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2分)

      A.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之地:威海卫 B.邓世昌英勇殉国之地:黄海

      第21题 第 22题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2小题,第23题8分,第24题7分,共15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近现代史》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如果我们将*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的冲击及*文明的嬗变》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5分)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1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1分)在20世纪初,*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中所说的“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1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争夺*的铁路修筑权,李鸿章等坚决抵制,李鸿章上奏说,此事(列强在*修铁路)大有利于彼(列强),……洋人贪利无厌,……若再议及,只有仍执前说(以前所说的理由),(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战拆毁,致激民变。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等力矫众说,要求自建铁路,)李鸿章上奏说,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当不下数十万人……铁路所经不过丈余之地,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即遇官道稍窄之处,亦必买地优给 价值(多给钱拆迁百姓的田庐);其坟墓当道者,不难稍纡折(多给钱拆迁老百姓的坟墓)以避之。

      ——《光绪六年十二月初一直隶总督李鸿章奏》

      材料三 1881年,为例解决开*煤矿的运输问题,李鸿章下令修筑了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后来,清*还自行设计施工修筑了铁路。 ——摘编自《近代史资料汇编》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李鸿章反对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3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归纳李鸿章主 张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以来,清朝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1分)

      五、问答题(25小题6分,26小题4分,共10分)

      25.近代以来先进的*人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进行重大探索,开启*近代化的历程。回顾探索之路,充满艰难和曲折。

      (1)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洋务运动,对*近代化产生影响是什么?(1分)结果如何?(1分)

      (2)以孙中山为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基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

      (3)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是什么?(1分)新文化运动与**的内在关系是什么?(1分)

      (4)综上,面对*近代化 民族复兴之路,你有何启示?(1分 )

      26.近代*,面对西方列强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签订不*条约。但*人民进行了抗争。

      (1)*近代史上第一个不*等条约是?(1分)使*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1分)

      (2)面对列强的侵略,*人民进行了坚决的抗争,列举一例抗争的史实?(1分)

      (3)近代西方列强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战败。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八年级历史试卷的分析3篇(扩展9)

    ——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新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1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5分)

      1.“殆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晌之银。”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的这份奏折意在说明( ▲ )

      A.中英贸易中大量白银流人中国 B.鸦片输入毒害中国,威胁清朝统治

      C.清*对鸦片输入熟视无睹 D.英国*决定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2.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开始了。你知道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

      4.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国宝档案》栏目播出的一部分珍贵文物现流失到海外.在中国近代史上造成这些文物大量流失的侵略战争是( ▲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使清*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的不*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6.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事件是( ▲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中国的成立

      7.小强在新文化运动中想发表一篇反对封建思想的文章但又不知在哪里发表为好,你的最佳推荐是( ▲ )

      A.《每周评论》 B.《新青年》 C.《时务报》 D. 《国闻报》

      8.“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功臣”的依据是( ▲ )

      A.痛击阿古柏,收复x疆 B.出使俄国,收回伊犁 C.查缴鸦片,虎门销烟 D.黄海大战,壮烈牺牲

      9.在中国逐渐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进程中,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

      ①清*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②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③库页岛被俄国割占④中国的关税自*遭到破坏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10.面对鸦片战争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了“外须和戎,内需变法”的主张,这里的“变法”是指( ▲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日本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都得到的侵略权益是( ▲ )

      A.割地 B.赔款 C.驻军 D.开埠通商

      12.在中闰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力图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 )

      A.太*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13.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

      A.“自强”“求富” B.“新道德”“新文化”

      C.“民主”“科学” D.“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

      14.下列哪些事件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 )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义和团运动④辛亥革命⑤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

      15.某校开展“百年中国”历史主题活动。李同学就“1912•6南京见闻”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有史实错误的是( ▲ )

      A.“民主”“共和”成为热门话题 B.人们传阅《新青年》的进步文章

      C.大街上有男子剪去长辫 D.有人打听现任临时大总统是谁

      16.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下列有关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它颁布了《*临时约法》

      C.它引起了社会习俗的新变化 D.它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17.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8.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9.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在上海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轮船招商局 D.汉阳铁厂

      20.下列人物不属于洋务派的是( ▲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国藩 D.胡适

      21.戊戌变法的内容不包括( ▲ )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22.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其主要影响是( ▲ )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挽救了民族危亡 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2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

      A.《中外纪闻》 B.《民报》 C.《新青年》 D.《每周评论》

      24.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均地权”为革命纲领的组织是( ▲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光复会 D.强学会

      25.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它的总设计师是( ▲ )

      A.张謇 B.侯德榜 C.魏源 D.詹天佑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26(8分)26.阅读下列三则材料:

      材料一: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情景。

      材料二: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丰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材料三:条约规定:“……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个不*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1分)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1分)

      (2)材料二是哪个不*等条约的内容? (1分)该条约的签汀又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1分)该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1分)

      (3)材料三所指“不*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1分) “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1分)这一不*等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分))

      27.(7分)27.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英名长留史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林则徐 李秀成 左宗棠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1)林则徐被称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这是因为他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1分)

      (2)1860年8月,李秀成率领太*军在上海青浦重创了谁指挥的洋枪队?(1分)

      (3)左宗棠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1分)

      (4)材料二中的“公”是指谁? (1分)他是在哪一场战役中壮烈殉国的? (1分)

      (5)我们要学习材料中的人物的哪些精神? (1分)今天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用实际行动弘扬这些精神? (1分)

      28.(10分)28.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材料一:

      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 梁起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史学界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再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1分)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什么主张?(1分)

      (2)图二是谁的译著?(1分)他的主要主张是什么?(1分)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1分)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2分)

      (5)材料一的四幅图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出这一历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3分)

      梁启超的分期 史学界的观点 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学习西方的( ) 洋务运动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学习西方的( ) 

    推荐访问:八年级 试卷 分析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3篇 八年级历史试卷的分析1 八年级历史考试试卷分析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