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八年级下册《我第一本书》课文3篇

    时间:2023-02-2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1  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说:“不是,是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我第一本书》课文3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下册《我第一本书》课文3篇

    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1

      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说:“不是,是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袋红薯。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过我不认字,只认画。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那些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花花绿绿的窗花。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3篇扩展阅读


    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3篇(扩展1)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3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1

      今日上诗人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从课后思考题入手,首先抛出问题,读完全文后,作者仅仅是写他小学的一本国语书吗,还记录了什么,同学的预习作业里有多种答案,其中答问有虚有实,实者写“还记录了父亲修补书的故事,上学带狗的事,爸爸抓我背书的事”等等,虚者则写“还写了父子之情,同学之谊,童年读书之乐,实际这本书乃是人生的第一课”之类。

      然后抓住作者写作时的"情感,通过二黄毛·乔元贞前后的对比,让同学感受诗人那荒寒岁月里的父子情同学谊和读书乐。怀有敬重,感激,沉重等情感。这样全篇贯通,教学条理井然。

      倍感一篇文章找到切入点是最佳的导读。


    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3篇(扩展2)

    ——八年级语文我的第一本书知识点总结3篇

    八年级语文我的第一本书知识点总结1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胡髭(zi) 长髯(ran)鬈(quan)发黝(you)黑滞(zhi)留 愚钝(dun)禁锢(gu) 轩(xuan)昂犀(xi)利 侏儒(ru) 酒肆(si) 尴尬(gan ga)锃(zeng)亮甲胄(zhou)粲(can4)然 盎(ang)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八年级语文我的第一本书知识点总结2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掺chān和 马鬃zōng 磨蹭cèng

      盈yíng眶 塾shú师

      点拨:"掺"不要误读为"cān";"蹭"不要误读为"zēng"。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红(shǔ) 薯 挎着(lán) 篮子 (wǎng) 枉读

      点拨:注意字形的偏旁部首。

      3.用叠词填空。

      (1)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2)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我的第一本书》的作者是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作品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3篇(扩展3)

    ——读《我的第一本书》有感

    读《我的第一本书》有感1

      近日因学习需要,读到牛汉先生的《我的第一本书》时,感触颇深。

      牛汉先生在文中回忆了自己上小学一年级时的一段辛酸往事:当时(抗日战争之前)乡村贫穷落后到见了“书和红薯”都觉得希奇的地步,村里四个年级十几个学生同在一个班上课,全校只有一个外号叫“弄不成”的代课老师;一年级总共只有3个学生,除小时侯的作者及其好友乔元贞外,另一个是一个“连一只手有几个手指都说不清楚”的“二黄毛”;因为缺课本,为应付老师检查,作者就把自己唯一的国语书拦腰裁成两半,与好友分享;期末考试好友元贞考了第一名,作者因为名字少写了一笔而名列第二;放暑假时,作者在外地教书的父亲回来后知道了,才动手把这两半的书修补装订成两本象样的书,等作者要把另一本送给好友乔元贞时,却听到元贞他娘不再让元贞上学了。后来作者跟父亲到外地去继续读书,一直读到大学毕业,成了全国闻名的诗人:“二黄毛”在抗日战争中,因为不怕死,英勇杀敌,多次受伤,成了“受乡里几代人都尊敬的抗日英雄”:而作者的好友乔元贞却在附近几个小村里卖了一辈子的小商品。

      此文引起我深思的是故事的"结局——作者与小学同窗三人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我们先来作一番比较:作者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诗人,是因为父亲十分关心作者的学习,带他到条件较好的学校去读书,并一直支持他读到大学毕业;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作者自己勤奋好学的主观努力。乔元贞能考第一名,可见他的素质不输于我,连作者的父亲都称赞他“有出息”;他之所以后来不能象作者一样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是因为他母亲不让他继续上学,用王安石的话来说就是“受于人者不至也”的缘故。两厢比较,可见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人们常说的“知识改变命运”确实是有道理的。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连一只手有几个手指都说不清楚”的“二黄毛”后来不也没读成书吗,为什么他后来能成为“受乡里几代人都尊敬的抗日英雄”,而乔元贞却不行?我想这就是各人的性格所致了。从文中的描写不难看出他是一个阳刚而有血性的汉子,具有一种敢说敢做、敢拼敢杀、不怕牺牲的顽强性格,这正是使他成为“受乡里几代人都尊敬的抗日英雄”的原因。而乔元贞却缺乏这样一种性格,文中对此虽然着墨甚少,我们却不难想象他是一个怎样性子的人,他母亲不让他继续上学,他就不去上学了;抗日战争爆发了,多少象“二黄毛”一样的爱国青年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潮流中去,他却安于在附近几个小村里卖了一辈子的小商品;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性格懦弱,习惯于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只配作个小商贩。


    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3篇(扩展4)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10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学掌握并积累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来感悟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苦难的生存条件下苦苦挣扎的生命历程。

      3.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合作探究感悟文本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背景资料了解当时苦难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深刻感悟主题。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书吗?也许是图文并茂的画册,也许是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把它遗忘了,而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却深植在他童年记忆的沃土,它是一盏灯,点亮了它的心房,照亮了他的人生。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他所承载的苦难与温情。

      二 预习交流 ,了解学情(指名汇报成果并质疑问难)

      三 合作探究 ,释疑解难

      (一)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1.大家预习很认真,也提出了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我们大家的疑难,好不好?

      2.大屏幕展示问题:可是这本书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面,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这句话怎么理解?

      (二)重点研析,理解内容

      1.提问: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为什么?(难以忘怀、父与子、难以笑起来)

      这里提出了卜劳恩的《父与子》,这是怎样的一部作品?

      (漫画画了父亲与儿子的一些事,表现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2.这篇课文也写了父子之间的一些事,主要是写父亲对“我”的爱,现在我们抓住这句话来学习这篇课文。

      出示问题:①课文写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事?

      ②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③为什么“很难笑起来”?

      3.学生朗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

      4.汇报总结

      ①难以忘怀的事都和“第一本书”有关系,回忆了“我”和父亲,我的老师,我和同学之间的一些难忘的事情。

      父亲:藏书、问书、考书、补书、携子读书

      我 同学:裁书、要书、送书

      老师:带狗读书

      ②哪些地方写出父亲对“我”的爱?你喜欢这样的父亲吗?爱孩子、重视孩子、理解孩子,为了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③这些事情哪些让你感动?哪件你觉得最有趣?

      ④《我的第一本书》中有浓浓的父爱,有纯真友情,还有带狗读书这样有趣的事,但牛汉为什么说“读了它却笑不起来?”*当时的农村状况是怎样的?

      a指名回答(元贞辍学 一生贫困)

      (学校条件不好,“我”随父亲去崔家庄小学读书)

      b材料助读 大屏幕展示:鲁迅《故乡》背景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背景

      c提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的状况是怎样的?

      ⑤总结:当时的*农村是贫穷的、落后的、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挣扎在生存的底线,像乔元贞那样的孩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他们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何谈读书学习呢?所以作者回忆起“第一本书”的童年生活,很难笑起来。

      (三)深入理解,把握主旨

      1.大屏幕展示:(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2、齐读问题。

      3、讨论交流。

      4、汇报总结

      四、总结提问,收束全文

      1.学习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悟?还有什么问题?

      2.牛汉难忘他的第一本书,不仅是那本书里蕴含着浓浓的父爱,纯洁的友情,上书房的乐趣,还有那童年时解读不了的生活的苦难与辛酸,正是这五味杂陈的情愫成为激励他成长奋进的沃土,让他茁壮成一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同学们,请珍惜生活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苦辣酸甜,那将是我们成长的不竭动力,会造就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爱情深 读书乐趣

      纯真友谊 生活艰辛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酷(kù)似,掺(chān),脊(jī)背,枉(wǎng)。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深入把握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能力目标

      1.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正确的语感。

      2.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体味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设计思路

      1.诵读法。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

      2.拓展延伸。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忆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是在窘迫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思考,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为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感悟,运用同类题材的阅读材料进行对比引申,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联系语文积累,顺势导人新课学习。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品评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对比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板书文题、作者)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明确:

      (投影)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中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爰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

      (投影)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住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出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十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双关的修辞方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文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探人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第一组同学认为文中展现的父子深情打动人。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后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问清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第二组同学深入体味了文中的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邻,村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组同学关注文中补叙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的语段。人狗合演双簧戏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禁,深深感动于儿童时代的那份稚真的童趣,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恶劣、生活窘迫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十分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实说法。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2、体会蕴涵在文中的父子、同学之情。

      3、领会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幽默: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

      二、熟读课文,回答

      1、文*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运到后来分别是怎样的?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回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的?

      四、品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体会有关句子的含义

      五、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情节最为感人?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

      六、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可是诗人牛汉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二、检查预习

      1、走近作者: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例如:我们在七年级学过的《华南虎》。

      2、读一读。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2、围绕这本书发生了那些故事?

      3、你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同学情真、父子情深、生活情趣)

      四、品味语言,探究人物

      1、文中刻画的几个人物,你认为哪个人物刻画得最好呢?

      2、教师进行学法示例,与学生一起品味“爸爸”这个人物形象:

      (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3、运用这种方法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刻画得最好的人物,谈谈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的,人物的性格及人物的命运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例如:我、二黄毛、乔元贞、老师“弄不成”)

      五、重点研讨、局部雕琢,深化主题

      提问: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 (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六、多元感悟,拓展提高

      布置课下作业: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人选一个,在课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七、作业

      展开想象和联想续写故事,可以是关于乔元贞,也可以是关于二黄毛的。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⑵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⑴ 自主阅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

      ⑵ 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 了解过去苦难的生活下,“我”读书的困难。

      ⑵ 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读书的好条件。

      【教学重点】

      感悟“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导入:

      由七年级(下)课文《华南虎》及诗人牛汉导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 速读课文,勾画字词。

      ⑵ 思考: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3、研读课文,思考理解:

      ⑴ 这么一本普通的书,作者为什么要写?而且还是充满感情的写?

      ⑵ 围绕我的第一本书,作者回忆了哪些人和事?这些人和事中蕴涵什么样的情?

      ⑶ 你觉得这些人、事和情中作者重点要表现的是什么人、什么情?体现在哪些事之中?

      ⑷ 揣摩细节,体会读书的不容易,父亲创造条件给我读书的英明;体会我对父亲的崇敬。

      ⑸ 揣摩“人不能忘本”的含义。

      4、悟读课文,体验延伸:

      ⑴ 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悟?

      ⑵ 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这样让你难忘的人生的一本“书”?你能说一说吗?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及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幽默 凄惨 翻来覆去 温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奉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六、布置作业

      离别、送别在文学描写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描写离愁、别绪的名篇佳作无以计数,请你写出三个写离别、送别的诗句

      课后反思:《我的第一本书》。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文章似是信笔写来,实际上每一个片段都耐人咀嚼。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篇文章更容易引起共鸣;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可能觉得离自己生活相距甚远,但是可以通过文中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去感悟那个时代的生活境况。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使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悟,进而思考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深刻影响──既可以构成对人生的戕害,也可以增添人生的厚度。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8

      教学设想:

      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是孩子的知识水*提高的时期,也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良好时期,更是思想初步成型的时期,在这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动。因此在进行《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思想渗透,抓住文章中渗透出的“情”来安排教学。其次,在学习文章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以读促写,学习写作的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生之间交流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听读学生的小习作。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心中也有许多的感慨,但我却无法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吧!

      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检测预习情况:

      1、认读字词:幽默 凄惨 奥秘 酷似 掺和 磨磨蹭蹭 翻来覆去

      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提示:语言简洁,条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么含义?

      (2)和我们比起来,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过读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境遇的语句。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希奇东西。”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深入探讨:

      师:在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大家一起探究解决。

      通过学生的发现大体有以下较典型的问题:

      (1)作者当时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写这一本书的呢?通过一本书你还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组讨论,组员作好讨论记录。

      明确:

      (1)作者当时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通过一本书,反映出深藏的苦难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则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人。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⑵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⑴ 自主阅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

      ⑵ 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 了解过去苦难的生活下,“我”读书的困难。

      ⑵ 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读书的好条件。

      【教学重点】

      感悟“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导入:

      由七年级(下)课文《华南虎》及诗人牛汉导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 速读课文,勾画字词。

      ⑵ 思考: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3、研读课文,思考理解:

      ⑴ 这么一本普通的书,作者为什么要写?而且还是充满感情的写?

      ⑵ 围绕我的第一本书,作者回忆了哪些人和事?这些人和事中蕴涵什么样的情?

      ⑶ 你觉得这些人、事和情中作者重点要表现的是什么人、什么情?体现在哪些事之中?

      ⑷ 揣摩细节,体会读书的不容易,父亲创造条件给我读书的英明;体会我对父亲的崇敬。

      ⑸ 揣摩“人不能忘本”的含义。

      4、悟读课文,体验延伸:

      ⑴ 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悟?

      ⑵ 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这样让你难忘的人生的一本“书”?你能说一说吗?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学掌握并积累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来感悟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苦难的生存条件下苦苦挣扎的生命历程。

      3.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合作探究感悟文本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背景资料了解当时苦难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深刻感悟主题。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书吗?也许是图文并茂的画册,也许是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把它遗忘了,而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却深植在他童年记忆的沃土,它是一盏灯,点亮了它的心房,照亮了他的人生。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他所承载的苦难与温情。

      二 预习交流 ,了解学情(指名汇报成果并质疑问难)

      三 合作探究 ,释疑解难

      (一)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1.大家预习很认真,也提出了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我们大家的疑难,好不好?

      2.大屏幕展示问题:可是这本书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面,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这句话怎么理解?

      (二)重点研析,理解内容

      1.提问: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为什么?(难以忘怀、父与子、难以笑起来)

      这里提出了卜劳恩的《父与子》,这是怎样的一部作品?

      (漫画画了父亲与儿子的一些事,表现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2.这篇课文也写了父子之间的一些事,主要是写父亲对“我”的爱,现在我们抓住这句话来学习这篇课文。

      出示问题:①课文写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事?

      ②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③为什么“很难笑起来”?

      3.学生朗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

      4.汇报总结

      ①难以忘怀的事都和“第一本书”有关系,回忆了“我”和父亲,我的老师,我和同学之间的一些难忘的事情。

      父亲:藏书、问书、考书、补书、携子读书

      我 同学:裁书、要书、送书

      老师:带狗读书

      ②哪些地方写出父亲对“我”的爱?你喜欢这样的父亲吗?爱孩子、重视孩子、理解孩子,为了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③这些事情哪些让你感动?哪件你觉得最有趣?

      ④《我的第一本书》中有浓浓的父爱,有纯真友情,还有带狗读书这样有趣的事,但牛汉为什么说“读了它却笑不起来?”*当时的农村状况是怎样的?

      a指名回答(元贞辍学 一生贫困)

      (学校条件不好,“我”随父亲去崔家庄小学读书)

      b材料助读 大屏幕展示:鲁迅《故乡》背景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背景

      c提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的状况是怎样的?

      ⑤总结:当时的*农村是贫穷的、落后的、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挣扎在生存的底线,像乔元贞那样的孩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他们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何谈读书学习呢?所以作者回忆起“第一本书”的童年生活,很难笑起来。

      (三)深入理解,把握主旨

      1.大屏幕展示:(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2、齐读问题。

      3、讨论交流。

      4、汇报总结

      四、总结提问,收束全文

      1.学习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悟?还有什么问题?

      2.牛汉难忘他的第一本书,不仅是那本书里蕴含着浓浓的父爱,纯洁的友情,上书房的乐趣,还有那童年时解读不了的生活的苦难与辛酸,正是这五味杂陈的情愫成为激励他成长奋进的沃土,让他茁壮成一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同学们,请珍惜生活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苦辣酸甜,那将是我们成长的不竭动力,会造就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爱情深 读书乐趣

      纯真友谊 生活艰辛


    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3篇(扩展5)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0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妙、翻来覆去”等词语。

      ⑵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能力目标:

      ⑴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正确的语感。

      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同学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

      2、拓展延伸:

      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忆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是在窘迫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考虑,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为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同学的感悟,运用同类题材的阅读资料进行对比引申,以拓展同学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联系语文积累,顺势导入新课学习。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品评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对比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1:

      同学们,提和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

      师引领同学诵出: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考虑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设计2: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身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同学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明确:

      (投影)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xxx”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和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

      (投影)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凄惨。

      奥妙:微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同学再读课文,揣测、理解课文内容:

      考虑: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局部,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同学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同学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⑴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⑵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同学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⑴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假如说课文主体局部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⑵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繁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悲喜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倒霉命运,以和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同学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假如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同学回答,教师明确:

      ⑴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繁重,不只自身家的生活是窘困的,而且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终究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⑵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假如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生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

      阅读本文,我们不只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凄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同学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第一组同学认为文中展现的父子深情打动人。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后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问清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括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小朋友、尊重小朋友的友情,对小朋友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第二组同学深入体味了文中的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小朋友半本书分给他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小朋友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身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邻村的友好淳朴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朴的友情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组同学关注文中补叙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的语段。人狗合演“双簧戏”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由,深深感动于儿童时代的那份稚真的童趣,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恶劣、生活窘迫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3、同学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和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同学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小朋友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生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考虑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实际说法。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2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2、体会蕴涵在文中的父子、同学之情。

      3、领会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幽默: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

      二、熟读课文,回答

      1、文*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运到后来分别是怎样的?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回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的?

      四、品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体会有关句子的含义

      五、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情节最为感人?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

      六、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3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4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生之间交流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听读学生的小习作。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心中也有许多的感慨,但我却无法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吧!

      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检测预习情况:

      1.认读字词:幽默 凄惨 *秘 酷似 掺和 磨磨蹭蹭 翻来覆去

      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提示:语言简洁,条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么含义?

      (2)和我们比起来,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过读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境遇的语句。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希奇东西。”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深入探讨

      师:在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大家一起探究解决。

      通过学生的发现大体有以下较典型的问题:

      (1)作者当时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写这一本书的呢?通过一本书你还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组讨论,组员作好讨论记录

      明确:

      (1)作者当时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通过一本书,反映出深藏的苦难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则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人。

      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边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困难,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应是最好的情境教学吧。确实,当我们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

      当然,“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也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

      写作研究和探讨

      1.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大括号里的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2.本文在思路上不落俗套,你在作者的写作方面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探讨,做好记录,班上交流(提示:结构,内容安排,情感的抒发)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不要做呆板的限制,能说出于文章的中心有关的看法即可。

      总结

      作者从第一本书中,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上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第一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的体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

      布置作业

      请你以“人生第一课”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妙、翻来覆去”等词语。

      ⑵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能力目标:

      ⑴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正确的语感。

      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同学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

      2、拓展延伸:

      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忆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是在窘迫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考虑,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为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同学的感悟,运用同类题材的阅读资料进行对比引申,以拓展同学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联系语文积累,顺势导入新课学习。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品评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对比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1:

      同学们,提和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

      师引领同学诵出: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考虑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设计2: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身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同学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明确:

      (投影)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xxx”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和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

      (投影)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凄惨。

      奥妙:微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同学再读课文,揣测、理解课文内容:

      考虑: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局部,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同学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同学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⑴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⑵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同学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⑴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假如说课文主体局部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⑵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繁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悲喜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倒霉命运,以和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同学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假如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同学回答,教师明确:

      ⑴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繁重,不只自身家的生活是窘困的,而且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终究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⑵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假如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生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

      阅读本文,我们不只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凄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同学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第一组同学认为文中展现的父子深情打动人。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后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问清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括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小朋友、尊重小朋友的友情,对小朋友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第二组同学深入体味了文中的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小朋友半本书分给他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小朋友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身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邻村的友好淳朴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朴的友情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组同学关注文中补叙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的语段。人狗合演“双簧戏”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由,深深感动于儿童时代的那份稚真的童趣,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恶劣、生活窘迫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3、同学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和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同学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小朋友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生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考虑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实际说法。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6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二、导人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7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3、品味语句,赏析课文语言。

      4、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

      3、品味语句,理解句子的内涵。

      学法指导

      1、读:

      自读法(圈、点、勾、划)

      2、思:

      质疑(提问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那你们还记得自己接触的第一本书吗?(请几个学生简单介绍)同学们的第一本书内容丰富,蕴涵着无限的趣味,那么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走进那段往事。

      二、简介作者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⑵了解故事情节。

      2、正确朗读下列字词:

      鬃(  )磨磨蹭蹭( )

      脊背( )掺和( )枉( )读

      3、复述课文:

      围绕着“第一本书”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复述时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情节。

      四、研读课文

      1、思考:

      作者回忆的仅仅是“一本书吗?“一本书”可以蕴含许多感情,请阅读相关语段,用“从──中,我感受到──”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质疑:

      赏析了课文内容后,你对书中的语言、语句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同桌间探讨解决.无法解决的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五、拓展延伸

      学了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了解了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六、课文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可从基本知识积累、情感启迪、学习方法等方面小结)。

      七、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当“我”把补好的课本再次送到乔元贞的手里时,乔元贞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像乔元贞的神情、语言,写一段话描写当时的情景。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与父亲外还有乔元贞、“弄不成”、二黄毛,三人虽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人,在课文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8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2、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

      酷掺脊枉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凄惨翻来覆去知书识礼酷似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

      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5.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6.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一种感激之情。

      3.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6.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

      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2、推荐作业:

      研讨练习三。

      附板书: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从荒原的大自然父子之情

      感应到一点生命最我的第一本书同学、朋友之间

      初的快乐和梦幻。”人与狗的情趣

      教学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9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3、品味语句,赏析课文语言。

      4、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

      3、品味语句,理解句子的内涵。

      【学法指导】

      1、读:

      自读法(圈、点、勾、划)

      2、思:

      质疑(提问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那你们还记得自己接触的第一本书吗?(请几个学生简单介绍)同学们的第一本书内容丰富,蕴涵着无限的趣味,那么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走进那段往事。

      二、简介作者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⑵ 了解故事情节。

      2、正确朗读下列字词:

      鬃( ) 磨磨蹭蹭( )

      脊背( ) 掺和( ) 枉()读

      3、复述课文:

      围绕着“第一本书”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复述时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情节。

      四、研读课文

      1、思考:

      作者回忆的仅仅是“一本书吗? “一本书” 可以蕴含许多感情,请阅读相关语段,用“从──中,我感受到──”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质疑:

      赏析了课文内容后,你对书中的语言、语句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同桌间探讨解决.无法解决的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五、拓展延伸

      学了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了解了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六、课文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可从基本知识积累、情感启迪、学习方法等方面小结)。

      七、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当“我”把补好的课本再次送到乔元贞的手里时,乔元贞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像乔元贞的神情、语言,写一段话描写当时的情景。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与父亲外还有乔元贞、“弄不成”、二黄毛,三人虽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人,在课文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0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

      (2)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过去苦难的生活下,“我”读书的困难。

      (2)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读书的好条件。

      二、教学重点

      感悟“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导入:从自己的书籍导入,联系到课文的主体内容。

      点到核心词语:第一

      把握课文的主要结构。

      把握课文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顺序是:倒叙。

      请一学生快速的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人物:我、乔元贞、“弄不成”、我的父亲

      环境:20~30年代、动荡;贫困落后的乡村

      情节: 分书——深厚的同学情谊

      补书——对孩子的理解

      送书——真挚的同学情谊

      主题: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通过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的情感、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点出了作者对于贫困落后的家乡的独特感受。

      1、这篇文章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人物:(父亲)

      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乐于负责,同时也乐与助人。(可以和《羚羊木雕》一文中的父母相对照。)

      父亲为什么要修书:(1)对孩子之间情谊的支持。(2)与乔元贞父亲乔海的友情。

      2、我:同学间真挚的情谊。

      3、乔元贞是一个很聪明出息的孩子,为什么中途要辍学。贫困。

      4、有人说文章的结尾交代乔元贞的处境是一个败笔,你是怎样看的?

      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5、从我和乔元贞的不同人生经历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人生启迪?

      答:略。

      6、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的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解答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了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7、这篇课文我们读起来喊沉重,在这沉重的氛围中,有没有哪些情节让我们可以的心可以活泼一点的?

      8、在品评文章的时候,一些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是文章的关键,请你找一找,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些语句。

      9、作业:当我去送书给乔元贞的时候,乔元贞会说什么,请你写一段话?


    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3篇(扩展6)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0篇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2、体会蕴涵在文中的父子、同学之情。

      3、领会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幽默: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

      二、熟读课文,回答

      1、文*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运到后来分别是怎样的?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回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的?

      四、品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体会有关句子的含义

      五、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情节最为感人?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

      六、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2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2、体会蕴涵在文中的父子、同学之情。

      3、领会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幽默: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

      二、熟读课文,回答

      1、文*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运到后来分别是怎样的?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回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的?

      四、品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体会有关句子的含义

      五、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情节最为感人?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

      六、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一生的“出息”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是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3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妙、翻来覆去”等词语。

      ⑵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能力目标:

      ⑴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正确的语感。

      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书承载着感人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引导同学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感悟读书的意义。

      2、拓展延伸:

      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作者深情追忆的“第一本书”所展现的是在窘迫的时代情势下,对生活与人生的严肃考虑,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为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同学的感悟,运用同类题材的阅读资料进行对比引申,以拓展同学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联系语文积累,顺势导入新课学习。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品评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对比延伸。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1:

      同学们,提和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

      师引领同学诵出: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考虑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

      设计2: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身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同学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明确:

      (投影)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xxx”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和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

      (投影)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凄惨。

      奥妙:微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同学再读课文,揣测、理解课文内容:

      考虑: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局部,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同学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同学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⑴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⑵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同学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⑴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假如说课文主体局部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⑵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繁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悲喜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倒霉命运,以和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同学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假如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同学回答,教师明确:

      ⑴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繁重,不只自身家的生活是窘困的,而且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终究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⑵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假如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生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

      阅读本文,我们不只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凄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同学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第一组同学认为文中展现的父子深情打动人。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后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问清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括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小朋友、尊重小朋友的友情,对小朋友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第二组同学深入体味了文中的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小朋友半本书分给他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小朋友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身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邻村的友好淳朴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朴的友情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组同学关注文中补叙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的语段。人狗合演“双簧戏”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由,深深感动于儿童时代的那份稚真的童趣,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恶劣、生活窘迫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3、同学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和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同学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小朋友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生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考虑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实际说法。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5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3、品味语句,赏析课文语言。

      4、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

      3、品味语句,理解句子的内涵。

      学法指导

      1、读:

      自读法(圈、点、勾、划)

      2、思:

      质疑(提问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那你们还记得自己接触的第一本书吗?(请几个学生简单介绍)同学们的第一本书内容丰富,蕴涵着无限的趣味,那么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走进那段往事。

      二、简介作者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⑵了解故事情节。

      2、正确朗读下列字词:

      鬃(  )磨磨蹭蹭( )

      脊背( )掺和( )枉( )读

      3、复述课文:

      围绕着“第一本书”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复述时讲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情节。

      四、研读课文

      1、思考:

      作者回忆的仅仅是“一本书吗?“一本书”可以蕴含许多感情,请阅读相关语段,用“从──中,我感受到──”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质疑:

      赏析了课文内容后,你对书中的语言、语句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同桌间探讨解决.无法解决的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五、拓展延伸

      学了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了解了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六、课文小结

      由学生小结本堂课的学习收获(可从基本知识积累、情感启迪、学习方法等方面小结)。

      七、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当“我”把补好的课本再次送到乔元贞的手里时,乔元贞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像乔元贞的神情、语言,写一段话描写当时的情景。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与父亲外还有乔元贞、“弄不成”、二黄毛,三人虽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人,在课文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6

      1、了解牛汉的生*及代表作品、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七月诗派”的重要诗人,有“诗坛硬汉”的美称、原名史成汉,又名牛汀。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2、掌握重点的生字生词、

      3、能用流畅简洁的语言复述“我第一本书”的由来、

      4、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为什么这样珍视这“第一本书”?

      5、讨论完成研讨与练习二的问题、

      6、通过本文的学习你领悟到了哪些有关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7、提问释疑、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7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生之间交流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听读学生的小习作。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心中也有许多的感慨,但我却无法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吧!

      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检测预习情况:

      1、认读字词:幽默 凄惨 酷似 掺和 磨磨蹭蹭 翻来覆去

      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提示:语言简洁,条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么含义?

      (2)和我们比起来,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过读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境遇的语句。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希奇东西。”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深入探讨

      师:在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大家一起探究解决。

      通过学生的发现大体有以下较典型的问题:

      (1)作者当时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写这一本书的呢?通过一本书你还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组讨论,组员作好讨论记录

      明确:

      (1)作者当时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通过一本书,反映出深藏的苦难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则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人。

      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边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困难,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应是最好的情境教学吧。确实,当我们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

      当然,“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也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

      写作研究和探讨

      1、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大括号里的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2、本文在思路上不落俗套,你在作者的写作方面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探讨,做好记录,班上交流(提示:结构,内容安排,情感的抒发)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不要做呆板的限制,能说出于文章的中心有关的看法即可。

      总结

      作者从第一本书中,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上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第一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的体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

      布置作业

      请你以“人生第一课”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8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牛汉的资料,一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三、研读与赏析

      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书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课后记:本文饱含真情,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能够给学生极大的人生启示。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9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2、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

      酷掺脊枉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凄惨翻来覆去知书识礼酷似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

      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5.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6.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一种感激之情。

      3.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6.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

      20世纪初*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2、推荐作业:

      研讨练习三。

      附板书: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从荒原的大自然父子之情

      感应到一点生命最我的第一本书同学、朋友之间

      初的快乐和梦幻。”人与狗的情趣

      教学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10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

      (2)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过去苦难的生活下,“我”读书的困难。

      (2)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读书的好条件。

      二、教学重点

      感悟“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导入:从自己的书籍导入,联系到课文的主体内容。

      点到核心词语:第一

      把握课文的主要结构。

      把握课文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顺序是:倒叙。

      请一学生快速的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人物:我、乔元贞、“弄不成”、我的父亲

      环境:20~30年代、动荡;贫困落后的乡村

      情节: 分书——深厚的同学情谊

      补书——对孩子的理解

      送书——真挚的同学情谊

      主题: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通过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的情感、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点出了作者对于贫困落后的家乡的独特感受

      1、这篇文章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人物:(父亲)

      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乐于负责,同时也乐与助人。(可以和《羚羊木雕》一文中的父母相对照。)

      父亲为什么要修书:(1)对孩子之间情谊的支持。(2)与乔元贞父亲乔海的友情。

      2、我:同学间真挚的情谊。

      3、乔元贞是一个很聪明出息的孩子,为什么中途要辍学。贫困。

      4、有人说文章的结尾交代乔元贞的处境是一个败笔,你是怎样看的?

      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5、从我和乔元贞的不同人生经历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人生启迪?

      答:略。

      6、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的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解答 “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了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7、这篇课文我们读起来喊沉重,在这沉重的氛围中,有没有哪些情节让我们可以的心可以活泼一点的?

      8、在品评文章的时候,一些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是文章的关键,请你找一找,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些语句。

      9、作业:当我去送书给乔元贞的时候,乔元贞会说什么,请你写一段话?


    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3篇(扩展7)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后记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后记1

      今天课上分析“为什么‘我’的第一本书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来赞美呢?”同学们读了他们感动的段落,说了令他们感动的原因,分析出了这句话中的深意:因为这第一本书饱含了父亲的深情,凝聚着同学之间的友情,有生活的艰难,有与艰难的抗争,也不乏童年的乐趣,而这些是弥足珍贵的,它们奠定了作者人生之初的最有价值的性格中的本质。

      “我的第一本书”给予“我”的纯粹知识性的东西并不多,而给予“我”在情感上的,精神上的,心灵上的这些东西才是让“我”非得写篇文章来纪念它的原因。正是这些东西奠定了作者牛汉成为一名作家,诗人的正直和激情。由此,我又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总说,先做人,再成才。而实际上,我们已经本末倒置很久了,我们只要智商忽略情商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

      前不久,和吴姐一起吃饭,她很烦闷地跟我说了一件事。 寒假期间,儿子的大学同学来家里玩。几个大小伙子玩至半夜才休息,第二天自然是日上三竿才起床。等到吴姐中午下班回到家,床上的被子竟然还散落着没有叠起来,而那几个大学生却已经离开了。吴姐诧异地问儿子:“你们怎么起床后连被子也不叠呢?”儿子也很惊异地回答:“干嘛让人家叠被子,我去他们家也从来不叠被子。”吴姐听完便愣住了,无奈兼无语。

      “如果连这点儿起码的礼貌常识都不懂,还能指望他们做什么呢?”吴姐感慨着,“我越来越发觉现在的孩子不懂得为人处世。即便是他们再聪明、成绩再好,不会做人也是一个最大的缺憾啊。”

      是啊,聪明不能代替一切,还有勤劳、谦和,友善,坚忍,孝顺、忠诚、仁义等等,而这些很多都不是我们靠单纯的知识能够培养起来的。这是一种教育,源自家庭,源自学校,也源自社会,而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我们所倡导的教育的整体走向。我们是不是只把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标准?我们是不是总说要看综合素质而最终依然以成绩来一锤定音?我们有没有在工作上划分出潜在的等级而忽略了它们的专业道德和乐趣?我们评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否太过功利化?

      去年,我们学过牛汉的诗歌《华南虎》。诗人在诗中的深刻思考,已然超越了单纯的诗的灵性,那是一个正直的人应有的良知的反馈,是来自灵魂深处的觉醒和呐喊,我觉得,这是靠写作技巧所无法完成的,它出自于诗人的本质。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这种本质,而绝非仅仅是知识。

    推荐访问:本书 课文 下册 八年级下册《我第一本书》课文3篇 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1 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100字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