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2023年度散步教学设计,菁选20篇

    时间:2023-01-1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散步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一篇,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真挚感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散步教学设计,菁选2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散步教学设计,菁选20篇

    散步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一篇,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入牧歌式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字里行间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重要阶段,他们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观察生活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渲染亲情

      我们的父母为了抚育我们成长,为了生活付出了艰辛的代价和劳动,有道是,没有衰老的残酷怎会有青春的亮丽?父母终有衰老的一天,孱弱的身躯再也担不起生活的重担。作为儿女,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赡养老人。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莫怀戚看他们一家搀扶母亲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大屏)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1、师配乐朗诵,学生初步感受亲情。

      ⑴标出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抢答文中六要素。(大屏)

      3、自读课文,理解亲情;另拟标题,说明理由。(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准备事物鲜花,小组交流后指名学生手握鲜花到讲台回答。)(大屏)

      4、请为文中的人物戴上合适的修饰“帽子”。(指名回答,大屏)

      三、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学生自己找出认为文中最美、最能表现亲情、最有深意的句子读一读。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是怎样理解“慢慢地,稳稳地”这两个词的意境的?(大屏,指名答)

      四、小组讨论问题:

      1、为什么“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是整个世界”?齐读体会一下句子的含义

      (从字面上看他们走得很小心,很仔细,害怕母亲摔跌,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人既要善待衰老的生命,又要爱护幼小的生命这样承前启后的责任。也表现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整个世界”是否大词小用?表现我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屏,指名答)

      2、你认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大屏,指名答。师板书:孝)

      3、师小结:

      (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我一家四口人或者祖孙三代;

      (2)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后发生分歧,结果我的母亲顺从我的儿子走小路,体现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爱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大屏,中心,齐读)

      师:过渡语:这样的画面美不美?让我们也融进这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去感受它美,好不好?

      五、小组合作,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师通过大屏点拨。(大屏,指名答)

      《散步》,美在......为什么?友情提示:美在语言、景物、行动、亲情......

      师:提要求前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把讨论结果写下来,每组推荐组长发言、点评)

      1、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2、明确:人性美,亲情美如:和睦温馨美

      如第四段,齐读体会指导朗读(大屏)

      为什么美在写景?与前文写母亲有没有关系?

      有,因为母亲战胜了寒冬,战胜了疾病,我希望母亲也像这春天的万物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作者触景生情,联想到生命,感悟到生命(大屏)

      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要珍爱生命

      菜花桑树鱼塘(第七段热爱生活)指导读(大屏)

      小结:

      所以作者选择初春有生命力的季节去散步,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单是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语言朴实美,特别是语句的形式显得整齐匀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板书:人性美??景物美??语言美

      幻灯展示:教师示范语言对称美,将书写美结合,并由学生抄写积累

      小结:

      《散步》这篇散文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写的是散步,这样一件小事,作者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亲情。

      六、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大屏:以小见大?一波三折尺水兴波?借景抒情)

      师过渡语: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七十多位诺贝尔获得者在联合国会议中达成共识:拯救21世纪全人类最好的方法:在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当中那里才是全人类的希望,因为它符合人性——人类的天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可把人类带到和*﹑幸福﹑安乐,21世纪必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纪!“孝悌”排在了首位,可见,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意义深远!

      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齐读:《如果爱是左右手》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七、听歌曲感悟亲情(大屏)

    散步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生字词,理解文章内涵。

      2能力目标:赏析文章美的特色

      3情感目标:理解孝顺是*传统的美德及青年一代所肩负的家庭的重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2、3

      难点:目标3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优美的散文《散步》,散步这项活动,相信生活中很多同学乐此不疲,那么作者所讲述的散步与我们的故事一样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二)检查字词

      之前早读课我们对这篇课*过预习,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信服咕咕分歧霎时拆散水波粼粼嫩芽

      (指名读生齐读)

      【师】同学们预习,今天我们分为三个步骤深入文本:理解文意、朗读文本、赏析文美

      (三)理解文意

      1、老师将这篇课文朗读一遍,同学们可以参照屏幕上所显示的问题,试着一边聆听一边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生抢答)

      (1)散步的时间

      (2)散步的地点

      (3)散步的人有

      (4)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5)结局是

      2很明显,文章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所以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同学们试着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文意。

      明确: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3读至此处,同学们有没有疑问:祖孙三代为什么要去散步呢?文章中说了,母亲老了,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那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是不是应该让母亲多休息呢?

      明确: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时候死去了。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指导:太迟、太迟了总算熬

      【师】:初春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母亲熬过了一个酷冬,出来走走,可以唤起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出来走走。

      (这里学生可能回答:儿子的劝说,可进一步追问,儿子为什么要劝说母亲去散步。)

      初春的景色很美,比如第三段,可追问母亲为什么要欣赏这美好的景色呢?

      4总结:到这里我们明白了散步的缘由、过程与结局,文题散步二字,简洁、准确又富于内涵,有故事的味道又有画面感。理清了文章的内容,我们要把自己对于文章味道的理解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去,下面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

      (四)朗读文本

      在朗读之前,老师给你们一个小建议:读的时候注意慢慢地、深情地朗读,就好像在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朗读的要求:读出叙事的波折性;

      读出角色的差别

      通过朗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理解三个人物的性格:“我”孝顺善良、我的母亲“慈爱亲切”、我的儿子“聪明乖巧”、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五)赏析文美

      闻一多认为诗歌有三美:音乐美、建筑美、节奏美,那么我们这篇散文你认为美在何处呢?

      1画面美(主要体现在两处景物描写)

      第四段

      第六段

      2语言美

      (1)小家伙儿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儿子的聪明与天真。

      (2)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改句:我们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母亲,我,妻子和儿子。

      好在何处:连用两个我的,显示出我与母亲、妻子和儿子之间的深厚情谊;突出我,显示我在这个家庭中责任重大。

      联系:文章中显示我责任重大的句子还有哪些?

      文章第六段:“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师】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和取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发展。人到中年,“我”是家庭的主脑,母亲、儿子、妻子都听我的。

      3情感美

      赏析最后一段(形容词、比喻)

      总结:作为中年人,“我”和妻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高度的使命感。

      对文本赏析到此处,相信本文的中心呼之欲出:孝顺老人以及中年一代所肩负的使命感。

      【补充说明】: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的写作契机是两个。其一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

      第二个契机则是较有理性色彩。我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悌”却大加赞赏,说*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人做得最好,云云。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师】可能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中年人的使命感感受不是那么真切,但我们应该体会到父母的艰难,承载着两代人的压力。孝顺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丢弃。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用行动关心自己的长辈。

      (六)写法探讨

      象这样通过一件小事去反映一个大的主题,请你给这样一种写法取个名字。(以小见大)

      一滴水可以反射阳光。只要用心去感悟生活,再*凡的事情也能够发掘出深厚的主题,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

      活动: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淡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凡而感人的`事。然后推荐一个同学给大家说说。

    散步教学设计3

      1、引领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语言品析,把握文章指向。

      3、对学生进行敬老的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重点:

      1、品析语言,把握主旨。

      2、教育学生孝敬老人。

      教学难点:

      品析语言,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

      点拨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语

      由简洁明快,迅速拉近师生距离的导语导入。

      二、 检查预习夯基础

      学生一条龙认字写词,解释词语,教师针对具体情况纠错并帮助学生强化理解记忆。

      1、 注意字音字形。

      nèn( )芽 霎( )时 拆散( )

      水波línlín ( )( ) 分qí( ) 咕( )咕

      2、 理解词语含义。

      分歧 拆散 各得其所 委屈

      明确: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评价,诱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三、 初读课文理思路

      征求学生意愿,师生合作读课文。他生听读课文,关注六要素,自由回答下面的问题:

      1、 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 初读课文,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四、 个性品读悟真情

      师语:对大家的感受老师先不与评价,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品析文本,看看谁的领悟距离作者的本意最近?

      着眼于红色字体部分,师生共品下列语句:

      1、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① 你从这个“本”字中读出了几层意思?

      ② 母亲身体虚弱,走不动。但是我却说,正因为如此才更“应该多走走啊”,“我”是怎么想的?

      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一个怎样的儿子。

      品读贴士一:读文时一定要关注那些看似*常的关键词语,不能忽视其背后的“多层含义”。

      2、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作者为什么写春天,他仅仅是在写春天吗?

      总结:第一句,表面写春天实则写母亲,写母亲受苦太多,太多。

      第二句,表面写那些老人坚持苦撑没能阻止生命的结束,实写母亲,写母亲挺得艰难,写生命延续地来之不易。

      第三句,“总算”是漫长等待以后的姗姗来迟,让“我”紧张的心稍稍落地,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熬”是苦苦支撑后的曙光乍现,有母亲终于脱离病魔的开心,但更主要的是对母亲饱受病痛的疼惜。

      品读贴士二:除了关注关键词语外,还要善于联想,关注重点词语背后的言外之意。

      3、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看着这样的初春的景色,你感受到什么?作者感受到什么?

      预设:初春的景色充满生机,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内心充满希望,十分愉悦。

      质疑:“大块小块”,“有的浓,有的淡”;既然是写旺盛的生命力,为什么写随意而非肆意,为什么冬水而非春水,为什么写联想到“生命”而非“生命的活力”?

      总结:乍暖还寒,虽春犹冬;

      挺过熬过,虽喜仍忧。

      品读贴士三:关注细节,巧用“对比法”“替换法”辨析、揣摩文字背后的丰富含义。

      4、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设问:

      ①既然想“两全”,为什么又不愿意“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②前文说母亲很听我的话,“就如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向听话的母亲为什么改走小路?

      探究原因:“我”以母亲意愿为第一着眼点,不愿意分散家人,让母亲不快;母亲有涵养,体谅儿子,疼爱孙子,不愿儿子、孙子不开心。有分歧、无争执、更无矛盾。

      品读贴士四:关注文意中的矛盾点,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进一步靠近作者的本意。

      ③为什么能形成这样的效果?

      皆因以敬老为前提来解决问题,才形成了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和谐效果!

      5、就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启发学生关注矛盾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①为什么母亲和儿子“不算重、也轻”但我和妻子却感觉背起了“整个世界”?是否矛盾?

      ②既然这么轻,为什么“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里强调的是怎样一种态度?

      ③让我们这么认真小心谨慎的背负的重分量的东西,是什么?难道仅仅是指实体的母亲和儿子吗?

      明确整个世界的含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花一天国,一家一世界。在家的世界里,一个都不能少。

      五、 合作探究明主旨

      学生品析过程自由谈对文章主旨的认识,教师总结莫怀戚先生写作的本意,并联系莫怀戚创作初衷加以验证。

      同时,师总结:文章写的是过去,但是指向却是当下。进而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育,号召全体同学接过“孝”的接力棒,将这份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七、读写结合巧应用

      设问:散步这篇文章如果没有“大路小路的分歧”这个情节,效果怎样?(*淡乏味,主题不突出。)

      教师指出我们写作亲情作文不吸引人的原因,对学生提出写作要求,并布置作业。

      八、结束语

      亲爱的同学们,一节课的相处,你们的善良、聪慧和可爱都在老师的心中扎根,也希望老师的微笑、身影、指引能在你心中留痕。

    散步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疏通全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等字词,感知亲情。

      2、方法与过程目标:掌握文中的写作技法——如开门见山、细节描写等,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重整体感知、品味。

      2、学以致用、课堂迁移。

      [教学设想]

      力图以此文为例,教给学生学习此类美文的基本方法——感知内容、美点追踪;而且,教学中将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教师只在适当之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教学*台展示]

      一、话题谈说,导入新课。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递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露,一只递给晚霞;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历史,一只递给未来;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

      ……

      你有过如此“爱的感动”吗?请把你家里最令你心动的爱的镜头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让学生自由谈说,时间在2分钟左右)

      当然,如此之镜头,定然不胜枚举——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家是爱的港湾,乍看**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要求:

      1、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2、能就你对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的或理解的角度给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

      (二)明确

      1、字音认读

      熬ǎ粼lín霎shà咕gū

      2、让学生自由重拟标题,并让学生点评。

      如(1)亲情(2)三代(3)温馨的家庭(4)一家人

      ……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点拨:美点寻踪即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给人以有力感染,给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自身语言、结构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可用句式:“……美,美在……”说话)

      2、示范: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诗意的镜头。

      3、学生讨论、美点寻踪

      4、学生发言,加以明确

      (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子)

      例1:你看,这里其实有一幅令人遐想的“全家福”:一家人散步是多么轻松、多么惬意,甚至可以说是多么浪漫、多么幸福;再有这初春的美景:那有浓有淡的大块小块的新绿,那树上逐渐显密的嫩芽,那咕咕地起了水泡吟唱着春天即将来临的冬水……一切构成了美丽而温馨的.图画,可以说就不止是一个家庭的世界了吗?

      例2: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

      例3: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4: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家庭。

      四、学法实践:感知内容、美点寻踪

      要求:速读《三代》一文,试着实践(1)重拟标题;(2)美点寻踪

      1、让学生思考、自由讨论。

      2、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发言中加以评点明确。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如:重①交叉路口

      拟②家

      标③感人的画面

      题④责任

      ⑤迟缓的背影

      ……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稍加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又如:美点寻踪

      你看,那感人的画面真美——一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拿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觉得“家”的伟大的力量。

      ……

      五、小结

      同学们,刚才你们自由地谈了家里最令你心动的镜头;又在课文的指引下,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以及对美点进行了寻踪——其实,对于一般的美文,我们一般要这样去学习:先感知内容,再寻踪美点,这也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望同学们今后能按此方法进行美文欣赏学习。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篇有关“亲情”的,摘录或记诵其中令你感动或心动的地方。

      示例:这里是一位回家探望母亲的大学的一段感人的话:

      ……我身在城市,心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飞回属于我和母亲的田地里,飞回母亲育我养我的那两间茅屋里,飞回母亲那瘦弱的身旁……坐火车回来时,天还未亮,不顾路途的疲劳,心急火燎地赶着山路,进入我祖居的村子。母亲不在,茅屋的门锁着,我的泪顿时流出来,那是热辣辣的泪,那是滚烫的心……

      希望同学们今后养成搜集、摘录或记诵的好习惯,习惯养成的话,一定对你们的写作会大有益处的。那时的你们,一定“文采飞扬”!

      七、板书设计

      23、散步(莫怀戚)

      感美

      知 点

      内寻

      容 踪

      (美文美读方法)

      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我搜寻与“爱”相关的时,寻到“如果爱是左右手……”以及“回家探望母亲的大学生的一段话”时,我觉得自己也从中受到了感染,似乎一个个镜头逐一出现,于是,我取前者作为“导入”,取后者让学生去摘录、记诵。

      2、设计教案之时,我简化问答形式,按照我们读文的思维由“感知”而至“品味”,并由此让学生掌握“美文美读的方法”;同时,我设计了“课堂迁移”,让学生真正能“学以致用”。

      3、教学之时,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必要时加以点拨、指导。

      不足之处:就是“美点寻踪”之时,可能没有充分准备好,有时在词语运用上似显不丰富,今后要加强在词语上的积累与运用。

    散步教学设计5

      教学设想: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因此,我想,在本文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注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交流,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让这份浓浓芬芳的亲情被学生所感悟、共鸣、升华、传递。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浓浓亲情美。

      教学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亲情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课间播放)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一幅反映一家三口去散步的卡通图,引发学生的想象,揭示课题。

      导语:亲情是无处不在的,每一个家庭都充满了亲情。家是让我们遮蔽一生风雨的港湾。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跟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那浓浓的亲情。

      二、走进散步、感悟亲情

      1、听读全文,要用心来听,并留意自己听后的第一感受,按下列句式说一说:

      ——(人物)在——(时间)——(地点)

      ——(事情),——(结果),我感受到了——

      (可听录音或教师配乐范读,目的是以深情的朗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一起走入文本,去体味那浓浓的亲情)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勾画出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并说说你的心理感受.

      3、同桌交流感悟。读文中让你最感动的细节、词语、句子,并说说这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浓浓亲情。

      三、交流感悟、共赏亲情

      导语:让我们来共同分享这一家人的浓浓亲情(学生基本能说出以下句子,再结合学生的所说,适当加以点拨引导分析,并注意抓住重点)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我和妻子是否心甘情愿的背?

      明确: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非常幸福、温馨的亲情。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

      明确:“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是一个民主的家庭。

      (3)、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引导: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而“我”为什么又坚持要母亲出来?母亲为什么又答应了儿子,试想如果“我”依从母亲,把母亲一个人放在家里,老人会怎样想?母亲最后出来了,当时,儿子会怎么劝?(可进行角色表演,劝的过程中可加入文中景色描写的教学,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母亲和儿子发生什么的分歧?“我”经过思考,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明确: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我们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景,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引导: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儿子这句话极富童趣。他很天真可爱。他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6)、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重点研读)

      引导: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为什么要走得慢慢地、稳稳地?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畅所欲言:A、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B、担心背上的一老一小摔了。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妻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

      老师小结:年老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每个家庭都是如此,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是由每个这样的家庭所组成。因而,中年人肩负的也是一种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并适当的挖掘其内在的意蕴。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7)、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很*常,但从这*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和美的亲情图。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令人感动的亲情。

      四、悉心捕捉、诉说亲情

      导语: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和自己的父母朝夕相处,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份浓浓的亲情,这份亲情是无声无息的,也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请同学们谈谈*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

      学生准备1分钟。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人故事讲出来,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尽可能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关心父母。)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从反面举例,引导学生明白,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

      五、情浓落笔、抒写亲情

      导语:对亲情,我们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情浓之时化为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配乐:萨克斯《回家》)

      1、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

      2、以亲情为话题编一则50字左右的短信来歌颂亲情

      3、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

      4、根据本文思想内容拟一副对联呼唤亲情(选择其一,畅所欲言)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六、真诚行动,营建亲情

      导语: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无偿给予,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真诚的回报。家的温馨和睦要靠家中每个成员的努力,家的亲情营造建设,需要我们每个人尽一份义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并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七、古今吟唱,传承亲情

      导语:古往今来,亲情被善良的人们代代传唱,让我们一齐朗读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来结束本课,并祝愿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散步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朗读、讨论为主的“师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学法指导]:

      1、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阅读时采用圈点批注法。

      2、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进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和最佳效果。

      [教学用具]:

      CAI课件、字词积累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一家四口散步的图片,打出课题,配以轻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时经常散步吗?都和谁一起?感觉如何呢?是的,的确很温馨。一家人一起散步应该说是一件很*常的事情,然而这*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这一课吧!我们可以细细品味作者是如何通过优美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优秀的播音员即使在接到刚发来的新闻时,也能很好地把握感情,非常流利地读出来。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表现吧!

      1、一生读课文,其余同学采用圈点法标出读错的字词,读破的句子。

      2、卡片出示字词读音,让学生识读熬(áo)、嫩(nèn)芽、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

      3、本文写了哪些人物的一件什么事?除以“散步”为题外,还可以另拟哪些标题,为什么?(明确:从文章的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可另拟题为三代人;母亲我儿子等。)

      (二)跳读课文,局部探究

      1、师:理解分析这篇文章有两个关键,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屏幕显示)

      (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文章反映了我什么思想?母亲是怎么做的,反映了母亲什么思想?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2)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2、生跳读课文分析,同桌讨论交流。

      3、班内交流。着重理解第二个问题(屏幕显示画面,引导学生将原句进行删改,与原句相比较,从而理解深层含义。)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你喜欢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幅画面,

      同学交流。(大屏幕显示)

      师示范如下:

      喜欢词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熬”有耐苦支持的意思,而我们*时所说的“渡过”则没有此意。

      句子:“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句话把那种蓬勃的生命力写活了。

      画面:“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的画面”很温馨,表达出尊老爱幼的美德。

      2、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找出来,同学交流。(师采用引导法分析对称句是如何造出来的)

      如:写“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接着写背的重量,从母亲的体重到儿子的体重,连起来说,就可以造出对称的句子。一个是不算重,一个是轻,扩展一下,说为什么不算重,为什么轻,一个瘦,一个是幼小,再扩展一下,说到身材,一个是高大,一个是很胖。这样就能写出两相对称的句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

      屏幕出示应用能力板块进入扩展练习:仿照例句,用“虽然……,然而”造两个对称的句子。

      (四)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几方面)

      说明:师生要边讨论、边练习朗读、边评议。

      如: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讨论完这两个问题之后,练习朗读,生读生评,师点拨,以充分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不要“拿腔拿调”地朗读。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例,探讨语速、重音的处理,生先读,看看谁读得好,然后分析说明。说明后生再读,师范读。

      说明:重音的“重”要适度,不等于“重重”地读,怎样读要靠慢慢体会。语速的处理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要相互协调,所以结尾这句话应读慢些。

      三、拓展升华,涵养人格

      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四、课堂小结:

      由同学谈本节课的收获与启示。

      多媒体展示在阳光下的田间小路上,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散步的动人画面,同时配以播放张也演唱的《家和万事兴》的歌曲。

      师结:儿孝母慈,其乐融融是我们读了本文后最发自内心的表白,我想这正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真实写照。愿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真诚的关爱你身边的每一位亲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由你们代代相传!

      五、课后作业:

      1、摘录本节课的优美词句,并争取背下来

      2、自选题:(可任意选作其中的一个)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该节课的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六、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我

      尊老 母亲 整个 儿子 爱幼

      世界

      妻子

    散步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探究文中的人性美、诗意美、语言美,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

      三、教学设想

      在教师充满激情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出示图片

      同学们,是否听说过“乌鸦反哺”的故事?乌鸦,也像人类一样,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长大后的小乌鸦衔食来喂养老乌鸦的举动,多么令人感动,兽犹如此,人何以堪?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爱幼更尊老的故事。(板书课题和作者。)

      补充:《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说,小乌鸦长大以后,老乌鸦不能飞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乌鸦会反过来找食物喂养它的母亲。乌鸦反哺的故事经一代代的口授心传,已为许多人知晓。在某种程度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反哺情结”至今仍是维系社会及家庭走向和谐、温馨和安宁的重要力量。

      在传说中,乌鸦反哺的故事是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故事,乌鸦——是一种通体潦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语出古训《增广贤文》,原文是,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字里行间去感悟、发现

      3、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4、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人文素养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线条

      1、过渡: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全班齐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明确:朗读是阅读文章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文章进行认真诵读,才能真正走进欣赏文章的艺术殿堂。好听的歌总是由优美的旋律传送的;美丽的花得由鲜绿的叶儿衬托;同样,美文得有妙语来表达。这篇课文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读来的感受犹如背着花篮与作者边散步边交谈,于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小花。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勾画出文中有情趣的的句子。布置任务,思考问题(展示关于课文内容的幻灯片)

      2、快速抢答

      ①学生思考后回答,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启发: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明确: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初春,田野。

      ②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线条。

      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设计相关问题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1、散步的缘由是什么?

      明确:为了年老多病的母亲。“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2、在母亲不愿出去散步时,我怎样劝说母亲?明确: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在。(板书:劝)

      3.一家三口散步是生活中常见的镜头,但我们一行人却是与众不同的。我和妻儿陪着又熬过一个严冬的母亲去欣赏初春的秀美景色,大自然蓬勃的生机将会使母亲获得新的活力。请同学们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

      明确:“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4.我和母亲的关系如何?

      明确:“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表明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生命原本就是这样,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5、和美与温馨是家庭生活的主旋律,但偶尔也会发出不和谐的音符。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如镜,有时波浪起伏。我们在笑声中散步,在岔路口,却发生了分歧?

      明确:这个三代之家就像*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板书:分歧)

      6、一老一小,不能两全,只能顾一头,面对矛盾,该怎么办?(板书:让)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但母亲的选择是——

      生:走小路。

      师: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

      生:爱幼。奶奶疼爱孙子,总是谦让,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还是宠着孙子。体现了奶奶是什么样的人?明确:奶奶是一位温和慈爱,谦让体贴的老人。

      7、矛盾解决了,多和美的家庭啊!有意思的小路的确不*顺,我和妻子怎样做?明确:作为主心生命骨的我们,郑重其事地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深沉朗读末段)“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这一“背”,实际上是背起了生活的重担,架起两代人心灵的桥梁。含蓄地写出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赡养老人抚育孩子的重大使命。(板书:背)

      (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挖掘“尊老”内涵。

      过渡: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常的不能再*常的小事——散步来颂扬了“尊老爱幼”的美德。它如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深深地叩击着我们的心魄。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一个人?理由是什么?大家可以和同位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展示图片。)我:孝顺母亲:和蔼、谦让妻子:贤良儿子:聪敏、活泼、可爱

      (四)语言赏析,美点寻踪,探究质疑:

      1、找出你感受最深,觉得最值得体味的句子,读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自己先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提示:可以从写景的句子和文章的主旨句下手(展示图片。)

      2、你觉得这篇散文美在哪里?(展示图片。)

      1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景物描写的意境美

      3*实质朴的语言美

      (五)联系实际,展开想象,体验感受。

      1、假如你是文中奶奶的孙儿,奶奶依从了“我”的想法一起走大路,你会有什么想法?

      2、设想晚饭后,全家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爱看戏曲,爸爸妈妈爱看电视剧,你爱看动画片,遥控器在你手里,你该怎么做?

      3、假如你是文中是“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4、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不管做什么事,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上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的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小组讨论,选代表说)

      师总结:“尊老”和“爱幼”都可贵,这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但我更赞成培根的话,“尊老”更可贵。因为这是人类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珍贵美德——“孝”的集中体现。同学们,你们知道“孝”字的最初写法吗?它是一个会意字,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古人解释“孝”为“善事父母者”。我希望同学们能深刻理解“尊老”的含义,把中华民族“善事父母”这一美德传承下去!

      阅读是个性化的,“感动”的亲情更是个性化的。读完这篇文章,犹如接受了一次道德洗礼。读此文的过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激起我们“父恩比天高,母恩比海深”的触动;它又像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扬起我们生命长河中爱的风帆。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去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去担当。大家都是从小长大的,也都是要衰老的,推己及人,尊老爱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A、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矛盾发生时,怎样处理与家人的关系?

      B、说说父母给予的关爱。设想:饭桌上……,生病了……

      小结:送给同学们最真诚的话语。孝心,永存心头。亲情,永存人间。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上,它们等值。(引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渲染气氛,启发思维。)

      (六)写作指导

      给予我们写作的启示。写自己身边真实的故事,说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用心灵的眼睛寻找真情,用你的手中的笔,抒写实感。

      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的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在新时代再次发扬光大。(板书:精心选材,以小见大,从个别到一般,拨动读者心弦,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七)拓展延伸:抒写亲情,发手机短信给至亲。

      你可以以“亲情”(如:母爱、父爱、家)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或一组比喻句赞颂亲情。

      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

      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

      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

      亲情是茫茫大海的航灯,让人执着坚定

      亲情是皑皑雪中的炉火,让人幸福温馨

      亲情是无边落木的新叶,让人心生希望

      亲情是味淡隽永的清茶,让人祥和宁静

      亲情是温柔婉转的雨珠,让人滋润心田

      亲情是轻柔飘渺的晚风,让人抚*创伤

      亲情是一团温暖的火苗,让人温暖安心

      (八)酝酿情感,全班朗诵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深切的理解母亲的眷眷之爱,

      而儿子更加敬爱母亲。

      (九)作业

      过渡:同学们,家是温馨美丽的港湾,家是心灵愉悦的空间。家庭成员应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使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请你们以“我爱我家”为题,讲述家庭生活中表现浓浓亲情的故事,抒发你对家庭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附:板书设计

      孝心,永存心头

      亲情,永存人间

    散步教学设计8

      活动目标:

      1、通过打击乐器,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节奏能力。

      2、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符点音符的节奏。

      3、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一张,双响梆子6个,圆舞板6个,大鼓1个,钹2个,三角铁6个,铃鼓4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模声学念图谱

      教师导语:

      一天,两个好朋友约好了去郊外散步,你们听,谁来了?(录音放青蛙叫)

      呱呱|呱呱|()

      1、引出小青蛙,幼儿模声练习节奏

      提问:

      ①谁来了?②小青蛙是边走边叫着过来的,它是怎么叫的?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学青蛙的叫声吧!“准备出发”(教师用脚给幼儿踩节奏点,以给幼儿节奏标准,“准备出发”每字为一拍)

      2、引出小马,幼儿模声练习节奏

      教师:除了青蛙还有谁呢?我们仔细听!(录音放马步声)

      的笃的笃|的笃的笃|()

      提问:

      ①是谁来了?(幼儿自由发言)

      ②小马走路的时候发出了什么声音?(出示节奏图谱)

      教师:小马可开心了,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有这么多的伙伴跟它一起玩,它还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去散步呢,“准备出发”

      4、连接前两句图谱,幼儿模声演绎

      教师:小青蛙和小马玩着玩着还高兴的唱起歌来了,它们想一起合作给大家唱首歌,小朋友们跟它们一起唱吧,准备好了吗?“准备开始”

      4、引出雨声,幼儿模声练习节奏

      教师:正当小伙伴们玩的开心的时候,忽然乌云密布,你们猜要发生什么事了?

      你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呢?

      滴答.0滴答.0|滴答.0滴答.0|()

      教师:**小朋友听到的雨声可真好听,嘿嘿,原来是雨姐姐听到大家的歌唱的这么好听,也忍不住要唱上几句了,我们快和雨姐姐一起唱歌吧,“下小雨了”

      教师:雨越下越大,一声巨响,吓得小伙伴们赶紧躲了起来,大伙都偷偷地钻出脑袋看,都在猜发生什么事了。原来雷电公公也被大伙的歌声吸引了,也忍不住来凑热闹了。

      教师: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用一个很响很响的声音来表示打雷,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引导说出轰隆隆)

      5、出示混合图谱,幼儿模声演绎

      教师:渐渐地,雨小了,雨姐姐和雷电公公都回家了,只剩下了小青蛙和小马,但是他们还没玩够呢,又高高兴兴地继续去散步了,他们两个走在一起的声音可好听了,你们看,老师把它们的脚印都画下来了。(呱的笃|呱的笃|)

      6、出示两声部图谱,幼儿模声演绎

      教师:时间过的可真快,一会功夫就到了傍晚了,小青蛙和小马要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它们合唱了最后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呱呱|呱—)的笃的笃的笃—

      二、幼儿模声完整演绎图谱

      (一)幼儿第一次完整演绎图谱

      教师:刚才王老师给你们讲了一个小青蛙和小马散步的故事,它们一路上这么开心,你们一起玩的开心吗?大家能把这个故事再讲一次给我听吗?大家一起来,和小青蛙小马散步去了。“准备出发”

      (二)第二次演绎图谱

      教师:不仅小青蛙和小马的歌唱的好听,王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故事讲的更好听,但是还有一点点不整齐,我们再来讲一次吧。

      三、分角色完成图谱

      教师:跟着小青蛙和小马玩了这么久,我现在要请小朋友们来扮演小青蛙、小马、还有雷电公公和雨姐姐,我来当指挥,分角色来把这个故事讲一次。好,现在要看指挥了,“准备开始”

      四、幼儿徒手拍打节奏练习2次

      教师:这个故事用嘴巴讲的这么好听,你们还能用别的办法来讲吗?(用手拍打节奏)

      **小朋友想出了个好办法,除了用嘴巴念以外,还可以用手拍,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五、用乐器来完整表演

      (一)第一次演奏

      教师:除了嘴巴和手以外,王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客人来跟我们一起讲故事呢,你们看都有些谁啊?(圆舞板、双响梆子、三角铁、大鼓、钹、铃鼓)

      1、幼儿给角色配对演奏乐器

      教师: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乐器朋友,乐器也可急了,都不知道谁来扮演谁了。但是它们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和故事里的人物的声音很像,你们可以帮助它们来找到适合它们演奏的角色吗?

      2、幼儿第一次用乐器演奏,幼儿

      教师:你们真是太棒了,一下子就帮它们分好了,请小朋友找到自己喜欢的乐器,然后我们一起用乐器朋友把故事讲的更好听吧!“准备开始”

      (二)第二次演奏

      教师:小青蛙和小马听到小朋友们讲的故事这么好听,可开心了,它们还悄悄地跟我说,下次它们还要出来散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它们还想再听一次小朋友们讲的故事。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前奏 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 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 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 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 同5-6小节。

      11-12小节, 同7-8小节。

      游戏玩法建议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

      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个人都扭一扭,还要做鬼脸,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5、创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

      (1)师:还可以怎样做鬼脸逗乐?请你来试试。看看他的鬼脸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

      (l)师:这回啊,毛毛虫们,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真有大公鸡要来做我们哦,我们要怎么样?能不能动?我们先试一试,我来挠挠这只毛毛虫,嗯,他没动,是个小石头,这只呢?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儿童剧表演教案:马兰花

      幼儿园儿童剧表演教案:马兰花

      一、游戏综述

      *民间故事《马兰花》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和花草不同的个性,让勤劳和善良战胜懒惰和邪恶。故事中人物特点鲜明,表演色彩浓郁,正面形象的代表有马郎、小兰、小鸟,反面形象的代表有大兰、老猫、狼,两组形象具有强烈的对比性和明确的教育意义。幼儿同情小兰的悲惨遭遇,憎恨大兰的懒惰和老猫与狼的贪婪,特别是对“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这句经典的台词不仅是朗朗上口,而且对其中所表达的勇敢、善良、勤劳等内涵铭记在心。

      幼儿经过小班和中班的多次表演学习,有了一定的表演基础,对表演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幼儿听过《马兰花》这个故事以后,立刻被故事内容和情节深深地感染了,他们跃跃欲试,产生了表演的冲动,于是我们排演了儿童剧《马兰花》。

      二、游戏网络

      三、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幼儿会复述故事《马兰花》,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2.幼儿会唱黄梅戏《对花》和表演舞蹈《欢庆》、《美丽的家园》,为儿童剧表演做准备。

      3.了解各种动物的典型特征,学习通过特定的动作来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

      (二)游戏资源

      1.创设场景,准备道具。

      (1)场景:树林。

      (2)道具:马兰花、竹篓1个、树枝若干。

      2.选配音乐。

      (1)《美丽的家园>(选自小天鹅幼儿园大型歌舞剧《绿色家园》):用于第一、五场“花”和“草”上场。

      (2)“凶狠、狡猾”的重金属音乐:用于老猫等第二、四、六场上场。

      (3)黄梅戏《对花》:用于第三场小兰和马郎的对唱。

      (4)《欢庆》*风格的民乐):用于第六场结束。

      (三)家庭与社区

      1.家长为幼儿提供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书,帮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丰富直观经验。

      2.家长为幼儿的表演游戏提供废旧材料和半成品,并与幼儿共同设计和制作道具。

      四、游戏提示

      1、到了大班,由于表演情节的增加,表演剧情之间的衔接变成了重点,如果衔接不好,就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表演的氛围。因此,在场与场的衔接环节,教师都会根据剧情播放相应的音乐,一方面提示相关的幼儿上场.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

      2、在表演中,教师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活动,因幼儿的个体差异造成其表现也各不相同。能力强的幼儿表演的欲望和表现力都比较强,但个别胆小的幼儿却缺乏单独表演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让胆小的幼儿进行群体表演。比如表演花草或者一群小鸟,让他们在群体表演中大胆地说出台词,做出动作,这样在满足幼儿表演欲望的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已了3

      3、在游戏中出现了反面角色,有的幼儿不愿尝试,总认为自己表演了反面角色,生活中自己就成了反面人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尊重幼儿的选择,对大胆表演艟赫篇瞄;儿童剧表演

      反面角色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让幼儿在评价的时候谈自己的感受,并介绍一些我国因扮演反面角色而大获成功的优秀表演艺术家的故事,同时请家长帮助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幼儿逐渐在心理上得到认同和接受,愿意表演反面的角色。

      摘草莓——大班幼儿歌曲教案

      活动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书本。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三、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散步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四、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己轻声朗读,思考回答下边问题: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人?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给这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

      ()的家庭

      ()的我()的母亲

      ()的妻子()的儿子

      (二)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有一个苹果或一束花,你最想送给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喜欢这样的家庭。当然,如此温馨家庭,是数不胜数,人们常说,家是爱的港湾,**淡淡的生活,往往蕴含着亲情的琼浆,即使是一次极*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那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全体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内容。

      要求:

      1、注意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读准下列字音:熬(ǎo)粼(lín)霎(shà)咕(gū)

      2、就你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或理解的角度,请你给文章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A(亲情)B三代C温馨的家庭D一家人)……

      3、文中的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以下举学生部分发言)

      喜欢文中“我”,因为他有责任感,孝敬老人……

      喜欢文中的“母亲”,虽然自己腿脚不灵便,但她深爱孙子,宁愿受累选择了大路。

      喜欢文中“‘我’的儿子”他聪明,可爱,听话……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后,师生评价。

      4请复述课文内容。

      三、品读文段,美点寻踪。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句段,并从思想内容、文章的自身语言和结构特色等方面说说美在哪。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评价。

      2、提示:写人的写景的句段,可从用词或修辞去欣赏。示范:a文章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开头有诗意的镜头。B“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地新绿随意的铺着”

      3、美点寻踪: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的句子,并说说为何喜欢?

      4、学生发言,然后师生评价。

      (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子)

      例1: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

      例2: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3: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责任,这就是尊老爱幼美好家庭,,结尾点明题旨。句式整齐、对称)

      例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写出孩子的活泼、可爱,聪明)

      四、问题探究:

      1、当散步发生分歧时我是怎样处理的?我为什么这样决定?

      (委屈孩子决定走大路,儿子小我可以背他,母亲老小路不好走。)2、“我”本来决定走小路,后来为何又走大路?

      (走小路应该爱是母亲的决定,我尊重母亲。这个决定更完美,这才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3、文章结尾作者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题目《散步》是从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从另一个角度给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五、展开想象体验感受

      1、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爽快地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七、比较阅读,学法实践。

      要求:读课后“‘研讨与练习三’”短文:《三代》,试着实践学法:

      (1)重拟标题;

      1、让学生自读、思考、自由讨论。

      2、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发言后加以点评、明确。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如:①交叉路口②一家人③感人的画面④责任⑤背影⑥爱……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略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品读文句,美点寻踪: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回答::

      “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感受到“爱”的温暖,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先生”。画面真美、感人。

      “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表现出那“先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我们采用先“阅读感知内容,再品读寻踪美点”的方法学习这两篇文章,这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学们按这方法去学习美文。

      八、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我妻子

      母亲散步

      儿子

      八、教学反思:因为本文短小,设计教案之时,按照我们读文的思路,采用问答形式,由“感知”而至“品味”,让学生掌握欣赏美文的基本方法,同时我结合课后的短文《三代》设计了“课堂迁移”,让学生“现蒸热卖”学以致用。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课上只作点拨、指导。在设计问题时我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课上引导多读文段,尽可能使他们从文中找到答案。结果学生讨论发言较积极,课堂气氛还比较活跃,达到预期效果。

      不足之处:就是“品读文段,美点寻踪”之时,可能由于*时认真学习好读书的学生不很多,加上*时的训练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和回答的能力,所以发言的常是那部分爱学习好读书的学生。今后在备课、设计教案时,要尽可能考虑到班上的大多数人,尽力做到既备课又备人,多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回答问题能力的训练。

    散步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体会浓浓的亲情,懂得应该尊老爱幼、珍爱亲情。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大屏幕上的字“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用心去感受他们之间的浓浓亲情。《散步》

      二、学生大声的郎读课文。

      提两个小要求。1、在读的过程中,遇到导学案上重点指出的字时,用手写写,过会儿上黑板默写。

      2、对于自己拟定的小标题,读完课文后看看还需不需要补充。

      三.整体感知, 了解课文所写主要内容。

      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你的理由

      大路小路 一种抉择

      责任 中年人的责任

      (温情的)春天 生命力、暖意

      亲情 互相关爱、浓浓亲情

      四. 读课文

      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

      1、不快不慢、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2、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做示范朗读一样。

      五、品语言

      找出文中你最欣赏、感触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反复品读,感悟内其涵。

      生: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小时候妈妈是我们的港湾,我们的依靠。长大后,当我们的父母慢慢地变老,我们便成了他们的唯一,他们的依靠。

      生: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是整个世界。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是由中年人、老年人和小孩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师:是啊,关爱下一代,呵护老一辈。就是作者心中的整个世界。

      生:写初春景象的那一段很美。感受到春天的活力。

      师:我好象也置身于这美丽的春色中去了。那么,“我”最希望谁呼吸到这清新的空气,感受到这勃勃的生机?(母亲)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了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现在再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欣赏这美丽的初春田野风光,感受作者的浓浓孝心。(学生齐声朗读)

      师:同学们的句句赏析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家的幸福。在我们的家庭中这样的温馨瞬间时时出现。我相信同学能用自己的笔书写下看似*常却不*凡的瞬间。

      六、感恩亲情

      从小到大,你经历过的亲情故事就像海边的贝壳一样多得数也数不清,请你从中选择一个最感人的同大家一块分享好吗?

      七、作业

      生活处处是温情,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我们的父母吧。一杯茶、一句问候,一次促膝长谈都是我们爱的体现。做比说更能让我们的至亲感受到幸福。

    散步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探究文中的人性美、诗意美、语言美,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

      三、教学设想

      在教师充满激情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出示图片

      同学们,是否听说过“乌鸦反哺”的故事?乌鸦,也像人类一样,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长大后的小乌鸦衔食来喂养老乌鸦的举动,多么令人感动,兽犹如此,人何以堪?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爱幼更尊老的故事。(板书课题和作者。)

      补充:《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说,小乌鸦长大以后,老乌鸦不能飞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乌鸦会反过来找食物喂养它的母亲。乌鸦反哺的故事经一代代的口授心传,已为许多人知晓。在某种程度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反哺情结”至今仍是维系社会及家庭走向和谐、温馨和安宁的重要力量。

      在传说中,乌鸦反哺的故事是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故事,乌鸦——是一种通体潦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语出古训《增广贤文》,原文是,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字里行间去感悟、发现

      3、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4、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人文素养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线条

      1、过渡: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全班齐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明确:朗读是阅读文章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文章进行认真诵读,才能真正走进欣赏文章的艺术殿堂。好听的歌总是由优美的旋律传送的;美丽的花得由鲜绿的叶儿衬托;同样,美文得有妙语来表达。这篇课文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读来的感受犹如背着花篮与作者边散步边交谈,于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小花。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勾画出文中有情趣的的句子。布置任务,思考问题(展示关于课文内容的幻灯片)

      2、快速抢答

      ①学生思考后回答,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启发: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明确: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初春,田野。

      ②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线条。

      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设计相关问题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1、散步的缘由是什么?

      明确:为了年老多病的母亲。“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2、在母亲不愿出去散步时,我怎样劝说母亲?明确: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在。(板书:劝)

      3.一家三口散步是生活中常见的镜头,但我们一行人却是与众不同的。我和妻儿陪着又熬过一个严冬的母亲去欣赏初春的秀美景色,大自然蓬勃的生机将会使母亲获得新的活力。请同学们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

      明确:“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4.我和母亲的关系如何?

      明确:“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表明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生命原本就是这样,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5、和美与温馨是家庭生活的主旋律,但偶尔也会发出不和谐的音符。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如镜,有时波浪起伏。我们在笑声中散步,在岔路口,却发生了分歧?

      明确:这个三代之家就像*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板书:分歧)

      6、一老一小,不能两全,只能顾一头,面对矛盾,该怎么办?(板书:让)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但母亲的选择是——

      生:走小路。

      师: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

      生:爱幼。奶奶疼爱孙子,总是谦让,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还是宠着孙子。体现了奶奶是什么样的人?明确:奶奶是一位温和慈爱,谦让体贴的老人。

      7、矛盾解决了,多和美的家庭啊!有意思的小路的确不*顺,我和妻子怎样做?明确:作为主心生命骨的我们,郑重其事地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深沉朗读末段)“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这一“背”,实际上是背起了生活的重担,架起两代人心灵的桥梁。含蓄地写出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赡养老人抚育孩子的重大使命。(板书:背)

      (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挖掘“尊老”内涵。

      过渡: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常的不能再*常的小事——散步来颂扬了“尊老爱幼”的美德。它如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深深地叩击着我们的心魄。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一个人?理由是什么?大家可以和同位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展示图片。)我:孝顺母亲:和蔼、谦让妻子:贤良儿子:聪敏、活泼、可爱

      (四)语言赏析,美点寻踪,探究质疑:

      1、找出你感受最深,觉得最值得体味的句子,读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自己先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提示:可以从写景的句子和文章的主旨句下手(展示图片。)

      2、你觉得这篇散文美在哪里?(展示图片。)

      1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景物描写的意境美

      3*实质朴的语言美

      (五)联系实际,展开想象,体验感受。

      1、假如你是文中奶奶的孙儿,奶奶依从了“我”的想法一起走大路,你会有什么想法?

      2、设想晚饭后,全家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爱看戏曲,爸爸妈妈爱看电视剧,你爱看动画片,遥控器在你手里,你该怎么做?

      3、假如你是文中是“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4、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不管做什么事,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上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的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小组讨论,选代表说)

      师总结:“尊老”和“爱幼”都可贵,这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但我更赞成培根的话,“尊老”更可贵。因为这是人类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珍贵美德——“孝”的集中体现。同学们,你们知道“孝”字的最初写法吗?它是一个会意字,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古人解释“孝”为“善事父母者”。我希望同学们能深刻理解“尊老”的含义,把中华民族“善事父母”这一美德传承下去!

      阅读是个性化的,“感动”的亲情更是个性化的。读完这篇文章,犹如接受了一次道德洗礼。读此文的过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激起我们“父恩比天高,母恩比海深”的触动;它又像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扬起我们生命长河中爱的风帆。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去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去担当。大家都是从小长大的,也都是要衰老的,推己及人,尊老爱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A、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矛盾发生时,怎样处理与家人的关系?

      B、说说父母给予的关爱。设想:饭桌上……,生病了……

      小结:送给同学们最真诚的话语。孝心,永存心头。亲情,永存人间。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上,它们等值。(引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渲染气氛,启发思维。)

      (六)写作指导

      给予我们写作的启示。写自己身边真实的故事,说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用心灵的眼睛寻找真情,用你的手中的笔,抒写实感。

      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的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在新时代再次发扬光大。(板书:精心选材,以小见大,从个别到一般,拨动读者心弦,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七)拓展延伸:抒写亲情,发手机短信给至亲。

      你可以以“亲情”(如:母爱、父爱、家)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或一组比喻句赞颂亲情。

      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

      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

      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

      亲情是茫茫大海的航灯,让人执着坚定

      亲情是皑皑雪中的炉火,让人幸福温馨

      亲情是无边落木的新叶,让人心生希望

      亲情是味淡隽永的清茶,让人祥和宁静

      亲情是温柔婉转的雨珠,让人滋润心田

      亲情是轻柔飘渺的晚风,让人抚*创伤

      亲情是一团温暖的火苗,让人温暖安心

      (八)酝酿情感,全班朗诵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深切的理解母亲的眷眷之爱,

      而儿子更加敬爱母亲。

      (九)作业

      过渡:同学们,家是温馨美丽的港湾,家是心灵愉悦的空间。家庭成员应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使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请你们以“我爱我家”为题,讲述家庭生活中表现浓浓亲情的故事,抒发你对家庭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附:板书设计

      孝心,永存心头

      亲情,永存人间

    散步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点勾画,随时批注阅读的心得、体会,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并在写作中借鉴,选取一角度,学写反映家庭生活的短文。

      德育目标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文章写得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章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必然会遇到困难障碍,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课文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品评,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点拨即可。

      ●教学准备

      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歌带、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明确课文主旨;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包括对一些或用词生动、或句式精美、或辞格丰富、或描写细腻、或情感丰厚、或意蕴深刻的句段的品析;悟读课文,学习说话,表现自己生活中对亲情的感悟。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播放《白发亲娘》歌曲,学生边听歌,边欣赏画面。听毕,教师深情吟咏: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妈妈,是我们每个人情感世界的主角。我们爱妈妈!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饥饿的时候,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长大*时,妈妈衰老了,我们该如何回报妈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板书文题)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新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掌握音、义。

      教师出示投影,检查学生词语积累情况。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汉字注音。

      fēn qí( )xìn fú( )chāi sàn( )

      霎( )时水波粼粼( )嫩( )芽熬( )过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各得其所不知所措委屈

      教师选两位同学回答。

      明确:(1)分歧 信服 拆散 shà lín nèn áo

      (2)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选一个同学示范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注:“/”表示大停顿,“∥”表示小的停顿,“///”表示更小的停顿。“ ”表示重读)

      3.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体味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三、请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绍课文内容

      1.先请几位同学依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的人物。

      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方式:(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2)祖孙三代人;(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4)老年人、中年人、少年;(5)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天真可爱的孙子。

      教师在同学表述的基础上,板书: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2.师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爱是桥梁,爱是纽带;(3)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4)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5)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6)互相爱护、尊重、体贴的一家人;(7)幸福家庭;等等。

      教师顺势出示板书:

      四、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或强大的震撼力或思想教益等方面的内容,集体交流阅读心得,教师酌情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

      1.教师指导学生可从用词生动、句式精美、辞格丰富、描写细腻、情感丰厚、意蕴深刻、角度独特、手法别致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寻。学会圈点、摘录及批注。

      2.学生自由阅读,对课文进行“美”点追寻。教师巡视,掌握大概情况。

      如:有的集中在对文章语言的赏析方面;有的聚焦于文章的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有的着眼于文章写景的两个段落的分析等等。

      3.教师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集体交流,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起他们注意,激发他们深入探究。

      赏析文章“语言美”,可能会有如下一些问题: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提问:这四个人的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可从再现生活和体现儿子对母亲的匠心独运的爱这两个角度思考。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提问:去掉“熬”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从母亲的现状(思想压力和身体状况)角度考虑,“熬”字有“忍耐压力、折磨,承受艰苦”的意思。

      (3)后来发生了分歧……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提问:“分歧”“责任”用在这里,有大词小用之嫌,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写小事用大词,显然是借散步来谈一个道理。

      (4)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提问: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5)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提问: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何特点?你还能找出类似的句子吗?

      明确:句式整齐、对称,有一种独特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写出了慈母孝子之间爱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类似的句子还有七句,此处省略。这种对称的句子为文章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这样写既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关于文章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可能会有如下问题出现:

      (1)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明确:文章选取家庭生活中*凡而又内涵丰富的一个镜头——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间真情,表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小见大,很有艺术性。

      当然,也可以说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鼓励创意。如有的同学以“责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ēi)”为标题,教师应当肯定。

      (2)“文似看山不喜*”,本文情节简单,作者却写得饶有兴味,发人深思,奥妙在哪里?

      明确:本文作者采用了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在情节的起伏跌宕中,体现了一家三代人温和、谦让、体贴的浓浓的亲情。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提问:这一“前”一“后”,一“叫”一“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动人情景?

      明确:写出了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动人情景。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提问:“我”为什么要委屈儿子,“我”处事的原则是什么?

      明确:“我”“走大路”的原因表现了“我”对老人的孝敬;母亲改变主意,顺从孙子,是对孙子的怜爱。这段话表现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骨肉亲情,从中看出“我”处事的原则是“孝”。

      关于文中两个写景的段落,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写景笔墨简省,有神韵,教师可适当引申:第四段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止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和礼赞。第七段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的珍爱。两处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五、悟读课文,设置情境,练习说话

      假如,当你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爸爸、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为一件事有了分歧,后来分歧得到了圆满解决。请仿照课文相关情节,学说一段话,要注意刻画家庭成员,如神态、语言、心理等。

      选几位在班上交流。

      六、课堂小结

      莫怀戚先生犹如一名技艺高超的摄影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凡的一个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语言优美凝练、细节动人,景物描写富含意蕴,值得借鉴。是的,亲情是美好的,它像美酒一般的醇香醉人,像橄榄一般的有滋有味。我们在成长中解读亲情,我们在成熟中品味亲情,传递亲情。

      七、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再写一句。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阅读课本P127林文煌的《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写作活动设计

      (1)少年的时间,许多是在家里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散步》就是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有趣,容易触发联想,从而产生写作欲望,请通过生活细节来展现你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

      (2)本文写景饶有诗意,也有深意,试选择你熟悉的并有所感的一景,也作这样的描述,注意抓住特点,表达自己的感情。(100字左右)

      2.关于组织以“拥抱亲情、感悟亲情”为主题的故事演讲会的设想

      现代家庭中,我们无不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有些过于*淡,你忽视了;有些比较常见,你没在意。请从记忆的沙滩上捡拾这些漂亮的贝壳吧,那就是你闪光的童年。以此为话题,组织一次以“拥抱亲情,感悟亲情”为主题的故事演讲会。

      3.星期天,给同学们布置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 ,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给他们一次成长的机会,在实践中,让他们感悟亲情。

      4.探究性思维训练

      课文中,在我决定顺从母亲走大路,决定委屈儿子时,没有写儿子的反应和妻子的反应,你能对此进行合理而又大胆的想像吗?

      ●备课资料

      《散步》的语言美

      《散步》的语言凝练而又朴实,下面选几个例子作一番简析。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话初看上去,好像就告诉我们:谁,在田野散步。若真是这样,冒号后几个词语的位置就可以调换了。而实际上,原句一经打破,它就不能再现生活:(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2)是“我”陪伴着“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带着“我的儿子”。生活为何要安排得这般有序?其一,“我的母亲”老了,到了晚年,她最需要相伴的,自然是“我”这个做儿子的;其二,儿子有妻子带着,自然也就不会太“放纵”;其三,假如妻子走在前面,母亲的视线就势必会受扰,这样,母亲就不能静下心来去感受春天,感受生命。生活的有序安排,体现了一个做儿子的对母亲爱的独运匠心。

      (2)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里,儿子为什么就不能“抱”?细究起来,初春的田野小路很潮湿,如果是“抱”,身子容易倾斜而滑倒,况且儿子还“很胖”;再说了,“抱”容易挡住视线。一个“背”字,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在这里,却倾注了一位年轻母亲对儿子深情的爱。

      (3)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的前半截读来不是很通畅。改成“但我和妻子都走得很慢、很稳、很仔细”怎样?改后确实通畅多了,可在“我”和妻子背上的,是我们精神的全部寄托啊!如此一来,母亲和儿子就是再轻、再不重,“我”和妻子也只能是走一步,站稳了,仔细看好了下一步,之后才敢向前挪动……这种节奏,与作者笔下的语言节奏是同步的,体现了“我”和“妻子”重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滴水中见太阳光辉。上面三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散步》一文语言*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的特点。读它,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觉得有滋味。

    散步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课堂实录

      一、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设计意图:柔和的的音乐、深情的导入旨在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到散步的意境中来,为文本的情感解读作铺垫。】

      1.配乐朗读,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明确:

      (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

      二、简介作者,检查字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有利于节约课堂时间。】

      1.介绍作者

      简介作者莫怀戚

      2.字词识记(投影出示)

      嫩芽(nèn) 霎(shà)时 拆(chāi)散 熬(áo)过

      分歧(qí) 水波粼粼(lín) 委 屈 各得其所

      三、研读入境,把握主旨

      【设计意图:先“速读”把握文章主干的基础上,借助“心读”让学生深入到文本,理解、品味,而不流于“小和尚念经”的外在形式。】

      1.两分钟速读课文,快速抢答:散步的季节?散步的地点?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学生读后抢答

      2.据抢答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静静地倾听文章的配乐朗诵,一边在脑海中浮现文章所写的情境画面,让我们跟着莫怀戚一家作一次愉悦的心灵旅行。

      4.文章一定拨动了大家的心弦。那么,你能否说说是什么如此打动你的心呢?

      学生回答集锦:

      这是一个多么温馨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啊!

      一家人相亲相爱、理解谦让,他们在阳光下、田野间的散步是一幅最动人的画面。

      这才是天下最浪漫的事!

      文章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尊老爱幼的赞歌!

      四、再读课文,点评人物

      【设计意图: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1.那么,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赏的人是谁呢?请用“我最欣赏 ,因为,从文中 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回答。

      学生各抒己见,各赞所爱:

      “我”——孝顺、体贴、温和、稳重(板书:“我”---孝顺温和)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C:“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我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中的“慢慢地、稳稳地、仔细这几个词语把我的小心翼翼描写得非常逼真,足以看出我对母亲的体贴关心,惟恐母亲有闪失。

      母亲——温和慈爱(板书:母亲——温和慈爱)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写出母亲对我的信任。

      B:“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动词“摸摸”足以看出母亲对小孙子的疼爱,为了孙子,母亲放弃了走大路的想法。“还是走小路吧”说明母亲理解孙子的心思,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小孙子的心愿,彰显了人类生命的真谛——对幼小生命的保护,体现出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儿子——聪明伶俐、善于观察(板书:儿子----聪明伶俐)

      A:“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妻子——温柔贤惠(板书: 妻子——温柔贤惠)

      A: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小结:幸福的家庭,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无论写谁,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真挚的情感:母子情、夫妻情、祖孙情、婆媳情……。 归纳为一个词就是“相亲相爱”或“互敬互爱”(板书:相亲相爱)。

      课后小结

      我们感知了文章内容,又分析了人物形象,明白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板书: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课后习题

      1.积累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二。

      板书

      散步

      “我”---孝顺温和

      母亲——温和慈爱

      儿子----聪明伶俐

      妻子——温柔贤惠、尊老爱幼

    散步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

      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

      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各自练读。

      ⑵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⑴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

      ⑴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⑵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⑶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质疑问难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本教案设计思路】

      本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就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联系实际自然就会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因而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散步教学设计15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自读课,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旨”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含意深刻句子的理解,赏析一家四口各成员的性格特点,从中体会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以及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课上积极营造一种美(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语言美)的氛围,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文章的主旨美。注重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学习本文的关键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最终领悟作者借散步表达的深意,有两处关键需要注意:一是面对分歧时所作的决定;二是篇末所说的“整个世界”。着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处蕴含的深刻含意,以理解文章关于亲情、责任及生命的主旨。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中的深长意味,借鉴“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在合作探讨中提高赏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的情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难点:

      1、文章“以小见大”的语言特点。初步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对于这篇文字浅显却含义深刻的文章的教学,要选择的切入点比较多,可从标题来切入;可从“分歧”来切入;可从人物性格特点来切入;可从人物关系处理来切入;可从初春景物描写来切入;可从全文结句来切入;可从情感表达上来切入。

      我这次选择了从情感表达上来切入。基本思路是:以情感表达的探究理解分析带动文章语言的品析,以文章语言的品析带动主旨的领悟。这个基本的学习链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根据学情来灵活处理。

      2、确定恰当的深化点。

      结合对最后一段这一组特写镜头的分析、品读,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内在含义,从而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七、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制作配套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过程请。

      九、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蕴涵丰富的优美散文,文中体现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散步教学设计16

      一、导入

      散步时一种非常常见的生活经历。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散步只是一种休息方式,但是在作家莫怀戚的笔下,散步则成了一个凝聚亲情的纽带。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莫怀戚一起散步,共同体会这浓浓的亲情。(教师板书题目和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完成我们的预习导学案。

      三、师生合作,探究文章。

      1、师:刚才大家已经读过了课文,大家觉得作者的家庭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引导学生从家庭成员的关系角度出发)

      2、让我们把自己融入这个和谐的家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额朗读课文,想象这一家人散步的过程,然后抢答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抢答题)

      ①散步的时间?(初春)

      ②散步的地点?(田野)

      ③课文*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我)

      ④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产生了分歧,作者解决了分歧)

      3、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内容。

      (一家人在原野上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产生了分歧,分歧在亲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爱中解除了。)

      4、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可能有的句子:

      (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可让学生仿读进行品味。)

      (2)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他们都听我的?引导学生探讨)

      (3)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样地富有诗意,并且使它与庄重的话题“生命”联系在一起,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为什么看到这田野美丽的春景会想到生命?”“这与前文写母亲有无联系?”等问题。并让学生动笔仿写,深入理解语言美。)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这是一句有着深刻含义,富有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中,应鼓励学生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

    散步教学设计1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生字词,理解文章内涵。

      2能力目标:赏析文章美的特色

      3情感目标:理解孝顺是*传统的美德及青年一代所肩负的家庭的重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2、3

      难点:目标3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优美的散文《散步》,散步这项活动,相信生活中很多同学乐此不疲,那么作者所讲述的散步与我们的故事一样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二)检查字词

      之前早读课我们对这篇课*过预习,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信服咕咕分歧霎时拆散水波粼粼嫩芽

      (指名读生齐读)

      【师】同学们预习,今天我们分为三个步骤深入文本:理解文意、朗读文本、赏析文美

      (三)理解文意

      1、老师将这篇课文朗读一遍,同学们可以参照屏幕上所显示的问题,试着一边聆听一边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生抢答)

      (1)散步的时间

      (2)散步的地点

      (3)散步的人有

      (4)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5)结局是

      2很明显,文章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所以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同学们试着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文意。

      明确: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3读至此处,同学们有没有疑问:祖孙三代为什么要去散步呢?文章中说了,母亲老了,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那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是不是应该让母亲多休息呢?

      明确: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时候死去了。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指导:太迟、太迟了总算熬

      【师】:初春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母亲熬过了一个酷冬,出来走走,可以唤起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出来走走。

      (这里学生可能回答:儿子的劝说,可进一步追问,儿子为什么要劝说母亲去散步。)

      初春的景色很美,比如第三段,可追问母亲为什么要欣赏这美好的景色呢?

      4总结:到这里我们明白了散步的缘由、过程与结局,文题散步二字,简洁、准确又富于内涵,有故事的味道又有画面感。理清了文章的内容,我们要把自己对于文章味道的理解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去,下面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

      (四)朗读文本

      在朗读之前,老师给你们一个小建议:读的时候注意慢慢地、深情地朗读,就好像在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朗读的"要求:读出叙事的波折性;

      读出角色的差别

      通过朗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理解三个人物的性格:“我”孝顺善良、我的母亲“慈爱亲切”、我的儿子“聪明乖巧”、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五)赏析文美

      闻一多认为诗歌有三美:音乐美、建筑美、节奏美,那么我们这篇散文你认为美在何处呢?

      1画面美(主要体现在两处景物描写)

      第四段

      第六段

      2语言美

      (1)小家伙儿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儿子的聪明与天真。

      (2)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改句:我们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母亲,我,妻子和儿子。

      好在何处:连用两个我的,显示出我与母亲、妻子和儿子之间的深厚情谊;突出我,显示我在这个家庭中责任重大。

      联系:文章中显示我责任重大的句子还有哪些?

      文章第六段:“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师】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和取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发展。人到中年,“我”是家庭的主脑,母亲、儿子、妻子都听我的。

      3情感美

      赏析最后一段(形容词、比喻)

      总结:作为中年人,“我”和妻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高度的使命感。

      对文本赏析到此处,相信本文的中心呼之欲出:孝顺老人以及中年一代所肩负的使命感。

      【补充说明】: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的写作契机是两个。其一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

      第二个契机则是较有理性色彩。我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悌”却大加赞赏,说*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人做得最好,云云。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师】可能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中年人的使命感感受不是那么真切,但我们应该体会到父母的艰难,承载着两代人的压力。孝顺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丢弃。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用行动关心自己的长辈。

      (六)写法探讨

      象这样通过一件小事去反映一个大的主题,请你给这样一种写法取个名字。(以小见大)

      一滴水可以反射阳光。只要用心去感悟生活,再*凡的事情也能够发掘出深厚的主题,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

      活动: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淡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凡而感人的事。然后推荐一个同学给大家说说。

    散步教学设计18

      学习目标:

      1、朗读,较准确地评价作品人物,体味人性美;

      3、合作、探究学习,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能品味美文的语言。

      4、写作短信,表述并感受浓浓的亲情。

      学习方式:

      朗读、品味、讨论、质疑。

      学习步骤:

      一、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二、朗读课文

      三、课文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它是以爸爸的口吻来叙述的,谁能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给同学们讲述这个故事?

      四、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以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奶奶、爸爸、妈妈。爸爸孝顺、有责任心奶奶仁慈和善良、爱孙子妈妈温顺明理,也孝顺我乖巧、懂事

      五、请谈谈这个家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和睦,温馨。互相体谅、关爱家人。这是个互敬互爱,充满着骨肉之情的家庭。这个家庭是非常团结幸福的,他们都能顾全大局,为他人着想。

      六、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进行讨论(提示:从关键句、关键词入手,注意语言的品味)(学生读书,圈点、勾画,讨论。每个小组可由一人记录通过讨论所形成的问题)。

      七、学生把有关问题提交上来,老师归纳组合,讨论发言,共同探究。

      八、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九、迁移拓展,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亲情为主题,发一条短信,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十一、结课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十二、布置作业

    1、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2、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散步教学设计19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品味积累文章精美语言。

      2、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简析: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作者在选材上颇具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有传统在新的时代的得到了发扬光大。结合实际生活 ,体会身边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人文素养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

      教学过程 :

      一、 激情导入

      二、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

      2、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用一句话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能换个角度为本文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吗?

      三、 品味探究

      (一) 朗读铺垫

      1、指名学生范读

      2、学生自主评价,总结朗读要领。

      3、学生相互挑战读

      4、教师范读片段,学生评价。

      (二) 学法指引

      ① 教师示范,提问题,学生解答

      ② 教师引导学法 “问题探究法”

      (三)、深入探究

      ①学生分组探究学习

      ②全班集体交流

      交流引导的重点:

      A、理解主题,感悟亲情

      B、感悟积累精美语言

      四、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读文章《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在生活中,你觉得自己应该怎样做到尊老爱幼。

      2、说说你知道的关于尊老爱幼的故事、成语、谚语、俗语、歌曲、诗歌、美文。

      五、小结:

      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散步教学设计20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自读课,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旨”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含意深刻句子的理解,赏析一家四口各成员的性格特点,从中体会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以及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课上积极营造一种美(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语言美)的氛围,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文章的主旨美。注重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学习本文的关键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最终领悟作者借散步表达的深意,有两处关键需要注意:一是面对分歧时所作的决定;二是篇末所说的“整个世界”。着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处蕴含的深刻含意,以理解文章关于亲情、责任及生命的主旨。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中的深长意味,借鉴“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在合作探讨中提高赏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的情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难点:

      1、文章“以小见大”的语言特点。初步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对于这篇文字浅显却含义深刻的文章的教学,要选择的切入点比较多,可从标题来切入;可从“分歧”来切入;可从人物性格特点来切入;可从人物关系处理来切入;可从初春景物描写来切入;可从全文结句来切入;可从情感表达上来切入。

      我这次选择了从情感表达上来切入。基本思路是:以情感表达的探究理解分析带动文章语言的品析,以文章语言的品析带动主旨的领悟。这个基本的学习链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根据学情来灵活处理。

      2、确定恰当的深化点。

      结合对最后一段这一组特写镜头的分析、品读,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内在含义,从而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七、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制作配套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过程请。

      九、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蕴涵丰富的优美散文,文中体现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散步 菁选 散步教学设计 菁选20篇 散步教学设计1 散步教学设计1年级 散步教学设计意图 散步教学设计一课时详细教案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