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2023年冬至习俗【10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1-11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冬至的习俗1  苏州冬至吃什么  冬至夜,每个家庭的小辈都要到长辈家中,吃冬至宴、送冬至盘。还有,最重要的一项——祭祖、祭灶,除了鱼肉,还必用团子、糍糕,以示团团圆圆。  最隆重的就是冬至的前一天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冬至习俗【10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冬至习俗【10篇】(精选文档)

    冬至的习俗1

      苏州冬至吃什么

      冬至夜,每个家庭的小辈都要到长辈家中,吃冬至宴、送冬至盘。还有,最重要的一项——祭祖、祭灶,除了鱼肉,还必用团子、糍糕,以示团团圆圆。

      最隆重的就是冬至的前一天晚上——冬至夜,要“好好吃一夜”。宴席上,人们不但要吃百味馄饨,吃用米做的糍糕,吃用肉、豆沙等做的团子。还要喝冬酿酒,此酒只在每年冬至前酿造一次,味道甜淡,清香扑鼻。斟酒入杯,酒香渐渐泛起、然后扩散,最后满室皆是暖暖的甜甜的香气,让人不饮先醉。不过冬酿酒度很淡的,老少妇孺均能喝上两杯。

      冬酿酒

      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吴国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单”更是考究,延续着渊远的吴地风情,形成了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独特意义。

      古城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阳酒是要冬一夜的,当代商人套用了这一俗语,把冬阳改成了冬酿,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于是也就有了冬酿酒的说法。旧时的苏州的冬阳酒是一种米酒,与桂花一同酿制而成,口味甘甜,色泽金黄,隐隐地有桂花的幽香,十分爽口怡人。

      苏州冬酿酒原来叫冬阳酒,因为冬至过后阳气上升而得名。农历认为,冬至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因为这一天过后,阳气上升,万物开始慢慢复苏。所以有一个说法就是“冬至大过了年“。由于宋代以后浙江东阳当地的酿酒名声远播,加上元代马致远《拨不断》“菊花开,正归来。伴虎西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东阳酒,常饮、入药俱良”,才把两种不同的概念混淆了。于是我们才看到古代吴地文人常作“冬阳酒”,其他地区文人常写作为“东阳酒”。到了日本占领后,民间又常作“东洋酒”(误以为是日本酒),一直到近年,商家从《吴歙》“冬酿名高十月白,请看柴帚挂当檐。一时佐酒论风味,不爱团脐只爱尖”发掘出”冬酿“两字。

      馄饨

      据说,苏州人冬至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冬至团

      冬至团又称为“稻窠团”,在冬至日前一夜,磨粉为团,以肉糜、菜果、豆沙、萝卜丝为馅,祭祀并互相赠送。现在吴地农村仍有吃冬至团子的习俗。

      古苏州人过冬至

      早期苏州人过冬至的习俗已经难以考证,但沈建东说,最迟到宋朝,苏州就形成了这样的传统:每到冬至夜,家家都要挂喜神像(即祖先画像),祭拜祖先;小辈还要穿上新衣到长辈处拜谒,称“贺节”、“贺冬”、“拜冬”,一切礼仪都和过大年一样。

      那时候,祭拜祖先是最为隆重的,祭祀时间长达二三个小时。所有家人都要回家,先用丰盛菜肴祭祀祖宗,老苏州称之为“过节”,祭祀祖宗的菜肴重新热过后再摆上桌子,供全家享用,称为“吃团圆宴”,已婚妇女必须回婆家吃冬至夜饭。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冬至祭祀仪式已渐渐淡出苏州人的视线。此外,拜冬、穿新衣等冬至习俗也已变淡。

      现苏州人过冬至

      如今的苏州人流行喝冬酿酒吃团圆饭。

      说起冬至夜的主食,我国通行的是“北方吃饺子、南方煮汤圆”的做法,但老苏州人吃的却是馄饨,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沙佩智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分析,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觉得方方的馄饨皮代表地,中间包的馅就是天,包在一起是“天地不分、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苏州人冬至夜吃“馄饨”,寓意吃掉“混沌世界”,让世界变得神清气爽、更加美好。

      也有苏州人冬至夜不吃馄饨而吃“冬至团”。沈建东介绍,冬至团又称“稻窠团”,用糯米粉加馅料做成,馅料有肉糜、菜果、豆沙、萝卜丝等,做成后用于祭祀、食用或赠送亲友。

      如今,喝冬酿酒、吃团圆饭已成为苏州城里人过冬至夜最鲜明的标志。沈建东说,“团圆饭”无论是冷盆热炒还是鸡鸭鱼肉,都要换上雅名,其中蛋饺叫“元宝”,肉圆叫“团圆”,粉条叫“金链条”,黄豆芽叫“如意菜”,鱼叫“吃有余”,等等,每个菜都渗透着喜气。

    冬至的习俗2

      由于冬至曾经是岁首,故在这天人们总像年节一样,特别关心未来的一年里的早涝和丰歉,占测活动特别活跃,想从大自然中寻求某些征兆,因此冬至习俗之一为:民间占测,看看来年运势如何。

      冬至习俗中的占测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冬至占测之观测日影 《易卦通验》载:

      “晷如度;冬至之日立八神,树八尺表。日中视其晷,如度者则岁美人和,晷进则水,晷退则旱;进一尺则日食,退一尺则月食。”《雄县志》也说:“十一月长至,树八尺之表,以验来岁水旱。大地据表之长而中分之,日影中正则丰,不及则旱,过则水。”

      冬至占测之观云 《陶朱公书》载:

      “冬至观云:徐于子时之*旦观之,若青云起,主岁稔民安;赤云主旱,黑云主水,白云主人灾,黄云大熟,无云主凶。”《易卦通验》载:“初阳云:冬至初阳云,出箕,如树木之状。”又:“运送迎日:冬至之日见云迎送从下嚮,末岁大美,人民和,不疾疫;无云迎送,德薄岁恶。故其云赤者旱,墨者水,白者为冰,黄者有土功。诸从日气送迎其效也。”

      冬至占测之观风 《陶朱公书》载:

      “冬至占风……若南风主谷贵,背风主岁稔,西风主禾熟;若东南风、久有重雾,主水,西南风主久阴。谚云:‘冬至西南百日阴,半晴半雨到清明’。”《易卦通验》载:“冬至广漠风至。”《饶阳县志》说:“冬至东风,主人有灾;南风,主谷大贵;西风主禾熟;北风主丰年。”《肃宁县志》说:“十一月冬至,其日太已于叶蜇之宫,其侯也,天必应之以风雨,风从南来者为度,风邪伤人者也,民多病;其风夜至者,民皆卧而弗犯也,故其岁民少病。”

      冬至占测之观晴雨 《农政全书》:

      “十一月冬至,古谚云:明证暗至。(明,晴也;暗,阴也。正,正月也;至,冬至也。)又谚云:“晴干冬至湿渌年”或者“干净冬至邋遢年”。而说相反。谚曰:“干冬湿年,坐了种田。”又云:“热闹冬至冷淡年。”盖吴人尚冬至欲晴,姑也。或云:“冬至晴,年必晴;冬至阴,年必雨。”《农桑辑要》称:“(冬至)有雾主来年旱。”

      看雪 陕西西乡县习俗:“十一月冬至日,向巴山看雪以占来岁丰歉。”江南《嘉定县志》载:“冬至后逢节三戊日为腊,谚云:‘腊雪是被,春雪是鬼。’又主来年丰,杀蝗虫子。”

      看米价 江南《嘉定县志》载:

      “冬至前米价喜长。谚云:‘冬前米价长,穷人男女倒好养;冬前米价落,穷汉/人价越萧索’。”《农桑辑要》云:“冬至前米价长,后必贱;落则所贵。谚云:‘冬至前米价长,贫儿受长养;冬至前未价落,贫儿转萧索’。”

      冬至占测之其他 《农桑辑要》云:

      “欲知来年五谷所宜,是日(冬至日)取诸种各*量一升,布囊盛之,埋窖阴地后五日,发取量之,息多者岁所宜也。《广*府志》也有同样记载。《淮南子·天文训》:“以冬至日数来岁正月朔日。五十者民食足,不满五十日,日减一斗;有余日,日益一升。”山西《猗县志》载:“长至,农人接视麦根,白蕊多则丰穰。”山东《滋阳县志》:“冬至修燧灶以祈寿。”……

    冬至的习俗3

      听老人们常说,冬至一到,一年中最冷最难熬的日子就到了,数九寒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可今天并不算冷,但真的是冬至节.古老的节气,遥远的由来,却是今天的好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在二十四节气中,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天文学角度看昼夜长短变化的依据是:冬至日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所以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冬至吃饺子,你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呢。呵呵。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朋友,今天你吃饺子了吗?

    冬至的习俗4

      湖南冬至节吃什么?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那么湖南冬至节吃什么呢?

      冬至肉

      湖南人过冬至,会杀鸡宰猪,把肉阴干,称为冬至肉。有俗话说“吃过冬至肉,身体赛牛犊”。长沙城乡居民习惯在冬至前后制腊鱼腊肉,将鱼肉用盐腌四五天后挂当风之处晾干,然后用木屑、谷壳、橘皮、花生壳熏烤,或挂柴灶上熏烟,至其色金红,叫“冬腊肉”,可贮留至次年夏日不腐。

      八宝糯米饭

      湖南长沙株洲等地,冬至的习俗则是吃八宝糯米饭或者糯米糍粑。选糯米、桂圆肉(龙眼肉)、红枣、莲子、杞子、核桃仁、松子、山药和冰糖。将材料混合同糯米蒸熟,也可淋上用牛奶或豆浆加雪耳煮成的甜汁进食。

      汤圆

      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湖南人冬至喜欢吃汤圆,叫做添岁,一家人围坐在火盆边吃汤圆,唠唠叨叨说些陈年往事,温馨的感觉会在汤圆的热气中升腾。

      馄饨

      由于冬至曾为农事节气之首,有其特殊内涵,史称冬至为“亚岁”,长沙俗谓“冬至大如年”。冬至前一天叫“小至”,小至之夜,旧有全家团圆聚晚宴,叫“二除夜”或“冬除”;有的晚宴上吃馄饨,馄饨与“浑沌”谐音,意谓冬至为开天辟地的纪念日,取“浑沌初开,乾坤始奠”之说。

      冬至酒

      冬至又称“冬节”,长沙旧有聚族人于宗祠祭祖的习俗,届时杀猪宰羊,大办“冬至酒”。举行祭祀仪式时,年长者不惜远道跋涉回乡,入祠祭祖。吃冬至酒因男尊女卑陋习,只能男性参加,妇女不能入席。已婚妇女于是日回娘家,夜晚必须赶回婆家。这一天各家还有吃糯米饭的习俗,谓可润皮肤,防手脚冻裂。

      猫乳

      冬至日做霉豆腐,俗称“猫乳”,为长沙地方特产之一。是日采制的桑叶为正宗冬桑叶,解热明目。常见的食物腐乳,在湖南很多方言称“猫乳”。这是因为在方言中“腐”和“虎”同音,人们忌讳说凶猛动物,而猫和虎很像,遂称“猫乳”,反映的是一种趋吉避凶的心理。

      除了要多吃以上食物外,冬至饮食还有注意一些要点。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冬至养生三大原则。

      冬至养生三大原则

      冬至是随时进补的最佳时节,但是也不能大补特补,养生进补要讲究三大原则。

      一要有保温功能。即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

      二要有御寒功能。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因此,应注意补充矿物质。*人一般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只要不偏食,就可以保证人体对钾、铁、钠等矿物质的需求。特别怕冷的人可多补充一些边根带皮的蔬菜。专家认为,这类蔬生长在土壤里,其根部和皮壳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及营养素。

      三要有防燥功能。冬季气候干燥,人们常有鼻干、舌燥、皮肤干裂等症状,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十分必要。维生素B2多存于动物的肝、蛋、乳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冬至的习俗5

      海南岛汉族居民主要从内地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时期迁徙而来,继承祖先的传统风俗不尽相同,因此海南部分地区有冬至扫墓的习俗。

      在海南,冬至又被成为“小清明”,冬至扫墓,要杀鸡、宰鸭,全家族人都回来利用冬至团圆,聚在一块吃团圆饭,团聚祭祖,很隆重,像过年一样。

      侨乡万宁个别乡镇把冬至节称为“饲牛节”,当日让耕牛休息。万宁和乐、后安等镇的人们,不管身在何方,都要赶回老家,在冬至前一两天一家老少一起出动为先祖扫墓修坟,香火点燃,鞭炮四响,寄托追思。

      冬至这天中午人们会在祖居备一卓酒席纪念先祖。八仙桌上有饭仔十碗,小酒杯十个,筷子十双,菜和肉三盘,一双蜡烛和三支香,煤油灯一盏,并备有槟榔、钱宝等。备用齐全后,点上香蜡,斟酒祭祖先。经过男丁行祭拜礼许愿后,烧钱宝和放鞭炮,随后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

      冬至这天,也是外出人员回乡里,和许久不见的亲戚朋友交流感情的时节。女人们也利用冬至团圆,聚在一块聊家事、侃育儿经。小孩子们则呼朋唤伴,撒欢了满村满屋的跑,兴奋劲高涨。

      海南的冬至跟潮汕各市县冬至之习俗基本相同都有吃甜丸的习俗。汤圆在潮汕地区又叫甜丸,相传因为甜丸既甜又圆,是表示好意义,它预示明年又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

      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头,这有如少数民族的“泼水节”一样。如果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门拜访,让外人碰上它,这些外人也会交上好运。

      每年的“冬至”节,海南苗族人家家户户都要用山兰糯米制成一种糕粑来吃,以庆祝一年的丰收喜悦。

      其具体做法是:选取上好的糯米用干净的凉水洗涤并浸泡十二小时以上,然后用漏勺捞出滤掉水,把泡软的糯米放入特制的木橧蒸熟。再把蒸熟且黏糊糊的糯米干饭倒进木臼内,几个人围着木臼抡起杵子舂捣。当感觉木杵逐渐被粘住时就要醮一下糖浆,以利润滑木杵不被粘住。

      一边舂捣一边不断地翻,直至把糯米饭捣烂成糊状为止,然后捞出把它切成块状,用事先已干炒至熟的玉米粉、籼米粉或芝麻等涂撒在外面压*,就制成一种苗族民间的美味糕点了。

      这种糕粑吃的时候醮上自制的蔗糖浆,一时吃不完可以存放几天。冬天天气冷,食物易变硬,把这种糕粑放在炭火上炙烤热后膨胀软化,更是香甜可口。

    冬至的习俗6

      冬至的习俗

      一、拜天祭祖

      冬至的时候有拜天祭祖的习俗,这个习俗是从很多年前就有的,现在的人虽然已经有很多都已经不相信神了,但是这样的习俗还是留了下来。家家户户会准备一些祭祀用的东西,在这一天进行祭祀。祭祀的时候有很多规矩,是比较隆重的。

      二、传统饮食

      在冬至的时候不同地区的人会吃一些当地的特色食物,比如说东北地区一般是吃饺子,合肥会吃南瓜饼,而潮汕吃汤圆,还有滕州会吃一些羊肉汤。曾经这些食物都是很珍贵的,*时没有,只有重要的日子才能吃,比如说庆祝冬至。

      多数人会在冬至这一天和家人聚在一起,一起在桌边聊聊天,或者是到户外走走。这也是一个团聚的时候,一家人也可以在一起培养感情。当人们聚在一起的时候,配合上一些传统的美食,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一种欢乐的气氛出来了。

      三、冬至养生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所以女性和老人家尤其要注意这一天防寒保暖,同时也可以在晚间泡脚,适量进补,吃些养肝护肝食物比如菠菜、芹菜和猪肝等。

      四、家人聚餐

      冬至也是大家团聚的日子,很多*时不在一起生活的家人会聚餐,离家遥远无法返回的,必须打电话或微信给父母、亲人。

      冬至的禁忌

      1、不宜回娘家

      在我国北方有些城市认为冬至不能回娘家。这是由于过于传统的习俗中,“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对媳妇的约束。过去的媳妇会在秋收后回娘家居住,因此有了冬至的时候回婆家的习俗。虽然说现代社会如果还要再严格遵守很没有自由,但是如果家人有特别在意这些传统习俗的,作为晚辈的我们好和气的与家人商量,冬至是团圆的节日,切不可因此与家人失了和气。

      2、不宜结婚

      一般来说节气前后都不宜结婚。古人认为结婚的日子,要避开四立四至前一天,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不可用,宇宙气场处于混沌未开状态,传统习俗中认为此为四绝日及四离日,在此时结婚为不吉。通常我们选择结婚的吉日都比较慎重,因此小编建议大家好避开冬至日另择他日,让婚姻有一个大家都放心满意的开端会更好。

      冬至饮食注意事项

      1、食宜多样

      冬至养生一定要注意饮食的均衡性,一定要保证营养的多样化,身体的滋养需要多种营养,所以冬至要养生就一定要保证饮食的多样化,好是做到谷、果、肉、蔬合理搭配,好是适当地选择一些高钙食品。

      2、食宜清淡

      冬季养生好是不要吃太多的油腻的食物,特别是老年人消化能力比较弱一些,所以好是保持饮食的清单,如果吃太多油腻的食物,避免造成消化不良,出现健康状况,现代营养学的养生要求是老年人好是“三多三少”,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好是多多摄入;糖类、脂肪、盐好是保证能少则少。

      3、食宜温热熟软

      冬天的时候老年人脾胃比较虚弱,阳气比较衰微,脾更是喜欢温热讨厌寒冷,所以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温热,这样可以保护我们的脾胃,而且老年人牙口一般都不好,吃东西的时候喜欢糯软的,讨厌冷硬的,所以好是在吃东西的时候做到遵循养生原则,保证温热熟软的饮食摄入,放弃冷硬的食物。

      4、食宜少缓

      冬至养生一定要注意保持饮食的适度摄入,好是让饮食保持八分饱,不要吃得太饱,太饱的话会给身体的消化系统带来不利影响,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细嚼慢咽,好是保证食物被充分地咀嚼,这样不仅仅对脾胃比较好,而且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利。

    冬至的习俗7

      冬至的由来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不同的地区在冬至都会有不一样的习俗。在这一天*大部分地区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冬至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冬至的习俗:古代纪念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冬至的习俗: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的习俗:台湾民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的习俗:现代民俗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闽南一带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今天是冬至,妈妈一大早就忙活开了,又是和面,又是调肉馅儿。妈妈昨天就说过冬至必须吃饺子。可是为什么要吃饺子呢?我起床后趁妈妈不注意,悄悄来到书房打开电脑,我要找找答案。我在百度里点搜索“冬至的来历”,一下子搜出来好多关于冬至的信息。一一读过后我才知道,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啊。传说是这样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我故意问妈妈“妈妈,你知不知道今天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妈妈摇摇头。“告诉你吧,是为了纪念治病救人的‘医圣’张仲景。这都不知道!”我得意地说。妈妈也有不知道的时候,我暗自高兴地想。从网上我还学会了一首关于冬至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了吗?

    冬至的习俗8

      祭天

      汉代,人们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皇帝要于此日祭天,群臣也互相祝贺。此习俗一直延续至清代,成为在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

      数九九

      民间把冬至义称为作“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一天起,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1天之后便进入春天。冬至之后数九九在全国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物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这首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乎,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_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不仅仅是人们多年来对气候的经验总结,也是人们在严冬时节对春天的一种企盼。

      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

      “冬至饺子夏至面”,过去人家过冬至,饮食习俗多为吃饺子。每逢冬至,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在南方,冬至盛行吃汤圆,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赠鞋帽

      冬至时节,民间有赠送鞋子的习俗。在《中华古今》中有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随着时间的推移,赠鞋给舅姑的习俗逐渐演化为舅姑赠鞋帽给甥侄了。古时手工刺绣,送给女子的,鞋子刺绣多为花鸟,帽子多做成凤形;送给男子的,鞋子刺绣多是猛兽,帽子也多做虎行。

      藏冬冰

      冰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保鲜,又可入药。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后,修窖藏冰。人们用铁钎自河中凿冰,宽一尺多,长二尺多,称为一方。在冬至这天将冰藏窖中,封闭严实,同时藏入各种鲜果,春后取出,在市上销售,颜色宛如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

      南方沿海居民,也习惯在冬至后修缮冰窖,储藏冰块,以便第二年打鱼期间为鱼保鲜。

    冬至的习俗9

      冬至的由来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冬至的习俗活动

      古代纪念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

      九九消寒图

      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

      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杨柳;七九河开,八_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的习俗10

      苏州冬至吃什么

      冬至夜,每个家庭的小辈都要到长辈家中,吃冬至宴、送冬至盘。还有,最重要的一项——祭祖、祭灶,除了鱼肉,还必用团子、糍糕,以示团团圆圆。

      最隆重的就是冬至的前一天晚上——冬至夜,要“好好吃一夜”。宴席上,人们不但要吃百味馄饨,吃用米做的糍糕,吃用肉、豆沙等做的团子。还要喝冬酿酒,此酒只在每年冬至前酿造一次,味道甜淡,清香扑鼻。斟酒入杯,酒香渐渐泛起、然后扩散,最后满室皆是暖暖的甜甜的香气,让人不饮先醉。不过冬酿酒度很淡的,老少妇孺均能喝上两杯。

      冬酿酒

      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吴国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单”更是考究,延续着渊远的吴地风情,形成了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独特意义。

      古城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阳酒是要冬一夜的,当代商人套用了这一俗语,把冬阳改成了冬酿,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于是也就有了冬酿酒的说法。旧时的苏州的冬阳酒是一种米酒,与桂花一同酿制而成,口味甘甜,色泽金黄,隐隐地有桂花的幽香,十分爽口怡人。

      苏州冬酿酒原来叫冬阳酒,因为冬至过后阳气上升而得名。农历认为,冬至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因为这一天过后,阳气上升,万物开始慢慢复苏。所以有一个说法就是“冬至大过了年“。由于宋代以后浙江东阳当地的酿酒名声远播,加上元代马致远《拨不断》“菊花开,正归来。伴虎西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东阳酒,常饮、入药俱良”,才把两种不同的概念混淆了。于是我们才看到古代吴地文人常作“冬阳酒”,其他地区文人常写作为“东阳酒”。到了日本占领后,民间又常作“东洋酒”(误以为是日本酒),一直到近年,商家从《吴歙》“冬酿名高十月白,请看柴帚挂当檐。一时佐酒论风味,不爱团脐只爱尖”发掘出”冬酿“两字。

      馄饨

      据说,苏州人冬至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冬至团

      冬至团又称为“稻窠团”,在冬至日前一夜,磨粉为团,以肉糜、菜果、豆沙、萝卜丝为馅,祭祀并互相赠送。现在吴地农村仍有吃冬至团子的习俗。

      古苏州人过冬至

      早期苏州人过冬至的习俗已经难以考证,但沈建东说,最迟到宋朝,苏州就形成了这样的传统:每到冬至夜,家家都要挂喜神像(即祖先画像),祭拜祖先;小辈还要穿上新衣到长辈处拜谒,称“贺节”、“贺冬”、“拜冬”,一切礼仪都和过大年一样。

      那时候,祭拜祖先是最为隆重的,祭祀时间长达二三个小时。所有家人都要回家,先用丰盛菜肴祭祀祖宗,老苏州称之为“过节”,祭祀祖宗的菜肴重新热过后再摆上桌子,供全家享用,称为“吃团圆宴”,已婚妇女必须回婆家吃冬至夜饭。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冬至祭祀仪式已渐渐淡出苏州人的视线。此外,拜冬、穿新衣等冬至习俗也已变淡。

      现苏州人过冬至

      如今的苏州人流行喝冬酿酒吃团圆饭。

      说起冬至夜的主食,我国通行的是“北方吃饺子、南方煮汤圆”的做法,但老苏州人吃的却是馄饨,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沙佩智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分析,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觉得方方的馄饨皮代表地,中间包的馅就是天,包在一起是“天地不分、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苏州人冬至夜吃“馄饨”,寓意吃掉“混沌世界”,让世界变得神清气爽、更加美好。

      也有苏州人冬至夜不吃馄饨而吃“冬至团”。沈建东介绍,冬至团又称“稻窠团”,用糯米粉加馅料做成,馅料有肉糜、菜果、豆沙、萝卜丝等,做成后用于祭祀、食用或赠送亲友。

      如今,喝冬酿酒、吃团圆饭已成为苏州城里人过冬至夜最鲜明的标志。沈建东说,“团圆饭”无论是冷盆热炒还是鸡鸭鱼肉,都要换上雅名,其中蛋饺叫“元宝”,肉圆叫“团圆”,粉条叫“金链条”,黄豆芽叫“如意菜”,鱼叫“吃有余”,等等,每个菜都渗透着喜气。

    推荐访问:冬至 习俗 冬至习俗【10篇】 冬至的习俗1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