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济南冬天教学设计【10篇】

    时间:2023-01-0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天气是越来越冷了,穿梭在城市的浓雾冷风中,每天都能感受到冬天那强有力的拥抱,心里最渴望的就是温暖了。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文章去领略一个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冬天教学设计【10篇】,供大家参考。

    济南冬天教学设计【10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天气是越来越冷了,穿梭在城市的浓雾冷风中,每天都能感受到冬天那强有力的拥抱,心里最渴望的就是温暖了。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文章去领略一个不同的冬天,那就是济南的冬天。

      二、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听读要求:

      1、注意辨析字音,尤其是生僻字和易读错的字。

      2、思考: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独特之处?

      3、文中写到了冬天的济南的那些景物,注意用笔在文中勾划出来。

      范读后落实字音。

      三、整体感知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独特之处?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特征)

      (天气)温晴

      2、作者是怎么把握到这个特征的?

      通过对比:和北京比,“无风”;和伦敦比,“响晴”;和热带比,“日光不毒”。

      3、作者对于冬天的济南怀着怎样的情感呢?第一段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喜欢珍爱“宝地”

      北京和伦敦都是古都名城,而且北京还是老舍先生的故乡,可先生却把这个词给了济南,喜爱之情由此可见。

      四、研读欣赏

      1、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些美丽的景物?读出相关的句子。

      山:山上的雪青松山草远山的村庄

      水:绿萍水藻垂柳

      2、这些景物是如何体现“温晴”这一特点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温暖:山形环绕小雪山坡有的草色还露着斜阳下粉色的雪水不结冰冒着热气

      响晴:老城晒着日光雪后的阳光空灵清亮的水和天

      3、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

      这是济南的代表性景物,是济南的魅力所在。

      济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誉。著名的趵突泉是72泉之首,位于旧城北部的大明湖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人称城中“家家听泉,户户插柳”。

      在济南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济南的天然屏障。

      清人刘凤诰,有咏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课件图片)

      总结:作者是借典型景物来体现典型特征。

      五、修辞手法

      1、济南的山水是美丽的,可作者笔下的济南似乎比现实中更加可爱动人。这得益于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拟人和比喻)

      我们以2、3段为例来看,首先找出拟人句。

      环抱老城的小山慈善的母亲保护

      薄雪覆盖的山坡婀娜的美人穿着花衣

      斜阳下山上的薄雪害羞的少女粉色

      同是写山,却是姿态各异。分析事物和被比的事物间是如何形成比拟关系的。

      两者之间有共同的性状。

      2、扩展

      积累拟人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六、作业

      读完了《济南的冬天》你是否也爱上了冬季呢?你生活的城市在冬日里是什么样子呢?是否也有令你难以忘怀的记忆呢?

      请以“石家庄的冬天”为题,写一小段文字200字左右。注意运用讲到的写景方法。

      七、板书

      无风山雪村庄

      响晴对比温晴

      无毒日水绿萍垂柳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

      时间:一课时

      上课,师生问好。

      师:“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此写了许许多多的诗文。前一段时间我们举行了古诗文背诵活动。现在哪位同学想为老师和同学们背几句呀?生: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其他学生也踊跃发言。)

      师:同学们背诵的都是绝句或律诗,容量很有限,是取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景的。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写景抒情散文,内容丰富极了,有春草、夏色、春雨、冬雪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这一单元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写作写景散文的方法。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投影课题在白茫茫的背景上)

      师:提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些什么?

      生:感到特别冷;我会想到呼啸的北风、飘飞的大雪、瑟瑟的枯枝。

      (其他同学纷纷举手发言)

      师: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万木萧条、亘古沉寂是我们这里的冬天。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这节课,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

      师:首先请大家明确两个学习重点:

      1、 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投影:1、抓住景物特征写景;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深情。

      (师配乐背诵全文)

      同学们,济南的冬天好吗?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不像我们这里,呼啸的北风令人受不了。

      生: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不像我们这里的冬天,即使有阳光,也是干燥的冷的厉害。生:济南的冬天很温柔,水不结冰,倒还充满了绿意。令人不禁想到我们这里的春天。(学生们发言很踊跃)

      师:好的文章三分赏析七分读,只听了一遍,同学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济南冬天的好处,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读一下课文,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此文的,阅读这篇文章应注意哪些问题?(朗读的感情、语速、语调和语气)

      师:在阅读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能注意下面这几个生字词:

      ①济(j ǐ)南②伦敦(d ūn)③髻(j ì)④镶(xi āng)⑤贮(zh ù)蓄⑥水藻(z ǎo)(投影生字词)

      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的都十分认真。那么你认为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呢?

      生:我认为作者心中充满了感激,济南的冬天给了他在北*和伦敦不同的特别温柔的感受。生:我认为作者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在济南这么温柔的地方过冬,作者自然是很喜悦的;同时,我认为他还为我们*有这么好的地方感到自豪。

      师:那么,你认为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才更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呢?

      生:用较轻声、喜爱和欣赏的语调读。

      师:那请你来读一下,好吗?读你认为读的最好的地方。

      生:读第一、二、三段。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能把那种如诗似画的意境和作者喜爱、欣赏的心情读出来。师:这位同学读得确实不错。哪位同学能不看课本,试着背一下,说一、两句也行。(无人举手)

      师:那就再看一下,只看两眼。谁来试一下?

      (个别学生举手,试着背诵。其他学生也开始不断举起手来。)

      生:背第一段。

      师:同学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真不简单。下面听教师来朗诵第一段,同学们再来感受一下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

      师:那谁说说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

      生:温晴。

      (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

      师:能说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在这里,作者通过和北*、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无风、有阳光、温晴的特点。

      师:说的非常好,用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重点。那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你所到过的一个地方的特点?

      (无人举手)

      师:那你先想一下。你从小学到初中的感受;在家住久了,初到学校的感受;你又到别的地方游玩的感受等等。

      生:对于一个久在田野疯跑的孩子,能坐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读书,那是一种幻想:教室里的气氛是温馨的,知识的海洋无限辽阔。

      生:对于一个久被遗忘的学生来说,能受到老师慈爱的抚摩,那是一种感动:老师的抚摩,是温柔的、慈爱的。

      (师长久无言)

      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作者是选取了哪些具体的景物来描绘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的呢?

      生:山、雪、水。

      生:我认为还有阳光、村庄。

      (其他同学也表示赞同)

      师:对。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这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描绘济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银边”、“蓝天”、“草色”、“白”、“暗黄”、“微黄”、“粉色”(投影这些词语)等词语,色彩鲜明艳丽,恰到好处。同时又运用了十分确切的比喻、拟人(投影比喻、拟人),使景色形象化。通过“日本看护妇”、“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肤”的拟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济南依然温暖如春。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师:济南有山有水,前面老师分析了雪中小山的美,那水呢?哪位同学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一下?

      生:我认为济南冬天最突出的色彩是“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生:我认为这里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水有了人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的热爱之情。

      生:类似的用法,我们在朱自清的《春》中还学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师:同学们分析的都很好。作者写阳光也很有特色,他是结合什么来写的?生:山。

      师: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比喻和拟人。

      师:那么“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有了着落。他们从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自觉的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这几句是从哪个角度写的呢?

      生:从人的感觉的角度。

      师:好的写景文,注意调动人自身的各种感官。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详细地学习。

      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同时又可以写得生动形象。那么哪个同学来总结一下?

      (学生小声讨论)

      生:我认为一要抓住最突出的特点;二要运用多种手法。

      师:非常好。下面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本文的特色。

      (学生再读课文)

      师: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布置作业:模仿本文写法,写篇短文《校园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景物特征。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大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和煦明媚、生机盎然的。那么,与之相对的冬天,将会是另一番景象。说起冬天,大家能联想起哪些词语或者景象呢?(寒风呼啸、寒气逼人、冰天雪地、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北风呼啸……)这些是我们对冬天的印象和感受。可是,在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舍先生笔下,冬天别有情致呢。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背景铺垫: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在济南,老舍过上了安定的生活,经人介绍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胡絜青,“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他曾经说过:“时短情长,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

      2.一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语调要舒缓,注意读出重音和停连。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体现济南冬天特点的句子。

      活动一:我是最佳小导游

      读完课文,同学们对冬天的济南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初来乍到的游客介绍一下济南冬天的特征和景物吧。

      同桌互相说读,个人发言。(不求全面,引导学生说特征说山水)

      预设: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日光不毒,天气温晴。济南是一个有山有水的老城,到了冬天,温暖安适,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围绕着济南,像是把济南放进了小摇篮里。雪后初晴时,济南的小山色彩斑斓,真是秀美。城外的远山,村庄稀疏,白雪点缀,像是一张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画。济南的水,到了冬天也不上冻,水面还冒着热气,水藻越发碧绿。站在水边慢慢往上看去,整个济南像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活动小结: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征是“温晴”。“温”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言,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是指天气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鲜明而不黯淡。济南的冬天,山温暖,水温清,怎能不让人产生满腔温情?

      活动二:争做最美朗读者

      这篇文章中,处处流露着作者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请选择你觉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最充满温情的段落,带着感情读一读,做一次朗读者。

      大家先读给自己听,注意边读边体会,可以在书上标注符号。需要重读的字词下面加“.”需要停顿的地方加“∨”需要连读的地方加“∧”需要拖长的地方加“~”。

      学生活动,评选“最美朗读者”。

      由最美朗读者示范读第三自然段,所有同学再次情感诵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

      示例: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活动三:我来和作家PK

      1.文章的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也有些教材把这句话和写水的段落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段落。你觉得哪一种分段方式更好?

      2.朱自清的《春》用了三个比喻句,作为文章结尾。请你反复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也来改写一下《济南的冬天》的结尾,用“冬天的济南像……”开头,写几个比喻句。

      【设计意图】

      此课是七年级的起始课,让学生会读、爱读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对于经典美文,多读、美读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基于此种认识,我的第一课时设计以“读”为主线,通过设置活动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通过说读、朗读、改写,多角度地进入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文字的音韵之美,同时训练学生的朗读和提炼能力。最后以写促读,通过改写结尾,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有活动以“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思维,是七年级语文课应有的追求,也应该是每一节语文课的追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的语言之妙。

      2.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冬天的济南温情脉脉的情感。那么,老舍先生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温晴”,表达“温情”的呢?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济南的冬天》,探寻语言的奥妙。

      二、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带着喜爱赞美的感情,再次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哪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温晴”。

      活动一:评一评

      勾画出能体现“温晴”的句子或词语,说一说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出“温晴”的。同学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品评:

      图景印证温晴

      修辞表现温晴

      动词刻画温晴

      色彩描摹温晴

      示例:图景印证温晴。文章第一自然段写济南的天气,强调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征,然后,描绘了四幅图景来印证“温晴”。第一幅图景:阳光朗照图;第二幅图景:小雪覆盖图;第三幅图景:城外远山图;第四幅图景:绿水空灵图。这些图景通过描山绘水来印证济南的温晴。

      学生自由点评。教师引导从修辞的运用、动词的选用和色彩词语的使用上深入体会语言的妙处。

      预设:

      修辞表现“温晴”。

      1.对比突出“温晴”

      第一自然段用北*冬天的大风、伦敦冬天的重雾、热带日光的毒辣,和济南冬天做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比喻描绘“温晴”

      文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济南冬天的特征,请你选择你最有感受到一个比喻句,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描绘“温晴”的。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一圈小山”比作“小摇篮”,济南躺在摇篮里享受母亲的慈爱,当然最温暖不过了。

      B.“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两个句子,把雪后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把山坡上的雪景比作“带水纹的花衣”。雪常常给冬天增添几分寒意,但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杀暖冬的特点,反而把冬天“温晴”越发显露出来了。因为那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连山坡上的草色都遮不严,只是给矮松戴上了洁白秀美的帽子,给山坡穿了件花衣。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这句话把城外远山之景比作“小水墨画”,济南的冬天没有水瘦山寒的冷峻峭拔,而是呈现出融融的色调、淡雅的情致,也体现出“温晴”的特点。

      D.“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把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济南有“泉城”之称,“一城山色半城湖”,“蓝水晶”的比喻,描绘出水的温暖、清澈的特点,也突出冬天济南的温晴。

      2.拟人传递温晴(温情)

      活动二:比一比

      请你比读三组句子,选择其中一组说一说,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静静地沐浴在阳光之下,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这一圈小山紧紧地包围着济南,给济南以温暖。

      A.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B.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3. 动词刻画温晴

      活动三:换一换

      换词体会动词的妙用。

      A.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躺)着。

      B. 小山整把济南围(圈)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围)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 山坡上卧(坐落)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铺)着点雪。

      活动小结:“睡”摹写出济南老城闲适的姿态,像一位沐浴着冬日暖暖阳光的老者,安静祥和。“围”展现出小山与济南城亲密依偎的情态;“放”表现出了小山对济南城的呵护和怜爱之情,加上“说”字,连续用三个动词,逼真地表现了小山对济南宠着护着的情态。两个“卧”字,写出了小山村和小雪的宁静、安逸,刻画出济南冬天的温晴。

      4. 色彩描摹温晴

      活动四:找一找

      朗读第四自然段,勾画描摹色彩的词语,体会其妙用。

      学生朗读、勾画、体会。

      教师小结:松的青黑与雪的洁白相映增色,山尖的白色与天空的蓝色相映成趣,山坡上草色和小雪黄白相间,相得益彰。这些颜色搭配恰当、浓淡相宜。如一幅素雅的水彩画,既无黑白照片的单调,又无油画的浓墨重彩,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三、学以致用,仿写片段

      学者吴炫这样评价《济南的冬天》:“叙述语调是*易朴实的,语言是凝炼而亲切的,用词是准确生动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结构。它似乎无结构,但是内容组合的又是这么自然、精巧、恰当。”

      这节课我们从选材、修辞、用词、构图等角度学习了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技巧,请大家借鉴课文的写法,以“家乡的____(春、夏、秋、冬)景”为题,写片段作文。

      学生自由创作。

      秋备:我的教学设计呈现完毕,大家有什么想法?

      陆艳:秋备的设计中不仅有学法指导,而且有教法指导,实用性超强!

      志强:秋备的设计扎实且富有灵性啊。所有的学习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展开的,七年级的孩子一定会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一定很热烈。

      秋备:遗憾的是我现在做了教研员,上课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不能将自己的设计在教学中进行检验。不过幸运的是,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嘉宾,她刚上完《济南的冬天》的公开课。我想让她结合她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课的看法。希望能带给大家新的启示。好,让我们欢迎曹静老师。

      志强:曹静老师好。

      曹静:大家好。

      陆艳:曹老师,你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曹静:大家好,我是曹静。来自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四中学,我也是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一员,很高兴今天能来到聊课吧。

      志强:那我们就针对这节课聊一下吧。听说曹静老师今年去其他学校支教了。

      曹静:是的,这是在支教学校上的。支教学校要求上一节展示课,就上《济南的冬天》。说实话面对《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我郁闷了好几天。直到看到肖培东老师的那句话:“这堂课,其实最要抓的是‘你从哪里读出一往情深’这个问题。这才是《济南的冬天》最关键的思考。”

      秋备:肖老师常有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本领。

      曹静:于是我开始了我的备课思考。散文,是用文字来传情的。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首先要弄清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陆艳:“弄清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曹静老师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备课的方法。

      志强:那么曹静老师认为本课的起点和终点各在何处?

      曹静:本课教学的起点就是学生能够感受到济南山水的可爱,却不知道是借助哪些方法来表达的,不知道文章里所蕴藏的作者的心情。

      教学的终点,教参上提示了四个教学重点:1.继续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情感。3.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4.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方法。很显然,第二点是重中之重,就是在提醒我们,这是一篇写景散文,重点是要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情感。

      秋备:重点确立后就要思考如何围绕它展开教学了。

      曹静:是的。弄清了教学起点和终点,再来审视课文,寻找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语言点。我发现作者写得最动情的语句,集中于三四两段。我把这些语句放在一起看,发现第三段中所有的语言点都聚焦于“小摇篮”,也就是说在老舍心中,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像一个孩子。而第四段中的语言点,如“看护妇”、“花衣”、“害了羞”、“秀气”,这些词语放在一起,会发现所有的美妙语句都似乎聚焦于一个美丽的姑娘。

      志强:一个是“婴儿”,一个是“美丽的姑娘”。比喻不同,情感就不同,朗读的语气也应该不同。曹老师读书真细致。

      秋备:有了这些发现,我们眼前仿佛是两幅完美的图画。我们的赏析就不再是琐碎的。

      陆艳:曹静老师再谈一下具体课堂环节的处理。

      曹静:好的。导入环节,我让学生背诵《春》末尾三个比喻句,之后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表达朱自清对春天的情感。然后,学生朗读《济南的冬天》第一段,用一个词语概括老舍对济南的冬天的情感。

      《春》与《济南的冬天》构成了一组以“热爱”情感主题的寓情于景的群文。

      志强:由情感导入,妙。

      曹静:由情感导入课文,寻找能体会出情感的语言点。学生很容易地发现这些点主要集中于三四两段。再寻找三四段的切入点。

      第三段切入点是“小摇篮”,尤其是对“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句进行朗读指导,体会到母亲对孩子说话的口气。也可以指导人们的想象句,并把二者联系起来理解。进而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山的情感。

      第四段切入点是“花衣”。联系到“看护妇”、“害了羞”、“秀气”等语句,体会作者对雪后小山的青睐。

      秋备:曹静老师是主要采用哪种方式引领学生赏析的?

      曹静:赏析过程,用朗读来贯穿。朗读能最快地拉近学生与课文、与作者的距离,减小学生的语文经验与课文的思想情感的落差。

      陆艳: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大法宝。

      曹静:赏析之后,我引导学生归纳文中表达情感的方法,为仿写做好准备。

      志强:曹老师具体归纳了哪些方法?

      曹静:比喻、拟人修辞方法,儿化音以及感悟“小”字的运用。然后用“朗读——赏析——归纳”的方法,引领学生学习“城外远山”和“济南的水”的部分。

      秋备:学以致用,学与练结合,高效率的课堂。

      曹静:本环节的最后,回扣第一段,再引入背景,体会作者之所以把济南的冬天写得温暖如春,来自于当时较为轻松的境遇和愉快的心情。

      陆艳:这样的设计即回扣了课始导入环节,又为最后的收束环节做好了准备。曹老师是如何收束本课的?

      曹静:收束环节,采用了“湿地聊课吧”中秋备老师的建议:仿写一段,即仿照《春》的结尾,续写几个赞美济南的冬天的句子。学生们的写作热情非常高呢。

      志强:一节课有朗读,有品析,有写作,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曹老师的课扎实有效。听课的老师反馈一定不错。

      曹静:课后听课的老师跟我说:“孩子们听了你讲《济南的冬天》,以后可能都想去济南上大学啦。”不过,我觉得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反思赏析描写环节,还是应该多给学生搭设台阶。我应该认真学习余映潮老师关于雪后小山的赏析指导,学会定点聚焦,引领学生逐渐地进入佳境。

      秋备:曹老师是一个善于反思的老师。课堂有遗憾,我们才更有学习和研究动力。

      曹静:是的。我会继续对这节课进行反思的",也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志强:好的,老师们,这次我们看了秋备的教学设计。曹静老师也谈了她备课、上课的过程,希望给大家对了一些有益的启发,也衷心希望大家给我们留言,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困惑。“聊课吧”欢迎你的加入和参与。这次聊课就到这里。

      嘉宾介绍

      曹静,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四中学语文教师,20xx教育部初中语文培训优秀学员,滨州市教学能手、教科研先进个人,滨城区首批名师,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近年来,主持山东省教研课题“生活日记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顺利结题。曾执教市级观摩课《窗》,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知识》《山东教育》等刊物发表十多篇教学论文,并指导学生在《青少年日记》《中学生学习报》《阅读与作文》《少年先锋报》《同学少年》《学习报》《语言文字报》等报刊发表作文数十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4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表达效果。

      2.学情分析:

      赏析词句虽然一直是文章解读的必要环节,方法、格式已经能初具模式,但因为思考单一,对生活的体验不深,往往只知其一,思考不严谨,答题不全面。文章的写作手法选题时可切入的角度比较多,学生还不能一眼明了,做出精准的判断,即使所用手法判断准确,能写出一言中的的答案仍有待于训练 。

      3、教材分析:本文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度冬如春、秀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学习目标:

      1.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能总结出情景交融的类型和作用,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两个活动,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能总结出情景交融的类型和作用,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当我们探究课文时,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时,我们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品读《济南的冬天》。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响晴:晴朗无云。

      温晴:本课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安适:安静而舒适。

      出奇:特别、不寻常。

      秀气:清秀、小巧玲珑。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贮蓄(zhù):存放、积存。

      澄清(chéng):本课指清亮、透明。

      空灵:美妙无穷而不可捉摸。

      2.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1917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邀回国。1966年被*、“*”迫害致死。他的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此外,他还著有小说《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3.背景链接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听读课文

      1.听磁带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象济南冬天美好的风光,并注意以下要求:

      (1)听清字音,读准每一个字。注意儿化音的读法。

      (2)把握朗读的速度和情感。

      2.进行男女生朗读比赛或者是分组朗读比赛,看看谁读得更好。

      (二)整体感知

      1.济南为何“真得算个宝地”?【交流点拨】济南的冬天在与北*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的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清的。

      2.请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用自己以往去过的地方和济南的冬天作对比,指出济南是个“在北*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的宝地。

      第二部分(第2—5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老城,有山有水,在蓝天下,暖和安适地睡着)

      第三部分(第6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3.作者所描绘的这些美景可归纳为几幅画面?请你为这几幅画面拟写一个标题。【交流点拨】三幅: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第二幅是雪霁初晴图,第三幅是空灵水晶图。

      4.作者通过描绘这几幅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了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了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三)深层探究

      1.济南的冬天美吗?美在哪儿呢?请你用“济南冬天美,美在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段话。【交流点拨】(1)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2)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的小山温暖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3)济南冬天美,美在小雪点染后的山色,树尖上顶着白雪,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上的白雪,好似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白雪黄草组成彩色美景,又像是给山们穿上一件花衣,山腰上的雪被阳光斜射,好像害了羞,微露粉色。

      (4)济南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绿的水,它冒着点儿热气,水藻更绿,与碧蓝的晴空交相辉映,像块蓝水晶,蕴蓄蓬勃生机,洋溢无限温情。

      (5)济南冬天美,美在秀美的睡态,它“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美妙的理想境界!

      2.全班齐声朗读第四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1)全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交流点拨】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2)该段中的动词用得好,请举例说明。【交流点拨】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3.山尖全白了,为什么会像“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交流点拨】这与前文的“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的描写相联系,绵亘的山脉覆盖了雪,远远看去自然就成了镶在蓝天上的一道银边。

      4.全段写“小雪”之美妙,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的?【交流点拨】按照空间顺序,即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了秀美的雪后山景。

      5.雪后山景“妙”在哪些地方?【交流点拨】(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在冬天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请你设计一段导游词。(可选择《济南的冬天》中的任一景点写)【交流】示例: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色。济南素有“泉城”之美称,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闻名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山灵水秀,人才辈出,历代文人墨客多聚于此。

      济南的冬景可真美啊!更美的是冬天的水色,这里的水不但不结冰,反而能映衬得水里的水藻更加绿,天越晴水藻越绿,水边还有许多柳树,柳枝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白云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一眼望去,一片蓝绿白相接的景色,非常迷人!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下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是现代散文中的精品。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冬日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文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上,而是把景物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好的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有序。先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在景物描绘中,不但运用了大量恰当的比喻和拟人句,更在词语选用方面十分讲究,把自然景物描摹得极富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学中,在锻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同时,着重通过分析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而感悟文中描绘冬景的精妙,感悟用语的精当,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欣赏景物描写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当然,在开课之前,不忘告知学生,一切的答案你们那里,即由学生之口道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答案,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学生在解读文本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自信。这样,他们已不仅仅在感悟自然之美、文字之美了。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们敢于积极主动,敢于去自由发挥想像的翅膀,展开合作探究课文,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文章的能力。

      作家介绍,课下注释已有,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解读,不必再去赘述,瞎耽误学生的时间。生词教学也可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解决,不必过于追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知、能目标:

      1、能有感情的熟练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4、明白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5、培养欣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情、价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说说本地冬天的气候、景象。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学过或知道的描写冬天景色的古诗词句(柳宗元的《江雪》、《风雪宿芙蓉山主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让大家感受北方的天气,与课文中的冬景形成鲜明对照。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是另一番风味,到底是怎样的别是一般滋味呢?下面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范读课文。

      1、学生听读,作勾画。

      2、点评。

      三、自读、朗读,整体把握。

      1、边朗读(学生模仿范读,大声朗读),边勾画生词,查工具书,准备朗读比赛。

      2、帮助老师将课文科学合理的分成四个任务块,并说明你这样分组的理由(为下节课分组研习、讨论做好准备)。

      (第一自然段为一组,第二自然段为一组,第三四自然段为一组,第五自然段为一组。按照:冬天的特点—山景—雪景—水景层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掌握“澄清”、“贮蓄”、“空灵”等词语的音、形、义;

      2、通过精读赏析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审美鉴赏力,并初步了解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热爱济南、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用一个4字短语或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印象中的冬天的景象及感受。

      预设: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北风呼呼、风刀霜剑

      2、引言设疑:(多媒体出示图片)济南被誉为“泉城”,有着“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那儿的冬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这堂课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去感受济南冬日的别样风情。

      3、读准字音,了解词义。(见大屏幕)

      二、理清思路,把握特点

      1、听读课文,体悟情感。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勾画出你认为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及能明确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赞美)

      2、自由朗读,把握特点。

      (屏显)思考:“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短语,哪一个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3、理清思路,明确重点。

      假设要给一个从未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的冬天,根据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个方面?

      (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冬水这几部分,着重讲“薄雪覆盖下的山”。)

      三、精段细读,赏析美点(研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小雪后的小山”)

      1、通过分组朗读给第五自然段分层次。

      生读后用单竖线把三个层次标出来,教师指出:第一层概括;第二层细腻描写;第三层议论抒情。

      2、课堂训练:自由朗读本段,思考问题:(屏幕显示)

      ①对这段文字进行的诗意画面命名(“雪后斜阳”,“小山雪霁”)

      ②圈出像线索一样能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妙”,“雪”写的是内容,而“妙”字是画面的特点。请把“妙”字圈下来)

      ③说说这段中“顶”、“镶”字为什么用得好?能从文中再举几个字说说吗?

      (“顶”字写出了雪中小松的形态美,写出了松上小雪的轻盈,它不是压着、扣着、盖在上面。“镶”字用得好,是因为线条很美,写出了天与山相连处逶迤的线条与亮丽的轮廓,同时这个“镶”字也有拟人手法的味道)

      比较:“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④品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的表达之妙。

      (第一,这句话用了比拟的手法;第二,写出了雪后山色的斑斓;第三,给我们以画面之美;第四,有静有动,静中有动,山是不动的,但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给人以动感,诗意盎然。)

      追问:你能从文中再列举几句你认为很美的句子吗?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明确归纳(见括号内容)

      4、想象画面,用减字法读课文。(屏显)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山上的矮松,树尖上,好像。山尖全了,给天镶上一道边。山坡上,有的地方,有的地方;这样一道儿,一道儿,给山们;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叫你希望看见一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微微露出点。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

      四、同桌合作,探究疑点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谈谈你的理解并与同桌交流。

      (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五、小结本课,归纳要点

      1、掩卷沉思: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学习到如何描写景物?(屏显)

      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有条理;情景交融;善用修辞(比喻、拟人)

      2、想象画面,教师提示,试背课文第五段。

      ②最妙的是。山上的矮松。山尖。山坡上。等到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就是下小雪吧,!

      六、作业设计

      1、根据课后练习二的示例,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写一点欣赏文字。

      2、片断仿写练习:以“秋天的原野”或“秋天的校园”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必须运用上述景物描写的方法。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时间

      一、听写字词,检查朗读。

      二、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朗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课件出示练习题。(师生合作完成。)

      ①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伦敦进行了对比。)

      ②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③怎样抒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4)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习什么呢?

      启示细致观察角度多样情景交融运用修辞手法

      (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对比烘托;多用修辞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三、拓展延伸

      1、师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冬天的诗文。

      2、让学生进行和《春》、《三峡》的比较阅读。

      提示:可从语言、内容、写法多角度分析。

      (学生合作分析,教师小结。)

      3、实践。

      (1)小组展示说说家乡冬天的特征。

      (2)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

      四、课后作业

      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

      老舍

      无风声小山摇篮图

      温山雪霁初睛图

      无重雾温

      晴水空灵水晶图绿

      无毒日蓝

      惜缘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8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从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来看,学习本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在《春》中所学到的比喻,拟人的修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据此并结合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确定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反复美读,提高学生欣赏品评美文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③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

      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说教法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我以审美为突破口,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按照审美过程的规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设计成三个大板块,即“课文品读三部曲”: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并在每个板块中引用一句名人名言作为这个环节的“眼”。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领悟美的意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辅之以如下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示范品评法,个性化教学法

      (三)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美文诵读法,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课下布置大家找来一幅最美的图画,自己配上一段欣赏画面美的文字,要求尽量多地用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准备课前交流。

      (此环节的设置,用一种新颖,生动的形式解决字词教学,既可以督促学生预习又可以初步训练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导入新课

      大自然多姿多彩,画家用线条色彩描绘,音乐家用音符节奏表现,而文学家却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古诗有:“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冬天,在北方人们的眼中一向是寒风凛冽,冰封雪冻,然而在一代艺术大师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被描绘得那么美丽多情,温馨可人,富有诗情画意。那么济南的冬天究竟美在哪里?

      请大家赶快走进《济南的冬天》跟随老舍先生去切身感受一下吧!

      (此环节我用优美的语言创设一种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绪,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立时把学生引入学习本文的情境中。)

      三、品读三部曲之一——发现美

      1、美读课文:即读时一要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读出感情,二要有适当的表情,如读第二段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就要做出含笑的表情。

      (美读把教材的无声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以诵读方式融入语文的音乐美,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阻拦地接受课文内容的感染熏陶。)

      2、展示罗丹名言:“美是处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和自然中去发现美!

      请同学们把你们发现的最美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语段画出来,倾注感情,再次进行美读,读给组内成员听,并推荐代表在班上读给大家听。师生点评。

      (此环节的设置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美读中发现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领悟美的意境,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加深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还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3、假如你是导游,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你将分哪几个方面来介绍

      先列讲述提纲,设计一下导游词,然后说给同桌听听,再找三名学生到班上给大家当导游。

      教师适时打出以下提纲供参考:

      先用对比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温情”的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再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最后写济南的水:紧扣“暖”字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当导游这种活泼的活动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口语交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此环节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整体感知课文是品味妙词佳句的前提,可为下面研读课文奠定基础,抓思路教学能纲举目张。)

      (阅读散文,不仔细地咀嚼语言,就不能真正领会作品的美。欣赏妙词佳句,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我设计的下一个环节是……)

      四、品读三部曲之二——欣赏美

     1、“评析式”品味欣赏

      ①教师评析示范:作者锤炼词语的功力深厚,文中不少凝练形象的词语和精彩动人的比喻句,拟人句值得仔细品味。下面就请同学就你喜欢的段落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老师在课前对自己喜欢的作了一番评析,你们可以参考一下。同学们在评析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一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老师将打印好的“薄雪覆盖小山图”评析分发给学生。

      (本文运用比喻拟人,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可是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位,这时教师的示范点拨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做出实实在在的楷模,但教师应该主要充当组织引导者,示范点拨者和激发鼓励者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所以重点应放在下一环节:学生评析交流上。)

      ②学生评析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最深刻最独到的阅读体验写成鉴赏评析的文字,看谁能用特别得体,特别生动,特别详实的语言展示出来。此环节为了避免欣赏语段的重复,把五个段落分给八个组,每组成员完成本组段落评析任务外,还可选其它段落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对作品中感人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一环节是学生自主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课文中多次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肯定能得到学生的青睐,学生在点评交流时,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重点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拟人,比喻写法的好处,如:

      (1)组:甲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除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外,还应引导学生体会到:

      (1)

      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

      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感染,相互吸纳,会营造浓烈的读书氛围。初中学生好胜心很强,为了拿出最好的东西更是用劲心思去理解,品味,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其他学生来讲,能够听到一些不同的理解,可以更加完善自己的思考,同时也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起到激励的作用。)

      2、体验反思:体会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赞美之情的句子。探究“为什么老舍眼中济南最美”

      (本环节要在探究中突破难点,在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找老舍与济南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在小组中把资料交换阅读,学生得知老舍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以致泼洒笔墨,情深意切的依次以济南的马车,洋车,大葱,秋天,冬天,齐大校园等景物,写出了长篇散文《一些印象》。

      通过探索会发现,老舍之所以把济南的冬天写得那么美,是因为他对济南有着深厚的热爱之情,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文章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做到情景交融,才能让景更美,情更真。并理解体会别林斯基的名言“美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

      五、品读三部曲之三——“创造美”

    1、如果你喜欢写作,你可以把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也可以对课前准备的优美画面再次进行描写,注意要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如恰当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2、如果你擅长绘画,就画出想象中的济南美景。

      (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内容,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创造美,这种教学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差异,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有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第一题的设计意图: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与本课开头照应。第二题的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这项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学生想象思维,调动了学生的情感,通过一幅幅画面的描画和欣赏,使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动,使他们在和谐愉悦中得到陶冶,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急于次走进文本,对课文去做审美体验与鉴赏。)

      课堂小结: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但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情感基调

      1.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2.学生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明确:从课文中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再次读课文,提问: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呈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明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作者通过对济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2.作者是如何对冬天景物进行描写的?

      明确: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济南的小山进行了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比喻成了“小摇篮”,将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护者”。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等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周围的一圈小山特别可爱。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对“小雪”进行了描写。“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写雪是“害羞的”并且“露出点粉色”,这些描写都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六自然段对济南的水进行了描写,冬天水不结冰,水里的水藻在晴天的时候也越来越绿,因为这些水是不忍冻上的,况且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作者通过描写使水富有了灵气,通过描写水藻及垂柳,进一步说明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3.作者通过对一系列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何种情感?

      明确: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老舍先生刚从伦敦回到祖国,到了济南,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感受十分真切,当你到一个新的地点后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请谈谈你的感受并写下来。

      2.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课下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学会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因而重心在让学生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准确找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课堂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营造课堂气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难点]: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发髻()镶嵌()水藻()贮蓄()

      澄清()绿萍()着落()薄雪()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贮蓄:

      空灵:

      二、自主探究

      (一)任务一:默读课文,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1、用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

      2、概括的说一说济南的山和水各有怎样的特点。

      (二)任务二:速度1、2段,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3、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5、精读第3—5段

      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

      (1)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参考:秀气。

      (2)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3)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6、“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四、拓展延伸

      1、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如:把小山比作“小摇蓝,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

      拟人的句子更多,明显的透露出作者的情怀。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既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而且给人以美感,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小组内合作交流,谈谈运用这些修辞的好处。

      五、达标检测

      1、填空题

      ①《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____立水zǎo____chéng____清宽chǎng____

      3、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②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5、“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塞外怀古

      [1]没有到过河西走廊的人总以为河西走廊这个地方怎样的荒凉,怎样的寒苦。到了河西走廊之后,便知道所谓荒凉寒苦并不如传闻之甚。但到了河西走廊靠近西域的酒泉[①]以后,景象有点两样了,黄沙白草,风日惨淡,始有塞外之感。往北一望,荒野大漠,遥天无际。南天可不同了,祁连山像一道高墙,自东而西,连绵不断;不分冬夏,顶上常是积雪皑皑。人说西王母的家就在那里。远远望去,也真像有琼楼玉宇在其中隐约闪现。沿着公路的南边,可以看见无数的土堆子,有的延长好几里,有的是一个大墩子旁边连上几个小墩子。这种土堆子沿着酒泉以北的额济纳河往南,跟着疏勒河向西,以至于敦煌的南湖和西湖,几乎随处都是。这就是汉唐时代的边城和烽燧的遗址,有名的汉唐西部长城,就在这些地方。

      [2]我最近旅行戈壁的时候,曾在酒泉一座破败的墩子上了望。已经傍晚了。太阳在西边的地*线上还有簸箕那么大。血红带黄的光芒四面放射,周围的云彩都映成了橙黄色。一个人在墩子上朝着西面和北面遥远的天际看着看着,就随人冥想[注②]中去了。俨然如在汉唐当年,墩子下面那些土堆子都是一座一座的房子,也许是人家,也许是戍边将士的营房,房顶上正炊烟袅袅。放在外边的马群和羊群先后回来了。鸡鸣犬吠以及小儿喧笑的声音,嚷成一片。那座墩子也楼柱完好,雉堞无恙;几个烽哨正在上面聚精会神的望着西边和北边,希望有*安消息到来。一天一天的过去,一年一年的过去。这些人从少年转到中年,老年,也许就死在那里,埋在附近。但是他们从来不颓丧,也从来不堕入幻想。只凭着他们的结实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的斗争。敌人和自然败了,他们胜了,他们的西陲也固若金汤了。两千年,一千年的历史,像电光石火般一转眼过去了。这些人依然长埋地下,烽燧城堡也放弃了,荒废了;我也仍然清醒明白的站在废墩上面。西边的太阳还有一半在地*线上。但是这些废毁的烽燧城堡,照旧很英勇的迎着落日,放出黄色的光辉;西北风呼呼的怒吼,而它们依然静默无言,屹立不动。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

      注:①酒泉:与玉门、阳光、敦煌相邻,均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一带。②冥想:深沉的思考。

      (1)第[2]段中,作者站在墩子上“看着看着,就堕入冥想中去了。”作者“冥想”到了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作者“冥想”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2]段文末说,“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是什么引起作者如此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作这篇文章运用到了象征手法,作者是怎样运用象征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看到酒泉这地方“随处都是”汉唐时期的烽燧、废城等遗址时,有人突发奇想,觉得这都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尤其是在今天西部大开发的古丝绸路上。于是就在这里建起了酒泉汉唐历史文化遗址景区。

      现在,请你依据《塞外怀古》一文中相关的材料,为新建景区写一份“景区简介”,以供景区对外宣传和游客参观用。200—300字。

      提示:可以适当融合、补入文章以外的和你想象的相关内容。

      12、《济南的冬天》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略

      二、自主探究略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5、(1)参考:秀气。(2)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其他略

      四、拓展延伸略

      五、达标检测

      1、①老舍舒庆春舍予②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伫藻澄敞

      3、①晴朗无云,阳光刺眼;②空幽神奇,透明无色

      4、拟人拟人、比喻

      5、考查的是古诗词的迁移与运用能力。*时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有意的将它们进行归类。写雨的诗句如:小楼一夜听春雨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阑卧听风吹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6、第(1)题:戍边将士在边关的生活;戍边的情景;他们与敌人和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其实答案就在文中,只要加以分类概括即可。

      第(2)题:是戍边将士在保卫边疆中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斗争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引起作者深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此题揭示的其实就是文章的中心,精髓。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考虑才能有所收获。

      第(3)题:作者用西北的土墩子抗击风沙、屹立不动的特征来象征守边军士具有的坚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献身精神。(大意)象征手法常常是用一种事物来象征某类人或某种精神。

      (4)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答题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方位介绍;②景物介绍;③原文中未提及的外在相关内容的补入。对原文材料的再造运用是否充分、恰当给分,但不依顺序。

    推荐访问:济南 教学设计 冬天 济南冬天教学设计【10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000字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