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2023年《蒋勋说唐诗》读后感3篇

    时间:2023-01-01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  唐诗的文学成就之高是毋庸置疑的。蒋勋是美学大师,诗、书、画俱全,文学作品也颇佳。《蒋勋说唐诗》,这样一本书的读后感,我很难说出专业的见解,只能是信口雌黄。  在我所接触到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蒋勋说唐诗》读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蒋勋说唐诗》读后感3篇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

      唐诗的文学成就之高是毋庸置疑的。蒋勋是美学大师,诗、书、画俱全,文学作品也颇佳。《蒋勋说唐诗》,这样一本书的读后感,我很难说出专业的见解,只能是信口雌黄。

      在我所接触到的诗歌解读的书籍中,蒋勋是我最推崇的。他从多种角度解读了唐诗的魅力,把唐诗的璀璨光芒投射到读者的眼前。我只能把书中关注到的点呈现出来。

      首先是蒋勋对文学的独到见解(如果他是引用了别人的话,请恕我见识少。)“那些积累了很长时间,和我们的身体、呼吸已经有了共识与默契的语言和文字才叫文学。”文学是有生命的。他不但同于文字记载。只有真正的文学才能够代代的流传。在我10岁那年,家里造房子的时候,借住在村里一户人家。在他家发现了一副扑克牌,每一张扑克牌上都有一首不同的诗,每天晚上妈妈陪我背扑克牌上的古诗打发时间,近两个月的时间,房子盖好,我把五十四张扑克牌上的古诗也背完了。当时就是无意识的,喜欢这些有节奏感的语言,没有带任何功利的把它背了下来。后来对我的语文学习有了很大的帮助。“诗如果不能跟生命对话,就真的味同嚼蜡。”“文学世界最迷人的地方是每一个生命都有不同的自我完成的方式。”“我想文学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是一种状态的再现,不一定非要把事情讲清楚,讲的太清楚就是论文了。”

      第二是蒋勋慧眼选诗。他把浓墨重彩留给了《春江花月夜》,留给了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

      记得读中师的时候就背过《春江花月夜》,觉得这不像一首古人写的诗。“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是每当月圆之夜,都在人们心底浮现的诗句,让人的心沉静下来。人不由自主的思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当我们在一定的情境当中,很多储存在我们心里的零散、模糊的诗句,在生命的某些经验中会忽然活过来,因为情感从来都是相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第三,蒋勋充分解读了唐诗的丰富。1唐诗的开阔。“何处春江无月明”是空间的跨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时间上的跨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心理上的跨越。

      2唐诗的浪漫与洒脱。“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儿女情长;“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不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

      3唐诗的哲理。“抽刀断水水更流”。

      4唐诗的深情。杜甫对李白的友情,“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家国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乡遇知音的惺惺相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生命的眷恋。

      唐诗是美的。“愿逐月华流照君。”但愿化成一片小小的月光,流转到你的身上,相隔千里万里,中间唯一可以连贯的东西是月光。当你身边有人离开的时候,可以给他写上这句诗,表达你对他的牵挂。让我们偶尔远离及时通讯工具,留一点距离,留一点空间,留一点时间给唐诗,去感受那个迷人的世界。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3篇扩展阅读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3篇(扩展1)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范文5篇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范文1

      在这本书中蒋勋教员以一种特别的视角来讲解唐诗的繁华,使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增添了对唐诗的另一种理解。

      蒋勋教员认为从魏晋南北朝起头的三百多年一直是琢磨“唐诗”这颗珍珠的过程。唐诗是诗歌到唐代一个水到渠成的阶段。前人语言的积累和唐朝开放性使得唐代的诗人也有一种生命的开放性,所以才出现了那么多大气的诗歌,像陈子昂的“前不见前人,后不见来者”充满了自负、骄傲,同时又充满了孤独感。唐代的诗人都是可以同时表达孤独和自负,像李白,李白骄傲到极点,是喝酒都只跟月亮喝的那种人,“碰杯邀明月”同时又好大的自恋与孤独。唐代的诗人不断的往高山的高峰上走,把自己放到最孤独的巅峰上。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夕照圆”充满了孤独感,正因为这种孤独,使得诗人起头与宇宙对话。唐代的文人也随着大唐帝国的开拓来到塞外,所以才会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只在书斋里是写不出如许的诗句的。

      蒋勋教员从时代的特点来说唐诗出现的必然性,使我们更能理解唐诗。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范文2

      戏的开头,都要有个精彩的亮相。唐诗亦然。蒋勋选了《春江花月夜》。

      说实话,除了“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样的名句还听过,对于这首诗,其余我都是陌生的。仔细读过蒋老师的品评后,觉得这诗确像是一幅极美的画作。先是江连海*、月共潮生这样的大背景、大底色;然后是江、花在月夜的烘托下的美景,至此一幅画作大的构架及基调已落定;下面就开始画细节,白云、扁舟子、明月楼、妆镜台、卷帘、捣衣、鸿雁、鱼龙,一一描绘,错落有致;最后几句思归之情如何画,只得借满江的树影渐渐淡出、留白。这样看来,整诗的排篇布局确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遣词用字也讲究,篇幅长,又加之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但见长江送流水”的大宇宙意识,拔高了整诗的意境,于是,一篇惊世之作就在初唐史上绽放了。

      以前没有细读的时候,觉得春江花月夜应该是美好繁闹的场景。可原来在诗的后半部分,却藏着诗人那么深深的哀愁。可是唐诗毕竟是唐诗,即便是哀愁,也“哀而不伤”(《唐诗鉴赏辞典》吴翠芬评)。或许是心里思归等等比较低落的情绪说出来有些丢人,总是欲说还休、点到为止,最后一定要将自己的离愁别绪融化在天地间。这就是唐诗给我的总体印象。

      在这首诗里,我想特别提到一句。“愿逐月华流照君”,真真是瞬间就将我击中的句子。会想象,在五六十年代的上海,照一张漂亮的黑白照片,在照片背面上写“愿逐月华流照君”,落下日期,装进信笺,寄予某人。过了很多年,收信的人还会从书里拿出夹了很久的泛黄的照片,抚摸背面的那一句诗。这就是诗的魅力,不管多久再读,都能忆及当年之情,都能感受到月光轻轻流泻在心里的温暖。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范文3

      《蒋勋说唐诗》作者为蒋勋。早在高一时,语文老师便推荐过此书。然而快高三了,我才翻开此书。

      除了第一讲概述唐朝及其文化,第二讲赏析了《春江花月夜》外,其余几讲都是围绕某一位诗人展开。当然,《春江花月夜》似乎也是围绕着张若虚展开的。不过第二章主要讲的还是本诗的内容。

      “春江花月夜”连用五个意象。在诗中也可以看出,五个意象之间,各有一个隐藏的“逗号”,不能将其中的任何两个或多个意象连起来。这便是尊重五个主题的独立性。有次也可以看出其实唐诗,也是在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生命个体也包括了有生命活动的,比如“花”,也有没有实际生命活动的,例如“春”。

      在《春江花月夜》里有这句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对历史的追问。蒋勋作者觉得这是哲学上的追问,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这便是对遥远时间的追溯,甚至可以说是质问。这跟现在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问题,也极为相似早在春秋战国,屈原的《天问》在呐喊地问一个又一个自然现象。古人在由衷地,发出科学,或者说是哲学问题。

      唐诗,也很开放,似乎没有多拘束。我很想问,白居易究竟有没有看见过杨贵妃从温泉里出来的样子,或者说在《长恨歌》里的“温泉水滑洗凝脂”是不是他的想象。此后,就很少出现如此的描写了。这也是对唐代美学的一种反应吧。

      所以读唐诗,可以看到唐朝的许多许多。

      写现在看起来是“情诗”的李商隐,在这一讲里,有一个标题,叫“晚唐的生命情调”,听着挺伤感的,因为又到了一个朝代的尽头。写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内心是如何的?看起来有些豁达,毕竟心有灵犀的人还是有的,看起来又有点伤感,心有灵犀之人,究竟在何处呢?李商隐用多情女子的口吻写下,看起来心事重重。古人的内心,无论男女,尤其是诗人,其实都是很细腻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也是这种生命状态吗?

      不过在此也不得不说,依我愚见,古诗中题材过少,以爱情,亲情,思乡,边塞,被贬官之后的`所见所感为多。精神生活在唐朝,也没那么充实啊。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范文4

      谁现在还会读唐诗?想一想,心里有些吃惊,似乎只有中文系的部分学生和牙牙学语的孩童。这当然也是现实的需要,它实在不能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当下显然不是一个读诗的时代。读诗既没有时间和心情,也不能改善生存环境。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却需要一些诗歌的味道。比如,当有一天面对青山碧水时,我们往往兴奋起来得手舞足蹈,急切地想表达点什么,却似乎只能在“啊啊”声中悻悻地放下手臂。当我们在觥筹交错之间,想文雅一下生活时,却只能词不达意地说着各种说辞或各类段子,请对方下酒。第一个场景很静美,第二个场景很热闹,诗似乎都不能与之相融。但在唐代,诗充盈于生活的各种场景,那时的诗人面对美景可以吟诵抒发,面对美酒可以高唱豪饮。

      这么说,你会说,那是在唐代呀,现在怎么可以!唐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蒋勋说,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但我们对那样的露营岂能无动于衷?唐朝是一次短暂的出走,唐诗里的灿烂与华美让我们感动和嫉妒。我们期望“梦回唐朝”。那么,怎么回去?

      蒋勋告诉我们,要读点唐诗。因为,唐诗是一粒珍珠,值得我们关注和珍惜。蒋勋说,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年,有很多文学实验,这些实验是在为一个大时代的到来做准备,准备文字,准备声音,准备诗的韵律与结构,这个过程就是琢磨“唐诗”这颗珍珠的过程。唐代是诗的盛世,经过几百年“水到渠成”的积累准备,唐诗绽放出灿烂与华美的气质,那么多诗人像彼此有约定一样同时诞生,欣然相携着来赴诗的盛会。

      蒋勋是怎么来读唐诗的呢?他先讲“大唐盛世”,有了真正的“盛、大”,唐朝才是一场精彩的戏,那么多诗人才能在这个舞台上留下自己的传奇,并共同奏响一部空前绝后的交响乐。蒋勋讲的第一首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这首诗里,他认为应将题目中的五个汉字分解开来,即春天不必用来形容江水,花朵、月亮不必形容夜晚,“春、江、花、月、夜”是知己,也是陌路,偶然相逢,又各自离去。在分析了每句诗的含义后,蒋勋说,这首诗从“用字、用句到哲学思想与文字的华美,都到了完美的境地”,这其实不是张若虚个人才气的表现,而是时代的水到渠成。没有魏晋时期的清谈,没有“四六骈文”的练习,就不会产生拥有这样胸怀与气度的诗人,也不会产生具有如此明显宇宙意识的“孤篇”巨制。

      宇宙意识在唐代被诗人们凸显出来,因此唐诗展现出宏大的格局。这是因为,唐代的诗人总是在跟月亮、太阳、山川对话,他们的生命都被放大到巨大的空间中。也因此,他们才会吟诵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空运,描绘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浩茫苍凉,发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千古之问……

      在蒋勋的唐诗讲解中,他多次提到“农业伦理”,并不断说唐代如何冲破农业伦理。什么是农业伦理?简单地说,就是日常的生活规矩,应该怎么着,不该怎么着。唐代是出走的露营,不怎么遵循这个伦理。与“农业伦理”对应的,似乎是出走与清狂。在唐代,它显现为“贵游文学”,继承着南朝王谢子弟的传统,显示出豪华、奢侈的风尚,对青春、豪气、挥霍等等进行直接的歌颂。这也构成了唐诗的主体精神。王维的《洛阳女儿行》、李白的《将进酒》都有对挥霍无度的歌颂。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范文5

      在讲到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李白、杜甫时,蒋勋谈到,“在*的整个思想极度成熟,文学达到登峰的时刻,李白体现了老庄思想的最高完成,杜甫体现了孔孟哲学的最高完成”,两人同时分享了大唐盛世的诗歌高峰,李白是诗仙,才气横溢,不遵守人间的规则;杜甫是诗圣,在群体的生活中进行自我锤炼,承担起知识分子对家国的使命与责任。蒋勋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两个部分:像李白一样对个体生命完成的追寻,因之放歌山林;像杜甫一样回到尘世间,对最卑微的生命充满同情与悲悯。我们一千多年来对两人优劣的讨论,是一个很大的精神浪费,因为文学的美不是生命的窄化,而是让之开阔。

      唐朝的诗人除过具有宇宙意识,反抗农业伦理外,还具有深沉的担当意识。这之间大概有一个过程,先是有宏大的气象,指天问地,高歌豪饮;但等到“渔阳鼙鼓动地来”,*静的繁华生活被打破,更多的诗人开始记录社会底层被政策体制压迫的苦难状态。杜甫在颠沛流离的逃亡流浪中,放下长安水边的丽人(《丽人行》),开始关注兵车(《兵车行》),描绘官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埋怨秋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学带来的压力,留着整个历史当中,变成一种良心。

      杜甫介入现实的巨大努力,被白居易、元稹等人很好地继承起来。他们这些知识分子出于一种自觉,发起古文运动,希望文学能够走向非常浅白的道路,与社会改革结合起来。我们年轻的时候可能对“文以载道”反感,觉得里面是八股教条,但成年后,会逐渐觉得这种反省和批判的动人。白居易认为文学的格律、形式、文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如果不写出“生民病”,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的。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自觉,要面临巨大的压力,但他们还是希望能使自己的文字成为重要的社会批判力量。所以,写了“花非花,雾非雾”白居易不再去写《琵琶行》与《长恨歌》,而是努力关注新丰折臂翁、白头宫女等等,去记录和揭开底层弱势群体的灾难、孤独与苦寂。

      对于李商隐的诗歌,蒋勋将之置入晚唐的整个氛围中去分析。他说,到了晚唐,大唐盛世、李白的故事成了传奇,武则天、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也都成了传奇,李商隐时代只能是对唐代华丽的追忆,李商隐大量的无题诗充满了幻灭与眷恋的纠缠。蒋勋将这类文学定之为“颓废文学”,反映出繁华后的反省与沉思。而读李商隐的诗,主要是体味晚唐这种在繁华过后慢慢暗淡下去的气息,而不是通过论文去分析其中的种种折射。“画面本身只有一个内容,任何人将自己投射进去,其实都可能是错的”。

      中文系白衣飘飘的时代虽是明日黄花,牙牙学语的孩童却是生生不息。喧嚣红尘无法映出唐诗的色彩与价值,但我们的生活之中却不能没有唐诗的气息。远离唐诗,是因为我们要面对现实的无奈;亲近唐诗,是因为我们需要安静地面对内心。出入唐诗,我们的身心才可能更趋*衡、更趋健康。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3篇(扩展2)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3篇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

      在读《蒋勋说唐诗》之前,我认为这本书是一本很是严肃的文学研究作品,本已做好了“坚持”的准备,却不想一打开此书后,就被简练直白,引经据典的评论,滑稽幽默的语言吸引,甚至舍不得合上,一口气看完了才罢休。

      这本书通过介绍唐朝各个期间的六位诗人,讲述了唐朝的兴衰与唐诗文化随之的发展和变化。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以孤篇压服全唐之作”,而蒋勋先生对其中所蕴含的唐的精神的剖析,对唐诗格式的讲解,令我对这首本认为已耳熟能详的诗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而李白又是另一种气概。《将进酒》的狂放不羁,《蜀道难》的大胆想象,李白作诗不受格律束缚,反而善加运用,在作者的率领下,我感受着《蜀道难》多变的韵律节奏,体味着李白用多变复杂的节奏韵律所表现出的蜀道崎岖难行,地形陡峭险峻的特点。安史之乱期间的诗圣杜甫,关心百姓疾苦的`白居易,他们二人有良多描写战乱,兵役重压下百姓的磨难和无奈。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卖炭翁》的解读,令我更深切地领会诗人心里的悲哀和愤慨。而作者以两首诗对比白居易写《长恨歌》,表现出诗人的心境变化,令人感叹。李商隐的时代已是晚唐,旧日繁华只似大梦一场,在李商隐的诗中见到“向晚”,“凋碧树”,“落日”等意象,总让人感到一丝感伤。而有时,又有一种对生命的感悟。有人说晚唐时的诗词藻华丽,但我读了这本书后,却感到自己明白了那个时代的诗人们那难言的情感。

      在讲堂上,我通过学习诗的形式,格律,*仄,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来学习一首诗,而在这本书中,我随着作者细细感受每一首诗的精神,全然没有讲堂上把诗一个字一个字地分析的全无意境,而仿佛有种沉浸在文学的空气中的愉悦和轻松。书中不仅介绍唐诗,也详细地介绍了唐朝不同期间不同的`风气,政治,公共的思惟习惯,从而也使我良多以前有不理解或认为诗人写的奇异的地方有了正确的认识,有盛唐的歌舞升*,思惟开放,才有了李白的随意潇洒;有了安史之乱如许的战乱期间,才有了杜甫这般的忧愁悲愤;有晚唐繁华落尽,才有了李商隐的感伤嗟叹。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伟大,而作者则率领我们去真正理解,感受这份伟大。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2

      这本书我和老公一起读的,但方法截然不同。我花了五六个小时逐页逐字认真研读,把喜欢的句子画上波浪线,再花了两小时做读书卡片。老公歪在沙发上,书页翻得哗哗响,两个小时从头看到尾。我和他交流读书感受:“你觉得蒋勋写得咋样啊?”他傲娇地一扬头:“我只是用这本书复习了一下以前读过的唐诗,回味了一下诗句,至于蒋勋写的啥,我不关注。”

      看他那拽拽的样子,我心里很怒,很想照他鼻梁捶上几下,打掉他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自信与自负,但却不得不承认,他这个读书方法更有效率。因为几天过后,如果不回头翻书和卡片,我也不太记得蒋勋说了啥,只记得那些重温的诗句了。

      《蒋勋说唐诗》其实一本演讲实录,是蒋勋演讲、别人整理的。共分十讲,着重介绍了《春江花月夜》以及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五位诗人的作品,选作充分体现了蒋勋个人的审美情趣。比如他选讲了《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但我觉得这首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蒋勋自称是“大众美学教育”者,所以这本书是给大众看的,相对浅显,有点像《百家讲坛》,力求让听众听懂,同时又要给人以美的体验,讲解的词语非常华丽、华美,力求给听众以唯美的体验和感觉。

      这本书有相当大的篇幅是逐句讲解,可以说这部分对我启发不大,但下面几个观点或心得于我而言是新的,读毕让我觉得值得一记:

      一是这段话:“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唐诗里有一种灿烂与华美,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伦理。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会觉得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相对其他朝代的沉闷、压抑、循规蹈矩,唐朝显得是那样的张扬、活跃、跳脱,唐诗里荡漾着一种强劲的生命力,每当你消沉、抑郁,读一读唐诗,就会给自己的"精神补补钙,第二天又能昂首上路。唐朝果然就像度假日,留给我们的都是鲜活的记忆。

      二是关于王维诗歌风格的不同体现。以前我读王维的诗,心底会隐隐觉得奇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这些诗句相互之间太矛盾,风格差异过大,不像同一个人,但也仅仅是觉得奇怪而已,从未去思索,从未去探究。

      而今看了蒋勋的文字,终于解开心底的疑虑,蒋勋用反复的对比,让我们看到王维的心路:曾经年少,恣意张扬;曾经出塞,眼界开阔;曾经*,看尽繁华;曾经入狱,受尽折磨;终于避世,勘破人生。了解了这些,再读王维,才能理解诗句背后的意义,才能读懂诗中映射的心语。

      三是蒋勋读诗的经验:“《春江花月夜》让我赚了挺多钱,因为爸爸说你背一句,我给你一块钱,所以就把这首诗背熟了,后来又很喜欢用毛笔写,所以对于这首诗我有背诵的经验、记忆的经验、手抄的经验。诗跟小说不同,文字非常精简,你去阅读的时候,又去抄写,与纯然阅读印刷出来的诗,感觉有一点不同。…………如果你手抄过这首诗,与这首诗的情感,会有一点点不一样。”

      我读诗,背的多,会反复背,写的少,偶尔开会时无聊,在纸上默写一下。看了蒋勋的说法,觉得非常有道理,写过之后,你对诗的感情和理解会更进一步,就像谈恋爱,本来只是互相聊天,后来忽然有一天,拉手了、拥抱了,一下子觉得亲密起来。

      四是对儿童诗歌教育的一点想法。蒋勋的原话不是针对儿童读诗的:“我希望这首诗可以是被忘掉的东西,有一天把它忘得干干净净了,也许在某一个月圆之夜,在某一个角落,忽然一个句子跑出来,那个时候才是这首诗影响最大的时候。”“好的诗不是专业研究的对象,好的诗是活在口边的,它常常被人脱口而出,契合了生命在刹那的状态和体验。”“希望大家读过这首诗,一走出去就忘掉,把它忘得干干净净,有一天,你不要盼它,它就会回来。它会变成你生命的一个部分,躲在角落里,忽然就告诉你“江天一色无纤尘”,也许在希腊,也许在高雄,你也不知道它在什么样的时刻等着你”。

      蒋勋的这些话可以说道出了读诗背诗的真谛所在,不是为了考试得高分、不是为了炫耀记忆力有多好,全是为了某个时刻,脱口而出,哦,这句诗用来形容眼前的情景或概括此刻的感受是多么的贴切。

      我10年去四川,车行走在盘山道上,心中有特别多的感慨,那时候觉得我要是会背《蜀道难》该多好啊!可惜之前我一直觉得太拗口懒得背。后来读到“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觉得我要是早知道这两句诗,过二郎山的时候吟诵一下该多么有意境啊!

      我小时候挺喜欢背诗,但那时候我妈妈还要求我把后面的解释也背下来,解释太长了,常常有好几页,背了几篇实在背不动就把书藏起来了,就这样错过了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又偏爱唐诗,不喜宋词,最近这些年才慢慢咀嚼出词中滋味,虽然现在也坚持背诵,但常背常忘,下了很大功夫背会了《春江花月夜》,二十几天没复习,记忆就成残片了。

      我有个同学儿子三岁多,听其他同学说已经会背《唐诗三百首》了,被称为神童。我觉得我妈妈和我同学的做法都有点极端了。

      小孩子是一定要背诗的,但不要急,慢慢来。不用理解诗的意思,会背就好,音对别读错别字就好,总有一天他会明白这首诗到底写的啥。不要操之过急,一下子背几百首,如果不能反复练习回忆,也是会忘掉的。每周能背一首就好,读高中前能会背五百首,这一生就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循序渐进,一首一首地背,让背诗成为一种习惯,让背的诗成为骨子里的深刻记忆,将来有一天当周围情境与某句诗契合时,能够脱口而出,得到心灵上的喜悦和慰藉,孩子会特别感谢你。

      总之,《蒋勋说唐诗》这本书,深入浅出、清新华丽、小有启发、值得一读。但我们时间宝贵,要读的书还有很多,所以——读一遍就好。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3

      在这本书中蒋勋老师以一种特别的视角来解说唐诗的繁华,使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增添了对唐诗的另一种理解。

      蒋勋老师认为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三百多年一直是琢磨“唐诗”这颗珍珠的过程。唐诗是诗歌到唐代一个水到渠成的阶段。前人语言的积累和唐朝开放性使得唐代的诗人也有一种生命的开放性,所以才出现了那么多大气的诗歌,像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充满了自负、骄傲,同时又充满了孤独感。唐代的诗人都是可以同时表达孤独和自负,像李白,李白骄傲到极点,是喝酒都只跟月亮喝的那种人,“举杯邀明月”同时又好大的自恋与孤单。唐代的诗人不断的往高山的高峰上走,把自己放到最孤独的巅峰上。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充满了孤独感,正因为这种孤独,使得诗人开始与宇宙对话。唐代的文人也随着大唐帝国的开拓来到塞外,所以才会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只在书斋里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

      蒋勋老师从时代的特点来说唐诗出现的必然性,是我们更能理解唐诗。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3篇(扩展3)

    ——《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3篇

    《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1

      谁现在还会读唐诗?想一想,心里有些吃惊,似乎只有中文系的部分学生和牙牙学语的孩童。这当然也是现实的需要,它实在不能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当下显然不是一个读诗的时代。读诗既没有时间和心情,也不能改善生存环境。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却需要一些诗歌的味道。比如,当有一天面对青山碧水时,我们往往兴奋起来得手舞足蹈,急切地想表达点什么,却似乎只能在“啊啊”声中悻悻地放下手臂。当我们在觥筹交错之间,想文雅一下生活时,却只能词不达意地说着各种说辞或各类段子,请对方下酒。第一个场景很静美,第二个场景很热闹,诗似乎都不能与之相融。但在唐代,诗充盈于生活的各种场景,那时的诗人面对美景可以吟诵抒发,面对美酒可以高唱豪饮。

      这么说,你会说,那是在唐代呀,现在怎么可以!唐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蒋勋说,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但我们对那样的露营岂能无动于衷?唐朝是一次短暂的出走,唐诗里的灿烂与华美让我们感动和嫉妒。我们期望“梦回唐朝”。那么,怎么回去?

      蒋勋告诉我们,要读点唐诗。因为,唐诗是一粒珍珠,值得我们关注和珍惜。蒋勋说,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年,有很多文学实验,这些实验是在为一个大时代的到来做准备,准备文字,准备声音,准备诗的韵律与结构,这个过程就是琢磨“唐诗”这颗珍珠的过程。唐代是诗的盛世,经过几百年“水到渠成”的积累准备,唐诗绽放出灿烂与华美的气质,那么多诗人像彼此有约定一样同时诞生,欣然相携着来赴诗的盛会。

      蒋勋是怎么来读唐诗的呢?他先讲“大唐盛世”,有了真正的“盛、大”,唐朝才是一场精彩的戏,那么多诗人才能在这个舞台上留下自己的传奇,并共同奏响一部空前绝后的交响乐。蒋勋讲的第一首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这首诗里,他认为应将题目中的五个汉字分解开来,即春天不必用来形容江水,花朵、月亮不必形容夜晚,“春、江、花、月、夜”是知己,也是陌路,偶然相逢,又各自离去。在分析了每句诗的含义后,蒋勋说,这首诗从“用字、用句到哲学思想与文字的华美,都到了完美的境地”,这其实不是张若虚个人才气的表现,而是时代的水到渠成。没有魏晋时期的清谈,没有“四六骈文”的练习,就不会产生拥有这样胸怀与气度的诗人,也不会产生具有如此明显宇宙意识的“孤篇”巨制。

      宇宙意识在唐代被诗人们凸显出来,因此唐诗展现出宏大的格局。这是因为,唐代的诗人总是在跟月亮、太阳、山川对话,他们的生命都被放大到巨大的空间中。也因此,他们才会吟诵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空运,描绘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浩茫苍凉,发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千古之问……

      在蒋勋的唐诗讲解中,他多次提到“农业伦理”,并不断说唐代如何冲破农业伦理。什么是农业伦理?简单地说,就是日常的生活规矩,应该怎么着,不该怎么着。唐代是出走的露营,不怎么遵循这个伦理。与“农业伦理”对应的,似乎是出走与清狂。在唐代,它显现为“贵游文学”,继承着南朝王谢子弟的传统,显示出豪华、奢侈的风尚,对青春、豪气、挥霍等等进行直接的歌颂。这也构成了唐诗的主体精神。王维的《洛阳女儿行》、李白的《将进酒》都有对挥霍无度的歌颂。

      在讲到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李白、杜甫时,蒋勋谈到,“在*的整个思想极度成熟,文学达到登峰的时刻,李白体现了老庄思想的最高完成,杜甫体现了孔孟哲学的最高完成”,两人同时分享了大唐盛世的诗歌高峰,李白是诗仙,才气横溢,不遵守人间的规则;杜甫是诗圣,在群体的生活中进行自我锤炼,承担起知识分子对家国的使命与责任。蒋勋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两个部分:像李白一样对个体生命完成的追寻,因之放歌山林;像杜甫一样回到尘世间,对最卑微的生命充满同情与悲悯。我们一千多年来对两人优劣的讨论,是一个很大的精神浪费,因为文学的美不是生命的窄化,而是让之开阔。

      唐朝的诗人除过具有宇宙意识,反抗农业伦理外,还具有深沉的担当意识。这之间大概有一个过程,先是有宏大的气象,指天问地,高歌豪饮;但等到“渔阳鼙鼓动地来”,*静的繁华生活被打破,更多的诗人开始记录社会底层被政策体制压迫的苦难状态。杜甫在颠沛流离的逃亡流浪中,放下长安水边的丽人(《丽人行》),开始关注兵车(《兵车行》),描绘官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埋怨秋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学带来的压力,留着整个历史当中,变成一种良心。

      杜甫介入现实的巨大努力,被白居易、元稹等人很好地继承起来。他们这些知识分子出于一种自觉,发起古文运动,希望文学能够走向非常浅白的道路,与社会改革结合起来。我们年轻的时候可能对“文以载道”反感,觉得里面是八股教条,但成年后,会逐渐觉得这种反省和批判的动人。白居易认为文学的格律、形式、文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如果不写出“生民病”,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的。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自觉,要面临巨大的压力,但他们还是希望能使自己的文字成为重要的社会批判力量。所以,写了“花非花,雾非雾”白居易不再去写《琵琶行》与《长恨歌》,而是努力关注新丰折臂翁、白头宫女等等,去记录和揭开底层弱势群体的灾难、孤独与苦寂。

      对于李商隐的诗歌,蒋勋将之置入晚唐的整个氛围中去分析。他说,到了晚唐,大唐盛世、李白的故事成了传奇,武则天、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也都成了传奇,李商隐时代只能是对唐代华丽的追忆,李商隐大量的无题诗充满了幻灭与眷恋的纠缠。蒋勋将这类文学定之为“颓废文学”,反映出繁华后的反省与沉思。而读李商隐的诗,主要是体味晚唐这种在繁华过后慢慢暗淡下去的气息,而不是通过论文去分析其中的种种折射。“画面本身只有一个内容,任何人将自己投射进去,其实都可能是错的”。

      中文系白衣飘飘的时代虽是明日黄花,牙牙学语的孩童却是生生不息。喧嚣红尘无法映出唐诗的色彩与价值,但我们的生活之中却不能没有唐诗的"气息。远离唐诗,是因为我们要面对现实的无奈;亲近唐诗,是因为我们需要安静地面对内心。出入唐诗,我们的身心才可能更趋*衡、更趋健康。

    《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2

      《蒋勋说唐诗》其实一本演讲实录,是蒋勋演讲、别人整理的。共分十讲,着重介绍了《春江花月夜》以及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五位诗人的作品,选作充分体现了蒋勋个人的审美情趣。比如他选讲了《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但我觉得这首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蒋勋自称是“大众美学教育”者,所以这本书是给大众看的,相对浅显,有点像《百家讲坛》,力求让听众听懂,同时又要给人以美的体验,讲解的词语非常华丽、华美,力求给听众以唯美的体验和感觉。

      这本书有相当大的篇幅是逐句讲解,可以说这部分对我启发不大,但下面几个观点或心得于我而言是新的,读毕让我觉得值得一记:

      一是这段话:“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唐诗里有一种灿烂与华美,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伦理。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会觉得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相对其他朝代的沉闷、压抑、循规蹈矩,唐朝显得是那样的张扬、活跃、跳脱,唐诗里荡漾着一种强劲的生命力,每当你消沉、抑郁,读一读唐诗,就会给自己的精神补补钙,第二天又能昂首上路。唐朝果然就像度假日,留给我们的都是鲜活的记忆。

      二是关于王维诗歌风格的不同体现。以前我读王维的诗,心底会隐隐觉得奇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这些诗句相互之间太矛盾,风格差异过大,不像同一个人,但也仅仅是觉得奇怪而已,从未去思索,从未去探究。

      而今看了蒋勋的文字,终于解开心底的疑虑,蒋勋用反复的对比,让我们看到王维的心路:曾经年少,恣意张扬;曾经出塞,眼界开阔;曾经*,看尽繁华;曾经入狱,受尽折磨;终于避世,勘破人生。了解了这些,再读王维,才能理解诗句背后的意义,才能读懂诗中映射的心语。

      三是蒋勋读诗的经验:“《春江花月夜》让我赚了挺多钱,因为爸爸说你背一句,我给你一块钱,所以就把这首诗背熟了,后来又很喜欢用毛笔写,所以对于这首诗我有背诵的经验、记忆的经验、手抄的经验。诗跟小说不同,文字非常精简,你去阅读的时候,又去抄写,与纯然阅读印刷出来的诗,感觉有一点不同。…………如果你手抄过这首诗,与这首诗的情感,会有一点点不一样。”

      我读诗,背的多,会反复背,写的少,偶尔开会时无聊,在纸上默写一下。看了蒋勋的说法,觉得非常有道理,写过之后,你对诗的感情和理解会更进一步,就像谈恋爱,本来只是互相聊天,后来忽然有一天,拉手了、拥抱了,一下子觉得亲密起来。

      四是对儿童诗歌教育的一点想法。蒋勋的原话不是针对儿童读诗的:“我希望这首诗可以是被忘掉的东西,有一天把它忘得干干净净了,也许在某一个月圆之夜,在某一个角落,忽然一个句子跑出来,那个时候才是这首诗影响最大的时候。”“好的诗不是专业研究的对象,好的诗是活在口边的,它常常被人脱口而出,契合了生命在刹那的状态和体验。”“希望大家读过这首诗,一走出去就忘掉,把它忘得干干净净,有一天,你不要盼它,它就会回来。它会变成你生命的一个部分,躲在角落里,忽然就告诉你“江天一色无纤尘”,也许在希腊,也许在高雄,你也不知道它在什么样的时刻等着你”。

      蒋勋的这些话可以说道出了读诗背诗的真谛所在,不是为了考试得高分、不是为了炫耀记忆力有多好,全是为了某个时刻,脱口而出,哦,这句诗用来形容眼前的情景或概括此刻的感受是多么的贴切。

      我10年去四川,车行走在盘山道上,心中有特别多的感慨,那时候觉得我要是会背《蜀道难》该多好啊!可惜之前我一直觉得太拗口懒得背。后来读到“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觉得我要是早知道这两句诗,过二郎山的时候吟诵一下该多么有意境啊!

      我小时候挺喜欢背诗,但那时候我妈妈还要求我把后面的解释也背下来,解释太长了,常常有好几页,背了几篇实在背不动就把书藏起来了,就这样错过了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又偏爱唐诗,不喜宋词,最近这些年才慢慢咀嚼出词中滋味,虽然现在也坚持背诵,但常背常忘,下了很大功夫背会了《春江花月夜》,二十几天没复习,记忆就成残片了。

      我有个同学儿子三岁多,听其他同学说已经会背《唐诗三百首》了,被称为神童。我觉得我妈妈和我同学的做法都有点极端了。

      小孩子是一定要背诗的,但不要急,慢慢来。不用理解诗的意思,会背就好,音对别读错别字就好,总有一天他会明白这首诗到底写的啥。不要操之过急,一下子背几百首,如果不能反复练习回忆,也是会忘掉的。每周能背一首就好,读高中前能会背五百首,这一生就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循序渐进,一首一首地背,让背诗成为一种习惯,让背的诗成为骨子里的深刻记忆,将来有一天当周围情境与某句诗契合时,能够脱口而出,得到心灵上的喜悦和慰藉,孩子会特别感谢你。

      总之,《蒋勋说唐诗》这本书,深入浅出、清新华丽、小有启发、值得一读。但我们时间宝贵,要读的书还有很多,所以——读一遍就好。

    《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3

      《蒋勋说唐诗》其实一本演讲实录,是蒋勋演讲、别人整理的。共分十讲,着重介绍了《春江花月夜》以及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五位诗人的作品,选作充分体现了蒋勋个人的审美情趣。比如他选讲了《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但我觉得这首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蒋勋自称是“大众美学教育”者,所以这本书是给大众看的,相对浅显,有点像《百家讲坛》,力求让听众听懂,同时又要给人以美的体验,讲解的词语非常华丽、华美,力求给听众以唯美的体验和感觉。

      这本书有相当大的篇幅是逐句讲解,可以说这部分对我启发不大,但下面几个观点或心得于我而言是新的,读毕让我觉得值得一记:

      一是这段话:“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唐诗里有一种灿烂与华美,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伦理。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会觉得这一年回想起来,最美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相对其他朝代的沉闷、压抑、循规蹈矩,唐朝显得是那样的张扬、活跃、跳脱,唐诗里荡漾着一种强劲的生命力,每当你消沉、抑郁,读一读唐诗,就会给自己的精神补补钙,第二天又能昂首上路。唐朝果然就像度假日,留给我们的都是鲜活的记忆。

      二是关于王维诗歌风格的不同体现。以前我读王维的诗,心底会隐隐觉得奇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这些诗句相互之间太矛盾,风格差异过大,不像同一个人,但也仅仅是觉得奇怪而已,从未去思索,从未去探究。

      而今看了蒋勋的文字,终于解开心底的疑虑,蒋勋用反复的对比,让我们看到王维的心路:曾经年少,恣意张扬;曾经出塞,眼界开阔;曾经*,看尽繁华;曾经入狱,受尽折磨;终于避世,勘破人生。了解了这些,再读王维,才能理解诗句背后的意义,才能读懂诗中映射的心语。

      三是蒋勋读诗的经验:“《春江花月夜》让我赚了挺多钱,因为爸爸说你背一句,我给你一块钱,所以就把这首诗背熟了,后来又很喜欢用毛笔写,所以对于这首诗我有背诵的经验、记忆的经验、手抄的经验。诗跟小说不同,文字非常精简,你去阅读的时候,又去抄写,与纯然阅读印刷出来的诗,感觉有一点不同。…………如果你手抄过这首诗,与这首诗的情感,会有一点点不一样。”

      我读诗,背的多,会反复背,写的少,偶尔开会时无聊,在纸上默写一下。看了蒋勋的说法,觉得非常有道理,写过之后,你对诗的感情和理解会更进一步,就像谈恋爱,本来只是互相聊天,后来忽然有一天,拉手了、拥抱了,一下子觉得亲密起来。

      四是对儿童诗歌教育的一点想法。蒋勋的原话不是针对儿童读诗的:“我希望这首诗可以是被忘掉的东西,有一天把它忘得干干净净了,也许在某一个月圆之夜,在某一个角落,忽然一个句子跑出来,那个时候才是这首诗影响最大的时候。”“好的诗不是专业研究的对象,好的诗是活在口边的,它常常被人脱口而出,契合了生命在刹那的状态和体验。”“希望大家读过这首诗,一走出去就忘掉,把它忘得干干净净,有一天,你不要盼它,它就会回来。它会变成你生命的一个部分,躲在角落里,忽然就告诉你“江天一色无纤尘”,也许在希腊,也许在高雄,你也不知道它在什么样的时刻等着你”。

      蒋勋的这些话可以说道出了读诗背诗的真谛所在,不是为了考试得高分、不是为了炫耀记忆力有多好,全是为了某个时刻,脱口而出,哦,这句诗用来形容眼前的情景或概括此刻的感受是多么的贴切。

      我10年去四川,车行走在盘山道上,心中有特别多的感慨,那时候觉得我要是会背《蜀道难》该多好啊!可惜之前我一直觉得太拗口懒得背。后来读到“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觉得我要是早知道这两句诗,过二郎山的时候吟诵一下该多么有意境啊!

      我小时候挺喜欢背诗,但那时候我妈妈还要求我把后面的解释也背下来,解释太长了,常常有好几页,背了几篇实在背不动就把书藏起来了,就这样错过了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又偏爱唐诗,不喜宋词,最近这些年才慢慢咀嚼出词中滋味,虽然现在也坚持背诵,但常背常忘,下了很大功夫背会了《春江花月夜》,二十几天没复习,记忆就成残片了。

      我有个同学儿子三岁多,听其他同学说已经会背《唐诗三百首》了,被称为神童。我觉得我妈妈和我同学的做法都有点极端了。

      小孩子是一定要背诗的,但不要急,慢慢来。不用理解诗的意思,会背就好,音对别读错别字就好,总有一天他会明白这首诗到底写的啥。不要操之过急,一下子背几百首,如果不能反复练习回忆,也是会忘掉的。每周能背一首就好,读高中前能会背五百首,这一生就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循序渐进,一首一首地背,让背诗成为一种习惯,让背的诗成为骨子里的深刻记忆,将来有一天当周围情境与某句诗契合时,能够脱口而出,得到心灵上的喜悦和慰藉,孩子会特别感谢你。

      总之,《蒋勋说唐诗》这本书,深入浅出、清新华丽、小有启发、值得一读。但我们时间宝贵,要读的书还有很多,所以——读一遍就好。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3篇(扩展4)

    ——唐诗读后感10篇

    唐诗读后感1

      自从上了六年级,我很少有时间投身于我所热衷的赏心悦目的读书——“悦读”上。总是无法摆脱述《数学题典》《闯过100分》——“题海”,每天5时50分起床,22时30分睡觉,见同学娓娓狂侃学习,稍有偏题便是不正经。尽管如此,成绩却每每不见上涨,更是在多次“大考”中失利。我累极了,开始抱怨人生的公*:“为什么辛勤耕耘没有收获?为什么奋发努力也不见成果?为什么为什么……”

      思想一旦走进了误区,难见好转,我在那段时间里就很苦恼。我拿出一叠古诗诗集。于是我翻开了,我看见了“把酒临风”的苏东坡迎面走来。滴居黄城中,把酒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覆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一蓑烟雨*生任,踏雪飞鸿。苏东坡同我一样满腔豪情,然而爱情曲折、仕途艰辛的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坦然面对一切得失,被贬杭州,他却自得——青春竹杖,绿绿芒鞋,眼中只有秋水泛清波,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甘于被贬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不,我学会了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便是。”他笑答。我若有所思——也许面对失败我也该收获一份坦然?还未细想,只见一位身穿白衣,骑着驴的歌者向我招手,一看,原是李白。李白同我一样对前程充满希冀,然而官道不如意,人们希望他歌颂当政,赞美君王,他却不,他要一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坦然地接受一切得失,行至蜀路,一路高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身着“白大挂”,头顶发飘飘,眼中一片豁达。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不,我学会了坦然,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三分啸成了剑气,回首望去,前途一片好景。”

      我终于懂得了,原来他们也是同样的豪迈激情,只是,他们勇于面对眼前的失败,中伤……我也要一样!

      别在怨天尤人了,我对自己说,我才十二岁!我也会坦然面对眼前的挫折,我也会像他们一样收获坦然的美丽……

      我合上书,自信的抬起头,一阵微风吹过

      教师简评:*的诗歌世界,博大精深,烟波浩淼,小作者能从诗歌的世界中读出勇敢坚强,实属难得。

      通过作者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倾诉,我们看到了作者清新隽永的文笔,恰当古诗词句的引用,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较为丰富的文学积淀。

    唐诗读后感2

      唐诗,是*文化中的瑰宝,是*诗歌的高峰,而《唐诗三百首》更是唐诗中的精华。从牙牙学语起,父母就教我们背诵唐诗。什么:白日依山尽呀,床前明月光呀等等,也就成了我们童年的歌谣。自学习认字后,各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也成了我们启蒙读本。

      就诗人而言,我比较仰慕李白。李白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可真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诗仙”啊!我很喜欢他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呀。

      我还喜欢李白的《春思》、《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这些语句优美的诗歌。

      就诗歌形式而言,我比较喜欢的多是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之类的诗,因为它们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容易记住。但有时不足二十余字的唐诗竟也包括多层的意境,并且每个字各具文采。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可谓唐诗中的有名典故,竟会到达得一字而诗意盎然,易一字而诗意全无的地步。这,真让我佩服之极。

      此刻,许多唐诗都已进入了我们的小学教材中,成了我们学习*文化、了解中华礼貌的入门阶梯。而我的书架上,也有几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它们成了我常读常新的读物,读后令人浮想联翩。我爱《唐诗三百首》。

    唐诗读后感3

      起初,唐诗带给我的印象是单调、乏味的。后来,阅读了《唐诗三百首》,我对唐诗又产生了新的印象。

      唐诗是多彩的。

      唐诗,是绿色的。它既是“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嫩绿。嫩得青翠,嫩得可爱;又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淡绿。淡雅的颜色若隐若现。它们不像墨绿有深沉的颜色牵引住人们的眼球,只是靠着一点点淡淡的绿色博得人们的青睐……

      唐诗,是红色的。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淡红,像泛起了红晕的少女的脸颊;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红,红得灿烂,红得似火。

      唐诗,是白色的。是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洁白,白得纯洁,白得无暇。令人陶醉。是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白。不是那种纯洁的白;不是那种透明的白,而是那一缕缕皎洁的白。白得悲惨,白得寂寥,白得凄凉。

      唐诗,不仅是多彩的,也是精彩的`。

      有“独怜幽草涧边生”的荒野之景。描绘了荒山野岭的独特环境。令人对野草萌生爱怜之心。

      与上句相比,我更喜欢、更觉得杜牧的《江南春》更为精彩。“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现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雨景。黄莺动听的歌声加上鲜嫩的绿叶与红花,江南城里到处都是酒家的旗子在缓缓飘动。南朝建造的宏伟寺庙,不知有多少楼阁沐浴在蒙蒙细雨中。这美丽的春雨图秀了江南的景,醉了人们的心。

      唐诗,是多彩与精彩的!《唐诗三百首》一定会让你对唐诗有很大的了解!

    唐诗读后感4

      我们*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灿烂群星,以其独具的魅力一向传承下来。而唐诗无疑是这浩瀚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闪射异彩的超级明星。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述鹅的情态,给人一种高洁傲岸的感受。还有李白写的《静夜思》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并且携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让人感受那种孤独意象在诗人心中与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这些短小的唐诗给我的心灵一种独特的震撼。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

      让我感觉唐诗犹如浩瀚无涯的汪洋大海,若想畅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触是只作欣赏,而不作具体评价,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在此刻的环境中很难体会到唐诗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发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解释,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我去寻找创作一种意境,倘若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就更就应用事实说话,比如透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

      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就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能够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能够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就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以有涯之身,学而无涯。

    唐诗读后感5

      听爸爸说,古诗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古代*有名的诗人写的很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是我们一个国家可以很好的文化历史遗产,作为一名*人一定要好好学习背诵掌握。

      妈妈告诉我,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背诵古诗,三岁就能背诵30多首,虽然不知道意思,但听几遍就能跟着一首大概。 我还记得“红豆生于南,春发几许。”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鹅,鹅,向天空歌唱。” 当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现在读古诗,一边看原文,一边读翻译,理解诗歌的意思,还觉得古人与众不同,用这么几句话,表达了这么丰富的意思和一些美丽的图画。 知道古诗的意思,我更喜欢背诵古诗。 有时候你可以想象一些照片。 如“荒烟直,长河落日圆。” 我能想到沙漠的辽阔和美丽。如“荷叶后天无限绿,映荷花别样红。” 它让我想起了我参观西湖时看到的美丽景色。 朗诵<将是山顶,一览众山小>,爸爸甚至告诉我这个暑假要带我去泰山,感受山顶的美景。 我太高兴了。

      根据我父亲的要求,我将每天背诵一首诗不会,而将古诗评论。我哥哥每天都听我背诵。他甚至背诵了一些古诗。他不仅能背诵常见的简单古诗,如《鹅颂》、《春晓》 ,而且还能背诵一些不太常见的诗,如《送哥哥》、《众人皆雁不飞》、《知了》、《远方,不受秋风吹》等,有的甚至比我的背还快,最愿意背《马高垂柳处》.最烦人的是,当我爸爸问我的时候,他也抓回来了,甚至让我回去了,我说他2,他哭了。我必须这么做。爸爸让他背下来的,现在他会唱20首歌了。我父亲笑着说,朗诵诗歌是额外的奖励,我小时候喜欢听别人赞美我。

      诗歌在简单的话可以显示一幅美丽的图画,或表达某种情感作家,真的像父亲说,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背诗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同时也影响了弟弟,我越来越喜欢背古诗。

    唐诗读后感6

      小时侯刚会说话、口齿还不清的时候,爸爸就教我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虽然能读背好多首,可是对诗的意境、用词却是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在再读,虽然还是那短短几行简洁的文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给我好多启示。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许多著名诗人的作品,有的描写祖国的美丽风景,如“停车做*枫林晚,霜叶红二月花。”比喻生动形象,把秋天火红的枫林美景,呈现在大家的眼前。有的描写朋友间的深厚友情,如“桃花潭水深千丈,不及汪伦送我情。”用千丈深的桃花潭水来形容友情,可见两人间的友情有多深呀。有的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统一的渴望,直到死前还不忘叮嘱自己的孩子“……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无忘告乃翁。”还有的诗教育我们要勤奋学习、奋发图强、团结友爱……每一首是都是一个哲理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唐诗三百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常读古诗,能使人明智,让我们一辈子受益。它能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指引着我们、帮助着我们,为我们保驾导航。

    唐诗读后感7

      今年暑假我有幸阅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则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古诗只要细细地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唐诗是*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璨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

      在我们小学生读的唐诗中,其实有的诗句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相同,如李白的《静夜思》是表达诗人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外出打工,长时间没见家人都有思念家人的`情感。再比如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有个“敲”字,显示出贾岛行为很文明、很有礼貌。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红绿灯,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要是到了一户人家,就要懂得讲礼貌、懂礼仪。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唐诗与我们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们小学生一定要好好背诵唐诗哦!

    唐诗读后感8

      如今的我们,我们服从时间,然后一再改变。难得寻觅唐诗的底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还对唐诗的一字一句理解得半白半熟的时候,就开始喜欢它,很喜欢它。

      年少时,当我只是个未满十岁的小孩,我知道《静夜思》在诉说对亲人的思念与叹不尽的忧愁。它宛如一首凄美的思念诗。

      现在,我知道的《静夜思》除了那种凄美的凉,还有剑指江湖的敞亮。李白身着白衣遥望明月,明月入了他的怀却纳凉了他的心。他抚笔,在月光的照射下,抚着他轻长的发丝,那时的他看着他那青中透白的秀发,有些轻浮,有些放荡,他好像行走在江湖上,一边怀念,一边独野的少年。

      《唐诗三百首》不看注解,在幻想的构造里解也有一番风韵。

      待我言予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我会想象,那是一位身着素衣的女侠客,走过了山涧,朝云川绕了一圈,又回到起点的壮举。那山水无尽的赞叹。

      在唐诗里面,可以发现更多。

      许多人,一直在寻找与自己世界相处的方式,后来我们懂得了,却输给了青春和时间。比起这种输,我更加宠幸与唐诗中的忧愁。如今的忧愁太过残忍,唐诗里的忧愁却有一种独有的“爱”对友人的关心,对亲人的怀念,他们的诗中,即使怎么凄凉都暗藏暖意。

      我发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喜欢掩藏杜鹃的风姿,对于亲人的思念却把明月入怀。即便他的思物再怎样的相似,但却,有着不同的情意。李白与汪伦是情谊的深刻。高适与董丈对有着他的怀念与另一种祝福。他们的经历不同,情谊不同,用的诗句也有所不同,一样的"却是那种怀念的孤独里的暖意。

      世有情,待你未曾孤独;世有爱,待你认真解读。这种情爱,一直寻觅;它一直藏在每一首唐诗的身骨上,你可以用心去喜爱它。

      我热爱的生命,有着唐诗的底蕴。

    唐诗读后感9

      诗,唐代的一种流行文体,注入了古人无限思想与活力。唐诗,我国古代文化之林的明珠,集各种特色于一身。为唐的繁盛撒下了多么辉煌的一笔......

      亮点一:循序渐进

      《唐诗三百首》是学习古人的基础,打开《唐诗三百首》就给人一种浅而易懂,韵味深厚的感觉,有一种童真,一种童趣,而作者却又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大诗人,这又在无形中增添了一笔兴趣。慢慢地,等你有了一定的诗歌基础和意境,诗歌的层次又高了一级,这时候,你就特别喜欢念诗,但苦于无词。诗人也在变化着,从非常熟悉的到从未接触的。到了最后一个层次,你会惊讶的发现自己会做诗了,而且也知道很多诗人,对诗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习惯了感觉这首诗怎么怎么样的方式。就在这样一个整体环境下,唐诗教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尊从孔子的教训思想,以积小成多之法助你了解唐诗。

      单篇诗的结构流程也很有味道,它先以诗人原文的方式展现出来,多读几篇,有了语感;其次是注释,它对自我了解古诗大意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初读者训练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接下来是诗意,可以使读者从原版的.角度出发,切身感受古人的意味,让人如身临唐朝一般,将知识一串一串地包了起来。一首一首,一块一块,把诗的知识及作者的的信息圈在了一块。

      这些巧妙的设计,可让读者们可以高效的学习,轻松的傲游唐诗界。

      亮点二:分类有序

      首先,整本书是按绝句、律诗、古风、乐府来排版的,从最简单的开始,绝句短小精干便于理解记忆。绝句又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和婉押韵,语言简明扼要,虽不为什么千古传诵的名句,但也首首有必诗之处,耐人寻味;律诗在绝句的基础上要多一些句子,与记录较长的事情;古风和乐府在押韵或句式方面要求不是很严格,多注重实际,读后让人感觉到趣味无穷......

      诗人在排版上有很多特色,先在安排我们认识的诗人,然后再引进别的诗人。读过一段时间后,对古诗也有了自己的感悟,再读自己陌生的诗,读者并不会感到陌生,相反,会觉得似曾相识,在哪儿看到过似得。在这个过程当中,名气大的诗人充当了一个招牌的角色。如同交朋友一样,由已经认识的朋友介绍自己的朋友给你,就这样,你交的朋友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你认识的诗人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这会使你学古诗的信心大增。

      有序的分类是一个大的骨架,这个大骨架越好,那么对唐诗而言,也就没有什么难点了。

      亮点三:剔糟取精

      唐代,几百年的历史;唐诗,应以万计。如何才能吸取古文化精华防止封建文化传播呢?筛选成一个重点。现在的《唐诗三百首》中,我们读到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激情;读到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读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乡愁;也读到了“焉知万里连云色,不及尧阶三尺高”的誓言......却没有那些封建的和极其消极的文章,这就是因为这本书经过了严格的剔糟取精,每一首诗的精华,都有可读之处,都值得我们学习,这让我们能健康,自由的成长!

      唐诗,一种我们了解古人的途径,一种播种希望的方式,一种满载酸甜苦辣的人生,穿搜在二十一世纪,我们应好好品味,品味,在灯光下,感受着唐诗的魅力。追溯唐诗的意境,愿我最心爱的唐诗被继续保存下来,供万代使用!

    唐诗读后感10

      《唐诗三百首》唐诗是*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从小开始读诗,以后对我会有很大帮助。当时我并不了解诗中的意思,后来,上了小学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注音版《唐诗三百首》,通过爸爸用的`方式给我讲解,我开始自已读这本书,并逐步了解诗中的意思。其中我特别喜爱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李商隐、杜牧的诗。唐诗三百首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例如说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的香炉峰瀑布,巨大的瀑布如雪白的绢缎垂挂在山壁上,有如一条直上直下的大河,仿佛天上的银河坠落人间,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它那雄伟壮观的气势,感叹我们国家如此美丽的江山,我们应该保护这一切,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家。

      还有很多描写感情的诗,比如孟郊的《游子吟》、陆锦的《送兄》、李白的《送友人》等,其中我尤为喜欢《游子吟》,父母对我的爱就象春天的阳光一样照耀、温暖着我,这首诗使我懂得了感恩,我一定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李绅的《悯农》描写了当时封建社会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画面。这让我体会到我们应该尊重劳动者,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诗中还有如祖咏的《望蓟门》等描写报国大志的诗,让我懂得要爱自已的国家,知道要感谢*叔叔们,有他们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王之焕写的,它让我明白了若想看得更远、更广,就得再往上爬一层楼;惟有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目的,实现自已的理想。

      爸爸妈妈说这本书里有我们老祖宗千年流传下来的精神,为我打开一扇扇看世界、看人生、看历史的奇妙窗户,我觉得读唐诗三百首使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实现梦想,就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不仅是为我们自已,也是为祖国。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3篇(扩展5)

    ——《唐诗》读后感600字3篇

    《唐诗》读后感600字1

      如果说*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人的精神力量。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历史文化。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

      书中各种诗体都有,如:五言律诗、绝句、七言诗……在各个诗人笔下出现了一首首名诗,一个个名句。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书的取材也十分广泛,不拘一格。不仅有描写自然风光的,也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还有表达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的。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又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这本书是应有尽有。每一首诗的风格都不一样。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他像老师,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做事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那样含义深刻。拿起这本书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唐诗三百首》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留在一代代*人的心中。作为一个*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吧!

    《唐诗》读后感600字2

      对自然的仰慕,对英雄的壮举,对友人的思念。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以只好借《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来代替我那无法形容的诗句。让我们一起吟诵并感悟唐诗三百首吧。

      山水之气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起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沵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美好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起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起,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起面对人生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我读《唐诗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间人世情,我体世间人之挫……

    《唐诗》读后感600字3

      具备初中或以上文凭的人都知道,这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面的名句。这两句诗是些送别时的情景。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抒写送好友上任的情怀。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觉间已来到城外。回望那长安城在三秦的护卫下显得如此无奈;遥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风烟迷雾中竟是如此凄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会?离别的伤感,袭上王勃的心头。但想到为官的友人与自己,上任、调离,实在是*常之极的事,又何必徒伤别离。悲伤的情绪也去了不少。高兴地面对别离,只要我们彼此心中着对方,即使远隔千里,我们的心却紧帖在一起。念及此时,所有的离愁别绪似乎都已荡然无存。

      送君千里,终有别。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湿润。“快别像女孩子一样,流泪送别。看,只要我们彼此心里有着对方,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这是何等开阔的胸襟,何等超脱的情怀。空间上的距离永远隔不断心灵的联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将千古传颂。

      其实,但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深度还远远不够。在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必然有他存在的社会根源。唐朝是我国的封建社会走向顶峰的朝代,而在初唐,这种繁荣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所表达出来的豪迈,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3篇(扩展6)

    ——唐诗优秀读后感读书心得作文3篇

    唐诗优秀读后感读书心得作文1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 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唐诗优秀读后感读书心得作文2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年少时,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于是,我便轻易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己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为心中的慰藉。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人崇洋媚外。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3篇(扩展7)

    ——《唐诗》读后感 (菁选20篇)

    《唐诗》读后感1

      自从上了六年级,我很少有时间投身于我所热衷的赏心悦目的读书——“悦读”上。总是无法摆脱述数学题典闯过100分——“题海”,每天5时50分起床,22时30分睡觉,见同学娓娓狂侃学习,稍有偏题便是不正经。尽管如此,成绩却每每不见上涨,更是在多次“大考”中失利。我累极了,开始抱怨人生的公*:“为什么辛勤耕耘没有收获?为什么奋发努力也不见成果?为什么为什么……”

      思想一旦走进了误区,难见好转,我在那段时间里就很苦恼。我拿出《唐诗三百首》。于是我翻开了,我看见了“把酒临风”的苏东坡迎面走来。滴居黄城中,把酒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覆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一蓑烟雨*生任,踏雪飞鸿。苏东坡同我一样满腔豪情,然而爱情曲折、仕途艰辛的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坦然面对一切得失,被贬杭州,他却自得——青春竹杖,绿绿芒鞋,眼中只有秋水泛清波,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甘于被贬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不,我学会了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便是。”他笑答。我若有所思——也许面对失败我也该收获一份坦然?还未细想,只见一位身穿白衣,骑着驴的歌者向我招手,一看,原是李白。李白同我一样对前程充满希冀,然而官道不如意,人们希望他歌颂当政,赞美君王,他却不,他要一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坦然地接受一切得失,行至蜀路,一路高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身着“白大挂”,头顶发飘飘,眼中一片豁达。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不,我学会了坦然,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三分啸成了剑气,回首望去,前途一片好景。”

      我终于懂得了,原来他们也是同样的豪迈激情,只是,他们勇于面对眼前的失败,中伤……我也要一样!

      别在怨天尤人了,我对自己说,我才十二岁!我也会坦然面对眼前的挫折,我也会像他们一样收获坦然的美丽……

      我合上书,自信的抬起头,一阵微风吹过

    《唐诗》读后感2

      如果说*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人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历史文化。

      《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作为展示唐诗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所选的诗体式全面。

    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选诗的作者不胜枚举。

    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选的诗琅琅上口,易于成诵。

    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咏吟谐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所选的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

    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它像老师,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那样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地留在一代代*人的心中。这本书为我们奉献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细细品味,受益良多……

    《唐诗》读后感3

      对自然的仰慕,对英雄的壮举,对友人的思念。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以只好借《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来代替我那无法形容的诗句。让我们一齐吟诵并感悟唐诗三百首吧。

      山水之气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齐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沵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完美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齐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齐,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齐应对人生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感恩,在生活中是无限存在的,有时是你对朋友一句简单的问候,有时是你对待别人伸出手臂的过程,有时是你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仅有懂得感恩的含义,才能学会感恩。

    《唐诗》读后感4

      许多*人,都是在唐诗宋词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青山绿水,娇莺戏蝶”的意境中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或是秋思浩荡,或是春风飞扬,或是明月千古,或是斜阳晚钟,又或许是田园林泉和诗酒流连。

      翻开《唐诗宋词三百首》,你应该会听到江南淅沥的雨声,看到碧波上泊着的乌蓬船。青莲居士当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带给我同样的震撼,一个是诗仙侠士,一个是爱国不惜生命的伟人,在历史这条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们流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杜甫“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缠绵俏丽中,我又感受到了诗人把这美如画的情景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给我们的是清雅秀丽的余韵。

      “宛转峨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这几句诗,不正是把那种感叹时光无情的悲凉之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吗?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把对时光的不舍与感叹融入了这一个个字中。

    《唐诗》读后感5

      还记得几百年前有一个这样的朝代,它经济发达,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昌盛。唐诗就是在这样的年代被创造出来的,绘尽了盛唐繁华色。

      唐时“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诗歌能够作为博取功名的工具,也能成为筹光交错的闲谈之语。

      且听风雨几许,看一半往事入斜阳。手不释卷,几盏昏灯,几杯薄酒,一弯明月,一曲歌,一枝柳都被唐诗勾勒的美的醉人,远不止这些,那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的夜里,吟唱着诗文的诗人更是这部书的主角。

      《长安古意》里大街小巷的繁忙,帝都的壮丽辉煌,市井倡家的轻歌曼舞,其繁华浓艳的景象被渲染到了极致。而这背后对豪门贵族骄奢淫逸的"讽刺,对当时社会腐败、堕落,黑暗的刻画。也难怪如闻一多先生所说:“这不是一场美丽的热闹,但这癫狂中有战栗,堕落中有灵性。”得后世知己如此,想必千年前的卢照邻也不负写下此篇的心意吧。

      唐诗里不得不提的李白,也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从小时候就开始背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如今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浪漫,他的放荡不羁全部都挥洒在这盛唐的诗篇中。他永远活得像个孩子,永远的举酒畅饮,而后“诱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还有王右丞,王维。被人熟知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有别忘了“渭城朝雨绝尘”中送别的他;唱着“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只。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他。王维登得朝廷,下得尘世。可谓“庙堂有梦,江湖有酒。”我穿越千年愿与其共饮月色,赏木未芙蓉花。

      晚唐不复繁荣鼎盛,潘镇割据,战乱四起,*当政。唐朝似乎一夜之间便损了容颜,凋了花瓣,徒留满腔悲愤与无奈给杜甫。杜甫一生沉痛于山河破碎中。不管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痛,还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愤恨与同情,亦或是“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喜,都与国之沉浮相关。他这一生,看过繁华,遇过落魄,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他的家。

      唐朝啊,依照浮生梦,少不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少不了“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李商隐。他们的名字一一在我眼前浮现,他们的一生或*凡,或坎坷,或荣华,或潦倒,但这都不碍于他们的才华横溢。

      温酒一杯浅唱,美梦一场隔世。我恍若看到那初唐的清新,而后便是中唐的繁盛,再就是令人悲凉的晚唐。那个朝代,男儿风流倜傥,女子恣意娇美,不管是胸怀大志还是纸醉金迷,都陶醉其中。再回长安酒意里,唯愿梦不醒,再读大唐梦。唐诗三百首,歌尽天下繁华梦。

    《唐诗》读后感6

      阅读点亮智慧,书香润泽心灵。在纷繁浮躁的世界里,以书为友真是一大幸事。看到手机朋友圈都在晒最近读过的一本书,想想自己最近读了什么书呢?首先浮现在眼前的是床头柜上那本常读常新的《唐诗三百首》。

      唐诗是*文化的瑰宝,千年以来,传颂不已。它不仅是文学艺术,也是一种文化,是*古代文学史上一朵奇葩,始终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它的魅力体现在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诗中有魂。

      有人会质疑,从小到大,学了那么多唐诗,也没觉得有多大的用啊。蘅塘退士曾经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比如:当你看到赣江的美景时,你只会说我的天好美啊,而别人张口道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有点弱。当你看到一位美女时你又是一句我的天好美啊,别人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瞬间把你比下去了。当你看到满池塘的荷花时你还是一句我的天好美啊,别人却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弱爆了。高雅的品味,优雅的表达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件十分诱惑的事情。现代社会充斥着粗糙的言语,有时候,我们会感觉眼睛昏暗,心灵疲惫,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在唐诗的美妙港湾中漱漱口,洗洗眼,清清心。

      有时候,我们已记不清被钢筋水泥制造的大笼子束缚多久了,因为没时间、没精力、没动力等等原因好久没有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的魅力了,可以说是久在樊笼里,难得返自然。这时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起同游庐山瀑布,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壮阔。和王摩诘一起去欣赏感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异域风情。和刘禹锡一起游览领会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美丽动人。或许你会说,这些我都未亲眼所见,但是这就是唐诗的魅力所在,它会叩开你的心门,让你用心去体会和感受到最绚丽的色彩和最温情的感动,真是美哉!

      有时候,因为时间、空间、距离等因素,我们不得不和友人、亲人、爱人分离,思念之情难以排遣。这时候翻开《唐诗三百首》,我们感动于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中的友情。感动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亲情。感动于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的爱情。感动之余,我们也从古人身上学习了排遣情感的正确打开方式,真是幸哉!

      有时候,人生难免碰上挫折,遇到瓶颈,惨遭滑铁卢。有人会感觉仿佛全世界都抛弃了自己,甚至会陷入无比的惆怅和迷茫之中。这时候翻开《唐诗三百首》,我们从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憧憬美好未来。从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发现自我价值。从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体悟坚持魅力。从中我们重拾信心,坚定方向,重新出发,奋力前行,终将收获胜利,也会在未来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真是妙哉!

      唐诗,不仅仅是诗,更是一种精神。岁月的河流带走了许多文化,但唐诗历久弥新,作为我们的国粹,需要我们去传承,感悟,慢慢地我们会知道诗的审美,了解诗的节奏,生长出诗心,活出诗意。

    《唐诗》读后感7

      还记得几百年前有一个这样的朝代,它经济发达,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昌盛。唐诗就是在这样的年代被创造出来的,绘尽了盛唐繁华色。

      唐时“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诗歌能够作为博取功名的工具,也能成为筹光交错的闲谈之语。

      且听风雨几许,看一半往事入斜阳。手不释卷,几盏昏灯,几杯薄酒,一弯明月,一曲歌,一枝柳都被唐诗勾勒的美的醉人,远不止这些,那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的夜里,吟唱着诗文的诗人更是这部书的主角。

      《长安古意》里大街小巷的繁忙,帝都的壮丽辉煌,市井倡家的轻歌曼舞,其繁华浓艳的景象被渲染到了极致。而这背后对豪门贵族骄奢淫逸的讽刺,对当时社会腐败、堕落,黑暗的刻画。也难怪如闻一多先生所说:“这不是一场美丽的热闹,但这癫狂中有战栗,堕落中有灵性。”得后世知己如此,想必千年前的卢照邻也不负写下此篇的心意吧。

      唐诗里不得不提的李白,也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从小时候就开始背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如今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浪漫,他的放荡不羁全部都挥洒在这盛唐的诗篇中。他永远活得像个孩子,永远的举酒畅饮,而后“诱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还有王右丞,王维。被人熟知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有别忘了“渭城朝雨绝尘”中送别的他;唱着“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只。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他。王维登得朝廷,下得尘世。可谓“庙堂有梦,江湖有酒。”我穿越千年愿与其共饮月色,赏木未芙蓉花。

      晚唐不复繁荣鼎盛,潘镇割据,战乱四起,*当政。唐朝似乎一夜之间便损了容颜,凋了花瓣,徒留满腔悲愤与无奈给杜甫。杜甫一生沉痛于山河破碎中。不管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痛,还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愤恨与同情,亦或是“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喜,都与国之沉浮相关。他这一生,看过繁华,遇过落魄,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他的家。

      唐朝啊,依照浮生梦,少不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少不了“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李商隐。他们的名字一一在我眼前浮现,他们的一生或*凡,或坎坷,或荣华,或潦倒,但这都不碍于他们的才华横溢。

      温酒一杯浅唱,美梦一场隔世。我恍若看到那初唐的清新,而后便是中唐的繁盛,再就是令人悲凉的晚唐。那个朝代,男儿风流倜傥,女子恣意娇美,不管是胸怀大志还是纸醉金迷,都陶醉其中。再回长安酒意里,唯愿梦不醒,再读大唐梦。唐诗三百首,歌尽天下繁华梦。

    《唐诗》读后感8

      说来惭愧,《唐诗三百首》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读,尽管其中不少的作品,早早通过各种途径看过、念过、背诵过。小时候留下的记忆,真是抹也抹不掉,《长恨歌》《琵琶行》,唐诗里算是大制作了,现在居然还能随口背诵出好几段。

      读杜甫,你会怜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字字伤心,吞声一哭;更会尊敬,“三吏三别”,针尖麦芒,刺贪刺虐。而李白,你想跟他做朋友,别的不说,就那一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坦坦荡荡,不一口闷还等什么。即便成不了朋友,在一侧听他吹吹牛逼也好,那些“千金散尽”的故事,那些“蜀道之难”的故事。

      小时候看过一部动画片,名字忘了,讲的就是唐诗故事,由此认得不少名字,念得几首诗。印象最深的却是主题曲中的一句:“唐朝三百年,诗传五万篇。”也是诗歌的句子。如今翻着这本*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诗歌选本《唐诗三百年》,这句诗又在耳畔回响,权且停下来品了品,似乎明白了什么。这句诗,当然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但“三百”与“五万”一比,着实显得唐诗气象万千,压过产生它的大唐,这才只是“传”下的,十之一二而已!套用张爱玲的一句名言,这大唐的兴衰存亡,似乎只为了成就一场诗歌的盛宴。文学的不朽,在此存焉。

      中学时常常在QQ空间里写点日志,时不时换个QQ签名,无非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中二得很,记得用的第一个QQ名是“司马青衫”,用的当然是《琵琶行》里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也不知哪来的善感多愁,过了俩月就换了别的。后来的一句QQ签名倒是一直沿用至今,“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而且越来越喜欢。这句子中透露出的达观、闲散和处变不惊的态度,读之令人神旺。

      大学教古典文学的老师,是杜甫的研究者,也是崇拜者,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叫萧萧,儿子叫滚滚。不消说,用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梗,老师对杜甫的爱,真是无疑了。那会儿迷恋海外汉学研究,有一次读到宇文所安解读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简直如鸿蒙初辟般豁然开朗,那种回环往复的诗意和况味完全笼罩了我。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读一读宇文所安的这部小书:《追忆——*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

      唐诗是汉语美学的巅峰,没有任何一种其他的汉字组织形式,能够如唐诗般将汉语的特点、美感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读唐诗,只能再一次确信,诗歌是不可能被翻译的。方块字和字母字,简直就是死对头,玩不到一块儿去。“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怎么翻译?“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怎么翻译?“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怎么翻译?根本不成,独属于汉语的节奏,音调的变化,遣词的巧思,思维的方式,更不用说,后面还跟着庞大的*文化传统。

      与唐诗的故事,还在继续。

    《唐诗》读后感9

      小时候,妈妈总是在我耳边唠叨,让我多读唐诗。

      上了小学,老师更是常常叮嘱我们背唐诗。

      他们的话我没太上心,每次都是随意的读读。

      直到20xx年寒假,我走进新华书店,从那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一种直觉让我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它触动了我的神经,竟让我爱不释手,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

      我忽然明白了老师、家长的良苦用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诗的魅力,唐诗真是古代诗歌艺术的顶峰啊!

      《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收集的唐诗内容广泛,走进它,就仿佛走进了唐代的历史,勾起我许多联想,激起我无数共鸣。

      有的诗是赞美山川田园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让我又一次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

      祖国的山山水水让我心潮澎湃,我想和“诗仙”对酒当歌,一同遨游。

      有的诗写边塞将士的英勇气概,如卢纶的《塞下曲》和王昌龄的《出塞》又让我重温历史,回味大将军李广那富有传奇剑法的一生,领悟他英勇的气概。

      有的诗记叙民间疾苦和人民愿望,抒发个人志向和奋斗精神。

      陆游的《示儿》带给我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在战火硝烟之中,他们都希望*早日统一,好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年代,流血少,流汗应该多,要更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

      想到今年发生的举世瞩目的汶川大地震,让全世界看到了*人民、华夏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

      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有的诗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如李白的《赠汪伦》让我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浓浓的深情厚谊。

      我也禁不住,提笔写了一首送别我表弟昊楹的诗:“胡猛乘车将欲行,忽闻路边踏歌声。杨柳梧桐高千尺,不及昊楹送我情。”弟弟感动的说:“我也要读《唐诗三百首》,学做诗人。”

      《唐诗三百首》里,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能反映社会生活,启迪人们思考。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的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从李白那里,我懂得了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他的诗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夸张大胆,不愧为“诗仙”。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诗清新自然,活泼生动,大多以田园风光、自然景物为内容。

      以后我写文章,可以学习他们的写作手法。

      还有杜牧,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他不仅诗文写得好,而且还精通行兵法,有政治才能,这本书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小小的一本《唐诗三百首》伴我度过了整个寒假,我很喜欢它,它使我受益匪浅,我将反复诵读。

      我诚挚的欢迎和我同龄的同学常常走进*桥区图书馆,读自己喜爱的书,交自己能够一生受用的朋友!

    《唐诗》读后感10

      唐诗,是*文化中的瑰宝,是*诗歌的高峰,而《唐诗三百首》更是唐诗中的精华。从牙牙学语起,父母就教我们背诵唐诗。什么:白日依山尽呀,床前明月光呀等等,也就成了我们童年的歌谣。自学习认字后,各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也成了我们启蒙读本。

      就诗人而言,我比较仰慕李白。李白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可真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诗仙”啊!我很喜欢他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呀。

      我还喜欢李白的《春思》、《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这些语句优美的诗歌。

      就诗歌形式而言,我比较喜欢的多是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之类的诗,因为它们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容易记住。但有时不足二十余字的唐诗竟也包括多层的意境,并且每个字各具文采。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可谓唐诗中的有名典故,竟会到达得一字而诗意盎然,易一字而诗意全无的地步。这,真让我佩服之极。

      此刻,许多唐诗都已进入了我们的小学教材中,成了我们学习*文化、了解中华礼貌的入门阶梯。而我的书架上,也有几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它们成了我常读常新的读物,读后令人浮想联翩。我爱《唐诗三百首》。

      孔老夫子言:“诗,能够兴,能够观,能够群,能够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吟诗作对,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达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诗三百首》,名头之高妇孺皆知,灵动拗口的唐诗,悠悠一千多年的传唱,已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艰涩。泰半久远,我借光阴为引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那唐代性格各异、出色出众的才人们,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他独自漫游山中,心里十分清静,放下繁杂的思虑,让奔腾的念头停歇下来,任它随清流远去。意识得到控制,整个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的他,应是受了现实很深的冲击,带着强烈的失落心意归隐山中。产生这种见解实则是基于先入之见构成的无意识的强加,认定一个人的归隐总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遗憾。

      我认为,终其一生,李白都是个进取入世的人不会轻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内心,磅礴的才华和见识。野心催逼他,于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鹏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样不能勉强李白只能看到脚下的一块地方。

      他是个精彩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的完美,无论是楼前的流水,怀中的美酒,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来都别有意趣,他有世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哪怕最*常景物,经由他描摹,亦会动人心弦。

      里边医生都无法进入政治的漩涡中,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性浪漫的伟大诗人而言,委实是最好的结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他生在晚唐,错过了最繁华荣胜的时期,又身处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钟,终身潦倒,郁郁不得志。当时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没落,可是除了咏史诗外,李商隐诗绮丽之处,丝毫不露末世悲凉之意,倒是颇有开元遗风。能不让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诗浩如烟海,李白杜甫双马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各有拥趸。情势则是李商隐当之无愧独占鳌头。进而放眼晚唐诗人,仍似李商隐的成就为翘首。

      李商隐以感情诗称著于世,我想这与他的情感经历是分不开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旧扣人心弦他以往有一段影响了他一生的初恋。他与宋华阳的恋情最终以杯具收场,是李商隐的心结所在,也是他的感情。

    《唐诗》读后感11

      今天早上,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读完后,我觉得里面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伟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王’和‘诗魔’之称。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意思是:多么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岁岁循环不已。野火虽将那大片枯草烧得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速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虽然古道城荒,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复了青春,行路人看见萋萋芳草而想起了离愁别苦,似乎着每一片草叶都包含别情。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我家后院有一株小草。一次,我在窗前画画,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透过窗户,看到了一株抬头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风雨战斗,风骄傲地说:“哈哈!小草你是抵挡不了的,我比你强多了,哈哈哈!”小草轻轻发出声音,坚强地说:“我不怕,我一定会战胜你的。” “小草,你就别做白日梦了吧!”风洋洋得意地说。风呼呼吹着,不一会儿,小草断掉了。这时,我还以为小草就这样完了。第二天早晨,我起了个大早,吃完饭后,飞快地跑到后院。我很惊讶——小草活了,它又重新披上那绿色的衣裳,又重新抬头挺胸的站在地上。这时,我情不自禁的吟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以,我们也要像小草一样不向困难低头,不怕挫折的顽强精神,要让自己在生活中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唐诗》读后感12

      今天早上,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读完后,我觉得里面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伟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王’和‘诗魔’之称。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意思是:多么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岁岁循环不已。野火虽将那大片枯草烧得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速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虽然古道城荒,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复了青春,行路人看见萋萋芳草而想起了离愁别苦,似乎着每一片草叶都包含别情。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我家后院有一株小草。一次,我在窗前画画,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透过窗户,看到了一株抬头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风雨战斗,风骄傲地说:“哈哈!小草你是抵挡不了的,我比你强多了,哈哈哈!”小草轻轻发出声音,坚强地说:“我不怕,我一定会战胜你的。”“小草,你就别做白日梦了吧!”风洋洋得意地说。风呼呼吹着,不一会儿,小草断掉了。这时,我还以为小草就这样完了。第二天早晨,我起了个大早,吃完饭后,飞快地跑到后院。我很惊讶——小草活了,它又重新披上那绿色的衣裳,又重新抬头挺胸的站在地上。这时,我情不自禁的吟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以,我们也要像小草一样不向困难低头,不怕挫折的顽强精神,要让自己在生活中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唐诗》读后感13

      古诗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发出它万丈光芒。是*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人发的精神力量。《唐诗三百首》中,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曾经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如海上的照明灯,照亮了我们,如风雪中的煤炭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哲理。古诗,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和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有自己的光彩,也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等待着,等待着我们的发现。

      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诗,我们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唐诗》读后感14

      一开始,我是不喜欢唐诗的,觉得它枯燥,故事性不强,没有其他它的书看起来有趣,所以不感兴趣。妈妈看到我这个样子,很是着急,她就告诉我关于唐诗的一些故事。

      妈妈告诉我,今天的我们,能读到唐诗其实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在古代,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出版社,印刷厂,图书馆,更没有什么电脑手机百度,想保留和传承这些优美的诗句,真的是很难很难,要把它们全部收集整理到一起,可能要翻阅无数本书,说不定还要跋涉千山万水去抄写记录。就像《春江花月夜》,这么了不起的唐诗,它的作者叫张若虚,是“吴中四士”之一,到今天留了多少首诗给后人呢?你一定会猜,一百首?八十首?答案是让人震惊的,只有两首。还有我们都能脱口而出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它的作者是王之涣,而王之涣也仅仅只留下六首诗。一千多年里,也不知道有多少好诗灭绝失传。如果大家都知道唐诗的来之不易,还会不好好读它吗?

      慢慢的,我开始接受唐诗,爱上唐诗,品味每一首诗特有的意境,让我不知觉陶醉其中。我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送别诗,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送别的孤寂之情,而“一片冰心在玉壶”也表达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坚强的品质,为后人千古传诵。而孟浩然的一首《春晓》则构成了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的情境,给我们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景!

      我从唐诗里读到了四季风景,读到了人性光芒,也读到了人间喜怒哀乐,《唐诗三百首》带我领略了大唐精彩绝伦,让我重温了最温暖,最风雅的唐诗记忆。那一首首妙趣横生的诗句,一定能够影响我的一生,帮助我一生。

    《唐诗》读后感15

      起初,唐诗带给我的印象是单调、乏味的。后来,阅读了《唐诗三百首》,我对唐诗又产生了新的印象。

      唐诗是多彩的。

      唐诗,是绿色的。它既是“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嫩绿。嫩得青翠,嫩得可爱;又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淡绿。淡雅的颜色若隐若现。它们不像墨绿有深沉的颜色牵引住人们的眼球,只是靠着一点点淡淡的绿色博得人们的青睐……

      唐诗,是红色的。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淡红,像泛起了红晕的少女的脸颊;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红,红得灿烂,红得似火。

      唐诗,是白色的。是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洁白,白得纯洁,白得无暇。令人陶醉。是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白。不是那种纯洁的白;不是那种透明的白,而是那一缕缕皎洁的白。白得悲惨,白得寂寥,白得凄凉。

      唐诗,不仅是多彩的,也是精彩的。

      有“独怜幽草涧边生”的荒野之景。描绘了荒山野岭的独特环境。令人对野草萌生爱怜之心。

      与上句相比,我更喜欢、更觉得杜牧的"《江南春》更为精彩。“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现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雨景。黄莺动听的歌声加上鲜嫩的绿叶与红花,江南城里到处都是酒家的旗子在缓缓飘动。南朝建造的宏伟寺庙,不知有多少楼阁沐浴在蒙蒙细雨中。这美丽的春雨图秀了江南的景,醉了人们的心。

      唐诗,是多彩与精彩的!《唐诗三百首》一定会让你对唐诗有很大的了解!

    《唐诗》读后感16

      清晨,朝出的辉光映出了东方的鱼肚白,在门前那棵榆树下,坐在宽大的树桩上,轻轻翻开膝盖上的那本《唐诗三百首》,心情总会变得宁静与神圣!

      树皮厚重,书面墨黄,油纸的香味扑面袭来,夹杂着文字视觉的震撼,让我深深的沉浸其中。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幼稚的诗仿佛是一首歌,欢快而明朗,我看后不以为然,这么简单直接的诗谁不会写,谁不会吟?再往下看,越看越为震惊,原来这是骆宾王还是个娃娃时随口说出的!那时的我,应该还是稚气未脱,光着脚丫子,在田里跑来跑去直至染上一层灰。那想着写诗?想到这里,我不禁为自己感动惭愧,二骆宾王的这一首诗,不正如唐朝初年一样吗?虽跌跌打打,但却透出一丝丝的`生机勃勃,乐观向上。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读到这里,一股磅礴的气势在我眼前浮现,我仿佛看到了诗人望着庐峰在阳光照耀下升起的紫烟,在万丈瀑布前感到自己深深的渺小,觉得这瀑布,好似是银河坠落而形成的。这就是诗仙的诗啊!也只有他,才能领悟瀑布的精髓,感受到银河的气魄。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景,而更是一份情,一份寄情与山水的心啊!其实生活中不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那片借风在天空翱翔的枯叶,那多生长在野谷县崖峭壁中的美丽小花,那只盘旋在你脚边的可爱小苗,谁不能说她们不是美呢?都说盛唐的时代造就了李白,但我却认为李白的豪迈造就了盛唐!

      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战火纷飞岁月里,杜甫,一代诗圣,却被囚禁在城内,不得外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是何等说不出的苦奈,唐代也逐渐走向了衰亡。而一切的缘由,归咎于当时统治者的不理朝政,谎于正业。这令我一阵羞愧,如不是懒,我何至于成绩下降的那么快?看来是时候反省了!

      我关上书本,看了看天色,真有几分“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意境了!”

    《唐诗》读后感17

      诗从何处来?

      从细雨中飘来流水声,从微风中点碎落花音,从柳絮中抽出离别意,从鸿雁中寄出思乡情......

      独守空闺,翘首倚望的思念;驰骋疆场,马革裹尸的壮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境...... 最缠绵悱恻、最壮怀激烈、最悲痛哀婉、最闲情逸致、最高雅深远,尽看唐诗!

      如果说,*是—个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我们*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辉煌灿烂的中华五千年历史,五千年文化,成就了一个繁盛的唐朝,整个中华文明的精华,皆浓缩于唐朝的诗书画卷当中。

      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文字,但是却凝聚着好几代*人民的精神的力量。那简洁而又十分生动的好似带有灵性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最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首选书。作为展示唐诗的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唐诗三百首》所选的诗体式非常地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唐诗三百首》所选的诗的作者不胜枚举。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作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作家。

      第三,《唐诗三百首》所选的诗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成诵。例如《游子吟》( 孟郊 )、《草》( 白居易 )、《春晓》( 孟浩然 )、《静夜思》( 李白 )、《江雪》( 柳宗元 )等等。这些唐诗意境非常地优美华丽,咏吟非常地谐和,上至垂暮的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唐诗三百首》 所选的诗取材非常地广泛,不拘一格。 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唐诗,例如杜甫的一首《望岳》, 令人身临其境; 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唐诗,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令人感到美好,身心舒畅。《唐诗三百首》 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一首《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的唐诗,如李白的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五,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

      +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第六,唐诗的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唐诗三百首》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一首《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等等。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唐诗三百首》这本书真的是应有尽有,丰富多彩。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是海上的巨大的照明灯,像是无情、冰冷的风雪中的温暖的煤炭,是时时刻刻

      帮助着我们,时时刻刻温暖着我们;它就像是无私关爱我们的老师,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时时刻刻无私教导着我们,无时无刻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

      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地细细品读,我们就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精彩有趣的寓言故事,在讲述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背后,更是在在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深刻道理。细细品读书中的那些唐诗,就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无比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总之,我觉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永远远地留在一代又一代的代*人的心中。

      我非常地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本这么好的精神食粮的书。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再上一层楼,更加深刻的全面的去品读唐诗,了解唐诗,更好的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将*的优良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唐诗》读后感18

      今年,我校开展了“好书伴我行”的读书活动,同学们都读了很多有用的书,正是这些书把我们山区的孩子的野性“收”了回来,把我们带进浩瀚的天地,领略了人世的真谛,让一贫如洗的我们得到一笔精神的财富。

      我就是这时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的,我在短短的一个月左右就熟读了《唐诗三百首》,为此教师还准备让我去参加全县小学生“读诗、背诗、吟诗”比赛呢这本书中的资料可谓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人世百态,尽在其中。我想把它比作一个花园,今日我摘取其中一些描述情感方面的诗句来说说吧!

      ——母子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每每读到孟郊的《游子吟》时,诗中诗人将一位慈母的形象展此刻我们面前。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我的母亲:早晨很早起床为我做饭,每一天变着花样的菜让我带到学校,说我读书累,要让我跟上营养;上学的时候书包里总是带一壶热水,妈妈让我在课间喝;看着我大口吃饭,妈妈总是满脸的笑容……,正是书中的教导,使我铭记: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儿子回报妈妈的爱。

      ——朋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我明白了人生得一朋友不容易,即将毕业的我们也许以后不在一个学校读书。所以我们要在这小学阶段仅剩的一点点的时光中该团结一致,友好相处,快欢乐乐地度过这仅剩的时光,让这段时光成为我们一生中完美的回忆吧!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明白朋友虽然分别了,可是再遥远的距离也阻不断朋友之间的感情。

      ——思乡情。无论是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中的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还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都让我明白了故乡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生源地,游子无论生在何地,都不能遗忘这份亲情。台湾虽然没有归母亲的怀抱,但同胞们那份眷念之情,是永远也抹不掉的,这份情永远都会印烙在每个人的心灵上。无论怎样洗刷都不会消迹,就如莲藕一样,藕虽然断了,可是丝未断......

      《唐诗三百首》中同类型出色的诗作还有很多,这本书不仅仅把我引进了一个色彩缤纷的诗的世界,还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同学们,让我们一齐走进唐诗吧!

    《唐诗》读后感19

      一阵阵秋风吹去,如同岁月,一去不返。从古至今,我们的前辈给我们就下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读的这本唐诗三百首诵读本就是其中之一。每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蕴涵着许多的道理,它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诉说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那是我国古代的历史,那是我们*的成长足迹。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诗我们从小念到大。小时候我们不懂它的意思、意境,要说是懂,那也是似懂非懂。现在再读,虽然还是那短短几行文字,但是它教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启示。

      《唐诗三百首诵读本》中有王之涣的《凉州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李叔同的《送别》让我们我体味到深切的悲意凄凉。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母别子》它其中蕴含着我们能体会到的母爱,和母亲为孩子的无私奉献。

      当你打开《唐诗三百首诵读本》的时候,你会感觉这本书像有魔力一样,让你百看不厌,里面的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当你合上书的那一刹那,觉得眼前是一幅山水名画。这幅画既淡雅又浓郁,既有别离也有相会,既有慈爱又有怨狠,这幅画是多么的真实啊!

      我爱《唐诗三百首诵读本》,也爱留传至今的古诗,更爱我们的*,没有古代人们的智慧,没有流传至今的文化遗产,也就没有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唐诗》读后感20

      诗,唐代的一种流行文体,注入了古人无限思想与活力。唐诗,我国古代文化之林的明珠,集各种特色于一身。为唐的繁盛撒下了多么辉煌的一笔......

      亮点一:循序渐进

      《唐诗三百首》是学习古人的基础,打开《唐诗三百首》就给人一种浅而易懂,韵味深厚的感觉,有一种童真,一种童趣,而作者却又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大诗人,这又在无形中增添了一笔兴趣。慢慢地,等你有了一定的诗歌基础和意境,诗歌的层次又高了一级,这时候,你就特别喜欢念诗,但苦于无词。诗人也在变化着,从非常熟悉的到从未接触的。到了最后一个层次,你会惊讶的发现自己会做诗了,而且也知道很多诗人,对诗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习惯了感觉这首诗怎么怎么样的方式。就在这样一个整体环境下,唐诗教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尊从孔子的教训思想,以积小成多之法助你了解唐诗。

      单篇诗的结构流程也很有味道,它先以诗人原文的方式展现出来,多读几篇,有了语感;其次是注释,它对自我了解古诗大意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初读者训练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接下来是诗意,可以使读者从原版的角度出发,切身感受古人的意味,让人如身临唐朝一般,将知识一串一串地包了起来。一首一首,一块一块,把诗的知识及作者的的信息圈在了一块。

      这些巧妙的设计,可让读者们可以高效的学习,轻松的傲游唐诗界。

      亮点二:分类有序

      首先,整本书是按绝句、律诗、古风、乐府来排版的,从最简单的开始,绝句短小精干便于理解记忆。绝句又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和婉押韵,语言简明扼要,虽不为什么千古传诵的名句,但也首首有必诗之处,耐人寻味;律诗在绝句的基础上要多一些句子,与记录较长的事情;古风和乐府在押韵或句式方面要求不是很严格,多注重实际,读后让人感觉到趣味无穷......

      诗人在排版上有很多特色,先在安排我们认识的诗人,然后再引进别的诗人。读过一段时间后,对古诗也有了自己的感悟,再读自己陌生的诗,读者并不会感到陌生,相反,会觉得似曾相识,在哪儿看到过似得。在这个过程当中,名气大的诗人充当了一个招牌的角色。如同交朋友一样,由已经认识的朋友介绍自己的朋友给你,就这样,你交的朋友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你认识的诗人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这会使你学古诗的信心大增。

      有序的分类是一个大的骨架,这个大骨架越好,那么对唐诗而言,也就没有什么难点了。

      亮点三:剔糟取精

      唐代,几百年的历史;唐诗,应以万计。如何才能吸取古文化精华防止封建文化传播呢?筛选成一个重点。现在的《唐诗三百首》中,我们读到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激情;读到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读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乡愁;也读到了“焉知万里连云色,不及尧阶三尺高”的誓言......却没有那些封建的和极其消极的文章,这就是因为这本书经过了严格的剔糟取精,每一首诗的精华,都有可读之处,都值得我们学习,这让我们能健康,自由的成长!

      唐诗,一种我们了解古人的途径,一种播种希望的方式,一种满载酸甜苦辣的人生,穿搜在二十一世纪,我们应好好品味,品味,在灯光下,感受着唐诗的魅力。追溯唐诗的意境,愿我最心爱的唐诗被继续保存下来,供万代使用!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3篇(扩展8)

    ——醉打蒋门神的读后感 (菁选3篇)

    醉打蒋门神的读后感1

      《水浒传》中,武松的形象,可谓家喻户晓,景阳冈打虎,斩杀西门庆,单臂擒方腊,不可以说不伟大,其中武松醉打蒋门神一节,不可以说不精彩。

      武松为了个人的友谊而去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尤其是他在打蒋门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里找茬,然后把蒋门神惹急,再狠狠的打他,证明 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精明的人,而非孔武,鲁莽之大汉,但细细想来,此处的武松却给人一个以黑吃黑,以暴制暴的形象,在当今法制健全的文明社会 ,此种做法,此中形象的武松不值得我们和模仿,故此,在阅读此书时,我们应提高自己的认识,培养自己的鉴别能力,学为己用,吸收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做现代社会遵纪守法的文明人。

    醉打蒋门神的读后感2

      武松自从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之后,他就去了衙门自首。被轻判到孟州,路中认识了菜园子张青夫妇。

      武松走到孟州大牢之后,管营有个儿子是小管营,小管营的名字叫施恩。施恩对武松很好,每天跟武松喝酒吃肉,施恩对他这样是为了让武松帮施恩报仇。因为施恩有一个快活林,但是被一个恶霸蒋门神给霸占了。施恩就是想让武松把蒋门神给赶出快活林。几日后,施恩带领武松去了快活林,武松每经过一家酒店就喝三碗酒,武松经过了十家酒店,总共喝了三十多碗。到了快活林,武松让施恩闪到一边,自己进到酒店里,先把蒋门神的小妾扔到了酒缸里,然后把另外两个酒保也扔到了酒缸里,有一个跑得快的酒保去给蒋门神报信,蒋门神大怒,把交椅踢到了一边。武松正想走出酒店,给蒋门神撞了个正着,蒋门神与武松的战斗开始了。武松先在蒋门神的眼前虚晃了一下,然后往回走,蒋门神大怒正想打武松,没想到武松上来一个飞腿踢在了蒋门神的肚子上,后又紧接着着蒋门神的脸上来了一拳。蒋门神被打得跪地求饶,后来蒋门神又来占领快活林,这一回蒋门神被武松打死了。

      我觉得武松是一个有义气的人。

    醉打蒋门神的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水浒传》中的“武松醉打蒋门神”,讲的是武松去孟州牢城路上结识了张青夫妇做好友,在给武松送饭的人―施恩口中得知他的酒店被蒋门神夺走,为他打抱不*,找到蒋门神,让他把酒馆送还。

      武松与张青夫妇谈的十分投机,结拜兄弟,有在此住了几天,这才告别。

      武松到了孟州牢城,官营下令打他一百下杀威棒,旁边一个年轻人对官营说了几句话,态度马上变,免了杀威棒,叫人把武松带下去。武松被安排在干净的"房子里,由那个年轻人每天送饭。这天武松找他问个明白。

      原来他开了一个小酒馆被蒋门神抢去了。武松听了后火冒三丈,去找蒋门神算账。

      蒋门神得知武松来找他,大吃一惊,露出笑脸奉陪,武松不吃这一套上前便和蒋门神打了起来,蒋门神还是打输了,只好离开孟州。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3篇(扩展9)

    ——蒋干中计读后感

    蒋干中计读后感1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一篇多次入选高中语文的传统名篇,很多人从小就通过但是连续剧连环图以及缩写本对其情节耳能详,然而,对于原作的节选,作为高中的语文课本中的文本学习,又应该确定怎样的教与学目标的目标,在21世纪的今天,尽管有许多水煮三国之类的书以及讲座,学习这篇文学作品又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呢?

      王澜老师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作品虽然是节选,篇幅仍然比较长,人物关系比较复杂,情节发展也环环像扣错综复杂,要想学生尽快理清线索还是有相当难度的。王澜老师就采用画人物关系框图的办法将*面的内容变为立体直观的关系图。

      情节复杂,就采用倒推的办法,让学生一步步从结局开始,寻找到情节的扑朔迷离中的发展关系,杀蔡张——得密信——劝周瑜——表关系,其中的劝,展开为主人翁周瑜的“堵”与“诱”两大部分,最后分析几个为什么:蒋干为什么要去劝降,曹操为什么失败了不认账,周瑜为什么不让蒋干有劝说的机会……

      关于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分析,将作品的学习价值推向了现实,课后的作业设计“今天的蒋干还在干什么”,无疑是有力的将学生的文学作品的学习与现实社会的观察体悟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说课的过程中,一些规定的内容难免会影响整个内容的陈述,如何更加简洁以突出重点,还需要进一步琢磨。

    推荐访问:读后感 唐诗 唐诗 蒋勋说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3篇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800字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