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2023年度《做一个学生喜欢老师》读后感【10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2-12-17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  春节到一位朋友家去玩,发现她家的书桌上放着一本于永正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便随手打开。当我打开书,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觉得读这样的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成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做一个学生喜欢老师》读后感【10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做一个学生喜欢老师》读后感【10篇】(精选文档)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

      春节到一位朋友家去玩,发现她家的书桌上放着一本于永正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便随手打开。当我打开书,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觉得读这样的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成长。我便决定借回家利用闲暇时间好好阅读一下。一边读一边思考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时不时地写下读书思考,沉浸其中。当我全部看完时,收获满满,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感想跃于纸上!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没有老生常谈,也没有空空而谈,的确是于永正老师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教育经验,为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指明了教育的方向,传授了实践的方法!我总结了几点感受。

      一、一生做好一件事。

      于永正老师这样说:做一件事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我的一生,正在不断努力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完成了我的大目标,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好课,把课上得有意思,是我毕生的追求。“是呀,一生追求一个目标,做一好件事,能坚持做好,就是了不起的专家型的大师。于永正老师之所以能成其为专家型的大师,也正因为如此。想想,作为教师的自己能否一生做好一件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教书,全心全意地教好课,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想我今后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课堂中,我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今后要更多的关爱、关注学生。在以后的课堂教学里,一定要多思考上课方式,想方设法让学生们喜欢自己的课堂。在完成学校工作的同时,坚守着这一份发自心底的追求,并持之以恒地完成。

      二、课堂需要智慧。

      要想在课堂上能吸引住学生达到高效,需要智慧。“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太像那么回事。“看似“随心所欲”,其实“不逾矩”。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学的开心,老师教的也轻松,师生融为一体,教育变得简单而有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快乐的成长并有所收获。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大概就是如此吧。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也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三、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爱是教育最好的別名,掌声是别样的赞美。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能真正做到公*对待每一个学生,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一种别样的境界。每接一个班,总有我不太喜欢的学生。但我会尊重他,不会冷落他,漠视他。因为他们的心理还不太成熟抗压能力较差,都是一群爱玩又爱幻想的孩子,他们的小脑袋里有大人没有的烦恼。所以要给予他们最大的正面、积极地影响。于永正老师这句话说得十分实在,“让学生感受到我的关注,用真诚换得真诚。因为只有差别,没有差生。把自己当作孩子,把孩子当作与自己*等的人。”

      在我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都在努力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甚至对差生更加关注,这点在以后的教学生涯里我还要继续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于老师还说,激励、期待的话只要能对一个人起作用,就不放弃任何一个人。这是一个教育家的大爱情怀。读大师的话,感受着大师的大爱。

      我能读到这么好的真诚的能帮助到自己的书籍是我的幸运,学生们的幸运。做人做好人才是好老师。做好人,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他一一于永正老师,是我、我们,教师的明鉴、追求与企盼。我一定践行着大师的步伐,继续努力。用爱心成就孩子,用智慧驾驭课堂,渐渐地在自己的教学中走向成熟。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在启迪中书写着自己的教育人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2

      最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这本书,感触颇深。此书总共分十个章节,第四章的童心未眠、第五章的行无言之教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因我一直教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经常视课堂纪律若无物,这是低年级学生刚入校门的特性。童心未眠的标志之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做一个有“孩子气”的教师。其实于老师所讲的童心未眠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理解和体谅学生。记得有一次,于老师班上一个孩子迟到。于老师在班上放肆的表扬那迟到的学生。当时,班上所有的学生都问,为什么迟到还要在班上放肆表扬呢?于老师当场回答学生说:“你们哪个有勇气迟到了,还能像他那样大大方方走到教室门口,还有如此胆大的喊声报告。是你们肯定会躲在某个角落哭脸。”就这样,那调皮学生再也没迟到了。回想当初我教一年级时,我的一直严格要求学生,上课不准说话、不准调头、不准做小动作……。若干个不准之后,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课堂上想做却不敢做,想说却不敢说,整个一节课下来,学生死气沉沉,毫无积极性可言。

      我想对待所有的学生,我就是教学能力并不是他们所吸引的地方,我想“微笑”才是低年级学生所需求的。于老师说,“温”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我非常喜欢于老师的那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这对于低年级教师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刚刚离开父母亲温暖的"怀抱,他们需要这“温”;于老师告诉我们做一个甘草。甘草有三个特性。作为老师除了和蔼可亲,温文尔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严”;那么在这“温”与“严”之间还要讲究一个“度”。

      于老师在本书中还讲诉了自己从教生涯中的一些教育故事,书中有一段是作者自己对自己的约法三章:一、不背手;二、主动和学生打招呼;三、课间和学生一起玩;四、到学生家里走走;五、经常讲故事和笑话;六、幽默;七、努力让微笑成为自己的名片;八、做值日;九、一旦做错了事,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十、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看到这里,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内心。和孩子一样,有什么不好?于永正先生作为一个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都能如此要求自己,为何我不能。

      师生关系是*等的,我们要理解学生,不妨放下架子,不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不带有色眼镜评价学生,在教学中实现“*等对话”。于老师就是这样用一件件*凡的小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赢得的学生对他喜欢。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3

      从教多年的我,依然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呢?每个人的答案各有不同。有人觉得为师者应博学多才,又或幽默风趣,更要公*公正,还要和蔼可亲?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中是这样说的:教师想让学生喜欢,首先要喜欢学生,只有老师喜欢学生,学生才会加倍地喜欢老师。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欢。于老师在总结为师之道时,有两点是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他用中药中的甘草来归纳。甘草的特性是:性温、味甘。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首位。温和是好人的首要标志。所谓的温即温和,而且是温中有善。这对老师尤为重要,性温让你在脾气上来的时候,可以懂得控制,学会要冷处理;还让你知道作为老师一定要与学生为善,对孩子的错误一定要原谅。光温还不行,还要懂得调和。要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更要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和心理调和。于老师说到,以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优点;以挑剔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这也让我再次想到,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先育人,如果一个学生都没有优秀的品质和素养,如何*。更何谈成才?而这一点也是日常工作中,一线教师最容易失控的部分,也是需要日久去磨练的一项专业素养。

      第二,于老师谈到的关键词是:修养。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读书同时读自己。于老师的阅读面之广是我们无比敬佩的,可以牵一发动全身。在信息时代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些传统的方法显得犹为可贵。如果我们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翻翻书籍,闻闻书中散发出的墨香,体验不同作家笔下的风格,那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二是以人为镜。也就是以优秀品质的伟人为榜样。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敬佩之人,我们以这些人之豪杰为镜,会让我们更加优秀。三是不断反思。这也是每位老师必须要做到的。每天记录下自己的小小教学感悟、与学生之间的趣事等等,不在于多,只在于写。

      他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科学求真,艺术求新,艺术的表达没有最好,只用更好。身为教师,让我们与书为伴,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文化人,这样我们距离学生喜欢的教师就会更近些。

      教师亦被称为先生、园丁、春雨、孺子牛……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作为职业,那就用我们的方式去做好孩子们灵魂的工程师,用我们的爱心去温暖学生,用我们的知识去改变学生,用我们的魅力去引领学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4

      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这一行业也在逐渐的改变。教师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了,他还承担着塑造人的理想和品德,培养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人格的神圣使命。那么,现在的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这就是当前的学生出给老师的考卷!当前社会给与老师的要求。

      尽管每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的原因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她的幽默,喜欢她写得很漂亮得板书,甚至只因为你对他说了一句:恩,做得很好,加油!但我认为他们喜欢的是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需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感情的老师。他们喜欢是对学生真诚、坦荡,能得到学生真心与信赖的老师,他们喜欢是有丰富阅历的、能言、善辨、谈古论今,严肃而不失活泼,庄重而不缺幽默的教师。他们还喜欢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并能积极参与他们的老师。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有天我正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在课堂上经常捣蛋的学生头靠在课桌上,一只手按着肚子,面露出痛苦状,一问才知道,早上起床晚了,为了能赶上上课连早餐也没有吃,下课后,在我的强制要求下(他开始有些不好意思,执意不肯去)这个学生来到大队部我给了他一块蛋糕吃,课堂上的常规行为习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也不捣蛋了!

      另外一个学生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被我叫起来回答问题,他有点紧张就更说不清楚了。问题终于回答完之后班上的同学早就笑翻了天。看着旁边的同学这样他哭了。我费了很大的劲才使教室安静下来,我拿出一张面纸帮他擦干眼泪后让他坐下,我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然后我对全班同学说他已经做得很好了不是吗?并带头鼓掌,其他学生或许是被我的行为感染到也开始鼓掌。从那以后我总是有意识的常常叫那个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从笑他慢慢开始替他紧张,当他回答完之后总是在我之前给他掌声。每次坐下的时候总是望着我笑了。

      善待每一个 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做好一个老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看到这样的诗句,大家想到的肯定是教师。自古以来,教师的身份是很特殊的,各行各业人士都喜欢用圣人的道德标准绑架教师,认为高尚是教师的座右铭,假如哪个教师表现出不如意之处,立马会受到大众的强烈谴责,好像做了什么人神共愤的大事一样。

      我曾经听到这样的一件事,一次,一位一年级老师去上厕所,与其一所教学生相遇,该生瞪大眼睛,一脸好奇。离开厕所后,该生嘀咕了一句:“原来老师也会上厕所。”殊不知,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也要吃喝拉撒。

      以上只是一件琐事,许是因为学生家长在家里过分美化教师的结果,做为老师,一笑置之即可,等学生在学校待了一段时间后,自然会适应老师的种种*凡之处。然而,教师的*凡又不能和社会上的庸俗一概而论。教师毕竟负有教育的责任,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又特别强,所以在学生面前还是要有高尚的情操的。

      这不是和前文自相矛盾了吗?一会儿说教师是普通人,一会儿又说要有高尚的情操,怎么可能做得到?

      其实做到这点并不难,更不会互相矛盾。小学生是一群纯洁的天使,他们没有经历过社会这个大染缸的浸染,没有那么深的城府,所以教师在学生面前的高尚也不用太高,比如不说不文明用语,不穿奇装异服等,尤其不在学生面前做一些要求学生做,自己却从不做的事情。比如要求学生不玩手机,自己一有空就刷抖音,玩手游;比如要求学生看书,自己从不看书等。也许你会问,我一天上班这么累,难道稍微放松一下也不行吗?不是的,这些事情都可以做,但有个前提条件,不在在校时间,尤其不在有学生在场的时候做。因为我们毕竟是教师,我们得对得起我们这个职业,我们培养的是“人”,一个合格的公民。别担心,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明白人无完人,我们只希望他们的童年更加阳光。

      我们可以怎么“装”呢?我们要在人前“装”,对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可以假装关心他们的生活,通过生活聊聊学习;对行为不良的学生,我们可以假装关心他们的学习,通过学习谈谈行为;对邋遢的学生,我们可以替他们整理一下服装;一无是处的孩子呢?我们至少可以对他们笑笑吧。我们还要在背后“装”,我们可以假装我们特别遵守纪律,开会认真听讲;可以假装我们很爱看书,随时拿一本书翻翻;可以假装我们很友好,办公室里的老师都亲如兄弟姐妹……

      “假装”的时间久了,也许就变成“真装”了,如果我们能“假装”一辈子,那我们就真的成了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了。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6

      我常常想,好教师应该是怎么样的?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家长把孩子交给我,我还给家长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些困惑就像小石子丢进湖泊里泛起的涟漪,时常在我的脑海里荡漾,引发我的思考,但却寻不到一个答案。

      读了于老先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好教师是什么样的?我们很难说出具体的评判标准,但是如果学生喜欢你,甚至在毕业之后也时时将你记挂在心上,经常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微信电话问候,想必此时教师的心中必然是温暖的,满足的。而于永正老师就是这么一个有着满满收获的好老师,是值得我们所有老师学习的榜样。他是怎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的?在这里,谈谈我的收获。

      一、爱心

      学生对于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是十分敏感的,甚至细微到今天老师有没有看自己一眼,有没有向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情感行为。

      刚开学的一两个星期,班里学生梓恩的妈妈跟我沟通说:“侯老师,我们家梓恩跟我说上课的时候她老是举手回答问题,而您没有经常提问她,她问我说侯老师是不是不喜欢她”。我一听,觉得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纯真,我跟梓恩妈妈解释了班里那么多同学,一节课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同学,同时也表示以后会多关注。在那之后,我多留了些“心眼”在她身上,课堂巡视的时候我会在梓恩小朋友的位置走过的时候多停留一会,下课的时候也时不时找她说说话。一段时间过后,梓恩妈妈我跟说:“侯老师,您现在是我家的大明星了,梓恩回家总是说起你,她现在特别喜欢你,特别喜欢上您的课,还说考100分不要奖励票号,要奖励您跟她拥抱一下”。在学生的世界里,他们都很在意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每个学生——不管是低年级的还是高年级的,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十分在意老师是否注意他,十分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

      如何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爱意呢?于永正老师给了我们几个非常实用的好点子:微笑、肢体语言表达、对学生表示期待、给予特别的奖励和称号等等,对于这些做法我很赞同,在*时的教学中,我也是这么做的,下课的时候我喜欢跟同学们聊聊天,还会跟他们一起做游戏,更多的是我还会奖励学生奖品,有时候是一支好看的笔,有时是一块巧克力,有时是玩具……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我的亲近,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喜欢。喜欢是相互的,老师喜欢学生,学生也会加倍地喜欢老师。

      二、童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确实,只有我们怀着一颗童心去看孩子,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读懂他们的行为。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的: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却把自己教成了孩子。*时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没有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孩子课余时间会找我聊天,有时也会把他们孩子之间的一些秘密告诉我,而我会把自己当作是孩子去融入他们,去了解他们。蹲下来看学生,你会发现比你高高在上,板起一脸严肃的样子更能赢得孩子的尊重。

      三、不要让表扬迟到

      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它的第二个名字便叫“激励”。由此可见激励的重要性。白云华附独特的票号奖励机制,学生非常喜欢。“四好班级”“激情早读”“文明宿舍”“学习之星”“富豪榜”等等,无不体现激励的作用,在*时的教学中,我拿起了这一“武器”,让孩子在激励中学习,进步。激励也要及时,事情过去久了,再去赞扬就失去意义了。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回答得很完整,我会马上表扬,督促其他孩子向他学习完整回答问题的好习惯,这样他以后也能记住,完整回答问题是很好的做法。如果我隔天再去表扬他,那被表扬的体会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迷迷糊糊不知道老师在表扬自己什么。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多激励学生,从而使他们不断进步。

      于老师用一个个经典的教学事例,传递着他从教50多年来一直在践行的为师之道,让我受益匪浅,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老师,就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吧!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让我们一同伴随着学生成长。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7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于老师的书,就像是在听于老师慢慢谈话,于老师那些话如娟娟细流慢慢沁润着我的心灵,感触颇深,受益颇多。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是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封笔”之作。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正如于永正先生自己在书的前言中所说:“本书是我对自己从教五十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书中描述了于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在教学活动中的偶得,但更多是于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

      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愿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经验告诉我,作为老师,想让一部分学生喜欢你很容易,但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你真的很难。那怎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呢?从于老师的书,让我对学生喜欢的老师,也有了更深刻,更丰富,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一、学生喜欢的老师,如“甘草”,性温、味甘、包容、调和。

      于老师说,要让孩子喜欢你,必须做一个甘草似的教师,温和而宽厚,要真心的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善待每一个学生就要放下架子,把自己当做他们的朋友。把学生放在心上。以*等、博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一样能够温暖人,只要老师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但是做老师,一味的“温厚”就可以了吗?于老师说:“一味温和是不行,还必须要‘严’.但是一味严厉也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到严而有爱,严而有方。

      二、学生喜欢的老师,童心不泯。

      于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正在走进学生的心。在他的课堂上,于老师带孩子表演小品,让孩子们爆笑,让学生感觉他就是一位知心朋友。课后游戏,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让孩子特别愿意亲近他。于老师把童心不泯总结为这么几点: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二是“孩子气”;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

      三、学生喜欢的老师,亦师亦友。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我始终认为教师就应该爱自己的学生,并且要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学生感受到了爱,他自然就会同样的爱上你这位老师,也会对你所教的课程感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会有主动学习的动力了。在书中,于老师说:“我们要理解学生,不妨放下架子,不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不带有色眼镜评价学生,在教学中实现“*等对话”。于老师就是这样用一件件*凡的小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赢得的学生对他喜欢,从而喜欢上他的课堂。

      总之,读到共鸣处,我不仅在心里为于老师鼓掌,被他朴实的才华和实在的教学艺术所折服;看到于老师幽默化解师生之间许多尴尬的瞬间,拍手叫好并立即采纳吸收,付之今后教学中,仔细想想于老师能做到如此,应缘于对语文教学的挚爱,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8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是于永正老师对自己五十年教育生涯的回顾,是语文教学的实践总结,更是对人生的感悟,细细读来,就如同一位长者与我交流对话,让我感同身受,茅塞顿开。我记住了于老师的“名片”:正面写着微笑,三个关键词——尊重、理解、宽容;反面写着负责,三个关键词——严格、顶真、耐心。于老师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践行着这样一张名片。

      首先,要有如“甘草”般的心性和品格。教师的品格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在书中,于老师借同事朱友明老师的话语,将自己比作“甘草”,用甘草温和、包容、调和三个特性来诠释自己的品格,也道出了所有学生对老师的期盼,可谓是神来之笔。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要温和亲切。温和的微笑、亲切的态度,是缩短师生间距离最好的法宝。一年级新生刚入学的时候,我和孩子们第一次见面,对待一个个目光里充满好奇和懵懂的打量着这个新环境的小豆包们,我都尽最大的努力用特有的温馨笑容和亲切语言,帮助这些刚刚来到新环境的小朋友们,让他们能够缓解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情绪,放松下来,逐渐融入到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来,慢慢打开心扉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们,对已经到来的小学生涯报以憧憬和期盼。

      于是我也成了大多数孩子和家长们眼中温柔的王老师。当然,对于一些犯了小错误的孩子来说,也要学会顺势利导,化干戈为玉帛。在教育心理学上,低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力有限,老师要做的不是训斥,而是帮助爱动爱说话的孩子认识并调整自己的行为,面对犯错误的孩子,于老师总能用宽仁的微笑和态度让他们学会自省并改正。“多么令我感动的笑,多么令我难忘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评。”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抒怀,他们在感动中自省,在自省中自然自在地成长。温良敦厚——这如甘草般柔性的力量就这样润泽、滋养着学生的内在精神。在书中于老师也为此做了总结:做甘草,就是做个好人;是好人才能成为好老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好人,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做甘草,就是做个动脑子的人,有智慧的人。有智慧,才能把工作做好。这也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方向和导引。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9

      于永正老师驾鹤西去已近五年,当再次翻阅这本书时,仿佛这个老头子还活跃在语文课堂。很遗憾,在他有生之年没有亲临过现场聆听他的课堂,不过在录像课上,在教学实例中是再熟悉不过了,于永正老师也是我初入教坛后认识的第一位大师,第一位小学语文界、男性的、名师。

      刚毕业时候,我们把目光放在语文教学上,在书中我关注的是他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再看于老师,学习的目光不光是聚焦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在于老师整个人身上,他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在诠释着如何才是为师之道。

      从教时间长了,感觉自己已混迹于老教师行列多年,对于教学技巧的关注淡化了不少,更多地开始考虑怎样从育人入手。“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书中于老师引用了这句格言,我也一直信奉迪斯多惠的这句话,于老师在书中大篇幅的论证着这个教育观点。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它的第二个名字便叫激励。他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向我们娓娓道来,在教育的过程中该如何去激励,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爱。为便于掌握,于老师总结了使用激励的五条原则,在既定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了方法的指导,比如说最常用的是语言激励,简便易行,具有时效性,可以通过写纸条打电话的方式。

      善于鼓励学生,是为师之道的不可或缺。关注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有时候甚至为后进生制造闪光点,同样是于老师在为师之道上为我们留下的启示。这种表扬和激励体现在*常的班级管理教学中,在他的语文课堂上对于学生激励性语言评价的使用也比比皆是。“你能行,我相信你,你的潜能很大”,“你好好练,准能超过他!”使用暗含期待时的谈话,采用个别谈话的形式,通过“相信和期待”去表达对学生关爱。

      于老师年纪大了,在课堂上仍然拥有一颗童心,“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在课堂上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学效果,在课本角色扮演女儿和妈妈时选择女儿,在小猴和老猴角色之间去选小猴。他围上头巾在大森林和孩子嬉戏,去做一个采蘑菇的老姑娘,他常常被孩子们围着,当一个真正的孩子王。用陶行知先生的话,就是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于老师,心中有学生,他才做的这么好。

      在刚毕业时还愿意带低年级,感觉自己的玩心和年龄与他们非常贴切,但是一进中年30多岁了,再在课堂上用儿童的语言和他们交流,或者一口一个生字宝宝。就仿佛自己有些不着调。有些在那里装,但是通过阅读于永正老师的事例,我才知道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位名师,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师,尚且在这条路上走得这样深,我们又怎能够感到难堪呢。我们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而不是因为顾及自己的舒服不舒服。

      于老师说:我从来都不把练习册放在眼里,开始让学生选做其中一部分,后来干脆把它废了,一点也不多,学生当然为之高兴,我的语文作业只有写字,读课外书和写日记,另外还有玩玩儿,当然是小学生的作业。一位老师一位语文老师,如果是这样,那哪一位学生能够不喜欢哪一位家长,又是不又会不喜欢呢?如此多的家校矛盾,有很多是因为家庭作业的原因产生的,当我们能够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而又让学生和家长没有过多的负担,这希望必是人人都期盼的。但这种过硬的本领,肯定也是余老师在思考与摸索中积累起来的。*时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当我们的目的是在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上。在学生能够愉悦的学习上。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这种付出又是有用的值得的。

      还记得在刚毕业的时候,最先接触到的语文名师也就是于永正了。当时十几年前因为网络还不够发达,能够找到于永正的一些案例,也比较难得。当时遇到了一位教研室的史华老师,和她交流的时候经常提起要向名师学习。提到于永正,史老师专门给我找了他的相关资料,并送给我一本于永正老师的课案教学案例,那是一页一页复印的,至今还保存着。(红小张)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0

      作为教师行列里的新成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首先思考的问题,于是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收获颇多。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终向学生交出这样的名片:微笑、尊重、理解、宽容;负责、严格、耐心。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时刻记得自己曾经是孩子,保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学无止境的恒心吧!我们教师要温和、包容、调和。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一方面,我们希望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另一方面,又害怕和孩子太亲近导致课堂气氛混乱。可能对于孩子们也一样,不论是男孩、女孩,高年级或者低年级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是简单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可能都会在孩子的内心起到一定影响,所以,于永正老师说,不强求你喜欢每一个孩子,但要努力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不喜欢他,那么,无论你有多喜欢他也无济于事,相反,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喜欢他,那么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这一点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首先是性温。“性温”就是遇到问题,能“后退一步”,摆正心态。“温”是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之首。“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正是“温”的体现吧。其次是包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就什么有点也看不到了,会感觉周围的世界一片混沌,一片黑暗,感觉自己的身边无良人、无美景。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镜子无处不在。于老师能让“迟到”的学生破涕为笑,化“窘迫”为“轻松”。这样的宽容,完全出于理解,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这种推己及人,能让我们有了*静的心态和处理问题的智慧。再者是调和。完整的教育:“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一味的“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温”与“严”,“威”与“猛”,“恭”与“安”之间把握好“度”,切不可只执其一端。

      于老师不愧为智慧型的老师,他还把这种做法形象地称为“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等等,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信任与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好尺度,推己及人,多换位思考,我们的课堂定会绽放别样的光彩。

      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一定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孩子王,但一定是有着独特的魅力。读了这本书,我深深被于老师“性温”、“包容”、“调和”的品质所打动。我钦佩,我折服,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最后引用于老师的话:“生命的长度我当不了家,但生命的宽度由我说了算。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会再用时间认真去读这本书,我相信细读之后我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0篇扩展阅读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0篇(扩展1)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0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

      我只知道甘草可以止咳,怎么和于永正老师联系起来了呢,仔细阅读这个章节后,我明白了,正是因为于老师具备甘草的品格,所以他与同事相处得好,学生也喜欢他,这不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做到的吗。

      首先甘草性温,味甘。于老师就是一个温厚的人,在他的回忆中写到他儿时的几位老师都是温厚的典范,微笑是他们共同的名片,宽厚是他们共同的品格,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啊。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想想于老师的经历,在我们大动肝火时,多想想对学生的影响,让我们用一份冷静别样的心境来处理事情,不是更有利于学生的品格发展吗。

      其次,甘草包容,几乎能与所有草药为伍,不但能解百药毒,还能提高其他药物的疗效。形容到老师身上,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

      人是易怒的动物,尤其是面对那些个别学生的时候,又如何能忍得住。但想一想我们从事的就是教书育人的工作,不是有句话形容我们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想肩上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第三,甘草能调和。我觉得于老师说得特别好,为师者对学生要温和,亲切,还必须严,什么时候都要有度,不可执于一端,以至于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老话说还打一巴掌揉三揉呢。

      其实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爱。即使我们不能保证喜欢每一个学生,那也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读了这个章节,让我感到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一定要有甘草的品格。

      于老师就是愿意做甘草,做一个动脑子的人,做好人,做温和的人,做宽容的人,做善解人意的人,做善待学生的人。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带着思考教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2

      最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这本书,感触颇深。此书总共分十个章节,第四章的童心未眠、第五章的行无言之教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因我一直教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经常视课堂纪律若无物,这是低年级学生刚入校门的特性。童心未眠的标志之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做一个有“孩子气”的教师。其实于老师所讲的童心未眠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理解和体谅学生。记得有一次,于老师班上一个孩子迟到。于老师在班上放肆的表扬那迟到的学生。当时,班上所有的学生都问,为什么迟到还要在班上放肆表扬呢?于老师当场回答学生说:“你们哪个有勇气迟到了,还能像他那样大大方方走到教室门口,还有如此胆大的喊声报告。是你们肯定会躲在某个角落哭脸。”就这样,那调皮学生再也没迟到了。回想当初我教一年级时,我的一直严格要求学生,上课不准说话、不准调头、不准做小动作……。若干个不准之后,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课堂上想做却不敢做,想说却不敢说,整个一节课下来,学生死气沉沉,毫无积极性可言。

      我想对待所有的学生,我就是教学能力并不是他们所吸引的地方,我想“微笑”才是低年级学生所需求的。于老师说,“温”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我非常喜欢于老师的那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这对于低年级教师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刚刚离开父母亲温暖的"怀抱,他们需要这“温”;于老师告诉我们做一个甘草。甘草有三个特性。作为老师除了和蔼可亲,温文尔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严”;那么在这“温”与“严”之间还要讲究一个“度”。

      于老师在本书中还讲诉了自己从教生涯中的一些教育故事,书中有一段是作者自己对自己的约法三章:一、不背手;二、主动和学生打招呼;三、课间和学生一起玩;四、到学生家里走走;五、经常讲故事和笑话;六、幽默;七、努力让微笑成为自己的名片;八、做值日;九、一旦做错了事,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十、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看到这里,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内心。和孩子一样,有什么不好?于永正先生作为一个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都能如此要求自己,为何我不能。

      师生关系是*等的,我们要理解学生,不妨放下架子,不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不带有色眼镜评价学生,在教学中实现“*等对话”。于老师就是这样用一件件*凡的小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赢得的学生对他喜欢。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看到这样的诗句,大家想到的肯定是教师。自古以来,教师的身份是很特殊的,各行各业人士都喜欢用圣人的道德标准绑架教师,认为高尚是教师的座右铭,假如哪个教师表现出不如意之处,立马会受到大众的强烈谴责,好像做了什么人神共愤的大事一样。

      我曾经听到这样的一件事,一次,一位一年级老师去上厕所,与其一所教学生相遇,该生瞪大眼睛,一脸好奇。离开厕所后,该生嘀咕了一句:“原来老师也会上厕所。”殊不知,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也要吃喝拉撒。

      以上只是一件琐事,许是因为学生家长在家里过分美化教师的结果,做为老师,一笑置之即可,等学生在学校待了一段时间后,自然会适应老师的种种*凡之处。然而,教师的*凡又不能和社会上的庸俗一概而论。教师毕竟负有教育的责任,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又特别强,所以在学生面前还是要有高尚的情操的。

      这不是和前文自相矛盾了吗?一会儿说教师是普通人,一会儿又说要有高尚的情操,怎么可能做得到?

      其实做到这点并不难,更不会互相矛盾。小学生是一群纯洁的天使,他们没有经历过社会这个大染缸的浸染,没有那么深的城府,所以教师在学生面前的高尚也不用太高,比如不说不文明用语,不穿奇装异服等,尤其不在学生面前做一些要求学生做,自己却从不做的事情。比如要求学生不玩手机,自己一有空就刷抖音,玩手游;比如要求学生看书,自己从不看书等。也许你会问,我一天上班这么累,难道稍微放松一下也不行吗?不是的,这些事情都可以做,但有个前提条件,不在在校时间,尤其不在有学生在场的时候做。因为我们毕竟是教师,我们得对得起我们这个职业,我们培养的是“人”,一个合格的公民。别担心,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明白人无完人,我们只希望他们的童年更加阳光。

      我们可以怎么“装”呢?我们要在人前“装”,对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可以假装关心他们的生活,通过生活聊聊学习;对行为不良的学生,我们可以假装关心他们的学习,通过学习谈谈行为;对邋遢的学生,我们可以替他们整理一下服装;一无是处的孩子呢?我们至少可以对他们笑笑吧。我们还要在背后“装”,我们可以假装我们特别遵守纪律,开会认真听讲;可以假装我们很爱看书,随时拿一本书翻翻;可以假装我们很友好,办公室里的老师都亲如兄弟姐妹……

      “假装”的时间久了,也许就变成“真装”了,如果我们能“假装”一辈子,那我们就真的成了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了。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4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于老师的书,就像是在听于老师慢慢谈话,于老师那些话如娟娟细流慢慢沁润着我的心灵,感触颇深,受益颇多。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是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封笔”之作。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正如于永正先生自己在书的前言中所说:“本书是我对自己从教五十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书中描述了于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在教学活动中的偶得,但更多是于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

      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愿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经验告诉我,作为老师,想让一部分学生喜欢你很容易,但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你真的很难。那怎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呢?从于老师的书,让我对学生喜欢的老师,也有了更深刻,更丰富,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一、学生喜欢的老师,如“甘草”,性温、味甘、包容、调和。

      于老师说,要让孩子喜欢你,必须做一个甘草似的教师,温和而宽厚,要真心的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善待每一个学生就要放下架子,把自己当做他们的朋友。把学生放在心上。以*等、博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一样能够温暖人,只要老师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但是做老师,一味的“温厚”就可以了吗?于老师说:“一味温和是不行,还必须要‘严’.但是一味严厉也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到严而有爱,严而有方。

      二、学生喜欢的老师,童心不泯。

      于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正在走进学生的心。在他的课堂上,于老师带孩子表演小品,让孩子们爆笑,让学生感觉他就是一位知心朋友。课后游戏,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让孩子特别愿意亲近他。于老师把童心不泯总结为这么几点: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二是“孩子气”;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

      三、学生喜欢的老师,亦师亦友。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我始终认为教师就应该爱自己的学生,并且要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学生感受到了爱,他自然就会同样的爱上你这位老师,也会对你所教的课程感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会有主动学习的动力了。在书中,于老师说:“我们要理解学生,不妨放下架子,不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不带有色眼镜评价学生,在教学中实现“*等对话”。于老师就是这样用一件件*凡的小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赢得的学生对他喜欢,从而喜欢上他的课堂。

      总之,读到共鸣处,我不仅在心里为于老师鼓掌,被他朴实的才华和实在的教学艺术所折服;看到于老师幽默化解师生之间许多尴尬的瞬间,拍手叫好并立即采纳吸收,付之今后教学中,仔细想想于老师能做到如此,应缘于对语文教学的挚爱,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5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时常想着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暑假我拜读了于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从中收获颇丰。

      一、做“甘草”,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甘草,性温、味甘,意思就是对学生温和宽厚。我们班有一个“接话大王”,特别喜欢接话,关键是每次接话他都偏离教学主题,有时真是头疼。当时觉得只是学生的问题,往往还批评了他一顿,现在想来作为一位教育者,我需要以温和宽厚的心态更加智慧地处理这件事。

      甘草几乎能与所有草药为伍,不但能“解百药毒”,还能提高其他药物的疗效。所以,甘草有很强的包容性。包容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包容”的前提是理解,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有一天早读课,乐乐迟到了,这是他第一次迟到,我询问他迟到的原因,他只是说了睡过头,起晚了。我知道,他早饭肯定没来得及吃,于是,下课后让他到办公室去吃点饼干。起初,他坚持不吃,也是,他一惯不喜欢吃早饭。于是,我就跟他说了早饭的重要性,并说道:“如果你还想吃我的饼干,明天还可以晚来一会儿”,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甘草的第三大特性是调和,即做事需要把握好“度”,我们对学生不能一味地严厉,也不能一味地温柔,而是刚柔并济。同时,在处理班级学生的矛盾时,也需要对双方进行调和。事情的对错很容易判定,但是学生心理的调和必须及时跟上。所以,在处理班级学生矛盾时,我会当着学生的面将事情的对错分析清楚,接着,我会把学生分开,根据需要单独进行沟通,这是调和最重要的部分,是让学生心理达到调和必不可少的操作。最后,我会再将学生喊到一起,握手言和。

      二、激励的魅力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我就是在老师的激励下一步步成长的。现在,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也曾尝试过很多激励学生的方法,后来发现,激励有着无限魅力。

      激励是大有讲究的,首先,激励需要有针对性。我们需要针对具体的事情。小雨在书写上一直表现**,甚至是有些落后。可是,有一天,我惊奇地发现,她的书写有了进步,书写整洁度提高了,甚至有些笔画出现了笔锋。于是,我找来了小雨后得知,最近她一直在练书法。我首先在班级对小雨进行一番郑重表扬,然后单独又找来小雨进行了表扬,接着,我又把小雨的进步通报给家长。结果发现,小雨的书法进步得一发不可收拾,一个多学期后,小雨的书法已经能在竞赛中获奖了。

      接着,激励需要有引领性。我们针对一件事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激励时,千万别忘记了适当提出一些具有导向作用的激励。比如,小雨的书法在书写整洁度和一些笔画笔锋上有了进步,那我除了表扬已经进步的方面以外,我还在后面特意强调了如果能把握好汉字的间架结构的话,那就会更完美了!

      然后,激励需要注意及时性和重复性。及时激励,我们一般能做到,但是,重复激励往往会被我们忽略。但是,一种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适时、及时地进行激励。

      三、把课上得有意思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课堂仍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把课上好,是老师的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有了这个“看家本领”,让学生不喜欢老师很难。

      虽然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导。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有一首古诗《周夜书所见》。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古诗的意境容易感受,所以,在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我有意让学生自己感受重点字词的意思。“孤光一点萤”,“萤”一般我们认为是萤火虫,但是这句诗已经提到了“孤光”,在我的启发下,学生渐渐明白,这里的“萤”不是真的萤火虫的光,而是像萤火虫的灯光。什么像萤火虫的光?原来就是诗中提到的“孤光”,即孤零零的灯光。

      把课上的有意思,我们可以适当插入一些小游戏,这特别适合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上,喜欢借助多媒体。比如在教学《小毛虫》时,我在课前播放了一段小毛虫化茧成蝶的变化视频。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对小毛虫化茧成蝶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样,在我教学时,相对来说,也就容易了。而整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发言似乎更积极,都有话可说。

      把课上得有意思,也可以来自老师的“有意思”。每位老师身上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气质,没有哪种气质是最好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配合默契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效果。所以,上课,我们不必一板一眼,我们可以放松自己,活跃课堂,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不必太注重互动的结果,但是,我们需要看中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将课堂上得“有意思”。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想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修养,刻苦磨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一定是一个让学生们人人都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6

      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一位母亲牵着6 岁的孩子去商场购物。她原以为孩子会很开心,没想到孩子在商场里却哭哭啼啼,无止无休。当她蹲下身子的时候才发现,孩子看到的都是大人的腿,哪有什么快乐可言?

      成年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观察事物的视角、处理事务的方法与孩子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的。高明的教师,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设法让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用自己的知识、教养、智慧、德行来影响、陶冶、感染、感化孩子。于永正老师说:"教了47 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这句话的背后反映出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把握。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的成长需要玩。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为孩子留出玩的时间。只有老师自己非常喜欢玩,在课堂上带着孩子“玩”的过程中,才能常常玩出新境界,让孩子在其中受益良多。在人们的印象中,课堂教学应该是比较严肃的,但会“玩”的老师的的课堂并非如此,一个个生动、幽默的故事,一场场富有情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获得了新知,体悟到了成长。因为一个人只有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才会在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而每一个精彩的活动都会留给孩子一颗珍珠,当他长大后,岁月的丝线把这些珍珠穿起来,就成为人生宝贵的项链。

      作为一个老师,在孩子面前表现得不能太像老师。一个童心未泯的教师,是一个具有好奇心、孩子气的教师,是理解和宽容学生的教师,是能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的教师。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学生只有认同教师,信服教师了,才会效仿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7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是于永正老师对自己五十年教育生涯的回顾,是语文教学的实践总结,更是对人生的感悟,细细读来,就如同一位长者与我交流对话,让我感同身受,茅塞顿开。我记住了于老师的“名片”:正面写着微笑,三个关键词——尊重、理解、宽容;反面写着负责,三个关键词——严格、顶真、耐心。于老师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践行着这样一张名片。

      首先,要有如“甘草”般的心性和品格。教师的品格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在书中,于老师借同事朱友明老师的话语,将自己比作“甘草”,用甘草温和、包容、调和三个特性来诠释自己的品格,也道出了所有学生对老师的期盼,可谓是神来之笔。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要温和亲切。温和的微笑、亲切的态度,是缩短师生间距离最好的法宝。一年级新生刚入学的时候,我和孩子们第一次见面,对待一个个目光里充满好奇和懵懂的打量着这个新环境的小豆包们,我都尽最大的努力用特有的温馨笑容和亲切语言,帮助这些刚刚来到新环境的小朋友们,让他们能够缓解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情绪,放松下来,逐渐融入到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来,慢慢打开心扉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们,对已经到来的小学生涯报以憧憬和期盼。

      于是我也成了大多数孩子和家长们眼中温柔的王老师。当然,对于一些犯了小错误的孩子来说,也要学会顺势利导,化干戈为玉帛。在教育心理学上,低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力有限,老师要做的不是训斥,而是帮助爱动爱说话的孩子认识并调整自己的行为,面对犯错误的孩子,于老师总能用宽仁的微笑和态度让他们学会自省并改正。“多么令我感动的笑,多么令我难忘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评。”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抒怀,他们在感动中自省,在自省中自然自在地成长。温良敦厚——这如甘草般柔性的力量就这样润泽、滋养着学生的内在精神。在书中于老师也为此做了总结:做甘草,就是做个好人;是好人才能成为好老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好人,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做甘草,就是做个动脑子的人,有智慧的人。有智慧,才能把工作做好。这也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方向和导引。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8

      我只知道甘草可以止咳,怎么和于永正老师联系起来了呢,仔细阅读这个章节后,我明白了,正是因为于老师具备甘草的品格,所以他与同事相处得好,学生也喜欢他,这不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做到的吗。

      首先甘草性温,味甘。于老师就是一个温厚的人,在他的回忆中写到他儿时的几位老师都是温厚的典范,微笑是他们共同的名片,宽厚是他们共同的品格,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啊。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想想于老师的经历,在我们大动肝火时,多想想对学生的影响,让我们用一份冷静别样的心境来处理事情,不是更有利于学生的品格发展吗。

      其次,甘草包容,几乎能与所有草药为伍,不但能解百药毒,还能提高其他药物的疗效。形容到老师身上,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

      人是易怒的动物,尤其是面对那些个别学生的时候,又如何能忍得住。但想一想我们从事的就是教书育人的工作,不是有句话形容我们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想肩上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第三,甘草能调和。我觉得于老师说得特别好,为师者对学生要温和,亲切,还必须严,什么时候都要有度,不可执于一端,以至于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老话说还打一巴掌揉三揉呢。

      其实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爱。即使我们不能保证喜欢每一个学生,那也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读了这个章节,让我感到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一定要有甘草的品格。

      于老师就是愿意做甘草,做一个动脑子的人,做好人,做温和的人,做宽容的人,做善解人意的人,做善待学生的人。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带着思考教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9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暑假的时候学校向老师们推荐读过,当时就有反思,很好读,不是理论,案例居多,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这个月,新学期开始,再拿出来回味回味,看着自己曾经的圈划和笔记,又有了新的看法。

      在“人生流横—写在前面的话”中,于老师就提到,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从教五十多年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

      让知识“活”起来

      一、温厚、包容、调和待生

      于老师在第一章就用自己和甘草的三大特性一一做了比照。首先,像甘草一样温厚。一个学生曾在作文中这样形容于老师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评。”学生在语文课上画画、在课后闹矛盾,于老师不是像其他老师一样拉出来批评,而是一笑化之,用最温和的语言化解学生的尴尬,既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有让学生颜面尽失。孔子有五大美德:“温、良、恭、俭”。温文尔雅、和蔼可亲是五大美德之首。可以说,“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其次,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于老师用了这样一句名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对待学生,要包容,出于理解的那种包容,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那么那些“火”可能自然而然就熄灭了。再想想我,我是一个脾气不太好的老师,可能是因为个别学生的不听话,现在再想一想弥勒佛能“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楚庄王、曾国藩也可以容,对学生又有什么可以不包容的呢?最后,甘草的第三个特性是“调和”。“中庸之道”是儒家观察世界、处世行事的基本思维方式。西方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类似的话,过度和不足奶是恶行的特征,而适中则是美德的特征。两位哲学家的见解惊人的相似。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至高的道德境界。

      于老师他就是甘愿做甘草,做一个动脑子的人,做好人,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带着思考教书,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少走弯路,才能不算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关注、赞赏、尊重学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黄金萍老师在我教育教学中告诉我的,也是我初出茅庐在薛小听到的最有价值的一句话。于老师在书中介绍到,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他的影响很大,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如果老师能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别样的境界。但是于老师认为,如果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难的。书中提到美国教育学家托德·威特克尔的一段话:“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虽然这句话第一次读到的时候,我觉得会不会有点做作,但后来仔细一想,如果你能够做出喜欢他的样子了,那你的内心至少也不会讨厌他吧。

      对于如何能够做到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于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讲课时,眼观六路,用亲切的目光看着每一个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以专注、期待、鼓励的目光看着发言的学生;学生的红领巾歪到一边去了,帮他扶正;课外活动时,加入到学生跳绳的行列……而光有这些还不够,还缺了最重要的,那就是微笑。微笑是老师的名片,脸上有笑,学生就会有亲切感,而无惧怕感。

      三、不能太像老师

      于老师在书中提到,老师在孩子面前不能太像老师。于老师要求自己在*时的教育教学中,不将手倒背起来。他认为倒背着手站在学生面前,仿佛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拉远的自己和学生的距离。课上表演课本剧,他会和学生一起,扮演剧本中的一个角色,还会“反串”扮演,让学生真切感受,就像他在书中说的:“是师非师,是课非课。”;课后游戏,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

      于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学生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定格在学生的人格磁带上,并且自动终生播放。每个学生都是心理学家,他们会对教师的所作所为做出评判。只有教师做好了,学生认同教师了、信服教师了,才会仿效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四、身教重于言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最大。

      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的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也不随意;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不敢有丝毫的潦草;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写下水作文,再“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他犯了错误一定会当着学生的面承认,不掩饰不支吾;他和孩子一起活动,相关的工作一视同仁,大家一起来做,行动上不敢落后,而不仅仅是做一个指挥者;他备课认真仔细,一个字的书写,一段话的朗读,都反复推敲;他每天认真阅读报刊杂志,以便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

      于老师用一个个经典的教学实例,传递着他从教五十多年来一直在践行的为师之道,让我受益匪浅。五十多几年来,他在三尺讲台一直恪守着自己是一名教师的信念,那么对于我这么一个刚踏上讲台的新人,又有哪里可以不学习呢?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0

      作为教师行列里的新成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首先思考的问题,于是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收获颇多。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终向学生交出这样的名片:微笑、尊重、理解、宽容;负责、严格、耐心。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时刻记得自己曾经是孩子,保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学无止境的恒心吧!我们教师要温和、包容、调和。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一方面,我们希望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另一方面,又害怕和孩子太亲近导致课堂气氛混乱。可能对于孩子们也一样,不论是男孩、女孩,高年级或者低年级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是简单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可能都会在孩子的内心起到一定影响,所以,于永正老师说,不强求你喜欢每一个孩子,但要努力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不喜欢他,那么,无论你有多喜欢他也无济于事,相反,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喜欢他,那么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这一点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首先是性温。“性温”就是遇到问题,能“后退一步”,摆正心态。“温”是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之首。“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正是“温”的体现吧。其次是包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就什么有点也看不到了,会感觉周围的世界一片混沌,一片黑暗,感觉自己的身边无良人、无美景。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镜子无处不在。于老师能让“迟到”的学生破涕为笑,化“窘迫”为“轻松”。这样的宽容,完全出于理解,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这种推己及人,能让我们有了*静的心态和处理问题的智慧。再者是调和。完整的教育:“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一味的“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温”与“严”,“威”与“猛”,“恭”与“安”之间把握好“度”,切不可只执其一端。

      于老师不愧为智慧型的老师,他还把这种做法形象地称为“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等等,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信任与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好尺度,推己及人,多换位思考,我们的课堂定会绽放别样的光彩。

      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一定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孩子王,但一定是有着独特的魅力。读了这本书,我深深被于老师“性温”、“包容”、“调和”的品质所打动。我钦佩,我折服,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最后引用于老师的话:“生命的长度我当不了家,但生命的宽度由我说了算。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会再用时间认真去读这本书,我相信细读之后我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0篇(扩展2)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0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

      春节到一位朋友家去玩,发现她家的书桌上放着一本于永正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便随手打开。当我打开书,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觉得读这样的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成长。我便决定借回家利用闲暇时间好好阅读一下。一边读一边思考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时不时地写下读书思考,沉浸其中。当我全部看完时,收获满满,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感想跃于纸上!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没有老生常谈,也没有空空而谈,的确是于永正老师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教育经验,为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指明了教育的方向,传授了实践的方法!我总结了几点感受。

      一、一生做好一件事。

      于永正老师这样说:做一件事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我的一生,正在不断努力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完成了我的大目标,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好课,把课上得有意思,是我毕生的追求。“是呀,一生追求一个目标,做一好件事,能坚持做好,就是了不起的专家型的大师。于永正老师之所以能成其为专家型的大师,也正因为如此。想想,作为教师的自己能否一生做好一件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教书,全心全意地教好课,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想我今后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课堂中,我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今后要更多的关爱、关注学生。在以后的课堂教学里,一定要多思考上课方式,想方设法让学生们喜欢自己的课堂。在完成学校工作的同时,坚守着这一份发自心底的追求,并持之以恒地完成。

      二、课堂需要智慧。

      要想在课堂上能吸引住学生达到高效,需要智慧。“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太像那么回事。“看似“随心所欲”,其实“不逾矩”。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学的开心,老师教的也轻松,师生融为一体,教育变得简单而有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快乐的成长并有所收获。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大概就是如此吧。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也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三、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爱是教育最好的別名,掌声是别样的赞美。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能真正做到公*对待每一个学生,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一种别样的境界。每接一个班,总有我不太喜欢的学生。但我会尊重他,不会冷落他,漠视他。因为他们的心理还不太成熟抗压能力较差,都是一群爱玩又爱幻想的孩子,他们的小脑袋里有大人没有的烦恼。所以要给予他们最大的正面、积极地影响。于永正老师这句话说得十分实在,“让学生感受到我的关注,用真诚换得真诚。因为只有差别,没有差生。把自己当作孩子,把孩子当作与自己*等的人。”

      在我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都在努力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甚至对差生更加关注,这点在以后的教学生涯里我还要继续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于老师还说,激励、期待的话只要能对一个人起作用,就不放弃任何一个人。这是一个教育家的大爱情怀。读大师的话,感受着大师的大爱。

      我能读到这么好的真诚的能帮助到自己的书籍是我的幸运,学生们的幸运。做人做好人才是好老师。做好人,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他一一于永正老师,是我、我们,教师的明鉴、追求与企盼。我一定践行着大师的步伐,继续努力。用爱心成就孩子,用智慧驾驭课堂,渐渐地在自己的教学中走向成熟。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在启迪中书写着自己的教育人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2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是于永正老师对自己五十年教育生涯的回顾,是语文教学的实践总结,更是对人生的感悟,细细读来,就如同一位长者与我交流对话,让我感同身受,茅塞顿开。我记住了于老师的“名片”:正面写着微笑,三个关键词——尊重、理解、宽容;反面写着负责,三个关键词——严格、顶真、耐心。于老师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践行着这样一张名片。

      首先,要有如“甘草”般的心性和品格。教师的品格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在书中,于老师借同事朱友明老师的话语,将自己比作“甘草”,用甘草温和、包容、调和三个特性来诠释自己的品格,也道出了所有学生对老师的期盼,可谓是神来之笔。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要温和亲切。温和的微笑、亲切的态度,是缩短师生间距离最好的法宝。一年级新生刚入学的时候,我和孩子们第一次见面,对待一个个目光里充满好奇和懵懂的打量着这个新环境的小豆包们,我都尽最大的努力用特有的温馨笑容和亲切语言,帮助这些刚刚来到新环境的小朋友们,让他们能够缓解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情绪,放松下来,逐渐融入到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来,慢慢打开心扉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们,对已经到来的小学生涯报以憧憬和期盼。于是我也成了大多数孩子和家长们眼中温柔的王老师。当然,对于一些犯了小错误的孩子来说,也要学会顺势利导,化干戈为玉帛。在教育心理学上,低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力有限,老师要做的不是训斥,而是帮助爱动爱说话的孩子认识并调整自己的行为,面对犯错误的孩子,于老师总能用宽仁的微笑和态度让他们学会自省并改正。“多么令我感动的笑,多么令我难忘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评。”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抒怀,他们在感动中自省,在自省中自然自在地成长。温良敦厚——这如甘草般柔性的力量就这样润泽、滋养着学生的内在精神。在书中于老师也为此做了总结:做甘草,就是做个好人;是好人才能成为好老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好人,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做甘草,就是做个动脑子的人,有智慧的人。有智慧,才能把工作做好。这也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方向和导引。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3

      我只知道甘草可以止咳,怎么和于永正老师联系起来了呢,仔细阅读这个章节后,我明白了,正是因为于老师具备甘草的品格,所以他与同事相处得好,学生也喜欢他,这不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做到的吗。

      首先甘草性温,味甘。于老师就是一个温厚的人,在他的回忆中写到他儿时的几位老师都是温厚的典范,微笑是他们共同的名片,宽厚是他们共同的品格,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啊。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想想于老师的经历,在我们大动肝火时,多想想对学生的影响,让我们用一份冷静别样的心境来处理事情,不是更有利于学生的品格发展吗。

      其次,甘草包容,几乎能与所有草药为伍,不但能解百药毒,还能提高其他药物的疗效。形容到老师身上,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

      人是易怒的动物,尤其是面对那些个别学生的时候,又如何能忍得住。但想一想我们从事的就是教书育人的工作,不是有句话形容我们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想肩上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第三,甘草能调和。我觉得于老师说得特别好,为师者对学生要温和,亲切,还必须严,什么时候都要有度,不可执于一端,以至于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老话说还打一巴掌揉三揉呢。

      其实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爱。即使我们不能保证喜欢每一个学生,那也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读了这个章节,让我感到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一定要有甘草的品格。

      于老师就是愿意做甘草,做一个动脑子的人,做好人,做温和的人,做宽容的人,做善解人意的人,做善待学生的人。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带着思考教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4

      最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这本书,感触颇深。此书总共分十个章节,第四章的童心未眠、第五章的行无言之教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因我一直教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经常视课堂纪律若无物,这是低年级学生刚入校门的特性。童心未眠的标志之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做一个有“孩子气”的教师。其实于老师所讲的童心未眠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理解和体谅学生。记得有一次,于老师班上一个孩子迟到。于老师在班上放肆的表扬那迟到的学生。当时,班上所有的学生都问,为什么迟到还要在班上放肆表扬呢?于老师当场回答学生说:“你们哪个有勇气迟到了,还能像他那样大大方方走到教室门口,还有如此胆大的喊声报告。是你们肯定会躲在某个角落哭脸。”就这样,那调皮学生再也没迟到了。回想当初我教一年级时,我的一直严格要求学生,上课不准说话、不准调头、不准做小动作……。若干个不准之后,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课堂上想做却不敢做,想说却不敢说,整个一节课下来,学生死气沉沉,毫无积极性可言。

      我想对待所有的学生,我就是教学能力并不是他们所吸引的地方,我想“微笑”才是低年级学生所需求的。于老师说,“温”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我非常喜欢于老师的那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这对于低年级教师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刚刚离开父母亲温暖的"怀抱,他们需要这“温”;于老师告诉我们做一个甘草。甘草有三个特性。作为老师除了和蔼可亲,温文尔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严”;那么在这“温”与“严”之间还要讲究一个“度”。

      于老师在本书中还讲诉了自己从教生涯中的一些教育故事,书中有一段是作者自己对自己的约法三章:一、不背手;二、主动和学生打招呼;三、课间和学生一起玩;四、到学生家里走走;五、经常讲故事和笑话;六、幽默;七、努力让微笑成为自己的名片;八、做值日;九、一旦做错了事,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十、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看到这里,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内心。和孩子一样,有什么不好?于永正先生作为一个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都能如此要求自己,为何我不能。

      师生关系是*等的,我们要理解学生,不妨放下架子,不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不带有色眼镜评价学生,在教学中实现“*等对话”。于老师就是这样用一件件*凡的小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赢得的学生对他喜欢。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5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是于永正老师对自己五十年教育生涯的回顾,是语文教学的实践总结,更是对人生的感悟,细细读来,就如同一位长者与我交流对话,让我感同身受,茅塞顿开。我记住了于老师的“名片”:正面写着微笑,三个关键词——尊重、理解、宽容;反面写着负责,三个关键词——严格、顶真、耐心。于老师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践行着这样一张名片。

      首先,要有如“甘草”般的心性和品格。教师的品格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在书中,于老师借同事朱友明老师的话语,将自己比作“甘草”,用甘草温和、包容、调和三个特性来诠释自己的品格,也道出了所有学生对老师的期盼,可谓是神来之笔。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要温和亲切。温和的微笑、亲切的态度,是缩短师生间距离最好的法宝。一年级新生刚入学的时候,我和孩子们第一次见面,对待一个个目光里充满好奇和懵懂的打量着这个新环境的小豆包们,我都尽最大的努力用特有的温馨笑容和亲切语言,帮助这些刚刚来到新环境的小朋友们,让他们能够缓解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情绪,放松下来,逐渐融入到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来,慢慢打开心扉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们,对已经到来的小学生涯报以憧憬和期盼。于是我也成了大多数孩子和家长们眼中温柔的.王老师。当然,对于一些犯了小错误的孩子来说,也要学会顺势利导,化干戈为玉帛。在教育心理学上,低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力有限,老师要做的不是训斥,而是帮助爱动爱说话的孩子认识并调整自己的行为,面对犯错误的孩子,于老师总能用宽仁的微笑和态度让他们学会自省并改正。“多么令我感动的笑,多么令我难忘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评。”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抒怀,他们在感动中自省,在自省中自然自在地成长。温良敦厚——这如甘草般柔性的力量就这样润泽、滋养着学生的内在精神。在书中于老师也为此做了总结:做甘草,就是做个好人;是好人才能成为好老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好人,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做甘草,就是做个动脑子的人,有智慧的人。有智慧,才能把工作做好。这也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方向和导引。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6

      从教多年的我,依然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呢?每个人的答案各有不同。有人觉得为师者应博学多才,又或幽默风趣,更要公*公正,还要和蔼可亲?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中是这样说的:教师想让学生喜欢,首先要喜欢学生,只有老师喜欢学生,学生才会加倍地喜欢老师。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欢。于老师在总结为师之道时,有两点是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他用中药中的甘草来归纳。甘草的特性是:性温、味甘。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首位。温和是好人的首要标志。所谓的温即温和,而且是温中有善。这对老师尤为重要,性温让你在脾气上来的时候,可以懂得控制,学会要冷处理;还让你知道作为老师一定要与学生为善,对孩子的错误一定要原谅。光温还不行,还要懂得调和。要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更要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和心理调和。于老师说到,以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优点;以挑剔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这也让我再次想到,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先育人,如果一个学生都没有优秀的品质和素养,如何*。更何谈成才?而这一点也是日常工作中,一线教师最容易失控的部分,也是需要日久去磨练的一项专业素养。

      第二,于老师谈到的关键词是:修养。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读书同时读自己。于老师的阅读面之广是我们无比敬佩的,可以牵一发动全身。在信息时代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些传统的方法显得犹为可贵。如果我们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翻翻书籍,闻闻书中散发出的墨香,体验不同作家笔下的风格,那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二是以人为镜。也就是以优秀品质的伟人为榜样。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敬佩之人,我们以这些人之豪杰为镜,会让我们更加优秀。三是不断反思。这也是每位老师必须要做到的。每天记录下自己的小小教学感悟、与学生之间的趣事等等,不在于多,只在于写。

      他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科学求真,艺术求新,艺术的表达没有最好,只用更好。身为教师,让我们与书为伴,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文化人,这样我们距离学生喜欢的教师就会更近些。

      教师亦被称为先生、园丁、春雨、孺子牛……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作为职业,那就用我们的方式去做好孩子们灵魂的工程师,用我们的爱心去温暖学生,用我们的知识去改变学生,用我们的魅力去引领学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7

      放假前借的这本书,它像磁铁吸引着我,让我深深的陶醉、回味无穷,欣赏于永正老师的睿智!此书总共有十章,讲述回顾了于老师毕生的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读了此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不需要豪言壮语,只需教师做好示范。老师需要有一双善于关注学生的眼睛,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关心的话语,这些细微之处会让你的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喜欢你的,老师是在关注你的。尽量让每个学生不会受冷落和歧视,*等的和每个学生对话,尊重学生的自主意志,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最大。

      最让我感动的是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的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也不随意;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不敢有丝毫的潦草;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写下水作文,再“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只有通过写“下水文”,才能更好更有感受的去教好这篇习作,有时候一个题目写好几篇下水文,他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习作,也更能亲近学生,并且,学生也喜欢阅读老师的习作,这样一来,师生共写的状态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这种“下水文”。这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写作水*,而且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还可以借鉴于老师的做法,开展一堂实物展示课,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物品,在海报上写清实物展示课的时间和地点以及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自己挑选写报道或者物品说明,老师当场修改,学生可在一节课中学会写物品说明和报道,这样的课堂不但有意思还有效。

      上好课,把课上的有意思,不但是于老师的毕生追求,也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毕生追求。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

      于老师用一个个经典的教学实例,传递着他从教五十多年来一直在践行的为师之道,让我受益匪浅。五十多几年来,他在三尺讲台一直恪守着自己是一名教师的信念,那么对于我们,又有哪里可以不学习呢?于老师的书如一缕春光,舒适的敞亮的照在我的心上!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8

      首先,要感谢白云华附刘校给我们推荐了这本书,让我有机会细细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这本经典之作,并受益终生。读完这本书,我被于老师的为师之道深深震撼着,下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心得。

      于老师说: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是啊,我们成年人已然习惯了按照我们成熟和富有逻辑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常常忽略了还是孩子的他们的想法甚至常常不能理解他们的做法。我想这正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所在。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看待孩子的阶段性特点,对学生对一份尊重、理解和宽容,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了我们师生关系还对孩子的学业有很大的帮助,对我们自身来说,也会大大提升我们的教师职业魅力和自信心。

      于老师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对比。首先是“温性”,遇到问题能够“后退一步”,摆正自己的心态。其次是包容,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我们自己曾经也是孩子”,犯错的时候也会惶恐和胆怯,想逃避,但是当孩子有了这样的心态后,正好说明了他是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如果抱着宽容的心,去引导他认清自己的错误,并知道自己如何去改正错误,我想要比狠狠批评他一顿效果更好。

      起码,我相信孩子的心里是充满感激之情的。最后就是调和,在我们执教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屡犯错误的孩子,这时候我们会严厉的批评他,这时候他们对我们肯定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揉一揉”,也就是找个合适的机会,适当再表扬一下他,让他们明白,其实我们是在教育他,帮助他,而不是他的敌人。相信每个老师都会喜欢班上优秀的学生,对于优秀的学生我们常常表扬他们,激励他们,因为他们的潜能很大,认为他们就是班级的希望和骄傲,这样往往也会造就部分学生产生高傲的情绪,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引导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戒骄戒躁,防止懈怠,一直沿着正路走下去。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短处,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

      最后,我认为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处理教育教学问题都要思而后行,让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带着思考,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智慧,是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思考中感悟并积淀的。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每个老师的追求,“亲其师而信其道”,希望我们都能继续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9

      我常常想,好教师应该是怎么样的?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家长把孩子交给我,我还给家长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些困惑就像小石子丢进湖泊里泛起的涟漪,时常在我的脑海里荡漾,引发我的思考,但却寻不到一个答案。

      读了于老先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好教师是什么样的?我们很难说出具体的评判标准,但是如果学生喜欢你,甚至在毕业之后也时时将你记挂在心上,经常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微信电话问候,想必此时教师的心中必然是温暖的,满足的。而于永正老师就是这么一个有着满满收获的好老师,是值得我们所有老师学习的榜样。他是怎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的?在这里,谈谈我的收获。

      一、爱心

      学生对于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是十分敏感的,甚至细微到今天老师有没有看自己一眼,有没有向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情感行为。

      刚开学的一两个星期,班里学生梓恩的妈妈跟我沟通说:“侯老师,我们家梓恩跟我说上课的时候她老是举手回答问题,而您没有经常提问她,她问我说侯老师是不是不喜欢她”。我一听,觉得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纯真,我跟梓恩妈妈解释了班里那么多同学,一节课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同学,同时也表示以后会多关注。在那之后,我多留了些“心眼”在她身上,课堂巡视的时候我会在梓恩小朋友的位置走过的时候多停留一会,下课的时候也时不时找她说说话。一段时间过后,梓恩妈妈我跟说:“侯老师,您现在是我家的大明星了,梓恩回家总是说起你,她现在特别喜欢你,特别喜欢上您的课,还说考100分不要奖励票号,要奖励您跟她拥抱一下”。在学生的世界里,他们都很在意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每个学生——不管是低年级的还是高年级的,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十分在意老师是否注意他,十分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

      如何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爱意呢?于永正老师给了我们几个非常实用的好点子:微笑、肢体语言表达、对学生表示期待、给予特别的奖励和称号等等,对于这些做法我很赞同,在*时的教学中,我也是这么做的,下课的时候我喜欢跟同学们聊聊天,还会跟他们一起做游戏,更多的是我还会奖励学生奖品,有时候是一支好看的笔,有时是一块巧克力,有时是玩具……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我的亲近,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喜欢。喜欢是相互的,老师喜欢学生,学生也会加倍地喜欢老师。

      二、童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确实,只有我们怀着一颗童心去看孩子,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读懂他们的行为。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的: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却把自己教成了孩子。*时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没有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孩子课余时间会找我聊天,有时也会把他们孩子之间的一些秘密告诉我,而我会把自己当作是孩子去融入他们,去了解他们。蹲下来看学生,你会发现比你高高在上,板起一脸严肃的样子更能赢得孩子的尊重。

      三、不要让表扬迟到

      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它的第二个名字便叫“激励”。由此可见激励的重要性。白云华附独特的票号奖励机制,学生非常喜欢。“四好班级”“激情早读”“文明宿舍”“学习之星”“富豪榜”等等,无不体现激励的作用,在*时的教学中,我拿起了这一“武器”,让孩子在激励中学习,进步。激励也要及时,事情过去久了,再去赞扬就失去意义了。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回答得很完整,我会马上表扬,督促其他孩子向他学习完整回答问题的好习惯,这样他以后也能记住,完整回答问题是很好的做法。如果我隔天再去表扬他,那被表扬的体会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迷迷糊糊不知道老师在表扬自己什么。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多激励学生,从而使他们不断进步。

      于老师用一个个经典的教学事例,传递着他从教50多年来一直在践行的为师之道,让我受益匪浅,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老师,就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吧!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让我们一同伴随着学生成长。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0

      最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为师之道《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是一本很接地气的教育名著,书中描述了于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在教学活动中的偶得,但更多是于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读后,引发我在教育教学中的许多思考。

      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愿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经验告诉我,作为老师,想让一部分学生喜欢你很容易,但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你真的很难。要做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像于老师一样,必须具备教学上的智慧、教育中的智慧、同家长交流的智慧,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未来,以博爱的胸怀面对全体学生。

      于老师最重要的教育智慧在于他能把课上得有意思。有意思,“轻松”来自哪里?轻松来自老师的举重若轻,于老师备课时,可能把课文钻得很深,想得很多,但到了课堂上,不会一股脑儿把备课所得“灌”给学生。于老师一定要研究学情,了解了学生的基础状况,深入浅出,举重若轻。于老师的课有意思还来自游戏,因为儿童的生活方式是游戏。所以,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会时不时地与学生游戏一把,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中体会、感悟。于老师课堂轻松来自他的幽默,学生都喜欢幽默的老师,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的课堂使人精神轻松。

      于老师语文教学可以概括为“五重”一一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于老师的课有情有趣。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紧张感,更没有恐惧感。学生在于老师的引领下,有滋有味地写字,有滋有味地朗读,有滋有味地表演,有滋有味地写作。于老师说,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情感因素在其中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于老师说不能干巴巴地教,不能冷冰冰地教。学生的情感世界空虚、精神家园荒芜,比知识贫乏更可十白。

      仔细想想,于老师能做到如此,应缘于对语文教学的挚爱,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由此我想,我们做老师的,只有像于永正老师那样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至少要在学生的生命里留下什么,那就是留下语言,留下能力,留下情感,留下兴趣和习惯。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0篇(扩展3)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3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

      拿到两本共读书,两本著名教育家的书,手上沉甸甸的,心里也沉甸甸的,犹如学生捧着沉甸甸的作业。但当我打开书,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觉得读这样的书,值!

      一、一生做好一件事。

      于永正老师这样说:“我的一生,正在不断努力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尔后完成了我的‘大目标’——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好课,把课上得有意思,是我毕生的追求。”

      朱永新教授也说:“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像松居直,一辈子就做图画书,很精彩。我一辈子能把新教育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是呀,一生追求一个目标,做好一件事,能坚持做好,就是了不起的。大师之所以成其为大师,也正因为如此。

      想想,自己能否一生做好一件事?全心全意地教好课,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带领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排除杂念,在完成学校工作的同时,坚守着这一份发自心底的追求,并持之以恒地完成,对自己,对孩子,善莫大焉。

      二、课堂需要智慧。

      “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看似“随心所欲”,其实“不逾矩”。这样的课堂,学生喜欢,老师也放松。这样的老师,学生喜欢,在不知不觉地相处中成长并收获了。正如著名科学家张光鉴教授说:“老师要和学生相似,于永正和学生相似了,所以他成功了。”师生融为一体,教育变得简单而有效。于老师在教授“眸”字时,从形象的眼睛入手,到游戏似的观察眼睛发现人影,再到用“眸”组词,再到出处,最后到运用。尤其是最后于老师的传神一笑,并点明用于女生。全班灿烂大笑。这个“眸”字,教出了内涵,教出了味道。

      老师的心有多大,他的课堂就有多大。把课上好,是老师最重要的“看家本领”。于老师说,虽然我们强调自主学习,重感悟。但课文中有许多东西学生还是很难感悟出来的。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点拨和讲解。一味地“放”和一味地“讲”,同样地不可取。如于老师在教授《林冲棒把洪教头》时,通过自主学习后的引导,孩子体味到“让”的四层含义:礼让、忍让、谦让、宽让,层层推进,一个真男子、真英雄、真好汉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还有《秋天的怀念》一课,于老师引导孩子理解:母爱究竟是什么?躲——理解;挡——呵护;笑——宽容。这是母爱的三层境界。周一贯老师评价说,这是于老师继《草》教学后的第二座阅读教学的里程碑。

      轻松来自老师的“举重若轻”,来自于老师的幽默,从而化有形于无形间,师生共乐,课堂融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如学习《翠鸟》一课时,于老师看到小庆打了个哈欠,于是让他去逮一只翠鸟,小庆说不好逮,就说出了文中对翠鸟住处的介绍,而且,最后的七分钟,不但学生的疲劳一扫而光,而且起到了极好的效果。还有,在学习《草》时,于老师引导孩子理解“一岁一枯荣”这句话时,故意说成“一岁一窟窿”。与孩子故意玩同音游戏的过程中,巧妙处理教材,在玩乐中十分有趣地学习。

      学习语文,学生归根结底,是学语言,用语言的。于老师主张写好字、读好书,还要写好文。而写下水文是于老师认为的最好的作文备课。一下水,什么都明白了,既能示范,又可激励。于老师的下水文《礼物》,真是趣味橫生。我最喜欢的对白是:”你真是个大坏蛋,你别叫于永正,你叫于永歪算了!”这样的趣事,于老师写出来与孩子们一起回味,真如个大男孩一般。当孩子说于老师小时候好坏时,于老师接着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孩子们发出了会心的笑。一句话的点拨,就化拙为巧。佩服于老师的游刃有余,举重若轻。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于老师说,要“该留下来的”方面下力气,字会认会写,文会读会写,话会说会讲,这是于老师所主张的“教会了”的至高境界。这也是语文教育的终极追求。

      三、读写成就成长。

      读书,能从根本上转变一个人。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的需要用心的群体。于老师说:伸出的一只手,就代表着学生的差异。为什么硬要食指长得像拇指一样粗壮?难道因为小指细而短,总是长不过中指,便把它锯掉吗?引导后进生读书吧,后进生一旦喜欢读书,且会读书,就会踏上彻底改变的快车道。

      而读写更是成就了于老师。于老师“明天的风景”是当作家,而不是教育家。“在文字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堂”。写的过程,是感受升华的过程,认识提高的过程。于老师给自己规定,每学期精心钻研两篇课文,教好两篇课文,然后写出两篇文章。“我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的写的习惯。”于永正老师这样说。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是琐事缠身,而不能致力于重要的但不紧迫的事——读书与写作中来,这也是我们成长的瓶颈所在。

      四、爱是教育最好的别名。

      爱是教育最好的别名,掌声是别样的赞美。如果我们能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一种别样的境界。“每接一个班,总有我不喜欢的学生。但我会尊重他,不会冷落他,漠视他。”于老师这句话说得十分实在,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关注,用真诚换得真诚。因为只有差别,没有差生。把自己当作孩子,把孩子当作与自己*等的人。于老师还说,激励、期待的话只要能对一个人起作用,就不放弃任何一个人。这是一个教育家的大爱情怀。

      正树堂老师说:“我年轻的时候不会教,等会教了,又老了,退休了。”于老师也说:“是呀,为什么教育这么难,非得人老了,才能对它有所领悟?””随着年龄的增长,实践经验的丰富,我对教育、对语文教育、对学生的看法,真的发生了深刻变化。我真的想带着我的这些认识再去教一个班——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特别当读到《后记》中,于老师说这是他的“封笔之作”,并说“再版时——如果再版的话——我一定改正。”我想哭,为一代教育家的封笔之意,更为一个伟大教育家的敬业、谦虚、执着与努力!

      读大师的话,感受着大师的大爱,忧伤着大师的忧伤。他——于永正,是我、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明鉴、追求与企盼!

      我们正在践行着大师前行的道路,渐渐地在语文教学中走向成熟。我们能读到这么真诚的书籍,是我们的幸运,孩子们的幸运。让我们站在大师的肩膀上,用爱成就孩子,用智慧驾驭课堂,在启迪中书写属于我们的教育人生。

      在仰望中前行!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2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暑假的时候学校向老师们推荐读过,当时就有反思,很好读,不是理论,案例居多,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这个月,新学期开始,再拿出来回味回味,看着自己曾经的圈划和笔记,又有了新的看法。

      在“人生流横—写在前面的话”中,于老师就提到,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从教五十多年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

      让知识“活”起来

      一、温厚、包容、调和待生

      于老师在第一章就用自己和甘草的三大特性一一做了比照。首先,像甘草一样温厚。一个学生曾在作文中这样形容于老师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评。”学生在语文课上画画、在课后闹矛盾,于老师不是像其他老师一样拉出来批评,而是一笑化之,用最温和的语言化解学生的尴尬,既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有让学生颜面尽失。孔子有五大美德:“温、良、恭、俭”。温文尔雅、和蔼可亲是五大美德之首。可以说,“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其次,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于老师用了这样一句名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对待学生,要包容,出于理解的那种包容,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那么那些“火”可能自然而然就熄灭了。再想想我,我是一个脾气不太好的老师,可能是因为个别学生的不听话,现在再想一想弥勒佛能“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楚庄王、曾国藩也可以容,对学生又有什么可以不包容的呢?最后,甘草的第三个特性是“调和”。“中庸之道”是儒家观察世界、处世行事的基本思维方式。西方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类似的话,过度和不足奶是恶行的特征,而适中则是美德的特征。两位哲学家的见解惊人的相似。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至高的道德境界。

      于老师他就是甘愿做甘草,做一个动脑子的人,做好人,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带着思考教书,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少走弯路,才能不算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关注、赞赏、尊重学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黄金萍老师在我教育教学中告诉我的,也是我初出茅庐在薛小听到的最有价值的一句话。于老师在书中介绍到,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他的影响很大,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如果老师能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别样的境界。但是于老师认为,如果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难的。书中提到美国教育学家托德·威特克尔的一段话:“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虽然这句话第一次读到的时候,我觉得会不会有点做作,但后来仔细一想,如果你能够做出喜欢他的样子了,那你的内心至少也不会讨厌他吧。

      对于如何能够做到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于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讲课时,眼观六路,用亲切的目光看着每一个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以专注、期待、鼓励的目光看着发言的学生;学生的红领巾歪到一边去了,帮他扶正;课外活动时,加入到学生跳绳的行列……而光有这些还不够,还缺了最重要的,那就是微笑。微笑是老师的名片,脸上有笑,学生就会有亲切感,而无惧怕感。

      三、不能太像老师

      于老师在书中提到,老师在孩子面前不能太像老师。于老师要求自己在*时的教育教学中,不将手倒背起来。他认为倒背着手站在学生面前,仿佛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拉远的自己和学生的距离。课上表演课本剧,他会和学生一起,扮演剧本中的一个角色,还会“反串”扮演,让学生真切感受,就像他在书中说的:“是师非师,是课非课。”;课后游戏,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

      于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学生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定格在学生的人格磁带上,并且自动终生播放。每个学生都是心理学家,他们会对教师的所作所为做出评判。只有教师做好了,学生认同教师了、信服教师了,才会仿效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四、身教重于言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最大。

      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的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也不随意;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不敢有丝毫的潦草;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写下水作文,再“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他犯了错误一定会当着学生的面承认,不掩饰不支吾;他和孩子一起活动,相关的工作一视同仁,大家一起来做,行动上不敢落后,而不仅仅是做一个指挥者;他备课认真仔细,一个字的书写,一段话的朗读,都反复推敲;他每天认真阅读报刊杂志,以便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

      于老师用一个个经典的教学实例,传递着他从教五十多年来一直在践行的为师之道,让我受益匪浅。五十多几年来,他在三尺讲台一直恪守着自己是一名教师的信念,那么对于我这么一个刚踏上讲台的新人,又有哪里可以不学习呢?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3

      “做老师真好!”这是教了五十多年书,最终把自己教成孩子的于永正老师的由衷感叹。于老说:“想念你们,我教过的每一位学生。”我想:每一位于老教过的学生也会想念他。一定是这样,于老风趣幽默的课堂、关心体贴的话语、身教重于言传的榜样······怎能不让学生们想念!

      想念源于喜欢。课堂上朗读时通过表情、语气、动作,把天真、活泼、羞涩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更好的走入人物内心,理解文本;课下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学生出现问题时的体谅和理解;能发现每位同学的长处和闪光点,从不吝啬表扬······这样的老师哪位学生会不喜欢。

      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放下架子,对学生多一份尊重、理解和宽容。像于老一样,做一棵“甘草”性温、包容、懂调和。要有温而厉的教育智慧,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做到“不过”也“无不及”。

      于老说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老师喜欢他。其实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的态度,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表听到老师的`表扬。在灵活多样,有指向的激励下,学生的“闪光点”会越来越多,“亮点”会越来越亮。于老在书中写道:“你真棒”“你真好”这类的话可以说,但总这么说就空了,“棒”在哪里?“好”在何处?这样就有“实指性”了。我班小李同学,之前字的书写不尽人意,每次看作业我都会提醒他要认真写,可并没有效果。后来我改变了方法,看作业时在他的本上画出或指出工整的字迹,会告诉他这个字之所以漂亮是因为他能准确把握字的结构,每笔书写到位,还会提出期望,相信下次作业中漂亮的字会更多。就这样,慢慢的小李同学作业本上漂亮的字越来越多,最后每次作业都能做到书写认真工整,多次评为优秀作业。

      在和孩子接触交流时一定要发在内心的表现出喜欢他的样子,不讽刺、不挖苦,不冷落、不漠视。一句简单话语,一个抚摸脑袋的动作,一个关心的眼神,一个大大的拥抱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用心。“喜欢”是互相的老师喜欢学生,学生会加倍喜欢老师。

      读了这本书,深刻领悟到于老的教育智慧,为师之道。爱学生不是只停留在嘴上说说而已,要从心开始。孩子间存在个体差异,那么就让我们用爱浇灌:是花就让他尽情的绽放,是树就让他茁壮成长,哪怕是一株小草也要让他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无忧无虑,健康成长!(赵丽)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0篇(扩展4)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5篇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1

      暑假,我阅读了陶继新老师写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书名中的“幸福”这两个字吸引了我,谁不想拥有幸福呢?一位资深的教育家对“幸福”是怎样认识的呢?我真心想要做一个在付出的同时又能够拥有幸福的教师,也想要在这本书中寻找到做一个好教师的捷径。拿到书后,我一下子就被里面的文字所吸引,我领会到了什么是“迫不及待”、什么是“如饥似渴”,这本书我几天便读完了,但仍爱不释手,陶继新老师的思想在我的脑海里闪光,与我的心灵碰撞,给了我思想的洗涤。

      书中说:“人们谈论更多,关注更多的往往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从身到心到灵的生命飞跃,则是超越专业成长的。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个文化人。而要想拥有文化,就必须读书。经典文化一旦成为教师的心里,外显出来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不仅流淌着智慧的光华,而且还摇曳着思想的要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有着一种内在的维系。”

      看到这段话,我感触很深。说实话,我很在意我的专业成长,一心想当一名优秀的教师。虽然也经常看一些书,但是那些阅读都是散碎的,不成系统的,看到什么就读什么,很杂,不上路子。我也知道,读书能修身养性,但是没有陶先生所提及的“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那样让人振聋发聩。

      一、读书与写作相结合。

      在这本书中陶老师介绍了许多老师因为读书与写作而成就一番事业的范例,每一个事例都让我心潮澎湃,每一个人物的故事都给了我深刻的启迪。说实话,过去的自己也是一个比较爱看书的人,只是在工作之后,常常以工作忙和累为借口变得不太看书,或者是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没有什么读书计划,写作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在班主任工作中也有许多感动、喜悦、烦恼的教育故事,但总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让这些故事消失在蹉跎的岁月中。读了这本书,确实让我感受到要让自己的工作充实,生活幸福,那么拿起笔来,记录下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自己的思想,记录自己的人生,使自己在教育这片沃土中快乐的生活、成长!

      二、努力做个幸福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面对那些琐碎而又重复的工作,往往会产生一种职业的倦怠感。那么如何能够在工作中享受快乐,如何做一名幸福的老师呢?回想自己的工作经历,其实教育本身也带给了自己许多快乐。走进学生的心灵是一个幸福的老师,用*和的心态面对所有的一切就是幸福,用笨拙的文字记录人生,抒发工作中的思考与感悟也是一种幸福,那么让自己感受快乐,享受幸福吧!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2

      一晃,做老师已经都十年了,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想得较多的是我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我的最大的快乐是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我总是觉得我的学生能在我的音乐课堂快乐我就高兴,但也被一些琐事烦扰,荣誉、职称、论文、薪水、房子、车子······所以心情很郁闷,总觉得自己不幸福。自从看了这本《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其实心态最重要。阳光的心态、淡薄名利就会觉得做教师其实很幸福。

      一、要打造内心的*和

      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内心的欲求,我们就不会为外界所动摇,不会为他人所阻挠,而是一心一意地倾注在自己的事业上,心无旁骛,这样才能走到事业的巅峰。教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和最有意义的"培育者,要少计较,多付出。当自己桃李满天下,学生们成为社会各界的栋梁之才,当初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而那时追逐的蝇头小利,是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要经常亲近自然,多参与各种修身养性的活动,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很*和,就会感到很幸福。

      二、要正确看待名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欲望,如果任其过分膨胀,会迷失人的心志,奴役人的灵魂和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处世哲学,为追求名利不择手段。也有不少人,天

      天把淡薄名利、洁身自好挂在嘴上,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往往被“名”、“利”牵着鼻子走,成了可怜、可鄙又可恨的奴隶。作为老师,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巨大的克制力,不要被一时的名和利冲昏头脑,最终玉石俱焚、后悔莫及。对物质的需求要适度,要学会知足,能够舒缓自己的心灵,把心思更多的放在深入教学和科研上,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最朴素最宝贵的快乐。物质只要能够满足自身自身需要即可,不要盲目和他人比来比去,以满足所谓的虚荣心。让别人羡慕或羡慕别人的生活都不是真正的生活,自己喜欢、自己享受的精彩的生活才是千金不换的。

      三、要以亲切*和的态度对待所有人

      一个老师,无论职称多高,学问多好,他首先是一位教师,有教育学生的崇高天职,要以亲切*和的态度对待他人。对于学生的要求和建议要多听取多采纳,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要尽量的多帮助学生。学生犯错时,要用宽容的心对待,不要动不动就发火。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以后会一直做到这样几点,我就是一个幸福的教师。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其实很简单,与物质无关,与地位无关,与别人无关。把浮躁和虚荣逐出内心,把阳光和雨露迎进来。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到自己的职责,幸福就在身边。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3

      教育是一个需要爱心和激情的活动,是一个需要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没有教师对教育发自内心的热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也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幸福的人,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幸福还在于心理快乐之法,面对物质和精神,我们能够坦然对待一切名利,带着一种*常心去面对身外之物。“快乐,是种与生俱来的权力,而不是取决于你所完成的成就。”“要快乐地去完成事情。”我们应从关注身边的事情开始,要多留心,多思考。做生活的主人,幸福的主人,懂得自己决定用什么方式来回应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在*时的书法课堂中,我尊重学生的自觉参与,把习书法、练书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造出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幸福书法氛围。我常常在想如果在学校里,只局限在文化课及作业束缚中的学生,就如同生长在阴暗角落里的花草,虽也生长但不茁壮,是环境使他们“营养”不良。因此,学校要让学生“营养均衡”,就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我们的校园里,孩子们把练书法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每周的书法课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事情。书法修养的迅速成长,让孩子们获得了赞美,重新认识了自我,重拾起自信,感受到学习生活并不是枯燥的,有一线温暖的阳光照射到自己的心坎上。孩子们在自觉练习书法的行动中,收获了快乐,找到了感觉,改善了精神状态和发展状态,让童年灿烂地开放在人生之路上。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幸福的课堂,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才能营造出幸福的"氛围。

      总之,享受教育的每一天吧!幸福是一种态度,只有想不想幸福,没有幸不幸福,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一个幸福教师,并将幸福的源泉挥向祖国的未来吧!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4

      20xx年元旦来临之际,校长送给了我们大家的新年礼物——陶继新编著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陶继新老师的灿烂而纯净的笑容,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顿时就有种想快速读完这本书的欲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陶继新老师字里行间流落着从容淡定,*易亲切;包含着慷慨大气、恢宏深刻的思想。陶老师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操,这种情系教育心怀天下的情怀,应该成为我们一生不竭的动力。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那一句句警言箴语,那一段段经典释义,给了我很多人生启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把读书当作终身学习的任务,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读专业书、读文学书、读经典书,使自己的知识面广博起来,才能开阔自己的专业领域,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才能为自己积蓄能量。第二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守住心灵的那份宁静。要正确的看待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荣辱得失要看得淡一些。要对自己保持一种期待花开的心态,等待着自己自然成熟、自然绽放,不要浮躁,不要催熟。对安排的.一些工作任务要抱着一种肯定的态度,不牢骚、不埋怨、不怨天尤人,那是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修养的一种磨砺。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把这习惯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必有收获。要养成买书读书的习惯,养成写反思写体会的习惯,养成写博客和交流的习惯。要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名师专家学习、向社会这个大百科全书学习。只有耐得住、守得住、挺得住,在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上,才能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个性蓝天。

      其实幸福就是一种快乐心情,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心态、幸福也是品味生活的一种感受。

      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与书为伴,向着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努力,但愿我们的老师能在理智与激情中工作,在激情中创造我们的幸福之路!用阳光心态享受教育,享受生活!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5

      近期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名为《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不由地思考,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十几年了,究竟怎样做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学生最欢迎的老师。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看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其实是深有感触的,回到我工作中,我觉得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不知道我将来会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至少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去做我做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说的那样,你不要指望学生会和你同步,不要把他们看得太大,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一样懂事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师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盯在学生做得不好的方面,而更多的是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正像我说过的那样,师生之间的情谊绝非一两个扣分所能相比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给孩子们假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总之,“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更好的`老师”,希望所有的老师象书中的幸福老师学习,学习他那种对学生的态度,学习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他那种对自己永不满意的态度学习。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0篇(扩展5)

    ——《做一个心*气和的女人》读后感3篇

    《做一个心*气和的女人》读后感1

      我们只有心*气和,才会在生活中处之泰然,宠辱不惊。就算被冒犯、被错怪、被辜负,不必怒气填胸,也不必拳脚相加。不论外界有多少诱惑多少挫折,都能心无旁骛,依然固守着内心那份坚定与向往!

      初到社会,总会遇到心烦意乱的事,只要学会排解,只要学会忍耐,一切都不会太难。沉默,表面上给人一个安静的感觉,但实际上,在这个纷杂的社会里能做到沉默,也是有过人之处的,你不能让一个闹腾的人变沉默,就如你我,但你却可以让一个沉默的`人变得闹腾。沉默的人是最本分,也是最能活下来的一群人,因为不争不抢,安静做好每一件,这很难得。

      人生应该以缓慢的姿态行走,如此心境,就没有大起大落,也无大悲大喜。在绵长的岁月里,*心静气,方能不困于事,不困于人。一个人的福气深浅与否,在于能否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控制得住情绪。生活中有太多炫丽的繁华,太多迷人的诱惑,在时时刻刻拨动着我们的内心。当你能够在这个炫丽的社会中,不再取悦他人,不再在意别人的眼光,守住自己内心中的那一片宁静。你才能真正成为,更好的自己。

    《做一个心*气和的女人》读后感2

      对于女人来说,怎样才算拥有绚丽精彩的人生呢?是出生名门贵族还是拥有一位权高位重的丈夫?当快乐需要向别人求索,安稳需要别人给予,时时处处过着被动的生活,何来绚烂精彩之说呢?只有保持独立的人格,才能在保持高贵尊严的同时,让生活给予一份精彩的回报。

      走了这么多路,过了这么多桥,遇到这么多人,看过这么多处风景,你可曾想过,去你自己的心里看个究竟?你可曾知道,你的心里是什么地貌,是幽暗深邃的喀斯特溶洞,还是终年不化的千年雪山,或者是热情如火的撒哈拉沙漠?

      也许,那里是一片广袤的亚热带草原,任由思绪如脱缰之马,你累的时候,那里会有亭亭如盖的大树撑起的一片阴凉供你栖息;你渴了,横穿草原的涓涓细流澄澈清凉;你有闲情逸致了,可以席地而坐,抬头看天上变幻不定的流云。

      也许,那里是一座孤独的城堡,从不允许别人闯入。你将心门紧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来不曾想过城堡外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你只是知道,这么多年来,你用心呵护你的容颜,精心维系你的社会关系,你执著守护着你的爱情。

      可再美的花也有凋零的一天,再美的岁月也有消逝的一天,再美的容颜也有苍老的一天。而为了这些易逝的东西,你总是忘了,你自己的心,本该是一片芬芳的花园,却被荒芜成了一片戈壁滩。

      首先,让自己拥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读干干净净的文字,触摸那些文字里清澈的灵魂,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慢慢变成了一个大气的女人,甚至会从骨子里流淌出一份高雅来。

      再让自己拥有信仰:怀揣一颗感恩的心,不索取,主动给予。自立自强,自给自足,自爱自信,做一个精神贵族。

      你还要有抵御诱惑的本领:女人天性温婉如水,天性决定了她们在面对挫折时容易无助失落,这种时候,女人渴望有可以依靠的肩膀;女人在风雨飘摇之中,便会想有个家成为自己栖息的港湾;女人喜欢漂亮衣服,喜欢昂贵的化妆品。而这一切的一切,你要学会自己为自己争取,而不是伸手问男人要。脆弱时学会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孤立无援时学会排解寂寞。

      另外,女人要修心,还要有一颗慈悲的心,帮助那些老人、穷人、弱者,让他们在这人世中也能享受到一丝丝温暖。哪怕你并不富裕,哪怕你力量有限,哪怕面对这世上的苦难与不公,你所能做的微如草芥。

      经营自己的内心,关照自己的内心,并不是让你每天说多么动听的大道理,也不是让你去学高深的心理学,而是任何事情,无论巨细都能*和处之,对任何人都能*等待之。

      漫漫人生路,相聚也好,离别也罢,悲欢离合也好,酸甜苦辣也罢,不管我们有着怎么样的情绪,太阳有升有落,繁花有开有谢,有春天的温暖,便也有冬天的寒冷。世事无常,却也不会因我们的喜怒哀乐而有所改变。

      我们把握不住自然的规律,却可以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保持淡然的心态,一切随缘。

      我们要去发现美好的事物,去珍惜阳光、空气,珍惜亲情、友情,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一种坦然的心态决定着一个人的心情,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人们常说,做人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人生何其短暂,又何必花如此多的心思在烦恼上呢,这岂不就是自寻烦恼么。虽说上天尚且有阴晴圆缺,人又怎会没有喜怒哀乐呢?但更重要的是能保持一种静听雨落、静观花开的心态。

      现如今,社会竞争力是这样的激烈,人人头上都顶着“压力”二字,人人都胸怀着满腔的激情,只为追求那个心中想要的人生路。但道路的艰辛,一定有许多坎坷,让人喜,让人忧。于是,月影幽寒,岁月蹉跎,时光在不经意间已然悄悄地溜走……纷扰的世界总是有太多的诱惑,却忘了沿途的风景也很美。

      一个人想要的太多,追求的也便很多,追求多了更不知从何选择,当面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难题时,好多人都困惑了,因为内心的贪婪使他想要得到更多。面对功名,有些人选择一往无前,有些人选择适可而止,前者得到荣耀的同时,也必须忍受疲惫的身心,后者得到的是*淡的生活与宁静的心灵。

      有些人选择大风大浪的生活,有些人则选择*静淡然的闲适。人各有志,相同的只是都在寻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保持这样一种心态,不然必将引起更多的烦恼与忧愁。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总是在经历过后才明白许多事情。

      面对利欲,更多的是需要看淡,但并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没有追求,而是要*和坦然,通过正确的方法去得到自己想要的。

      人不该埋怨上天如何的不公*,应该反思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够好。

    《做一个心*气和的女人》读后感3

      生命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洋溢着幸福的旅程。在追求人生快乐的同时,每个女人都要承受生命带来的痛苦和挫折,那些都是成长必走之路,生活的不如意总是一再扰乱女人的心湖,让女人在黑暗与光明之间来回的徘徊,在巅峰与低俗之间巡回,此时只有那些心*气和的女人,能做到不胃不惧,从容不迫,能够洒脱的接受生活的考验。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不少的知识,心小的人,遭遇的苦难和挫折太少了,那些不值一提的小问题看的太重了,导致自己不开心。担心大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经历的苦难和挫折太多了,做事一了耳目,轻松愉快的做成了,所以做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自尊自受,每天的穿衣打扮开始爱自己,相信自己,微笑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和事,同时*时锻炼自己,增强自信,提高内涵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生活的一点一滴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时也没必要那么在乎别人的眼光,我们活着不是为了他人的眼光,而是自己活的有价值和存在感就行了,生活的好坏与外在的事物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每天保持美好的心情,才有美好的一天。

      感谢我生命中爱我的人,我会更加珍惜你们,爱你们的。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0篇(扩展6)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初中读后感3篇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初中读后感1

      我有幸拜读了陶继新专家的著作《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翻看了几页,我就被陶老师*实却饱含人生哲理的话语所深深吸引,不觉看至深夜,还不忍将书放下。一本好书的确能启迪人的心智。与陶老师*静如水的心境相比,我感觉到自己的浮躁,与陶老师的“取法乎上”对比,我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我第一次意识到教师是幸福的,也从中读懂了怎样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一、感恩生活,享受幸福教育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以前我曾抱怨过教师职业的无聊乏味,曾因为工作的重复而淡漠了乐趣。其实幸福是一种心态,我们要用感恩的心态对待教学生活,在*凡、琐碎中,寻找快乐的种子。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我们就会觉得有这样一个岗位是幸福的:当我们坐在舒适宽敞的办公室里工作时,我们应该想到还有多少人为了生计正在不辞辛苦的劳作着;当我们抱怨福利待遇差的时候,我们要想着,还有多少人在为找不到工作而愁眉苦脸。在这样一个被誉为天底下最光荣的岗位上工作,我们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出无数有用的人才,这是我们莫大的荣耀,我们应该知足常乐。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来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少一些抱怨,少一些消极,学会享受生活,享受课堂,享受学生带给我们的快乐。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生命就会充满温馨;长存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收获更多幸福!

      回想在教学的生涯里有多少次这样的情景出现:感冒咳嗽时,学生将含片递到我的手中,“老师您嗓子不好,含着它会舒服很多的。”因为批改作业这肩膀不舒服,“老师,我给你捏捏肩膀吧。”多少次,刚准备到处翻找红油笔,给学生批批作业,一只红笔已经出现在我眼前,“老师,给你用!不用再找了。”这样的事例真的是举不胜举,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感受,它是教师个人价值观的体现。我们不能因为工作的重复而淡漠了激情。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只有懂得感受教育事业的幸福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教育的老师。

      二、取法乎上,提升精神质量

      陶继新老师特别注重读书,注重读书的质量,“取法乎上”四个字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仔细想想这话多么精辟,以前我也很喜欢看书,可更多的是把书当成一种休闲方式,我喜欢看《知音》《女友》《小小说》之类的书籍,而对于《论语》《压根就从来没想过去读,觉得那样的书籍太枯燥无味了。在陶继新看来,读书是人类生存的必须,是获取文化最关键的途径之一,正像人需要吃饭、休息一样,这是必须且必要的事情。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就是“在49岁的时候,我从《论语》选出85%以上的篇章背诵。”多么聪明好学的陶老师,时刻为自己储蓄文化,为心灵增加营养。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深感惭愧!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只读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并把这些思考、想法、感受写下来,日积月累,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学校经常鼓励老师读好书,然后写读后感,后来我逐步意识到,能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就会对所读书目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不会一本书读过后很快就淡忘,对于书中有启迪意义的话语就应该多读几遍,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才好,那样的知识才会深入心灵之中,而不是浮于表面。

      读了这本书后,我想我们就应该像陶老师那样,及早在自己的精神仓库里储存一些文化食粮,只有这样,在我们年老时,才会发现自己的教学生活里留下了多少幸福的回忆,才能做一个身心都倍感幸福的教师。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初中读后感2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做为一名教师,幸福感在哪里?这个困扰我的问题,在我拜读了陶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后,找到了答案。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第二、要懂得享受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学和职业规划。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对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学、合理、符合自己最近发展区、又不断在动态变化提升的目标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不断的自我价值实现是人不断前进的不竭“内驱力”。过高的目标定位容易让人因体验不到经常的成功而沮丧。教学研究中带来的新鲜感和职场中不断进步的成就感是带来职业幸福感的催加剂。

      第四、要享受生活。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泡个吧、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陶老师讲授的一些方法我想应该是有效的。从发展的角度讲,才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学生,要以自身的实际做榜样。教师只有用*和的心境,以实干的态度来教授学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今天的我非常*凡,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老师,我能尽我所能做好一个老师的本职工作。除此之外,我还能做什么呢?我曾不断思考过这个问题。不管怎么样,我已经迈出了自己的一步,有了自己的认知,能够乐意坚守自己的工作,我想即使六十岁的我还是这么*凡,我也不会遗憾的。幸福的.人生是自己打造,良好的心态,明确的目标,奋斗的快乐,构成了幸福的元素。我们将和陶老师一起分享幸福,追赶理想,努力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初中读后感3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是陶继新老师的教育演讲录,读后感触很深。也曾经亲耳聆听过他的演讲,被作者的高尚人格和好学的习惯以及他敬业的精神所感动。在这本书中他讲了三个话题:一是读书与教师成长的关系;二是幸福人生的打点;三是品读孔子的精神境界。

      他告诉我们:“这种持久的快乐,就是一种最好的美容佳品。大家想想,经典诵读之后,男士更有风度,女士更加美丽,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我们要在以后教育教学生活不断地学习诵读,在经典中寻找自己的幸福人生。陶老师在书中还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和我们一样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凡却不*庸的同行们。不论是中小学教师,还是大学博导,他们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与*和博大的心境,均由读书写作为基础。陶老将他们由于诵读经典所以快乐所以成功的幸福历程展现出来,充分证明了“经典”的妙用,并且让我们能从中悟出:在经典阅读中使自己充实、丰厚,在写作实践中使自己升华、提高。若没有大海般浩瀚的知识容量,他们怎能将课文讲解得如此简练、精到?只有坚持诵读,并形成习惯,性格才能变得*和,心灵才能渐渐澄澈,才能在幸福与快乐中徜徉。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他主张大量的经典诵读,则是另一种存款,称之为文化存款。只是没有存到银行里,而是存到自己的心灵了,而文化一旦在心灵里安顿,就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读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坚持。真要改变自己,就必须从经典诵读开始,且一定要坚持下去。第二个层次是形成习惯。如果有一个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日有收获,天天进步。第三个层次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就在审美层面。陶老师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有书在丰盈着他的精神世界。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就是“在49岁的时候,我从《论语》选出85%以上的篇章背诵。”多么聪明好学的陶老师,时刻为自己储蓄文化,为心灵增加营养。让我深感惭愧!陶老师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书中的每一个事例都让我心潮澎湃,每一个人物的故事都给了我深刻的启迪。的确,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师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塑造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让我们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

      陶老师告诉我们,读与写是教师生命成长的翅膀,没有经典文本的大量阅读,甚至是背诵,就不可能有文采斐然的佳作纷涌迭出,但同时只读不写也不不行,大量的写,对读书又是一个促进,而且多写多练才能熟能生巧。写作也一样,你如果天天写,就会越来越从容。如果把写作和读书一样,当作自己生命历程中一种精神文本收藏的话,写作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与幸福。读得多了,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而写的多了,因为有精神文化的成果,也就越来越快乐。

      通过读书我知道了,要人生幸福,就要“内在和谐”“宽容大度”。陶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对冲撞自己的人谅解,对批评自己的人感恩,对嫉妒自己的人宽恕。”从*时被批斗到为官时被诬蔑,从人生的低谷到事业的兴盛,陶老师始终以*和的心态,宽容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如果我们能做到陶老师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话,那我们就找到了幸福的真谛。

      陶先生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

      “看庭前花开花落,见天上云卷云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真的是我喜欢的境界,现实生活总会有很多无奈,怎样在日常教育生活的琐碎与*庸中找到幸福更多的是一种心态,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举起心灯照亮自己,走出伤感的自我,走向阳光的自我。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用阳光的人性来启迪阳光的人性。不管我们个人遭遇如何,一旦我们与孩子相遇,我们就要把内心的阳光传达给他们,从而启发他们阳光一样的心灵世界,给他们奠定阳光人生的基础。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懂得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学生是在不断错误中成长的。张爱玲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学会宽容的等等。从而拾捡到那份家有儿女般的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不是一个带病上课,起早贪黑,不顾家人,一心工作的殉道者。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凡者。享受健康,享受业余生活,享受家庭的美满,享受孩子的欢乐,享受父母的唠叨,享受节假日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一直记得安南说过一句话“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光明”。我们在抱怨周遭世界的同时,更应该释放自我人性的力量。今天我们的教育需要的不是诅咒,而是建设。好比田里的禾苗,不是骂杂草长得多么茂盛,而是让苗长起来。点燃我们的心灯,点燃我们人性的力量,我们就能在,当我们这么做时,感受到这种幸福时,更别人的评价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我们每天辛勤劳作,也许没有谁会在意我们,但我们自己在意,我们生命的力量来自我们的内心。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用温润的心灵交融稚嫩的心灵。文化素养也许就是那滋润心灵的甘泉。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0篇(扩展7)

    ——《做一个战士》读后感3篇

    《做一个战士》读后感1

      荷马史诗里的西西弗斯,每日推石头上山,每夜看石头滚下,忍受一次次失败,不懈坚持向命运挑战。

      我们能说他不可悲吗?不能。

      我们能说他不伟大吗?同样不能。

      而每一个始终奋斗着的我们也都是生命的西西弗斯,在生命的洪流里奔跑追逐,尽力诠释着人类生命的真理:“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

      无疑青年人应当有着战士的意志。“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青年人正处于一生中最健美的时期,他们像巨大的海绵,霸道地吸取身边一切的知识和力量;犹如行伍中的排头兵,身先士卒地尝试新鲜的东西,激情澎湃长久如永动机。然而青春虽然美好但同时它也是疼痛的。正如冰心所写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试问又有哪一位肉眼可辫的坚毅勇敢之人没有经历过青春时与挫折的顽强斗争呢?所以我愿把青年的生命战士比作凤凰,即使在困境之中,仍能涅槃重生,永远光明。

      我们能看见中年人相当于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已经褪去了青年人的冲动,在清楚地体味过生活的苦痛之后仍然保持生活激情。中年人更像是行伍里的侦查兵,时刻留意敌人的动向之余还要提醒队友。他们同样地充满力量、崇尚知识、坚持不懈,只是岁月磨砺之后,光华更加内蕴,内心更加通透,且肩膀更加宽厚,目光也更加坚毅。他们拥有青年人没有的稳重,也有着老年人没有的体力。我愿把中年的生命战士比作山间壮硕的参天大树,脚踩着地,冠指着天,为迷路的人指引方向,为脆弱的人提供遮蔽。

      而老年人虽然已经不复青春,但正如没有经历过磨砺的人写不出史诗一般,老年人相比中青年,他们更有生活的材料!每一队行伍中总会有一两个老兵,他们并非身居前线,却在背后默默支撑与教育着队友们,以他们宝贵的见识为后来者拉开一幅生命的真相。若你仔细品味过老年人们的淡然之时,你便会感到佩服。只有在经历过许多之后,人才能够在生命黄昏来临之时保持冷静,并珍惜路过的一道道霞光,老年人同病痛抗争的过程充斥着我们很难感受的煎熬,看着他们对生命的坚持,我愿把老年的生命战士比作昆仑,他们见证自己的沧海桑田,留存下珍贵的古老化石,同时在灾害之后保持精神的丰满与宏伟。谁又能说老年不是战士呢?

      我们需要战士,需要在痛苦中清醒、黑暗中发光、寒冷中坚持的战士,而奋斗中的我们都值得被称为“战士”!是的,“每个人都可以做战士”,每个人都是痛苦人生中的西西弗斯。

      我们可悲吗?是的。

      我们伟大吗?

      谁又能说不呢?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0篇(扩展8)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3篇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1

      教师在*常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如与学生交往的困惑、教学上的困惑、对专业发展的困惑等。这些困惑,让我产生迷茫,有时候失去方向。读了王老师《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一书,一下子让我开阔了眼界,走出了困惑,有了一颗进取之心。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是王维审老师“觉者为师”系列书的第二本,书中精选了王老师在各级报刊发表的与教师成长有关的随笔。王老师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句句警言箴语,从“成为好教师的第一步、你有抬高一厘米的权利、用什么样的眼睛看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爱学生、教育不仅仅是拯救、教育的另一种力量、从教书匠到教育家”这七个章节,向我们解读了从新教师到“杰出”教师的成长历程,解答了我们教师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疑虑,也让我静下心来阅读和思考。

      王老师在“成为好教师的第一步”章节中,说到“我们为什么要读写、教师读书怎么读、教师写作怎么写”等问题时,我真是觉得惭愧!忽然想到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忙于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困生等,闲暇时只想放松休息,哪怕买了书籍,也很少会静下心来好好阅读,更不要说动手来写一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日复一日,似乎越来越成为了一名“匠”,当年入师范学校的初心与梦想丢弃了,没有了“一颗愿意成长的心”。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常读书、会思考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怎样读呢?王老师读书的建议是:读出一个桩、读出一个圈、读出一个我。先要熟读所教学科的专业书籍,丰厚教育基本理论;其次要跳出教育看教育,阅读各类书籍,丰富阅读视野,聚拢成一个读书圈;再次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理顺、吸收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读出自己来,构建自我。同时,在*时的教育工作中,要学会用文字来反思自己的教育。发现那些长久存在小烦恼、小心情,那些容易忽略的小细节、小事件,透过现象,探索教育规律,寻找到教育之“道”。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无论什么时候,爱都是教育的必须和必需。怎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才是适合于学生和教育的爱,却是一个值得我们时时思考的话题。在“我们应该怎样爱学生”章节中,王老师掷地有声地告诉我们:我要表扬你。作为学生,很在意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渴望能得到教师的赞美与表扬。教师的一声夸奖,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无穷的创造力。尤其是对差生不吝啬表扬的言语,会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在*时的教学中,要怀着一片爱心,真诚发自内心地去鼓励、赞扬学生的进步,给予热情和温暖,也要怀着同样的爱心,去指出、纠正学生的缺点、错误,提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充满情和爱,顾及到学生的“面子”,把握好批评的时机,注意批评的形式,尽可能地留个台阶给学生下,学生不仅会没有委屈,而且也从教师善解人意的举动中感受到教师的一片爱心。教师还要在学生的困难之际、关键之刻、教学之余爱心融入,使师生情感交融氛围进一步稳固、升化,达到更加融洽的情境。

      “一个温暖的.思考者,带给教师的一束光”。这本书是一本教师心灵读本,王老师书中所说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更蕴含着教育生活的大道理,给了我以具体的指导,给了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路。愿我今后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0篇(扩展9)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1

      当我们沉浸在工作的海洋时,我们常常会忘了或者说远离了一种感觉——幸福。而这种感觉恰恰是我们最应追求和依赖的东西。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飘向大地,恩赐于宽容的人们。”如果学会宽容,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广阔;如果抛弃计较,那么人生才能永远快乐。书中陶老师也用一些经典故事和自己的经历诠释了这一点。

      宽容学生

      一个好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应用宽容的心和无限量的爱心去启发、引导他们,不能恨铁不成钢,要把铁锻成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以*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才能建立起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宽容并不是纵容,宽容也不是对学生的过错无原则地袒护,而是以我们博大的胸怀去激励学生自己改正错误,发奋成材。

      幸福感更多来自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水*的提高需要时间和过程,只有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师才能感受到彼此的尊重、信任、赏识、关心,才能拥有愉悦的心情,才能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激情,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当我们在学校搭建的*台上自由起舞,成为最优秀的舞者之时,我们也就享受到了最真实的幸福。

      一个幸福的教师,他的理想就是实现孩子们的理想,他的苦与乐和学生们一致。在同事面前,他的心态是:我有最好的方法,我渴望与你分享。教师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理想支撑——为了孩子们成功,只有我们携起手来,才能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只有学生、自我、同事、领导之间有着最纯粹的关系时,我们的工作才是自由、宽松的、和谐幸福的!

      幸福不是结果,而是我们回望成功之路时,那每一个细小、*凡、普通的细节,都是一朵让人心醉的幸福之花。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你就必须做好属于你的每一件细小的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激情满怀地上好每一节课,循循善诱地讲懂每一道题,精心地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全面地分析好每一张试卷,安抚每一颗伤感的心,帮助每一个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规划,反思每一次得失……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2

      今年的“三八节”,学校领导别出心裁地送给我们每位教师一份独特的礼物——陶继新老师写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刚看到这本书时,我想大概又是在教我们如何无私奉献吧。可当我不经意地翻开一看,立刻被深深吸引,如饥似渴地读了下去。书中的话语时时在我的脑海里闪光,带给我心灵的碰撞和思想的洗涤。

      陶老师说:“人们谈论更多,关注更多的往往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从身到心到灵的生命飞跃,则是超越专业成长的。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个文化人。而要想拥有文化,就必须读书。经典文化一旦成为教师的心里,外显出来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不仅流淌着智慧的光华,而且还摇曳着思想的要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有着一种内在的维系。”

      说实话,我很重视自己的专业成长,一心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近几年我们都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就是老师们越来越忙了,怎么可能还有精力和时间去反思、去沉淀呢?可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时间,需要一种良好的心境来体会。只有停下来,慢慢地品味,细细地欣赏,才能让你内心的那双眼睛看见一路的风景。

      所以,即使我们再忙碌,每天也要有阅读的时间,要有思考的时间。而阅读,可让我们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滋润。而且还要像陶老师提倡的那样,我们要“取法乎上”的阅读,这样才可以一当十,拓宽生命的维度。书中说:“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教师,往往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领地,在关注教材和教参的同时,也会更多地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在教学中,就会有属于自己的话语与思想,能够旁征博引,上下纵横,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我想,这即是所谓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终生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专业修养,就像陶老师说的:“文化一旦在心灵安顿,就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自己每天幸福快乐了,才能带给学生幸福和快乐,也影响着自己的整个人生是否幸福快乐。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吧!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3

      这一周我拜读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感触颇深。不同的人对幸福总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教师是青灯黄卷,离幸福很遥远。我认为幸福是是一种心态,只要心态放*了,每天都会感到很幸福。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陶老师告诉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就要做到:身上有情、手中有书、眼中有事、生活有色。读完这本书,我认为要想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应做到以下三方面。

      首先,以*常心对待名利得失,踏实奉献。生活中不要什么都斤斤计较,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的国王,把持心灵的一方净土,“看庭前花开花落,见天上云卷云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自得其乐。现实生活中总会有很多无奈,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走出伤感的自我,走向阳光的自己。以*常心对待名利得失,得,不足喜;失,不必忧。淡看人生起落,一心奉献教育。

      其次,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凡的工作。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全体学生负责,公正*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不偏心。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学生全面负责,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品德和习惯。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学生终身负责,教学生几年,要对其几十年发展负责。对学生负责,实际上也就是对我们自己负责!

      第三,善待自己,顺其自然。作为人民教师就应该放弃不必要的攀比之心和功利之心,善于从自己的职业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保持心理*衡是维护身心健康的基石,有医学专家称心理*衡的保健作用超过了其他一切保健作用的总和。只要注意并做到心理*衡,就掌握了开启健康与幸福之门的`金钥匙。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不求功名利禄,只愿无愧于心。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用阳光的人性来启迪阳光的人性。不管我们个人遭遇如何,一旦我们与孩子相遇,我们就要把内心的阳光传递给他们,从而启发他们阳光一样的心灵世界,给他们奠定阳光人生的基础。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用温润的心灵交融稚嫩的心灵。做一名幸福的老师,用我们的执着和爱,成就孩子们幸福的一生。生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幸福的,愿我们凭自己的努力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4

      常常反问自己,作为教师的我幸福吗?怎么我从来没有觉得呢?从教多年以来,留给我的似乎除了“忙”,就是“累”,有时还免不了抱怨几句。每天都是重复的事情、机械的感觉,根本谈不上幸福。读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之后,我才发现,幸福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换一种心态。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社会,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原来幸福就是一种快乐心情,就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心态,也是品味生活的一种感受。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之后,我的心灵得到了完全的洗礼。因为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和学生在一个*等的氛围中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既可以让学生得到直接的启示,又可以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

      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简单的说教和无休止的训斥只能让学生心理更加逆反,高明的办法是以理服人、以柔克刚,用真诚、用一种文化去点击、感化学生的羞愧之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书中提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就必须每天都阅读和思考。阅读,让我们归于*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过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反思自己,我离真正的阅读和思考有多远了?思维的惰性伴随我多久了?*时缺少阅读,总是为自己找到若干个理由,陶继新老师的“四个不要”中写道,“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我要将这“四个不要”作为我的读书座右铭,用书的芬芳洗涤我的灵魂,净化我的思想,除去心灵的杂质。

      是啊,我们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我们的学生对我们的信任和崇拜,就是我们幸福的源泉,幸福是一条没有终点的河流。所以,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幸福画一条最浅的底线,去学会从最*常的日子、最琐碎的事情里品尝幸福的滋味。因为,幸福其实很简单!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5

      “假如我们把健康当作1的话,那么,就有了幸福的基础,其他的呢,都是0。有了健康之后再有爱情,幸福指数就成了10;再有了胜利的事业,就成了100;再有了财富,就成了1000。如此等等,可以依次推展下去。但是,假如没有了1,后面的0再多也无济于事,归根到底都是0。拥有健康,再有精神的高贵和心灵的丰盈,就真正走进幸福境界了。”这是陶继新老师在《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第二局部《打点幸福人生》中的开场白。

      健康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除了外在的工作等其他原因,人内在的调控非常重要。一个健康的人他肯定孝顺家长,与人为善,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有人曾说,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一个好的习惯,会惠和人的一生。想想自身的习惯,真的有很多需要改正了。首先,我现在需要好好锻炼自身的身体,曾老以工作的忙碌,家务的繁杂为借口,很久很有锻炼身体了。自读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人生》后,我坚持每晚饭后与小朋友一起散步,不只能锻炼身体,还能加强自身与小朋友之间的交流。强健的体魄是心灵健康和幸福最重要的指标,我决定将锻炼坚持到底。其次,一个自信的人,在破解困难的过程中,她能体验到人生幸福的过程。面对自身强项的时候,感觉自身很自信,面对自身弱项的时候,就感觉自身很愚笨。陶老师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着足以令自身自信的丰富资源。要相信自身,去战胜自身。同时,教师的自信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最后要有自身的审美观。陶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进入审美是逾越习惯的更高境界。进入审美的学习不单是学习文化知识,还包括人格和心灵的生长。一个人会审美,她能面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特殊的美感。即使每天日出日落,也能从中看到不同的新意。假如一个人在审美时又有了文化的积淀,每时每刻都能有一种人文美与自身心灵美的和谐,快乐无比,幸福莫名。

      总之,一个人的幸福与自身有莫大的关系。我想幸福的开始就从调控自身的内在开始,就从我们的读书开始。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6

      信手翻阅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陶老师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简单地说,怎样读书就是读书的方法和原则。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知道怎样读书。有的人会说读书谁不会?我也曾这样想,但现在看来,我们的读书还真的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否则你也读了不少的书,怎么效果并不明显呢?并没有从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质量呢?恐怕与读书方法和原则把握不准不无关系吧。

      这本书是陶老师的讲演录,共分三部分,分别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其中《打点幸福人生》主要是讲人的自身修养,《孔子的精神世界》则主要是讲陶老师几十年研究《论语》的成果和心得。我重点向大家介绍第一部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这部分共分九讲,分别是: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第二讲《读书走向:取法乎上》;第三讲《诵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第四讲《疏离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讲《读书教学相得益彰》;第六讲《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第七讲《读书与思考同行》;第八讲《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第九讲《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这九讲按主要内容我把它归纳为三个大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深深地启发和激励着我,坚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我将在“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的经典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维度,寻找生活的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7

      上学期,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组织了“小荷读书社”,作为需要充电年轻教师,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不久,我拿到了第一本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利用暑假的时间,我读完了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是陶继新老师的教育演讲录,他强调了读书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书中说:“人们谈论更多,关注更多的往往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从身到心到灵的生命飞跃,则是超越专业成长的。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个文化人。而要想拥有文化,就必须读书。经典文化一旦成为教师的心里,外显出来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不仅流淌着智慧的光华,而且还摇曳着思想的要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有着一种内在的维系。”是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教师,更应该以书为伴,不断给自己充电。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特别是读好书,阅读经典,更是不能只看热闹,或者只读文本的字面之意。不仅要读,还要有自己的思想,甚至是深入的思考,让它抵达心灵的深处。每当课堂上感到语言苍白时,与人聊天感到腹中空空时,我们会为自己知识的匮乏而羞愧不已,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反问自己:我有读书的习惯吗?自古大学问者皆好读书。孔夫子的“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开创了让读书成为习惯的先河。“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一代伟人*的日理万机不废读让我们汗颜……可见,读书是成就事业的基石。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所以,当代的教师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就是给我们的生命注入这样的活水,使我们的事业、生活生机勃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的充实,活的快乐,活的幸福!热爱读书吧,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8

      从教三十几年了,如今越来越感觉做一名老师肩负的重任和压力,这份压力来自于家长和社会对老师的期望值,很多老师和我一样,工作着、累着。有时静下来时我会想:我做了这么多年教师我幸福吗?有时看到其他教师为工作忙碌着、为一些孩子的不好行为教育孩子时的那份苦心时,我常想,他们做教师幸福吗?做为一名教师,幸福感在哪里?带着这样的困惑,我在假期里我拜读了陶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值得一读。

      在本书中提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谐给予每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家长是引路人,“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和谁一起走”,老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来讲期望方向永远是一致的,所以家校教育应该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共振,只有共振才能有最大可能的生成。

      因此老师埋怨学生、家长埋怨孩子,老师埋怨家长、家长埋怨老师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当你学会赞美学生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家长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老师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孩子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学校的时候……,所以赞美在本书中有着很深的见解,我们也应该去将我们的赞美去发挥去应用去实践!

      书中关于教师和学生相处学习的环境,我认为在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另外,我还体会到一个幸福的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资本,那样他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一个幸福的教师还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那样他的教学才不枯燥,他才能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及时传达给学生,他的课堂才有吸引力;一个幸福的教师必须有着高度使命感,使命感让他愈挫愈勇,让他心怀高远。

      总之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在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是教育追求的终极价值。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有幸福的教育;只有幸福的教育,才能有幸福的学生。那就让我们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身边的幸福,用美好的心灵去感悟身边的幸福,用无私的爱与奉献创造教育的幸福,坚守教育的崇高理想,享受教育的职业幸福,使学校成为学生幸福学习的乐园,成为老师幸福工作的精神乐园!

    推荐访问:读后感 做一个 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老师》读后感【10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00字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