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引力模型有利于选择本国国际贸易伙伴两国间的距离越远7篇

    时间:2022-11-19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引力模型有利于选择本国国际贸易伙伴两国间的距离越远7篇引力模型有利于选择本国国际贸易伙伴两国间的距离越远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引力模型在中国贸易伙伴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商凇齐刘伟龙来源:《经济视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引力模型有利于选择本国国际贸易伙伴两国间的距离越远7篇,供大家参考。

    引力模型有利于选择本国国际贸易伙伴两国间的距离越远7篇

    篇一:引力模型有利于选择本国国际贸易伙伴两国间的距离越远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引力模型在中国贸易伙伴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商凇齐刘伟龙来源:《经济视野》2015年第02期

      【摘要】贸易引力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在贸易研究中分析贸易流量时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模型,它认为两个国家间的贸易量与国内生产总值成正相关,与他们的世纪距离负相关。文章运用引力模型对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量进行分析,并增加了人口和国土面积因素,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的估计和考察,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伙伴国是否为APEC成员对贸易量影响很大,但对贸易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为伙伴国的GDP总量,而且伙伴国与我国的空间距离对贸易有阻抑作用。【关键词】引力模型贸易实证研究一、引力模型与变量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是:其中,是常量,是i国与j国间的贸易额,是i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j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两国间的距离。在建立反映中国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时,既要对前人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合理扩展,又要考虑中国具有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且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等基本国情。加入以上因素对模型的扩展和修正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加入人口因素。贸易双方的GDP和人均GDP,都与双方贸易额有关;与此同时,人口的多少影响一国的消费与生产,进而影响贸易。(二)加入国土面积因素。中国及其许多主要的贸易伙伴都具有国土面积大的特点,因此可借用中国双边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检测,国土面积变量对中国的双边贸易是否具有显著性作用。(三)加入虚拟变量,即此30个贸易伙伴是否为APEC成员。前30位贸易伙伴中,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印尼,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泰国,美国和越南为APEC国家。APEC成员间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开展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合作,贸易量自然会有所提高。所以也应作为变量之一。综上所述,由于实际的贸易情况远比模型复杂,所以本文的研究加入人口、国土面积以及虚拟变量(是否为APEC成员),并转变成对数模型进行计算与分析,对数模型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其中为中国与i国的贸易额,单位为亿美元;为中国GDP,为i国GDP,单位为亿美元;为中国与i国之间的距离,单位为公里;为中国的国土面积,为i国的国土面积,单位为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的人口,为i国的人口,单位为亿人口;为虚拟变量,若i国为APEC成员,=1,若i国不为APEC成员,=0;为参数;为随机干扰项。二、模型计算与结果利用2011年中国和前30位贸易伙伴的统计数据,通过Eviews软件,可以对中国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为:人口与国土面积变量的t检验表现为不显著,即在此模型中,人口变量与国土面积变量,对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的影响不显著;同时,模型的拟合优度仅为0.676,修正后的判定系数更是降低至0.608,所以此模型并不能对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进行恰当的解释。因此,可以将人口因素与国土面积因素分别独立建立模型,带入数据,通过Eviews软件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首先,将上述模型中的国土面积因素去掉,再将所收集到的数据带入新模型,通过Eviews进行分析,判断变量影响程度以及模型拟合程度,进而得出结论。变化后模型为:1通过Eviews软件,得出的分析结果为:在去掉了国土面积变量之后,人口变量的t检验仍然表现为不显著,人口因素对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贸易额并无显著影响,可以将其舍去。接下来,将模型中的人口因素去掉,加入国土面积因素构建新模型,再次将数据带入新模型中,通过Eviews进行分析,判断变量影响程度以及模型拟合程度,进而得出结论。变化后模型为:通过Eviews软件,得出的分析结果为:国土面积因素对于贸易额影响的显著性,以及模型的判定系数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然而,国土面积的显著性的表现仍相对不明显。根据样本数据为截面数据的特点,对样本数据进行怀特异方差修正,修正后得到的结果如下:进行怀特修正后的各个变量都具有相对较强的显著性,即各国或地区的GDP、中国的GDP、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距离、中国的国土面积、各国或地区的国土面积以及该国或地区是否为APEC成员,对于中国双边贸易的影响显著;并且,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822,说明模型可以对实际中国双边贸易进行解释的程度为82.2%。因此,模型拟合较好,变量影响程度显著,可以得出计算结果为:(0.306)(0.089*)(0.981*)(0.047**)(0.187*)(注:*为0.01显著水平成立,**为0.1显著水平成立)三、结果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以上模型拟合的结果来看,决定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2011年贸易额的重要因素,主要为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GDP),空间距离,国土面积以及是否为APEC成员,而且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力决定了中国外贸规模的基本情况。做进一步分析所得到的结论是:(一)是否为APEC成员对贸易额影响很大,其相关系数为0.53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是:保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二)对贸易额影响最大的为对方国的经济规模,即GDP总量。其相关系数为0.444,并且为正相关。有些研究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贸易规模更多的由贸易伙伴的GDP总量决定,则说明这个国家的贸易结构尚处于低级阶段,该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主要是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样看来,中国的贸易结构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是农产品及初级工业品等,技术含量低,多为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三)两国的空间距离对贸易额有阻碍作用,是决定双边贸易规模的负相关因素。对这一点通常的理解是,空间距离越大,意味着运输成本越高,信息交流越困难,相互的文化差异也越大,从而限制了两国的贸易往来。但近些年,距离的阻隔影响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这得益于运输技术的改进,社会信息化的提高,或者中国的贸易商品已经越来越不受运输成本的约束。参考文献[1]姜书竹,张栩昆.东盟贸易效应的引力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0).[2]郭洪.比较优势理论视角下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研究[J].经济理论问题2011(11).[3]刘青峰,姜书竹.从贸易引力模型看中国双边贸易安排[J].浙江社会科学2002(6).

      

    篇二:引力模型有利于选择本国国际贸易伙伴两国间的距离越远

      内容摘要:自引力模型被引入国际贸易领域以来,由于其原理简单、数据适用、模型容易被用于计量研究而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众多学者的努力,该模型被不断扩展,加入了被认为影响贸易流动的虚拟变量,如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边界和国家间的历史关系。同时,由于服务贸易的崛起,将引力模型应用于服务贸易领域也开始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引力模型理论基础的争论以及其在国际贸易实证研究中的应用,试图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引力模型的应用厘清略思路。关键词:引力模型理论基础实证研究引力模型概述引力模型源自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其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各自的质量和两者之间的距离联系起来。20世纪40年代JamesStewart首次将引力应用于社会科学。而最早将其应用于国际贸易的是Tinbergen(1962),引力模型预言两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流量是两国经济规模以及两国之间距离的函数。经济规模用GDP、人口和人均收入来衡量。距离一般是测量两个国家首都之间的距离(绝对距离),也有的研究测量两个贸易伙伴之间的距离与它们和其他贸易伙伴距离的比值(相对距离),并有若干具体表述的统计形式(ITC,2000;SoloagaandWinters,2001)。引力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研究,其大受欢迎应归因于以下几点:原理简单、数据适用、模型容易被用于计量研究。通过学者的努力,模型被不断扩展,加入了被认为影响贸易流动的虚拟变量,如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边界和国家间的历史关系。引力模型也被用于政策分析,例如对拥有共同货币的区域或优惠贸易协定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动估计。贸易引力模型理论基础贸易引力模型不是首先从贸易理论中推演而来的,而是以对现实贸易关系的直观判断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因此,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在先,理论研究在后。但基于习惯,本文先介绍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Anderson(1979)指出引力模型与世界贸易模型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如假定来自不同地区的产品(进口品和国内产品)是不完全替代的(Armington假设)。接着一系列的研究指出引力模型框架与许多标准的贸易理论是一致的,如H-O模型,垄断竞争模型。HelpmanKrugman(1985)明确表明,引力模型是来源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垄断竞争模型,垄断竞争的一般均衡模型预言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希望进口有别于其他任何国家的商品,所以贸易流量就会与进口国规模(需求)和出口国规模(产品多样性)联系在一起。Deardorff(1998)表示,引力模型同样得自于不存在产品差异情况下的H-O模型,他得出此结论的窍门就是放松了国际间要素价格相等的假设,这样国家间就可以专门生产差别产品。产品的不同在供给一方,消费偏好在需求一方,这样就暗示了引力方程,Deardorff强调引力类型贸易的关键是国家间生产差别产品,而差别产品是由垄断竞争企业提供(Helpman的假设)还是专门化生产(Anderson和Deardorff的假设)并不是关键。EatonKortum(2002)建立了一个以李嘉图模型为基础的同质产品新贸易模型,这个模型的实质也是体现了一种引力关系。Deardorff(1995)指出“几乎所有的贸易模型都可以导出类似引力方程的结果,但它们成功的经验并不能证明什么,仅仅是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贸易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应用

      (一)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许多学者应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国际贸易流量和流向作了实证分析,除了上文提到的Tinbergen(1962),还主要有Poyhonen(1963)、Bergstrand(1985,1989)、McCallum(1995)、Balistreri(2003)、AndersonWincoop(2003)等。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与两国GDP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Linnemann(1966)将人口作为变量引入模型,Bergstrand(1989)在模型中引入了人均收入和汇率及多个虚拟变量,使模型包含更多影响贸易量的因素。McCallum(1995)表明,在控制了贸易量大小与距离的情况下,加拿大各省之间的贸易量是这些省与美国各洲贸易量的22倍。开创了对“边境效应”问题的研究。大量研究(HelliwellandMcCallum,1995;Helliwell,1999;Wei,1996;AndersonandSmith,1999;HeadandRies,2001等)发现,“边境效应”的确存在,只是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有所不同,而且呈下降趋势。AndersonWincoop(2003)、Evans(2003)又分别从边境效应的大小、影响边界效应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从调整解释变量阶段过度到对边境效应的解释阶段。引力模型在我国贸易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金哲松(2000)、谷克鉴(2001)、骆许蓓(2003)等分别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众多影响我国贸易流量和流向的因素。金哲松(2000)在其《国际贸易结构与流向》一书中用最简化的引力模型分析一国与世界其它国家发展水平和增长率差异、世界市场竞争程度、地理邻近程度、政治关系及“距离”不同对一国贸易流向和贸易流量的影响。谷克鉴(2001)认为,国际经济学界根据研究需要曾多次扩展贸易引力模型,而中国又是一个经济转型、经济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因此,在构造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时,一定要考虑过渡经济对中国贸易流量和流向的影响。骆许蓓(2003)重点讨论了引力模型中的距离因素。盛斌和廖明中(2004)运用引力模型检验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贸易量决定因素,从总量和部门两个层次就中国对4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潜力进行了估算。然而由于数据上的限制,这些研究只限于货物贸易,在国内学者的文献中,将引力模型应用于服务贸易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二)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应用在现有的文献中,将引力模型应用于服务贸易的非常有限。根据笔者所掌握的文献来看,Francois(2001)首次将引力模型引入到服务贸易领域,Francois的模型是将服务的进口需求作为进口国人均GDP和人口的函数。服务贸易流动的数据来自GTAP数据库。其用最小二乘法去估计引力方程,然后把预测的两个国家贸易量与现实之差结合假设的进口需求弹性去估算服务贸易壁垒的关税等值。Francois所估算的关税等值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研究。Park(2002)用GATP的服务数据去核算关税等值,数据涵盖更多的国家和更多的部门。引力模型得到改进,其中加入价格指数,用来反映不同国家的价格差别,然后结合了价格和数量工具去估计关税等值。Bergstrand(1985,1989)最先建议在引力模型中增加价格指标。然而Feenstra(2004)争论国内价格总指数并不能准确的反映进口服务的成本,而比较CIF(成本+保险费+运费)价格和FOB(装运港船上货价)装运港船上交货价价格的差别会更有效,AndersonvanWincoop(2003)采用的方法就是在建立这种方法的基础上,用价格差异去衡量“边界效应”。GrunfeldMoxnes(2003)将引力模型应用于双边服务出口和FDI流动,数据来源于OECD。他们的回归包括进口国和出口国的GDP和人均GDP、两国间的距离,虚拟变量包括是否在共同的自由贸易区(FTA),用进口国的贸易限制指数(TRI)去衡量进口国的服务贸易壁垒。他们的结果说明了用于研究货物贸易的引力模型同样适用于服务贸易,两个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与它们的规模成正相关,与它们的距离和进口国的服务贸易壁垒反相关。他

      们同时发现在服务贸易中,FTA不显著,这个结果可以解释为一些FTA不包括服务贸易。GrunfeldMoxnes接着用估计出的TRI系数模型化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效应。模拟将各个国家的TRI减少到等同于样本国家中最低的那个,然后核算服务贸易变化的百分比。KimuraLee(2004)把标准的引力模型应用于服务贸易,目的是比较其与货物贸易的估计结果。数据也来自于OECD。除了标准的引力模型变量,还有交界和语言两个虚拟变量,还把偏远程度作为回归的一个变量。KimuraLee用OLS(最小二乘法)和时间固定效应方法去估计引力方程。他们通过回归发现两个国家间的距离对服务贸易比货物贸易更重要,他们暗示是由于服务的较高运输成本,却不能提供任何理由解释为何如此。在KimuraLee的研究中共同的语言作为解释变量不显著,而PARK(2002)发现共同语言对一些服务部门的贸易具有积极的影响。KimuraLee发现FTAS与贸易有正向的联系,而这又与GrunfeldandMoxnes(2003)的发现相矛盾。LejourdePaivaVerheijden(2004)也比较了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引力模型的估计,检验了加拿大国内和欧盟成员国的服务贸易。与KimuraLee(2004)的发现不同,他们发现距离对于服务贸易来说没有对于货物贸易重要。Lennon(2006)比较了服务贸易(集中于商业服务部门的服务)与货物贸易,距离和边界被发现对于服务贸易没有货物贸易重要,共同的语言被发现对于服务贸易而言更重要。关于距离对服务贸易的重要性的不同结果反映在很多文献中。PortesRey(2005)用引力模型检验了国际资本流动,发现距离的影响是消极的,是显著的,他们认为距离代表信息的摩擦,限制国际资本流动。PARK(2002)也发现在所有检验中服务部门距离是显著消极的因素。Tharakan等(2005)在分析比较印度的软件的出口和货物贸易流动中,发现距离对软件出口的影响不显著。除了标准的引力模型特征,LejourdePaivaVerheijden(2004)还加入了OECD的产品市场管制(PMR)指标来衡量贸易的非关税壁垒,他们发现其对服务贸易有显著消极的影响。KoxLejour(2005)对其方法进一步改进,引入了进口国与其贸易伙伴PMR的相对水平这一变量,他们发现其对服务贸易的消极影响。他们认为国家间规则的不同是贸易流量的一个重要决定变量。他们的估计用了OLS,几个固定效应模型和一个SUR回归模型。由于PMR数据的限制,模型只估计了欧盟15个国家。他们发现PMR和PMR差异水平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距离具有消极的影响,较高的GDP和共同的语言也提高了贸易水平。上述研究用引力模型方法分析了决定服务贸易的变量,但是在一些关键的发现上还缺少一致的意见。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中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模型的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同时服务贸易领域数据相对缺乏,所以引力模型本身及其对于国际贸易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间。参考文献:1.金哲松.国际贸易结构与流向.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2.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世界经济,20013.骆许蓓.论双边贸易研究中重力模型的距离因素.世界经济论坛,20034.ALONSO,W.1987.“GravityModels”,inJ.Eatwell,M.MilgateandP.Newman(eds.),TheNewPalgrave:ADictionaryofEconomics,Volume2,London:Macmillan,pp.561-562

      

      

    篇三:引力模型有利于选择本国国际贸易伙伴两国间的距离越远

      引力模型的思想和概念源自物理学中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两物体之间的相互引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大小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近成反比。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Isard&Peck(1954)和Beckerman(1956)即凭直觉发现地理位置上越相近的国家之间贸易流动规模越大的规律。人们普遍认为,最早将引力模型用于研究国际贸易的是Tinbergen(1962)和P6yh6nen(1963),他们分别独立使用引力模型研究分析了双边贸易流量,并得出了相同的结果:两国双边贸易规模与他们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ljnnemannn(1966)在引力模型里加入了人口变量,认为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还与人口有关,人口多少与贸易规模成正相关关系。Berstrand(1989)则更进一步,用人均收入替代了人口数量指标。由于引力模型所需要的数据具有可获得性强、可信度高等特点,贸易引力模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国际贸易流量的主要实证研究工具,有人形象地将引力模型称为“双边贸易流量实证研究的役马(Workhorse)”。在后续的贸易引力模型扩展中,研究者主要是依据研究自己的重点,按照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设置不同的解释变量,来分析这些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大小,并对贸易潜力进行测算。

      2一、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形式编辑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经济学家开始从理论上为贸易引力模型寻找基础。Anderson(1979)率先在产品差异假设前提下推导出了引力方程,Bergstrand(1985,1989)则在简单的垄断竞争模型框架下利用贸易引力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决定双边贸易的因素,Help-man(1987)在具有规模经济的差异产品框架下修正了引力模型。DeardoIR(1998)对这些理论推导进行了综合,认为引力模型体现出了许多模型的特点并能够从标准贸易理论中推导出来。Anderson&Wincoop(2001)在不变替代弹性支出系统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引力模型,这些理论不仅为贸易引力模型提供了理论支持,还有助于解释各项实证应用结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差异,使贸易引力模型逐渐脱离了长期以来受到“缺乏理论基础”质疑的窘况。在中国,关于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史朝兴、顾海英、秦向东(2005)和谷克鉴(2006)等人都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和综述。

      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是:Xij=boYiYjb2Nih3NjB4dID-h5,其中,Xij表示两国的贸易流动规模,Yi和Yj分别代表i国和j国的经济总量(GDP),Ni和Nj,分别代表i国和j国的人口,D代表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bo、b1、b2、b3、b4、b5是正的常数。进出口两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总量分别反映该市场中潜在的需求能力和供给能力,两种能力的大小正面影响着两国潜在贸易的规模,而距离的远近通过影响运输成本成为两国贸易的阻碍因素。

      或者:丁伯根和波伊赫能的贸易引力模型基本表达式为:

      Xij=aYibYjcDij-d(注意:这里分别表示Yi、Yj、Dij的b、c、-d次方)

      其中,i和j分别表示贸易双方,Xij表示两国的双边贸易额;Yi和Yj分别表示两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它们代表着i国的出口能力和j国的进口能力;Dij为i国和j国之间的空间距离。a、b、c、d为常数。根据引力模型的含义,上式公式可以理解为:“Yi和Yj对i国和j国的出口规模产生正向作用,而Dij则对其出口规模产生反向作用。”

      其中Dij表示贸易双方的“文化距离”,dij表示贸易国双方实际的空间地理距离,dci和

      dcj分别代表贸易双方的文化影响力指数,和为其设定系数,且满足。为便于实证检验,将原模型转化为线性的对数形式,并添加了随机误差项后得到:lnXij=e+flnYiYj+glnDij+h式中:e为常数项,h为随机误差项,系数f和g的分别表示Xij对YiYj和Dij的弹性。贸易引力模型的形式比较灵活,研究者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可适当调整增减变量。

      3二、贸易引力模型的新扩展与实证应用编辑

      上世纪60年代引力模型被引入衡量双边贸易流量的研究后得到不断扩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文献用引力模型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研究。Mdtyds(1997,1998)、Chen&Wall(1999)、Breuss&Egger(1999)、Eg-ger(2000)等人完善了引力模型的经济计量学规范;Berstrand(1985)、Helpman(1987)、Wei(1996)、Soloaga&Win-ters(1999)、Lumao&Venables(1999)、Bougheas等人(1999)对原有解释变量进行了精炼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变量。在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中,常常添加的变量有两类:一类是添加虚拟变量。如共同语言、共同边界、共同殖民历史、共同宗教等,早期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扩展以这一类为主。另一类是添加制度质量指标变量。如是否同属一个优惠贸易协定或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政府治理质量、合约实施保障等。本世纪近10以来,随着制度经济学的蓬勃发展,制度质量因素开始广泛引入贸易引力模型,这一类扩展成为中外研究者尤其是国外研究者的重点。对于制度因素的研究不再仅限于是否属于同一优惠贸易安排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这种粗糙的模式,开始用具体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制度因素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1,区域贸易协定制度安排影响的衡量。根据Viner(1950)的研究,区域贸易协定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引力模型则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衡量区域贸易协定对双边贸易的影响。Soloaga&Winters(1999)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区域化的影响,Piaru&Kume(2000)研究了参与优惠贸易安排组织(如NAFTA、EU、ASEAN等)的44个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Blavy(2001)则考察了马里兰各国间贸易的决定因素和发展潜力。LucianCermal(2001)利用引力模型和面板数据研究了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的区域贸易协定对成员国之间贸易产生的较大影响。

      国内学者对区域贸易协定制度安排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APEC、ASEAN、东亚、东北亚等区域范围。侯明、李淑艳(2005)、黄烨菁(2007)、林玲、王炎(2004)、曹宏成(2007)、张昱、唐志芳(2006)、李欣红(2007)、王可(2008)等人验证了APEC对中国和贸易伙伴国进出口流量的影响,认为GDP、人均GDP、距离以及APEC对中国双边贸易影响的作用十分显著。王铠磊(2007)研究了APEC和ASEAN两个优惠贸易安排的影响,结果显示,引力模型的简约形式能够比较好地揭示影响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流量的因素;APEC的制度安排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有显著的影响,而东盟和中国自由贸易区由于刚刚起步,尚未发挥预期的作用。与之不同,陈汉林、涂艳(2007)、单文婷、杨捷(2006)、侯铁珊、任珊、陈大伟(2006)、姜书竹、张旭昆(2003)、吴丹(2008)等都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和研究,结果认为贸易区的建立对双方间的贸易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安烨、李秀敏、张立学(2005)检验了决定东北亚各国2003年双边贸易状

      况的主要因素并对东北亚各国之间应有贸易额进行估计,以发掘东北亚各国之间的贸易潜力。

      还有作者探究了上海合作组织、欧盟、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李钦(2008)探讨了上海合作组织对新疆及中亚各国贸易流量的影响,伍泽君(2008)在引力模型中引入了一个新的虚拟变量EUE来反映欧盟东扩对中欧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结论认为,欧盟东扩会对中欧农产品贸易产生不利影响。盛清(2007)在传统贸易引力方程的计量模型中引入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作为虚拟变量,研究CEPA对中国中部六省与香港地区贸易的促进作用,结论发现作用并不明显,继而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发挥CEPA机制,促进中部地区与香港地区贸易量的相关建议。

      许多学者从行业层面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因素。史朝兴、顾海英(2005)利用1998年至2002年中国对其主要蔬菜出口贸易伙伴之间贸易流量数据,对蔬菜出口的引力模型进行了回归测算,结果表明:蔬菜进口国的经济总量、中国蔬菜行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和APEC区域贸易制度安排都对中国蔬菜出口贸易流量和流向有显著正面影响.距离所代表的运输成本则是阻碍蔬菜出口的主要因素。庄丽娟、姜元武、刘娜(2007)对广东省农产品向东盟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并对出口东盟的农产品流量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表明广东省对东盟农产品出口流量主要受东盟国家GDP、人均GDP、距离及区域贸易制度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广东省与多数东盟国家呈现“贸易不足”。马琳、李文强(2008)建立了中国大陆水产品出口贸易引力模型方程,对中国大陆水产品出口的贸易流量和流向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中国大陆的渔业生产总值、水产品进口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总量和APEC区域贸易制度安排都对中国大陆水产品出口贸易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距离所代表的运输成本是阻碍水产品出口的最主要因素。赵雨霖、林光华(2008)对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两经济体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主要受经济规模、国家人口数量、两国首府之间的直线距离以及各种贸易制度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规模和优惠贸易安排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2.制度质量因素影响的衡量。Anderson&Mar-couiller(2002)引入一系列经济制度变量,以反映制度对贸易流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易成本与阻碍国际贸易的非安全因素显著相关,如果一个国家的透明度和公正指数上升10%,该国的进口需求将上升5%;Groot等人(2004)引入的制度变量包括政治稳定性、政府效率和管制等六个方面。结果表明,两国制度相似可提高两国间贸易流量12%-18%,依进出口不同,管制质量每提高一个标准差可提高两国间贸易流量20%到24%,腐败程度下降一个标准差可提高贸易量17%-27%。

      潘向东等人(2004)的研究发现,正式约束的法律制度、交易国的经济制度因素和影响企业运行费用的制度都对中国与其他国家间贸易的进行有显著影响。潘向东等人(2005)的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进口国制度安排对两国间高技术产品贸易有显著影响。在制定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策略时,就短期而言,应该更注意交易国的合约实施方面的制度安排,就长期而言,应注重制度环境的改善。

      吴丹(2008b)选取东亚10个经济体,除了进出口国GDP,两国地理距离外,引入了贸易政策指数、政府财政负担指数、政府干预指数、货币政策指数、资本流动与外国投资指数、

      银行与金融指数、薪酬与价格指数、产权指数、监管指数和黑市活动指数等反映一国制度质量的一系列解释变量,来探讨分析制度因素对东亚经济体间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度对东亚经济体间贸易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对东亚经济体出口贸易有重要影响的制度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银行与金融、政府干预、黑市活动、资本流动与外国投资、货币政策。对东亚经济体间进口贸易有重要影响的制度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银行与金融、政府干预、产权、政府负担。政府干预对东亚经济体间进口贸易的影响大于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3.预测某些国家之间的贸易潜力。Christie(2002)运用1996-1999年的横截面数据预测了东南欧的贸易潜力、Rahman(2003)利用引力模型通过一些经济因素预测了孟加拉国的贸易潜力、AmitaBatra(2004)利用2000的横截面数据分析了世界贸易流量,并预测了印度的贸易潜力。Sohn,C-H.(2005)利用贸易引力模型检验了影响韩国双边贸易流动的诸多因素,认为韩国与日本、中国的贸易潜力尚未完全开发出来.

      4.检验某些国家的贸易格局。Evenett&K.eller(2002)运用横截面数据的分析,对58个主要贸易国家在1985年的对外贸易流量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中经济规模大且贸易总量大的国家(一般为发达国家),其贸易类型符合克鲁格曼的规模收益递增的产业内贸易理论,而经济规模小而且贸易总量小的国家(一般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则明显地符合传统的H-O要素禀赋理论的观点。Sohn,Chan-Hyun(2005)运用扩展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韩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结构特征,认为韩国的贸易流量主要符合H-O模型产业间贸易的特征,韩国与中国、日本的贸易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南北朝鲜贸易正规化以及北朝鲜加入APEC将会大大促进双边贸易。

      4三、结论编辑

      1.贸易引力模型在双边贸易流量影响因素问题上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且在诸多应用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大部分研究表明,无论是从贸易整体看,还是仅从行业层面上看,贸易伙伴的经济规模(GDP)、空间距离、人口和制度安排都是显著的影响因素,经济总量的作用尤为显著。制度安排的作用存在差异,主要取决与成员国的经济规模总量。

      2.随着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国际贸易流量的影响。不少研究证实,贸易伙伴国的法律制度、合约实施保障制度、产权安全性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交易者对交易安全性的预期,因此制度的优劣对于双边贸易流量有着突出的影响。此外,制度质量相似的国家家更容易构建起信任基础,从而有利于双边贸易的进行。

      

      

    篇四:引力模型有利于选择本国国际贸易伙伴两国间的距离越远

      最早将引力模型用于研究国际贸易的是丁伯根荷兰经济学家创建了丁伯根原则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为了说明在由多个国家组成的世界里贸易流量的不对称现象即大国的贸易量占其gnp的比重小于小国而建立了贸易引力模型和pnen他们分别独立使用引力模型研究分析了双边贸易流量并得出了相同的结果

      地理引力模型应用及参数取舍问题陈英鹏201132020128

      一

      概念

      引力模型是由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以及经济学家为了了解和预测人类在地理空间上的经济、社会及政治性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方式,利用经典力学中牛顿万有引力公式建立的一种理论假说。最早将引力模型用于研究国际贸易的是丁伯根(荷兰经济学家,创建了丁伯根原则,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为了说明在由多个国家组成的世界里,贸易流量的不对称现象即大国的贸易量占其GNP的比重小于小国,而建立了贸易引力模型)和Pōōnen,他们分别独立使用引力模型研究分析了双边贸易流量,并得出了相同的结果:两国双边贸易规模与他们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Linnemannn于1966年,在引力模型里加入了人口变量,认为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还与人口有关,人口多少与贸易规模成正相关关系。Berstrand(1989)则更进一步,用人均收入替代了人口数量指标。引力模型应用广泛,它是国际贸易流量的主要实证研究工具。在后续的引力模型扩展中,研究者主要是依据研究自己的重点,按照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设置不同的解释变量。为了更好地理解引力模型,首先写出牛顿万有引力公式:

      在方程中,Fij为物体i与j之间的引力,mi,mj是物体i与j各自的质量,dij为物体i与j之间的距离,k为常数,它可依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公式表明,引力的大小与物体i与j各自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这里,我介绍丁伯根建立的贸易引力模型:

      (1)在方程中,Xij是i城市向j城市的总出口;Yi与Yj分别为i城市与j城市的生产总值,Dij为i城市与j城市之间的距离,K,e为常数,a、b为参数。该公式表明,i城市向j城市出口总量的大小或者i城市与j城市之间的贸易量的大小与i城市与j城市的城市居民收入的总量成正比,与两城市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二

      引力模型的变量取舍及引力模型的改进

      在扩展后的引力模型中,常常添加的变量有两类:一类是添加虚

      拟变量,如共同语言、共同边界、共同殖民历史、共同宗教等,早期对引力模型的扩展以这一类为主;另一类是添加制度质量指标变量,如是否同属一个优惠贸易协定或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政府治理质量、合约实施保障等。两经济体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主要受经济规模、国家人口数量、两国首府之间的直线距离以及各种贸易制度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规模和优惠贸易安排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引力模型公式(1)中,通常取引力衰减的基数为两城市之间的距离,但随着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成,居民出行时间大大缩短,客观上拓展了城市的边界,两点之间空间距离已经不是影响两点相互作用

      的主要因素,在改进后的公式中,我将用两点之间的出行时间作为影响两点作用力的基数。同时我注意到,原有的引力模型主要用来考察不同城市之间或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其表现形式为两点之间作用力的大小,我认为该作用力的本质在于每个城市的中心都存在一个类似万有引力势能场的引力势能场,两个城市或地区之间通过该场相互作用。借鉴万有引力场,我将该场定义为E=GQ/tα(2)

      E为整个城市对市内某点所具有的引力势能,G为引力系数,Q为系统的某种社会经济测度(如人口、GDP等),t为系统中心到该点的出行时间,α为引力衰减指数。我可以借助该引力场模型来考察城市发展的趋势,如果某地区位于相对于城市中心的高引力势能区,则该地区与城市的相互影响程度就较大,该区域就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某一区域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城市中心位置的转移,改变城市引力场计算时的中心基准位置,影响引力场的形状和分布,进一步促成或抑制某些区域的发展。

      三

      我国对外贸易的引力模型与出口区位选择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经历了长期高速增长,其中对外贸易的

      高速增长是重要原因。因此,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以及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研究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决定因素,提出扩大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对外贸易引力模型与出口区位选择有三大部分。

      (1)贸易引力模型及其应用,主要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理论、贸易引力模型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贸易引力模型的应用,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选取1992-2003年我国同151个主要贸易伙伴的相关数据组成面板数据,对我国对外贸易引力模型进行检验,并对出口区位进行选择,以期得到更为精确的结论,为我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提供科学依据;(2)我国对外贸易引力模型的建立和检验,在这一部分按中国的贸易伙伴国分七大区域建立了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的引力模型,并运用面板数据对中国对外贸易流量的实际情况进行检验。分析发现:中国与其贸易伙伴的GDP之和对中国对外出口额的影响在各个区域的贸易引力模型中的作用都很显著,而中国与其贸易伙伴的人口之和、中国与其贸易伙伴的人均GDP之差的绝对值、中国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距离和中国贸易伙伴的国土面积对中国出口额的影响在各个区域中是很不一样的;(3)运用对外贸易引力系数和检验出的贸易引力模型的模拟方法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区位选择,并将中国的151个贸易合作伙伴分了档次;最后,针对上述检验和分析,提出了未来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

      四

      结语

      引力模型是应用广泛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它是用来分析和预测空间

      相互作用形式的数学方程,已被不断拓展,运用于许多研究领域,如研究空间布局、旅游、贸易和人口迁移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成果。同时,随着经济地理学家的关注,引力模型将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文献之中。

      参考文献:《基于引力场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相关性》郭鹏徐瑞华《丁伯根原理》百度名片

      amyhon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应用》《贸易引力模型》百度百科

      《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经济2001(2)

      谷克鉴[J].世界

      

      

    篇五:引力模型有利于选择本国国际贸易伙伴两国间的距离越远

      040320201

      单项选择题

      1、运输成本可以通过影响生产和产业的选址来影响国际贸易,如()倾向于靠近其生产所需原材料产地的

      1.资源定向型产业

      2.市场定向型产业

      3.流动型产业

      4.高新技术产业

      2、多数跨国公司通过(),可能确保国外原材料与半制成品的供给,(通过更有效的公司内部贸易)可

      1.F.直接投资

      2.经营管理

      3.纵向一体化

      4.横向一体化

      3、欧洲货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因此它是货币的替代品,或者近似于货币,但本身不是货币。

      1.长期存款

      2.定期存款

      3.活期存款

      4.短期存款

      4、小国征收关税的成本,包括()

      1.保护成本+生产者成本

      2.消费成本+政府关税收入

      3.保护成本+消费成本

      4.消费成本+生产者收益

      5、朝比较优势商品实现的要素增长,会导致比较优势商品产出增加快于要素本身的增加速度,()

      1.可供进口的比较劣势商品数量增加

      2.可供进口的比较劣势商品数量不变

      3.可供出口的比较优势商品数量增加

      4.可供出口的比较优势商品数量减少

      6、关税征收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

      1.增加国内消费者剩余,减少国内生产者剩余

      2.减少国内消费者剩余,增加国内生产者剩余

      3.增加国内消费者剩余,增加国内生产者剩余

      4.减少国内消费者剩余,减少国内生产者剩余

      7、一国出口价格指数(PX)和进口价格指数(PM)之比乘以100所计算的贸易条件N=(PX/PM)ⅹ100为()

      1.贸易收入条件

      2.净贸易条件

      3.双边要素贸易条件

      4.单边要素贸易条件

      8、一国出口价格指数(PX)和进口价格指数(PM)之比乘以100所计算的贸易条件N=(PX/PM)ⅹ100为()

      1.双边要素贸易条件

      2.净贸易条件

      3.单边要素贸易条件

      4.贸易收入条件

      9、()测度的是一国对外的直接投资和外国对该国的直接投资、组合投资资产和债券(包括证券和债他部门的投资资产和债权。

      1.储备项目

      2.金融项目

      3.经常项目

      4.资本项目

      10、某种商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或低于国外价格的价格进行销售,以将国外生产者赶出市场,然后提高价格()

      1.偶然性倾销

      2.持续性倾销

      3.掠夺性倾销

      4.补贴

      11、依据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的观点:贸易使劳动充裕国家的()。

      1.劳动真实收入下降,资本所有者的真实收入上升

      2.劳动真实收入下降,资本所有者的真实收入下降

      3.劳动真实收入上升,资本所有者的真实收入下降

      4.劳动真实收入上升,资本所有者的真实收入上升

      12、按每单位贸易商品征收的一个固定数额的税收是()

      1.D.从量税

      2.从价税

      3.选择税

      4.复合税

      13、()是指少数的卖者面对众多的买者市场。

      1.完全垄断市场

      2.垄断竞争市场

      3.寡头垄断市场

      4.不完全竞争市场

      14、引力模型有利于选择本国国际贸易伙伴,两国间的距离越远,()

      1.B.贸易额越低

      2.两国间GDP越高

      3.贸易额越高

      4.两国间经济依赖越强

      15、国际货币体系按国际储备形式可分为()

      1.金本位制、纯信用货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2.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3.金本位制、纯信用货币本位制

      4.纯信用货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16、重商主义贸易观点是一国财富是用()来衡量的.

      1.金银

      2.贸易顺差

      3.贸易额

      4.贸易利益

      17、跨国公司通过(),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们的垄断权,使产品适合当地的环境与偏好,并能保证产

      1.直接投资

      2.经营管理

      3.纵向一体化

      4.横向一体化

      18、同一种商品在两国的相对价格不同是因为()。

      1.两国生产技术水平不同

      2.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同

      3.两国社会无差异曲线不同

      4.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不同

      19、劳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大于资本生产效率的提高,在要素相对价格不变情况下,会发生劳动替代资本

      是()

      1.劳动节约型进步

      2.中性技术进步

      3.资源节约型进步

      4.资本密集型进步

      判断题

      20、美国二战后国际收支赤字越来越严重。

      1.A.√

      2.B.×

      21、在假设资本相对缺乏弹性情况下,对外赤字与国内失业出发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的使用是过扩张

      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或内外均衡。

      1.A.√

      2.B.×

      22、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国民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与国际收支失衡隔离开来的,而且多数国际收

      1.A.√

      2.B.×

      23、进口配额产生的经济效应与关税大致形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收入效应归政府、进口商、出口商哪

      1.A.√

      2.B.×

      24、如果一国是劳动要素充裕的国家,该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资本密集型产品且更为平坦。

      1.A.√

      2.B.×

      25、关税同盟最大的动态收益是可能出现竞争的加强。

      1.A.√

      2.B.×

      26、运输成本或物流成本(transportorlogisticcosts)是指把货物从一处运到另一处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1.A.√

      2.B.×

      27、如果一国是资本要素充裕的国家,该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劳动密集型产品且更为平坦。

      1.A.√

      2.B.×

      28、1973年以来汇率的特点就是剧烈的波动和超调。对国际贸易和投资时十分不利的。更为严重的是,在现重的汇率失衡并持续多年。

      1.A.√

      2.B.×

      29、外部经济(externaleconomies)是指当整个企业的产量扩大时(即由于企业外部的某些原因),各个

      1.A.√

      2.B.×

      30、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indifferencecurve)反映了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

      1.A.√

      2.B.×

      31、地理上分散而且雇佣大量工人的产业似乎比仅在几个地区经营,雇佣相对较少工人的产业不易得到保护

      1.A.√

      2.B.×

      32、贸易转移关税同盟不仅导致贸易创造而且导致贸易转移,它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成员国的福利。

      1.A.√

      2.B.×

      33、依据要素价格均等定理:国际贸易会使劳动充裕国家的劳动工资上升,资本利率也随之上升。

      1.A.√

      2.B.×

      34、为了克服远期市场自己资金的占用,通常可以通过即期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既不需要占用资金,也不用

      

    篇六:引力模型有利于选择本国国际贸易伙伴两国间的距离越远

      1、运输成本可以通过影响生产和产业的选址来影响国际贸易,如()倾向于靠近其生产所需原材料产地的产业。

      1.

      资源定向型产业

      2.

      市场定向型产业

      3.

      流动型产业

      4.

      高新技术产业

      2、多数跨国公司通过(),可能确保国外原材料与半制成品的供给,(通过更有效的公司内部贸易)可避开国外市场的不完善。

      1.

      F.直接投资

      2.

      经营管理

      3.

      纵向一体化

      4.

      横向一体化

      3、欧洲货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因此它是货币的替代品,或者近似于货币,但本身不是货币。

      1.

      长期存款

      2.

      定期存款

      3.

      活期存款

      4.

      短期存款

      4、小国征收关税的成本,包括()

      1.

      保护成本+生产者成本

      2.

      消费成本+政府关税收入

      3.

      保护成本+消费成本

      4.

      消费成本+生产者收益

      5、朝比较优势商品实现的要素增长,会导致比较优势商品产出增加快于要素本身的增加速度,()

      1.

      可供进口的比较劣势商品数量增加

      2.

      可供进口的比较劣势商品数量不变

      3.

      可供出口的比较优势商品数量增加

      4.

      可供出口的比较优势商品数量减少

      6、关税征收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

      1.

      增加国内消费者剩余,减少国内生产者剩余

      2.

      减少国内消费者剩余,增加国内生产者剩余

      3.

      增加国内消费者剩余,增加国内生产者剩余

      4.

      减少国内消费者剩余,减少国内生产者剩余

      7、一国出口价格指数(PX)和进口价格指数(PM)之比乘以100所计算的贸易条件

      N=(PX/PM)ⅹ100为(

      )。

      1.

      贸易收入条件

      2.

      净贸易条件

      3.

      双边要素贸易条件

      4.

      单边要素贸易条件

      8、一国出口价格指数(PX)和进口价格指数(PM)之比乘以100所计算的贸易条件N=(PX/PM)ⅹ100为().

      1.

      双边要素贸易条件

      2.

      净贸易条件

      3.

      单边要素贸易条件

      4.

      贸易收入条件

      9、(

      )测度的是一国对外的直接投资和外国对该国的直接投资、组合投资

      资产和债券(包括证券和债券)以及货币当局、中央政府、银行以及其他部门的

      投资资产和债权。

      1.

      储备项目

      2.

      金融项目

      3.

      经常项目

      4.

      资本项目

      10、某种商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或低于国外价格的价格进行销售,以将国外生产者赶出市场,然后提高价格,从新获得的国外垄断市场中的垄断利润是()

      1.

      偶然性倾销

      2.

      持续性倾销

      3.

      掠夺性倾销

      4.

      补贴

      11、依据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的观点:贸易使劳动充裕国家的(

      )。

      1.

      劳动真实收入下降,资本所有者的真实收入上升

      2.

      劳动真实收入下降,资本所有者的真实收入下降

      3.

      劳动真实收入上升,资本所有者的真实收入下降

      4.

      劳动真实收入上升,资本所有者的真实收入上升

      12、按每单位贸易商品征收的一个固定数额的税收是()

      1.

      D.从量税

      2.

      从价税

      3.

      选择税

      4.

      复合税

      13、()是指少数的卖者面对众多的买者市场。

      1.

      完全垄断市场

      2.

      垄断竞争市场

      3.

      寡头垄断市场

      4.

      不完全竞争市场

      14、引力模型有利于选择本国国际贸易伙伴,两国间的距离越远,()

      1.

      B.贸易额越低

      2.

      两国间GDP越高

      3.

      贸易额越高

      4.

      两国间经济依赖越强

      15、国际货币体系按国际储备形式可分为()

      1.

      金本位制、纯信用货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2.

      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3.

      金本位制、纯信用货币本位制

      4.

      纯信用货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16、重商主义贸易观点是一国财富是用()来衡量的.

      1.

      金银

      2.

      贸易顺差

      3.

      贸易额

      4.

      贸易利益

      17、跨国公司通过(),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们的垄断权,使产品适合当地的环境与偏好,并能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1.

      直接投资

      2.

      经营管理

      3.

      纵向一体化

      4.

      横向一体化

      18、同一种商品在两国的相对价格不同是因为()。

      1.

      两国生产技术水平不同

      2.

      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同

      3.

      两国社会无差异曲线不同

      4.

      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不同

      19、劳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大于资本生产效率的提高,在要素相对价格不变情况下,会发生劳动替代资本,导致资本/劳动比率下降,这种技术进步是()

      1.

      劳动节约型进步

      2.

      中性技术进步

      3.

      资源节约型进步

      4.

      资本密集型进步

      判断题

      20、美国二战后国际收支赤字越来越严重。

      1.

      A.√

      2.

      B.×

      21、在假设资本相对缺乏弹性情况下,对外赤字与国内失业出发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的使用是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达到充分就业的

      国民收入水平或内外均衡。

      1.

      A.√

      2.

      B.×

      22、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国民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与国际收支失衡隔离开来的,而且多数国际收支的调节被看成通过汇率变动起作用的。

      1.

      A.√

      2.

      B.×

      23、进口配额产生的经济效应与关税大致形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收入效应归政府、进口商、出口商哪方所有是不确定的。

      1.

      A.√

      2.

      B.×

      24、如果一国是劳动要素充裕的国家,该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资本密集型产品且更为平坦。

      1.

      A.√

      2.

      B.×

      25、关税同盟最大的动态收益是可能出现竞争的加强。

      1.

      A.√

      2.

      B.×

      26、运输成本或物流成本(transportorlogisticcosts)是指把货物从一处运到另一处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1.

      A.√

      2.

      B.×

      27、如果一国是资本要素充裕的国家,该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劳动密集型产品且更为平坦。

      1.

      A.√

      2.

      B.×

      28、1973年以来汇率的特点就是剧烈的波动和超调。对国际贸易和投资时十分不利的。更为严重的是,在现行的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会发生严重的汇率

      失衡并持续多年。

      1.

      A.√

      2.

      B.×

      29、外部经济(externaleconomies)是指当整个企业的产量扩大时(即由于企业外部的某些原因),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上降

      1.

      A.√

      2.

      B.×

      30、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indifferencecurve)反映了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1.

      A.√

      2.

      B.×

      31、地理上分散而且雇佣大量工人的产业似乎比仅在几个地区经营,雇佣相对较少工人的产业不易得到保护。

      1.

      A.√

      2.

      B.×

      32、贸易转移关税同盟不仅导致贸易创造而且导致贸易转移,它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成员国的福利。

      1.

      A.√

      2.

      B.×

      33、依据要素价格均等定理:国际贸易会使劳动充裕国家的劳动工资上升,资

      1.

      A.√

      2.

      B.×

      本利率也随之上升。

      34、为了克服远期市场自己资金的占用,通常可以通过即期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既不需要占用资金,也不用借款。

      1.

      A.√

      2.

      B.×

      35、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使用一种外汇控制的手段是多重汇率制度,即对奢侈品和非必需品的进口实施高汇率,而对必需品的进口实施低汇率。

      1.

      A.√

      2.

      B.×

      36、技术差距是指创新国的新产品和新工序形成暂时的世界垄断优势(专利,版权)。

      1.

      A.√

      2.

      B.×

      37、从量关税(Specifictariff)是按每单位贸易商品征收的一个固定数额。

      1.

      A.√

      2.

      B.×

      38、1973年3月起,世界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各国货币管理当局能够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在不影响长期趋势的前提下平滑短期的汇率波动,可以

      通过“逆风而上”政策达到目的。

      1.

      A.√

      2.

      B.×

      39、在一个由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组成的世界中,商品相对价格较高(或机会成

      本较高,或边际转换率较高)的上皮为该国比较优势商品。

      1.

      A.√

      2.

      B.×

      40、生产率提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能会产生不同效应,即发达国家会为工人带来更高收入,而发展中国家可能会随生产率提高而带来低价格出口使发达

      国家在支付方面占尽好处。

      1.

      A.√

      2.

      B.×

      41、机会成本递增(increasingopportunity)意味着一国每多生产一单位某商品必须放弃越来越少的另一商品以释放刚好足够的资源。

      1.

      A.√

      2.

      B.×

      42、关税(tariffs)是海关对通过一国关境的贸易商品征收的一种税收。

      1.

      A.√

      2.

      B.×

      43、货币市场(LM曲线)表示利率(i)与国民收入(Y)在货币需求等于既定或固定的货币供给(即假设货币当局保持该国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时的各种组

      合,并且利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比关系。

      1.

      A.√

      2.

      B.×

      44、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对外币的需求增加,会导致本币兑换外币的汇率下降;相反,一国对外的需求减少,会导致本币兑换外币的汇率上升。

      1.

      A.√

      2.

      B.×

      45、技术进步是指在给定产量水平下既减少劳动又减少资本的使用,具体可将技术进步分为中性、劳动节约型、资本集约型三种类型。在无贸易条件下,所有类

      型的技术进步都会增加一国的福利。

      1.

      A.√

      2.

      B.×

      46、掠夺性倾销(predatorydumping)是指某种商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或低于国外价格的价格进行销售,以将国外生产者赶出市场,然后提高价格,从新获得的

      国外垄断市场中的垄断利润。

      1.

      A.√

      2.

      B.×

      47、持续性倾销(persistentdumping)或称国际价格歧视,是指国内垄断者持续在国内市场上以高价出售商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避免外国竞争者进入),而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价出售(必须面对外国竞争者竞争)

      1.

      A.√

      2.

      B.×

      48、贸易可以充分利用未开发的国内资源,使本来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内的低效率的生产点就可以移到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1.

      A.√

      2.

      B.×

      49、通常一国商品进口的关税结构是对原材料征收最低或免征关税、其次是半制成品,最高为最终产品。

      1.

      A.√

      2.

      B.×

      50、国际卡特尔组织的商品具有不可替代性,会有助于该组织成功获取通过限制产量和出口获取垄断利润。

      1.

      A.√

      2.

      B.×

      5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单位外币的本币价格是由市场对外币的需求曲线和供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1.

      A.√

      2.

      B.×

      52、一个由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组成的世界,本国在某种商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外国同种商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本国具有该种商品的比较劣势。

      1.

      A.√

      2.

      B.×

      53、吸收法对国际收支逆差的调节是指在处于充分就业水平前提下,只能自动地或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使国内吸收下降(即减少国内消费和投资支

      出)。

      1.

      A.√

      2.

      B.×

      54、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点是能克服了国内市场狭小的缺陷,允许发展中国家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为出口而进行的制成品生产,需要并刺激了整个经济的高效率,这在一种工业产出是另一种国内工业的投入时尤为重要;随着国内市场的成长,

      出口制成品的扩张是无限的(而进口替代下则是受限制的)。

      1.

      A.√

      2.

      B.×

      55、以中性技术进步为例,无论贸易量发生什么变化,国民福利都将在劳动和人口不变、贸易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长。

      1.

      A.√

      2.

      B.×

      56、小型开放经济中,出口(X)就像投资(I)一样,是对该国收入注入,而进

      口(M)就像储蓄(S)一样,代表收入漏出。收入流入与漏出的均衡条件:I+X=S+M中只有S=I时,X=M才成立(即出口等于进口),贸易余额才平衡。

      1.

      A.√

      2.

      B.×

      主观题

      57、货币互换的作用

      参考答案:货币互换是指一种货币以即期汇率卖出,同时以远期汇率再购回,在一项合约中达成两种交易。大多数银行间的远期外汇买卖行为不是以远期合约的形式完成的,而是与即期交易相结合,构成互换合约。货币互换虽然涉及的是达成两笔交易,但只收取一笔费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因为互换率为互换中即期和远期的汇价差,可以避免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导致贴水的损失。

      58、雷布津斯基定理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假定商品价格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这种生产要素的商品产量增加,同时另一种商品减少。因为为了使商品价格保持不变,即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工资率和利率必须保持不变,但是工资率和利率只有在生产两种商品时资本/劳动比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能不变。这样一种要素增加会导致该要素由非密集使用商品流向密集使用增加要素的商品生产,结果是密集使用增加要素的商品产出增加快于要素增加本身(或称为扩大效用),同时导致密集型使用未增加要素的商品产出下降。

      59、支持固定汇率的理由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支持固定汇率的理由有:(1)固定汇率给国际贸易和金融带来的不确定性相对较小。固定汇率支持者认为,这种体系避免了浮动汇率下汇率日复一日的剧烈波动,从而可以避免对专业化生产及贸易、资本流动的不利影响。(2)更可能带来稳定化的投机。固定汇率体系支持者认为,投机在浮动汇率体系下比在固定汇率体系下更有可能是不稳定的。在不稳定投机中,某种货币汇率升高时,投机者预期它会进一步上升从而购买这种货币;相反,当某种货币汇率降低时,投机者抱着相反的预期卖出这种货币。在这种投机过程中,由商业循环产生的汇率波动降被进一步放大,国际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因此增强;(3)与浮动汇率相比,价格有更大幅度的下降(即较小的通胀)。在固定汇率体系的压力下,一国一定存在价格规范,而浮动汇率体系则不存在(这就是所谓“锚”的争论)。即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如果存在比其他国家搞的通货膨胀率,那么它很可能有国际收支逆差,从而导致估计储备的损失。因为逆差和储备损失不可能永远持续,所以该国必须控制通货膨胀,即控制价格。

      60、支持浮动汇率的理由有哪些?

      参考答案:

      真正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是不必通过政府干预或动用国际储备,国际收支的赤字

      或盈余就可以分别通过该国货币的贬值或升值自动修正。

      (1)

      市场效率。只需改变汇率就可以修正国际收支失衡,而不需要

      像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那样必须改变国内所有商品的价格。认为改变一种价格(汇

      率)要比改变所有内部价格来调整国际收支更有效或者成本更低;这种体系可

      以在国际收支失衡时平滑地、连续地进行修正;它清楚区分了一国商品比较优

      势或比较劣势的程度。

      (2)

      政策优势。意味着政府不必太关注外部收支均衡,可以

      充分利用各种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收入公平分配等国

      内目标。在固定汇率体系下,政府能够用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货币政策实

      现外部均衡。而在浮动汇率体系下,在相同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

      以自由地使用,国内均衡的实现就会更加容易,或者货币被用来实现其他纯谷

      内目标,如经济增长;也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实现外部均衡时政策的错误性或延

      误性;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率(除了它可被用于国内经济目标之外)。

      例如:能够改善贸易差额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将引起一国货币升值。货币升值被

      鼓励进口抑制出口,从而会进一步减轻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阻止政府制定一

      个非均衡的汇率水平。政府制定这样的汇率水平是为了以牺牲其他部门为代价,

      使经济中的某一部门获益,或者实现可以用成本更低的其他方式实现的某种经

      济目标;免掉政府在外汇市场上为维持汇率稳定所需的干预成本。浮动汇率通

      常被诺贝尔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人所称道。他主张政府应最低限度地干预

      家经济,最大限度地实行个人自由化。

      

      

    篇七:引力模型有利于选择本国国际贸易伙伴两国间的距离越远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应用

      内容自引力模型被引入国际贸易领域以来,由于其原理简单、数据适用、模型容易被用于计量研究而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众多学者的努力,该模型被不断扩展,加入了被认为影响贸易流动的虚拟变量,如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边界和国家间的历史关系。同时,由于服务贸易的崛起,将引力模型应用于服务贸易领域也开始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引力模型理论基础的争论以及其在国际贸易实证研究中的应用,试图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引力模型的应用厘清略思路。关键词:引力模型理论基础实证研究引力模型概述引力模型源自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其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各自的质量和两者之间的距离联系起来。20世纪40年代JamesStewart首次将引力应用于社会科学。而最早将其应用于国际贸易的是

      Tinbergen,引力模型预言两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流量是两国经济规模以及两国之间距离的函数。经济规模用GDP、人口和人均收入来衡量。距离一般是测量两个国家首都之间的距离,也有的研究测量两个贸易伙伴之间的距离与它们和其他贸易伙伴距离的比值,并有若干具体表述的统计形式(ITC,2000;SoloagaandWinters,2001)。引力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研究,其大受欢迎应归因于以下几点:原理简单、数据适用、模型容易被用于计量研究。通过学者的努力,模型被不断扩展,加入了被认为影响贸易流动的虚拟变量,如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边界和国家间的历史关系。引力模型也被用于政策分析,例如对拥有共同货币的区域或优惠贸易协定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动估计。贸易引力模型理论基础贸易引力模型不是首先从贸易理论中推演而来的,而是以对现实贸易关系的直观判断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因此,贸易引力模

      型的实证研究在先,理论研究在后。但基于习惯,本文先介绍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Anderson(1979)指出引力模型与世界贸易模型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如假定来自不同地区的产品(进口品和国内产品)是不完全替代的。接着一系列的研究指出引力模型框架与许多标准的贸易理论是一致的,如H-O模型,垄断竞争模型。Helpman&Krugman明确表明,引力模型是来源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垄断竞争模型,垄断竞争的一般均衡模型预言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希望进口有别于其他任何国家的商品,所以贸易流量就会与进口国规模和出口国规模联系在一起。Deardorff(1998)表示,引力模型同样得自于不存在产品差异情况下的H-O模型,他得出此结论的窍门就是放松了国际间要素价格相等的假设,这样国家间就可以专门生产差别产品。产品的不同在供给一方,消费偏好在需求一方,这样就暗示了引力方程,Deardorff强调引力类型贸易的关键是国家间生产差别产品,而差别产品是由垄断竞争企业提供还是专门化生产并不是关键。

      Eaton&Kortum(2002)建立了一个以李嘉图模型为基础的同质产品新贸易模型,这个模型的实质也是体现了一种引力关系。Deardorff(1995)指出“几乎所有的贸易模型都可以导出类似引力方程的结果,但它们成功的经验并不能证明什么,仅仅是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贸易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应用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许多学者应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国际贸易流量和流向作了实证分析,除了上文提到的Tinbergen(1962),还主要有Poyhonen(1963)、Bergstrand(1985,1989)、McCallum(1995)、Balistreri(2003)、Anderson&Wincoop(2003)等。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与两国GDP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Linnemann将人口作为变量引入模型,Bergstrand在模型中引入了人均收入和汇率及多个虚拟变量,使模型包含更多影响贸

      易量的因素。McCallum表明,在控制了贸易量大小与距离的情况下,加拿大各省之间的贸易量是这些省与美国各洲贸易量的22倍。开创了对“边境效应”问题的研究。大量研究(HelliwellandMcCallum,1995;Helliwell,1999;Wei,1996;AndersonandSmith,1999;HeadandRies,2001等)发现,“边境效应”的确存在,只是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有所不同,而且呈下降趋势。Anderson&Wincoop(2003)、Evans(2003)又分别从边境效应的大小、影响边界效应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从调整解释变量阶段过度到对边境效应的解释阶段。引力模型在我国贸易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金哲松(2000)、谷克鉴(2001)、骆许蓓(2003)等分别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众多影响我国贸易流量和流向的因素。金哲松(2000)在其《国际贸易结构与流向》一书中用最简化的引力模型分析一国与世界其它国家发展水平和增长率差异、世界市场竞争程度、地理邻近程度、政治关系及“距离”

      不同对一国贸易流向和贸易流量的影响。谷克鉴(2001)认为,国际经济学界根据研究需要曾多次扩展贸易引力模型,而中国又是一个经济转型、经济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因此,在构造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时,一定要考虑过渡经济对中国贸易流量和流向的影响。骆许蓓(2003)重点讨论了引力模型中的距离因素。盛斌和廖明中(2004)运用引力模型检验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贸易量决定因素,从总量和部门两个层次就中国对4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潜力进行了估算。然而由于数据上的限制,这些研究只限于货物贸易,在国内学者的中,将引力模型应用于服务贸易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应用在现有的文献中,将引力模型应用于服务贸易的非常有限。根据笔者所掌握的文献来看,Francois首次将引力模型引入到服务贸易领域,Francois的模型是将服务的进口需求作为进口国人均GDP和人口的函数。服务贸易流动的数据来自GTAP数据库。其用最小二乘法去估计引力方程,然后把预测的

      

    推荐访问:引力模型有利于选择本国国际贸易伙伴两国间的距离越远 引力 本国 越远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