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水产类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新模式探究①

    时间:2022-11-1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分析了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在机构设立、制度保障、校企合作方面的建设情况,提出了高校与地方水产行政管理部门共建水产类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在学生个人发展、创新与创业项目转化、资源利用率提升三方面的优势,并进一步指出了与地方水产行政管理部门共建水产类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实施路径,以期建设一种特色的水产类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水产类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管理模式 高校与地方水产行政管理部门共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16-02

    在国家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和复合化。十八大报告提出[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响应国家方针,以及在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上海海洋大学成立了水产类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高校水产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提供了实践平台。本文以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建设路径为参照,提出水产类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建设思路,为同类高校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建设创新创业基地的意义

    (1)国家发展支撑的需求。十八大提出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1],而创新创业人才辈出就要求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流动、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是创新管理机制的首要环节,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关键的基础性作用。

    (2)社会人才供给的需求。面对国家、社会、产业的转型升级,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唯一出路。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往往能通过在工作中的点滴创新,为企业带来利润和价值。因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对于促进行业的管理与技术革新、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

    (3)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创新创业基地创设的根本出发点。由高校扩招所带来的教育资源与学生数量之间的矛盾,可通过创新创业基地中教育资源的提供来缓解一部分压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2 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路径

    目前,国内许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基地,而各高校创新创业基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创业孵化为主和创新创业并重两种。从教育内容上看,以创业孵化为主的教育基地更注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并给予相应的创业支持。如西安财经学院以创新创业孵化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社会事业发展平台、交流合作平台、创业平台为创业孵化对象提供资源配备、信用授予、形象提升等服务,促进学生创业成功[2]。而高职院校的创业孵化基地则更加看重实训内容的实用性。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将电子商业实训作为创新创业培训的主要内容,通过学校搭建计算机技术支持平台,对学生进行网店开设、电商网站开发、动漫制作等项目的实训[3]。创新创业并重的教育基地不仅要扶持学生的创业激情,同时也要对学生参与创新竞赛、开展创新活动给予支持。而无论属于何种类型的高校都有一套创新创业基地的管理办法和经验,各高校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实施办法来推进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

    (1)机构设立。

    创新创业基地的管理一般由高校分管副校长领衔,下设基地管理委员会(或称为基地领导小组),其委员由高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构成,主要进行宏观管理与资源配置。有的高校的创新创业基地依托于某个学院实施,则在基地管理委员会下增设二级领导小组,由学院的领导班子构成,主要负责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在领导小组下可设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中心根据需要可下设创新创业指导办公室、项目评审考核办公室、财务管理办公室、质量监督办公室、行政管理办公室等。此外,还有部分高校专门为各创新创业项目设立了项目评审专家小组,负责项目的过程及成果评估,该小组主要由科研、学科方面的带头人和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担任。

    (2)制度保障。

    在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协同管理下,高校制定一系列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制度,包括创新创业基地章程、创新创业基地运行办法、硬件与设备管理办法、学生竞赛奖励办法、创新学分管理办法、本科生使用实验室管理办法等。部分高校将指导学生在创新项目、学科竞赛中获奖作为申报职称的必要条件[4]。此外,有些高校的创业项目是处于全真模拟的状态下,需要对其市场行为进行监督,因而需要在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纳税、风险控制等各环节进行模拟和监控,并设立相关管理办法。

    (3)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大多数高校创新基地运行中所采用的模式之一,具有连接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贯穿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特点,在借助社会力量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同时,也能为企业输入大批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目前许多高校在创新创业项目中开展的校企合作的形式主要是派学生到企业中实习,接触到企业中的现代化生产仪器;邀请成功的企业家来校讲课等。校企合作使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与人才吸引方面互惠互利,因而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途径之一。

    3 水产类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创新模式的探索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管理过程中,仍普遍存在几大制约瓶颈。其一,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高校创新创业基地一般依托于本校教师队伍,而本校教师一方面本身已有较为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另一方面在创新创业的实践经历上有所欠缺,因而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二,创新创业基地的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许多高校在建立基地过程中将硬件设备购置作为其主要建设内容之一,然而如何科学、高效地利用这些硬件设备却鲜有规定。其三,创新与创业项目的出路未知。创新项目往往是以结题为终点,创业项目的成功率相对较低,失败的项目不了了之。此外,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群体仅占学生总体的一部分,应激发学生兴趣并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投入到创新创业项目中,提高基地建设投入产出比。基于以上考虑,有必要对水产类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建设模式进行了思考和探究。地方水产行政主管部门在渔业生产管理、科技推广、渔业资源、环境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渔业安全生产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与管理优势。因此,高校与地方水产行政主管部门广泛合作,开拓思路,探索与地方水产行政主管部门合作共建一种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新模式。

    (1)高校与地方水产行政主管部门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优势。

    ①有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与就业渠道的拓展。学生在基地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养殖方面的专业技术,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专业感情,增加学生的专业内就业率;另一方面也为当地养殖户解决困难、提供支持,在当地赢得口碑和赞誉的同时有利于优秀水产类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拓展。

    ②有利于创新与创业项目之间的转化和衔接。学生在基地开展创新研究项目时,所研究的素材大部分来源于水产基地当地的现实难题。当学生找到这类难题的解决思路即创新项目结题时,其问题解决方案对当地渔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有所帮助,因而该创新项目也就具有了创业的商机和成功的潜质。如学生对当地水产养殖中某种疾病的成因及疗法找到解决方案时,往往能形成专利或论文,进一步则有望将这一解决方案进行商业化和产业化。

    ③有利于提升基地硬件设备的资源利用率。由于是与当地水产行政主管部门共建创新创业基地,有些仪器设备可不必重复购置,且设备可由当地部门的科研人员和开展创新项目的学生共用,大大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学生可与一线生产科研人员沟通和求教,使学生的知识来源多元化、信息触角扩大化。

    (2)高校与地方水产行政主管部门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实施路径。

    ①以水产强县作为建设创新创业基地的首选。优先考虑国家水产百强县、生态示范县等行业氛围浓厚、有良好养殖基础的地区。养殖发达的地区具有先进的养殖技术、扎实的养殖条件、广泛的养殖地域、庞大的养殖规模、浓厚的养殖文化,因而也具有良好的水产养殖体验环境,能够为水产类专业教育教学提供最为真实的教学案例。

    ②将地方水产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基地共建合作者。水产行政主管部门与当地养殖户联系紧密、频繁,常年为当地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遗传育种、营养饲料、病害防治、水质检测、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各方面的咨询和帮助,为本科生开展生产学习、水产养殖调研、水产技术培训等提供成熟条件。

    ③本科生进入基地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本科生到县市一级的水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实习、接受水产技术培训,并深入到养殖一线与养殖户交流,深化养殖体验,增强水产专业感情。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同时还可开展毕业论文撰写。此外,地方水产行政部门配备有先进的现代化科研仪器,本科生能够在基地采样、开展实验后进行科学研究,并发表科研学术论文。

    ④以创新创业基地为平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在高校教师与基层专家、企业家间展开交流。校内指导创新创业的导师可到基层了解产业现状以指导学生创业,还可派校内青年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不断提升校内师资队伍的素质。此外,可将基地的成功企业家、资深专家学者邀请至校内做创新创业讲座,并将其纳入创新创业导师库,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跨学科师资队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⑤完善创新驱动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高校可将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置入专业培养计划,设立相应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发表学术论文、申报专利、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和活动,并以这些成果来抵充相应的创新学分。同时以创新创业竞赛为抓手,完善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请、审批、扶持、奖励制度,对在竞赛中有卓越表现者予以重奖,对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着重宣传创新创业相关活动。

    ⑥为创业活动提供全面细致的支撑条件和配套服务。高校可为学生配套便利的生活设施、为创业学生设立物流服务区,学生在物流区内组织物流仓储和运输,为其创业提供便利,并采用多种创业模拟形式,可采用创新一条街、创新工作室、创新大讲堂等形式。

    参考文献

    [1] 十八大报告全文[EB/OL].2012-11-19.

    http:///2012-11/19/c_113722546.htm.

    [2]郭艳,卢云,吴澜.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立与发展模式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0):26-27.

    [3]王慧.以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实训基地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0(24):159-160.

    [4]宫鹤,李士军,郭颖,等.以创新基地建设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探索[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1-12.

    推荐访问:探究 水产 新模式 基地建设 创新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