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上海农业物联网区域工程建设情况

    时间:2022-11-1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2013年,上海市启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建设,重点围绕农产品安全监管应用领域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探索农业物联网发展路径和应用模式。3年多来,上海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农业物联网发展成果和模式,有63项成果列入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业物联网产品展示与应用推介目录;设施农业、水产养殖、农机管理、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有5种模式列入农业部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目录;有5个案例、3个成果列入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和新农民创业创新百佳成果。

    一、推进工作情况

    1、政策引领、加强领导。2013年,本市印发“上海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农业物联网区域实验工程建设(上海)实施方案”,提出2013-2015年为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2016-2020年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基本完成农业物联网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市政府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第二阶段农业物联网工程建设,构建农业物联网产业创新体系、应用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促进农业物联网节本增效,提升区域整体应用水平”(沪府发2016/9)、“加快在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沪府发2016/72)。市农委成立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将农业物联网列入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2、项目导向、注重应用。2013-2016年,本市涉及农业物联网发展项目46个,项目资金投入约1.5亿元。构建具有上海特色的农业物联网云平台,按照“组装集成建平台,推广平台促应用”的思路,构建“一个中心、三个系统”(农业数据中心、综合展示、应用管理、远程指挥调度),整合接入75个业务系统与平台,主要包括安全监管、产业应用、企业示范、公共服务、云服务、技术创新、大数据应用、电子商务等。多方合作加快构建农业物联网产业技术体系,先后成立了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农业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农业云”联合实验室等,推进优势资源整合、共性技术研发、核心技术攻关、大数据分析、标准规范制定等方面的研究。推动农业多领域物联网应用,包括蔬菜园艺场、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奶牛场、稻米生产基地及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信息化管理。

    3、制定標准、规范管理。本市制定了一系列上海农业物联网建设标准与规范,包括数据传输技术标准、数据采集技术标准、传感器技术标准、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基础设施构建规范、数据传输与存储规范、农副产品生产信息化管理中关键对象的编码规范、农用二维码使用技术规范等,规范了数据传输协议、接口标准和数据交换格式等。按照“聚集资源、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加强辐射”的原则,坚持试点示范带动产业发展,在农业生产、农业综合管理、农产品安全监管、农产品电子商务等领域加强示范项目建设和规范管理,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发、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

    4、示范推广、重在实效。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以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为出发点,注重示范推广。2013年以来,本市将农业物联网成果推介到全国农产品交易会、上海国际物联网大会、“互联网+农业”上海高峰论坛、东方网网络直播等活动;编著《上海农业物联网探索与实践》一书,总结本市农业物联网区域工程阶段性成果;举办农业物联网专题讲座,普及农业物联网应用知识,讲解农业物联网应用案例,解读农业物联网应用成效和发展方向等。

    二、工作成效

    1、提高了对农业物联网与“互联网+现代农业”和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认识。继2013年起启动农业物联网区域工程试验以来,国务院和农业部陆续提出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农村大数据等发展要求。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农业物联网是“互联网+现代农业”和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技术和产品,顺应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和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需要。市政府《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本市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要求。

    2、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本市在微电子和微机械领域,实现生物电子标识微小型封装,实现产业化生产。具有一批适合上海农业特点的用于大田、水产、设施农业环境监测的农业专用集成传感网络设备,具有低成本、高度集成、数字化、标准化等特点,全系列传感器均符合工业标准化的统一接口。便携式农事操作采集设备,有效解决了的农事操作记录、农情远程监控、农事工作管理等信息采集问题。移动式农情采集与指挥调度终端设备,解决了固定式传感器在地域上的限制,实现农情信息快速获取、虫情专家远程诊断及灾情远程指挥调度等应用。实现农机物联网综合管理技术。自主研发的重金属离子水质传感器系列目前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农业物联网区域实验已覆盖到粮食、蔬菜、畜牧、水产、农机、灌溉、温室大棚等方面。20多万亩稻米生产基地推广精准农业生产技术,提高水稻生产、仓储、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节本增效。全市31.6万头能繁母猪植入了二维码电子标识并完成投保,实现了能繁母猪保险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保险理赔的工作效率,节约了查勘等费用,赔付率下降15%以上。5000多亩水产养殖基地,应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水产信息服务平台。利用无线传感、北斗+GPS双模定位导航等技术的农机作业质量监控终端与调度指挥系统,实现农机资源管理、田间作业质量监控和跨区作业调度指挥,已覆盖全市7个区307台农机。

    4、农业物联网节本增效应用模式。蔬菜生产方面,示范园产量提高10%,人工成本节约20%。水产养殖方面,示范基地南美白对虾亩产增加27%,成虾死亡率下降2.15%。生猪养殖方面。示范场饲养每万头猪需用工人,从原先20~30人降低到8~12人。能繁母猪植入二维码电子标识,有效降低风险,农业保险公司赔付率下降15%以上。大田作物方面,稻米生产基地实现节肥、节药、节水、节人工等节约成本60元/亩。水肥一体化灌溉方面,降低20%的农药化肥使用,草莓自动化肥水灌溉每亩产值提高1.5万元,利润增加1万元。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可提高近30%的物流效率,降低15%的生鲜产品损耗以及物流过程的可追溯。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规模经营水平跟不上物联网发展要求。国产农业物联网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传感器的稳定性、精准性、耐用性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致使应用推广较难。物联网应用人才队伍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

    1、按照农业部和市政府部署,推进第二阶段农业物联网工程建设,构建农业物联网产业创新体系、应用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整体推进农业物联网、“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农村大数据工作。

    2、进一步加强农业物联网典型示范、推广应用;针对农业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管理、技术、应用问题,采取引进、消化、吸收的方法,进行重点攻关,在农业物联网主要传感器产品、传感器间的统一接口标准等方面有所突破,加速成果转化,实现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从点状开花到全面应用。

    3、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信息化企业的对接,注重专业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

    推荐访问:工程建设 联网 上海 区域 情况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