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家庭博物馆里的旧时光

    时间:2022-11-13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在济南春元里小区的一条里份有一个不起眼的大门,进门却是偌大的空间,崔兆森热情地将我们迎进他的工作室。一见面,崔兆森就说起他的“宝贝”。工作室的书橱里,光是他的“宝贝”档案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半边是发黄的旧书,散发着岁月砥砺过的气息。我随手翻开一本薄薄的旧音乐书,书还没翻完,崔兆森就将其来龙去脉、人情故事讲述得一清二楚。

    年过古稀,崔兆森仍精力充沛,讲起陈年往事很有感染力。提起家里的“宝贝”,他更是兴味盎然。“每个物件背后都有温暖的故事!”这句话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它们是崔兆森的毕生珍藏,都存在齐泉博物馆里,静静地述说着家国往事。

    “我家大门常打开”

    崔兆森打开办公室旁边的一扇门,经过挂满旧杂志封面的楼道,宝藏就在眼前了。在近400平方米的场馆里各种老物件,让人目不暇接。从榆木老门、旧式家具、座钟、家书,到马灯、拂尘、锔过的陶瓷碗,家用物件一应俱全;从母亲的嫁衣和她织布用过的梭子,父亲佩戴过的八路军胸章,到崔兆森从小到大的课本,女儿小时候手工制作的木质婴儿车,都收纳细致,分门别类,整齐摆放在合适的位置,使人不禁追忆似水流年。

    它们是一个个生动的点,经崔兆森讲解后,它们将近一个世纪的家庭往事都串联起来,变成一帧一帧温馨生动的画面。

    崔兆森住了60多年现已消失的“小纬六路南街”的街牌,老屋悬挂了180多年的匾额和堂屋里的旧式家具,摆放在齐泉博物馆最显眼的地方,一进博物馆展厅,最先看到的就是它们。古香古色的大门,虽经过岁月的洗礼,但仍完好无损,木头纹理、上面的铆钉、铁门环泛着旧时光独有的气质,就连老院落曾经的门牌号,都还原封不动地钉在门楣上。门楣上的匾额,“黄发呈祥”的书法雕刻倔强地抗拒着流年的冲刷,笔力刚劲,彰显着院子主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虽然老院落已消失 ,但眼前完整的大门却讲述着曾经的恬静生活。这得益于崔兆森的悉心保护,因为这些承载着他们一家的美好记忆。

    崔兆森介绍当年他们家跟济南许多家庭一样,平房院落,庭院里种植着花草。父亲一人工作,母亲照顾孩子料理家务,生活算不上富裕,但一家其乐融融。崔兆森兄妹三人先后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各自有了自己的孩子,老父亲和母亲儿孙绕膝,是名副其实的“黄发呈祥”。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在巷子里吆喝着各种调子,“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场景随时随处可见。出门就是泉水,敞开大门纳凉,和街坊四邻谈笑风生,谁家有事,都去搭把手。崔兆森说小时候成天和小伙伴们斗蛐蛐、放风筝、弹玻璃球、玩九连环,不亦乐乎。他们都成了一生挚友,直到现在,崔兆森和儿时玩伴每周都聚聚,儿时的快乐时光是他们永不厌倦的话题。

    时代进步,济南阔步向前,万丈高楼平地起,代替了原来的院落,也改变了环境,改善了生活。现代化的设施,宽阔的马路,济南变成了现代化都市。老城区变新城,老院落变成了记忆。崔兆森家的院落大门成为老济南那段时光的佐证,也印证着新时代的日新月异。

    堂屋:开门纳客

    八仙桌、一统碑的椅子、条几,条几上摆放着花瓶和镜子,它们的摆放位置都是有讲究的。崔兆森介绍:“东边摆放花瓶,西边摆放镜子,‘东瓶西镜’,取义‘东平西静’,寓意平安喜乐!”墙上挂着山水画和对联,八仙桌上放着一套陶瓷茶具,有客人来可喝茶谈天。

    崔兆森说平民家庭的堂屋一般都是如此摆设,茶具都是父辈传下来的,他们都很节俭,不小心摔碎了,也舍不得扔,请锔匠锔上,接着用。崔兆森拿起一个锔过的碗,讲述着它的不凡经历,上面锔过的铆钉,经过岁月的打磨,已和瓷碗浑然一体。堂屋不经意的细节都有着美好的寓意,家庭和美,平安健康,始终是崔兆森不变的愿望。

    崔兆森通过保存旧物、还原当时生活场景,保留着往日岁月的模样。不忘来路,方知道路在何方。

    堂屋是家里最重要的地方,也是家的“脸面”,因为堂屋也是会客的重要场所,客人透过堂屋的摆设了解主人居家生活的情趣。有朋自远方来,亲朋好友相见甚欢,带来各种信息。

    现代居室装饰沿袭了不少传统家庭的摆设元素,借鉴了其中美好的寓意。一些美好的东西愈是岁月久远,愈加珍贵。

    书信:鱼传尺素  纸短情长

    崔兆森把家里几代人的东西都收藏完好,把家里的书信都订成了册,其中一封还印出来,挂在那里。这封信的内容崔兆森烂熟于心,尤其是对其中鼓励他们好好读书的内容。

    这封信是崔兆森爷爷的结拜兄弟写给崔兆森的哥哥崔兆麟的,信中除了日常事务,还专门写给他一首诗,鼓励他多读书,做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崔兆森说这封信写于1961年,从河北盐山县寄来,要半个多月才能寄到济南。尽管信不是很长,但两代人间的情分却很浓。崔兆森说早年那些志同道合的人,才结拜成兄弟,跟亲兄弟一样亲,并且家里一代一代传承了這种感情。爷爷的结拜兄弟记挂着远在济南的崔兆森兄弟,路途遥远,无法经常看望,以信件传递情愫。这也是当时相隔千万里的亲友们交流的重要方式。

    “云中谁寄锦书来”,翘首以盼的书信,曾填满了那代人的岁月;“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友情经过文人的表达,成了亘古之美;“见信如面”,阅读信件曾是难得的温馨时光;伏案写信的时光也曾如此感情饱满……

    除了书信,崔兆森还保存着老式电话机和他用过的八部手机,大哥大、小灵通……完整展示了通讯技术的发展脉络,崔兆森说原来书信往来动辄就得十天半月。有了电话,远隔千里一下就拨通了,现在有了智能手机,他随时能与海外的女儿视频通话。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缩短了距离,改变了沟通方式。

    时代奔腾向前,沉淀着美好,奔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编辑/陈先云)

    推荐访问:博物 馆里 时光 家庭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