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教学质量的发展性评价与过程监测

    时间:2022-11-06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考试评价招生制度的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瓶颈,也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当然,有问题的不是考试本身,而是陈旧落后的教育质量观、教育评价观和存在局限的考试招生制度。转变教育质量观、教育评价观,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管、办、评分离,加强教育质量过程监测,切实实施发展性评价,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

    一、教学质量过程监测的背景及其价值

    学习质量、学业成就、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及其评价问题,一直是国际上具有高关注度的问题。教学质量是指以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为根本方向,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育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身心素质变化的结果。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关键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学生品德行为、学科能力和学业水平、学生身心健康、学习品质和学习投入等方面。纵观三十年来的研究,这一问题涉及学习质量的领域、维度和具体指标的划分;学习质量的评价体系;学习质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习质量中的学科能力表现;学业质量监测技术及其应用等多方面的问题。从总体上说,当前加强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现实要求。

    1. 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现实挑战。

    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是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一直存在着标准单一、评价主客体关系不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突出。从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来看,过于注重知识习得水平的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和学科关键素养的标准明显不足,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都缺乏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评价标准。在评价的主客体上,明显缺乏第三方评价,缺乏类似英国的QCA、美国的TIMSS、NSEE,以及OECD的PISA等评价机制或机构。在评价方式上,只有知识考试的水平评价。而对学校发展评价、学生发展评价、教师发展评价等方面,又过于注重经验评价。教育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的不足,导致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成为制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

    与国际先进经验相比较,我国在教育质量管理、监测与督导体系上还存在着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都没有明确研制并颁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基本标准、学科关键能力表现标准,绿色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第二,教育质量过程监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发展方式等方面,我们还缺乏科学的常态化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技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尚需要进一步科学化、精细化。第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库尚未建立。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建设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平台,成为加强教育管理、教育督导、教育评价急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研究颁布符合中国国情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质量监测体系,把提高教育质量的理念转化为能监测、可衡量、有共识的政策和制度。切实体现教育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提升政府和中小学的教育治理能力。通过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发挥“掌好方向盘”的导向作用。

    2. 加强教学质量过程监测是深化课程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战略要求。

    “核心素养”是当前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术语。上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素质教育”以来,教育要培育的“素质”究竟是什么、有哪些核心或关键素质?其实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层面都没有清晰回答这问题。应该说,当前确立发展核心素养的方向并试图明确回答并建构核心素养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核心素养是人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交互作用中,所应体现出来的能力、人格、个性等方面的关键性品质。核心素养是整合性的、基础性的,适应于不同情境的、统领性的素质或品质。面对21世纪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世纪挑战,UNSCO提出了“21世纪能力(21th Century Competences)”的概念及其结构,“21世纪能力”其实就是核心素养。

    从评价的角度看,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态,我们大多处于“经验描述”和“主观评价”的状态。一方面缺乏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更缺乏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监测技术体系。以国家课程方案为依据,以大数据为基础,立足中国教育实际,建立着眼长远、科学多元的区域性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引导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树立全面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个性发展。通过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发挥“用好尺子”的调控作用。

    3. 加强教学质量过程监测,是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现实要求。

    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建立“基于表现、基于数据、基于证据、基于案例”的发展性评价新体系,建设教育质量监测平台,是应对教育信息化挑战的基本举措。教育质量的管理、评价与督导需要顺应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需要。建设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是推进教育管理、教育督导、教育评价的信息化,提升区域教育治理能力的现实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别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建立学校发展、教师教育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动态数据库,及时诊断和评价教育发展状况,发布学生核心素养、教师教育教学、学校发展的动态数据和年度报告。通过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发挥“摸清家底”的评价作用,克服学生评价局限于“考试分数”、学校评价局限于“经验描述”、教师评价局限于“印象表现”的局限性。

    二、指向“改进学习”的学业质量监测

    从传统的笔纸测验、测量技术的使用,到行为评价,再到发展性评价,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已经进入了“第四代教育评价”。第四代教育评价是发展性评价,不是仅仅停留于对知识学习水平的评价,而是旨在改进学生学习的评价。

    1. 关于教育质量监测或学业质量评价如何改进学习实践的研究。

    学业质量过程监测对学习、教学、教师发展和学校改进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业评价指向的是学生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水平,以确定他们的学业发展情况。传统的学业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总结性评价,强调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业发展情况,却忽视了其对学习促进作用的实现。但发展性学业评价不仅仅是“对学习的评价”,更是一种“作为学习的评价”和“促进学习的评价”。

    (1)对学习的评价。

    “对学习的评价”将评价看作是对学生学业发展整个过程所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效果进行的评价。从这一角度来讲,大规模学业评价是对区域内大规模学生整体学业发展水平进行的评价,同时也是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对学习的评价”强调大规模学业评价的“总结性评价”功能,注重大规模学业评价的控制与甄别取向,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发展进行的整体评价。

    (2)作为学习的评价。

    作为学习的评价强调将学习看成是学生的一种元认知过程,这种观点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学习者认知的重组过程。(1)这样一来,学生就变成了连接学习和评估的桥梁。大规模学业评价建立在了解学习发生过程的基础之上,使学生通过测试过程对自身的元认知进行监测和管理,并作出适当调整和改进的过程。

    (3)促进学习的评价。

    促进学习的评价强调通过恰当的评价策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判断他们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和学业发展情况,使家长、教师及学生自身了解他们的学业发展水平。评价不仅注重对学生以往学业发展情况的评价,更应该强调对学生未来学业发展的促进作用。(2)大规模学业评价作为对区域内学生学业的普遍发展情况进行的评价,不仅要成为评价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发展的有效途径,更应该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重要方法。

    2. 旨在改进学生学习的发展性评价理念。

    以国家课程标准、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为依据,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的教育评价理论和经验,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与能力表现,建立发展性评价新体系。

    (1)基于标准的评价,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

    国家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教材是师生教学的基本材料和依据。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的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是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的重要参考。OECD实施的PISA测验是不可能以哪个国家或哪个研究机构编制的教材为依据的。标准参照是国际通行的大规模教育质量监测的根本理念。

    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标准,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和监测,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发展方式。注重对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与学业水平评价的一致性,既监测学生学业质量的发展状态,又诊断教师教学的一般状态,促进教学改进。

    (2)倡导新“四基”评价,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科学评价、多元评价,其注重评价内在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倡导“基于表现、基于证据、基于案例、基于数据”的新四基评价,克服普遍性评价或原则性评价的局限性。用表现、证据、案例和数据来评价教育质量的各要件,强调科学性、实事求是,构成“表现、证据、案例和数据”之间的强关键性和相关性。

    发展性评价不是结果评价或终极性评价,而是过程性、形成性评价,注重对评价对象发展过程、发展方式的诊断和分析。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在评价方式上注重的是形成性、过程性诊断和分析,并给出诊断新和改进性的监测意见和报告,力求对评价对象提出改进性的意见或建议。

    三、实施发展性评价,改进学生学习

    传统的学业评价大多采取客观考查和等级评定的方法,通过设置相应的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客观题目,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对他们进行学业评定并划分等级。有时候,我们也会通过学生这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成果对他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评定学生学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例如,在美国肯基尼州(Kentucky)进行的大规模学业评价中,要求学生提供这一学年中的五到七组数学作品,以表现他们对数学中概念、原则等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以此对学生进行“新手”“学徒”“精通”和“卓越”等不同等级的划分。

    实际上,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和等级划分只是大规模学业评价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业发展了解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进行适当的改进。同时,学业评价还要通过对多种知识的综合考查,促进他们的知识整合能力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克服当前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促进学业评价学习促进作用的实现。

    1. 学业评价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指导。

    学业评价在提供学生整体学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为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进行分析提供了基础。对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他们不仅要从大规模学业评价中看到学生的学业发展,更应该从评估结果中挖掘深层次的信息,了解学生学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指导,促进他们进一步的学习。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评价了解他们学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恰当指导,促进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不断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更多学生的学习提高指导。

    2. 学业评价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

    学业评价不是对某个知识点的单独考查,而需通过多种类型的测试题目,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运用。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意义学习是学习者的主动加工过程,而不是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学业评价就是对学生的知识加工和理解情况进行评估的过程,同时,也是通过对知识整合和应用的测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加工和内化过程。因此,在进行学业评价的试题编制中,一个测试题目往往要能够考查学生在几十分钟甚至是几节课中所学的内容,促进学习者对多个基础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综合分析与运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

    3. 学业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业评价在对学生学业发展情况进行正确评价的基础上,更要实现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因此,在学业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考查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尽量使测试问题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在评价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基础之上,促进他们将理论知识进一步转化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从而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责任编辑:林彦)

    推荐访问:发展性 教学质量 监测 评价 过程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