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解密高考中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

    时间:2022-11-05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交通运输是不同地域的人们进行交流和联系的主要方式,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根据新课标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交通运输已成为新高考的宠儿,在各地考题中频频出现。因此,认真解读“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这一节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解读 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17

    一、考纲解读

    本节考纲要求是“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区位因素”。很简单的一句话,考查方式却千变万化。一般资料书上解读为以下两点:①理解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生产活动地域联系对各种交通方式的需求情况。②明确影响各种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区位因素。对于学生来说,这两点说得太笼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细化考点,从多年高考题中去总结和预测考向。

    二、细化考点

    按照教材顺序,可将本节考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1.如何评价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既然为评价,即应根据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去描述。具体应从运量、运费、运速、灵活性、连续性、安全性和建设成本七大方面去说。在高考题中本知识点通常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结合起来考。可考选择题,可考综合题。选择题考查形式以给出一段重大工程建设热点材料为背景,或以典型事例为载体考查。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2题,此类题一般较简单。综合题往往给出某一地区,让同学判断该地区的主要交通方式及特点。该类题应从3方面去作答。一是该地不适合其他交通方式的原因;二是该地发展此种交通方式的条件;三是此种交通方式的优点。

    2.怎样说明某地交通便捷。

    该知识点通常是作为工业、农业或商业区位条件一个答题要点去理解。为避免同学在答题时说千篇一律的套话,答案往往要求要有区域性的语言,即有因有果。阐述某地交通便利是应先说明该地有哪几种交通运输方式,其次再点出这些交通运输方式已形成了综合运输网。这便是教材中讲交通运输网的意义所在。如“说出鹿特丹港的交通条件”。参考答案为:扼北海要冲,地处莱茵河的入海口,亚欧大陆桥的西端。该答案便具体点出了鹿特丹港有哪几种交通运输方式,与本答题模式不谋而合。

    3.说明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条件。

    教材中是以南昆铁路为例说明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总结了自然(地形、地质、气候、土壤、水文)、社会、经济、科技四个条件。本知识点是高考的常考点,因此要重点讲解。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表达的规范性。特别是社会经济方面。教师可将社会经济方面总结为7点①有利于资源优势(矿产资源、旅游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②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近海或边境地区);③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⑤合理布局交通网(完善交通运输网);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边疆或少数民族地区);⑦保卫边疆,巩固国防(边疆地区)。二是明确交通运输线不止公路、铁路,还有航道、地铁、立交桥等。常考点是航道和地铁。因此,教师还应讲透航运的区位条件和地铁的区位条件。

    4.微观选择交通线。

    本点知识和第3点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是都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方面分析。不同之处是第3点是宏观对某一条交通线修建的区位因素做评价,社会经济条件是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是限制性因素,科技条件是保障。本点通常是给出两条交通线选择说出修建他们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讲解时应具体,如地形方面,经过平原地区,优点是地形平坦,施工难度小,成本低;但也有缺点:占用耕地。经过聚落,优点是便于区域间的联系,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缺点是征地拆迁费用高。同时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影响。

    5.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意义。

    认真分析,修建交通运输的意义实则是交通运输线区位条件中的社会经济因素。注意将修建意义和修建影响区别。影响还应加上不利条件。

    6.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分析。

    该点重点讲解港口。并应配以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图加以理解。明白那种地区为港宽、水深、避风、避浪、不冻、不淤的良港。

    三、强化训练

    任何高三复习课都应辅以试题加强训练,切忌空谈。在选择本节试题时应注意到难易适中,分层选题。

    本节以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为例,探索了高三地理教学研究立足考纲,细化考点,强化训练,针对学生问题的教学策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以小见大,可将此模式推广到其他章节,探寻高考命题方向,让我们的学生少走弯路,多获真知。

    推荐访问:高考 解密 布局 运输方式 交通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