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中国核电王国的起步与构建

    时间:2022-11-0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如果说,“两弹一艇”打破了西方的核讹诈,为中国人民撑起了“核保护伞”,那么,秦山核电站则填补了中国和平利用核能的空白,实现了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这个被邹家华副总理誉为“国之光荣”的核电站,无疑是中国核电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由秦山核电站发端,大亚湾、田湾、岭澳、红沿河、宁德、三门、福清、昌江等核电站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中国核电王国构建了清晰的发展版图。

    零的突破

    “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1995年7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视察秦山核电站时,欣然题词。然而,等待落户秦山,却用了整整12年。

    1970年2月初,周恩来总理听取上海缺电情况的汇报后,说出了一句考虑已久的话:“从长远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地区的用电问题,要靠核电。”2月8日,上海市革委会传达周总理的指示精神,研究部署核电站的建设工作。1974年3月31日,中央专委会上,周总理又语重心长地说:“建设第一个核电站的目的不仅在于发电,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座核电站的研究、设计、建设、运行,掌握核电技术,培训人员,积累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然而,事情进展并不顺利。“设计图纸不全,实验研究不够,设备加工有困难。”1978年8月,有人建议停建30万千瓦压水堆,与法国合作建设9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

    在核电问题上,科学家的话最有份量。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在《红旗》杂志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原子能工业体系,有一定的自主能力,根本不必整套买。他倡导把核电列入规划,争取在20世纪末发展到一定规模。

    1979年1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主持召开联席会议,6个部门表决,3票赞成,3票反对。最后,谷牧副总理坚定地举起了右手。他说:“七二八工程是个原型堆核电厂,搞这个工程主要是为了掌握设计和制造技术。现在已经铺开了摊子,试验研究工作不宜草率下马。”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事故消息传来,一时间,恐核情绪飘荡,第一座核电站前途未卜。1979~1984年间,二机部、国防科委、国家建委、国家机械委等部委和多名核科技专家上书中央,申诉建设原型堆核电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984年1月23日,总书记胡耀邦批示,支持国内自己建设核电站。至此,一场马拉松式的争议,终于尘埃落定!

    10多年里,关于堆型选择、科研设计、地址选定也充满争议。有人对国际普遍采用的压水堆先进技术不屑一顾,提出了熔盐堆方案。在双方争执不下时,被誉为“开创核电纪元的设计大师”的欧阳予出现了。1971年秋,从“五七干校”接到二机部“急速回京”的电报,刘伟部长对前来听命的欧阳予开门见山说:“中央决定在华东建一座核电站,中央同意你做技术负责人。”

    欧阳予立即找来相关资料,还将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平利用原子能第三次会议的英文资料调出来,研究发现压水堆技术成熟,结构严谨,安全性好,具有可操作性。他主张搞压水堆。

    1974年3月31日,周总理抱病主持中央专委会,压水堆核电站方案获得批准。1982年8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曲格平部长在上海主持召开了“七二八核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环境保护指标是适宜的,同意定址浙江省海盐县秦山。1982年11月9日,新华社和央视报道了这一消息,一时间举世瞩目。

    科研、设计几乎与选址同期展开。从1974年起,在欧阳予的组织下,二机部第一、第二研究设计院、上海原子能研究所和上海市工厂、学校等30多个单位组成七二八工程设计队,以“大会战”的形式开展技术攻关。经过“八年抗战”,1981年9月,欧阳予们终于完成了《秦山核电站开展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报告》。11月14日,项目获国务院批准。

    “秦山”耸立

    1982年4月,赵宏接到二机部党组通知:二机部改组为中国核工业部,张忱为首任部长,赵宏为副部长。这可让浓眉大眼、敦实稳重的赵宏进退两难,在中央党校学习不是说走就能走的。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张爱萍找到总书记胡耀邦,赵宏被批准提前毕业,全力以赴投入到中国首座核电站建设中。

    1982年11月27日,“七二八工程”正式命名为核工业部秦山核电厂。

    1983年6月1日,秦山工地开山炮声隆隆响起,中国核电站的建设似乎要顺利出海扬帆了。

    然而,两个月后,一条消息传来:引进法国技术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上马,而秦山核电站建设工程要下!

    “不可能!这个来之不易的项目怎么能说下就下呢?”赵宏迅速向主管核工业的领导伍绍祖、张爱萍报告,并很快向中央领导提交了报告。陈云明确批示:“不管广东核电站谈成谈不成,自己都要搞自己的核电站,再也不能三心二意了。”邓小平在陈云的批示上画了个圈。秦山核电站建设项目保留了下来。

    1985年3月20日,秦山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然而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阻挠此起彼伏。工程开工一年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设计方案不成熟,施工管理不完善,厂房通风平台网架支撑结构焊接有裂缝……1984年国家核安全局成立,首任局长姜圣阶派出核电专家检查后,安全壳被认定为不符合项。

    这一情况引起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重视。1986年11月3日,南斯拉夫克尔什科核电站总经理杜拉访问秦山核电厂,看到现场施工情况,杜拉不禁眉头紧蹙。回到住处,毫不掩饰地对自己的夫人说:“像中国人这样搞下去,是要毁了核电的。”

    陪同翻译不敢马虎,把杜拉说的话加上自己的参观感受,写成《杜拉同志在秦山核电站的反映》,向核工业部作了汇报;部外事局将此整理成简报,转报党中央、国务院。李鹏指示:“派一个比较超脱的组(即核工业部除外)去认真检查一下。”核工业部蒋心雄部长要求尽快采取措施,加强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使国家和人民放心。

    这场由施工管理问题引发的、经杜拉先生提出、引起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的风波,被称之为“杜拉旋风”。随后,国家先后颁布了十几个核电建设的法律法规。赵宏立即要求各参建单位采取措施整治。1987年10月,整顿和治理初见成效,国家核安全局、秦山核电公司再次向国务院作了汇报,“工程质量符合要求,使人放心。”李鹏表示,工程可以继续进行。

    1990年12月15日,蒋心雄给在北京开会的国营821厂厂长姚启明下命令:“一年内争取秦山核电站发电。”

    1991年1月3日,姚启明赶到秦山,却发现干部职工中弥漫着焦急和失望,劳动纪律松弛。尽管手握“尚方宝剑”,尽管有赵宏的强力支持,姚启明还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生与困难“叫板”的姚启明,毫不犹豫选择了挑战:签发措辞严厉的文件,成立公司党委,严明纪律,提出目标,争当劳模的活动层层展开。

    1991年3月27~29日,秦山核电站第一次汽轮机冲转试验一次成功。随后半年多,安全壳密封强度试验一次成功、首次装料一次成功、临界试验一次成功……

    1991年12月15日零时15分,随着一声指令:“5、4、3、2、1……”秦山核电站主控制室,运行当班值长王日清果断下达并网指令,操纵员张初明即时按动电钮。刹那间,强大的电流并入电网,中国大陆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核电站一次并网成功!标志着中国大陆和平利用原子能实现了“零”的突破!

    这一刻,让在场的蒋心雄、赵宏、姚启明和其他人员情不自禁地跳跃起来,鼓掌欢呼。这一刻,多年来的委屈、辛酸、劳累、担忧等种种复杂的情绪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姚启明如期完成任务。

    1997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秦山30万千瓦核电厂设计与建设”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至今已安全运行20多年。

    2002年6月,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视察秦山时说:“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立足于自主创新建设的第一座核电站,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我国的核电事业发展,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也为我国核工业的再次创业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大跨越

    秦山一期攻坚克难之时,秦山二期悄然拉开序幕。

    1987年10月10日,国务院领导批示:“工程建设拟采用‘以我为主,中外合作’,部分引进国外技术的方式,设计和施工中的技术难点,拟向国外提出咨询,总体设计由国内承担。”

    次年11月,国家核安全局批准了秦山二期厂址。此时,与外国联合设计、联合制造二期电站设备的意向也已谈判成功。但是,“六四风波”骤起,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制裁,对外合作谈判被迫中断。二期起步不顺,一期又面临全面整治,压力如山。“我把秦山交给你了!”蒋心雄部长对赵宏提出要求:“你在国内可以出差,但不能出国,在国内坐镇指挥。”

    于洪福无疑是赵宏手下的一员大将,担任秦山联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任命令刚下,他就带领9名强将上阵了。适逢国家调整基建项目期间,尽管主管部门砍掉一批小项目,挤出有限资金保证秦山二期,但仅仅是杯水车薪,工程前途未卜。

    于洪福心里清楚,要保证“设计不能停,设备谈判不能停,现场施工不能停”,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在邹家华和中核总公司的支持下,资金逐步落实。1996年6月2日,二期开工建设。

    此时,赵宏的又一干将出场了,中核总调国营404厂党委书记李永江接手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总经理。中核总给李永江的任务是:秦山二期一定要按时开工。

    为了抢回施工进度和算出投资概算,赵宏拖着一条病残的腿,一个个单位去督促、去协调,不止一次派人到设计单位坐等,拿到图纸就直奔机场,为加快施工进度赢得了宝贵时间。

    为了抢回工期,李永江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打破国际上核电工程建设的惯例,出了“三个提前介入”的决定,即在责任不转移的前提下,安装提前介入土建,调试提前介入安装,运行提前介入调试。

    1998年是秦山二期工程建设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总公司要求,11月15日之前1号反应堆厂房封顶。反应堆厂房内部共有七八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按常规施工进度,每一层的浇注需要近两个月时间,全部完成则至少需要15~16个月,更何况设计图纸跟不上。

    李永江和班子成员商定:无论如何要按期完成第一个里程碑目标,继续抓好图纸设计这一关,最大限度地抢时间赶工期。在赵宏的首肯下,李永江力排异议,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几百万元设立“赶工奖”,直接奖励提前完成任务的施工单位和协作单位。奇迹产生,最后提前5天实现了1号反应堆厂房封顶重要节点。

    8年的建设,李永江几乎没休息过一个节假日,工作像赶场一样,“会场—现场—机场”成为他生活的主线。经过他和同事们艰苦拼搏,取得了一回路水压试验一次成功、首次装料一次成功、首次临界一次成功……创造了核电建设史上的一个又一个佳绩。

    2002年2月6日,1号机组提前23天首次并网发电;4月15日比计划提前47天实现商业运行。2004年3月11日,2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5月3日投入商运。秦山核电二期是我国“九五”期间开工建设的4座核电项目中唯一国产化项目,也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

    温家宝总理在中核集团关于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建设的汇报材料上作了批示,称赞秦山二期“走出了一条核电国产化的路子”。

    合作典范

    正当秦山核电加紧二期电站建设之时,1994年11月,中国和加拿大两国政府签署合作协定,决定在秦山建设2台72.8万千瓦重水堆核电站。12月,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亲临螳螂山查看,对重水堆厂址甚为赞许。

    1996年11月26日,中加合作商务合同在上海正式签字,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吴邦国和加拿大政府总理让·克雷蒂安出席签字仪式。

    “工期不能拖一天,投资不能多一分,质量不能出问题。”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华祝对新领导层郑重叮嘱。1998年6月8日,秦山三期开工建设。

    秦山三期的设备和主要安装材料全部由外国进口,制造商涉及加拿大、美国等国家。设备制造厂家众多,总经理部排兵布阵,根据设备制造厂区域分布的实际,重点建立了驻加拿大多伦多、日本日立、韩国韩重3个设备制造质量监督点。停工令,是保证设备制造质量的撒手锏。

    2000年5月7日,秦山三期副总经理吴兆远

    接到驻韩国重工业公司设备监造办公室的传真报告:热板固定槽开反了,继而又在反面再开一道槽,并且没有事先通知业主。直到我驻韩重设备建造工程师到车间监督检查时,韩方才通报了这一事件。

    我方意识到这种行为将会产生严重后果,必须有理、有利、有节,及时、冷静地处理好。总经理部先按合同规定以书面形式行使业主的权利,表达我方的意见和要求。同时,指示我驻多伦多办事处,尽快与加方当面交涉和谈判。然而,加方却辩称这只是一个误差,拒绝向韩重下达停工令。我方寸步不让,在加方一再拒绝的情况下,我方按照合同规定向加方下达了停工令。

    这只是“三大控制”中质量控制的前奏。投资控制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但结果最能说明管理的成效——秦山三期节约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100天赶工计划”又保障了进度控制得以超前,“三大控制”完美收官。

    2002年11月19日,秦山三期1号机组并网发电,同年12月31日正式投入商运,比合同提前43天,创造了同类核电站首台机组建设周期最短佳绩;2号机组2003年6月12日并网发电,同年7月24日投入商运,提前112天。

    秦山三期核电站建设,不仅实现了与国际核电站工程管理的接轨,而且科学地与中国国情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借鉴意义重大。

    2008年12月26日,秦山核电厂扩建工程——方家山核电工程开工建设。秦山核电基地已是一个拥有9台机组、国内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目前容量最大的大型核电基地。

    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仅15天后,中国就收到了国外的一个大订单——邻国巴基斯坦与中方正式签约,拷贝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在巴基斯坦再建一座。中国一举成为世界第八个出口核电站的国家。

    蝴蝶效应

    中国核电潮犹如“蝴蝶效应”,在东南沿海强劲地显现出来。

    田湾核电站于1999年10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建设2台单机容量为106万千瓦的俄罗斯AES-91型压水堆核电机组,采用了一系列先进设计和安全措施,包括安全系统4通道、堆芯熔融物捕集器、全数字化仪控系统、反应堆厂房双层安全壳、非能动氢气复合器等,满足国际上第三代核电站的要求。

    田湾核电站建设之初,专业人才比较缺乏,而当时秦山一、二、三期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仍处于建设阶段,实在抽不出更多支援人手。当时执掌田湾帅印的原中国核工业部常务副部长、江苏核电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肇博忽然想到了许多退休赋闲的老专家。秦山一期总设计师欧阳予成为陈肇博挖掘的第一个“宝贝”,他亲自登门拜访,邀请老先生“出山”。欧阳予的老伴担心丈夫的身体,陈肇博就请她一同到田湾全程照顾欧阳予先生。陈肇博就是这样想方设法,在田湾集合起一支经验丰富的老专家队伍。同时,也积极组织社会招聘和专业大学生选录。“爷爷带着孙子干”,开启了田湾的建设征程。

    田湾核电站调试前的土建和安装阶段,场场都是攻坚战,每一环节都考验着田湾人的承压力。到2002年底,工程只完成了总任务量的40%,但田湾人硬是凭着坚强的意志、过人的智慧和克难的勇气,于2003年10月提前一周进入冷试期。

    田湾转入调试阶段后,再次出现了预想不到的困难。各种质疑声不绝于耳,甚至有人断言“田湾核电站不可能发电”。严峻的现实再次逼出田湾人骨子里的斗志,面对诸多不符合项,中俄双方积极沟通,不符合项一个个得到了妥善处理。

    2007年5月17日和8月16日,田湾核电站1、2号机组相继投入商业运行。多次来田湾督阵、指导的原俄罗斯原子能部副部长列舍特尼科夫高度评价:“田湾核电站是精彩美妙的一部历史作品!”由于田湾一期工程建设的良好合作和成功经验,为中俄双方继续深化核能领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中俄双方先后签署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框架合同、技术设计合同和总合同;2012年,中俄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在中国合作建设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的议定书》。2012年12月27日,田湾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成为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国务院核准开工的第一个新建核电项目。

    2004年7月,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获得国务院批准,采用美国西屋公司开发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AP1000建造,规划建设6台125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750万千瓦,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建成后,将能提供250万千瓦供电能力、年均175亿千瓦时发电量,年产值约80亿人民币,预计能承担浙江全省3.3%电力负荷。

    通过建设三门核电,中国可掌握第三代核电AP1000的五大核心技术:核电站核岛筏基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性整体浇注技术、核岛钢制安全壳底封头成套制造技术、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主管道制造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大型锻件制造技术,为推进中国核电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

    海南昌江核电站厂址可容纳四台大型核电机组,其中首期建设两台650MWe核电机组,总投资200亿元以上。工程采用“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即中核集团自主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NP600压水堆核电机组技术。

    海南昌江核电项目双机组投产后,发电近130万千瓦,每年发电量约为90亿千瓦时,将占海南省电力供应的30%左右,将大大缓解海南省能源短缺问题。

    福清核电站共规划6台百万千瓦级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机组,实行一次规划,连续建设,总投资近千亿元。一期工程建成发电,每年至少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吨,减少10万吨火力发电用煤的灰渣以及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排放。6台机组计划在2018年全部建成投产。福清核电站不同凡响的意义,在于它首创的建设模式,实现了商用核电站建设由法方“交钥匙”工程,到中方“交钥匙”工程的飞跃,实现了国产化率从当年1%到如今75%的飞跃。

    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使中国核电事业由“适度发展”转变为“安全高效、积极推进”,在陆续开工的一批核电项目中,除了以三代核电技术引进为依托的三门、海阳项目外,包括福清核电站在内的其他核电项目均采用了我国自主设计的“二代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

    核力无限

    以秦山为“引擎”,田湾、三门、昌江、福清等核电站相继发展,中核集团核电站可谓星罗棋布,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属下的核电站共同构建了中国核电版图,一个崭新的中国核电发展格局正式确立。

    在项目建设、自主引进消化吸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以及核电标准化体系化建设等方面稳步推进。在核电发展技术路线上已经明确:国产化为主,两代技术并进,在掌握三代技术之前,建造一批二代改进型核电站,同时引进消化三代技术,2015年左右推广,2020年批量建造。我国一直试图实现核电技术路线的统一,这无疑将是中国核电事业里程碑的一步。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表示,中国核电之前是“万国牌”,引进了几个国家的堆型,每个电站都不一样,这样发展下去肯定不行,一定要统一技术。统一技术的好处在于:加工制造厂可以根据统一的技术要求来做,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此外,统一技术,也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核电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中国核电一路长歌,步入了核电技术和商业化开拓的崭新里程。

    推荐访问:王国 核电 中国 起步 构建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