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生命历程视野下老年生态移民养老方式探讨

    时间:2022-11-0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zoޛ)j馝n�M95Mwm4M8m4m1N4Wu|߭޵p:'jWWziiBioiixZ总结为:男子的劳动条件较为艰苦,女子的劳动负担更为沉重,家庭成员中最轻松的是儿童和老人。

    搬迁后,多数老年人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子女有部分外出打工,有部分回到原居住地继续放牧,但老年人会担负起照顾孙子女或者亲戚家孩子的任务,基本生活能够自理。在日常生活中碰到麻烦时,老人会向他人求助,日常的生活琐事,就近寻求邻居等来帮忙。当遇到重大事情时,老年人首先寻找的是自己最亲密的人,如配偶、儿女等,然后才是邻居、村干部等外人。也就是说,在遇到小事时,老年人根据与自己居住距离的远近来寻求帮助,遇到大事则按照与自己的亲疏熟悉程度来寻求帮助。

    我们认为,虽然老年人在遇到重大事情首先想到的仍是儿女及亲戚朋友,但是日常生活中发生小事比大事要多很多,老年人最缺乏的恰恰就是子女对他们日常生活的悉心照顾,在访谈中,很多老人都表达了这种想法:

    我是很想孩们的,他们在山上放牧也不容易。半年才下来一趟,当然是报喜不报忧了啊。平时照顾孙子、孙女,日常生活还可以,但是学习方面就不懂了,我们从来都没有上过学,很麻烦啊。平时有问题,可以请村里的年轻人帮帮忙,最害怕的就是生病了,村里有个老奶奶,90多岁了,一个人,真可怜,每隔几天都会有人去看看她的。(C3对女户主的访谈)

    还是以前(跟子女)在一起住的方便么。(他们)有什么事情我也知道,也不用总是惦记我。(C5对妇女主任的访谈)

    5.老年人的感情慰藉与社会交往活动

    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非常需要通过与子女的生活交流得到感情慰藉。目前,子女多数只能在节假日上门关心父母,给予老年人一些心理安慰。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于汉族老人,少数民族地区的老年群体通常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他们会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宗教。涂尔干、马克斯·韦伯、鲁道夫·奥托(RodolfOtto)等宗教社会学家、宗教学家论证过神圣的概念与克里斯玛现象,指出宗教经验是一种直接而神秘的体验,它的重要内容就是关于终极性的问题。而宗教中的老年群体是比年轻人更有虔诚信仰的群体,他们从宗教获得了心理平衡感、安全感,成为虔诚的信徒。同时,老年人常常缺乏对自然资源的获取和控制,他们更需要宗教的世界观。他们认为,通过表达信仰,苦难会变得能理解并能够接受。通过调查发现,老年人通常会在自己家中进行宗教活动,包括自己念经、供奉佛像与贡品,佩带具有宗教意义的饰物。老年牧民以自己念经居多,他们一边不断摇动手中转经桶,一边口诵六字真言。

    我希望有机会去拉萨拜次佛,但是现在没钱,不知什么时候能实现。(C4对同子女同住的老年人的访谈)

    当然,对于能歌善舞的藏族人民来说,还有一些其他的社会交往活动。有时帮着看管小孙子、孙女。男性老人喜欢几个人坐在一起说古论今,听听收音机。每逢过节时,老年人还会和年轻人一起唱歌、跳舞(锅桩)。

    我现在每天没什么事儿,女儿管理家务。因为两条腿有关节炎的毛病,我主要就是坐在家里念经,觉得闷了出门口转转,有时候附近家里的女人来串个门儿,我们聊聊天。(C6对老年妇女的访谈)

    移民们从牧区搬迁而来,以前由于居住分散,村民们之间的交往频率不是很高。搬迁后,移民和原来的亲戚朋友的交往变化不大,目前的主要交往对象依然是本村人,和陌生人的交往较少,老年移民同其他人员的交往更是局限。

    6.其他

    不同于其他老年群体,异地搬迁使得生态移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这不仅涉及到饮食、衣着、休闲娱乐方面,同时,传统的完全依靠家庭养老的方式也逐渐在转变。调查得知,现阶段,X村全部移民都缴纳了医疗保险,部分移民加入了养老保险,同时有80%的移民纳入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

    我们都有医疗保险了,自己也不清楚怎么回事,总之是好事,看病的时候方便很多。(C8对老年村民的访谈)

    牧区老年移民的生活条件与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由于长期在高海拔地区生活,此村很多老年移民都有疾病,健康状况不太好。即便这样,他们也很少去医院治疗,病情严重时就请民间医生看看,只有到了有生命危险时,才会去医院,但往往为时已晚,很难挽救老人的生命。现在,治病虽然可以报销一部分钱,但家庭仍然要承担部分费用,对家庭不太富裕的移民,尤其是经济来源更少的老年人来说,很是担心。

    以上主要从老年人的基本情况、经济来源、日常照料和感情慰藉等方面对X村的老年移民群体搬迁后的养老方式的进行了描述,可以得出:政府补偿费和原来卖牲畜的积蓄是其主要的基本生活来源: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小事需要邻居、村干部等人的帮忙,重大的事务则要跟其配偶、子女等亲戚商量解决,表现出其社会交往圈的差序结构: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活动除了对子女的感情依赖外,对宗教信仰的依赖是寄托其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也逐渐向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但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

    三、思考

    移民中的老年群体从原来生活条件相对恶劣的地方,搬到了现居住地。过上了类似城里人的生活,享受了相应的社会福利,虽然总体感觉生活比较困难,但是也能维持。从生命历程的角度出发,不难看出,迁移在移民整个生命历程中有重要的影响。使其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在移民事件的影响下。移民就此事件作出计划与选择。这些计划和选择构成其生命历程演进中的重要部分。当然这种选择既要受到移民的特殊情境和他们对该移民情境理解的影响,也受制于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气质。在移民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过程中。移民个体的差异、生活历史与变化着的环境相互作用,产生了行为的结果和它们相互关联的张力。三江源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不适宜人类长期居住。搬到现居住地,自然环境有所改善,移民定居点的建设也较为完善,使这片原本无人居住的荒漠区,呈现出一片生机。目前,老年移民对生活的要求度虽然不高,但是他们将来的生活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依靠谁”的问题

    x村的老年人首先要承受移民所面临如丧失土地、失业、边缘化等风险。养老问题也许并不是目前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但由于老年人养老的经济基础不稳,子女经济状况普遍较差,经济支持中私人转移的可依赖性有所下降,同时,他们也无法像城市老人那样借助发达的商业、服务业、医疗保险等便利条件进行自我照料,同时年龄的增长也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恶化,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及各种费用开支增多,显而易见,他们的养老形势极其严峻。该地区老年移民所担心的最大问题便是等到补偿费停止,积蓄用完时。这些老年人靠什么来维持基本生活?

    (二)“宗教信仰”能否代替“儿女的情感慰藉”

    养老包含两个层次,物质保证是第一步要求,感情慰藉和日常生活料理则是更深层的养老要求。美国心理学家摩根曾对纽约的退休老人做过调查,发现经常得到子女及晚辈安慰、体贴的老人,要比那些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得不到关心爱护的老人寿命长10-15年。不可否认的是宗教消除了部分老人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生活压力,弥补了家庭或社会对老人关爱的不足,增强了老人的生存信念。但是儿女对于父母的关心,是不能被取代的。藏传佛教的“孝道”思想与“因果报应”,深深渗透到藏族每一个家庭中,如子女不守“孝道”,不仅会受到邻里和亲族的谴责,还会担心因果报应,自己的良心也会不安。然而,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年轻一代在更多更深入了解外面世界的同时,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观念也在自觉不自觉地不断发生变化。移民群体搬迁到现居住地,尤其是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在现代社会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的潜移默化的冲击下,传统的“孝悌”观念、尊老敬老观念、家庭观念等开始出现淡化的趋势。

    综上,本研究呈现的是少数民族移民群体中老年移民群体搬迁到新居住地后现阶段的养老方式,当然,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下的移民老年群体面临的问题也不同。生态移民绝大多数属于非自愿移民,一般都是政府行为促使其发生的迁移行为,一旦迁入地的生活与生态移民的心理预期不符,则可能造成回迁。老年移民群体作为移民中的弱势群体,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照顾。老年群体在安置区的幸福度对于移民工作的稳定和发展有很大帮助。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进程中,农牧区的老年人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而移民中的老年群体是其中的一份子,同时,又是较为脆弱的一部分群体,目前,针对此类老年群体的具体措施还较少,相关措施的可行性和操作程度也还需进一步的考察和调查研究。

    推荐访问:养老 移民 视野 老年 历程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