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缘起\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1-02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深化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是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向。不过,我国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均非常有限,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发挥的推动作用甚微。着眼于职业教育实践对理论研究的需求,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应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提高相关学科的整合程度。

    关键词:职业教育;跨学科;整合

    作者简介:喻忠恩(1970-),江西彭泽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育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0)33-0013-04

    作为一种研究方式的大变革,跨学科研究对我国几乎所有学科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职业教育实践及学科理论研究的深化,跨学科研究日益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式与显著特征。不过,客观地说,尽管我国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声势不小,但在理论突破以及实践指导层面所取得的成效均不尽如人意。因此,检讨我国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探索深化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的突破口,应有益于我国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一、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的缘起

    与我国多数学科研究的发展历程相似,职业教育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发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跨学科研究不仅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界的共识,也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理论成果。不过,与许多其他学科跨学科研究相比,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的成效并不理想。考察我国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产生的背景与多数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一)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是在教育跨学科研究的直接影响下的产物

    当下的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无疑可以认为是在跨学科研究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产生的。不过,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并不像多数学科一样直接受到来自国外相关研究的影响,而首先是追随普通教育学跨学科研究的产物。

    在学科建设及理论研究方面,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实际上是跟随在普通教育的发展模式与研究思路之后亦步亦趋。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职业教育理论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弱点;加之由于各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教育传统的差异,导致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很难直接从教育发达国家获取经验与理论的支持。相比而言,不同国家之间的普通教育更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因而我国普通教育比职业教育更容易及时回应并借鉴域外的新理论、新经验,进而不断扩充自身的学科理论体系。

    作为相对成熟的一门学科,普通教育的跨学科研究在国外教育理论研究的示范与影响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在教育发达国家,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教育学一方面逐步分化,一方面开始与其相关学科结合,产生一系列交叉性质的教育学科,如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治学、教育卫生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法学、教育工艺学、教育未来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史、教育文化学、教育心理学、教育行政学、教育生态学、教育评价学等[1]。中国“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在学习国外发展起来的。因此,自我国“新教育”产生以来,我国教育学界对于这种分化与结合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并逐步开启了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教育学跨学科研究。

    普通教育的跨学科研究为考察、分析以及解决我国教育问题拓宽了视野的同时,也为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深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在教育学跨学科研究的示范与启示下,我国职业教育跨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是追随着普通教育,并在相对应的学科领域逐步展开。我国职业教育在跨学科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拓宽自身的研究领域,出现了为数不少新兴的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近些年来,职业教育哲学、职业教育社会学、职业教育经济学、职业教育文化学、职业教育管理学、职业教育法学、比较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史、职业教育文化学等新兴学科相继兴起,并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以职业教育经济学为例。20世纪80年代后,教育经济学理论研究在我国崭露头角,极大地拓宽了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以厉以宁、王善迈等著名学者为代表的各领域专家就将这些新的理论应用于职业教育研究,相继在劳动力市场、教育产出、教育收益等教育经济学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于职业教育经济学起步相对较早,且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联系密切的事实越来越为人所意识,职业教育经济学研究俨然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

    (二)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是职业教育争取学科独立的结果

    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尽管已经显示出了区别于普通教育的诸多特征,但仍然摆脱不了作为普通教育附属物和衍生品的身份。总的来看,职业教育主要还是作为普通教育的一个层次,并未显现出作为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类”的根本属性。在某种程度上讲,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还只是普通职业教育这根“树干”上的“枝”——中、高等职业教育分别是普通初、高级中学的“侧向”延伸。一般认为,由于缺乏自身的独立学科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摆脱不了普通教育的影响,不仅走不出自己的道路,其发展水平也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此,解决“身份”问题成为解决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困境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教育政策方面,从1985年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到最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问题。所谓职业教育体系,本质上是体现职业教育作为“类”的教育的独立性、独特性问题,即把职业教育从普通教育中剥离出来。与国家政策相适应,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界也力图通过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的完善,建立起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学科体系和研究范式。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职业教育研究领域内众多的跨学科、交叉学科的出现,既是职业教育学科体系自身发展的产物,更是其试图藉此取得与普通教育相“抗衡”的平等地位的具体表现。

    与普通教育相比之下的复杂性与开放性,是职业教育作为独立学科的重要依据。如所周知,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其模式的形成,都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模式、福利制度、产业结构、就业情况、文化等社会要素有着极为复杂和密切的联系。在我国,一项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执行,牵涉到政府部门中的职业教育、劳动、财政等多个职能部门,牵涉到特定经济发展水平的行业、企业,牵涉到包括学校和培训机构在内的办学单位,等等。在这种情势下,如果完全参照普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无法突出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与开放性,也无法有效解决职业教育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尽管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是教育跨学科研究的衍生物,但职业教育恰恰是通过这些交叉学科的差异来体现职业教育及其研究的独特性的。而跨学科研究的范式的突出特征就是,超越某一或某些学科的局限,强调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很显然,这种特征与职业教育实践的复杂性、开放性及其对职业教育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跨学科研究这种被广泛认可的观念、方式与方法正好为职业教育作为独立学科的构建提供了可能与空间。

    二、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存在的问题

    如前所述,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既是普通教育学跨学科研究影响下的产物,也是职业教育要求其学科独立的一种表现。这种看似矛盾但又必然的产生过程,本身就标明了我国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的困境以及局限。因此尽管我国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诸多研究更多的只是形式上的突破与创新,而远非职业教育研究实质性的深入与发展。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到目前为止,看似繁荣的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并未能有效地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许多“老”问题,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规模与质量之间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因此,在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如火如荼的今天,对其进行检讨是有必要的。总的来看,我国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以教育学的思维方式考察职业教育问题

    无论是职业教育实践还是职业教育研究,尽管努力与普通教育划清界线,但事实上仍没有真正摆脱普通教育学的范式,也没有彻底改变作为普通教育的“附属”身份。正是由于职业教育的“附属”身份,人们在考察职业教育问题、推动职业教育实践时,即便有了其他许多学科的参与,人们仍然习惯于以普通职业教育的视角、方法与思维方式。

    如果说,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衍生物,那么职业教育的跨学科研究实质上也是普通教育研究的衍生物。事实已经证明,我国的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只是仿照普通教育跨学科研究的延伸。只要把我国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与普通教育跨学科研究相比,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所谓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只不过是在教育跨学科研究的前面加上“职业”二字而已。而在实质上,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开放性。这表明,在我国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任务远未完成。比如,综观我国的职业教育管理学研究,尽管到目前为止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章与出版物为数不少,但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所谓的职业教育管理学从概念到方式、方法,几乎完全是套用普通教育管理学,没有反映现实中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以及教育行政管理的特殊性及其要求。

    毕竟,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属于不同“类”的教育,从宏观的发展条件与环境到微观的人才培养方式,都与普通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果从概念到内容只是对普通教育的模仿,职业教育跨学科不可能触及到许多现实问题的实质。跨学科研究本质上只是一种手段,而非学科发展的目的。这种浅层次的模仿,严重地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应努力摆脱普通教育研究的影响,着眼于职业教育实践的特殊性,构建符合职业教育实践发展需要的研究框架与体系。

    (二)跨学科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尚不够

    出于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我国许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职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之中。多学科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有的职业教育研究的视角,考虑到了职业教育实践的特殊性。但是,目前这种研究还缺乏应有的广度。也即是说,其他学科的参与主要还是某一学科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而没有结合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与开放性,导致任何一个学科只能从本专业学科领域的角度分析职业教育问题。如此,不仅无法形成足以推动实践有效发展的理论合力,而且还必然导致这样一个结果: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科结合会产生大相径庭的判断和结论出来。很显然,单一学科本身固有的封闭性决定了这种跨学科研究不可避免地会忽视该学科领域以外的诸多因素,因而其结论也难免会出现有失偏颇的狭隘之处。

    其次,其他学科参与的深度也不够。由于受到传统单一学科和专业培养模式的局限以及传统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限制,研究视野必然局限在本学科和专业的范围内,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存在困难,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有学者指出,“由于社会生活不可能像对应于它的社会科学那样被分解成相应的专业学科,因此处于分解状态下的社会科学各学科实际上并不可能对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具有哪怕一丁点的把握。”[2]这种观点虽然有些极端,但跨学科研究无疑要求各个参与学科彻底摆脱原有的“分解”状态,实现高度的整合,以适应现实生活中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正因为各个参与学科缺乏必要的深度整合,具有“整体性”的职业教育问题自然在被研究的过程当中被分解了,从而导致研究结果也就缺失了应有的现实针对性。

    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在广度与深度层面的缺陷,致使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无法解决。如关于职业教育的主导力量问题。在我国,发展职业教育到底是由政府主导、学校主导,还是社会(企业)主导?有学者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应该以政府为主导。但是,政府主导真的能根本性地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吗?对于这一认识,国外有学者提出忠告,“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无力迅速适应急剧变化的技术要求,或无法培养出具有最新技术水平的人才”,而“制造业在80年代后期和整个90年代的发展趋势清楚地表明,私营部门参与未来劳动力的培训是当务之急。”[3]另一方面,在实践中的一系列的问题也难以解决。如政府究竟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能否真正发挥起主导作用?在政府主导之下职业教育发展会有什么消极后果?等等。显然,我们还远未能从理论上对这些问题给予合理的回答。

    (三)理论务虚多,指导实践的研究少

    我国职业教育理论落后的问题,可以说是学界的共识。不过,对于这种落后国内学术界有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误解:职业教育理论的落后在于职业教育没有像教育学及其他学科一样拥有相对独立的、为外界所认可的基本理论。因此,职业教育学也应像普通教育学一样具备相对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如前所述,跨学科研究的观念、方式与方法为职业教育作为独立学科的构建提供了可能与空间。因而,我国一些职业教育研究界的专家、学者为把职业教育从普通教育中“解放“出来,热衷于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大厦的构建,利用跨学科研究所提供的空间,极力追求职业教育理论的新形式与新形态,占领职业教育理论的前沿阵地,并美其名为职业教育的创新研究。

    考察当下我国的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的成果,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虚多实少。具体来看,宏观理论层次研究的多,微观乃至中观问题研究的少;强调职业教育重要性多,推进职业教育实践的实质性政策建议少。笔者对学术期刊网上搜索到的近5年公开发表的275篇相关论文进行归类统计发现,属于“基本问题”研究的占255篇,其余的对当前发展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所涉及,但鲜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新见解与新思路。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目前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中的绝大部分只是为跨学科而跨学科,并未有学科明确的现实问题指向。事实上,这正是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尚不成熟的外在表现。作为一个尚不成熟的学科领域,从概念到研究范式到理论体系的创建,是职业教育成为一个独立的、成熟的学科过程中所必需的、难以避免的。但是,理论研究不能脱离实践本身的发展,也不能忽视实践的需要。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一旦偏离了现实,以及基于现实之上的常识,这些理论一旦到现实中来,显示出来许多的不适应,甚至有时与问题的解决南辕北辙。

    三、深化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的对策

    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是对单一学科研究的挑战与革命,是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必将对未来科学与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而言,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对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的认识,并找准切入点,推进跨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如前所述,跨学科研究本质上只是一种手段,而非学科发展的目的。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的深化应着眼于职业教育实践对理论研究的需求。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确立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范式

    作为与普通教育并列的一种教育形式,职业教育应该具备自身的办学体系,也应有与之相适应的理论体系。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本身还相当不完善,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的幼稚,也表现为教育实践的严重滞后。因此,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不能过于“超前”,关键是理论研究要根植于现实情况,而其切入点是职业教育发展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很显然,跨学科中参与学科的种类及参与程度应取决于各个学科与欲解决问题的关联程度。传统的单一学科研究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得研究者囿于自身学科的视野,缺乏考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整体性。因此,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不应从学科体系本身过于强调自身的独立性,而应该着眼于自身面临问题的独特性来给自己定位,从而确立学科及其研究存在的学理依据。换言之,跨学科研究应重视现实问题本身的内在逻辑,而不应被各个学科的思维定势所左右。可以说,职业教育跨学科研究,只有瞄准这些现实问题才有生命力。

    事实上,如果撇开现实而具体的问题,我们很难对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许多难题进行解答。如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规模问题。是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这需要根据当前社会产业及其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进行大致的测算。有人依据发达国家人才结构属于“橄榄型”的经验,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国目前“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不符合现实需求。但是,结合我国经济产业的层次与结构,这种“金字塔型”人才结构很可能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是一致的。当然,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应处于什么样的比例,还需要从具体的区域实际情况、多学科参与的角度进行进一步的测算。总之,对于这一类问题我们不能想当然地根据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进一步促进相关学科的整合

    跨学科研究本质上要求相关学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整合。这种合作与整合主要表现在相关学科领域的人员以及研究思维上的深度结合。

    首先是学科研究团队的整合。跨学科研究的基本目的是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不局限在某一学科或知识领域内,它将受过不同学科教育与训练以及具有多种不同学科背景的人集结起来组成团队,通过多维视角,探寻那些学科之间尚未被开发或占据的知识领地。

    其次是多学科的整合。我国目前多数研究成果实际上只是单一学科之间的结合。如前文中所提及的职业教育社会学、职业教育经济学、职业教育政治学、职业教育卫生学、职业教育管理学、职业教育行政学、职业教育生态学等,从本质上讲,这还仅仅是职业教育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尽管这种交叉学科突破了长期以来单一学科研究,但是这种整合仍不完整,仍然会造成对现实问题的分解。这是因为,职业教育实践的复杂性与开放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理论研究需要突破所有学科领域之间的壁垒,从而实现“整体性”地把握。显然,这就要求学科的整合,要求相关学科应尽可能全面地参与。

    再就是研究思维的整合。真正的跨学科研究不是简单地把几个学科拼凑在一起,而是追求各个学科在思维和方法上的融合,通过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建构一个共同的研究框架,获取一个整体的或系统的研究成果。有学者提出,社会科学面对的是社会事实、社会现象,社会现象的复杂化、综合性决定了从单学科角度研究往往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而解决的出路在于,科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当代科学的规范已经越来越转向了整体论的思想,科学还原论的思想已经日益为整体论的思想所替代与包容[4]。在这里,整体论的思想实质强调的是学科研究视野、研究方式、方法的整合。这种方式可超越单一学科研究的视野、方法的局限,足以使多学科之间形成合力,从而能够全面地面对并解决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复杂问题。

    参考文献:

    [1]冯契.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冯钢.跨学科研究何以可能?[J].浙江社会科学,2007(4).

    [3]鲍尔.21世纪世界职业教育[J].教育展望(中文版),2001(1).

    [4]李曙华.当代科学的规范转换从还原论到生成整体论[J].哲学研究,2006(11).

    责任编辑 殷新红

    推荐访问:跨学科 缘起 职业教育 对策 研究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