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病的分类与对慢性病的理解

    时间:2022-10-29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主题之一。自人类学发展伊始,人类的医疗、疾病、苦痛和对身体的认知就是跨文化研究的一部分,二战之后,确立了以应用为主的医学人类学。[4 ]简单地说,医学人类学以人类学特有的视角和方法,研究人类的健康问题,包括人类的疾病、健康行为或理念、卫生保健制度以及人类的生物文化适应过程或结果。[5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疾病转型,人类学家自然展开对慢性病的研究。

    人类学家凯博文对于慢性病的研究引人注目。凯博文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出了意义中心或阐释中心的解释模式,他将医学体系当作“文化体系”来研究,认为疾病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解释模型,意义中心的模式将文化与疾痛的关系置于研究的中心。[6 ]79凯博文提出了“疾痛经验”的概念,是指患者对于疾痛的体验与经历。这一概念是基于“疾痛”和“疾病”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他指出“疾痛指的是种种鲜活的经验,是病人对疾病引起的身体异常和不适反应的切身感受。” [7 ]2而“疾病”则是医学对人们疾痛的建构。这一分类方便建构身体、自我与社会成为一个体系。但是在田野中笔者发现,当地人对于疾病和疾痛没有这样的区别与使用,正如中国传统中理解的“疼,痛也”[8 ]128、“痛,病也”[9 ]154,“病”是村民对于疾痛和疾病的集中表述。于是,这里“病”也不仅是凯博文定义的医学对于人们疾痛的建构。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对村民关于“病”的理解的研究是了解当地疾痛世界的有用途径。本文是对村民“病”的分类及其对慢性病的理解的讨论。

    学界关于汉人乡村疾病的分类与理解的讨论不多。杨善华考察了河北农民眼中的疾病分类,并从社会伦理的角度讨论仪式治疗的意义。[10 ]郇建立通过冀南沙村的田野考察讨论了慢性病与社会转型的内在联系,指出村民意识到生活条件的改善、食品问题的凸显、仪器的普遍使用及人均寿命的延长是慢性病流行的原因。[11 ]笔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当地村民对于疾病的分类不像杨善华提到的那么单一与稳定(即大病与小病),对于慢性病病因的理解也不像郇建立认为的那样全面与整齐。村民对于慢性病的理解呈现为多元和差异的特点。在前述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从历史实践的角度提出,不仅要注意地方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且要关注个体差异与大的社会背景与环境,这样才能加深村民对于病的分类与对慢性病的理解。

    2014年和2015年两个暑假,笔者在陕北一个村庄——山屯村,做了将近两个月的田野。全村有166户,总人口660人左右。全村77位6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26位常年生活在外,剩下的51位老人中只有10个人没有患有严重的疾病,其余的41人(80%)都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疾病,且基本上都属于慢性病。所患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脑梗、脑出血、冠心病),关节炎(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高血压 ,肺气肿,慢性胃炎等。最为普遍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和关节炎。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14人(占27%),包括男性11人、女性3人;关节炎患者16人(31%),包括男性4人、女性12人。笔者访谈了大多数患者,试图了解他们对于病的分类和对于慢性病这一历史性事实的看法。

    二、病的分类与分类实践

    分类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方式。所谓分类,是指人们把事物、事件以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成类和种,使之各有归属,并确定它们的包含关系或排斥关系的过程。[12 ]2现代医学对于疾病有明确的分类,疾病分类学便是一门利用特定原理将疾病进行统一分类的学问。那么,不同的医学体系、不同的文化会对疾病有各种各样的分类。笔者在田野过程中发现当地人依据经验把疾病表述为这样三种类别:正病与外病、大病与小病、快病与慢病。并且在不同的意义上,灵活使用这些分类。

    推荐访问:慢性病 理解 分类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