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基于国际化背景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2-10-2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活动得到迅速发展,会计市场作为一个服务市场不得不与国际接轨,会计应致力于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商业语言。本文认为,我国会计需要逐步融入国际会计中,会计领域的国际化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院校中的重要专业,会计专业应当在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国际化 高职教育 会计专业 教学改革

    一、高职会计专业国际化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格局,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走国际化道路。经济的全球化实现了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也带动了劳动市场和人才配置的全球化,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不高,高技能型人才缺乏,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当确定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2)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要求高职教育国际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扩大教育开放程度列入其中,指出应当“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要在引进、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将其进行本土化,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且应勇于走出国门,推广自身的优秀文化和优势教育理念,在与国外院校的交流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从而扩大自身国际影响力。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应当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3)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包括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都在扩大国际教育市场,不断扩展国际合作项目,以实现职业教育的产业化发展。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已经与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国际合作办学,并进行大量的国际事务培训,同时海外留学生每年都在迅速递增。法国的IUT学院,在摩洛哥、越南、墨西哥、中国、泰国等国家开展教学合作,并进行学生的互派学习交流。加拿大的职业学院也开展了国际研究,并举办国际培训项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发展,就需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经验,适时抓住机遇,应用教育产业化理念,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国际化,不断提高高职办学水平并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二)会计国际化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会计领域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会计领域的国际化包括会计政策惯例、会计管理体制惯例、会计教育惯例以及会计确认标准、计量记录方法和报告体系等内容的国际化。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活动得到迅速发展,会计市场作为一个服务市场应与国际接轨,会计应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商业语言。我国会计将逐步融入国际会计中,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提供真实、公允、可比且能满足国外投资者、债权人需求的会计信息。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面临着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问题,会计领域的国际化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加入WTO后,大量跨国公司包括制造业世界500强企业、著名金融机构和咨询服务行业纷纷进入中国,这些外商投资企业拥有众多的子公司或国外分支机构,具备庞大的经营规模和高度集中的中央决策系统,在这些公司的会计处理中会遇到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调整、合并会计报表、国际财务报告、跨国经营业务评价等业务,对我们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拓展会计教学的实际应用功能,必须深化高职会计专业的国际化。会计教育惯例的国际趋同意味着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专业层次的设置、课程体系的编排、教育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国际化。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应当在会计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当为中国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扩大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规模、争取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做好充分的人才储备;应当培育具备国际会计视野,通晓国际会计惯例,迎接国际竞争,适应职业频繁流动变化,满足经济社会多样化、多层次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国际化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适时更新课程内容,构建会计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的国际化首先是课程教学的国际化。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培养高层次符合国际人才标准的会计职业人才,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调整原有的课程体系,将国外先进理念与品德素养、人文知识、会计专业技能的传授进行深度融合,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构建符合国际化视野的高质量课程体系。

    首先,在公共基础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中增加国际文化的教育内容,介绍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和国际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国际经济法律、惯例和先进管理理念,以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吸取大量新知识、丰富内心及开阔眼界,不断与国际新形势进行接触并进行讨论互动,从而具备国际意识,融入国际大家庭,提高国际素养。其次,在专业课程方面应当增设国际贸易、外贸会计、西方会计英语等课程。我国加入WTO后,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经济活动的基本做法都要遵守国际惯例,因此会计专业课程除了培养学生对各种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外,还应当传授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发展的最新形势,区分各种国际术语的概念、含义及内容。同时,补充国际会计相关的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学习国际会计政策并理解不同国家会计处理的差异,提高分析和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大量外资外贸企业的岗位需求。最后,应当成立课程研究小组,不断收集国际上最新的会计知识与技能,及时掌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变化的最新动态,并加以注释说明与成册出版;同时选编丰富生动的最新国际会计教学案例,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与时俱进的补充和调整,以便更好地为教育国际化服务;另外,可以与外资外贸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优质实训教材,使学生的国际化知识技能得到实践与提高。

    (二)联合外资外贸企业,创建国际化会计实训基地 教育部提出高职教育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校企合作在全国各大高职院校得以实施,各高职院校都相应建立了大量的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会计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一般都是根据传统内资企业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和会计岗位群来设置实训基地的功能,而很多校外实训基地由于地理位置的不便和企业出于商业机密的考虑等诸多因素很难发挥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大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也不断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对我们的会计仿真模拟实训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促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国际化,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应当与外资外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创建国际化的实训基地。会计专业应结合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可根据外贸企业会计部门的功能来设置会计工作岗位,配置外贸国际业务处理流程所需的办公设备以及完整的账务处理工具。通过模拟单项岗位实训和综合岗位实训,帮助学生将会计知识、外贸常识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用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去解决模拟国际会计业务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仿真的实训资源,培养学生综合、系统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及外贸知识的技能,提高正确处理国际经济业务的能力,为就业上岗做好充分准备。

    (三)开发国际化网络教育平台,发展便捷的交流合作 各大高职院校都已推行网络化的教学手段,设计制作了内容丰富且外观精美的网络教育平台,承载了课程讲义、在线交流、在线测试等教学内容。如何利用先进的、新型的信息化网络来促进会计教学工作实现国际化,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会计专业作为一门相对较成熟的专业,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功能来推动教育教学的国际化。首先,网络教学平台应当提供双语的登录界面和课程网络内容,提倡“开放共享、全球受益”的教育新理念,将自身孕育出的会计教学理论和成果与他人共同学习和交流。其次,与国际知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开发网络合作项目,网络合作项目可以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资料、教学手段等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和学习,同时通过开放的网络教学平台,采取视频方式实现跨校听课和异地观摩,以及开展真人在线互动模式的交流合作。第三,应结合会计专业知识和特点通过网络学习论坛与国外高职院校开展会计热点研讨、经典案例分析、岗位角色模拟等交流形式来实现专业和课程的全方位合作,网络的这种即时互动方式使学生和老师有机会自由地与国外学生及专家进行信息交流和对话沟通。利用网络交流平台,不仅可以降低国际合作成本,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快地了解国际教育发展情况,引进新的教育思想,与世界同步,对国际开放教学资源情况进行了解与总结,不断地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增加活力,更加有效地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

    (四)完善学生岗位能力测定,构建受国际承认的会计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仍然采取以笔试为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会计的各科课程成绩基本上都是将期末测试成绩加上平时实训成绩,两者比例在1:1左右。期末测试成绩一般是以学生掌握课本上理论知识的程度进行考核,而实训成绩是以最后提交的实训报告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实训报告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并存在严重抄袭现象。这种单一、静态、应试性的考核方法不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真正测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高低。在澳大利亚,对学生的考核是基于岗位能力,通过职业教育后仍为低岗位能力的学生,高职院校会对其颁发可低层就业的证书;当学生获得较高的岗位能力,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职业院校会对其颁发另外的证书,帮助他进入大学或研究机构继续学习,进而获取毕业后的高层次就业,这种方法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会计岗位职业能力,使其能较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完善对学生岗位能力的测定,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技能标准,构建得到国际认可的会计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首先,可以考虑从会计各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要求出发,分别依据出纳岗位、材料物资岗位、资产核算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资金岗位、报表编制岗位等不同会计岗位的职责与技能设立考核评分细则,并设立各个岗位从业认定资格要求。第二,设置模拟实际工作场景的封闭式考场或将考场安排在企业的会计部门,各考场按各个会计岗位设置考核程序,学生轮流进场,对各岗位的工作任务按要求进行操作。第三,成立由外籍兼职教师、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学生四元组合的考核评价小组,对学生的会计岗位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外籍兼职教师从国际化的职业要求与语言沟通能力方面对学生打分,专业教师从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打分,而行业专家从学生会计操作技能熟练程度和职业素质高低角度打分,学生评委对其作为模拟同事的配合程度打分,最终形成总分评价。第四,对于达到单项岗位技能考核要求的学生,颁发会计岗位的单项从业资格认定证书(如出纳岗位从业资格认定证书),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获取所有单项会计岗位从业资格认定证书来换取推荐就业的机会或出国继续学习的机会。

    (五)实行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共筑国际化师资力量 良好的师资是实施高职会计教学国际化关键所在,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快高职会计专业的师资库建设,既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学院自有的师资,也要引进一批学养深厚、具有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外籍专家和行业兼职教师,为会计专业国际化提供一个稳定的、强有力的师资队伍。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大对会计专业教师英语语言培训与管理的力度。可根据教师能力层次开展出国培训、国内专业机构培训、引进外籍专家培训和聘请国内专家培训等活动,从不同层次来满足会计专业教师的英语学习需求。同时,组织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研讨,鼓励教师采用原版教材、改编、自编教材等形式开展双语教学实验;倡导他们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在出国进修、访问、讲学、参加国际会议等方面对其给予积极支持。另外,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尝试法、德、日、俄等语种的选修。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除了对校内专业教师的培养,使其“走出去”,学院还应通过高水平人才引进策略、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等途径“请进来”。一方面,学院通过国际化合作办学,面向会计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和技能,有针对性地聘请国际学者任兼职教授,开展合作研究,并定期为学校教师做出会计教学的诊断,如聘请澳大利亚TAFE学院、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等机构的教师作为客座教授。另一方面学院应积极与外资外贸企业进行合作,聘请具有跨国公司或海外财务会计工作背景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六)推行国际化的会计职业资格制度,有效完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双证书”制度在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得到了有力推行,学生除了获取学历证书,还应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证书等。“双证制”是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合,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会计职业资格是对从事会计职业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评价,是科学规范评价会计人才的重要手段。会计的国际趋同除了会计审计准则的趋同,还包括会计职业资格的国际化。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以及外资企业的不断涌入,更多企业和机构需要具有国际化会计职业资格的人才。目前我国已积极推进会计人才评价工作,但国内各种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考试内容和结构过于侧重知识和政策理解层面,而忽视了职业应用能力、职业判断技能、职业素质的鉴定。为使我国高职会计教学的水平、质量和层次取消国际社会的认同,使高职会计专业毕业学生的职业资格和学历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必须推行国际化的会计职业资格制度。首先,借鉴国外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体系,完善高职会计教育培养方案。通过合理引入国际上完善的会计职业资格的课程体系及内容,使其与高职会计教学体系进行适当融合,把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延长实验、实训、实习、实践的时间,拓宽课程空间。同时丰富课程内容,重视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注重加强市场营销观念并向其灌输社会服务理念。其次,鼓励学生报考国外会计职业资格。据统计,目前以各种渠道进入中国的国外会计职业资格有13种,分别是ACCA、CGA、CPAA、CIMA、CMA、AIA、CISA、IFA、IFM[国际管理会计师协会(IMAA)联合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共同开展有关工作]、C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联合中国内部审计学会共同开展有关工作]、ACA[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联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共同开展有关工作]。通过参加国外会计职业资格考试,促使我国的高职学生适应国际人才质量认证制度并获得更好的就业资格,从而走向国际化。

    (七)形成国际化的会计继续教育服务体系,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二十五条提出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理念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官员、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郎格朗正式提出,他认为教育应当贯穿于人的一生,成为一生不可缺少的活动。当今世界技术革新与社会结构的不断升级,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使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日益与国际趋同,会计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层出不穷,学习已不再是接受一次或两次教育就一劳永逸的事情,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适应会计工作发展需要。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形成继续教育服务体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我国的会计继续教育定位单一,统一以掌握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为目的,没有区分教育对象的差异,不能满足一些特殊群体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有必要结合经济快速发展与会计国际化的需要,形成国际化的会计继续教育服务体系。首先,会计继续教育的师资要实现国际化。聘请外籍会计专家或具有海外财务工作经历的行家进行指导培训,传授国际通行的会计概念和惯例,同时在语言、文化交往方面对学员进行辅导,实现会计人员在国际竞争中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次,会计继续教育内容要突出创新性。除了培养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也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培训内容上要包括国际会计业务和国际会计法规,以及国际金融知识和世界市场与行情,适当引入国际最新会计、审计和管理培训教程,紧跟国际会计、审计理论和规范的变化,重视培养学员的综合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第三,会计继续教育目标应当体现差异性。对学员要根据其工作经历、所从事行业以及自身需要制定人性化的、可供选择的教育内容,要注意分层次贯彻教育目标,设置各级会计人员的具体教育目标,以体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层次要求。最后,应当开拓国际会计事务培训市场。积极承办国际组织的大型会议和各种大型活动的事务培训,与各种国际组织及跨国公司签订会计人员后续培训协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对社会会计人员提供国际化的继续教育服务不仅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产学合作的途径,同样也是高职院校对行业企业的支持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回馈。国际化的会计继续教育体系的形成不仅有利于向国际市场和国际性行业提供高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训与培养,同时有利于国际会计知识文化的传播和扩散。

    参考文献:

    [1]郭永清:《会计国际化——全球范围内的考察与中国的经验》,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年版。

    [2]何涛:《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策略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6期。

    [3]张风琪:《澳大利亚职教发展及启示》,《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1期。

    (实习编辑 黄茜)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高职 国际化 会计专业 背景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