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论理想的现代学校管理

    时间:2022-10-27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顾名思义,“现代”是与“传统”相对应的,指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那么,现代学校管理就要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现代学校管理的相关研究较多,甚至形成了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主题的研究高潮。可是,就已有的研究而言,要么将现代学校管理作为“百宝囊”式的管理,所有好的管理样态统统纳入,既不能体现现代学校管理的实质,又无法反映现代学校管理的全部特征;要么将现代学校管理同产权、法人、股份等外在性的问题相联系,却忽视了教育教学、学生发展等最为根本的问题。笔者认为理想的现代学校管理不仅要适应当前及未来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还必须体现学校组织的特性,并为育人功能的实现服务,如此才能抓住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使现代学校管理回归其本源,故撰写该文,从目的观、人性观等六方面对理想的现代学校管理进行阐述,以期能为推进现代学校管理的研究,构建理想的现代学校管理样态提供一定的借鉴。

    使人成为人:现代学校管理的目的观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教育之所以为教育,全赖乎于此。正是这一点,决定了人的问题是教育的中心问题,决定了人是教育最基本的着眼点。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满足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教育的最高鹄的”(扈中平语)。不论是社会教育的目的还是学校教育的目的都在于人,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在于使人发展为合格的人、真正的人。显然,现代学校管理同样要服务于这一目的。所以,理想现代学校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使人成为人”,应该是能够促使育人功能更好实现的管理。而要“使人成为人”,现代学校管理就应该将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内容。

    尽管我们不能因为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就不关注与学校教育相关的经济等问题,可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脱离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即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教育重视程度的逐步增强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问题、学生发展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可是,从现代学校管理的相关讨论看,围绕的大都是体制改革、法人地位、产权明晰等问题。正如褚宏启教授所评论的,按照某些学者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推理似乎“市场化的制度就是‘现代’的;能帮助政府减负,能舒缓甚至解决教育投入问题的制度就是现代学校制度”。有人甚至认为,“现代学校制度的设计和实践是在教育活动的基本约束下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面借鉴。这种借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基于组织对效率目标的共同追求”。再从近年来学校管理实践领域推行的改革看,我们的学校改革似乎总是不断地移植企业改革的方式,国企“市场”了,学校也“产业”了;国企“承包”了,学校也“转制”了;国企“私有”了,学校也“卖掉”了;国企“现代”了,学校也“产权”了……,改来改去的结果是背离了学校管理的应有之义,学校这个本应该充满人文意蕴的地方,却变得越来越“理性”、越来越“企业化”了。

    事实上,所谓的产权明晰、法人地位、股份制改革等等都是影响学校发展的外在条件,教育教学等直接关系学生发展的因素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内容,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能以及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学校管理究竟应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服务,学校管理究竟应如何变革以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等,无论是现代学校管理的理论探讨还是实践探索都未能给予充分地解答。既然教育是“成人”的教育,学校管理是“成人”的管理,那么,现代学校管理就要以教育教学活动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如此才能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才能使学生成为“完整的人、合格的人、真正的人”。

    将人当作人:现代学校管理的人性观

    教育的实施者是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还是人。那么,学校管理就应遵循人的规律,尊重人的特性,真正把人当作人来对待。人的特性何在?人又究竟是什么?正如高清海先生所言,“人之特殊就‘特’在,人虽来自于物,却能超越于一切物之上,人是生命存在,却又超越了生命的局限。人就是这样一种仿佛来自两个世界、生活在两个天地,既近于禽兽而又类于天使,身上充满了‘二律背反’式矛盾,既‘是其所是’而同时又‘是其所不是’的那样存在。”现代学校管理应遵循人的特性,以人的“二律背反”性为基础。学校管理者应将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看作能动、自主的生命有机体,在使受教育者获得“如何生存”的技能基础上,更应使其获得“为何生存”的感知,因为人的超越性决定了人不仅是一种生物性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性存在。然而,现实呈现给我们的往往是“应然”的反面。如同朱永新教授指出的,教育失误在于不把“人”当“人”,现实中的学校管理也是如此,学校管理的企业化倾向就是证明。

    学校管理企业化倾向对企业管理的痴迷是“经济帝国主义”在学校管理领域的一种反映。“经济帝国主义”使学校教育模式化和工艺化,使人的培养具有计划性、批量性和统一性,以工业的生产方式来规范受教育者的培养模式,导致人的发展走向标准化、批量化、一律化。个体间的差异被忽略,人被当作被动且有待加工的客体,被当成工具、物,而不是当作人看待。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卡拉汉在《教育与效率崇拜》一书中就生动地描述了美国学校管理人员如何采用商业、企业界的经验和做法,强调效率,降低单位成本,严格运用统一的标准工作程序,一分钟一分钟地利用每一天时间的例证。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学校管理着重追求的是人之“如何生存”的技能,却将人之更为重要的精神性追求淡化,其所见的只是人的“物性”,而非完整的“人性”,导致学校教育的异化,教育活动被当作经济活动来进行。因为学校管理是针对“人”的管理,是为了人发展的管理,所以学校管理活动就应尊重人、尊重人性,这不但是开展学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足点,也应该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逻辑起点。

    公正:现代学校管理的价值观

    公正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基本价值,正如约翰·罗尔斯所指出的那样,“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正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所以,没有教育公正做支撑,社会公正的实现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就应体现公正的原则,现代学校管理也应成为一种公正的管理。

    一定程度上,学校掌握着为受教育者提供何种教育的权力。那么,学校管理所体现的价值观,就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能否公正地享有受教育权。依据外因性标准来分配受教育权的学校管理,通过金钱、权力、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来决定是否接纳受教育者。特别是在

    “优质”学校,这种现象越演越烈,“择权教育”“论价施教”不断出现,“现实使我们发现,拥有优势资源的学校近年来的一些微妙变化,即对财源的关注已逐渐取代了对生源的关注;对社会关系的关注已逐浙取代了对教学关系的关注”。(上官子木浯)既没有金钱又没有权力的普通家庭子女则被排除在外,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尽管中央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出台了多项政策,而且将其作为城市免费义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解决,可是很多城市优质公立学校并不能给予农民工子女平等的待遇。许多重点学校不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纳入招收范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身份大多被界定为借读;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单独编班;不单独编班就单独编组:在排座位、评奖、评优、考试竞赛、文体活动、入队入团等方面存在歧视。这种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是以某些人或者某部分人的利益为起点,将学校教育所应追求的公平、正义等价值抛弃,不但使教育公正无法实现,而且也使社会不公进一步加剧。择校问题、校际均衡问题始终备受诟病的原因也在于此。

    公正不仅是现代社会追求的基本价值,也是学校教育至为重要的功能和价值追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社会使命,学校管理作为实现教育公正进而实现社会公正的现实基础,应该是公正的,这是现代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包容:现代学校管理的品格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教育管理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境遇,也面临着课程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信息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面对这一系列的挑战,如果采取逃避、封锁的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封闭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惨痛的,所以,教育管理理念与方式就应做出相应的调整,要以“包容”的心态开放自己,同时积极地吸收、引进其他领域的优秀成果。同样,现代学校管理只有是“包容”的,才能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进而变“挑战”为“机遇”。学校管理的包容性表现在:

    其一,参与性。学校不仅是校长的学校,更是教师、学生的学校,它是一个“共同体”,学校功能的实现,学校使命的完成都必须建立在全体相关成员共同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学校理解为学习共同体、同辈的共同体、关怀的共同体、全纳的共同体、探究的共同体等。学习共同体中,学生和学校共同体的其他成员负担着思维、成长和探究的义务;全纳的共同体中,各方面的差异被调和成一个相互之间有共同特定关系的相应的整体……,不论是哪种共同体都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至为关键。因为教育活动的进行,如果没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共同努力,即使一方“竭尽全力”,效果也肯定不会是最好的。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实施对象,教师是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及其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如果学校管理缺乏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就无法顺利地进行。只有学校管理是包容性的,将学生、教师容纳其中,学校才能成为一个共同体,才能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其二,开放性。学校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分子不可能存在在真空当中,必须以社会的支持为前提条件。家长、社区组织是学校服务的对象和教育者的一部分,他们不仅直接感受着学校的教育活动,而且也直接参与到教育活动之中,倾听他们的声音对学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再者,学校管理只有容纳家长、社区组织,才能使学校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才能被社会认同。另外,教育资源的缺乏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巨大障碍,全球化的背景下,来自他国的竞争也势不可挡,学校之间只有打破各自为战的格局,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才能提高教学的品质,提高我国学校教育的整体竞争力。

    其三,吸收性。由于现代学校管理尚处于探索之中,而且中国特有的国情背景也增加了学校发展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因此,中国现代学校管理对其他领域的借鉴就在所难免。尤其是学校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借鉴仍然很重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管理不可能完全抛弃企业管理模式。以工业管理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仍然会对我们的教育管理研究产生巨大影响。此外,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教育教学活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教学资源大大丰富,还使学校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学校管理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也是十分必要的。

    自主:现代学校管理的个性

    学校是教育活动的直接载体,对民族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另外,学校教育还肩负着维护社会正义,实现社会公平等重要的社会责任,不管是为民族素质的提高奠基,还是社会正义等社会责任的实现,都要以高标准的学校管理为基础。首先要求学校要变被动为主动,由“绝对服从”式的学校管理变为“自主”的学校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受制于政府,学校管理是一种“等”的管理,学校的招生计划、课程安排、教材的使用、教学及学校发展等种种事务都是由政府亲自操办,学校完全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学校与政府之间更像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虽然此种管理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为既没有权力可用又没有责任可担,学校既无动力又无能力,所以导致了学校效能的低下。再者,学校被动接受式的运行模式,不仅造成教育主体“惟命是从”的依附性格,丧失了教育的专业自主精神,而且还造成了教育成本不断提高而教育质量却不断下降的反差。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使学校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学校管理的自主。

    实现学校管理的自主,就要给予学校充分的办学权力。学校应该能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合理地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自主地面向社会,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政府则可以根据自身的角色特征,从宏观的政策、规划、资助、督导等方面对学校实行“影子控制”,以确保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近年来,教育权力分散化改革为学校管理自主性的增强提供了契机,尽管越来越多的“校本”造成了负面效应的出现,可是保障学校充分的办学权,实现学校管理的“自主”却是不可缺少的。

    柔性:现代学校管理的气质

    诚如上文所述,人是教育的核心,学校管理的重心是人而不是物。虽然企业管理也有向“人”的管理发展的趋势,但是最终目标仍然要同归到物的管理之上,物的管理仍然是其根本之所在,否则企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实际意义。因为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对利润的追求,而物的管理是实现企业利润的前提条件。正是学校与企业之管理对象的差异,造成了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方式卜的不同,学校管理更应该是柔性的。

    “教育是一种精神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精神沟通,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产品是精神产品,而且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是精神世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硬性的规范、“规则对人的精神活动是无能为力的,因为精神活动是内隐的,他人无法把握、无法评价”(褚宏启语)。再者,就像罗伯特·J·斯塔托特所指出的,学校“在很大程度上……规模太小,不适合用管理或组织中谈论的那些权力方面的捕象词汇。譬如,我们不会说家庭首席执行官(CEO),也不会担心控制幅度问题或实际的生产率。此类术语在一个家庭环境中听起来显得矫情做作。学校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感情和着眼点上更接近于家庭而不是大型企业。”因此,硬性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是难以奏效的,学校应该实施柔性的管理。实施柔性管理不仅是出于学校组织及其管理的特殊性,而且也是出于柔性管理自身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学校文化建设之所以受到推崇也在于此,“建筑物建立起来之后,你看不到它的柱子、横梁与钢筋,但是少了它们,建筑物就会倒塌。文化对于学校教育质量来说就是这样”(杨全印语)。托马斯·J,萨乔万尼认为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应当是领导实践的首要基础,与技术一理性权威,心理权威、科层权威相比,道德权威更能“在充分的广度和足够的深度上开启人的能力和意愿”,“它能唤起家长、教师、学生那种得到激励和受到鼓舞的回应,而这种回应将使学校工作有效,使学生成为有作为的人”。总之,柔性管理不仅更适合于学校组织的特殊性,而且柔性管理对学校发展来说也是一种更有效、更重要的管理。

    虽然现代学校管理是开放的、包容的,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改革却不能是“拉山头”式的,不能将各种各样的“革新”一股脑地引入学校管理之中,“出路并不是爬上山头把更多的革新和改革引入教育系统。我们需要一张不同的处方,以便抓住问题的核心,或者说达到另一个山头”。所以,现代学校管理不论如何改革都不能偏离其本源,必须保持其本性,抓住其核心。

    推荐访问:论理 学校管理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