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新闻报道的三要素3篇

    时间:2022-09-2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新闻报道的三要素3篇新闻报道的三要素 ·242·总第232期《戏剧之家》2016年第08(下)期综观当前的新闻报道作品,大都采用第三人称的口吻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报道的三要素3篇,供大家参考。

    新闻报道的三要素3篇

    篇一:新闻报道的三要素

    iddot;242·总第 232 期 《戏剧之家》2016 年第 08(下)期综观当前的新闻报道作品,大都采用第三人称的口吻进行叙述,这种叙述方式向受众展示了新闻严肃、庄重的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报道只能使用一种人称,使用第一人称也并非新闻报道的禁区。新闻有其轻松、活泼的一面,“新闻是最新发生的人们未知、欲知、应知的事实的报道。” [1]该定义中提及的“人们”正是新闻报道中的服务对象,有“人”,就该有“人情味”,使用第一人称进行新闻报道,将记者自身代入新闻事件中,直接参与其发展、演变的过程,是新闻作品人情味的体现,更能增强新闻受众的参与感。此外,在愈演愈烈的行业竞争中,记者为了在竞争的浪潮中不被淘汰,就需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利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新闻报道,而第一人称的笔法正是记者创新意识的体现。一、对于受众而言,第一人称笔法增强了新闻报道的亲切感、参与感“人”是新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的“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新闻报道的服务对象——受众,另一部分是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不同媒体、不同记者每天报道不同的新闻,其直接目的就是将其展示给受众,让受众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学习知识、增长见闻,或者放松身心。由此看来,记者和媒体的着眼点应当是受众的需求。满足受众的信息、知识需求,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报道这些内容,是制胜的法宝。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自然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而是集趣味性与人情味于一体。采用第一人称笔法的新闻报道,正是这种方式的体现,娓娓道来的新闻事件更能增强受众的参与感。《一个军人遇到的冷嘲与敬重》这篇新闻报道曾获“中国新闻奖”,不仅在选取典型细节方面可圈可点,值得一提的是,全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生动具体地刻画人物形象。“我一边走,一边不住地安慰自己:在边防山沟里,大锅馒头、米饭吃了二十多年了,好歹现在也是个团级干部、空军中校,今天这餐饭破费点,也算是庆祝军人的节日吧。” [2]该句用自述的方式刻画赵红军同志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立体化。“我异常愤怒,血管都要爆裂了,咽了口唾沫,拳头攥出了汗,终于忍了。” [3] 自述式的动作描写使受众如临其境,增强了其参与感。受众关注新闻报道,不仅关注事实本身,更加关注事实中出现的人物,比如新闻事实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前后的变化或者某政策对受众产生的影响等,受众需要看到的并非干巴巴的事实,而是事实中的“人”。使用第一人称笔法写新闻,使新闻事实中出现的人物更加鲜活,记者甚至可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事物以生命,让原本没有生命的事实主体说话,拉近新闻报道与受众的距离。二、对于记者而言,第一人称笔法体现了其创新意识随着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不断寻求转型出路。在媒体竞争化的大潮中,创新意识的作用显得愈加重要。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需要不断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分析受众群体不断变化的需求,对于记者而言更是如此。面对同样的新闻事件,不同的媒体派出不同的记者进行采访、写作,记者需要根据所属媒体的立场进行立意,接着进行具体写作。面对重大新闻事件时,动辄千家媒体同时采写,在阐明事实的同时,必须彰显特色才能吸引到更多受众,这给了记者极大的压力。不仅在立意上可以选择多个角度,在阐述新闻事实时,也可以换一种方式、语气,此时第一人称笔法的运用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三、运用第一人称笔法进行新闻报道时需注意以下问题(一)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无论第一人称笔法还是第三人称笔法,真实性必须放在首位。这就要求记者在运用第一人称笔法时就事论事,只报道发生过的具体事实,对信源提供的信息进行再三核查,并且在运用拟人化手法时不要进行“合理想象”。(二)保证新闻的客观性。第一人称笔法只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手法,在报道方式上与第三人称有所不同,并不会影响报道内容本身。记者在运用时,切忌在用词中有意或无意地加入个人感情色彩。新闻报道无论怎样表达出来,必须客观中立,这是原则。(三)由新闻当事人进行审核。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运用第一人称笔法之后,必须将成稿送往当事人处审核,尤其是报道中的典型事实和具体细节,提醒当事人仔细审核,保证做到对新闻事实的彻底还原。参考文献:[1] 何梓华 . 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报社 .2008.32.[2][3] 赵红军 .“北国之春”酒楼——一个军人遇到的冷嘲与敬重 [N]. 解放军报,1994-2-26.新闻报道中的“第一人称笔法”冯梦瑶【摘 要】运用第三人称报道新闻是媒介的常规写法,而打破常规、培养创新意识是记者和媒体在竞争浪潮中获胜的法宝,在新闻报道中运用“第一人称笔法”就是创新意识的体现。第一人称笔法,以“我”的口吻将新闻事实娓娓道来,不仅增加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还能拉近受众与报道之间的距离,但在具体运用中,要注意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关键词】第一人称;亲切感;参与感;创新意识;真实性;客观性;审核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242-01(西北师范大学 传媒(新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篇二:新闻报道的三要素

    构成“三要素”中人是主要因素

      这些年来,国家对安全工作够重视了。中央领导们多次对安全工作做重要指示;从中央到地方有关抓好安全工作的法规、文件着实下发了不少;仅每年一次的全国“安全生产周”活动就连续进行了十一次;新闻媒体关于安全方面正反事例的报道不计其数……。可是,纵观整体安全状况并无明显好转,各类重大、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上升的趋势。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对这个令国人担忧和深思的的问题,可以说每个人都能找出几条原因。但可以肯定地说:其主要原因在“人”本身。

      本企业内部,人们常说: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是构成事故的“三要素”。但是三者中,物和环境相对来说较稳定,而人却是最活跃的。人是操作物、改变环境的主体。因而“三要素”中人是主要因素。所以,紧紧抓住“人”这个主要因素,努力提高各层次人员的安全素质,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关键。

      从近年来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和基本规律有以下几点:(1)操作者思想麻痹、忽视安全。这些人一般参加工作时间较长,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比较熟练,自以为操作有把握,过于自信,结果反倒出了问题。例如:一位年过 50 的老工人,在按下了圆锯的停止按钮后,竟然忘记了锯片还在转动,导致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虎口处被锯开。(2)违章、冒险蛮干。此种情况多发生在临时性、突击性的工作中。应当说这些人是懂规程的,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危险,但总感到按规程干太麻烦,因急于求成,忽视了必要的安全措施,从而酿成了事故。(3)劳动纪律松懈,工作拖拖拉拉、

     嘻嘻哈哈,从而造成事故。有一位入厂不久的青工,活泼好动,非常顽皮,工作时间串岗寻开心。他趁一女工站起取产品时,将其椅子偷偷抽走,使这位女工坐空,造成尾骨骨折。(4)实行分厂制以后,分厂人事调动权力增大,再加上市场原因,突击性的生产任务较多,工人变换工种较频繁。由于变换工种安全教育跟不上,工人在不熟悉工种操作规程的情况下急于上岗操作,导致事故发生。(5)生产不均衡,作业环境不良。由于产品出现短、平、快的新情况,许多产品形不成批量,而且工艺要求变化多,这样就容易造成生产节奏杂乱的局面,在这样的局面下进行生产活动,发生事故就不足为奇了。(6)徒不学、师不教。这是近年来企业里出现的一种见怪不怪的“怪”现象。由于徒工不愿学技术,师傅也不愿传教,许多年轻人没有真正掌握安全操作技术。这样,就造成一些人安全知识贫乏,而遇险后又无相应的有效措施,发生事故也就成为必然了。(7)男职工发生事故多。男职工数量较女职工多,而且从事重体力、危险性较大、复杂性较高的工作的人数较多,加之男职工做事相对粗心些,并且有烟酒嗜好的人较多,烟酒进入人体,既增加了有害物质的吸收,又会引起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甚至造成情绪失控,加大了发生事故的机率。

      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机制问题,有管理问题,也有技术问题等等。但归根结底是人的安全素质问题。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实现以人为核心的管理,要做好此项工作,首先必须研究和掌握人的行为规律。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可以了解到:各类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密不可分。因此,只有找出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并从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入手,辅以强有力的监督、检查、考核手段,才能达到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预防各类事故发生的目的。

     作业者安全素质的高低是生产现场违章行为多少和人为造成事故隐患多少的决定因素。作业者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生产现场脏、乱、差及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当高度重视生产现场的管理工作。现场管理工作的好坏体现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没有一个好的生产现场,就不会有好的产品市场。通过强化现场管理、可以减少违章行为、排除事故隐患、降低事故频率、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上一新的台阶。

      提高人的安全素质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安全教育和培训。但是,安全教育决不可一劳永逸。因为:只要有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就会有潜在的危险因素,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更新设备、原材料和工艺。这样,职工就会不断地碰到安全生产方面的新课题。因此,安全教育培训应当是长久的,持之以恒的。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一般都选择了与本企业相关的规程、条文和案例等。这一点无可指责。但是仅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职工每天在本企业只有 8 小时,而包括双休日在内的大多数时间是在企业之外。试想,如果职工在家中突遇地震应如何逃生?如在公共场所突遇火灾等灾难应如何自救和互救……问题看似简单,但确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中,不可知不可测的危险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国人由此付出的代价也实在是太大了。

      综上所述,提高全民族的安全素质,营造全社会的安全氛围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必由之路。如果人安全素质低下,即使安全法规再完善,生产环境再优越、设备设施再先进,安全也只是一句空话。企业职工也只有全面理解了国家和企业“要我安全”的深切关怀,才能有发自内心的:“我要安全”的呐喊,只有人人都能做到“我会安全”,才能确保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

     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中央、区、市、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我对个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理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抽时间和挤时间学习上还不够自觉,致使自己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些欠缺。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多,有时不耐心、不耐烦、不耐久,实则是缺乏学习的钻劲和恒心。学用结合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写文章、搞材料有时上网拼凑,求全求美求好看,结合本单位和实际工作的实质内容少,实用性不强。比如,每天对各级各类报纸很少及时去阅读。因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工作标准不高,唱功好,做功差,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是服务不深入不主动。工作上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围绕中心、协调方方面面上还不够好。存在着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比如,到乡镇、部门、企业了解情况,有时浮皮潦草,不够全面系统。与基层群众谈心交流少,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一线情况,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全不深,“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工作执行力不强。日常工作中与办公室同志谈心谈话少,对干部思想状态了解不深,疏于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出台了公文办理、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但执行的意识不强,有时流于形式。比如,办公场所禁止吸烟,这一点我没有严格执行,有时还在办公室吸烟。

     四是工作创新力不高。有时工作上习惯于照猫画虎,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和患得患失心理,导致工作上不能完全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去干,缺少一种敢于负责的担当和气魄。比如,做协调工作,有时真成了“传话筒”和“二传手”,只传达领导交办的事项,缺乏与有关领导和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中,有时忙于具体事务,到基层一线调研不多,针对性不强,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而调研,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士气”。往往是听汇报的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比如,对县委提出的用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搞调研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做到。即使下基层,有时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让看什么看什么,让听什么听什么。在基层帮扶工作上,有时只注重出谋划策,抓落实、抓具体的少,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小问题关心少、关注不够。

     六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自认为在办公室工作多年,已经能够胜任工作,有自满情绪,缺乏俯下身子、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态度。对待新问题、新情况,习惯于根据简单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创新不足,主观上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七是对工作细节重视不够。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存在抓大放小,不能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里、知外,有时在一些小的问题上、细节上没有做好,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偏差。

     八是工作效率不是很高。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有时拈轻怕重、拖拉应付、不够认真。存在不推不动、不够主动,推一推动一动、有些被动。比如,文稿材料的撰写,有时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思考。有时也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完成,质量也难以保证。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跟踪、督导的不够,不能及时协调办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认真反思和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自己没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具体应对上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碍于情面随波逐流。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方面,把工作当成硬任务,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对政治理论学习投入的心思和精力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由于乡镇工作比较辛苦,从基层回到机关工作后,产生了松口气的念头,有时不自觉产生了优越感和骄傲自满的情绪。听惯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之声,深入基层少,对群众的呼声、疾苦、困难了解不够,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自己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就行了,而未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做好工作应有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三)忧患意识不强。只是片面看到了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缺乏,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敢于冲锋、勇于担当的锐气有所弱化。有做“太平官”的意识,身处领导岗位,求新、求发展意识薄弱,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勤政廉洁意识有所弱化。随着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降低了约束标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些淡化,对奢靡之风的极端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诚然,造成自身存 在问题的原因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如自身的固化思维方式,缺乏居安思危的深层次思考等。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关键在于“洗澡治病”、解决问题。本人决心从党性原则出发,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强有力措施,立行立改,取得实效。

     (一)求真务实 办公室主任作为承上启下、协调全局、沟通内外的重要角色,要立足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情况,以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品质做出表率。

     一是增强大局意识。要站在全局高度想问题,立足本职岗位做工作。要注重换位思考,真正做到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及早提出比较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二是增强超前意识。要认真研究领会组织意图和领导思路,围绕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可靠依据。要广泛搜集资料,研究各乡镇、机关单位的新情况、新经验、新做法,借“他山之石”来攻玉,为领导提出决策预案。因此,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赶前不赶后,尽可能早半拍、

     快半拍,提高敏感性,增强主动性。唯其如此,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参谋”才能参在点子上,“助手”才能助到关键处。

     三是增强创新意识。要强化服务理念,做深、做透、做好服务工作;要以协调、配合作为服务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做到服务不越位;要围绕解决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服务,切实通过服务和协调把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解决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勤政为民

     办公室既是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执行部门,也是督促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监督部门。破除官僚主义,勤政为民应当做好“四件事”。

     一是善于走进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各项工作能够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破解“官僚主义”,依靠的依然是人民群众。工作中,要力戒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老爷”做派,多与群众接触,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养成问计于民的好习惯。

     二是勇于解难事。务实从严,是每个党员干部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要把这种态度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去,要戒除贪图淫逸、讲求舒适、怕吃苦、饱食终日、碌碌无为的不良作风,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到为官一任,作为一方。

     三是简化办事程序。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尽最大可能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办事速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勤俭从政,效率为先。

     四是接受监督。联系群众更要相信群众,加强民主更要多听民声。工作中时时处处应该考虑到群众利益,自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工作开展得更有人气和活力。

     (三)艰苦奋斗

     要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配备、公务接待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落实不赠送、不接受礼品的规定,切实解决违反规定和超标准享受待遇的各...

    推荐访问:新闻报道 三要素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