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当前国际形势感悟心得9篇

    时间:2022-08-2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当前国际形势感悟心得9篇,供大家参考。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当前国际形势感悟心得9篇

    篇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当前国际形势感悟心得

    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身份的变迁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史志钦【 摘要 】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从国际格局来看 ,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深

     入发展 , “ 多极 ” 之间的力量对比日趋平衡 , 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 。

     西方经济体深陷"新平庸 ” ,

     而一些新兴经济体显现出了强势的增长速度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多边主义受到挑战 , 全球治理比

     以往更加复杂 。

     从中国自身发展来看 " 中国在国家身份 、 国际责任观和全球治理等方面出现显著

     变化 。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中 • 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 ” , 会继续加强国际发展合作

     并不斷深化改革开放-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以及加强在全球治理的话语权 。【 关键词 】

     大变局

     国家身份

     全球治理【 屮图分类号 】

     D5()

     【 文献标识码 】

     A[ DOI

     ]

     10.16619/j.cnki.rniltxsqy.2019.07.002“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是中共中央对国际形势的重要判断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 “ 当今世界正处于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 这是我国对世界格局长期战略研判的延续 。

     2007 年 10 月 ,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

     “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 ; 山 2012 年 11 月 ,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 , “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

     复杂变化 ” ; ^2017 年 10 月 , 党的十九大报告更进一步深刻论述 , “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

     期 ” 。

     ⑷虽然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发生变化 , 但是世界经济周期的新一轮波动 、 黑天鹅事件

     的频繁出现 、 南北经济差距的逐渐拉大等不确定性因素极大增加了国际格局的不确定性 。

     伴随着中国经

     济的发展及不断深入参与全球化进程 , 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的发展相互交织 。

     从历史经济周期的波动和

     节律可以窥探出 , 现在既是 “ 中国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 , 也是中国面对国内外风险和挑战最多的时

     期 。

     唯有深刻认识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的历史脉络 、 发展规律和内在特点 , 方可准确判断国际格局发展

     趋势 , 正确认识中国自身定位 , 才能抓住机遇 、 规避风险 、 迎接挑战 , 在实践中探索出 “ 两个一百年 ” 与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的最佳实现路径 。“ 百年人变局 ” 的呈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科学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 交通运输 、 信息通信 、 数据处理等领域史志钦 -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 " 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

     研究方向为中欧关系 、

     比较政党与政府 、 社会民主主义 。

     主要著作有 《 全球化与欧洲社会民主党的转型 》 《 全球化与世界

     政党变革 》 等 。AFR201?

     I

     FRONTIERS

     I

     13

     網油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IMPORTANT

     ISSUES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 人类的地理空间与时

     空限制被打破 , 不同国家 、 不同地区间的经济交

     往 、 政治对话 、 文化交流愈益密切 , 国际分工 、

     对外直接投资 、 国际贸易等也呈现出新的发展特

     点 , 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市场 。

     全球市场的

     形成加快了资本 、 技术和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在

     全球的自由流动 , 推动了全球金融市场 、 国际分

     工格局和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逐步完善和升级 , 加

     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 但同时也衍生出

     技术垄断 、 环境破坏 、 失业增加等导致逆全球化

     的不稳定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 , 国际体系 、 国家个

     体 、 非国家行为体的短 、 中长和长经济周期都经

     历了深刻变化 ,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相应地发生

     剧烈变动 。

     政治格局多极化加速推进 , 各国经济

     实力对比变化导致竞争与合作并存 , 全球治理体

     系与多边合作受到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挑战.

     国家安全所涉及的领域外延不断延伸扩张一 这

     些都预示着国际格局已经进入大分化 、 大变动 、

     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呈现出新态势 , 新兴经济体和

     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 。

     20 世纪 80

     -

     90 年代 , 东

     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结束了国际格局长达半个多世

     纪的两强争霸局面 , 美国凭借其超强的综合实力

     成为全球超级大国 , 国际格局呈现 “ 一超多强 ” 的

     实质单极特征 。

     与此同时 , 新兴经济体 、 发展中

     国家及其他处于发展边缘地带的国家在经济全

     球化中得到迅速发展 。

     在世纪交替的前后 20 年

     间.除了传统欧洲强国的复兴 , 最引人注目的是

     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 。

     据最新统计 , 发展中国

     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

     接近 40%, 这些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

     达 80% 。

     ⑷伴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 , 发达国家和

     新兴经济体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

     逐渐均衡 , 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

     话语权 、 政治影响力也得到快速提升 。

     从在联合

     国代表权的提高 , 至 U20 国集团 ( G20 )

     峰会的升

     格 , 再到 “ 金砖国家 ” 由政治性概念落地为有影响

     力的多边合作机制 , 以及东盟 、 非盟等地区合作

     机制作用的不断加强 , 都呈现出国际社会朝着多

     极化方向发展 。多极中的主要力量对比也出现明显改变 。

     虽

     然美国的综合国力仍然是世界第一 , 但在

     之后其独自掌控国际局势的意愿和能力明显下

     降 ; 欧盟作为集欧洲之力的重要国际力量 , 因

     欧债危机 、 难民问题和英国脱欧等而变得危机

     重重 ;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通过国际

     政治对话和经济合作 , 极大地提高了其在国际政

     治 、 世界经济等领域的影响力 。

     尤其中国 , 在被

     美国明确为 “ 战略性竞争对手 ” 之后 , 又被欧盟列

     为 “ 系统性竞争对手 ” 及 “ 经济竞争对手 ” , 这显示

     出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经济全球化不平衡发展导致逆全球化趋势 。

     冷战结束后.国际环境长期处于总体和平与局部动

     荡的态势 , 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

     境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逐渐取

     决于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融入程度 。

     与前一个百

     年相比 , 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生产要素得到了更加

     合理 、 充分和高效的配置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通过国际分工 、 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重新塑造

     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格局 , 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

     高 , 社会财富积累快速增加 , 全球产业价值链更加

     完善 , 世界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新高度 。同时 , 经济全球化所衍生出的不公平问题导

     致逆全球化现象的出现 。

     因经济全球化发展不均

     衡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 国际社会呈现出了 “ 一荣俱

     荣 、 一损俱损 ” 的局面 。

     在国际社会 “ 资源优化配

     置 ” 的背后 , 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某些产业 、 群

     体受到的不同程度的冲击 。

     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

     催生了西方民粹主义回潮 、 极右翼政党力量上升

     和极端恐怖势力盛行 , 全球经济的下行趋势致使

     不稳定因素加剧了国际格局的不确定性 。

     全球化

     给发达国家带来了就业困难 、 收入差距扩大和文

     化冲突等间题 , 是当代西方民粹主义兴起的导火

     1 4

     |学术前沿 I

     2019.04 上

     索 。

     顶右翼民粹主义者认为 , 这些问题是由政治

     精英推动的 “ 畸形发展 ” 的经济全球化所致 , 只能

     通过反全球化的方式来解决 , 通过实行经济保护

     主义 、 政治保守主义来回应中下层民众的利益诉

     求 , 减弱多元的社会文化带来的身份认同冲突 。有着商人本性的美国总统特朗普 , 其一系列

     违背常规的言行举止背后 , 体现的是保守主义和

     民粹主义相结合的政治理念 。

     凶特朗普认为 , 经

     济全球化让太多的国家 , 尤其中国 , “ 占了美国便

     宜 ” 。

     他对其他国家是否实行美国式的民主制度并

     不执着 , 但是不能容忍 “ 免费搭美国便车 ” 的国家 。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抬头 , 全球治理体系

     与多边机制遭遇冲击 。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 国

     家处理自身问题也需要联合多个国家共同行动 。

     实践证明 , 多边主义对于扩大国际共识 、 促进国

     际合作具有积极作用 , 有助于推动国际问题的协

     商解决.因此成为当今国际格局发展的重要助推

     器 , 切不仅是当今国际体系的建构基础 , 也是全

     球治理的重要途径 。全球治理打破了国际关系中以国家为中心的

     体系 , 倡导治理主体多元化 。

     但在这个体系中 ,

     大国仍然是全球治理体系中最重要的主体 , 大国

     合作也是多边合作的关键 。

     但是 , 长期以来发展

     中国家在全球治理的话语权与其自身在世界经济

     中的体量并不相符 ; 而在多边合作机制中居主导

     地位 、 掌控治理规则制定权的西方大国为了保持

     其优势地位 , 不仅限制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治理

     体系 , 还逃避自身应该承担的治理责任 。

     例如 ,

     受部分发达国家的阻挠 ,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迟迟得不到提升 。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 , 美国对现有多边机制

     不满 , 更加偏向以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双边形式

     进行国家间合作 。

     美国在特朗普任内开启了一系

     列涉及各个领域的 “ 退群 ” 行动 , M 这样的行为体现

     出美国对维持全球治理中主导权的 “ 意愿不足 ” 。

     相对于以往在干预主义和孤立主义时期坚守的道

     德优越感 , 如今的美国 “ 主动放弃道德高地 , 将短

     期经济利益置于维持自由主义世界秩序和国际领

     导权之上 ” 。

     a国际安全挑战多样化与碎片化 。

     和平与发

     展的主题没变 , 但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 , 国际社

     会中各种行为体逐渐增多 , 不稳定因素大幅增

     加 。

     当前全球安全挑战日趋多样化和碎片化 , 世

     界安全格局出现更多新变化 。

     对于中国而言 , 一

     方面 , 出现全球范围内单一威胁的可能性愈发

     下降 , 大国之间的博弈竞争直接体现为安全对抗

     的可能性很低 ; 另一方面 , 以大国博弈为背景的

     全球安全问题愈发多样 , 种族 、 族群 、 宗教信众

     等次国家群体认同的变异发展在全球范围不断升

     温 , 相关问题恶化所衍生出的极端恐怖 、 分裂活

     动此起彼伏 、 相互呼应 , 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的安全背景 。美国将战略重点从打击恐怖主义转移到与中

     国 、 俄罗斯的长期战略竞争 ; 美俄分歧加大.特

     朗普与普京的对话并未改善双边关系 , 美国单方

     面终止了 《 中导条约 》 ; 在中东和东欧 , 中东 、

     叙利亚 、 乌克兰等问题使欧洲 、 美国 、 俄罗斯之

     间的关系紧张 , 影响亚欧大陆的稳定与发展 ; 在

     东亚 , 南海问题影响着日本 、美国 、 中国和东南

     亚国家之间的关系 , 美日澳印四国推岀的印太战

     略试图加强联盟合作以针对中国 。全球化使科学技术快速变革 、 大规模扩散 ,

     安全冲突蔓延到多个领域 , 并改变了战斗形式与

     演变速度 。

     科学技术直接决定军事战略优势 , 国

     家安全问题不再局限于政治 、 军事领域 , 逐渐延

     伸到经济 、 生态 、 社会等层面 。

     恐怖主义和极端

     主义不断发酵 , 传染性疾病跨越洲际传播 , 全球

     变暖导致生态危机频发 , 网络骇客威胁各国网络

     信息安全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现有国际规则不断

     受到冲击 , 多边机制面临严峻的挑战 。“ 百年大变局 ” 之中国定位1941 年 , 美国 《 时代 》 杂志主编亨利•卢斯宣AFR

     2019

     I

     FRONTIERS

     I

     15

     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IMPORTANT

     ISSUES称 , “ 美国世纪 ” 已经来临 。

     2010 年.英国学者马

     丁•雅克出版的名为 《 当中国统治世界 :

     中国的崛

     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 》 一书广受关注 。

     诺贝尔奖

     经济学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兹于 2015 年撰文指

     出 , “ 中国世纪从 2015 年开始 ” 。

     此后 , 有关 “ 中国

     世纪 ” 的话题不断被外媒探讨 。

     更有甚者提出了中

     美共治 ( G2 )

     的概念 。

     虽然以 “ 购买力平价 ” 理论

     计算出来的 “ 中国世纪 ” 有些夸张 , 中国领导人也

     并不接受 G2 的概念 , 但由此足以看到国际社会在

     这个百年对中国角色与定位的重视和期待 。回顾百年历史 , 近代中国一直在苦苦探索真

     正属于自己的国家身份定位 。

     迄今为止 , 中国的

     国家身份仍然处于不断地追求和塑造之中 。

     国际

     格局的变化和国家实力的升降是影响国家身份变

     迁的主要因素 , 而身份的变迁又极大地影响了中

     国的外交战略 , 所以中国的国家身份体现了中国

     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 见证了中国的百年发展 。中国国家身份的演变 。

     自 1949 年新中国成立

     以来至今 ,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身份定位随着国

     际格局和自身实力的变化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 :

     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 、 革命的第三世界国家 、 积

     极参与国际社会的发展中国家 , 以及国际社会的

     负责任发展中大国 。

     在不同的阶段 , 中国在国际

     社会中的身份定位不同 , 其对外行为也不相同 。在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阶段 , 中国要立足

     于国际社会 , 首先要争取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 ,

     自然会采取一系列倾向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战

     略 。

     处于冷战的大背景 , 中国不得不选择意识形

     态鲜明的国家身份 , 但是作为新生的国家 , 其还

     要在国际社会争取更大范围的支持 。

     所以 , “ 与

     不同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之间的和平共处作

     为 “ 一边倒向苏联 ” 的补充 , 成为当时中国主要的

     对外政策 , 同时也为中苏同盟破裂后中国将自己

     定位为 “ 第三世界国家 ” 提供了基础 。

     虽然 “ 三个世

     界 ” 理论于 1974 年才提出 , 但是从 20 世纪 60 年代

     中苏同盟开始破裂之初到后来破裂愈演愈烈 , 社

     会主义国家的...

    篇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当前国际形势感悟心得

    心得体会‐‐‐‐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党课是提高预备党员思想觉悟,了解实事动态的好方法,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大学第 88 期预备党员培训。这期党课的主题是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通过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晨教授精彩的演讲,进一步提高了我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认识,对我们党所做出的决策更加有信心。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会越来越强大,中国在国际上扮演的角色也会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和平离不开中国。目前国际的局势存在多个方面,首先国际局势的总体是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但局部地区的局势比较严峻。我相信世界上所有的人民都是爱好和平的,这也是世界局势总体趋于和平的重要原因。纵观国际全局,国与国之间还是多以合作为主,虽然也伴随着争端的发生,但这不影响两国之间的合作。毕竟国家的发展才是两个国家的最终目标,我相信每一个国家元首所做的决策都不是为了把自己的国家推向经济衰败的深渊的,所以,只要是对国家的发展有利的,那么都将成为两个国家合作的开端。另外各个国家之间也开始有了更多的文化交流,能够增加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国家间的合作。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意识形态以及整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的不同,使得国家间已存的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没有消失,但是有所缓和。国际形势的另一面就是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目前国际局势的第二个方面是霸权主义,霸权主义直接间接地引起、激化或加深了当今世界的许多地区性冲突、动荡和紧张,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霸权主义在我看来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强行干涉别国内政,把自己的价值观强行的施加给一些弱小的国家。霸权主义是与人民的意愿相违背的,没有一个国家想任别的国家摆布,而之所以霸权主义依旧存在,那是利益在作怪,各取所需,正是这些国家的勾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国家之间应该和睦的相处,而不应该去侵略其他的国家,干涉别国内政,非正义的战争绝对是以失败告终,霸权主义也会一直被世界人民所唾弃。当今国际局势的第三方面是恐怖主义活动,近年以来,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使得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在昆明事件发生之前,我总觉的恐怖主义事件只会发生在西方国家,在自己的脑海里,那些大胡子都是为了复仇才发动恐怖行动。但仔细一想,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肯定是涉及到双方的利益。还有一部分是宗教的问题,这个问题上我的看法是,之所以有些一些国家会频繁的发生战乱,恐怖活动,宗教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中国是一个信仰自由的国家,政治和宗教是分离的,换句话说,中国不是靠信仰让大家安稳的聚集在一起接受政府的管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惠民政策,让人民自愿的聚集在党的领导下,这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再回到那些战乱的国家,由于宗教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导致的政见不同,进一步导致国家的分裂。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民族捍卫着自己心中的神圣,捍卫着自己的权利。中国有句古话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有效的反恐措施应更多的倚重一些别的非军事手段,消除恐怖主义更有待于经济和社会政策的配合,而不能只将反恐斗争看作为军事斗争。只有人民生存的权利得到捍卫,人民生活的幸福快乐,恐怖活动才会真正的消失。21 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中国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国家,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开放政策的重点亦在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的任何风云变幻都与中国的发展与稳定息息相关,所以我国必须致力于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并且在国际舞台上,我国不仅要争取话语权,充当游戏的参与者,还要努力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毕竟在别人建立的体制下,永远最多只能喝汤却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比如经济领域,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都是中国跳出现有世界经济格局的良好契机。中国需要抓紧各种机遇,不断加强参与到有关于自身利益的国际事务处理中去,乃至自己建立或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体系与制度最后,通过党课的学习,我开阔了眼界,更加清晰的把握了当今国际形势,并且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充满了信息,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会更加的强大,中国会越来越被世界所需要。

    篇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当前国际形势感悟心得

    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 读后感- 读懂百年大变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大变局,既包括世界,也包括中国。就世界而言,变的是格局、秩序、体系;就中国而言,变的是实力、地位、影响力。百年大变局是历史性的巨变,因此,分析和认识这些巨大变化时紧密联系中国之变,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于近期出版了《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一书,我们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蕴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等多位专家学者,就“百年大变局”中国和世界的关系、科技创新、影响大变局的变量因素等多个话题进行了探讨。

     1、百年大变局的核心问题是变

     ●百年大变局包括哪几方面的变化?

     ●百年大变局的未来世界如何判断?

     ●当今世界秩序面临新的演变,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理念有何重要意义?

     按照国人的思维方式,“百年”不是一个严格的时间界定,而是指着眼于长远看问题。百年大变局的核心是“变”,大变局则意味着是性质、结构、影响发生巨变。张蕴岭认为,百年大变局既包括世界,也包括中国。就世界而言,变的是格局、秩序、体系;就中国而言,变的是实力、地位、影响力。

     百年大变局,核心问题是变,而且是大变。温故知新,分析大变局,要做历史比较,把上个世纪和这个世纪做比较,先看上个世纪变了什么,再看这个世纪可能变什么。张蕴岭将大变局归为四个大变:力量对比、发展范式、气候变化和科技变化。

     ——力量对比,以往主要看大国,本世纪第一位的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力量对比之变,这个变化影响深刻。上个世纪或者再往前几个世纪,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就是西方崛起,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那么,未来这个世界,是发展中国家崛起,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个秩序结构,也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观念、文明各个方面。

     ——发展范式之变,就是改变工业化以来的发展模式。传统工业化的范式走到今天,已经走不下去了,必须改变,原因在于尽管传统工业化带来经济大发展,但是也导致生态、环境、资源恶化,地球负能量运转,因此,现在深刻感觉到不变不行,要基于新发展理念而改变。

     ——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在眼前。气候之变是综合变化的结果,影响更广,影响的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通过了第一部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气候变化公约,但是,美国退出了,这只能让气候变化朝更严重的方向发展。阻止气候变暖,涉及人类生存环境,到本世纪中期,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气温升高,那将是一场难以预料的灾难。

     ——科技变化,或者称之为新科技革命,是前所未有的。工业化以来,历次科技革命主要的变就是增量渐变,这次是大变量,是转折、转型。智能化会改变我们已经逐步建立起来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智能替代人脑、人手,最大的挑战是人的就业,还有收入分配,再有就是智能技术运用到战争,后果不堪设想。

     张蕴岭认为,认识百年大变局之所以要重视比较,就是要总结经验教训。上个百年,最惨痛的教训是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灾难。宝贵的经验是加强国际治理,走开放合作发展的道路。现在世界面临着新的冲突危险,也面临破坏开放合作发展的危险。

     百年大变局,中国是大变量最重要的因素。中国有三个身份定位:一是发展中国家;二是实现复兴之梦,由边缘化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三是做不同的新型大国。做相同的大国有现成路可走,做不同的大国则需要创新。

     百年大变局的未来世界如何判断?张蕴岭认为,未来世界是一个没有答案的世界。没有答案,一是说需要进一步观察,不要匆忙下定论;二是说需要努力争取最好或者较好,避免最坏。“我们已经感觉到,世界变化很大、很快,我们不仅仅是要适应变化,更重要的是影响变化,导向变化,让世界变得更好。”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金灿荣认为,今天的西方世界已经面临诸多治理难题,人类社会应该有新的思考,这需要跳脱自近代以来始于西方的狭隘的民族国家理论体系。发达国家应该与发展中国家积极展

     开合作,构建更加和谐、公平的世界新秩序。中国顺应世界潮流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失为一种新的理论创新。

     金灿荣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人类的整体性来思考,这个视角超越了自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以来民族国家的狭窄的思维模式。未来,可以对更多的分属命运共同体进行探讨。中国强调的是“多边、合作、共赢、共建、共享”,在国际安全方面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止战维和方面的核心作用。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员,深刻了解一些国家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因素是什么。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新型的全球化,可以称之为“全球化2.0”。过去的全球化强调市场经济下人员、资源、资金、技术的自由流动,今天的“一带一路”则更加强调国家间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两种全球化不是排斥而是互补的关系。

     中国积极倡议各国应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人类命运”这个词的意涵提到新的高度。这是一个新的提

     法,也是人类未来走向光明前景的重要契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不仅有可能避免某些国家“单边优先”的狭隘民族主义,还可能使国际社会走出国家间军备竞赛和恶性竞争的悲剧。

     2、认识变局中的世界和中国

     ●怎样看待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科学技术在未来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百年大变局中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做好什么功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和阐明了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理念。外交学院教授魏玲认为,这说明发展依然是我们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优先议程和最根本的战略目标,同时也表明发展与改革与开放的关系。中国的持续发展和民族复兴,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与中国如何与世界相处、中国在世界上如何定位息息相关。

     中国和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如何超越西方的二元陷阱,

     同时实现民族复兴与合作共赢?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是国际创新。国际上比较认可的两个例子,一个是亚投行的成功实践,第二个是中国推动签署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从中可以看到,世界完全可以走一条互利共赢、相互成就、相互塑造的创新之路。其中,最重要的是秉持合作共赢的精神和灵活务实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开展创新性实践,提升创新能力和创设能力。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安从科学层面探讨了变局对未来的影响。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的改变是本质性的。这些都是我们对于整个世界,从百年甚至千年这个尺度上进行的认知。《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中提到了科学技术是创造,科学技术不仅仅是利用自然,而是创造一个全新的东西。只有人类才具有这样的本事。

     模拟人的智能,替代人的智能,甚至改变人的智能将会成为越来越大的趋势。科学技术在百年大变局能够打造新的竞争优势,能够跨国际跨地区组建这样的科学技术网络。同时,科学技术展示出新的生产力的力量,并且不断催生更新的生产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变化。这两点尤为重要。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左凤荣认为,关于世界大变局到底怎么变,影响变局的是两个重要的变量,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美国是影响当今世界大变局的主要因素。现行的国际秩序以及现行的国际制度,是由美国主导建立起来,美国本应是“群主”,但是现在频繁“退群”,美国的行为严重冲击了国际秩序,给世界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影响了世界和平。

     中国百年问题的起点可以假定在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目前是 130 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只有 50 多个国家。中国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于中国发展而引起的西方国家的强势反弹,应该坦然对待。

     影响世界变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全球化。面对这些发展中的问题,我们要坦然面对,它们都能够在发展中解决。我们在发展中研究这些大变局,以更好应变。

     中央党校出版集团总经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社长崔宪涛表示,学习马克思理论是第一位的,学习更重要的

     目的是培养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我们党的领导人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战略思维。毛泽东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战略头脑,也就是战略思维能力,没有战略思维就不配当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就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丰功伟绩,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党有战略思维,能够在每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准确判断国内外形势,能够准确地抓住机遇,妥善地应付复杂局面。

    篇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当前国际形势感悟心得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作者:

     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2018 年 6 6 月习近平主席对当今全球态势做出一个重要判断,即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判断是笔者分析和把握现阶段纷繁复杂世界、顺应时代潮流、利用好发展机遇并成功应对挑战的出发点。对百年变局的理解可以从大国实力对比变化、科技进步影响深远并伴随众多不确定性、民众权利意识普遍觉醒、人口结构改变、国际货币体系演化、多边体系瓦解与重建、美国内部制度颓势显露和中美博弈加剧等八个维度进行。在百年变局背景下,还应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因素。正是这些“变”与“未变”,构成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国际大环境。

     世界一直 处于不断变化的历史长河之中。过去一个世纪人类经历的大事可谓多矣,仅世界大战就爆发了两次,接下来还有冷战、伊斯兰和基督教之间的文明冲突,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创新。然而更为深刻的变化,恰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则是“我(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1] 。对人类所处时代做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下简称“百年变局”)如此重大判断,揭示出人类今天正在经历的沧海桑

     田及其对未来发展的影响,要超过前一世纪人类经历的天翻地覆。此判断在 8 2018 年 年 6 6 月一经提出,便在 中国学术界引起了一些非常积极热烈的讨论。本文试图从下述八个维度阐述一下对百年变局的理解。

     大国间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

     百年变局中最为关键的变量在于世界上主要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主要国家间的力量对比经过了不断变化,逐步累积起的量变转化成某种程度上的质变。国家力量大小可以通过很多指标来衡量,其中最综合也是最常用的指标可能还是经济实力。就经济实力而言,中国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发展非常迅速。8 1978 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 )只有 0 200 美元,8 2018 年则接近 1 1 万美元。特别是最近十几年间, 中国发展之迅速在某种意义上大大超出了中国人自己的预期。5 2005 年中国的 GDP 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不到日本的 1/2 ,0 2010 年中国的 P GDP 开始超过日本,4 2014 年达到日本的两倍,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2 2022 年可能是三个日本的量。四十年前中国 GDP 约为美国的 2/30 ,到了 8 2018 年则变为 2/3 。

     [2] 中国与世界霸主美国在经济总量上快速接近,同时中美两国与排位第三及以后的各国日益拉开距离,恐怕这是理解中美关系最近几年进入质变期的基础 [3] 。

     在中国学术界,部分学者对 3 2/3 情有独钟,他们倾向于认为,如果世界上最大的 两个经济体按市场汇率计算的 GDP

     之比达到了 3 3∶ ∶2 2 ,那么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往往随之发生深刻且朝向冲突对抗的变化。在二战以来的七十多年间,中国不是第一个达到世界超强国美国 P GDP 的 的 3 2/3 的国家。在中国之前,日本和苏联的 GDP 都曾经达到过美国的 2/3 。然而,不管是日本还是苏联,当其经济规模达到美国的 3 2/3 的时候,美国对其政策都迅速做出了重大调整。尽管手段各不相同、实施强度各异,但结果便是我们看到的,8 2018 年日本和俄罗斯与美国的经济规模之差今非昔比,日本只占美国的不到 1/4 ,俄罗斯为美国的 1/14 。这或许就是“修 昔底德陷阱” [4] 受到全球普遍关注的重要原因。

     科技进步影响深远并伴随众多不确定性

     技术突飞猛进既是百年变局的基本内容也是导致百年变局的基本推动力量。进入 1 21 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网络信息等与数字相关的技术发展尤为迅速,从而引起了生产、流通、分配和就业等各领域的连锁反应。制造业的自动化或流水线曾经创造了大量全新的就业岗位(比如工程师),而今天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在摧毁大量服务业岗位的同时大致 不会创造出足够的新岗位。正是这类全新问题诱使《国家为什么失败》一书作者德隆·阿西莫格鲁等经济学家接连发表多篇相关论文 [5]到 。麦肯锡咨询公司估计,到 2030年全球将有8 8 亿个工作岗位被机器人所替代,而从理论上讲,

     几乎所有的工作岗位都有可能被日趋廉价的人工智能所取代。

     和经济全球化以及各国政策比起来,技术进步还被学术界认定为导致各国内部收入差距加大或工薪阶层收入增长停滞的重要原因。按理说伴随技术进步而来的应该是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快速提高,可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事实却是恰恰相反。无论是在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还是在主要新 兴市场国家,1 21 世纪以来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一直在下滑,这与庞大的研发投入形成鲜明对照。这一现象已被经济学家们称为“生产率之谜”,并无疑将对全球经济长期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技术飞速变化正在开始改变战争的形式与性质。据《经济学家》报道,随着数字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大量使用,与实体战线并行的数字战线被开辟出来,“致命自主武器”( LAWS )的研发与大规模部署,不仅将彻底改变军人在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形象,而且还会引起一系列的伦理问题:智能战士是否是杀人凶手? [6] 与此同时,所谓“灰色地带”已经成为新一代军事专家热衷讨论 的概念,其含义是在实施侵略或胁迫的同时不引致事态升级和规避严重报复,换句话说难以确定真正的责任方,比如网络攻击或宣传颠覆等。

     [7] 颇值得深思的是,世界快速网络化使国家间权力结构深受影响。网络世界在推动分散化或分权化的同时,又让美国等网络主导国家拥有巨大的网络权力,并具体表现在对他国的全景监控( panopticons) 和阻断( strokepoints )优势之上。这种优

     势不仅具有自我强化性质,而且有可能被网络霸主当作武器加以使用。

     [8]

     民众权利意识普遍觉醒

     网络技术发展和普及的一个明显结果,是断崖式地 降低了通讯成本、大幅度拓展了传播容量、大大加快了传播速度,从而极大地方便了人们获取信息、接触新观念和相互交流沟通。随着人们对自身权利认知的加深,对如何获取这种权利路径的明晰,随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人们权利意识觉醒,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演化的一个重要社会力量。正是民众权利意识的普遍觉醒,民粹主义以及民族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形成气候并广泛和深入地浸透到政治与外交实践。在欧洲,人们看到了意大利极右翼势力的不断壮大;在拉美,人们目睹了巴西版的“特朗普主义者”上台执政。有识之士均对此忧心忡忡。

     数字时代的另一个后果是社会 的撕裂。网络世界的信息爆炸使得受众在面对海量讯息时无所适从且关注度下降,即出现了所谓的“充裕性悖论”( paradox of plenty )

     [9] 。鉴于人们往往更愿意听到或看到自己愿意接受的讯息这一天性,各媒体之间为了争夺关注度而精心编排节目、设计算法,推出各类极有针对性的讯息,以至于来自“好友”的虚假信息看上去更可信。法国的“黄马甲”群众运动便是社会各阶层各执己见、缺少沟通和相互误解的自然结果。“不希望特朗普总统受到弹劾而更愿看到他进监狱”的美国众议院议长的这番话,

     足见美国社会极化之严重。民粹主义 — 民族主义 政党及政治家从反对派到执政者的身份转换,既是全球化负面影响和网络革命所导致的劳动阶层权利意识觉醒的自然后果,也将是加速全球民粹主义 — 民族主义传播的动力源。在现存全球体系趋于瓦解和替代体系创立之间的过渡期内,是否会出现长时间的空白期,亦取决于这一动力源的强弱。

     人类经历过两次网络兴起或革命,一次是 5 15 世纪 0 40 年代古滕贝格发明活字印刷后思想在欧洲迅速传播,另一次是0 20 纪 世纪 0 70 年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互联性。在《广场与塔》 [10] 一书中尼尔·弗格森得出的结论是:特朗普当选、伊斯兰国兴起和 8 2008 年 金融危机,与法国和美国大革命、宗教改革运动类似,都发生在网络处于上升时期,联成网的世界将陷入无政府动乱状态。

     人口结构变化复杂深刻

     人口结构可细分为年龄结构和族群结构。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经历着人口老龄化,其中以日本和欧洲为甚。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新兴经济体,老龄化进程也已经开启。人口老龄化涉及一系列问题,包括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政府的宏观政策、一国的储蓄与投资、老龄人口的政治态度与投票参与率等。

     与人口老龄化并存的还有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轻化。在非洲、中东、印度等地,人们看到 的都是人口爆炸,其中一些国家 5 25 岁以下的人口占其总人口的 40%~50% 。

     这种高度年轻化的人口结构很自然地带来了极高的青年失业率,进而对社会稳定和资源需求产生巨大压力。与人口年龄结构两极化相比,人口的族群或种族结构变化可能对一国社会融合、政治稳定与对外政策具有更直接的影响。美国皮尤研究中心 7 2017 年 年 1 11 月发布欧洲穆斯林人口调查数据显示,6 2016 从 年欧洲穆斯林人口从 0 2010 的 年的 0 1950 万上升至0 2580 万,占欧洲总人口 4.9% ,到 0 2050 年在中等移民增长情境下占比将达到 11.2% ,在高移民增长情境下德国的穆斯林人口到 占德国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 19.7% 。

     [11] 今天美国的新生婴儿一半以上已不再是欧洲裔美国人,4 2024 年 年 0 20 岁以下人口中一半以上将为非白人。特朗普总统上任不久即颁布“限穆令”并坚持在美墨边界“修墙”以阻挡墨西哥人进到美国,也就不难理解了。

     人口族群结构变化的一个自然结果在于族群认同的强化。据《民族与民族主义》作者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所说,族群或民族认同的基本特征或功能之一,在于判定哪些人是无辜者哪些人是罪魁,而罪魁必须为“我们”眼前的苦难负责。“我们”痛苦委屈、充满不安、不知未来方向何在,而所有这一切都是“ 他们”造成的,而“他们”就是“非我族类”( not us )者,是那些外来的陌生客,因为“他们”是外人,于是也就成为了“我们”的敌人。

     [12] 那些生活在冲突之中的少数族群团体,通常都会拒绝其他群体的示好或容忍,因为确保某些敌人的存在有时是政治智慧的一部分,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维

     系群体团结。族群认同或族群对立在一国内部和国家之间的极端情形,便是萨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所关注的议题。

     [13]

     二战后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在接近十字路口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或“去美元化”获得新动力,是过去几年最值得关注的现象。美国产出按汇率计算仅占世界22% ,如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则仅为 15% ,但美元在全球计价、结算、储备、流动性和融资中所占比率均超过 50% 。在题为《特朗普政策将颠覆美元地位》的文章中,杰弗里·萨克斯教授指出,美国从美元霸权中获得了巨大好处,包括随美元作为储备货币而来的巨额铸币税、汇率风险规避、低货币金融交易成本、大宗商品定价权、对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元化程度高的国家的政策影响力以及可方便地向世界各国出售银行服务等。

     [14]

     如果说欧元的创立和伴随 8 2008 年金融危机而来的人民币国际化提速开启了国 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漫长进程,那么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战、美国财政赤字加大、美国利用以美元为核心的 T SWIFT 结算系统对全球经济金融活动进行监控并且滥施制裁,则增强了许多重要经济体摆脱对美元持续依赖的决心。8 2018 年土耳其开始抛售美元资产。伊朗已经宣布其石油交易的计价预结算不再使用美元并且代之以欧元。俄罗斯在意识到美元已经成为一种有风险的结算工具后,也开始逐步在能源资源贸易中加大使用本币或欧元甚至人民

     币。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以人民币计价的石油期货交易额稳步增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CIPS )二期全面运行。

     金 砖首脑会议几乎常被提及的一个话题便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结果世人看到了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和新发展银行的创立,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金砖加密货币。英法德联合建立与伊朗维持贸易往来的“变通”支付机制或欧洲版结算体系,即“贸易交换支持工具”( INSTEX ),以规避美国对欧洲公司的制裁,更是意味深长。对此,8 2018 年底高盛前董事长、英国前财政大臣吉姆·奥尼尔在题为《特朗普有选择的经济战》一文中警告说:在某个时刻,美元作为全球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地位可能会受到挑战。

     [15] 国际货币体系事关重大,其何去何从,不仅影响作为美 国霸权根基之一的美元地位,也将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性和长期增长,还会影响诸如加密数字货币( Libra )等由巨型科技公司发行的数字货币的未来命运。

     国际多边体系进入瓦解与重构过程

     世界处于百年变局还表现为现行国际秩序开始进入一个瓦解与重建期。从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TPP )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到退出《伊核协议》与《中导条约》,再到扬言退出世界贸易组织( WTO )和猛烈抨击北约甚至联合国,美国似乎在抛弃自己苦心孤诣建立起来的战后国际秩序。尽管有人认为美国民主政治体制长期 失败所导致的实力衰落、中国的迅速崛

     起以及俄罗斯的复兴乃现存国际秩序垮塌的主因,但占主流地位的国际自由主义者仍以为,现代美国成功故事的关键支柱便是国际同盟体系的建立,今天特朗普正在以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将其摧毁。

     [16]

     尽管有人说特朗普行为非理性,因为从经济...

    篇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当前国际形势感悟心得

    2020.3当代世界虽然全球治理的概念在冷战结束后才开始被广泛使用,但其实践可以追溯至国际关系史上一些国家通过跨国协调解决共同问题的经验。其中,19世纪“欧洲协和”(European Concerts or Concert of Europe)所推动的国际治理及其带来的“百年和平”,尤为值得重视。

     [1] 1945 年后,联合国和国际经济组织相继诞生,在此背景下,国际治理升级为全球治理,世界经历了长期的和平发展,却也随着全球性问题的增多而面临着日益凸显的“全球治理赤字”。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呼唤全球层面更为有效的共同应对,造成“需求侧”对全球治理的要求不断提升和增多,这与实践层面全球治理“供给侧”存在的严重赤字,形成了一种日益明显的张力和悖论。这种时代背景下,在全球层面治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以史为鉴,在充分借鉴相关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探寻当前全球治理困境的破解之道。通过全球治理应对“大变局”的历史经验19 世纪的欧洲已经具有当代全球治理最为实质的内容和形式。美国学者米锃(Jennifer Mitzen)认为,全球治理是集体意图的形成和维持,是各国对一起解决问题的共同承诺。从拿破仑被打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 100 年(1815—1914 年)间“欧洲协和”正是发挥了这样一种作用。今天我们所谈的全球治理,其在 19 世纪的起源正是“欧洲协和”。

     在这 100 年中,欧洲各国之间,尤其是“列强”为了解决关涉多方的共同问题而召开了许多国际会议,进行“面对面的外交”。这些国际会议被叫作“强国之间的协和”(Concert of Big Powers),即“欧洲协和”。

     [2]19 世纪的欧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和平的不可持续性。1815 年,一度横扫欧洲大陆、撼动诸大国统治的拿破仑被打败,但和平并未自动产生。站在在全球层面治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庞中英

     卜永光【内容提要】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治理”是应对“大变局”的有效途径。但是,现存的“全球治理”,尤其是经济和气候变化治理系统正在遭到弱化,陷入困境甚至危机。在此背景下,“协和”的关键性再度受到研究界的重视,新的“国际协和”也成为有效治理21世纪世界事务的潜在路径。特朗普政府的“退群”行动进一步扩大了“全球治理赤字”,世界主要国家或国家联盟在“美国缺位”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积极推进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日益成为弥补“全球治理赤字”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亟须通过加强全球治理予以积极应对。【关键词】全球治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欧洲协和;国际协和【DOI】10.19422/j.cnki.ddsj.2020.03.008

     CONTEMPORARY WORLD

     48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当时的历史节点看,“重建的世界”向何处去,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欧洲面对的是一个空前的“大变局”。不过,从 1815 年起的近 100 年,欧洲却大体上是和平的。为什么从 17 世纪以来战乱不止的欧洲居然在 19 世纪享受了如此长时段的和平?研究人员普遍把这一和平归功于作为国际制度或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欧洲协和”。匈 牙 利 裔 英 国 学 者 卡 尔 · 波 兰 尼(Karl Polanyi)在考察 19 世纪欧洲这段历史的基础上强调,政府要“嵌入”市场活动中,也就是主张政治对经济的介入。这是波兰尼“大转型”思想的核心。“百年和平”是波兰尼的首要研究对象之一。他把欧洲国家之间的会议外交和当时的世界经济结合起来分析,颇富洞见地阐释了 19 世纪开始形成的“国际金融体系”,认为“欧洲协和”这种会议外交,实际上解决了当时国际经济体系中存在的尖锐问题(尤其是列强争夺势力范围和殖民地引起的冲突)。[3]这种观点借用今天的全球治理话语来表述,就是“欧洲协和”治理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冲突。波兰尼在其理论论述中也揭示了一种逻辑 :治理冲突的过程即是和平进程,和平不过是治理的结果。20 世纪初,在 19 世纪曾经如此有效的“欧洲协和”逐渐衰落。由于不再有“欧洲协和”的治理,第一次世界大战随之爆发。正在崛起的美国介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则发起成立了国际联盟,不过美国最终没有参加国联。1920 年成立的国联,似乎是为了汲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但是国联并非“欧洲协和”的重建。1945 年后,欧洲事实上在局部重建了“协和”。这种新的“协和”从地理范围上看限于西欧,在涉及的层面和所发挥的功能上却极大地超越了 19 世纪的“欧洲协和”。通过组建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冷战期间“欧洲一体化”获得初步成功。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经过柏林墙倒塌、两德统一、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等一系列国际变局,欧洲共同体具备了升级为欧洲联盟的基础。1993年欧盟正式起步,并试图在加速迈向一个更紧密共同体的进程中推进地区治理和全球治理。2012年,因为把欧洲从“战争的大陆变成了和平的大陆”,欧盟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4]这一巨大的积极成就,显然大大超过了 19 世纪的消极的“百年和平”。如果说“欧洲协和”是全球治理的原初形式,那么欧盟则是在一个地区层面上的全球治理的高级形式。然而,今天的欧洲人(包括英国人)不再以和平为首要考虑,以为和平是当然的,忘记了和平是如何得来的。为此,卢森堡首相格扎维埃 · 贝泰尔(Xavier Bettel)感叹 :“人们现在都已经忘记,欧盟成立之初的宗旨是为了和平。现在人们(指英国人)衣食无忧,出行自如,把最重要的和平议题置之脑后。” [5]“欧洲协和”有很多阴暗面,例如各种不可告人的“秘密协议”。正是这些阴暗面导致了“欧洲协和”的最终失败。

     [6]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威尔逊政府揭露了“欧洲协和”的阴暗面。

     [7] 与之相比,1945 年在世界大战的废墟中诞生的联合国和国际经济组织,植根于厚重的世界历史(尤其是“欧洲协和”)

     所提供的经验和教训。这些机构尽管不是“世界政府”,但却是现代意义上在全球层面对超出一个国家范围的问题与挑战的集体治理或国际治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欧洲协和”的阴暗面,并在涉及范围、涵盖内容和对全球政治影响的深远程度上大大超越了 19 世纪的“欧洲协和”。然而,联合国在长达 40 多年的美苏冷战中并没有完全实现其设计的原初使命,在治理“冷战”

     492020.3当代世界这样的“大变局”上居然根本派不上用场,甚至在冷战期间被边缘化。只是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在冷战结束的条件下,联合国才开始了“改革”。1982 年达成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在冷战结束和“联合国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于1994 年生效。1995 年,雄心勃勃致力于全球贸易治理的世贸组织(WTO)取代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冷战的开始及其终结,都分别孕育出了影响深远的国际变局,与之相伴的联合国诞生和改革,可以被视为两次国际变局“时势所造”的结果,但作为二战结束后最重要国际治理机制的联合国,却未能起到过“造时势”或从根本上治理“大变局”的作用。直到今天,在全球治理大旗下的“联合国改革”仍然是未竟之业。站在冷战结束的十字路口,有人主张和实践“单极世界”,即由“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统治这个世界;有人主张“全球治理”。在国际层面,“统治”与“治理”也是不同的。“单极世界”与“全球治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秩序。我们一度忽视了冷战后的“单极世界”与“全球治理”两种世界秩序观之间的巨大差异。这种或出自有意地混淆、或出自无意中模糊的忽视,使得不少人将美国在全球治理中占据特殊地位、发挥特殊作用,视作一种无可避免乃至天然合理的现象。历史常具极大的讽刺性。“单极世界”很快就被证明不过是“单极时刻”。2017 年,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这个政府把自己严格区别于从老布什到奥巴马的后冷战时期的美国历届政府,号称“让美国再次伟大”,践行“经济民族主义”和“美国优先”,却并不想继续奉行后冷战时期在美国主流价值观主导下、以领导世界为核心的传统外交政策,而是对其进行重大调整,包括接连退出一系列现有全球治理进程(尤其是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协定)。冷战结束后,美国将其为“单极世界”构建的世界秩序称作“自由世界秩序”。特朗普执政后,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自由世界秩序”陷入了严重危机,甚至已经终结。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未必等于“美国放弃了世界领导”,但可以明确的是,在特朗普政府治下,“单极世界”几乎不再存在。与此同时,强力崛起的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给全球治理实践带来了严重冲击。作为一种理论学说和行动主张的“全球治理”逐渐失去上升势头。2015 年,在联合国成立 70 周年的历史时刻,全球治理在形式上似乎达到了其高峰 :在各国领导人参加的联合国峰会上,以“改变我们的世界”为诉求的《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获得通过 ;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黎协定》达成。但是,这些全球治理进展并没有减轻人们对“全球治理的未来”的忧虑。2019 年 9 月 24 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第 74 届联大演讲中声言 :“我担心世界大分裂(Great Fracture)的可能性 :地球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正在分化为相互竞争的两个世界,它们拥有各自的主导货币、贸易和金融规则、互联网系统、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各自制定的具有零和博弈性质的地缘政治和军事战略。我们一定要竭尽所能阻止这种大分裂,维系一个以强有力的多边制度为支撑的多极世界。”古特雷斯还指出,“气候变化”,已经是一场“气候危机”。[8]

     2019 年 12 月 11 日,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在运行了 24 年后正式停摆。2019 年 12 月 15 日,由西班牙协助智利承办的马德里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5)在诸多谈判目标(尤其是建立碳市场)上没有达成协议。显然,全球治理已陷入严重困境。

     CONTEMPORARY WORLD

     50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协和”的关键性受到研究界的再发掘面对包括中国崛起在内的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一些有影响的研究者对“协和”的历史经验和基于这样的历史经验产生的国际理论再次产生了浓厚兴趣,认为“新协和”可能是治理 21 世纪全球“大变局”的有效途径。总体来看,当“协和”受到研究界再发掘并被置于全球治理的新语境中讨论时,它在融入时代因素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内涵更新 :19 世纪的大国协和主要限于欧洲地区,新协和的范围扩大到了全球层面,而亚洲则成为学者们关注的国际协和的新重心 ;由于更多的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卷入到全球事务中,新协和的参与主体变得更加多元 ;全球性问题的爆炸性增长让新协和的议题领域大大拓展 ;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对协和的代表性与合法性提出了新要求,呼唤协和方式从大国密谋、强权专断,走向更大范围内以至全球性的平等磋商,但大国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仍然难以取代,而关于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协和的问题,则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议题。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澳大利亚学者较早主张21 世纪的大国协和。2012 年,曾担任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主要起草者之一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学教授怀特(Hugh White)在其著作《对华抉择 :为什么美国要分权》中率先提出了美国要与中国进行协和的重要建议,引发了国际学界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在怀特看来,面对中国的日益崛起,美国有三种应对策略 :与之竞争、同其分权、放弃在亚洲的领导权。他在比较分析三者利弊后指出,与中国分权,构建亚洲协和机制管控两国可能的对抗,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两国在地区和国际层面各领域的协和,才是美国唯一明智的选择。也唯其如此,人类在 21 世纪才能继续享有和平与繁荣。[9]在欧洲,德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米勒(Harald Muller)主持了题为“21 世纪的大国协和——大国多边主义和避免世界大战” 的“欧洲项目”。该项目是由欧洲三大著名私人基金会资助的 10 个“欧洲与全球挑战”重大项目之一,试图构建基于“大国多边主义”的“全球协和”(Global Concert of Powers)。“欧洲项目”共产生两项重要成果,一份是公共政策报告《21 世纪的国际协和》,于 2014年在瑞士洛迦诺首发 ;[10]一份是学术论文集《强国多边主义和预防大战:争论 21 世纪的国际协和》。[11]在米勒教授等人看来,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更迭和转移常与冲突相伴,在汲取 19 世纪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应以更广泛的大国合作框架取代权力转移理论中的双边“决斗”情势,进而构建一套全新的非正式多边安全机制。德国法兰克福和平研究院的这一项目是全球同类研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其观点受到广泛关注,中国也对其进行了介绍。

     [12]在美国,著名的战略研究智库兰德公司和老牌智库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等研究机构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重要研究。兰德公司在其 2017 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呼吁美国以 19 世纪的“欧洲协和”经验为借鉴,在尊重既有规则和秩序的基础上主动进行国际协和,进而构建稳定、可持续的世界新秩序。

     [13]长期担任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会长的著名学者理查德 · 哈斯(Richard Haass)将“欧洲协和”视为迄今为止人们在建立和维系国际秩序方面最成功的案例。哈斯指出,气候变迁、贸易争端和网络空间的冲突等全球性问题的发酵,使美国更加需要寻求他国的帮助。他力主用新的“协和”应对当前美国主导下的世界秩序正在走向崩溃带来的挑战。哈斯还总结了 19 世纪中期克里米亚战争导致“欧洲协和”

     512020.3当代世界崩溃的教训,认为当前世界正面临着与 19 世纪中期相似的国际形势,尤其需要汲取历史教训,在维系国际协和有效运转的基础上避免系统性危机的发生。

     [14]值得指出的是,在前述澳大利亚学者怀特2012 年提出...

    篇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当前国际形势感悟心得

    未有之大变局

     【摘 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着眼世界秩序深刻重塑,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场合提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彰显了世界视野与战略眼光,应深入领会、从容应变。从大历史和国际关系多重矛盾复 杂演变的角度深刻把握世界“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 当今世界大变局之深、之广、 之剧,均为“百年未有”。纵观人类历史,世界发展从来都是各种矛盾相互交 织、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从世界 “大历史”的角度,依据矛盾论的原 理与逻辑,可看出,“百年未有之 大变局”呈现多个维度,既是多对 矛盾的共同作用,亦是如下多个变 局的叠加。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关键词】

     大变局 战略思考

      一、大变局的寓意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命题本身就蕴含着深刻寓意。首先,这里所说的“世界”是当今世界,大变局指的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的事情,而不是很早以前就发生着的事情,不是“百 年以来的大变局”。其次,“百年”不是具体的时 间,不是“一百年”,而是泛指較长时间,至少是近百年以上,也可能是几百年。由此,大变局所指 的事情一定是近百年以来未发生过的。类似经济 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解体、“9·11”事 件等国际恐怖主义,这些看上去非常动荡的事情,都是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后,“变局”不是一般的变化,不是简 单量的变化,而是能导致“破局”和“立局”的趋 势性变化。

      二、国际大变局现状

      其一,世界地缘经济与政治重 心“东升西降”,“东西矛盾”由过去 的“西强东弱、西主东从”转向如今 的“东西平视”,堪称五百年未有之 大变局。当前亚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持续走强,其人口规模、资源潜力均全球领先, 当前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高达63%,人类已迎来“亚洲世纪”。西方自 16 世纪起开始赶超东方并领先全球,故当今“东升西降” 可谓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其二,国际体系主导权“南升 北降”,“南北矛盾”由过去的“北强 南弱、北主南从”转向“南北对等”。

     世界力量对比多极化老牌与新兴大国 综合实力此消彼长仍是大势所趋。

     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总体前进,尤其以“金砖五国” 为代表的新兴大国走势整体崛起。与此同时,西方七国集团(G7)影 响式微。

     其三,世界经济与科技动能“新 旧转换、新陈代谢”。新科技与新工 业革命持续发力,人工智能、生命科 学、量子计算、无人化等日新月异, 跨界融合、质变突破、叠加飞跃势头 迅猛,其在更加方便与造福民生的 同时,也蕴含人员失业、安全失控、 伦理失序的风险,人类传统的生产 与生活方式面临颠覆性挑战,大国 高科技竞争更是空前激烈。

      其四,中西互动趋于“平起平 坐”,“中西矛盾”与力量对比由过 去的“西强中弱、西攻中守”转向如 今的“中西互有攻守”,堪称一百年 和近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稳健迈 向民族复兴的中国并非世界“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最大变量”, 因为中国的崛起及其建设性正能 量是确定的,中国实乃大变局的 主要“推手”,也是大变局的最大 亮点。

      其五,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日益突出与美国单边主义甚嚣尘上共同作用,令全球治理供给严重 不足,“治理赤字”明显增大,“供求 矛盾”凸显。全 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 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当前发 达国家“反全球化”的民粹主义泛 滥成灾,鼓吹“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更是大开倒车,对外大搞保护 主义,使得 1945 年二战结束后所确立的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 与多边主义,以及冷战后快速发展 的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都面临 “逆全球化”的严峻挑战,这也堪称 战后和冷战后未有之大变局。

      三、中国战略思考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让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幸福,为复杂多变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过去 40 多年里,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贡献率超过 70%,在减贫事业上创造了中国智慧。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随着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拥有 14 亿人口的中国巨大市场,必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之源、活力之源。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定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积极倡议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表明了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的意愿与能力。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一系列的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世界繁荣发展的福音。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将充分抓住当前战略机遇,必须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 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 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 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 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 展前景,促进和而不

     同、兼收并蓄 的文明交流,始终做世界和平 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 际秩序的维护者。

      作者简介:余 xx(1990—),男,汉族,安徽明光人,初级讲师,单位:中共 xx 县委党校,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篇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当前国际形势感悟心得

    /p>

     录

     《百年大党面对面》心得体会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

     《百年大党面对面》心得体会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山河为证岁月为名(百年大党面对面)》的文章。《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自出版发行以来,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通过这本书中再一次回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重温初心使命,更坚定奋楫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自信,在波澜壮阔的征途中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救亡图存点燃“星星之火”,镶刀锤头劈出“崭新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历史,尤其是不能忘记我们党的历史。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不忘党的百

     年历史,才会始终清楚自己“姓什么”。小小红船点燃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井冈山上红旗高高飘扬,南昌起义打响反抗第一枪,五万里长征让工农革命的火焰越烧越旺,国民党反动派不会想到、侵略者们不会想到,“星星之火”能在神州大地上迅速燎原,镰刀锤头能劈开一个旧世界,让中华民族走向新生。迈入新时代,我们要时刻回望“来时路”,始终以身体力行践行在党旗照耀下所孕育的至臻信仰,继续保持革命斗争精神,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丹心辉映掀起“建设高潮”,披荆斩棘铸造“民族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面对新中国的一穷二白的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没有陷入迷茫,反而激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自信。从“一五计划”到“三大改造”,从“两弹一星”到“改革开放”,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奋发前进的充足干劲,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拼搏奋斗,历经艰难困苦,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创造“当惊世界殊”的辉煌成就,产生了“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等诸多具有代表性的伟大精神。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依然要不忘曾经箪路蓝缕的艰苦,继续传承发扬伟大的建设精神,阵厉奋发去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凝心聚力绘就“复兴宏图”,金风浩荡助推“巨轮远航,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

     共产党用百年时间,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谱写出一部经典史册。百余年来我们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壮烈事迹,也见证了无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人民群众为党的伟大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前线需要什么,我们就送什么。”简单的话语背后,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和拥护。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从不迷失方向,从不怕吃苦受累,用劳动创造一个个辉煌成绩。当前我们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要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坚持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凝心聚力吹动民族巨轮前进的风帆,迎风破浪抵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

     近日,我学习了《百年大党面对面》。这本论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遵循,梳理出为什么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要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为什么说“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等 13个重大问题。

     再次读罢恢宏党史,我不禁思绪万千。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列举了三种人生境界,”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经新时代青年同样要达成“立”“求”“悟”三重境界,以“青春词话”大声答出新历史时期的时代命题。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重境界为“立”,在坚守内心中立定志向。古语云,“人无志不立。”个人志向需早立于青年之时,方可以把好人生的舵盘。“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是周恩来在留学远航途中立下的报国志向;“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陈祥榕卫国戍边牺牲前写下的报国志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青年成才之路上,唯有耐得住寂寞,时常反躬自省,方能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从而在困难考验中行稳致远。新时代青年要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传承红色基因,早立报效党和国家、服务人民群众之志,遵循百年党史的光辉足迹,时刻准备响应时代的号召。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重境界为“求”,在追求理想中一往无前。“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中华民族是始终有梦、勇于追梦的民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从嘉兴南湖上的一叶扁舟到而今的“复兴号”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都是脚踏“奋斗路”的“追梦人”,“脱贫梦”“航天梦”“奥运梦”等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正在一代代党员干部的努力下变成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我们,“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年干部要勇于“啃最硬的骨头”,甘于投身最艰苦的环境,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开路架桥”的责任感、“功成有我”的使命感,在追梦路上干事成事,履职尽责。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重境界为“悟”,在反复探求中总结经验。“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青年干部有幸生逢伟大时代,在党的带领下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当反复探求“为什么要”“为什么能”,不断自问“我是谁”“为了谁”。从建党初期的 50 多名党员到而今拥有 9500 万名党员的百年大党,从隼路蓝缕的创业之路到如今政通人和的康庄大道,一代代革命先辈在学中悟,在悟中进,总结出一套宝贵丰富的工作经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青年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时俱进,共同为党和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笃行不怠、阵厉奋发。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多的历史,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业,成就了璀璨夺目的百年风华。刚刚出版的《百年大党面对面》聚焦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选取了 13个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回答,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了解党的历史,不断增强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不仅为其呈现的党百年风华的恢宏映象而心潮澎湃,也为其叙述历史的学识风范所由衷敬佩,它确实称得上一本集“政治高度、思想深度、历史厚度、情感浓度”为一体的党史经典之作。

     一部成功的史学著作,往往内蕴着不同寻常的才、学、识、德。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提出史才、史学、史识“三长”的观点,认为叙史不仅要有精深的写作才能和广博的历史知识,还要有统领两者的历史观点。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史德之说,强调写史要体现出高尚的道德标准。如果从史学著作的角度看,《百年大党面对面》可谓以“四长”良史的笔墨书写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从始至终贯穿充沛自然的情感流露,提笔落处都是对世事兴衰的哲学思考,俯首拾来皆成文采飞扬的韵律之美,读来似饮甘露、如沐春风,令人酣畅淋漓、激情壮怀、回味悠长。

     。

     一是这本书饱含着浓郁的政论情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的真理力量,也有强大的感情力量。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只有带着丰富、深刻、博大的感情去写作、去抒发,才能把那种深沉浓烈的情感表现出来,让人民在共鸣共情中受到感染,把对党的领导的认同从理性自觉润化为情感自发。《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不仅以纵论古今的宏大叙事、鞭辟入里的理论分析、实事求是的故事讲述,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程,而且以深厚热烈的感情抒发、感同身受的情感带入,展现了我们党为民族、国家、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境界,升华人们对党的性质宗旨、价值追求、奋斗历程的情感认同。翻开这本书,“向往你的向往,幸福你的幸福”“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杯热土一杯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我以我血荐轩辕”“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等感人至深的话语处处都是,读后让人直击心灵深处、戳到情感触点,使读者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二是这本书诠释了深厚的历史哲思。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著作的生命力所在。但凡流传久远、历久弥新的作品,其中必然蕴含着不朽的思想智慧和审美价值。

     《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非常耐读,值得细细咀嚼,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不就事论事,而是揭示事物表象背后的深刻本质,分析社会运动蕴含的历史规律,做到既说其然更说其所以然。该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深刻阐释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促改革的客观规律,贯穿着“我是谁”“从何处来”“到哪里去”等本原问题的考察。比如,在第二章论述党的初心使命时,该书强调“建党为了谁、建党为什么,是对一个政党立党兴党强党最缘起的叩问,本质上揭示了政党安身立命之本和存亡发展之道”,进而论述党为了践行初心使命所作出的不懈牺牲和努力,说明“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没有辜负民族的重托”的历史结论。又如,在第十二章论述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时,强调这是关于建党目的、意义、价值的本原问题,必须时刻牢记于心、付之于行,持续奋斗、不懈奋斗,去创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辉煌。正是由于这本书深刻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才使它具有了不一般的厚重感和丰实感,留给读者许多值得反复琢磨的学理哲理道理。

     三是这本书呈现出壮丽的复兴史诗。一百年来,饱经沧桑的

     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尽艰险、千回百转,迎来了伟大复兴旭日东升的万丈曙光,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以小体量展现大历史,用190多页、12万余字的篇幅,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展示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辉煌历史和恢宏篇章。在问题选取上,该书 13章坚持总论和分论、全面和重点相结合,既有整体上的呈现也有阶段性的阐释,既有重大意义的论述也有历史经验的总结,既有对过往的深情回顾也有对前景的无限展望,全景式将百年党史铺陈开来,环环相扣、浑然天成;在写作视野上,该书站在历史和现实、中华民族和人类发展的坐标点上,循着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脉络,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我革命史;在呈现方式上,该书嵌入大量“知识通鉴”“史海钩沉”“今日史记”“党史一页”“问与答”“数说决议”等补充说明,增加了知识性和信息量。可以说,这本小书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是一部史诗般呈现百年辉煌党史、百年民族复兴史的精华版展览。

     四是这本书内蕴着隽永的文学气韵。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与文采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只有质与文双修,才能写出上乘的好文章。但要兼具二者不是件容易的事,“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读物这些年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秉持这套

     书一贯特点和风格,在理论阐释、问题意识、新闻视角上下足了功夫,特别是文学表达上更是炉火纯青、匠心独运。全书以清新明快的笔触叙述党史,把理论的严谨性与表述的生动性很好结合起来,可谓有质有文、丹青妙笔。书中大量引用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增加了全书的韵味和节律;广泛采用比喻、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读来不仅有理论的味道,也有艺术的美感;恰当使用当下流行语、网络热词,使文章很领风、很潮流。凡此种种,让这本严肃的理论历史著作如同优秀文学作品一样,不仅带给人触及灵魂的内容之美,也带来了赏心悦目的形式之美。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理论家刘 X 在《文心雕龙• 史传》中,提出史书撰写“三美”原则:文质相称之美、要约之美、整体之美,其核心要旨就是历史叙述中必须举要治繁、有血有肉、浑然一体,从而达到以史启智、以史鉴今的目的。近日出版的《百年大党面对面》,读来就有这种纵横裨阖的大格局、充塞天地的大气魄、汪洋恣肆的大才情。

     历史之思,世纪回响。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人类民族复兴史上的一道奇观,其气势之壮阔、道路之曲折、历程之艰辛、影响之深远、精神之浩然,令人叹为观止、感慨系之。如何把握百年党史的鸿篇巨制,写出学识高远、大德弘道、文采斐然的大党“良史",使人们穿越时空隘道、走进历史深处,与一个百年

     大党的每个历史风华相遇,感受她创造的伟大历史和卓越功勋,这对理论和史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件极富挑战而又很有意义的事。《百年大党面对面》深入历史其中,又跳出历史之外,为我们回顾历史、叙述历史树立了榜样,也为我们学习历史、致敬历史指引了方向。

     一是回到历史原点,看清楚历史为何开始。历史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相统一的结果,但最终一定是必然的。这种历史必然性,是多种因素、多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呈现给人们的往往是纷繁复杂的表象。只有回到历史事件开始时的场景,才能准确、全面把握产生这种必然性的环境条件、力量消长和主动因素等,也才能看清楚历史事件与过去相比开端性的伟大意义。《百年大党面对面》开篇卷首语就把这种“回到原点”的历史自觉表达得十分充分,“汹涌澎湃的历史进程从哪里开始,力挽狂澜的时代先锋就从哪里出场”,迅速将读者拉回到一百年前旧中国的历史场景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历...

    篇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当前国际形势感悟心得

    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IMPORTANT

     ISSUES近期学界关于 “ 百年耒有之大变局 ” 研究沁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朱

     锋【 摘要 】

     习近平总书记 2018 年 6 月在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会议上所提出的纵观国际局势"正处于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的见解 , 高屋建飯 、 切中要害 。

     同年 12 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 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在 “ 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 ” 。

     如何理解和阐述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的深刻思想 ,

     并使之成为指导我们工作的政治性 、 理论性和战略性论述 , 目前国内学术界和思想界正在兴起一

     场大讨论 。

     在认识和领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深刻思想的同时 , 避免误读和误判 , 是国内思想

     理论战线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 。【 关键词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结构战略机遇期思想理论界[ 中图分类号 】

     D81

     [ 文献标识码 】

     A【 DOI

     】

     10.16619/j.cnki.rmltxsqy.2019.07.001兴起中的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研究目前 , 国内的 《 世界知识 》 《 现代国际关系 》 《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 等学术期刊 , 《 人民日报 》

     《 环球时报 》 《 学习时报 》 等主流报刊 , 人民网 、 环球网 、 中新网 、 中国日报 ( China

     Daily) 、 中美聚

     焦 (China-US

     Focus) 等网络媒体已有相对丰富的 “ 大变局 ” 主题的学术论文 、 评论以及解读 , 作者包括

     张蕴岭 、 王缉思 、 蔡拓 、 朱锋 、 高祖贵 、 阮宗泽 、 杨光斌 、 赵可金 、 陆克文 ( Kevin

     Rudd) 等一批国内

     外学者 。

     著作方面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出版了重大研究课题报告 《 百年大变局 一一 国际经济格局新变

     化 》 (两册) 。

     此外 ,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及 《 探索与争鸣 》 杂志分别主办了专题研

     讨 , 邀请了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各抒己见 。

     "相关研究不仅涵盖了对于 “ 大变局 ” 丰富内涵的解读 , 还包含

     了大变局下中国如何参与制度设计 、 提供新型全球治理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

     总体来看 , 对于 “ 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 ” 的研究方才兴起 , 未来将会有更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跟进 。纵观国内学者对 “ 大变局 ” 的认识和分析 , 主要的观点和看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是国家间加速权力再分配的国际权力结构的 ’ ‘ 大变局 ” 。

     国内文章朱锋 "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 南京大学

     特聘教授 。

     研究方向为东亚地区安全 、 中国外交与国际安全战略 、 中美军事与战略关系及核不扩散问

     题 。

     主要著作有 《 人权与国际关系 》 《 导弹防御系统与国际安全 》 《 国际关系理论与东亚安全 》 等 。G

     I 学术前沿丨 2019.04 上

     普遍认为.世界多极化发展使得国际力量对比更

     趋平衡.呈现了 “ 东升西降 ” “ 新升老降 ” 的趋势 ,

     西方国家出现了严重的国内矛盾和危机 。

     当今世

     界主要力量呈现为 “ 一超六强 ” , 其分别属于三个

     层级 :

     第一层级仍是美国 , 第二层级包括中国 、

     欧盟 、俄罗斯 , 第三层级为 “ 脱欧 ” 后的英国 、 日

     本 、 印度 。

     ⑷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成

     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

     中国的表现尤其惊

     艳 , 2014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按照 PPP 值(平

     均购买力)计算超过了美国 , 这是自 1870 年以

     来美国经济总量首次被其他大国超越 。

     m 中国在

     IMF 改革受阻的背景下成立了亚投行 , 削弱了美

     国主导的 IMF 、世界银行等组织的作用 , “ 一带一

     路 ” 倡议使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密切程度显著

     提高 , 对于西方的保守派来说 , 一个如此强大的

     中国是不可接受的 。

     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其

     2018 年 12 月发表的 《 未来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和

     中国战略选择 》 课题报告中预测 , 至 IJ2035 年发

     展中国家的 GDP 将超过发达经济体 , 在全球经

     济和投资中的比重接近 60%, 全球经济增长的

     重心将从欧美转移到亚洲 , 并外溢到其他发展中

     国家和地区 。

     m第二 ,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是世界战略

     格局正在出现重大调整进程中的全球秩序 “ 大变

     局 ” 。

     国内的分析高度一致地认为 , 后冷战时代

     的国际秩序正在出现 “ 碎片化 ” 的特点 。

     美国在显

     著减少自己作为 “ 世界警察 ” 的海外干涉行动 , 其

     内政和外交出现了明显的 “ 内视化 ” 趋势 ; 欧盟面

     临英国脱欧的重大挑战 , 欧盟未来的存在被前所

     未有地打上了问号 。

     与此同时 , 因为身份认同产

     生了偏差 , 西方国家的民粹主义浪潮兴起 , 呼吁

     大幅度削减中东和北非难民 、 主张维护西方民族

     国家利益的右翼势力迅速壮大 。

     美国和欧洲的 “ 白

     人民族主义 ” 势力日趋活跃 。

     有学者认为财富权

     力的转移导致了西方国家目前面临的矛盾 。

     同二

     战以来 , 美欧等西方国家竭力倡导的以自由 、 平

     等和人权为保障的世界政治秩序正在超越传统的

     东西方之间的对峙和抗争 , 有可能演变成为以宗

     教 、 种族和传统为基础的全球社会性对抗 。

     这一

     趋势一旦确立 , 不仅西方在二战后主导的自由国

     际主义将面临崩溃 , 应对各种国际挑战所创建的

     已有国际规则 、制度、 机制也将进一步调整和变

     化 。

     国际关系正在进入一个以再全球化 、 再意识

     形态化 、 再国家化为特点的新的周期 。

     ⑺第三 ,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是经济全球

     化 、 政治多极化和国际力量多元化过去 3() 年来引

     发的全球治理结构的 “ 大变局 ” 。

     经济全球化促

     进了商品流通 、 人员与资本流动 , 形成了囊括越

     来越多国家的产业链 。

     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 “ 双刃

     剑 ” , “ 反全球化 ” 的趋势反映了全球化给不同国家

     内部的利益诉求带来了重大冲击 ; 与此同时 , 广

     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自我意识增强 , 第三世界的国

     内求变进程加速 , 国际关系的全球化 、 多极化和

     多元化的主张和声音不断加强 。

     世界需要在完善

     经济全球化 、 降低全球化负面影响的同时 , 容纳

     多级政治生态和多元政治势力 , 全球治理体系面

     临空前的挑战 。

     陆克文认为中国非常清楚当前大

     部分多边体系的功能失调 、 全球治理体制的改革

     并非偶然 , 它反映了中国希望在多边机构中承担

     越来越多的责任 , 以便将其重新定位在与中国 “ 核

     心国家利益 ” 更加一致的方向上 。

     ⑷中国和其他新

     兴经济体国家积极倡导通过补充 、 修改和变革措

     施 , 完善现有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机制 , 而不是

     推翻旧秩序 。

     何但面对西方国家在各种国际治理

     机制中的强势地位 , 这一变革进程依然充满了不

     确定性 。第四 ,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重塑世界 , 正

     在带来人类经济活动 、 生活方式和国家间竞争形

     态的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

     在科技革新的推动

     下 , 人类正在走向第四次工业革命 。

     新一轮科技和

     产业革命蓄势待发 , 其主要特点是 :

     多种重大颠覆

     性技术不断涌现 , 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 ,

     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 。

     丽世界主

     要国家都加大了以人工智能 、 大数据 、 物联网等APR

     2019

     I

     FRONTIERS

     丨

     7

     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IMPORTANT

     ISSUES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投资研发 。

     世界科技格

     局正在经历南北国家大变迁 , 1990 年 97.1% 的专

     利由北方国家申请 , 至 U2015 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

     的专利申请国 , 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 46.8%, 带

     动整个南方国家在专利申请量占世界总量比重上

     超过北方国家 。

     z 中国已经在无人机 、 互联网 、

     云计算 、 生物医药 、 分享经济等方面取得了领先

     世界的成果 。

     然而 , 中国在某些领域还存在严重

     的短板 , 例如 , 在原发性创新以及核心技术等方

     面 。

     z 美国对中国科技发展极其敏感 , 对中国的

     技术发展进行全力封锁 , 例如 , 华为和中兴作为

     中国科技企业走出去的代表 , 在技术创新成熟的情

     况下 , 屡屡遭到部分国家的抵制 , 但对于苹果公司

     的后台监控使用 “ 双重标准 ” 。

     科技能力已经成为衡

     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 更上升为大国

     竞争的主战场 。“ 大变局 ” 下中国如何抓住机遇世界形势变化的基本内容主要涉及秩序 、 发

     展与社会等方面 :

     秩序 , 主要包括国家之间的力

     量对比和相互关系 、 地区与国际机制等 ; 发展 ,

     主要是指经济增长 、 技术进步以及推动增长与进

     步的机制 ; 社会 , 主要是指人口 、 社会制度 、 社

     会结构 、 社会思想的变迁等 。

     z 面对 “ 百年未有之

     大变局 ” , 围绕中国如何抓住战略机遇期 , 国内学

     者从中国的制度优势 、 战略策略 、 全球治理 、 外

     交政策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在制度

     优势方面 , 杨光斌提出在 “ 大变局 ” 背景下对中国

     自身制度需要有进一步认识 , 中国的制度优势体

     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权威 、 民主 、 法治的统一 ,

     二是中国在体制吸纳力 、 制度整合力和政策执行

     力三个维度具有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 , 他认为如

     何处理好财富权力和政治权力之间的张力是中国

     党和政府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

     题 。

     阿胡鞍钢认为 , 中国在大变局中为世界提供

     了八个方面的机遇.分别是市场 、 旅客数量 、 科

     技与品牌创新 、 绿色能源消费合作 、 对外投资 、

     对外发展援助 、 中国的全球治理方案以及和平外

     交 , 中国在未来面临国内主要矛盾转化 、 国际不

     稳定不确定性因素突出的挑战时 , 能够利用独特

     的制度优势 , 充分利用战略机遇期 。

     ®在战略策略方面 , 刘贞晔提出了三方面战

     略 :

     第一 , 保持战略定力 , 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

     的根基和决心 ,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不犯方

     向性错误 ; 第二 , 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 学习和吸

     收借鉴先进经验 , 坚持和平 、 发展与合作的外交

     路线 , 是改革开放的宝贵成功经验 , 我们必须坚

     持多边主义和互利共赢的外交合作道路 ; 第三 ,

     积极推动中国的新一轮工业化进程 , 必须抓住与

     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推逬传统制造业工业化的巨

     大历史机遇 。

     朗王义桅认为 , 战略机遇期的主要

     矛盾是中国内部不断进行的改革与开放进程 ( 谋

     势而上 )

     同动能日渐衰落的全球化进程 ( 顺势而

     为 )

     , 次要矛盾是中国寻求建立新型国家关系的

     意愿与美国维护霸权地位的战略竞争态度 , 中国

     应该在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上弯道超车 , 必须

     深化改革开放 , 充分发挥中国的市场优势 。

     问杜

     庆昊认为 , 中国应该坚持稳中求进 , 保持战略定

     力 , 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 坚持

     底线思维 , 补齐发展短板 , 坚决打好 “ 三大攻坚

     战 ” ; 坚持改革开放 , 开拓发展空间 , 在谋取自身

     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

     冋在全球治理方面 , 刘雪莲认为中国参与全

     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的主体性动力主要

     源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 , 以及对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国家发展总体目标的追求 ; 制度性动

     力来源于中国在全球治理的制度化建设中从 “ 参

     与者 ” 向 “ 引领者 ” 的转变有利于制度性公共产品

     的保护 ; 国家治理动力来源于国家能力的提升

     和大国责任 ; 理念动力来源于 “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的目标 。

     丽赵可金认为 , 中国在大变局中有三个

     角色.一是坚决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

     核心的国际秩序的存量巩固角色.二是推动全球

     8

     | 学术前沿 I

     2019.04 上

     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增量改革角

     色 , 三是倡导普遍的全球共同价值观体系的智慧

     创新角色 。

     阿蔡拓则认为 , 大变局的症结在于非

     理性.中国需要坚定不移推进全球化 、 践行人类

     命运共同体理念 、 理性对待中美关系的新变化 、

     深化改革开放和国家治理 。

     闻蔡翠红认为 , 网络 空间崛起是全球大变局的重要驱动力 , 网络空间

     是政治多极化的重要因素 、 社会信息化的根本原

     因.全球大变局时代的网络空间治理具有重要的

     战略意义和变革可能性 , 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自身

     市场基础 、 技术创新 、 治理理念以及话语权等多

     方面的优势推动网络空间治理的创新 。在外交政策方面 , 魏玲从体系秩序 、 国际制

     度以及理念规范的视角出发 , 提出如何找到并实

     现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正当定位 、 如何实现中国

     与国际体系的共同演进 , 是 “ 百年大变局 ” 中需要

     解决的核心问题 。

     同陈向阳认为习近平外交思想

     是中国应对 “ 大变局 ” 的方略.两个关键点是在

     “ 奋发有为 ” 的同时仍需 “ 韬光养晦 ” 、 维护并延长

     “ 重要战略机遇期 ” 的同时强化风险预判与风险管

     理 。

     閃李克强总理在 2019 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报告中强调了当

     今世界面临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 提岀应变的五

     点 “ 中国方略 ” :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 奉行

     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 “ 多边主义和以联

     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 ;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

     的改革完善 , 坚定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 , 推动构

     建 “ 人类命运共同体 ” ; 加强与主要大国沟通对话

     与协调合作 , 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 拓展与发展

     中国家互利合作 ; 积极为妥善应对全球性挑战和

     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 ; 愿与

     各国携手合作 、 “ 同舟共济 ”...

    推荐访问:之大 变局 国际形势 未有 感悟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