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演讲稿 > 正文

    学习《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时间:2021-10-16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在《学习时报》连载后,引起巨大反响。以下是东星资源网分享的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一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勤学苦读。总书记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尽管条件艰苦,但总书记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阅读,有一点点空闲时间就坐下来看书,读书成瘾。作为青年的我们,更要多读书,读书可以汲取知识、改变思考、开阔眼界,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有所创造, 有所成就, 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 充满情趣。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敢于担当。因为公道正派,头脑灵活,又肯干,被大家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办沼气、打水井、办铁业社,积极作为,心系群众,干了许多好事。作为正处于成长时期的我们,更要学会担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工作和生活,养成遇事沉着冷静,即使事务再紧急,也要条分缕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志存高远。曾任延川县文安公社知青专干的刘明升说:“近平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王燕生说:“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总书记寄语青年人,忠于祖国不负时代,勉励青年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放飞青春梦想。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鞭策,要牢记在心,付诸于行,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强国逐梦的新征程上绽放光彩。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二

    近期,我反复品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感触颇深,默然间加深了对习总书记的崇敬之情。该书集中讲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直观展现了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宝贵的政治品质、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进取精神、优良的品德作风和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在书中,29名采访对象口述实录,用大量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7年间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工作历程。书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每一个故事都真实动人,每一句话语都朴实无华。特别是青年习近平的鲜明形象和独特魅力,可感可信、可亲可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激发了我苦干实干的激情,增强了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作为一名直接与群众接触、为群众办事的乡镇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真抓实干、马上就办”,为推进以脱贫攻坚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进一步树牢群众观念。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中,与当店父老乡亲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真正了解到了人民疾苦,和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身体力行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融入群众、植根群众、造福群众的群众工作方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心中、落在实处,善于接触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做到倾听民声、广聚民智、汇集民力,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而不懈努力。

    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习总书记是当年“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七年的艰苦岁月,习近平总书记坚守梁家河,始终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从来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以习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地向习总书记看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坚守本色,更加自觉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坚强捍卫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三、进一步发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实干苦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插队在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这是全国1600多万插队知青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之一。对此,习总书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艰苦劳动中,与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种种考验。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发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不断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形成拼搏奉献、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行动,为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三

    最近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书籍还原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访谈内容丰富、事例生动活泼、文字朴实感人,读完以后感触颇多。

    习总书记有坚持学习和思考的态度

    习总书记在知青岁月里,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阅读,阅读面十分广,像《中国通史简编》等各种书籍,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几公里路才借到。习总书记同时注重阅读的深度,饿着肚子也要把喜欢的书读完,要研究透彻。如同书中说的那样,习总书记执政理念、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

    自己所在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曾经提出了“五必读”,即读原著原文、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要深入了解一方面知识必须舍得花时间、下功夫。因此,要真正干好一件事情,必须要能沉下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及时自觉充电,博学深究,领跑团队。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自己深刻感受到,作为承担着富国强军神圣使命的国防武器装备科研单位,我们要担负起引领国家空天防御事业发展的重任,支撑起打造航天强国的重担,就必须对系统工程、军事智能、大数据、云作战等新知识、新技术加强学习,学以致用,做到习总书记说的“功以学成,业由学广”。

    习总书记有敢做、敢担当的作风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时,因为敢说、敢做、敢担当,被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采访时提到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他说的有错大家指出来,他肯定改;如果说的没错就要求大家不打折扣的执行。建沼气池、挖水井、打坝地等等,都体现了他敢做敢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作风。

    自己所在的单位承担的某些项目都是非传统领域竞争项目,靠着敢打硬仗的作风,才取得不断的成功。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前几年本单位刚进入某领域,团队去某单位开展试验,为了抢进度和不把风险留在后期,队员每天都是干到凌晨以后,第二天在迷雾的清晨中又出发,最后仅仅用了7天便完成了该领域传统单位15天的工作任务。这支年轻的队伍在艰难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做到了习总书记说的“勇于担当,做发展的开路人”。

    习总书记有勇于创新的胆识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比如建沼气池,我觉得是技术创新,办铁业社、缝纫社和代销店,是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以代销店为例,以前村里人买东西要走70多公里到公社去,走一天时间,改为代销店后村里一两个人统一去采购,大家再去店里买,这样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老百姓方便了。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那时候,属于实体经济短缺时代,习总书记围绕实体对象开展了很多创新工作,如今面对信息经济时代,需要发展新的创新模式。最近几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大力发展专有云平台和航天云网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我觉得和习总书记当时的创新理念是相通的。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智慧社会的目标。现在我们正在开展复杂产品智能制造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智慧总体部建设,作为参与者,感到挑战巨大,学习完习总书记当年创新实干的事例后,进一步增强了信心。争取2020年前,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引领,夯实智慧总体部基础,支持跨专业、跨厂所的协同设计与联合验证,实现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快速转化和复杂决策支持,开创研发和管理新模式,为建设智慧社会贡献航天人的智慧和力量。

    习总书记曾经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我觉得正是在艰难岁月里的学习、思考、实践、创新,才使得习总书记有了坚定的目标并持之以恒为之奋斗。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我们这代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当“坚定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我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岗位上砥砺奋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航天人应有的贡献。

    全文共计16128字

    【篇1】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感触深刻,感悟良多: 一、真情融入、真心付出。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确实是带着真情和真心来到梁家河后队下乡插队。例如:“刚到梁家河几天时间,他就能够对农村一位过世的老人、人位老党员的母亲恭敬地吊唁祭奠鞠躬”、“他在梁家河,对贫下中农,对老人、儿童、残疾孩子,都是一片爱心,真诚相待”、“他把他妈妈齐心在他插队离京时送给他的绣着‘娘的心’的针线包送给了张卫庞”、“他把好一点儿的玉米团子分给老乡吃,自己主动吃难咽的糠团子”、“他说自己是个普通农民”。正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如此真情地把自己融入群众之中,如此地关心群众的饥寒,如此真心地为群众付出自己所能所有,梁家河的群众才会无私地接纳他、帮助他,才会送给他七年吃的唯一一碗白米饭,才会有十八大闭幕延川老百姓坐在电视机前看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外记者讲话时还真心地说出“可不敢说错话。咱慢慢的,可不敢把话说错了”。想想自己当年大学毕业被选调下基层到贫困乡镇工作,刚到乡镇工作时认为凡事讲道理,下到村里也往往只注重去与群众谈政策、讲道理,而没能真心地去与群众交感情,结果经常碰钉子甚至有些工作无法开展下去。所以说,我们党员干部只有把自己摆进去,真情地去认识群众、融入群众,真心地为群众去付出,与群众打成一片,群众才会真正地接纳你、帮助你、支持你,你的工作才能有效开展,你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二、放下架子、学会吃苦。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城里长大的青年,从繁华的首都来到黄土高原的山沟里,面对一些无端的非议和“特殊对待”,面对“别人是从零开始,他要从负数开始”,能够放下高干子弟的架子,克服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大关”等种种困难,安下心来劳动、工作,一干就是七年,实在不容易。例如:“刚到生产队的几天,身上都被跳蚤咬得起了又红又大的肿包,奇痒无比”、“主要是粗粮多,加上没有油水,肚子里总是感觉空空的”、“刚到生产队时劳动积极性不那么高,但经过思想变化,与老乡接触多了,劳动也习惯了,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工分也涨到跟一个强壮劳力一样的一天10分”等等。正是有了能够放下架子的态度,有了能够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让习近平总书记从下 1

    全文共计16128字

    乡知青到村支部书记、到县委书记、市委书记、省委书记,到中央总书记,一步步走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想想当年刚到乡镇工作,面对工资低、工作杂、食宿差、语言不通等各种困难,一开始还是有点畏难情绪、有点安不下心来,后来慢慢习惯了、想通了,才安心工作。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党员干部必须要有吃苦的精神,才能够真正扎实投入工作。

    三、踏实工作、办好实事。习近平总书记到梁家河后,在生活上、劳动中与老百姓接触,越来越多地了解到当前农村的落后和老百姓生活的艰苦,对他们很同情,激发了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志愿,充满信心全身心地投入为群众奉献的工作中,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办了很多实事、好事。例如:“他刚担任村支书时,在村里办了一个铁业社,不仅供应本村农具使用的同时,还能有一些创收”、“他上任后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做成的,需要处理各种矛盾和情况,做各种细致的工作,才能顺利地把工作开展好。他做群众工作很注意方法,也很人性化,从不采取强势、高压的做法,总是尽量做思想工作,把人的思想弄通了,心里疙瘩解开了,事情也就顺理成章做好了”、“他带领村里人打井,经过调查,选好泉眼定位,把整个基建队全都调上去挖成了一口井,不但解决了前队社员吃水问题,水量也足够浇地用,生产和生活都顶上用了”、“他到四川遂宁县学习沼气技术,还请了一位技术员到梁家河帮忙办好了沼气”。还有他带领群众修淤地坝、修路、办扫盲班、办代销店、缝纫社、种烤烟、搞磨坊等等。我们党员干部就必须要踏踏实实地干好岗位工作,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切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篇2】

    最近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生活》,常常被一件件平凡的生活小事感动。掩卷深思,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该书主要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代下乡插队的故事。通过采写与总书记当年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乡亲和知青们,以面对面谈话的方式,真实细致地向我们呈现了习总书记青年时代于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插队时的生活、劳动、学习的点点滴滴。伟大的人物不都是干惊 2

    全文共计16128字

    天动地的伟业,一些细微小事往往显露出高尚伟大的情怀。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当年条件艰苦、物质匮乏的时代,梁家河无疑只是中国的一个缩影。难能可贵的是,总书记在那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非凡的意志战胜困难,扑下身子与劳动人民一起,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搞建设,还时刻不忘读书学习,在实践中锤炼品质,在学习中增强本领,并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现出感佩人心的人民情怀。书中让人感动的地方比比皆是,有几件小事给我印象十分深刻。 第一件是“吃生肉”的故事。这里的生肉不是现在的生猛海鲜,而是生猪肉。由于当年普遍生活困难,知青和老乡们很少吃肉,肚子里缺油水。有一年过春节,他们买了些猪肉,猪肉质量不错,“感觉肉像玉雕一样整齐漂亮”,这也是爱之深念之久才有的表现吧。那天他们包了些饺子,在准备煮饺子时谈到国外有一种很嫩的小牛肉可以用刀切成薄片生吃,于是他们也用刀试着切成片,你一片,我一片,蘸着酱油生吃。也许是饿的时间太长了,肚子里没有油水,真的把那块生猪肉的瘦肉部分全部吃完了。生肉吃完后,费了两三个小时包的饺子也在20分钟内风卷残云般吃光了。以现在的眼光和卫生常识,我们很难想象生吃猪肉的情景。这是只有在物质极度缺乏、生活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事情啊!

    第二件是讲读书的故事。总书记历来重视学习,插队当知青的时候就热爱看书,当时他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书多、爱看书。当年去延川插队时,他带了满满两箱子书籍。总书记读的书种类繁多,涉及面广,不管在窑洞、田间地头,还是赶集出差,也不管白天黑夜,他都书不离手,孜孜不倦地从书的海洋中汲取营养。有时晚上看书,因为怕影响同伴睡觉,就把灯移到一旁,用身体挡住光线。有一次看书到深夜,第二天跟人聊起,他调侃说:“昨晚看书至深夜,四周寂静,颇有些‘世人皆睡我独醒’的味道。”正是由于爱读书,而且长期坚持读书,这为总书记在年轻时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积累,对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他一步步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第三件是帮助讨饭老汉的故事。有一次,青年习近平与同伴去文安驿公社赶集。 3

    全文共计16128字

    因为喜欢看书和抽烟,原本计划是要买些煤油和香烟的。煤油是晚上熬夜看书点煤油灯用的;烟则是最便宜的“经济烟”卷烟,9分钱一包。到了集市,总书记听人说集上有个讨吃的老汉,是他爸爸原来的卫士,就跑过去问了情况,把身上所有的钱、陕西省粮票、全国粮票,全部掏给了那个老汉,还把外套也脱下来给了讨吃的老汉。后来同伴问总书记会不会受骗,总书记说,那么贫穷的老人,一路乞讨,怎么能不信任人家呢?总书记对讨吃老汉这种倾其所有、倾囊相助的行为,正是他对劳动人民理解信任、关心爱护的深切情怀所致啊!

    伟大的灵魂每每相似。3月14日,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与世长辞。霍金曾说:“要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无论生活多么艰难,请保持一颗好奇心。你总会找到自己的路和属于你的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就是这样,他在异常艰苦的知青岁月中,在大西北苍凉厚重的土地上,经受了重重困难考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锤炼了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终于从梁家河小山村一步步走来,成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不管一个人处在多么艰难的境地,一定不要丧失勇气和上进心,只要心怀梦想,奋发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步一步坚实前进,就一定会实现人生的价值。 【篇3】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干部成长的生动鲜活的教科书,内容丰富,影响深远。

    思想深刻的党性修养之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对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插队知青、梁家河当地村民以及和他当年接触的几十人的口述访谈,用平实的笔调、丰富的角度、生动的事例,带我们走进了那个特定的历史岁月,走进了陕北的梁家河,走近了青年习近平。在这些访谈中、点点滴滴的事例中蕴藏着丰富深刻的思想,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发掘。

    激励当代青年的励志之矿。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是从少年彷徨到青年自信的七年,是思想上不断成熟、意志上更加坚强、信念上更加坚定的七年。他在艰苦的岁月中能树立远大志向,在贫穷的日子里能不断学习进取,在困难的条件下能担责带民致富。七年不仅磨练了他自己的意志和品质,还赢得了广大人民 4

    全文共计16128字

    群众的认可和拥戴。

    洗涤灵魂的精神家园之矿。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过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从本书那些生动的事例中可以发现和追寻到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思想的起源。他就是按照这个标准成长起来的,也是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带头身体力行的。

    学习青年习近平志存高远的精神境界。七年的知青生活,造就了青年习近平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志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后来谈到,15岁来到黄土地时,他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他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我们只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志存高远的精神境界,才能在“四个伟大”进程中不畏艰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勇于担当。

    学习青年习近平人民立场的家国情怀。总书记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强调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他多次给梁家河村民回信,关心老乡们的生活状况。这都体现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体现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只有学习践行习近平同志的人民立场,才能在工作中、生活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才能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更好地服务人民。 学习青年习近平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总书记在回顾他七年知青岁月时,说最大收获之一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青年习近平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那个时代时兴的学习、运动,而是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学习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做好“两学一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学习青年习近平持续学习的革命精神。爱读书、爱学习、爱思考,是青年习近平最鲜明的特点。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完善自己,才能克服能力不足的风险和挑战。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篇4】

    特殊经历更加坚定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共产主义信仰。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 5

    全文共计16128字

    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顶着“黑帮子弟”的帽子,是当时上山下乡队伍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艰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信仰从来都不是在温室中培育的,越是近乎绝望的困境,越能铸就坚定的信仰,正是异常的待遇、异常的艰苦,炼就了总书记无比坚定的人生目标,更加坚定了总书记对党对人民事业的追求。正是这七年的知青岁月,助燃了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曾经孕育新中国的陕北高原,再次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启航的地方。

    植根群众铸就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梁家河的艰苦岁月里,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梁家河的乡亲这样评价习近平:“他的心总是和我们老百姓在一起。”正是这七年的知青岁月,总书记对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感同身受,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带领全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正是这七年知青生活,总书记亲身示范了党同人民鱼水情深,形成了植根群众的工作方法,坚持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定了造福群众的执政理念,坚持做一个人民公仆、为人民做实事,并为全党做出表率。

    深邃思考奠定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一干就是七年,这段时间他在塬梁峁上、煤油灯下,系统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和大量西方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文学经典论著。青年时代大量的读书学习,为总书记今天创新哲学思维提供了有力武器,为他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他创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立场观点方法。正是这七年知青岁月的学习思考,总书记形成了从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汲取经验的习惯,形成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思考习惯,认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艰苦条件磨炼了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去插队的地方,是全国1600多万插队知青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在这七年里,他先后经历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大关”,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都干过,连村里的人都感叹:“咱一般的老百姓都吃不了这苦!”正是这七年的 6

    全文共计16128字

    知青岁月,磨炼了总书记以苦为乐、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他曾指出:“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正是这七年的知青岁月,锤炼出一位带领全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袖,使他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勇于反思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勇于面对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勇于订立目标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用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和踏石留印的工作态度,带领我们这一代人走好属于我们的长征路。 【篇5】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我在党校学习期间完整读完的第一本书。自打开书的那一刻起,心中就一直充溢着感动,总想抒缓一下。掩卷细思,习近平同志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全党的核心,一路走来,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如果说确立核心是时代的需要、党的建设需要话,得到全体人民衷心拥护的核心则必须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正是通过一个个当年的知青、村民朴实的口述给我们展示了后生近平的人格魅力。 一、至真至善的待人之道

    听闻一位深明大义的革命母亲去逝,后生近平冒着被扣“封建落后”帽子的危险,到前辈的遗体前恭恭敬敬地鞠了几个躬;面对对大伙经常欺负的智障儿童灵娃,后生近平给予的是宽容和关爱;面对落迫的革命前辈,后生近平把自己的衣服及身上所带的钱及粮票悉数送与。正如编者在前言中所言:古人赞美慷慨助人、仗义疏财的人有“解衣推食”之说......而近平在自己身处困境的时候,仍能够做到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他的人格和胸怀令人感佩。后生近平知道,要做事,先做人。

    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梁家河生活的艰难不必再说。面对困苦,面对险阻,后生近平没有消沉。因为在他心中,始终有个中国梦。黑帮子女的帽子是沉重的。面对委屈,面对挫折,后生近平没有迷失方向,而是一次次递交入团、入党申请书。因为他知道,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来引领。正如文安驿公社党委书记白光兴所言: 7

    全文共计16128字

    “入党、提干、上大学都是近平奋斗的结果。” 三、卓越非凡的工作能力

    大家都不相信,也不支持的沼气,后生近平点火成功了;大家都不看好的淤地,后生近平带领大家建成梁家河村最好的坝地;生产队长处理不了的“猴儿”和“矮矮”的矛盾,后生近平化解了。正如村民铁锁说:“近平打坝、办沼气、办代销店、办铁业社等等,干一件成一件,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总能想到办法克服。”事隔多年后,“矮矮”讲起当年自己打架的事情,还在不停地叹服:近平真是会做思想工作。 四、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

    在离开梁家河去的前夜,后生近平还在与送行村民彻夜长谈下一步村里该怎么办;面对依依不舍的村民,后生近平说:“要不我就不走了,继续留下来干?”这份牵挂与犹豫的背后,是对梁家河村民的担当。2019年2月13日,在同梁家河乡亲谈心的时候那句深情的话语:“那时候,我就说,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一定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所透露的则是后生近平的家国情怀与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 五、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响应号召到梁家河当知青的后生近平的行李,是满满的两箱书。每天辛苦劳作后,后生近平还要挑灯夜读,甚至还颇有些“世人皆睡独醒”的味道。正如《取火记》作者曹谷溪所言:“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在我看来,后生近平正是凭着一股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通过向书中的先贤学,向姨姨、姨父等长辈学,向身边的梁家河村民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才观、价值观,才得以一步步垫平脚下的坑,为今日的成功夯实了基础。 【篇6】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采访实录,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 8

    全文共计16128字

    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此前我曾粗略读过一次《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在党校期间,根据党校的课外阅读布置要求,我又重温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对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整体形象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从中也有了诸多的感悟和体会。今天,我们青年干部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重点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以下五种精神和品质:

    一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我深深为习主席青年时期如饥似渴读书、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所折服。习近平总书记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他在回忆当年知青岁月中的读书生活时,曾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确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作为年轻干部,我们深处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一定要有能力不足的危机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始终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作为始终坚持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更加胜任我们的工作。

    二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七年陕北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他面对贫苦的农村生活,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闯过“四大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积累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实践证明,只要有乐于吃苦的劲头,再苦的环境也能适应,再难的问题也能直面解决。回过头来看,正是陕北这段艰苦的生活磨炼,锤炼了习近平总书记坚忍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为习近平担当党和国家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这给我们青年干部很大启示,经历就是财富,苦难也是锻炼,青年干部一定要勇于迎接挑战,敢于摔打自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夙夜在公、竭尽心力。 三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追求。习近平总书记 9

    全文共计16128字

    曾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无论是“黑帮子弟”的政治污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实困境,或是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应,都没有让青年习近平放弃最初的理想。从40年前走出窑洞、北上求学的那天起,“为群众做实事”的理想信念就成为牵引青年习近平不断奋进、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反复强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什么要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给我们青年干部很大启示,只有到基层历练,到艰苦环境中去,到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才能在实践锻炼中牢固树立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家国情怀,激发潜能、积累经验,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打牢成长的根基,铸就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做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四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作风。只有心里想着、装着群众,才会想着为群众办实事,进而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为群众做实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无论是在当知青的时候,还是在当大队书记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人民服务。要为群众办实事,就要先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曾自述:“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通过调研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后,习近平总书记就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并脚踏实地去做,去苦干实干,在梁家河的7年,靠自己的苦干实干作出了一番成绩。作为年轻干部,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委“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的部署要求,扑下身子,沉下心来,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和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艰难,才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才能够有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五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敢于担当的责任使命感。敢担当才能办大事,敢担当才能成伟业,敢担当才能为人民。梁家河村民梁玉明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 10

    全文共计16128字

    习近平总书记做事情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一旦担起责任,就有自己的想法,就敢干事,敢干大事。敢于担当与具有战略定力有关。当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具有敢于担当和战略定力的品格,就与他在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所养成的担当精神和战略定力是直接相关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解决过去长期想解决但没有解决好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但没有办成的大事,就与他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气概相关。当前正值改革攻坚期、经济调整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作为年轻干部,尤其要勇于担当、能够担当、敢于担当,直面矛盾和问题,主动接受挑战,树立强烈的历史担当,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再次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对诗人艾青的这一名言有了更为触动灵魂的共鸣。 【篇7】

    艰难岁月考验了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能够感受到总书记年轻时期就抱定了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这种信念在艰难岁月里得到了洗礼和锤炼。在梁家河因为所谓的“黑帮子弟”,使得入团入党对青年习近平来说是那样的艰难、甚至希望渺茫,但他不抱怨、不气馁、不放弃。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里,正是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坚忍不拔的政治追求,支撑着他不断向党组织靠拢。

    知青生活练就了勇于担当的精神。正如石春阳所说,“我们选近平当村支书,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从他在梁家河的知青经历中,我们就可以找到他敢于担当的印记。比如分派救济粮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他讲原则、敢担当,同时也注意方法,让村民服气。他说公道话,做公道事,敢做敢当。

    三秦大地滋养了深厚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深厚的情怀正是在三秦大地上、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中培养起来的,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知青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上。“在当村支书之前,他就对村里有很多规划和 11

    全文共计16128字

    想法。打坝、修梯田、打井,增加粮食产量,这些他一直都在考虑,都在和社员交流。”他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磨坊,切实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习近平同志正是在与群众同甘共苦中,完成了自己作为劳动人民一员的蜕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也正是三秦大地滋养了这位年轻人深厚的人民情怀。

    在丰富实践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维方法。“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陕北七年生活最大的收获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在访谈中,历史的见证者们认为“近平是了解实际的”“插队几年让他更加贴近实际”等。通过建沼气池、修地坝、挖水井等接地气的知青七年岁月,他深刻认识了中国农村的实际,树立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之所以能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言必信、行必果,赢得人民信赖,答案可以追溯到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追溯到领袖年轻时实事求是的思维方法。

    人民情怀催生了创新发展的思路。心系群众、服务群众,有想法还得有办法,青年习近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有一套方法和技巧,善作善成,富有创新思维。为解决当时陕北农村老大难的燃料问题,他想到搞沼气,带队到四川去学习沼气技术,回来以后亲自试验,建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成功解决了困扰这个地区多年的燃料不足问题。从书中一个个鲜活的实例不难看出,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梁家河的知青时代就有了实事求是的思维方法、创新发展的思路。 【篇8】

    梁家河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也是总书记人民观形成发展的思想源头和实践开篇。

    如何认识群众,如何对待群众,这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七年知青岁月,总书记把黄土高坡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与乡亲们一起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打坝,同吃、同住、同劳作,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也建立了与群众深厚的感情,群众观念得到升华,群众立场更加坚定。在梁家河插队时,他常说“我就是个普通农民”“我们老陕”。离开梁家河后,他深情地说,“我虽然告别了陕北的父老兄弟,但再也离不开人民”。梁家河的乡亲们也说:“他的 12

    全文共计16128字

    心总是和我们老百姓在一起。”这种朴素而深沉的“黄土情结”始终伴随着他,从大队书记直到党的总书记。

    青年习近平在当时上山下乡的队伍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七年的知青岁月让他经受了最真实的农村体验、经历了最实在的基层工作、了解了最原本的群众想法,这让他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能够顺民心、合民意、实打实。在村里做大队书记,群众评价他说,“群众基础非常好,大家都喜欢他,愿意和他拉话”,“我们村里人都对他很服气,他说啥我们都听”,他的行事得到了乡亲们的交口称赞。后来他在正定,推进实施“半城郊型”经济和旅游兴县,摘掉“高产穷县”帽子;在宁德,全力推动闽东地区摆脱贫困,创造了“弱鸟先飞”模式;在浙江,大力实施“八八战略”;以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定不移抓正风反腐、抓扶贫攻坚、抓环境保护等,都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护。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总是能把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能把工作抓得很准很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心一直在老百姓中间,对群众有着最真切的了解。总书记后来说,他在陕北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第一点就是让他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他获益终生的东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最根本的工作方法。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坚持群众标准和群众导向,走好群众路线,到实践中去获取真知,到群众中去找到办法,做到“办事之前征求群众意见、办事过程接受群众监督、办事结果接受群众评议”,让我们的工作始终符合群众的期望、始终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自梁家河插队起,就把这一奋斗目标和神圣使命牢记在心。他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把自己的奖品换成农具,为的是“帮助老百姓做点事”。他“立志改变梁家河的面貌”,带领乡亲们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水井,建成了第一个淤地坝,办了铁业社、缝衣社、代销点,是乡亲们心中“敢说敢做敢担当”的“好后生”。他不管多苦多累,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惜力,从来“不撒尖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这一真挚的情怀和坚定的信念,贯穿于总书记的从政之路。干部就要干事,为官就得为民。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困难挑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干事”“为民”作为座右铭,要拎着“乌纱帽” 13

    全文共计16128字

    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当官,务实勤政、为民担当,多办好事、善办实事,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我是一名基层干部,又来自革命老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可敬、可爱、可贵。我要自觉践行人民观,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扎实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脱贫攻坚、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维护稳定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取信于民、造福于民,以实际行动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和领袖权威。

    【篇9】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这段话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的真实写照。离开学校和家庭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站,对习近平总书记后来的成长和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诚如他后来所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通过阅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我从19篇“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里全面深入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青春奋斗历程,探寻了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足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七载上山下乡岁月,锤炼了他刚强坚毅、勇敢无畏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培养了他爱民为民、实事求是的风格。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认为:今后,要把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努力把这本书作为青年学生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师生党员锤炼党性的生动范文和教职员工服务师生的工作指南,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献青春,引领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14

    全文共计16128字

    习近平总书记15岁从首都北京来到陕北,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巨大反差,一开始就要面临“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和思想关”,在艰难困苦面前,他没有退缩过、屈服过,而是知难而进,从“负数”开始,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入党、提干、上大学等都是他奋斗的结果。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这些真金一样的话语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咀嚼,当下,就是要汇入“与信仰对话,青年学生学习青年习近平”这股热潮,号召和助力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二、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率先垂范带头坚持群众路线,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时就已悄然扎根,七年知青经历让他了解了国情和民情,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冷暖和甘苦,培育了他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成为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学生对成长成才的渴望,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了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我们要坚持需求和目标导向,贯彻落实好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严于律己不断锤炼党性修养,践行宗旨,敢于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插队2400多天来经历的恶劣的环境条件、繁重的生产劳动、严酷的政治考验、巨大的心理压力,磨炼了其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敢于担当的品格风范,这无不得益于他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艰苦的磨练和群众的信服;得益于他坚持读书学习,积淀了丰厚的知识文化理论素养; 15

    全文共计16128字

    得益于他从人民众来到人民中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得益于他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把准方向,善做善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予了我们榜样的力量,我们要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提升综合素质,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在服务社会、提供智力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等方面建功立业,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认真书写好新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满意答卷。 【篇10】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也为青年人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青年习近平的好学是令人难忘的。参与访谈的人几乎都谈到他爱读书。何毅亭说:“习近平总书记酷爱读书学习,这是同他接触过的人都熟知的……陕北7年,他始终坚持苦读深思,经常挑灯夜读到凌晨。”他读书的范围很广,举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外历史著作、文学著作、军事和国际政治著作,他都注意搜读、随缘借阅。读书如做人,一时的爱好容易有,长久的热爱颇难养护,没有发自内心的需要,仅仅靠外在的督促与引导,是很难真正好学的。出于爱好的自主学习才最宝贵、最可靠。

    青年习近平的不倦阅读是令人敬佩的。知青七年,他所处的环境是艰苦的,挑战是严峻的,个人的困难不少、家庭的忧患也多、社会的动荡更深。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若无发自内心的坚守与自信,人是很容易急功近利、随波逐流的,想表里如一、始终一贯是很难的。知青七年,青年习近平有做黄土地儿子的情怀,有扎根为民的主见,有改变梁家河面貌的追求,有不畏艰险的勇气,所以他对世事充满希望,对未来真有信心,对人、对事、对理有着平和而执着的爱。 青年习近平的明辨是令人敬仰的。他善读书,也善用书。他能吸引周围不同性格、不同年龄段、不同出身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能见人之所想见、人之所未见的许多事理,有着诚恳而洞明、朴实而练达的明辨能力。他阅读,不是泛泛浏览,而是深入钻研、认真分析,形成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并尽可能运用到工作、生活 16

    全文共计16128字

    中。

    青年习近平的笃行是令人感动的。他做事有板有眼、有章有法,凡是认准的事,不做则已,做则必求成效。他能将书本上得来的智慧与工作生活的实践相结合,行事笃定而周到。他建沼气池,遇到挫折不气馁,考虑周到、学习深入、措施得力,最后真的通了气、点了火,这在当年是难能可贵的。他带领大家打井、办铁业社、打坝、引种烤烟、办代销店、办缝纫社、办扫盲班,中间都遇到过质疑、不理解,对此他既不急躁,也不粗枝大叶,而是以各种方式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大家的认可。

    现今的大学生、研究生,多数年纪与插队时的青年习近平相仿。尽管每个人的际遇有别,尽管社会的整体环境有变,但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青年人都要面临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对待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的问题,就此而言,青年习近平的追求与历练,对当代的青年人仍有着可资借鉴的重要意义。 一要热爱学习,好学善学。从少知到多知,从假知到真知、从浅知到深知,需要坚持学习。学习不是生搬硬套,不是鹦鹉学舌,学习需要创新创造,需要自己的思考、选择与运用。要像青年习近平一样,对学习上心、用心,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而能用学到的知识改造社会、改造自然。

    二要修身养性,求真务实。修身养性,是人一生的功课。青年一代想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修身养性的功夫必不可少。怎样认识自己与他人,怎样对待苦与乐,怎样处理得与失,是青年一代尤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修身养性,重在能追求真理、踏实进取、涵养静气。青年习近平在挫折、困难面前,对党、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信心、有思考、有选择、有行动的修养之功,值得当代青年人效法。 三要干事创业,造福他人。学习修身不是贪图一己之满足,民胞物与的情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也都更为重要、更为根本。一个人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兢兢业业、尽心尽力,把应该干、能干的事情干好,这也是贡献社会、服务社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干事创业不应好高骛远,而应胸怀理想、脚踏实地。青年习近平官不大、位不高、权不重、责不小,他关心群众、了解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所作所为,在那个时代也许并不惊天动地, 17

    全文共计16128字

    但都实实在在,让一方百姓享福,其意义是很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当代青年人应该学习青年习近平,干事创业,造福人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18

    完全没有一处可以批评的,堪称完美!

    作者花的心思没白费。

    推荐访问:知青 心得体会 岁月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