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演讲稿 > 正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1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饮湖上初晴后雨语文教学设计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语文教学设计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语文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营造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组自己组,任务自己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实践当中。实现了方法的巩固,促进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师深入学习组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或走向。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汇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通过汇报、补充、评价、点拨等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通过多形式的读书实践,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通过背诵其它描写风景的诗句,唤起学生的认知,激励学生阅读背诵更多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祖国传统文化,促进认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把对西湖的了解和理解,结合自己搜集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等汇编成册---《我来带你游西湖》,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布置完成研究性作业,指向课外,促进学生发展。

    饮湖上初晴后雨语文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学生背诵《游园不值》。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游园不值》,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二、学习新课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4、举手发言。

    5、引导学生理解题目。

    6、师:这首诗是写,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师: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师:作者每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对他们进行比较呢?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

    7、背诵全诗

    自由背诵然后检查

    课后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学习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诗中“美”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美”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理解古诗的字、词时,我几乎把诗中所有的字、词都拿来和学生分析了,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很快就领会诗句的意思了。学生懂得诗句的意思后,就让他们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然后一起分析,最后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体验这首诗中的“美”。

    在理解题目时,我用提出质疑的办法,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我觉得我再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和体验诗中的“美”之一环节做得不好,我只是通过让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方式]还解决这一问题;而学生体验的机会就少,主要是听我讲和听其他学生讲,很多同学都没有自己感受到,只懂得有这么一回事。

    所以他们读诗句时,没有融入感情。如果能让学生多读几遍写景物的诗句,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验诗句的“美”和领悟作者的感情,然后再有感情朗读全诗,效果会更好。 这篇课文事故时,学生读的机会较多,有较多的表现机会,课堂气氛较活跃,整个效果比较好。

    饮湖上初晴后雨语文教学设计3

    课前准备:1、西湖风景图片。2、古诗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1、师俗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号称"人间感觉"的杭州有一处著名的景点"杭州西湖",那里风光迷人,景色神奇。古来人们一直有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炼的语言对它的景色做出了不同的概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首推西湖十景,大家想观赏一下吗?

    播放投影片

    2、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在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做官,陶醉于江南山水,写了大量的江南山水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被认为是描写西湖的绝唱《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赞美了西湖的美丽景色。

    (用直观的图片展示西湖的迷人风光,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 质疑问难

    1、看多媒体演示,听范读。

    2、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3、指名试读。

    4、读了古诗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你还想了解什么?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问题意识)

    三、自主探究 汇报交流

    1、借助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同桌交流。

    (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集体交流。

    (1)通过自学,你弄懂了什么?

    (2)讨论交流:你喜欢哪句诗的描写?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西湖的水光、山色、忽晴、忽雨的奇丽多变的景象,以及体会把西湖比作佳人的贴切生动)

    四、再读感悟 情感升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听范读,欣赏演示的景色。

    3、边读边想象,体验诗人的感情。

    4、试着背诵古诗。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情感得到升华)

    五、拓展练习

    1、如果让你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赞美西湖,你想怎样做?

    2、出示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学生自读。

    (多种方式赞美西湖,体现学科整合)

    六、教师总结

    苏轼在这首中把西湖在不同天气里所呈现出来的美丽景色,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神韵相提并论,出人意外又贴切生动,天生丽质是她们共同的特点,比喻巧妙自然,西湖也由此而得到了"西子湖"的美称。

    饮湖上初晴后雨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老师把西湖请进了咱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课件:《动人的西湖》)

    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名。雪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

    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了解苏轼吗?(生答。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杭州市的市长。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苏轼曾无数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同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

    二、初读感知:

    1 、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检查读书效果。

    3 、师范读古诗。

    4 、根据出示的诗歌朗读节奏提示,生齐读诗歌。

    5、针对诗歌,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

    1、学习诗歌的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句)

    (1)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晴”)

    (2)诗人告诉我们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

    (“水光潋滟”)(板书:水光潋滟)

    (3)课件出示:晴天的西湖图片。

    创设情境:瞧!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在万里晴空下,宝塔掩映在青山之中,微风徐徐吹来,亲切地抚摸着游人的脸庞,灿烂的阳光洒在宽阔的湖面上,湖面“水光潋滟”。

    (4)你读懂“潋滟”了吗?

    (波光闪动的样子。)(课件出示)

    (5)你还能用其它的词来形容水光潋滟的湖面吗?

    (波光闪闪、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6)诗句导读。

    晴天的西湖里仿佛满是金子,刺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带着理解读第一句)。

    (7)晴天的西湖真美啊!假设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坐在西湖的凉亭中,迎着徐徐的微风,你惬意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

    (随风飘动的柳条、开得正艳的桃花、欢唱的鸟儿、鱼儿在水中嬉戏、人们在湖中荡舟……)

    (8)看到如此美丽动人的西湖,你感觉诗人此刻的心情如何呢?(带着体会个别读,全班读。)

    一个“好”字道出了西湖的美!(板书:好)

    2、学习诗歌的第二句。

    (过渡:晴天的西湖真美!看着眼前的美景,诗人有些陶醉了。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湖面上悄悄下起雨来,眼前的西湖已是另外一番景象。)(播放课件:雨中的西湖图片。)

    (1)冥想:闭上双眼,在雨声中尽情想象,雨中的西湖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播放音乐:《雨中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3)诗人苏轼看到了什么景象?(课件出示:第二句)

    (“山色空濛”)(板书:山色空濛)

    (播放课件:雨后的西湖图片。)创设情境:雨后的青山,升起了一团团白色的云雾。它们如轻纱一般,随风飘动,若有若无。此时的青山如仙境一般,所以诗人说——(引读第二句。)

    (4)你读懂“空濛”了吗?

    (云雾迷茫的样子。)(课件出示)

    (5)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雨中西湖的特点?

    (板书:奇)

    (6)带着理解读诗歌的一、二句。

    3、学习古诗的三、四句。

    (过渡:西湖时晴时雨的美景让诗人的心都醉了,他触景生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课件出示:诗歌三、四句。)

    (1)你从三、四句中了解到了什么?

    (2)你了解“西子”吗?

    (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3)西施有多美呢?(齐读第四句。)

    (不管是化淡妆还是浓妆,不管什么时候,西施都很美。)

    (4)想见一见西施吗?(课件出示:西施图片。)

    (5)诗人为何会把西湖比作“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施呢?

    (6)导读:西湖之美,何止晴天雨天,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一日的清晨黄昏,景色各异,美不胜收,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齐读三、四句。(板书:淡妆浓抹总相宜)正因为这个美丽的比喻,西湖从此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称。(板书:西子湖)

    读到这里,你可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了吗?

    4、苏轼笔下的西湖真美啊!古人有许多描写西湖的诗作,却很少有人能把西湖描写得如此美丽。想想,苏轼为何能把西湖描写得如此美丽动人呢?

    5、带着体会读诗。

    6、指名读诗,配乐齐读诗歌。

    7、齐背诗歌。

    四、拓展延伸:

    1、赏析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诗人描绘了什么时候的西湖?

    (2)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美景?

    2、积累这首诗歌。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游览了人间天堂——西湖。其实,苏轼不光是一位大诗人,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书画家。你想和他走得更近一些吗?请课外搜集苏轼的作品读一读,老师相信,你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 (好)

    西子湖 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色空濛 (奇)

    描写得很用心。

    终于让我找到你啦~我的范文!

    古诗二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编排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十册第5单元,这一单元以“水”为主题编排,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水的重要性,感受作者对祖国山水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崇尚环保的意识。《饮湖上初晴后雨》为古诗二首之一,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诗中,作者抓住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景色特点展开描写,采取独具匠心的比喻,将西湖比作西子,妙趣横生,浑然天成,让人浮想联翩。本组安排两首古诗更为了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教学中,我们应当结合年段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独特韵味,品味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自觉诵读和积累古诗。

    【学情分析】

    在第二学段,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已诵读优秀诗文50余篇,在诵读过程中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同时,学生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和交流,进而把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品味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是第三学段在古诗学习中的一个提升。从古诗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感悟古诗的情感色彩,对于诗的意境的体悟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和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和鼓励,在分享阅读体验中深化感悟。

    【资源利用】 教师的诗作、西湖晴天与雨天的景色图片、西施的图片、有关写水的其他古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抒发的感情,尝试品味诗歌的韵味。

    2.运用“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品诗境”的方法自读古诗,通过朗读、交流等方式体会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3.在诵读中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对优美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课外学习古诗或者尝试写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和自学、交流,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诗中把西湖与西子比较的妙处,体会西湖的晴与雨和西子的淡妆浓抹之间的相似之处,由此想象西湖柔美多姿的景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初步交流自己积累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以自己的诗作导入学习苏轼的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古诗,教师与学生分享对古诗的喜爱之情并展示自己的诗作,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为教学活动作好铺垫。 二、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1.复习学过的苏轼诗(《惠崇春江晚景》)。 2.板书课题,师生同解诗题,师简介写作背景。

    3.指导学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品诗境

    【设计意图】引旧联新,回顾学习方法,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本节课上运用学习方法尝试自主学习古诗。

    三、读古诗,初步体会诗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古诗。初步感受诗的感情色彩,集体交流。 2.读一读,比一比,评一评。

    【设计意图】通过读一读,比一比的形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落实朗读目标。

    四、品味诗句,理解诗意。

    1.学生自主读诗,想想诗句的意思,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与同学初步探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集体交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灵活地表达诗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得阅读体验,在创造性的表达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深化对诗情诗境的体悟。

    五、悟诗情,入诗境。

    1.引导学生交流:由这首诗,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西湖与西施作比较,你觉得她们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这样比喻有什么妙处?(结合语句和课件,引导学生体会西湖的独特景致,体会作者的传神比喻。)

    教师穿插苏轼写这首诗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难点,所以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谈感悟,同时,教师穿插描述创作背景,更有助于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巧妙比喻的独具匠心。在此基础上,在学生充满兴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六、品味诗韵,积累成诵。

    1.启发:作者此处为什么不用“西施”,而用“西子”? 引导学生比较诗的每句末音调,一三句为平声,二四句为仄声,体会古诗“炼字”的特点,再通过朗读体会诗平仄搭配,抑扬起伏的韵味,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品味。

    2.在以上基础上指导学生读诗文,品节奏、品韵味,有感情地朗读,积累成诵。

    3.结合单元主题,谈话启发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珍惜水资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古诗炼字追求音韵美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从而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同时,结合单元主题,渗透思想教育

    七.小结学法,拓展延伸。

    1.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与水有关的古诗。课件出示(《望天门山》、《暮江吟》、《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拓展阅读。 2.启发思考:这一课还有一首诗,也是写水的,请大家课外再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结合单元主题和古诗教学的目标,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课外的自主阅读和积累。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晴

    西子:淡妆

    浓抹

    【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活动中,老师以自己写的赞美家乡的诗激趣,以自己对诗的喜爱与学生交流,创设了较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同时,在学习古诗时,指导了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活动较有条理,兴味盎然。在课堂上,学生通过“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品诗境”,理解了诗意,交流了对诗境诗情的体会,在此基础上背诵了诗文,顺利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中,很多细节没有充分把握,需要调整:

    1.导课部分用时稍显多,对主体部分教学进程有一定影响。 2.对教学难点突破不够,在诗境的体会上学生的交流不够充分和深入。

    3.朗读的形式和层次还不够丰富,对诗的韵味品味不够充分。 改进策略:

    1.导课部分要精炼而不拖沓,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及时转入新课学习环节。

    2.对突破难点的教学细节做进一步设计,充分预设。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作者描写西湖的句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交流对西施形象的想象,再进一步比较,理解西施淡妆浓抹和西湖初晴后雨之间的神似之处,体会作者传神、形象的比喻。教师启发学生:自苏轼此诗一出,西湖知名度大增,由此西湖也有了“西子湖”之美称,引得人们无限的暇想,进而引导学生读诗句,展开联想,说一说,读一读。这样的学习情境更加富有趣味。

    3.在朗读的形式上应多样化,采用读一读、比一比、评一评、议一议、画节奏、集体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方式交流感悟,深化对诗情的理解、对诗的韵味的体会。

    【专家点评】

    兴趣为帆 方法为舵 诗海徜徉

    古诗词教学的核心价值,一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奠定传统文化的基石;二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应定位在“读中积累,预留空间”,要避免走入“两个误区”,其一:过于强调对古诗的意思理解;其二:把讲深讲透作为有内涵的教学追求。“预留空间”应是古诗教学的原则,“不求甚解”、“总体把握大意”是学生理解诗文的可行目标,也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我们应以这样的眼光看待古诗文的教学,相信“广积粮”优于“深挖洞”。焦新龙老师在教学中较好地把握了古诗词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激趣当先,层层铺垫。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古诗,继而展示教师自己的诗作,与学生分享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为教学活动作好铺垫。

    其二,学法指导,落到实处。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引导学生小结“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品诗境”五步学古诗的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开展学习活动,使教学的流程清晰而流畅。

    其三,自主解读,领悟诗意。

    采取“重整体,重感悟,抓重点,悟难点”的教学策略,淡化讲解,强化读悟想象。指导学生从 “整体入手”,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意,个性化表达。教学活动给学生了较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轻松地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体现了理解诗意教学开放化的特点。

    其四,熏陶感染,提升素养。

    努力体现古诗词文化对学生的熏染作用。一方面重点引导学生体悟诗的意境,感受西湖的独特美景和作者独具匠心、浑然天成的精妙比喻;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体会古诗韵律美、节奏美的特点,着力体现精典文化对学生的熏染作用,教学活动充满了“语文味”。

    古诗教学历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彰显教师文学底蕴的“试金石”,透过这节课,我们能获得这样的启示:老师都要重视经典,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完成必要的文化建构,做有根的人,上有底气的课,上有效益的课。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湖上 语文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