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演讲稿 > 正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艰难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时间:2019-06-09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一. 教学目标 与教学设想

    1. 向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先驱者学习,落实到在艰难困苦的厄运降临时(或面对困难),仍充满必胜的信念:站得高看得远;爱得深看得清。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H版教材单元编排的特点,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3. 初步品味语言。(1)关键词语的品味。(2)通过反复朗读,领会这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 课时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作者简介和题解,默读朗读课文,了解大意,解决下列问题:

    1 课文共分五段,各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学步骤 :

    一. 由题解及作者简介等导入 新课

    (一) 板书课题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提问 1 几个词(7)

    2 几个虚词(2助1连)

    3 几个实词(2形2名)

    4 何种短语(并列)

    5结构分析(见图:框式图解法)

    (二) 猜猜H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开卷第一篇编者意图

    参考答案:1 缅怀先烈

    2 激励奋进(艰难的求学之路与雄健的求学精神)

    3 品味语言(早期党务工作者都擅长演讲宣传,如列宁、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托洛茨基、斯大林,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李大钊亦如是)

    李大钊生平介绍: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救国救民、“再造神州”的宏伟抱负和坚强决心,大力宣传“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党成立以后,长期领导党在北方的各地组织,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一九二二年七月在党的二次代表大会上选为中央委员。一九二七年四月六日不幸被捕,在狱中历尽磨难,顽强不屈,四月二十八日壮烈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表现了共产党员英勇坚贞的崇高品质。

    这里录一首李大钊留学日本时(一九一六年)作的《口占一绝》以志纪念: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诗歌大意):我们怀抱着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分别了,从此海角天涯,各自一方,但是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时局的艰辛,并不容许我们发愁啊,快把离愁别恨统统抛到滚滚东流的水中去吧!何日消灭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且让我们尽情开怀畅饮,庆功祝捷,到那时候,我们一定会回想起今天小饮饯别时共同约定的诺言,高高地筑起一座神州风雨楼来纪念这伟大的胜利。

    听写练习(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铭记一段李大钊的话语: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三年前,我执教此篇时正是李大钊就义七十年祭,当时我说,为理想献身的必是勇士,我的叔伯父(宜兴官村人)也是殉道者中的一个,当时他任中共苏维埃团中央书记。让我们再次带着对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先驱者的崇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分段,概括段意。

    1.默读课文,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

    2.由学生分段读并归纳各段大意。

    课文各段的主要意思:

    1 总领全文,揭示题意,点明主旨。

    2 自然现象

    3 从人生道路三个方面具体形象地阐发了险峻环境与雄健精神的关系。

    4 民族史路

    5 用扬子江、黄河精神高度概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战斗风貌,号召民众以雄健精神,用顽强斗争创造未来。

    三.分组轮读后,思考“艰难的国运”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相互讨论,要求在原文中寻找答案。

    (1) 指名朗读课文第四节开头的一句: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2) 指名朗读课文第五节中间的一句: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3) 掌握品味语言的第一环节: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

    崎岖:本义是“高低不平貌”,这里借用了它的引申义“坎坷险恶”。

    境界:本是指事物达到的程度,如理想境界,此指国运艰难程度。(将这些关键词语加上着重号,再默读一遍,是否有所领悟。)

    2.讨论归纳。

    由此可见,“艰难的国运”有两个方面,一是时代性,“现在”“目前”——1923年,是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环境。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疯狂镇压进步革命力量,国家和民族到了非常时期,前途茫茫。

    二是艰难国运的严重性——“崎岖险阻”、“艰难境界”。

    四.分组轮读后,思考“雄健的国民” 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第一节第四节都提到“雄健的精神”,但具体展开则在第五节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据此是否可以看出“雄健的国民”应具备的品质呢?

    2.学生寻找关键词语

    “高唱”——主动(被动)、积极(无奈):雄健的国民是以一个奋进者的姿态出现在崎岖道路上的。

    “悲壮”——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会有流血,会有牺牲。奋进本身就是壮烈的。正如李大钊所言,“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走过”——不用“要走”、“将走”,也不是“走着”,而是面对艰难险阻满怀斗争信念,一定要走过这一段困苦的路,到达胜利的彼岸。

    以上是第三句中显示出的一种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而第四句中显示出的则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请问哪个词语最能体现“雄健的国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参考答案:“趣味”,有情趣,有意味,有意义。既然是环境艰难险恶困苦,为什么还会觉得“有趣味”?而且是“最”有趣味?这当然是乐观主义精神的最好写照。这正是我们(学习上的苦行僧们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向先驱者学习的要点所在——在艰难困苦的厄运降临时仍充满必胜的信念!

    五.将这些关键词语加上着重号,再默读一遍,是否有所领悟。

    个别朗读。

    齐读。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了解教材编排特点,了解语言品味的途径。

    教学步骤 :

    一. 领会单元阅读提示要领。

    可能同学们已经发现这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 课文的编排不像过去那样以文章的体裁归类,而是一种新的面孔,如我们的第一册安排有三个板块——

    语言的品味

    思路的探究

    主旨的把握

    从语言角度来看,有现代文,也有文言文。

    (二)是在每个单元前都写有一段说明——“单元阅读提示”。它的作用一是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中心目标,二是告诉我们从哪几个角度入手去实现这个目标。

    请学生朗读“单元阅读提示”。(同时请准备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提示”每一段意思。)

    1. 什么是语言的品味

    2. 品味语言的几个角度及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譬如“崎岖”: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 “走过”:“要走”“将走”“走着”同义词的辨析)

    3. 品味语言的基本方法(途径)。(譬如“反复朗读”)可以这样简单概括“提示”的三段话: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样WHAT WHY HOW

    二. 解决思考和练习第四题

    ,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境地(选择同义词)

    2.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很艰难险阻的境界。进程(近义词)

    境况,情况

    3.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

    常常

    高低不平

    4.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处境困难

    5.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

    走远路的人

    6.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阻止,抑制

    三. 重温品味语言的三种途径

    反复朗读

    比较异同

    探究疑点

    1.回答一/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惟有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更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精神。

    (换一种提问“假如有人以为,课题中的两个短语的次序更换一下,并不改变题意,你以为如何?

    答:是艰难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倘若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2.在理解了“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具体含义之后,是不是再深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不开门见山点名这两者的具体含义,而要先从长江大河,旅途上的征人写起,直到课文最后两节才加以说明?

    长江大河,有时流到……,有时流到……

    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前后两者有相似之处)

    旅途上的征人,有时是……,有时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前后两者有相似处)

    上述接连类比比喻之后,为下文进入题旨作了有力铺陈。而层层推进的比喻推理则显得形象具体也更有气势。

    3.由以上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得深透多了。但从语言品味角度入手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体会作者的情感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妨思考一下练习二:“艰难”与“雄健”的意思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举例说说它们的丰富内涵在各段中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的。

    (1)国运的艰难程度究竟如何?

    第一段“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客观判断,侧重在“不平坦”)

    第二段“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逼狭”很特殊,“逼”有四个义项①逼迫②强索③迫近④狭窄、局促。结合课文具体语境,应取④,在这里有到了十分险峻的地步,几乎无路可走了)“回环曲折” “险峻”

    第三段“崎岖险路”、“崎岖的境界”

    第四段“崎岖险阻”

    第五段“艰难境界”、“崎岖险阻的道路”、“艰难的国运”

    (2)“雄健”精神是由以下一些词语来表现的——

    第一段“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此处“全”与上一句不一样,它强调的是无一例外,含有“必须依靠”的意思。“冲”是雄健精神的一种标志,面对艰难,面对险峻,面对崎岖,没有“冲动”——这种雄健的精神,是过不了关的。

    第二段“浩浩荡荡”“宽阔”“一泻千里”

    第三段“坦荡平原”“老于旅途的人……”(“老”字义项有17中之多,此取“经常”、“往往”讲。这样就突出了不安于现状,甘为国家民族奋斗的精神)

    “愈……愈”(层进关系,点出了征人即老于旅途的人的人生境界)

    “美趣”“奇趣”(充分显示了先驱者非同寻常的审美观念)

    第四段“奇绝壮绝”“壮美的趣味”

    第五段“浩浩荡荡”“浊流滚滚” “一泻千里”“高唱”“最有趣味”

    四. 反复朗读课文,力求把文中磅礴的语势体现出来。

    五. 回家作业 (讨论一下) 完成练习三:课文末了三段强调了一个“趣”字,如“冒险的美趣”、“壮美的趣味”、“最有趣味的事”。这些词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推荐访问:雄健 国运 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艰难国运与雄健国民 雄健的国民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