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演讲稿 > 正文

    近年高考文言复句试题简析_语文论文|文言文两则试题

    时间:2019-02-01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从复句关系的角度设题已经成为“热点”之一。为了便于备考,本文就近年来高

    考文言复句试题作一些分析,对应试复习谈一些认识。

    一、高考文言复句试题分析

    试题形式具体地有以下四方面:

    1.给译文试加关联词,考查复句关系。例如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5题:

    文中“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关联词,应当是

    A.既然……只有……

    B.倘若……那么……

    C.只要……就……

    D.宁可……也要……

    此题型1992年“三南”题中曾用过。处理此类题,首先要把题干文言复句的意思弄清楚,这就要看它所处

    的语言环境。本句之前是郭永指责太原帅征收超过朝廷规定标准之外的赋税供其“宴飨”享乐,之后是府里也

    不敢紧逼,中间题干句,应有对太原帅威胁的意味。第二步再用四选项的关联词逐个搭配,选取恰当的一项。

    只有B

    项表假设的关联词才恰当(题干句中的“脱”正是个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2.既考实词,又考复句关系。例如199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6题:

    下列句子的正确意思是

    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

    A.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推究实情还不至于被贬废。

    B.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按原本情况还不至于被贬废。

    C.认为陈寿即使未能远避嫌疑,推究实情也还不至于被贬废。

    D.认为陈寿即使未能远避嫌疑,按原本情况也还不至于被贬废。

    本题有两个考查点,一个是对“原”的解释,属于对实词的理解;一个就是辨析复句关系。句中有关联词

    “虽”,但“虽”在文言复句中既可表示转折关系,又可表示假设关系,在句中的具体作用,只能结合语境分

    析。答案为A。

    3.形式上考虚词,实际上考复句关系。例如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13题:

    下列各句中的“以”字与“不愈于养以遗患乎”中的“以”字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A.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

    B.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赵以诚盛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D.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在此题中,“以”都做连词,可考查点不在于让考生分辨它的连词用法与非连词用法,而在于它所连接的

    两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就是题目的难度所在。题干中的句子,“以”前后是因果关系,选项中只有D前后是

    因果关系,A、B、C三句“以”前后都是目的关系,所以答案为D。

    4.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直接考查复句。例如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8题: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①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②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

    ③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④卿能守法,朕有法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做此类题,我们首先要寻找分句间的关联词。关联词不明显的,则要注意前后分句间的语意关系。①句“

    以为难”“以为不难”,反映了一般的看法与“我”的看法之间的差异,语意是明显的转折;②句中的“特”

    是“只不过”的意思,分句间也是转折关系;③句中有表假设的连词“必”,前后分句自然是假设关系;④句

    前后分句间是并列关系。所以正确答案是A。

    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第21题采用了与1997年高考试题第18题相同的题型考查文言复句: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②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

    ③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④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做题方法与上例同。四句的内部关系各不相同:①是并列关系,②是转折关系,③是假设关系(或条件)

    ,④是因果关系。

    所以答案为D。

    二、应试复习要抓的几个主要方面

    笔者了解到,在文言文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文言复句的内容重视不够,而教材又未对文言

    复句作全面系统地归纳总结,针对这一状况及高考要求,笔者认为在复习文言文时,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1.要系统全面地归纳总结文言复句的关联词。

    文言复句的关联词既多又复杂,有的一种关系多达几十个关联词,如假设复句的关联词就有“设、而、即

    、今、诚、向、如、苟、若、使、倘、脱、借、第、令、以、竟、果、假、其、必、虽等,而这些单音词又常

    组成双音结构:“向使、如若、如使、竟使、假令、借令、设使、如其、向令”等等。因此,对每一种关系的

    关联词,都要烂熟于心。

    2.要注意区别每个关联词的多种用法

    文言复句中的关联词常表示多种意义和用法:既是虚词,又是实词;是虚词,又表示多种关系。如①今之

    乐犹古之乐也。(《庄暴见孟子》)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同上》)

    ①是个单句,“今”作“现在”讲,不是假设连词;②是个复句,“今”是假设连词,与“则”搭配,表

    示假设关系,译为“假如……那么……”。

    再如“而”这个连词,可表“假设”、“并列”、“条件”、“转折”、“承接”、“因果”等关系。

    像这种表示多种关系的关联词还有很多,恕不赘举。因此,要让学生通过比较,牢固掌握它们不同的用法。

    推荐访问:复句 高考 文言 近年高考文言复句试题简析_语文论文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试题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