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揭示对比,巧妙引导,自悟深意——《挑山工》课堂教学与反思,教案教学设计】 如何巧妙引导孩子

    时间:2019-05-1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教材分析:《挑山工》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设计理念:

    1、转变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克服教师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的心理障碍。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能力,体现以读为本,以学为主,导学结合,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学中体现两个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上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要致力于导,学生致力于学,学会读书思考,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2、《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教学目标:

    1、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意味深长的话。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同学们,泰山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往游览。在游览的时我们总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

    2、播放录象,大致了解挑山工的情况。

    3、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透过语言,了解挑山工登山这件小事中蕴涵的深刻道。

    二:初读课文,揭示对比。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读完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生:我知道了挑山工挑的货物很重。因为课文用了“沉甸甸”这个词。

    生:我知道了挑山工登山路线与游人不一样。他们走的是折尺形的路线而游人走的是直线。

    [教学反思:“你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弹性大,能启发程度不同的学生读书思考,从不同角度有所表达。问题宽泛,留给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作具体指导,指导具有针对性,富有实效。]

    师:到底折尺形是什么样?你能把你理解的挑山工走的折尺行的路线画下来吗?

    生:行。(异口同声地回答。)

    学生画,师巡视,根据情况并叫三名学生画在黑板上。

    (1)

    (2)

    (3)

    师:请一位同学读这一段,大家看黑板,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个不对,是斜行向上的。”

    生:“书上说了是从左边起的,第三个也不对。”

    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开了。

    师:从刚才的学习中,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读书不要马马虎虎,要细读。

    生:课文怎么写的你要读清,不然就理解错了。

    [教学反思: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发现要学的东西。这时学生的这种注意力和思维的焦点相对集中,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和自我探究的能力。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特体验,多角度思考、发现,让学生学会学习。]

    师:游人走的是直线,可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行路线呢?

    生: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担着重物,如果跟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膝盖会受不住的。

    师: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挑山工很聪明。

    生:挑山工能在工作中找捷径。

    生:他还能在工作中找窍门儿。

    师:好了,现在把你的学习体会写在这一段旁边。

    学生汇报:

    生:我写的是:我以后在生活中也要学着找窍门。

    生:我写的是:无论干啥都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认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读写结合,练习做读书札记,学会读书的方法。]

    三、细读深究,潜心会文。

    师:刚才我们发现挑山工走的路比游人长,那他就应该……(师预言又止。)

    “应该比游人慢。”一生抢着说。

    “不是,他比游人还快。”另一生赶紧接着说。

    师:这时,你自然产生了哪些疑问?

    学生汇报。

    生:这是为什么呢?

    生:他们是不是有近道?

    四人小组,再读课文,交流汇报。

    全班汇报。

    [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关键处设疑,在矛盾处发问,巧妙安排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师:你们找的都是挑山工的话。

    师生对读挑山工和“我”的对话。

    师:用笔划出你觉得有道理的句子。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

    全班汇报。

    师:挑山工的话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作者没有写出来,请大家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

    师:这时,你又有什么样的想法?

    生:我不觉得挑山工很珍惜时间。

    生: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件事。

    生: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有目标。

    生: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师:作者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生:回来画了一幅画。

    师:(出示这幅画)在这幅画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挑山工非常健壮。

    生:我看到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

    生: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

    生:他还在不断的攀登。

    [教学反思:借“形”(彩图及文字)悟“神”(写作目的)。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使“挑山工负重登山”形象深深烙印在学生脑海中,受到鼓舞和鞭策。]

    读最后一段。

    指导感情朗读:范读,齐读,指名读。

    过渡:其实,不仅作者需要那幅画,今天,老师也想问问同学们,你需要它吗?为什么?

    交流讨论:指名发言:

    生:是因为我需要挑山工的精神。

    生:我需要挑山工的坚持精神。

    生:我需要不怕困难的精神。

    生:我需要挑山工坚强的意志。

    生:我需要挑山工说的哲理。

    师:在文中最后一句补写:我也需要它,因为

    [教学反思:指导感情朗读,首先要引导学生真正的入情入境,其次,要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通过范读、比赛读、推荐读、手势指挥读等各种形式反复读书,又促进学生进一步入情入境,在感情上与作者真正融为一体,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零距离”接触。最后用“在文中最后一句补写:我也需要它,因为

    。”的形式,启发学生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不仅作者需要它,我们也需要它!是啊,不仅作者需要挑山工这种认定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同学们也需要,老师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今天我们虽然没登真的泰山,但是我们跟随作者一道了解了不被人注意的小事中蕴涵着的深刻道理。

    板书设计:

    认定目标

    一步踩不实不行

    步步踩实

    更不能耽误工夫

    抓紧时间

    一个劲儿往前走

    坚持不懈

    推荐访问:挑山工 深意 课堂教学 揭示对比,巧妙引导,自悟深意——《挑山工》课堂教学与反思 教案教学设计 巧妙的结构教学反思 挑山工课后反思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