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再别康桥》教案17]再别康桥优秀教案

    时间:2019-04-19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再 别 康 桥

    一、设计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要求,针对新诗特点,以学生原有的诗歌积累为基础,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并鉴赏《再别康桥》的诗情美和艺术美,体会“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

    难点:以意向为突破口,鉴赏本诗的意境美。

    三、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高中阶段,阅读并背诵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具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学习过一定的诗歌知识,对韵律、对仗等常识有所了解,同时,学生具有阅读、鉴赏优美诗歌的主观愿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徐志摩的人生经历,熟悉新诗的基本特点,掌握“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诗歌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的优秀文化,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审美趣味。

    五、教法设计

    诵读法、讨论法、研究性学习方案等

    六、媒体选择

    CAI课件

    七、教学流程

    一) 导入:诗歌朗诵会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寻找有关离别的诗歌,在新课前配合古人吟诗画面和FLASH音乐当堂朗诵,教师点评。

    总结:同学们找到了许多离别诗,真可谓“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就让我们带着离愁别绪走进现代离别诗的经典名篇《再别康桥》。

    二) 新课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本诗的节奏和情感。

    2、学生活动:思考初读之后对本诗的特点、主旨、手法的感受和认识,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大屏幕:播放作者简介、写作缘起,促进学生理解。

    4、学生听示范朗读:FLASH课件

    学生听的过程中注意停顿、语气、重音和节奏。

    5、学生分节试读,读后自评,然后学生讲评。

    6、教师点拨,讲解每节停顿、语气、重音和节奏,初步渗透“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及本诗的情感基调。

    7、设疑:读过本诗的人,都用一句话来形容读诗的感受,那就是“怎一个美字了得”,那么请大家思考,本诗美在何处?

    8、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先小组内讨论,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向全班提出。

    9、释疑:引出“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

    音乐美:双行押韵,逐节换韵,叠词的运用。

    建筑美:全诗七节,每节4行,平行两级台阶。

    绘画美:意象绚丽,动词的使用。

    10、熟读成诵:全班配乐朗诵《再别康桥》

    三)总结

    轻轻的,徐志摩走了,正如它轻轻的来,他虽然不曾带走一片云彩,却把永恒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也让我们在七十三年后的今天真正体验了诗歌的美,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诗歌品读课充分体现了创新教学思想和新教材以朗诵为突破口的教学主张。

    “诗歌朗诵会”复习了知识,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读、初感”,保护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利于深层教学。

    “写作缘起”放在初读、初感后,在学生个性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豁然开朗。

    “示范朗读”的FLASH画面精美,音乐轻盈,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学生读后自评”,直接指向停顿、重音等难点,使诵读教学落到了实处。

    “鉴赏评价”中学生先思考,后讨论使讨论极具实际效果,激发出思维的火花。

    “熟读成诵”对整节课的学习是一种检验,这是比较成功的新教材典型课例。

    “课件制作”画面优雅轻盈,音乐舒缓宁静,给学生美的感受

    整节课,诵读教学抓得比较实,真正体现了诵读教学为突破口的教学主张,不过,后期在点拨的过程中,讲解稍多,学生思考的时间稍少,如能把这种讲解变成学生探讨的话,相信效果会更好。

    推荐访问:教案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教案17 再别康桥优秀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ppt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