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写作方案 > 正文

    《奔跑吧,兄弟》观后感

    时间:2021-09-21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奔跑吧,兄弟》观后感

    《奔跑吧,兄弟》这个真人秀综艺在我高中时一直播到现在,我从一个忠实粉丝变成了路人,谈谈我这一路变化的感想。

    第一季我每期都有在看,可能是因为当时的真人秀类综艺还太少,刚开始接触新的东西觉得很新颖,而且节目也是正能量满满。我当时那叫一个疯狂,我们高中不让玩手机,我就只有偷偷摸摸地晚上在被窝里看到凌晨时分看完才肯罢休,而且高中学习压力大,节目的搞笑效果挺符合我的口味,也算是一种”劳逸结合”。除了我我们班上大多人的情况差不多都和我一样,学霸除外。所以能知道跑男最先开播时的风靡程度了吧。除了节目的设定很吸引人外,节目组请来的明星每个都是有着巨大的粉丝团的,这也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跑男的收视率。

    但是第二季我就放弃追剧了,第一个原因是我已经进入高三的战场了,而另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第二季的内容也不再能吸引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但我自己觉得第二季确实不那么好了,节目不再那么有正能量,而且创新元素也不够。而从第三季开始节目有把成员换成了鹿晗,鹿晗是个当红偶像,显然是为了提高收视率的,然而我还是放弃了追下去,就感觉跑男已经变成了一个自娱自乐性极强的节目,我并没有对节目组有什么意见只是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这样看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只是短暂的娱乐,仅此而已。再说说最新的一季吧,由于 anglababy 的私人问题暂时换了迪丽热巴,连我都能感觉都真人秀不是失去了真的意义,完全就是照剧本发展的行为,努力得

    表现并没有排挤迪丽热巴而故意去做很多效果,这太明显了,其实根本就不用管舆论的,自然地凸显自我不就好了吗。

    跑男一路来的变化,我认为是向下发展的趋势,然而我们抱怨的不应该是节目组的安排,而是我们自己,换个角度去思考,他们改变也是为了收视率,而这收视率来源于我们这些吃过的观众,稍微有点问题我们就去吐槽,所以他们就为了达到我们想要的就去变化,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我问关注真人秀意义到底在哪里,我们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关注没有意义的东西,而不是学习他们传递给我们的正能量。

    内容仅供参考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引进韩国SBS电视台综艺节目《Running Man》推出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由浙江卫视和韩国SBS联合制作,节目前期由韩国团队主导中方配合,之后交由浙江卫视节目中心俞杭英团队全盘负责、一方面节目更多的融入了当地文化元素,打造中国特色的“跑男”文化。西湖、敦煌、乌镇、武汉高校等各地的风土民情在节目中展现,在给观众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极大地展现了各个地方的民俗风情。

    另一方面把握受众心理变化,加入社会热点元素。节目在内容设计和嘉宾参与方面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舆情走向考虑,设计悬念性、趣味性和时代感兼备的游戏任务,尽量多选择一些舆论认同度和关注度较高的明星艺人加入。

    第三方面是注重健康理念的传播,提升节目正能量。“娱乐”、”阳光“、“健康”是《奔跑吧兄弟》的三个关键词。在节目中,导演组有意识地强化/强调了明星和普通人通力合作,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

    节目形式:由7位搞笑性、艺能性极高的主持人为固定嘉宾班底,每期节目通过团队或个人形式进行游戏,通过脑力和体力的比拼获取金牌或提示继续闯关,最后决定胜者。输者将接受惩罚,胜者则有奖励。

    节目宗旨:全民奔跑、全民健身,创造欢乐。

    受众:第一类:学生。这类人群正处于青春活泼的年龄段,这其中大多数人曾接触过节目《Running Man》,因该类节目的娱乐性强,可以产生让人快乐的情绪,使受众在沉重的学习压力及就业压力下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与放松。因此,他们很需要这样一档能够使人感到轻松的节目。

    第二类:待业、自由职业或其他职业的人群。这类人群普遍享有许多空闲时间来选择更多的电视节目来打发时间。与此同时,这类人群的年龄段多属于青年人及中年人。《奔跑吧,兄弟》笑料百出,且嘉宾阵容均为年轻、前卫、富有独特个性的明星上阵,这不仅能激发这类受众的兴致,使他们感到身心上的愉悦和放松.

    节目市场定位:具有节目性和战略性,他定位于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青年形象,这个节目具有青春朝气,娱乐性强,节奏欢快等特点,这也刚好满足青年消费者的心理,所以就要承认受众的中心地位,节目策划不能忽略观众群的特点和个性,而应满足各层次群体的要求,制造冲突,营造紧张的氛围。

    市场受众定位:在每周五九点播出,黄金时段,为下班族和周五休息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收看时段,工作或者学习了一周,需要来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享受真人秀带来的快乐。

    与国内其他综艺节目直接引进和照搬海外节目模式不同,《奔跑吧兄弟》与韩国原版采用“联合开发”的运营模式,走出了跨界融合、二度创新的新路径,将Running Man本身具备的活力和创造性与中国的悠久历史、博大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档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并且是全亚洲第一的综艺节目。

    《奔跑吧兄弟》开启“现象级”电视节目新模式

    一、概括

    自去年起,由浙江卫视推出的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引发收视和讨论热潮。尤其是第二季《奔跑吧兄弟》回归荧屏,收视率始终维持在4.3以上,第二季全片网络点播总量为45亿。而根据捷讯安网络舆情监测云平台统计显示,“奔跑吧兄弟”相关的网络新闻达258万篇,百度指数“奔跑吧兄弟”单日搜索量最高值达到2749387,是第一季的两倍,微博主话题#奔跑吧兄弟#阅读数突破185亿,讨论书破832万次。在电视收视率、媒体关注度、网络话题性以及业内认可度上,都远远超过其他同期综艺节目。 与此同时,《奔跑吧兄弟》的收视效应和良好口碑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跑男热潮”,“奔跑2015”计划也激发全民跑步健身的运动热情,吸引1.5亿人次参与。可以说,《奔跑吧兄弟》不仅为大众提供休闲娱乐的新方式,更在互联网新时代下引领中国真人秀综艺节目探索内容制作和社会传播的新风向,在呼唤健康生活、倡导全民公益的时代语境中传递努力拼搏、快乐向上的社会正能量,树立了内地真人秀综艺节目的新标杆。

    《奔跑吧兄弟》作为一挡"现象级"节目,己经吸引了业界极大的关注目光。那么,到底什么是"跑男现象"呢? 对此,浙江卫视总编室副主任许继锋有个形象的比喻,他说,"跑男现象"其实就是三个+!就是电视+、互联网+和快乐+。"所谓电视+,指的是「跑男」注重产品创新,内容主导,是以电视为核心环节的产业运营体系;而互联网+,指的是「跑男」注重思维创新、基因嫁接,是具备互联网机理的品牌传播体系;而更重要的则是快乐+,指的是「跑男」注重主题提炼、情感引导,是以快乐为核心诉求的情感共振体系。"

    二、电视+:开辟电视综艺节目新天地户外真人秀 近年来,“制播分离”正逐渐成为电视行业的大势所趋。尤其在《中国好声音》一炮走红之后,浙江卫视与灿星制作开启全新制播分离合作模式开始被国内众多电视综艺节目所仿效。而此次浙江卫视推出的《奔跑吧兄弟》,则由浙江卫视节目中心俞杭英团队全盘负责。这支曾制作过《人生第一次》、《爸爸回来了》等节目、积累了丰富户外真人秀经验的团队在浙江卫视制作体系里以专啃硬骨头而著称,接手《奔跑吧兄弟》更是被外界寄予厚望。而《跑男》的一举成功也向外界证明了一线电视台在制作大投入、大产出优质节目的优势和深厚功力。

    与国内其他综艺节目直接引进和照搬海外节目模式不同,《奔跑吧兄弟》与韩国原版采用“联合开发”的运营模式,走出了跨界融合、二度创新的新路径,将Running Man本身具备的活力和创造性与中国的悠久历史、博大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档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并且是全亚洲第一的综艺节目。

    从游戏安排到道具制作,甚至情节设置等各个环节,《奔跑吧兄弟》都留下了深深的中国色彩和自我创新的印记。据节目组介绍,仅第一季的原创比重就在60%以上,甚至接近于70%。《奔跑吧兄弟》融入中国本土取景地的文化和地域特色,很好的立足于本土的文化资源进行文化整合创新。《奔跑吧兄弟》加入“中国特色”广场舞、白蛇传、重庆、敦煌等民俗文化,又根据拍摄各地之间的差异化特征就地取材,突出当地特色,打造出一款地地道道的中国式《奔跑吧兄弟》电视节目模式。

    而本土化的创意甚至也会被原版节目采纳,比如“大漠公主争夺战”一期中设置了超能力骑士,后来在韩国《Running Man》中变为“黑白骑士”,实现了节目创意“反向输出”,为综艺节目引进与输出树立了新标准。 此外,《奔跑吧兄弟》将电视的维度扩展,在情节设置和嘉宾选择上逐渐接近电影方式的表达。

    “跑男团”均为大荧幕上的演员,本身的表现力就非常之强,每期的嘉宾又挑选当前最热门的影视明星参加,也看出“电视+”的升级与领跑地位。同时,《奔跑吧兄弟》在内容上采用了强情节化的表现,每一期的开场都打造成类似电影大片中场面,在内容编排上采取电影情节化的设计,基本每期都有一个主题,对观众来说却能有很强的带入感。同时,节目在剪辑中更是采用电影化的叙事手段,正叙、插叙、闪回、设悬念,让画面故事性和可看性更强。而且节目平行式剪辑铺展故事的发展方式,让观众成为唯一统揽全局的知情人而看着“跑男”们当局者迷,这一点也是电影常用的手法之一,这样的开场模式在国内可以算作是电视节目模式的又一大创新。

    《奔跑吧兄弟》的“电视+”不单单是制作、播出在电视台的传统电视节目,而是以电视为实施主体的开放式产业运营体系,有本地的特色、有电影的手法、有更宏大的视野和产业链。

    二、互联网+:泛媒体时代探索节目传播和营销新路径近年来,随着视频网站的崛起以及网络自制节目的风生水起,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于传统电视台节目制作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已不言而喻。面对这一变化,浙江卫视总监王俊表示,一方面将延续电视大片化的思路,而另一方面,则加强媒体生态圈打造,整合前端后端,打造衍生产品,形成媒体生态圈,将互联网思维注入节目的创意、叙事、营销等各个层面,并促使生产机制上的根本性转变。而《奔跑吧兄弟》正是“互联网+”时代之下互联网和电视互融共生的成功典范。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创新、跨界、分享、用户体验”,而《奔跑吧兄弟》在诞生之初就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包括前期的网络调研、选择明星注重网上人气、游戏环节的设计、在网络视频的播出平台,后期的各种评论、反馈等,所以跑男的“互联网+”,不仅仅是播出形式的互联网+,更是节目思维的互联网+,“互联网+”既是跑男的思维、精神,也是跑男的形式、模式、状态,更是跑男在传播中的渠道和网上内容的发生器、放大器,最后,更是跑男的反馈装置、改良装置、循环装置。借助“互联网+”,跑男形成一个完整的、成熟的,自我不断修正、成长的全媒体品牌的节目,这正是跑男“互联网+”的奥义。 《奔跑吧兄弟》从诞生之日起便具有浓厚的互联网基因。在这个大数据的网络时代,《奔跑吧兄弟》牢牢抓住了以年轻观众为主的网络用户,节目邀请的嘉宾邓超、李晨、Angel baby等在网络中拥有超高人气的明星,微博、论坛中的“粉丝效应”为节目的宣传推广和形象塑造提供了良好的舆论平台。另外,《奔跑吧兄弟》在传播中也呈现除多终端布局的特点。

    跑男的传播从电视上到电视下,从网络上到网络下,人际传播存在于电视节目内外。在电视节目中,各位“跑男”在团队中的交流协作和“路人”的交流或求助,将人际传播引入到大众传播的传播者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国外,都有效的跟“同学”、“路人”交流,扩大沟通渠道。

    在网络播放权上,浙江卫视在《奔跑吧兄弟》采取“不卖独家”的策略,爱奇艺、优酷、腾讯、搜狐、乐视、PPTV、新蓝网七大视频网站同步助力播出,从而实现网络全方位为节目服务,打造娱乐资源全媒体开放共享传播系统。除电视端和PC端之外,移动终端也逐渐成为《奔跑吧兄弟》收看的主力渠道,开始由“固定屏”向“移动屏”转变,并且通过评论、微博、弹幕等形式参与互动,实现多屏互动整合,从而开创具有互联网特色的现象级综艺网络视频播出新形式。

    同时,围绕着传统互联网渠道,浙江卫视以节目内容为依托,围绕节目版权开发了同名手游,打造节目的互动营销方式,增强网友的现场参与感;在经营链条延伸方面,通过大量商业品牌植入和合作植入提高节目广告收益,同时与苏宁易购合作,在网上推出了节目游戏同款装备售卖服务,进行项目盈利。“用户体验至上”这一互联网思维的应用,使电视观众向用户转换,让用户参与节目品牌传播,为节目带来一连串的经济效应,开辟“互联网+”时代综艺节目品牌经营和市场营销的新模式。

    更重要的是,《奔跑吧兄弟》每期节目播出后节目组都会收集网民、专业人士等各方面的意见,为调整节目提供建设性的参照。而且《奔跑吧兄弟》还积极采纳网友们自己构架的剧本。比如“背叛者”剧本和其中不少游戏都是网友们的自编剧本。节目组重视收集民意,努力打造符合民意的、观众爱看的节目可谓走在了电视节目模式创意大众化、平民参与化的前沿。

    三、快乐+:传递“奔跑”正能量作为一档真人秀,“奔跑吧兄弟”将更强调“真”而不是“秀”。目标是,“真实感情,真情流露”。

    跑男的“快乐”是一种“真实”的快乐,也是节目一开始最原始的追求,摈弃了一切虚假、做作,有了这个核心理念,在节目的设计环节、策划、制作,明星的参与等,都是以真实的快乐为第一要务,明星放下身段,真心娱乐大众。《奔跑吧兄弟》通过游戏任务设置,充分展露明星在生活中的另一面,并曝光一些明星“受挫”、“难堪”的画面,但每个明星都放下了偶像包袱,毫不矜持的表现,这也获得了观众的认同感,受众对节目本身的认可度和忠实度也相应随之提升。 而我们知道“真、善、美”是一个紧密的逻辑体系,有了真实,自然而然,就有了后面“善”,就是节目中表现的团结友爱、互助,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也有了种种正能量的基因;而“美”就是带给人愉悦,赏心悦目,从头开心的笑到尾,所以,“快乐+”之一就是真实的快乐。

    在节目中,作为主角的明星们不同于以往的影视造型,而以一种运动休闲的形象,在激烈的拼抢、长时间的奔跑中获得游戏的胜利,但整个过程在成员之间的互损和调侃中又显得轻松幽默。这一模式恰好与当今社会压力日益增大之下,人们渴求健康、快乐生活的需求相契合。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观众不仅在欢乐中释放压力,摆脱烦恼,同时也掀起全民运动健身的热情,在社会中营造了一种轻松欢乐的氛围,引导阳光向上、健康生活的社会心态和价值理念。

    五、总结

    作为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因游戏的竞争性、情节充满不确定性、结局富有悬念而极大引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收视欲望,并随着节目的推进,产生“移情”作用和身份认同感。而对于这档充满“合家欢”色彩的电视节目,全家人一起收看以及朋友间的讨论,也打造了全民情感共享体验系统。

    作为一个“现象级”节目,《奔跑吧兄弟》不仅引发全社会关注,带来一系列热议的话题,同时也通过公益活动的形式发挥着积极的社会效应。早在第一季,《奔跑吧兄弟》就曾联合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了“让爱益起跑--公益跑鞋计划”,通过爱心义卖的方式为缺乏运动设施的贫困地区儿童筹集购买运动设施所需的善款。第二季《奔跑吧兄弟》更是联合微博打造了“奔跑2015”阳光跑道公益健行计划,募集资金为贫困学校修建操场、跑道、增添体育器材。如今这一活动同样得到了网友的积极响应,不少网友晒出自己的跑步成绩单,表示“因为《奔跑吧兄弟》,几乎每天都在奔跑”。娱乐和公益的有机结合,让综艺节目摆脱“娱乐至上”的浮躁和浅薄,拓展丰富了节目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提升吸引力和凝聚力。

    《奔跑吧兄弟》覆盖了15 ̄50岁的大部分受众,是真正地大众娱乐,观众在《奔跑吧兄弟》里感受到的精神,是一种快乐的信念,有很多笑点,可以让人快乐,在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下,他们很需要这样一档能够使人放松的节目。这样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家可以平时充分交流,分享对节目中游戏设置环节的心得,对明星在节目中表现的点评,产生了各种喜好,尤其现在各个单位的运动会都有“撕名牌”的环节,可见,跑男是多么的深入人心,多么的让大众产生参与的冲动。

    《人民日报》刊文称赞《奔跑吧兄弟》“实现了在欢笑中传递正能量”。明星们在节目中积极参与游戏,参与者之间相互竞争合作,表现了人性温情美好、积极向上的一面,传递给观众的不是你死我活的厮杀,而是敬业与励志的精神。

    与此同时,节目也将观众的目光从娱乐至上拉回对人生的思考:人生是必然和偶然的结合,既依循竞赛规则,又充满偶然性;人生必须发挥智力、行动力等多种能力,挑战自我、战胜困难、赢得胜利;要学会团队协作,敢于为大局牺牲自己。大众媒体的教育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不仅是《奔跑吧兄弟》成为“现象级综艺”的原因,也是它成功带给综艺节目的重大启示。

    缺点

    二、主题生硬,漏洞百出!《奔跑吧,兄弟》各期主题不同,但是主题背景设计毫无欣赏性、趣味性、恶搞过度,传统故事或电影电视情节生搬硬套。回放次数过多,且回放时间过长,大量占用节目时长,本末倒置。在综艺节目中,回放的作用多是用来分析前因或增加悬疑感或针对趣味镜头增添趣味性,但是大量的使用回放,花长时间回放描述一些显而易见的镜头画面,不但没达到回放该有的效果,反而会使得节目进程拖沓、啰嗦,让观众反感。

    1、市场分析:

    近年来,电视屏幕上的真人秀综艺娱乐节目琳琅满目、层出不穷。如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我们约会吧》《快乐男声》„„节目样式多种多样,内容各有千秋。但却仅仅是局限在国内领域。随着近年来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了大势所趋,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开设一档节目来促进人们对于各国间的文化认同与了解。因此我策划开设了这个《中外“看”“评”“判”》真人秀节目

    通过选手之间对于现场放映的某部具有分歧的影片、电视剧、广告等视频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友谊,同时也有助于观众对于其他国家价值观和生活模式的认同。

    2、市场竞争分析:

    (1)虽然目前电视媒体综艺娱乐类节目众多,但是用不同国家选手为单位的节目却少之又少。

    (2)从新闻的接近性角度考虑,关注各个国家的生活形态与价值观念,向公众传播这些异同,是大众媒体的责任。

    (3)我们的节目关注的是各个国家在思想层面和生活节奏或是价值观方面的不同,由于是有很多个不同国家的选手参加节目,所以节目内容是多姿多彩的。

    3、受众分析:

    由于面向的是各个国家的公民,所以国内受众和国外受众都是其潜在的受众。有利于增进交流,学习知识,丰富每个受众的精神层面和知识储备。

    二、节目目的:

    通过在节目里面嘉宾与嘉宾之间进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增进彼此之间对于对方国家的文化了解与认同,方便各国公民思想的交际。

    三、节目形态:

    (1)主持人:一男一女。要求具有很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各种文化有较深的了解和感受。男主持要善于调度整个节目的进程,女主持要亲和。

    (2)评论家:一人。要求是在学术界权威性很高的大家,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智慧的头脑。

    (3)传播形式:按期播出,前期做好节目内容预告。同时通过开设节目博客等方式,注重节目后期与观众的互动交流。

    (4)嘉宾:嘉宾的选择是最重要的,要求每期有相同人数的代表各自国家的两组嘉宾(每组5人,共10人),男女不限。

    四、节目宣传语:

    这里有你不了解的异国风情,或是新奇时尚,或是趣味十足,解读各国的异域风情,将会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五、节目内容:三个版块“看”、“评”、“判”。

    (1)看:

    首先根据编剧的创意与构思,综合考虑嘉宾的国籍异同,选择性放映一些能够引起争议的视频,比如《非诚勿扰》《情书》等节目视频,之前主持人设置问题,让嘉宾带着问题观看并思考。

    (2)评:

    通过观看,嘉宾需要对放映视频进行评价,当然这个环节要求的是对于视频的一些正面的积极的肯定评价。即通过该视频的播放,它反应的该国文化层次方面的哪些积极的进步的,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东西,这是一个畅所欲言的环节没有什么规定性的硬性要求,嘉宾与嘉宾之间可以是赞同的态度也可以是反驳的立场。当然也要注重与现场观众的互动。

    (3)判:

    这个环节是一个批判的环节。就是嘉宾对于自己收看到的视频在自己心里进行与自己国家的比较,其中之间所反应出来的国与国之间的价值观与文化异同是批判的重点。嘉宾认为哪些东西是相较于他们国家而言是落后的,哪些是值得商榷的。这是一个争锋相对的环节,要求嘉宾之间进行抢答式的辩论。

    六、节目时间及周期:

    每周六20:05。节目长度为60分钟。

    时间长度安排:

    “看”:10分钟左右

    “评”:25分钟左右

    “判”:25分钟左右。

    七、可行性分析:

    首先,在国内少有这样一档两个国家的选手共同出现在舞台上面进行答辩式的开放性节目,开创这个节目,会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开创真人秀节目新的模式。

    其次,为使节目推出后具有较高收视率,我们就要抓住当代观众最重要最关心最有分歧的问题;捕获体验者内心深处最细腻最丰富的情感;在题材的选择上;在对体验者的内心感受的把握上;在主持人的风格塑造上都要住做到精益求精。

    最后,在节目的包装上,及营销手段上,对节目实行整合营销方法,扩大栏目的知名度。

    八、人员安排:

    制片人1名,主持人2名,记者3名,编导2名,摄像3名,后期制作人2名。

    2012伦敦奥运会主张全民参与,它的宣传片很好地诠释了这一主题。导演用一种幽默创意的形式将视角锁定在城市中各个小人物的身上,以他们为主角,将日常生活与体育运动完美结合,巧妙的体现出奥林匹克的运动理念和倡导全民健身运动的精神,同时又体现出了雾都伦敦独特城市魅力与幽默、亲切的英国民众形象。

    宣传片开篇由一个女孩的晨跑拉开序幕。顺着女孩的路线, 我们看到了伦敦桥、泰晤士河、大笨钟、白金汉宫、大英博物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建筑景观,这些景观是英国特有的,它们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国家的辉煌历史与文化成就。 女孩飒爽的步伐带给路边人们灵感激发了他们的运动热情,汽修厂的工人用轮胎练举重;空姐在斑马线上竞走;宾馆服务生在行李箱上作起了“托马斯全旋”;英国绅士在街头用伞练起了击剑;环卫工人击打易拉罐玩起了曲棍球;路边小女孩做起了高难度的由体操;建筑工人用铁杠玩起了撑竿跳。在跑步女孩这一主线的引领下似乎普通的伦敦人个个成为运动明星,身手矫健。通过这些镜头的表现,体育和生活之间充满了一种生动而妙不可言的关联。

    为了增加短片的说服力,在该片人物的选择上以普通百姓与明星“角色互换”的方式出场。一方面利用明星们的感召力增加短片的观赏性与可信性,另一方面,角色的置换所营造出的氛围更容易创造出短片的新鲜感与幽默感,让人记忆犹新。明星们一改以往高高在上的印象,就像我们身边普通人一样。玩填字游戏、问路、坐公交车还原了明星们的本来面目。“名人也是普通人”与“普通人也是运动明星”的故事情节互相穿插交织在一起,在短片诙谐轻松的氛围中体现出伦敦申奥片“全民运动”的主题。

    奥运会的主旨是倡导世界和平、人类团结与种族和谐。为了向国际奥委会评委们诠释这一主旨,短片中近一半的演员选用了有色人种演员,在情节设置上或是以有色人种为主角,或是表现白人与有色人种的友情为基调,以强调该片的种族和谐理念。,在普通人所构成的情节中“残疾青年打篮球”、“英国绅士街头练击剑”、“环卫工人玩曲棍球”、“建筑工人练撑竿跳”都涉及了有色人种的演员。“残疾青年打篮球”片断描述的是一名坐在轮椅上的黑人残疾青年与另外一名健康的白人青年搭档与另两位健康有色人种青年打篮球的情节。镜头选取了白人青年传球给黑人残疾青年,残疾青年灵活地转动残疾车,转身将篮球投进篮筐,残疾青年兴奋无比的片段。对这一情节的勾画上,短片塑造了一位“黑人+残疾人”的弱者形象。但通过其打扮与服饰:梳着满头的小辫,时尚的运动服,加之进球后忘我得呼唤与兴奋,两三个镜头间便勾勒出了一个开朗、活泼、自信的英国黑人小伙形象。自人青年无私地将球传给了他,才有了这个投篮的机会,这也是影片想传递出的英国白人与有色人种的精诚合作、守望相助的合作精神。环卫工人用扫帚和压扁的易拉罐打曲棍球的片断上,同样最终获胜的也是黑人环卫工人。而与他一起击球的白人同事也兴奋得与他一起击掌庆贺。在另一组“英国绅士街头击剑”的片断中,更是打破了外国人对英国绅士的想象。在他国民众对英国绅士的想象中,穿着合体的英式礼服,戴着高耸的黑色礼帽,拿着长柄雨伞的英国士怎么也不会与黑人小伙的形象结合起来,但影片有意识地将街头两位用雨伞练击剑的绅士设定为一名黑人与一名白人之间的较量。精彩的格斗,完美的避让,礼貌的致礼。这在伦敦CBD街头练击剑的片断传达出英国人具有绅士风度的同时又含蓄地隐喻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英国各色人种公平竞争,又相互谦让的人文内涵。

    本宣传片主要营造给人节奏感、阳光、积极、健康的感觉。片中并无太多花哨的镜头,只是娴熟的运用一些普通技术,把镜头做的自然和谐。在嘈杂的城市里,很多形态是不具有平衡画面感的,这时,很需要导演在镜头中取舍。 本片即是如此,导演采取了很巧妙的办法,利用画面的模糊与清晰形成对比,来突出主体, 使主体之外的东西模糊为一,形成背景。例如刚开始镜头推近,用特写镜头拍人的面部,此时人的面部清晰,背景模 糊连成一片,人们的目光自然而然落在了主体——人的面部上,随着人物头部的运动,主体 与背景转换,这个过程中,人的头部渐渐模糊至一个黑色背影,而原本的背影逐渐 清晰——是一座古代建筑、文化遗产,此时人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跟着转换了。 之后,也有一个此类的转换,在一秒内完成,主体由男人转向了跑步的女孩。 在片中,此类镜头还有多,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很好的突出了主体,调动观众的眼球 跟上了片子的节奏感。片中这个女孩保持相同的步伐,在每个镜头中跑过时,就像一条无形的线,画在镜头上,贯穿于镜头中的生活里,带去了活力与美好的希望,这条“线”与其说是女孩的轨迹,不如说是 运动的轨迹,是奥运的轨迹。 而导演对于角度的把我也很到位, 虽让跑步的女孩贯穿片中, 却并未用镜头跟近式的跟 在女孩后面去“追随”她,而是以不同的人,看到这个女孩的不同的地点,以及看到女孩后不 同的反应来进行表现。导演所选的拍摄角度,不仅仅突出的表现了人们的反应,同时也保持了镜头的节奏感、新鲜感——因为你不知道下一个看到她的人是谁, 会在哪儿,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使片子富有趣味,充满活力。

    伦敦宣传片以平淡真切打动人。更贴近生活——这就是伦敦的宣传片,以“全民运动”为主题,从多元的角度光大五环精神,很好的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奥运属于生活,源于生活。

    1.两个宣传片的主题以及线索不同,这体现了两个国家的人民思维方式上的差别。西方文化强调逻辑的严密性,擅用理性思维。伦敦奥运宣传片整条片子由一个女运动员跑步这一条线索贯穿始终,在奔跑的过程中点燃了身边所有人运动的激情,并巧妙地体现了英国人的英式幽默:汽车修理工用车轴练起了举重,清洁工人用易拉罐打起了曲棍球,修路工人练起了撑杆跳等等。体现了运动的全民性。而这整条片子就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故事,让人感觉很连贯,简洁明了。而北京奥运宣传片则是关于中国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堆砌,开篇就摆出中国的长城和紫禁城,之后是各种京剧、舞龙、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最后通过列举中国的体育名人突出强调了中国在体育上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北京奥运宣传片没有明朗的主线,看完以后给人一种模糊感,但是这种模糊却给人一种幸福美满的感觉,在这条片子里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大大的笑容,外国人也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吃着火锅看着京剧,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这种差别正如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一个重形合,一个重意合的差别一样。 2.在看这两条不同的宣传片时心情不一样。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片子背景音乐。伦敦奥运宣传片采用的是当代的流行音乐,比较动感欢快。配着这个音乐看着这样轻松诙谐的内容给人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而北京奥运宣传片采用了中国惯用的气势磅礴的那种交响乐声调,配合着长城故宫等宏伟建筑,让人心生一种崇拜感和敬畏感。

    3.两条宣传片背后体现出的英国和中国两国人民的心态不同。中国的宣传片中体现给人的是一种经济实力,繁华的首都北京,完善的设施和场地向世界表明中国完全有能力承办、办好一届奥运会,让奥组委放心,让世界放心。而伦敦早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所以他们无需强调自己的城市有多么好,国家的经济有多么强大,只是说了他们的警察、酒店的服务员会给你提供满意的服务等等。让观看者感到贴心和放心。而中国的这种做法虽然确确实实地体现出了中国目前的繁荣昌盛,但是背后却透露出一种不自信的感觉。因为你的进步其实是有目共睹的,没有必要刻意强调,不断地堆砌。这可能是历史与文化上的差异。英国几百年来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而中国刚刚独立几十年,从落后贫穷的状况中走出来也不过短短一二十年的时间,因此心态会有不同。

    要努力向作者看齐!

    好好读一下,你会有收获的。

    推荐访问:观后感 奔跑 兄弟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