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写作方案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时代意蕴

    时间:2021-07-2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恩格斯早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对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哲学素养及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教给我们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则教给我们科学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掌握方法论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喻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总钥匙”,他认为“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因如此,他要求全党同志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自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主要包括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三个部分,与此相对应,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主要包括实事求是方法、唯物辩证方法、实践检验方法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正因为如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实事求是贯彻到领导工作全过程,自觉做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率”,“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始终按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唯物辩证方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它强调要坚持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观察事物;

    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强调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

    强调要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科学抉择。实践检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要求的根本方法,是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原理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运用,理论来源于实践,但科学理论形成之后又对实践产生能动的反作用,对人们从事新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践中使认识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这是认识客观规律的根本途径,也是把握客观规律的必由之路”,“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指的是我们认识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它主要包括社会意识反作用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群众路线方法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成以后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引领作用,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在社会实践中的科学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群众路线方法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在实践中的科学运用,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方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指的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路径与能力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修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坚持和运用好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升科学思维能力是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要求。战略思维指的是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客观辩证地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指的是从历史视野和事物发展规律视角来思考分析问题、把握前进方向和指导现实工作的科学思维,推进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需要不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指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它要求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正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创新思维指的是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或方式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不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法治思维指的是善于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的思维方法,提倡法治思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底线思维指的是从客观设定最低目标出发来争取最大期望值的思维方式。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会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牢牢把握主动权。

    这才是精神食粮啊!

    多向作者学习终究不会错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意义总结

    一、唯物论的方法论意义: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客观规律办事。

    2、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其一,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我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其二,在改造世界时,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目的的需要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限制和防止规律的有害作用,利用其有利作用。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

    1、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第二,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第三,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应顺应世界潮流,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发展自己。

    2、把握矛盾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解决矛盾时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但要抓重点、抓关键、看主流。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意义 了解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我们自觉地利用矛盾的这两种力量推动事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说明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它还说明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进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质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未来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剧烈而深刻,新情况、新问题也会层出不穷。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矛盾分析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例如,(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2)“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3)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4)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5)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6)等。这些方法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表现。

    特别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求我们具体分析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的矛盾观的重要方法论,是辩证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要求和重要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意义表现在:①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4、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这一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就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在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

    5、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6、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应该做到与时俱进。

    7、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既要看到量变又要看到质变,注意特殊量变引起的质变。

    三、认识论的方法论意义:

    1、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2、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4、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形成新认识的过程。它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这是我们治党治国之道,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道,也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之道。

    四、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意义:

    1、要尊重社会存在的第一性,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第一,它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第二,它使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依据这一原理,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当做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进而将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从而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破天荒地破解了“历史之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实践上,它为无产阶级改造社会、争取解放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量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亦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从过程上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更高阶段。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的二者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这一规律表明,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形式和方向,都取决于经济基础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这一规律也是我们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的一把钥匙,对于每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都可以从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得到科学的说明。这一规律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依据,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自觉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要尊重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5、要尊重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

    6、要尊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是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放在首位,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推荐访问:方法论 意蕴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