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实习报告 > 正文

    杜甫诗三首 外国诗三首1

    时间:2019-06-10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致大海》

    设计思想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教学本课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手段讨论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专人)

    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

    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

    4.教师巡查、指导,注意倾听学生们发言,给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肯定

    5.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二、明确讨论题目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意象虽不多样,但却负载着作者沉重热烈的情感,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诗歌中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寄托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诗人的抒情思路。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两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都是诗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的作品。这就成为了比较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三、学生讨论

    四、讨论发言

    明确: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传达诗人的心意,此课比较阅读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结构:

    普希金诗

    舒婷的诗:

    联想—人们对大海的一席感触

    回忆—儿时的生活

    思考—引入对现实之思考

    抒情—积极向上,热情洋溢。

    意象及意象的象征意义:

    普把大海人格化,大海是自由的象征。作者直接同大海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普的大海自由奔放,任性不羁,它是天使头上的光环,闪闪发光,不染纤尘。这是完美的海,梦中的海。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赞美及憧憬。但现实使他伤心,他虽失望但不绝望,他要把大海永记心中,把自由传播到四面八方。

    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则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表现手法及修辞:

    普采用直抒胸意的表现手法。他所表现出的情感悲壮豪放。诗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如将“波光”写作“容光”,将海浪声声化为“怨诉”,“呼唤”,“回音”,使海更加人性化,便于作者与海对话,使海更像诗人的挚友,表达了作者对海——自由的热爱之情。

    舒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她的大海是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将自己对生活的诠释融入对大海的描写当中。诗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反复。

    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

    普希金是杰出的俄国民族诗人,19世纪积极浪漫文学代表,是自由战士。他一生向往自由,却被沙皇流放远方,加上拜伦的去世,普希金心情郁闷。他要借大海赞颂自由!

    舒婷是朦胧派的代表诗人,她以大海写出对生活的感悟,启发人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附录:

    致大海

    舒婷

    大海的日出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大海的夕阳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

    推荐访问:外国 诗三首 外国诗三首1 悼亡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