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精美散文 > 正文

    散文随笔||千古风流太白岩

    时间:2021-10-1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散文随笔||千古风流太白岩

    人文荟萃之乡古迹虽多,却必有一处标志性名胜代表着该地的人文精髓。毫无疑问,太白岩不仅是万州的地标,更是万州人文精神的象征。只要是万州人,或许不知秦时明月汉时关,不知香格里拉桃花源,但绝不可能不知太白岩。

    大醉西岩一局棋,这一醉,从大唐一路醉过宋,醉过元,醉过明清直到今日,诗情酒意醇香了万州一千三百年。于是,“西岩”就变成了太白岩。似乎,白衣长剑的谪仙并未飘然而去,还在竹丛菊畔品茗弈棋,听莺啼虫鸣;看着古松老桃间云雾变幻,吟赋新诗;头枕怪石安卧绿茵,冥思老庄玄旨。山风乍起,一只锦鸡嗖地飞出,长尾如波起伏,谱成宫商琴韵,飘曳出五彩斑斓。诗人童心忽起,长笑一声提气直追,一人一雉比翼清风,向西疾掠。到断崖时人已落后,诗人一笑作罢,目送它彩尾一摆,朝钻洞子方向飞去了。奈何人无翅,不可逐娇阳!浪漫的诗人若有所思。陡然间豪兴勃发,拔剑起舞,白衣翩飞,剑气如虹。他飞身松巅,剑气激荡得松针如雨,纷纷扬扬飘下白虎头。他且舞且吟:我欲生双翼,直飞上青云——若能生羽御风,何其快哉!万州父老爱极太白,为了满足他飞翔之愿,便赠予金凤一只,于是就有了“谪仙醉乘金凤去”传说。

    夕阳正艳,近林远山,岩下城郭,城外大江,对岸青峰一片绚烂。诗人持了巨杯迎风痛饮,黄昏时已是酩酊。他踉跄中登临绝顶,极目苍茫天际,见西归大雁成行鸣啼,脚下江水奔腾怒卷,不由思绪万千,化充盈豪气为一声清越长啸,以舒张即将建功立业的快意。听着啸声在群山回响,他胸中大快,乘兴挥毫,极赋万州的山川之美人文之盛。以他点燃盛唐的诗情,面对西岩的巍巍青峰,多情的诗人岂能无诗?遗憾的是,所赋之诗已迷失于历史烟云——这是笔者的大胆揣测:朝代更迭,时局动荡,几首诗的湮灭应非奇事。

    休说这,就连“大醉西岩一局棋”句是否李诗也无定论。相关传说中只有李白曾留下“大醉西岩一局棋”残诗的含混交代,另一说更为笼统模糊:从此留下了“大醉西岩一局棋”的千古佳话。是谁留下?为何留下却语焉不详。笔者认为似非太白所作,因谪仙云云非他自喻,乃是贺知章所赠和世人所称,那年贺李还未相识呢。但可以肯定的是,李白确实到过万州,登临过西岩。李白《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白鹭拳一足,明月秋水寒。人惊飞远去,直向使君滩。薛涛《西岩》:凭栏却忆骑鲸客,把酒临风手自招。细雨声中停去马,夕阳影里乱鸣蜩。都可佐证。使君滩即万州桥马滩,骑鲸客即是李白已无需赘言。其实是谁所写已不重要,万州自古人杰地灵,文风昌盛且民风剽悍,亦儒亦道亦侠的诗人三过万州,无疑是为崇文尚武的万州增了光添了彩,为人文太白岩留下了一段优美的传说。

    “谪仙醉乘金凤去,大醉西岩一局棋”的年代应是太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而非遇赦而还的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尽管史无确载,两说各有拥趸,但我们可从诗意及当时人物的心境中去分析:开元十三年李白出蜀时正值翩翩24,深受三代帝王礼遇的宗师级道士司马承祯盛誉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他涉猎百家,自负文韬武略,“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认定取青紫如拾草芥,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即是以大鹏自喻。此时的他是何等意气风发!斯时一醉,自有“乘金凤”的潇洒豪迈。

    大醉西岩一局棋,轻舟掠浪春风疾。

    竞赴帝都逐青云,笑看两岸老猿啼。

    乾元二年时他已历尽宦海沉浮,看惯世态炎凉,饱尝人情冷暖。不但垂垂老矣,更是一名获赦的犯官,早没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负和激情。彼时一醉,应是悲愤苍凉,不胜唏嘘,于无限感慨中一浇胸中块垒罢。这时的他也快走完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了。

    骑鲸谶语采石矶,乡关路遥浪何急。

    浮名月影随波散,大醉西岩一局棋。

    一到岩下,市声远去,烦躁消散,尘俗之念也收敛了。雄川峻岭自有灵气,人一到此似乎就与冥冥中的大山之灵达成了某种默契,让斯人斯山都保留一份纯净,共同维护这一方净土。太白岩确属上苍对万州的厚爱。绝崖突兀而起,形成天然屏障,守卫着一方热土,一方百姓。城依山之怀,山为城之护,城延山势,山城一体,奇观天下罕见。远望万仞如削,近游却三叠而下,各自成阵,辛勤的农人在层间小坡点瓜种菜,收获每季丰稔;岩下常年清泉喷涌,既供浇灌又供解渴,掬一捧满口生津;泉眼外青石平整,主妇们三三两两结伴而来,闲话着家常浣衣,安享大山的慷慨赐予和半晌安宁。

    石刻碑林是文脉传承的传统载体。诗仙当年拜谒过的“绝尘龛”,双桂堂开山祖师破山海明禅师所书“太白岩”,民国孙元良所书“万州第一山”,今人史宗华补书的“观德亭”(原由宋人所书)等历代石刻52处,楷、草、篆、隶、行俱全,古今相融,遍布景区,默默述说着万州文脉香火的不绝;万州学者卫之祥先生书赋的“而冬夏之艳阳皓月,春秋之天高气清,一茶一椅,足以颐养正气,陶冶性情。”(太白岩赋)极道百姓怡然之乐;书法家刘孟伉、诗人何其芳之墓静卧青山一角相邻而望,与松菊相伴。常见有人愤然他们身后的清冷孤寂,其实大可不必。先贤魂归故里,喧嚣非其所求,让历代诗翁墨客之灵在清辉花息下静默交流原也很好。

    李白曾游的西岩自是林莽如海,绿浪至少延涌今高笋塘一带。黄庭坚在《西山题记》中所言的“稍陟山半,竹柏荟翳之门,水泉潴为大湖,亭榭环之”所在即为高笋塘。除了岩体未变,现在仍保持些许昔年风貌的或许是东线的小小一段:沿打靶场外的转转楼而上,刚步入崖顶,氛围忽然就变了,静出清幽,幽出深邃,邃得神秘。树并不高,也不甚密,空气朦胧成淡青,就算六月酷暑,也自有凉风习习。向东望,参差灌丛间缭绕的雾霭会迷离出幻影,似可与飘浮其间的古人对话;西向蛮子洞方向石径生苔,浓荫逼人,令人自然蹑足低语,唯恐破坏这梦境般的静谧。左眺繁华都市、百舸争流,右见田垄阡陌,茅篱炊烟,人行其中,真有光阴重叠、时空交错之感。

    再向西,就是新辟的山顶公园了。精心的规划、恢宏的布局代替了昔日的原生野趣,传统的亭廊台榭与现代的广场草坪相安相谐,名木花卉各自成阵。恋旧者叹之,喜新者赞之,孰优孰美各执其辞。但不可否认的是,游新公园的人更多了,也更安全了。一似上岩石梯的改造,虽失了攀爬之趣,却方便了更多老人、小孩及腿力欠健者享受登山之乐。走,爬太白岩去!登太白岩已成了无数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健身和休闲的人早晚不绝,或歌或舞,或管或弦,时时绘出一幅幅生动温馨的都市生活画卷:小把戏们在绿茵上追逐着翻滚打闹,红男绿女隐身花树丛喁喁私语。热衷养生的中壮年或练拳舞剑,或静立崖上林下吐浊纳清。白发老夫妇无言牵了手,徐徐品味人生静美……

    北向桥廊上一位黑瘦老者旁若无人,怀抱柳琴,边走边弹,指头翻飞中,《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轻快悠扬的旋律就和风般在空中荡开。每有游人喝彩,他便点头致谢。一曲未终,听有人喊“换一个”,他也丝毫不以为杵,微笑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又舒缓流淌。请问他贵姓大名,他又一笑:退休老头儿无大号,叫我秋翁就是——不斗地主不打牌,每天爬趟太白岩。游山玩水赏音乐,凉寒感冒很少来。手不停拨行吟而去。桥廊飞架空谷,左植木棉右布垂柳,桥内是成片的紫薇,正云霞烂漫。廊外是无尽天宇,一碧如洗。谷坡顺势用黄腊石筑成错落有致的七叠小潭,直似七层天然音阶。廊上琴声琮琤,清亮悦耳。桥下泉水叮咚,宛若筝鸣。老者微眯着眼,神情陶然悠闲,如同一位恬适自乐的野老走出唐诗,在琴泉浑然相融声中,一步一步踱过长廊,恍若又回到画轴中去了。

    西岩借诗仙之号更名为太白岩,应不仅仅是对诗人的热爱、惋惜和怀念、追忆,有更深层的人文内涵。西,仅是指相对的方位。名为太白应是对文化昌盛繁荣的祈祷,对文脉连绵不绝的渴求,对安居乐业世代平安的寄望。万州父老乡亲心中的太白岩已不仅是这座广达40公顷的赫赫巨岩,而是可吟咏于诗文中的太白岩,谱于乐曲里的太白岩。既是心灵需要的太白岩,也是充满红尘烟火气息的太白岩。

    天才。

    我想拜作者为师啊!

    很受用的一篇范文,谢谢分享!

    推荐访问:千古 风流 散文随笔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